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制作对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的作用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这种天赋的创造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大的, 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去年, 由教育部教科司、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发起主办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青少年比较普遍地缺乏创造能力, 只有近15%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 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

开展电子制作活动,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而且它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 适合在青少年中开展。

1 初学“电子制作”, 激发兴趣和参与热情

认知兴趣是创造的“内驱力”, 教师要以创新的意识,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一开始, 教师先给学生出这样一个问题:用我们桌上的“电子制作”套材, 就能拼搭出一台收音机。对于学生来说收音机是非常复杂的电器了, 但当老师拼搭出一个能收听电台的收音机时, 学生既惊讶, 又好奇, 萌发了浓郁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拼一些有趣的电路, 如电光枪、测谎器、定时电灯等, 使学生感到这些在他们眼里看来深不可测的东西, 却离自己这么近, 而且成了将要学习的内容,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跃了思维。

2 循序渐进, 在认知的过程中懂得初步原理

接下来就是认识电与电子制作的过程。第一课, 首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电子制作”有什么用?在认识元件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比较:比较不同元件的颜色、形状、作用、代表的符号, 通过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小组交流, 辅导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拼装图来拼装一些比较简单的电路。拼装图中有拼装层次, 学生可以按图较短时间内拼装完成具有声、光、电等各种功能的电路。例如拼装一台电扇, 学生在30多秒就能完成, 拼装一台电子报警器也只用时40多秒, 而一台可调音量的收音机, 3、4分钟就可以拼装完成, 并能调出四个电台的广播。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拼装技术以后, 及时介绍原理, 使这一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电子制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 使学生处于对所学内容感到有问题可想、有矛盾必须解决的情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例如, 在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功能时,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 要求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让发光二极管发光, 学生听了都很疑惑, 没有电池怎么能让二极管发光呢?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拿出一个经过充电的电容器, 把它与一个发光二极管连接, 立即能看到发光二极管亮了一下。

在反复的拼装训练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使他们感受到用较少的精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消除了对电子学的神秘感, 激发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

3 举一反三,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 后天的教育是创造一种适宜的条件”, 在感知的过程中倡导“自我表现”, 让学生“自由表达”, “进行创造”。合作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让学生在感知电子百拼的过程中, 以小组为合作方式, 互相交流, 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表现, 增强学生广收信息、主动学习的能力。在“电子制作”的过程中, 没有现成的方法, 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在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如在拼装的过程中, 导线和元件上的用来连接的扣比较紧, 装拆困难, 很容易造成零件的破损, 有一个学生提议在扣上抹缝纫机油, 增加润滑度.经过实验, 大家都给予肯定, 在班级中进行了推广.从此这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了, 还经常总结出一些拼装技巧和同学分享。

在学生了解各种电子元件的特点与性能及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后, 再辅导学生根据具体电路, 试着改变其中一个元件, 观察其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并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其他电路中去, 加以验证并强化知识。例如:将“电子节拍器”中电容的容量改变可以引起节拍器节奏的改变, 在“延时电灯”中改变电容的容量, 也可以让延时时间长短发生变化。这样让学生举一反三,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由浅入深,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对元件、电路及原理等比较熟悉的基础上, 进一步向他们提出创新要求。即对某个电路提出具体的改造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设计, 将原有的电路改造成符合目标要求的新电路并安装。

由于电子制作中的各种元件既能按照现成的拼装图拼出各种趣味电路和实用电路, 又可以利用电子元件块的不同联结拼装出许多书中没有的新电路, 出现新功能, 这就是电子百拼的创新功能。例如:NPN型“无光就亮”的发光二极管, 将其中的光敏电阻异位后, 就可以变为NPN型“见光就亮”了。普通的音乐门铃在适当的位置接上一个话筒, 就成为“声控音乐门铃”。如再将喇叭换成发光二极管, 则用声音就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 并且经一段延时后才熄灭, 这就成了一盏“声控延时灯”。这种延时灯正是用于楼道和走廊照明的特殊用灯的原型。

当学生亲自设计并拼装出新的趣味电路或实用电路后, 都非常兴奋和喜悦, 也使他们体会到一些常见电器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从而树立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

通过直观的电子制作活动, 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思维, 培养创造性, 以渗透或迁移到相关学科, 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集体活动中有竞争、有互学、有游戏、有合作,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实现对深奥的电子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把握, 培养创造力, 激发深入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摘要:开展电子制作活动, 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思维, 培养创造性, 以渗透或迁移到相关学科, 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活动中有竞争、有互学、有游戏、有合作,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对深奥的电子世界有基本认识和实际把握, 培养其创造力, 激发其深入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关键词:电子制作,青少年,科学品质

上一篇:关于推进盘锦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下一篇: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