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材料

2023-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材料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记助人为乐的好大姐彭冬霞

彭冬霞,女,1963年3月出生,陡沟社区徐村组村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无私奉献,爱心十足”是她的真实写照。 彭冬霞多年来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 地帮助别人,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每天都要去与她毫无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徐先珍家,为她家做饭、洗衣,帮她整装梳理、打扫卫生,多年如一日,从不宣扬,默默无闻,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大姐。

事情还是得从五年前说起,彭冬霞与徐先珍家相隔约有1公里,当她得知曾经患有风湿和内风湿疾病的徐先珍病情加重,现在不能下床行走,且生活无法自理时,她与丈夫商议以后从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时间帮助徐先珍,为她家排忧解难。彭冬霞家共有七人,还有已过七旬且身体不好的婆婆,四个孩子都在初中、高中读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她和丈夫共种了14亩地,主要以有才、玉米、蔬菜、棉花等轮茬耕种,劳动强度也较大。尽管如此,她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煮好早饭,做完自己家的家务后,待天方亮时就沿着河边崎岖蜿蜒的土路步行至徐先珍家,帮她家做家务、清理卫生、做好早饭还亲手送到卧床不起的徐先珍手上,中餐也是如此,晚上去她家帮她洗脸、洗脚,陪她聊天等。由于徐先珍对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有时在病痛发作时都想一死了之,不再连累别人和家人,在彭冬霞的耐心劝导下,

在彭冬霞从不叫苦叫累的人情帮助下,她非常的感激,坚信要活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冬霞自始至终毫无怨言,这些年连大小便盆都帮她洗刷清理,徐先珍的每月的卫生巾、卫生纸她都给他买好送去??

星期天徐先珍的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彭冬霞还用自己的钱买菜做饭给两个孩子加餐,同时还帮两个孩子洗换衣、鞋等,并且叫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顾虑家里的一切。

由于两个孩子上大学,徐先珍家的家庭负担非常重,仅仅依靠丈夫种地根本无法维持,无奈的现实状况下,徐先珍的丈夫不忍离开了家,将徐先珍交给彭冬霞,孤身一人去北京打工挣钱,彭冬霞主动挑起了她家的重担,并且对待徐先珍就像亲姐妹一样,每天给她熬中药,在彭冬霞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徐先珍的病情日渐好转,并且能够下床行走。多年的精心照顾,多年的心存感激她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现在徐先珍被丈夫接去北京照顾,临走时彭冬霞还送她上了去合肥的车,并且一再嘱咐她要按时吃药,一定要把病治好,树立起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虽然彭冬霞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却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用彭玉霞自己的话说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显然是一句致理名言。锦上添花虽美,但雪中送炭可贵,彭冬霞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这些小事一直坚持的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平凡,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看到她那颗纯美的心。

篇二: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

公益路上好老师

郑X X,男,35岁,大学本科。于2001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古浪县大靖职教中心教师。十五年来,他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人师表。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残,帮扶助学,随时随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被乡亲们誉为“公益路上的好老师”。

郑老师从教十五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不论在哪个单位,他都能做到服从分配,任劳任怨,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他都毫不犹豫地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工作中严于律己,始终按照人民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体现,是勤恳踏实工作的行动,是取得成绩的前提。他经常提醒自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学生欢迎、让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除了管理工作外,他一心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工作上。2012年8月到2014年5月的四个学期中,由于专业课老师非常缺,他同时担任卫生专业的四门课程,每门课都是近400页厚的长篇大论,而且每天都要各上一节。他每天晚上要写四个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批改作业,白天上课、检查学生的背诵和掌握情况。有时

三、四门课紧挨着排在一起,他就上完第一节上第二节,紧接着第三节、第四节,每天至少有两节课是连着上的。除此之外,还要处理班上的卫生、

就餐、纪律、宿舍、安全等各种日常事务,遇到上级检查或学校其他活动就更忙了,有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家中大小事情更是无暇顾及,接送并辅导孩子、全部家务均由妻子一人扛着,累极了妻子也常唠叨:“你们单位那么多人,就你最能?就你会干工作?就你一个人是老师?一天到晚全顾着人家的娃娃,自己的娃娃却顾不上,没见过你这样当老师的!”他知道自己愧对家人,然而还是耐心给妻子解释:“这是职责所在。既然干了,就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否则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所教的班级在“三校生”高考中均顺利考入省内外高职院校,当年他被古浪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教学工作中,郑老师总是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他总是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行动、语言、表情等各种动态。比如赵婧婧今天格外活泼,说话声音比平时响亮得多;张梅表情呆滞,不大说话;小樊最近发言特别积极;杨小明今天总是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总是提前到校的高志伟今天意外地迟到了;平时总干干净净的黄立娟连续穿了两周的脏衣服……通过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信息,然后小心翼翼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鼓励学生说出其喜悦、快乐、忧伤、难过之所在,进行适度地说服、鼓励、劝导、帮助和抚慰,同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

