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

论语学而第一拼音版

论语学而第一

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yǒupéngzìyuǎnfāngláibúyìlèhū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rénbùzhīérbúyùnbúyìjūnzǐhū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yǒu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tìérhàofàn

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

shàngzhěxiǎnyǐhàofànshàng

上者, 鲜矣; 不 ( bù ) 好犯上,

érhà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yě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 ( j

zǐwùběnběnlìérdàoshēng

ūn ) 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 ( xi

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ú

ào ) 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

zǐyuēqiǎoyánlìngsèxiǎnyǐrén

3.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

4.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

érbúzhōnghūyǔpéngyǒujiāoér

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

búxìnhūchuánbùxíhū

不信乎, 传不习乎。

zǐyuēdǎoqiānshèngzhīguójìngshìérxìn

5. 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6. 子

jiéyòngéràirénshǐmínyǐshí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yuēdìzǐrùzéxiàochūzétìjǐn: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érxìnfànàizhòngérqīnrénxíng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yǒuyúlìzéyǐxuéwén有余力, 则以学文。 曰

第2篇:论语学而第一到述而第七

学而第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子夏曰 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尽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之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 温良恭俭让

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 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 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 亦可宗也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也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子曰 诗三百 一言而蔽之 曰 思无邪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 先生饡 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子曰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 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 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 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 使民敬 忠以劝 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 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子曰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 可知也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也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 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 宁俭 丧与其易也 宁戚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对曰 不能 子曰 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 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 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 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 禘 自既灌而往者 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 子曰 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 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 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 何谓也 子曰 不然 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子曰 周鉴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子入大庙 每事问 或曰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大庙 每事问 子闻之曰 是礼也

子曰 射不主皮 为力不同科 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 赐也 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子曰 事君尽礼 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 君使臣 臣事君 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子曰 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 后夏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 曰 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 官事不摄 焉得俭 然则 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 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 曰 乐其可知也 始作 翕如也 从之 纯如也 皦如也 绎如也 以成

仪封人请见 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 尽美矣 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 未尽善也

子曰 居上不宽 为礼不敬 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 里仁为美 则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 不仁者 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子曰 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 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 其为仁矣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已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

子曰 人之过也 各于其党 观过 斯知仁矣

子曰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子曰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子曰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 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 如礼何

子曰 不患无位 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子曰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 以约 失之者鲜矣

子曰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 德不孤 必有邻

子游曰 事君数 斯辱矣 朋友数 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 邦有道 不废 邦无道 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 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 赐也何如 子曰 女器也 曰 何器也 曰 瑚链也

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 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 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 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 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子曰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 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问 子曰 由也 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 求也 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 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 赤也 束带立于朝 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曰 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 申枨 子曰 枨也欲 焉得刚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 赐也 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 未之能行 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 孔文子 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事上也敬 其行己也恭 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

子曰 臧文仲居蔡 山节藻棁 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 令尹子文 三仕为令尹 无喜色 三已之 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 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 忠矣 曰 仁矣乎 曰 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 陈文子有马十乘 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 则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 则又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 子曰 清矣 曰 仁矣乎 曰 未知 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 斯可以

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 归与 归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 怨是用希

子曰 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醯焉 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 巧言令色 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 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子曰 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子曰 雍也 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 可也简 仲弓曰 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 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 无乃大简乎 子曰 雍之言然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 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 与之釜 请益 曰 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 赤之适齐也 乘肥马 衣轻裘 吾闻之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 与之粟九百 辞 子曰 毋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 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 山川其舍诸

子曰 回也 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 仲由 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 由也果 于从政乎何有 曰 赐也 可使从政也与 曰 赐也达 于从政乎何有 曰 求也 可使从政也与 曰 求也艺 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 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 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 子问之 自牖执其手 曰 亡之 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 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 中道而废 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 女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 女得人焉尔乎 曰 有澹台灭明者 行不由径 非公事 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 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 将入门 策其马 曰 非敢后也 马不进也

子曰 不有祝鮀之佞 而有宋朝之美 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子曰 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问仁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 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 觚不觚 觚哉 觚哉

宰我问曰 仁者 虽告之曰 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 可欺也 不可罔也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 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 天厌之 天厌之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如何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子曰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子曰 甚矣 吾衰也 久矣 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子曰 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 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 齐 战 疾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 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 诺 吾将问之 入曰 伯夷 叔齐 何人也 曰 古之贤人也 曰

怨乎 曰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出曰 夫子不为也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子曰 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 诗 书 执礼 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而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 怪 力 乱 神

第3篇:《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TXT

《论语》原文加译文[学而第一]TXT.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不简单啊,是告戒修道的人要精进,不要光说不练,要以身行去印证,印证的同时,对同道之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对道不同的人应持有的心态都交待清楚了。

以此如如不动之心去学习,去印证,才能得论语之真道意。

悦:是发自身心的一种愉悦

乐:是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朋:通凤,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已万数,故已为朋党字。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 译文:

孔子说:“学到君子为人之道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实践,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同有凤来仪之境,感得同道之人从四面八方来与之相应,为有同样的目标而乐在其中!