助。

2001—2003年,他在古浪南部山区新堡中学工作期间,有八个距学校较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每天就吃自己从家里背来的馒头。冬天,馒头从家背到学校时已经冻硬,中午孩子们就在教室里的火炉上烤着,消融一点,啃上一嘴,等一阵消了再啃。冬天日子短,等啃完了馒头,下午上课时间也到了;夏天的馒头多数是晾干的,孩子们啃起来总会弄破嘴唇或者牙龈,馒头上总是有红红的血印,他们忍着疼痛啃着带血的馒头……有时馒头没有晒干,总会长着灰黑色的长毛,那味儿又酸又苦又涩,孩子们紧皱眉头艰难地撕咬、咀嚼、吞咽……这一切郑老师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天中午老师们刚吃过饭,教工灶上的做饭师傅把剩下的半锅莱给倒在了灶房旁的垃圾堆上,热气腾腾、香味犹存。一边是啃着馒头的学生,一边是倒在地上的剩莱,郑老师若有所思…下午课外活动,郑老师把中午不回家的那几个孩子叫到一起,问他们愿不愿意吃老师灶上的饭。山里的孩子诚实、腼腆,开始他们都坚决摇头,学生怎么可以吃老师的饭呢!郑老师给他们讲了三点:一是你们正在长身体、消耗脑力,及时补充营养非常必要;二是剩下的莱不是老师们从自己的碗里拣出来的,而是师傅做得多了,老师们吃不完;三是珍惜粮食、避免浪费是美德。学生们被郑老师的真诚打动了,消除了顾虑,开始大胆地和老师交流:其实大家都想吃,每当闻到从教工灶上飘来的饭香味,每个人都在悄悄地流口水,还私下里偷偷议论,长大了一定当要老师,因为能按时吃到香喷喷的饭菜。第二天,郑老师找到大师傅

商量:能不能把剩莱送给那几个中午不回家的孩子吃,倒掉也是白白浪费了,怪可惜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大师傅的讽刺、挖苦和白眼:你是老师,操心教好你的书就行了,人家的娃娃吃啥喝啥与你有啥关系?用得着你来同情?你养的?你对他们好,他们的爹妈会给你啥好处……一下子问得郑老师张口结舌,竟无言以对。又过了一天,郑老师做足了思想准备,调整好了状态,去跟大师傅谈。整整一个星期,大师傅被他的真诚、耐心和执着所动,答应只把剩莱留下给学生。开始学生们不敢到灶上去,郑老师就拿着他们的饭盒去灶房打上莱再端到教室里让他们吃。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狼吞虎咽的可爱样儿,郑老师心中是无限的慰藉。

郑老师当班主任有个习惯,不论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要让学生写周记,写啥都可以,字数、内容均不限。每篇周记他都会认真批阅,并根据内容真诚地写上或鼓励、或指导、或帮助、或启发的评语。学生们从老师的评语中获得了益处,都把郑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什么事(包括秘密)都愿意写出来。同学之间也默默形成了一个无声的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翻阅他人的周记本,不阅读同学周记的内容和老师的评语。周记成了师生无声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成了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尊重的见证。2006年3月,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周,一个女孩在周记中写到,她上不成学了。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痛苦、绝望与无助。郑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加班阅完了所有周记,提前让学习委员发了下去。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那个女孩的周记本早早放在了

老师的桌子上,他急不可待地坐下来翻阅。原来,这个女孩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多方求医无效后,虐待妻子,认为是妻子给他带来了不幸,动不动就对妻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终在开学前抛妻弃女,并卷走了所有钱财和家里值钱的东西,母女俩一夜之间变得生无所依,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16k的周记本,她写了5页多……郑老师流着泪读完了学生的倾诉,又流着泪写了近4页的评语,鼓励她要勇敢的生活下去,告诉她,人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趆是困难就趆要坚强,如果一遇到困难就灰心、退缩、放弃,那他就是懦夫!目前你要做的就是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可怜的母亲,来“报复”那个狠心的父亲。并为她交了学杂费。之后的两年里,她再没交过学杂费,郑老师一直默默地关怀着她,用各种方式帮助着她并小心保护着她的自尊心,直到她顺利升入初中。

郑老师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日里左邻右舍或者同事、朋友们有啥需要帮忙的,只要自己手头的事不着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像开锁、修车、照顾孩子、辅导作业、小额经济支援、打水、买药等等,自己能帮到的,就一定会去帮忙。班上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不能按时上交学费或者生病了无钱买药,郑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为他们垫付,之后也从不向学生提及,有些学生过了很长时间后要给郑老师还钱,郑老师就以“我不记得了,好像没这回事,你记错了吧”为由而拒绝。为他们送本子、墨水、钢笔等更是司空见惯。因为从不应记账,十五年来类似这样的花销究竟有多少,连郑老师自己也说不清。

篇三: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助人为乐类

女,24岁,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营业部。

,是农业银行省分行营业部一名普通员工,当我们对“义工”还很陌生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从事义工工作了。七年来,每周

六、日,她风雨不改到老人院陪伴老人、到少年宫辅导特殊儿童、带智障人士逛公园、到残疾人家服务、去社区清理垃圾、去公园清除入侵植物、为贫困学生募集图书、到边远山区探访留守儿童??只要有需要人帮助的地方,都能见到她娇小的身影,灿烂的笑容。八年来,她做义工的时数达到3000多个小时。由于表现突出,在她被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评选为“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作为山区服务队的负责人,她时刻记挂着边远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每年她都会组织志愿者到山区探访留守儿童。年初,南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她了解到她曾探访的山区儿童由于受到雪灾影响,无法回校读书,家里的农作物也因大雪全部枯萎,生活极其困难。为此,她向总部提出建议,并亲自策划了雪灾送暖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清远阳山塘楼小学探访留守儿童,为当地150位小学生送上保温瓶及保暖物资,使小朋友在冰雪天气也能吃上热饭。

八年的义工生活让她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体会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这句歌词的真正意义。是的,就是在这种充满温暖、欢乐的义工生活里,她在一步步地成长着;她的行为也在不断地感染着周围更多的人参与到义工群体中去,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爱和温暖。

就如自己所说的那样:“作为一名义工,是累跟快乐并存着的。当义工,可以让我享受到快乐,虽然你付出,人家不一定会记住你,但是你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因为你在当义工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在课本上、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发挥你人生中另一个舞台,享受做义工的过程。希望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寻找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获“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第2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杨志全,男,1977年出生于合肥市庐阳区荣凤苑小区,从事个体经营。平时在社区,不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的双手。2008年汶川大地震,杨志全带上周岁的儿子到募捐现场捐款,他还带动其他人踊跃捐款。从此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

2009年,他和朋友创建了合肥第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合肥爱心驿站&;QQ群,影响并带动许多志愿者走上公益之路。

这一年他们开始捐资助学活动。杨志全等人带领志愿者们开始对长丰县造甲乡双河小学持续3年的捐助。他们帮助学校更新教学、体育设施,改造图书馆、操场,植树绿化校园等。同时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0名。2009年至2011年,他和志愿者们为学校捐助资金40多万元,他本人捐资8万多元,这3年间,他们还对长丰县羊荒小学、西黄小学、肥东县左路小学等十几所小学不同程度资助。

2010年,他在&;合肥志愿者之家&;担任助学组长。&;合肥志愿者之家&;确定每年资助200名贫困留守儿童。他们经常深入到贫困山区,偏远地区走访,了解掌握贫困孩子上学,生活情况,确定资助对象。2011年11月30日,杨志全带领志愿者们走访霍邱县许集小学,确定37名贫困孩子筹款购买过冬衣物。12月13日,他们送去了一车新购的棉衣棉裤、毛衣毛裤、鞋袜等,价值7000多元。

2011年10月《江淮晨报》推动&;免费午餐安徽工作区&;建立,杨志全等五人从志愿中被推选为工作区委员,成为组织者。他们招募志愿者,开始每月一次走访活动,筛选需要资助的免费午餐学校。他们走访金寨、岳西、东至、定远等20多个县市100多所农村学校,确定为金寨县龙冲小学、大岩小学、王河小学、冬至县年丰小学、定远县花园小学、庐江县关庙小学等20多所符合条件的学校送上免费午餐。他们帮助建厨房,置消毒柜、冰柜和餐具,聘请厨师,提供每位学生中午3元餐费。为筹集免费午餐资金,他们进行每周一次免费午餐城市宣传活动,募捐、义卖,发动爱心市民、爱心企业参与。他们先后在合肥百货大楼门前广场、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食堂广场、合肥财富广场A座咖啡书屋、合肥百货大楼高新店、合肥火车站橘子洲头饭店门前、合肥三里庵国购广场等地,开展免费午餐宣传,募捐、义卖。他们把募集的服饰、玩具、工艺品、书籍、手表等爱心物品进行拍卖,还义卖江淮晨报获得善款。他们组织志愿者相聚大蜀山举办登山运动会,打着宣传画,抱着募捐箱,向参加登山人员募捐。他们经常组织志愿者&;A+3&;爱心聚餐,在聚餐现场募捐。他们请女作家赵亚平在合肥临泉路合家福广场签名售书,在合肥杏花公园举行爱心粽子义卖活动,前后多次为湖南土家族洪云子(女)义卖&;爱心碰柑&;等等。从2011年到2014年底前后4年,他们千方百计组织近百场免费午餐活动,宣传募捐、义卖公益活动,招募志愿者近千人,募集免费午餐善款70多万元,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那些开餐学校。

2012年,&;中国好人网合肥分会&;成立杨志全担任副会长。他长期走访看望&;困难好人&;,送慰问品慰问金,帮助困难好人解决生活急需。2012年夏天全国道德模范张景兰胳膊摔伤,杨志全协助张景兰收破烂,开着小货车帮收、帮买、送老人回家,同时,帮其清理家中垃圾。2012年以来,他多次陪同&;中国好人网&;创始人谈方教授&;帮好人万里行&;活动,分别前往金寨、六安、舒城、亳州、长丰、肥西、合肥市区等地看望慰问几十位&;困难好人&;。2014年开始每年慰问抗战老兵。他们与各地公益组织联系,发现了解抗战老兵情况。2015年8月,他们到太和县看望一位93岁老兵,老伴94岁,送上慰问金。他们还慰问金寨瘫痪在床的抗战老兵王毓富。几年来走访慰问抗战老兵20多人。

2013年夏天,他走访庐江一中,了解了高一学生小何家境。母亲去世,父亲脑瘤瘫痪在床,爷爷行动不便,奶奶患乳腺癌,家庭极度贫困。第一次见到小何,他和&;合肥爱心驿站&;另一位负责人单务民掏空口袋凑给了3000元。他们又通过驿站QQ群为小何募捐5000元。同时&;合肥爱心驿站&;与&;魅力庐江论坛&;联手帮扶,&;魅力庐江论坛&;负责照顾小何家庭,&;合肥爱心驿站&;负责资助小何学费。