对于其它不能明道,知道的凡夫之人而没有任何的气恼,这是君子才有的境界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一个人孝顺长辈,听命兄长;而犯上做乱这样的事,是很难发生在这种人的身上;不好冒犯长辈的人,而做出扰乱常规之事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君子着重于根本的原则,根本的原则确立了,而令世人效仿的大道也就产生了,孝顺长辈,听命兄长,此二者,即为人之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擅长花言巧语,奉承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仁义道德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都会用三条原则来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较对! 第一,与人共事有没有不忠的方面? 第二,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的方面?

第三,师长传给我的道法真理有没有在生活中印证实践?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君王做事的态度要谨慎而有信用,节约每一项开支,关爱他人,役使百姓时,应在农闲的季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学人弟子们回到家里,对长辈要孝顺,出来在社会上行走要尊重年长于自己的同仁,言行谨慎而守信用,以广大的爱心去爱护其他人,要亲近有仁德的贤人。以上几条如果能够做到,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则应该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指贤男,第二个贤指贤妇。易色:和悦的态度。

贤夫贤妇持以和悦的态度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身心;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刻意学习过为人处事之道,我确认为他是一定学习过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君子不持重自尊,则失去威信。所学即鄙陋识浅。注重忠义礼信的培养,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也不要惧怕过错,要勇于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慎重的对待自己身后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影响,看看以前的先辈圣贤给后人留下了些什么。经常这样的去提醒,比较,效仿,人民的道德修养可以自然笃厚。”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先生到了一个国家,必定闻听这个国家的内政,这种权力是先生自己要求得来的,还是国君主动给予先生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礼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如果是夫子要求来的,或者先生要求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父亲在世时,要观察这个人的志向是否随顺父意;父亲去世了以后,观察这个人的行为是否脱离了原来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如果父亲去世三年来,并没有改变于父亲在世时的志向,这个人就是个真正的孝子。”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样说过的话才能去认真实行;恭敬别人的时候要符合于礼,这样可以避免随意乱恭敬而带来耻辱。(因为言行方面经过以上层层的过虑,而让自己成为‘言有宗,事有旨’的人。) 因为接触的都是有修养的人,自己也就成为受人尊敬有修养的人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追求饮食上的享受,不会追求居住上的安逸,勤快的做事,谨慎地言行,又能虚心向有道的贤者请教指正,这样的人可谓是好学之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奉承讨好别人,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 孔子说:“还可以。但不如贫穷而能乐于守道,富足而好守礼的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玉牙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精益求精’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因为你已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出的意思,” (举一反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看不透我,担心我看不透别人。”

===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治理国家的君主以“德”来教化民众,处治政务,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处在一定的位置,而其它贤者皆如众星般的拥护在左右。

提示:与学尔的‘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可以使人入邪道的作品’

注:《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育弟子的教材。思:做容讲《说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参考注释】

齐:比肩、类齐、相类、整治之义。

刑:刑罚、对人生部分或全部的自由权利度进行控制等手段之义。 格者:格除、格斗、杜绝、修正之义。

译文:

治世之道如果以政法来规范民众,以刑罚来管束民众,民众会因避免刑法加身但不懂礼义廉耻。

治世之道如果以道德来教化民众,以礼义来约束民众,民众会知道哪些事情是为人所不耻的,以此而入正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下学习的志向,

三十岁时成立自己的学术体系,

四十岁时对这个世间的所有现象不再迷惑,

五十岁时知道天命(了解天,地,人的和谐互动)

六十岁时达自然忘我之境(这个我都没有了,任何语言都不能左右,牵引“我”,所以耳顺) 七十岁时达无我之境(“我”都没有了,就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为,但却不违背规矩法则)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孟孙: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与驾车的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樊迟给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祀们。”

(这里没有发现愚孝的思想,要按礼来侍奉父母)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①孟武伯:姓孟孙,名彘,“武”是谥号,孟懿子的儿子。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不要让做父母的为孩子尽是操心担优,如果有什么忧心之事那就是人总会不可避免的生病。”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前506~前443),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

子游少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 译文:

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所谓孝子,以为只要能供养父母衣食就算是孝了。至于犬马畜生,也有人圈养着,如果没有恭敬之心去对待父母,那么和饲养犬马畜生有什么分别呢?