2013年9月,杨志全走访到庐江县矾山镇贫困学生黄明珠(女)家中,看到他父母残疾,家徒四壁,他的心一下揪住了。黄明珠虽然家庭贫穷但成绩十分优秀,不能让这样的孩子因困难影响学业。当场,他对黄明珠进行资助对接。一晃5年过去了,他不但用爱心去帮助这个孩子,还常为她家庭脱贫帮扶,出谋划策。

2014年,杨志全又和宋国强等人成立&;庐阳区双岗助残队&;并担任副队长,&;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让残疾人感受大自然&;,成为助残队的宗旨。2015年至2017年,先后组织残疾人赴太平湖、岱山湖、三河古镇等大型助残旅游活动。为了每次活动圆满成功,杨志全都要实地考察,制订活动方案,组织捐款、组织人员车辆。每次参加活动残疾人40人左右,每个残疾人两名志愿者陪护,有抬的、有背的、有扶的。这项活动使他们走出家门、小区,欣赏市外美景、大好河山。活动交通工具由招募顺风车队的志愿者承担,餐费由参与志愿者募捐,缺额部分由主要组织者分摊。

十年来,杨志全爱心公益活动如上事例,不胜枚举。那些资助过的地方、人名,许多他也记不住、讲不清了。

一花开放不是春,万花开放春满园。为了加强全省爱心公益组织间的联系协作,2011年杨志全与合肥宋国强、单务民等公益人又发起成立安徽民间公益组织联谊会,并成为组委会成员之一。合肥民间公益组织成为联谊会主办方。从2011年至今,每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每次联谊会统一为各地公益组织布置成果图片展,举办论坛,一起交流各民间公益组织工作经验,以及发展现状、机遇、挑战和对策,邀请省和合肥市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指导。每次都受到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和省城多家新闻媒体的肯定和赞许。联谊会成为全省近百家公益组织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进的平台。以最近一届联谊会为例,全省各地88家公益组织参加,每个公益组织出席2人,规模近200人,会期2天。杨志全等组委会成员要为会议筹集经费,为代表提供食宿。这次联谊会实用经费3万多元,筹措不足部分组委会成员分摊补齐。七届联谊会共用经费近20万元。

为了扩大公益队伍,做大公益事业,杨志全等人先后发起建立&;合肥爱心驿站&;QQ群、&;合肥志愿者之家&;、&;中国好人网合肥分会&;、&;合肥庐阳区双岗助残队&;等多家公益组织。公益活动十年,也是公益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至今带起并聚集公益志愿者5000余人。在合肥以至安徽公益组织中都知道一个名叫&;道路&;的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热心带头人,卓越的组织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而是亲切地叫他&;道路&;哥。

十年的公益道路,杨志全也遇到了不少不顺和挫折,不少辛酸和无奈,但他对公益事业又为何如此执着呢?因为他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他在公益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说:&;我们要坚持将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人、感染人、带动人,将公益变成社会一种习惯,让人人参与打造合肥志愿之城!&;这就是杨志全的信念坚持、爱心追求和梦想。

杨志全的家境十分清贫,但公益精神十分富有,公益付出十分舍得。他是个体经营者,经营大约30平方米五金店。爱人是个体理发员。夫妻二人一年收入十万元左右。父母是农民,年近80,主要靠养老金生活。十年公益路,募集善款100多万元,募集物品价值100多万元,帮助200多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帮助200多困难、残疾人员。其中个人捐款近20万元。他每年约一半时间用在公益活动上。他的一部商务车成为&;爱心专用车&;,十年来为各种公益活动行驶十几万公里。他2009年至2014年,连续6年被&;合肥爱心驿站&;评为优秀志愿者;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被&;江淮晨报安徽免费午餐工作区&;评为优秀志愿者;2013年至2018年,连续6年被&;中国好人网&;评选为优秀志愿者;2013年至2016年,连续4年被&;合肥志愿者之家&;评为优秀志愿者;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被&;庐阳区双岗助残队&;评为优秀志愿者;2017年至2018年,连续3次获得合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颁发的&;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荣誉证书;2018年,被庐阳区评为&;庐阳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9年春,被合肥市评为助人为乐&;合肥好人&;。

杨志全对公益事业为何能全身心的投入呢?除了自己有一颗乐于助人赤诚之心外,他还营造了一个奉献公益事业的家庭和亲友环境,这为他减少了许多家庭牵挂和后顾之忧。在他的教育引领下,儿子杨铭宇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小志愿者。杨铭宇现是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从周岁跟爸爸向汶川灾区捐款开始,就走了公益的道路。上学前,爸爸的公益活动他基本都跟着参加;上学后,周末,假期爸爸的公益活动也基本参加。他和父亲经常穿梭在合肥大街小巷募捐、义卖报纸,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懈怠。稚嫩的小脸蛋,鲜艳的小红帽,志愿者的小牌牌,成为人们眼中靓丽的风景线。他和爸爸一样,也是走了十年的公益道路,是位资深的公益志愿者。他的事迹常在&;江淮晨报&;上报道,引起无数人的感动和称赞。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长,成为公益志愿者。2013年6岁的杨铭宇就获得&;江淮晨报免费午餐安徽工作区&;优秀志愿者称号;2014年获得合肥市慈善协会&;关爱贫困山区儿童捐赠&;证书;2017年又获得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小小公益家&;称号;2018年又获得六安路小学&;新时代好少年&;和&;公益小大使&;荣誉称号;2018年获合肥市庐阳区&;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并获得庐阳经开区&;情暖中秋,爱洒庐阳&;慰问孤寡老人荣誉证书;2019年获庐阳区关爱临泉县邢庄小学&;微心愿&;认领活动荣誉证书;以及雷锋纪念日&;义卖报纸帮助孤寡老人&;爱心活动荣誉证书,等等,他的公益活动奖状和荣誉证书近20本。杨志全的爱人葛翠个体理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忙着不停,但她非常支持丈夫儿子的公益活动,本人也抽时间参加公益活动。2017年也获得合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颁发的&;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荣誉证书;2019年获得庐阳区临泉县周庄小学&;微心愿&;认领活动荣誉证书等。杨志全的父母非常支持儿孙的公益活动,家中五金店一年有大半的时间,都是父亲帮助料理。母亲经常鼓励儿子多做好事善事。杨志全周边亲友也十分支持其公益活动,经常响应参与捐款捐物。他姐姐、姐夫这些年参与募捐善款不下七八万元。了解杨志全的姐夫这样精准的评价他:&;收入平常,爱心非凡,默默奉献,无言彰显。&;可见杨志全家人及亲友已凝聚成一个热心公益的家族群体,满满的社会正能量!

杨志全在公益道路上实际走过了11个春秋,它将坚守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第3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杨志全,男,1977年出生于合肥市庐阳区荣凤苑小区,从事个体经营。平时在社区,不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的双手。2008年汶川大地震,杨志全带上周岁的儿子到募捐现场捐款,他还带动其他人踊跃捐款。从此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

2009年,他和朋友创建了合肥第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合肥爱心驿站”QQ群,影响并带动许多志愿者走上公益之路。

这一年他们开始捐资助学活动。杨志全等人带领志愿者们开始对长丰县造甲乡双河小学持续3年的捐助。他们帮助学校更新教学、体育设施,改造图书馆、操场,植树绿化校园等。同时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0名。2009年至2011年,他和志愿者们为学校捐助资金40多万元,他本人捐资8万多元,这3年间,他们还对长丰县羊荒小学、西黄小学、肥东县左路小学等十几所小学不同程度资助。

2010年,他在“合肥志愿者之家”担任助学组长。“合肥志愿者之家”确定每年资助200名贫困留守儿童。他们经常深入到贫困山区,偏远地区走访,了解掌握贫困孩子上学,生活情况,确定资助对象。2011年11月30日,杨志全带领志愿者们走访霍邱县许集小学,确定37名贫困孩子筹款购买过冬衣物。12月13日,他们送去了一车新购的棉衣棉裤、毛衣毛裤、鞋袜等,价值7000多元。

2011年10月《江淮晨报》推动“免费午餐安徽工作区”建立,杨志全等五人从志愿中被推选为工作区委员,成为组织者。他们招募志愿者,开始每月一次走访活动,筛选需要资助的免费午餐学校。他们走访金寨、岳西、东至、定远等20多个县市100多所农村学校,确定为金寨县龙冲小学、大岩小学、王河小学、冬至县年丰小学、定远县花园小学、庐江县关庙小学等20多所符合条件的学校送上免费午餐。他们帮助建厨房,置消毒柜、冰柜和餐具,聘请厨师,提供每位学生中午3元餐费。为筹集免费午餐资金,他们进行每周一次免费午餐城市宣传活动,募捐、义卖,发动爱心市民、爱心企业参与。他们先后在合肥百货大楼门前广场、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食堂广场、合肥财富广场A座咖啡书屋、合肥百货大楼高新店、合肥火车站橘子洲头饭店门前、合肥三里庵国购广场等地,开展免费午餐宣传,募捐、义卖。他们把募集的服饰、玩具、工艺品、书籍、手表等爱心物品进行拍卖,还义卖江淮晨报获得善款。他们组织志愿者相聚大蜀山举办登山运动会,打着宣传画,抱着募捐箱,向参加登山人员募捐。他们经常组织志愿者“A+3”爱心聚餐,在聚餐现场募捐。他们请女作家赵亚平在合肥临泉路合家福广场签名售书,在合肥杏花公园举行爱心粽子义卖活动,前后多次为湖南土家族洪云子(女)义卖“爱心碰柑”等等。从2011年到2014年底前后4年,他们千方百计组织近百场免费午餐活动,宣传募捐、义卖公益活动,招募志愿者近千人,募集免费午餐善款70多万元,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那些开餐学校。

2012年,“中国好人网合肥分会”成立杨志全担任副会长。他长期走访看望“困难好人”,送慰问品慰问金,帮助困难好人解决生活急需。2012年夏天全国道德模范张景兰胳膊摔伤,杨志全协助张景兰收破烂,开着小货车帮收、帮买、送老人回家,同时,帮其清理家中垃圾。2012年以来,他多次陪同“中国好人网”创始人谈方教授“帮好人万里行“活动,分别前往金寨、六安、舒城、亳州、长丰、肥西、合肥市区等地看望慰问几十位“困难好人”。2014年开始每年慰问抗战老兵。他们与各地公益组织联系,发现了解抗战老兵情况。2015年8月,他们到太和县看望一位93岁老兵,老伴94岁,送上慰问金。他们还慰问金寨瘫痪在床的抗战老兵王毓富。几年来走访慰问抗战老兵20多人。