提示:

在为政篇安插孝论,是告诉为政者要以做父母的心境来对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也要以做子女的心境来对待百姓,为百姓着想,尊敬百姓。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译文:

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之道,孔子说:“能始终对父母保持和顺的面色是非常难的。有事情的时候,后辈儿女去帮着做;有美食的时候,请长辈先食用,难道这样就是孝了吗?(只做到以上这些,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道,必须是内心里真正的敬爱父母长辈,侍奉父母时面上颜色和顺,这样才算是孝)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发:发挥

译文 孔子说:“我与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也不表示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好像很愚笨的样子。退下后观察他私下里的表现,亦可以自由的发挥,颜回并不愚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先观察他的所做所为,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原因,再然后观察他怀着何等样的居心目的,经过这样的审察,人还有什么可以掩盖隐藏的呢?人还有什么是能够隐藏的呢?

提示:此处所述类同于《金刚经》所讲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过去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体会,这种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君子不器。”

提示

这句应该和上句是一个整句。君子应该是成器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常说“太不成器了”。这里的不器就是不要像一个器物那样的死板,学过的知识再去回顾的时候,会有新发现,会有新的感悟,这样永远是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境界里,今天是精美的琏瑚之器,明天就是超出‘琏瑚之器’的其它更优秀的器物。因此时刻都处在一个不断的自我超越之境,所以君子不器。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温习过去曾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体会,这种人可以做老师了。君子不应该像器物那样的死板,应从各种角度都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孔子说:“先付之于行动,而后再说话。(避免言出不能践,失君子之风。)”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注重大局不注重私情,小人注重私情不注重大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深入的思考,这样就会被文字表面的字意所蒙蔽;只知道空想而不学习实践,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会陷入危险之境。”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如果一个人不秉持自守中庸之道,而过份的驳斥那些异端,这样也会危害到自己的操守,如此则偏离了中道。

(就好比一个人举手打了别人,自己的手也会痛。道理是一样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译文:

孔子说:“由啊,现在教给你智慧之道,对于知道的事情,就持知道的态度,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就持不知道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勿已勿人,这就是智慧之道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子张,即颛孙师(前503-?),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干禄:求禄位;求仕进。

译文:

子张向孔子学习为官之道。孔子说:“多听闻,不知道的方面先搁起来,知道的也要谨慎的说,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观察,有危险的事先放在一边,其它没有危险的事也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时减少过失,做事时减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哀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定公的儿子,继定公位,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494—466年)。 译文

国君哀公问孔子:“怎么样做才能使民众信服?”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人的地位在邪枉者之上,这样民众就会信服;推举邪枉者的地位在正真人之上,这样民众就不会信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提示:

看到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发现孔子此时的回答,是对以上几条的总结。即论语劝孝善的同时,影射国君也要以孝善的心境来对待国家的子民。这就是为政之道了。 注释:

季康子(?—前468)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姓季孙,名肥,康为其谥号。鲁国大夫,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内政之道:“要想使人民尊敬君主,忠于国家,该怎样劝导他们呢?”孔子回答说:“君临天下人民的时候易庄严持重,人民自然就会尊敬君主,国家提偿孝慈,人民自然对国家忠诚;推举天下大善之人事,从而能教化那些不行善的人民,这样就是对人民的劝导了。”

此处对应《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某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事政治事业呢?”孔子回答说:“书(经)上有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之道实施在政事上。(以孝悌之道对待百姓民众)这就是为政之道的最高境界。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从事政治事业呢?” 提示:

这一章更加确定“以百姓之心为心。”有人说孔子“求官不成云云”,那实在是不了解孔子,读不懂《论语》的缘故。即道德经第一章云"徼"之辈。《道德经》第一章: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即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世上安身处世。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少了重要的部件车子怎么行走呢?”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可以知道当今的礼法制度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法制度,在改革中所废除的和增设的,现在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法制度,在改革中所废除的和增设的,现在是可以知道。如果现在继续接着周朝的礼法制度承载下去,即使百代之久,也是可以被世人所知道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该你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奉承讨好。见到该挺身而出的事情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弱。

===

第4篇:学而第一国学机目录

五千年中华文明曾孕育出经久不衰的儒释道经典,涌现出让世界为之赞叹的唐诗宋词。人生得以在经典中浸润是我们莫大的幸福。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歌颂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学生及幼儿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善仁国学机内容汇集古今中外文化精髓,它在高保真音响的芯片里内置《论语》《孟子》《庄子》《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诗经》等几十部国学教材;同时还有几百首铃木左右脑全能音乐和中国古典天籁;还包含莎士比亚英文经典名著、德育故事、童话故事、中英文儿歌、百科知识等几千个高品质语音教材,给孩子带来高雅,走向高尚。音乐是挑选出意境优美60节拍左右适合心灵熏陶的经典中西方古典音乐,而屏弃那些节拍激烈或者过慢悲伤曲子,国学是取其正确人生价值观经典美文,故事是精选有助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和智慧的拓展的精品故事。

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善仁国学机让孩子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给他们耳濡目染最好最权威的教育!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