2013年夏天,他走访庐江一中,了解了高一学生小何家境。母亲去世,父亲脑瘤瘫痪在床,爷爷行动不便,奶奶患乳腺癌,家庭极度贫困。第一次见到小何,他和“合肥爱心驿站”另一位负责人单务民掏空口袋凑给了3000元。他们又通过驿站QQ群为小何募捐5000元。同时“合肥爱心驿站”与“魅力庐江论坛”联手帮扶,“魅力庐江论坛”负责照顾小何家庭,“合肥爱心驿站”负责资助小何学费。

2013年9月,杨志全走访到庐江县矾山镇贫困学生黄明珠(女)家中,看到他父母残疾,家徒四壁,他的心一下揪住了。黄明珠虽然家庭贫穷但成绩十分优秀,不能让这样的孩子因困难影响学业。当场,他对黄明珠进行资助对接。一晃5年过去了,他不但用爱心去帮助这个孩子,还常为她家庭脱贫帮扶,出谋划策。

2014年,杨志全又和宋国强等人成立“庐阳区双岗助残队”并担任副队长,“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让残疾人感受大自然”,成为助残队的宗旨。2015年至2017年,先后组织残疾人赴太平湖、岱山湖、三河古镇等大型助残旅游活动。为了每次活动圆满成功,杨志全都要实地考察,制订活动方案,组织捐款、组织人员车辆。每次参加活动残疾人40人左右,每个残疾人两名志愿者陪护,有抬的、有背的、有扶的。这项活动使他们走出家门、小区,欣赏市外美景、大好河山。活动交通工具由招募顺风车队的志愿者承担,餐费由参与志愿者募捐,缺额部分由主要组织者分摊。

十年来,杨志全爱心公益活动如上事例,不胜枚举。那些资助过的地方、人名,许多他也记不住、讲不清了。

一花开放不是春,万花开放春满园。为了加强全省爱心公益组织间的联系协作,2011年杨志全与合肥宋国强、单务民等公益人又发起成立安徽民间公益组织联谊会,并成为组委会成员之一。合肥民间公益组织成为联谊会主办方。从2011年至今,每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每次联谊会统一为各地公益组织布置成果图片展,举办论坛,一起交流各民间公益组织工作经验,以及发展现状、机遇、挑战和对策,邀请省和合肥市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指导。每次都受到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和省城多家新闻媒体的肯定和赞许。联谊会成为全省近百家公益组织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进的平台。以最近一届联谊会为例,全省各地88家公益组织参加,每个公益组织出席2人,规模近200人,会期2天。杨志全等组委会成员要为会议筹集经费,为代表提供食宿。这次联谊会实用经费3万多元,筹措不足部分组委会成员分摊补齐。七届联谊会共用经费近20万元。

为了扩大公益队伍,做大公益事业,杨志全等人先后发起建立“合肥爱心驿站”QQ群、“合肥志愿者之家”、“中国好人网合肥分会”、“合肥庐阳区双岗助残队”等多家公益组织。公益活动十年,也是公益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至今带起并聚集公益志愿者5000余人。在合肥以至安徽公益组织中都知道一个名叫“道路”的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热心带头人,卓越的组织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而是亲切地叫他“道路”哥。

十年的公益道路,杨志全也遇到了不少不顺和挫折,不少辛酸和无奈,但他对公益事业又为何如此执着呢?因为他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他在公益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说:“我们要坚持将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人、感染人、带动人,将公益变成社会一种习惯,让人人参与打造合肥志愿之城!”这就是杨志全的信念坚持、爱心追求和梦想。

杨志全的家境十分清贫,但公益精神十分富有,公益付出十分舍得。他是个体经营者,经营大约30平方米五金店。爱人是个体理发员。夫妻二人一年收入十万元左右。父母是农民,年近80,主要靠养老金生活。十年公益路,募集善款100多万元,募集物品价值100多万元,帮助200多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帮助200多困难、残疾人员。其中个人捐款近20万元。他每年约一半时间用在公益活动上。他的一部商务车成为“爱心专用车”,十年来为各种公益活动行驶十几万公里。他2009年至2014年,连续6年被“合肥爱心驿站”评为优秀志愿者;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被“江淮晨报安徽免费午餐工作区”评为优秀志愿者;2013年至2018年,连续6年被“中国好人网”评选为优秀志愿者;2013年至2016年,连续4年被“合肥志愿者之家”评为优秀志愿者;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被“庐阳区双岗助残队”评为优秀志愿者;2017年至2018年,连续3次获得合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颁发的“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荣誉证书;2018年,被庐阳区评为“庐阳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9年春,被合肥市评为助人为乐“合肥好人”。

杨志全对公益事业为何能全身心的投入呢?除了自己有一颗乐于助人赤诚之心外,他还营造了一个奉献公益事业的家庭和亲友环境,这为他减少了许多家庭牵挂和后顾之忧。在他的教育引领下,儿子杨铭宇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小志愿者。杨铭宇现是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从周岁跟爸爸向汶川灾区捐款开始,就走了公益的道路。上学前,爸爸的公益活动他基本都跟着参加;上学后,周末,假期爸爸的公益活动也基本参加。他和父亲经常穿梭在合肥大街小巷募捐、义卖报纸,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懈怠。稚嫩的小脸蛋,鲜艳的小红帽,志愿者的小牌牌,成为人们眼中靓丽的风景线。他和爸爸一样,也是走了十年的公益道路,是位资深的公益志愿者。他的事迹常在“江淮晨报”上报道,引起无数人的感动和称赞。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长,成为公益志愿者。2013年6岁的杨铭宇就获得“江淮晨报免费午餐安徽工作区”优秀志愿者称号;2014年获得合肥市慈善协会“关爱贫困山区儿童捐赠”证书;2017年又获得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小小公益家”称号;2018年又获得六安路小学“新时代好少年”和“公益小大使”荣誉称号;2018年获合肥市庐阳区“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并获得庐阳经开区“情暖中秋,爱洒庐阳”慰问孤寡老人荣誉证书;2019年获庐阳区关爱临泉县邢庄小学“微心愿”认领活动荣誉证书;以及雷锋纪念日“义卖报纸帮助孤寡老人”爱心活动荣誉证书,等等,他的公益活动奖状和荣誉证书近20本。杨志全的爱人葛翠个体理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忙着不停,但她非常支持丈夫儿子的公益活动,本人也抽时间参加公益活动。2017年也获得合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颁发的“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荣誉证书;2019年获得庐阳区临泉县周庄小学“微心愿”认领活动荣誉证书等。杨志全的父母非常支持儿孙的公益活动,家中五金店一年有大半的时间,都是父亲帮助料理。母亲经常鼓励儿子多做好事善事。杨志全周边亲友也十分支持其公益活动,经常响应参与捐款捐物。他姐姐、姐夫这些年参与募捐善款不下七八万元。了解杨志全的姐夫这样精准的评价他:“收入平常,爱心非凡,默默奉献,无言彰显。”可见杨志全家人及亲友已凝聚成一个热心公益的家族群体,满满的社会正能量!

杨志全在公益道路上实际走过了11个春秋,它将坚守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第4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王**,女,共产党员,30多年来,她始终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师生好评。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直工委、企业工委、广播电视台、芮城县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芮城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当选为芮城县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她“甘为蜡烛照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2013年的各项工作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和谐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爱心让生命更有价值

王**同志是风陵渡中学助人为乐的典范,在风中,“有困难就找王老师”已经成了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口头禅。

一、立足本职 普通的工作也有无尽的享受

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从打字、印刷、司铃、接电话、看大门,到后来的教导员、班主任工作,她始终如一,干一行爱一行。在五十岁时以教导员的身份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她是风中第一人。2008年,她接带两个学困班,每天以“别让所有爱你的人失望”为主题来激励学生。她给他们讲励志故事,发掘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经常一个一个谈心。199班王俊同学做手术,她每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鼓励她战胜病魔,重返校园;平安夜,她从家里背来两袋苹果分给每个学生,祝他们平安快乐;冬天流行感冒时,她从家里拿来炉子、食醋,在教室里熏蒸杀除细菌……,“王妈妈”是许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称呼。2009年高考后,她所带的班级85%的学生都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他们的确没有让爱他们的人失望。

二、牢记党章 奉献让生命更有价值

有二十七党龄的她,时刻牢记党的章程,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一切。作为一名党员,学校危房改造时,她捐出两个月工资,并且动员丈夫捐献2000元;南方冰灾时,她主动捐出600元为国家分忧;汶川地震时,她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又鼓励丈夫和儿女各捐献500元……作为一名教导员,每届三年下来,她叫得出大部分同学的名字,熟悉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她总会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或是倾听他们的烦恼,或是给他们提供帮助,她无数次从家里拿来衣服给学生御寒取暖,无数次给学生拿出生活费。三十多年来,帮助别人,感恩社会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她捐献的数万元让她的生命更有价值。

三、爱的双手,捧起的是幸福的笑脸

三十年来,每当年轻、年老的同事有困难时,她总会积极地替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出钱又出力,帮助他们度难关。几十年来,她还利用工作之余,为无数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促成几十对美好姻缘,使他们安心教学,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另外,她还组建了“风中女教工舞蹈队”。她自己出钱买来了播放器,下载音乐,从网上学习动作,然后手把手教给大家。每天,她都及时充好电,七点半准时来到操场或舞蹈室组织大家练习。无论是谁加入,她都笑脸相迎。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舞蹈队很快就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人。

爱放在怀里是一个世界,爱放到世界就是整个宇宙!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感恩社会是她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第5篇:爱心企业家道德之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

帮困扶贫雪中送炭,助学兴教锦上添花

——记西庞村 高万华

高万华,男,1973年10月生,洛阳市瑞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不在大小,而贵在有一颗能“爱人”的心。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守法经营、对社会讲爱心、讲奉献”的宗旨,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之中。2004年,印尼海啸,高万华为远在天边的印尼灾民捐资200元,200元或许帮印尼难民做不了什么,但这一善举的内心祈祷的是地球人的平安;2008,他在没有任何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又慷慨解囊为汶川地震捐款800元;2010年,他的企业刚刚起步,就义无返顾地救助翟镇高中一位素不相识的瘫痪学生2000元、为舟曲受灾群众捐出100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看孩子”,高万华多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为这个口号做注解。2011年,他为学校捐助价值20000元的讲桌,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又捐助10000元设立教师奖金;2013年在企业扩建资金紧张时刻,毅然拿出10000元设立奖学金,对每位学子寄以深切希望。

高万华不仅仅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教育,同时,他也不忘回报父老乡亲。2011年,他捐赠村委会价值10000元的垃圾箱,改善村容村貌;2013年捐赠庞村镇政府价值40000元的办公用品,改善办公条件;2010年至今先后为西庞村村委会捐款10000

元、12700元、2000元,由村委会代为贫困户和老人奉上自己的浓浓爱心。

几年来累计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他的善举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连续多年被西庞村村两委评为“捐资助教先进个人”。

采集人:杨娟霞 ) (

第6篇:爱心企业家道德之星助人为乐模范材料

滴水爱心汇海洋

——记西庞村 马洪波

河南省高星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九年五月,位于洛阳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风景区东二十公里的伊洛工业园区,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实体企业。是河南省第一家通过国家隔热防火门新标准的厂家。是省内最大、最专业的防火门、防盗门生产基地,是河南省消防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公司占地面积七万余平方米,拥有员工八百余人,大家也许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大企业在二零零四年的时候,却因一些原因面临倒闭的危机,带领大家渡过难关并使企业发展壮大的,就是现任的星高门业董事长马洪波。让他坚持走下去的信念,就是带领大家创业致富、无私奉献的爱心。

马洪波出生于一九七一年三月,男,党员,为人正直,待人谦和友善,富有同情心;工作作风严谨、有魄力,年纪虽轻,却在事业上有了骄人的成绩。然而他从未在光晕之中眩目,而是在光照中目光更远,执著地把光反转为热,以更大的热情投身爱心助学活动,回报社会。十几年来,他就是凭着这股责任心,在光与热的互相转化过程中,为了贫困学生,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的无私奉献做出了最出色的典范。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他从小就关心弱小动物,常常在外面捡回被人丢弃的小猫小狗,精心照料。长大后,他懂得了关心同学、关心同事、关心下属。正是这种深藏于灵魂深处的爱的品格,促使他在事业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加入党组织后,他更是以党员的高尚作风来要求

自己,时刻心中想着他人,提醒自己要为党员的称号争光。 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为孩子们做点事。于是,每年六

一、过元旦的时候,他都会把爱心送到学校,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礼物,与他们共度节日。渐渐地,他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也了解了许多孩子们的事情。当他看到还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生活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危险时,陷入了深思:他想为孩子做点事情。他找到村委要求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他在众多的贫困学生当中挑选了家庭条件最差的学生——张强,张强由于父亲生病住院需要交一大笔入院费,张强为了给父亲看病准备退学打工,马洪波听说后帮助张强支付3000元。对于他的选择,有人提醒他说:“差不多就行了,别把自己搭进去,这么卖力你图啥?”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帮助贫困学生是我的责任,我不能眼看着贫困的家庭把孩子拖垮了。”

马洪波不仅自己把无私奉献的爱心当做做人的根本,同时他还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小杨是星高实业的一名员工,2010年夏天,小杨的丈夫不幸得了急病需住院救治,医院让先交2万元的入院费,小杨急的直哭,眼看丈夫生命垂危没钱住院,董事长马洪波二话没说拿出1万元给小杨把入院费交了,小杨的丈夫在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转危为安,小杨感动地说:“是董事长救了我丈夫的命呀!”小张是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小张很久没有陪儿子出去玩了,就答应儿子周四陪儿子出去玩,看着儿子欢呼雀跃的样子,小张感到特别开心。不料,周五上午经理通知小张,公司周末派他去外地出差,想到儿子可能失望的表情,小张感到有些失落,但是公司的安排不能

随便打乱,小张还是答应了下来。出来经理的办公室,小张赶紧给家里打电话,通知儿子这几天不能去的消息,不出所料,小家伙在电话那头又哭又闹,小张费了半天劲才哄好儿子,一抬头却看见董事长马洪波就站在身边,小张立刻惶恐的看着马洪波,以为是自己声音太大了,连连向董事长马洪波道歉,马洪波并没有责怪他,只是询问小张之前是否早有安排,小张紧忙表示没有什么大事,只是答应陪儿子出去玩,不过自己还是会按照公司安排出差的,马洪波摇摇头说:“答应孩子事就要去办,公司的事可以另外安排他人去。”小张听后感动的说:“董事长马洪波 ,不愧是位尊老爱幼,有爱心,道德高尚的人呀!”

2012年村里修路,为献爱心,董事长马洪波拿出1万元作为爱心捐助,受到父老乡亲的再次好评。

这些真实的事例,充分体现了董事长马洪波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企业家,也揭示了他成功的原因,一切都源于他对社会责任的良知,对慈善事业的追求,多年来来他想贫劳之所想,急贫劳之所急,扶贫助残,支助贫困学生上学,表达善举之心,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关爱老人,为致力营造“学会感恩、崇尚孝道”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有为的贡献!

董事长马洪波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正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总说:“爱心就像一滴水,汇集起来就是爱的海洋”。 让大家都来做这一滴水吧,让我们爱的海洋越聚越宽,越聚越广!

(采集人:杨娟霞 高改丽)

上一篇:简单心有灵犀游戏下一篇:初中校长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