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的安全管理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 引言

成品油在储存、装卸的过程中, 由于温度、压力、油品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 有一部分油气会挥发并排放进入大气, 导致油品损耗。2007年, 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标准规范, 要求油库 (站) 限期完成油气回收装置改装。本文结合某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程, 对改造过程中的突出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1.1 法规标准要求

近年来, 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950-2007) 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规定油库在储存、收发汽油过程中油气排放限值、控制技术要求等, 显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油气回收系统的普及势在必行[1]。

1.2 环保要求

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 挥发的油气将直接导致汽油资源的浪费。挥发出来的易燃易爆油气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且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1.3 经济效益

油气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减少油品的损耗, 而且可以防止油品质量下降。但是经过近十年长时间的运行, 现在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设备老旧、效率低下, 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已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 油气回收处理不仅具有环境和社会效益, 而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现降本增效[2]。在油气回收系统密闭良好, 回收效率达95%, 年周转量在35万吨及以上的油库, 投资回收期小于等于5年[3]。

2 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程安全管理

与加油站普遍停业改造不同, 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改造过程一般为不停产施工, 这对施工方的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进度安排等有更高的要求。

2.1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

引起危险、产生伤害的因素可归纳为人的行为、设备和材料。在开工前应通过人员教育, 增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做到“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防止他人被伤害”。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确保机械器具、设备合格有效, 保养良好, 运行正常。所有入场材料的证明文件齐全, 出入库实行双人验收。对于需要进行试验的材料, 及时取样试验。

2.2 施工阶段安全管理要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不同部门、专业交叉或者同时作业, 给工程带来了许多未知的安全隐患。

(1) 人员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

由于油气回收改造工程的不同阶段, 工作内容差异较大, 这导致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 存在管理风险。应加强每位入场员工的教育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在每道工序施工前, 必须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交底内容至少包含:操作方法、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现场风险点及应急处置等。书面交底必须由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2) 现场围蔽

油气回收装置距离发油台距离一般较近。施工现场外围应设置围挡, 其高度不低于1.8米, 在围挡外部明显处应设置警示标识。现场围蔽能减少油气、扬尘向外扩散, 保护环境卫生。

(3) 清罐作业

旧油气回收装置的储气罐和吸收塔等装置内含有油污泥, 甚至部分油气。在拆除前应进行清罐作业。罐内用大功率风机从底部吹入空气, 油气浓度检测合格, 工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毒面具才能进入储气罐, 每隔30分钟检测施工现场油气及其它有灾害气体浓度, 且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5min, 罐外必须有监护人监护。先拆除储气罐内皮囊, 再根据方案拆除储气罐。

(4) 设备、管线拆除

拆卸油气回收控制系统;拆除原有储气罐、吸收塔、冷凝塔等设施, 其中涉及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等, 应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在拆除改造原有贫富油管线时, 其内部可能含有油气, 先用吹扫置换办法彻底清除管内油气或油污后再进行冷切割。

(5) 管沟放线开挖

采用机械破碎混凝土路面的方法开挖, 利用人工挖深, 确保开挖过程中避免破坏地下不明确的设施。成排管线的管沟开挖时, 应放出管沟边界线和中心线, 单管管沟只放出中心线, 水准点的精确度不低于四等。

(6) 管线预制

在固定动火区域等安全场所预制管线及配件, 移除现场的易燃物, 配备必要的监护人员[4]。除锈防腐、下料、开坡口、组对等按照技术方案实施并有相应的检查、验收记录。用火作业时氧气和乙炔瓶的总容量不超过30m3, 氧气和乙炔瓶的工作间距大于5 m, 离动火点距离大于10m[5]。打磨时注意砂轮不要正对人, 并做好防护工作。

(7) 设备吊装及管线焊接

目前主流油气回收装置都是厂家运用信息自控零配件设计的成套设备, 自动化程度高[1], 同时设备普遍庞大沉重, 需要通过吊装安装。在管线焊接时, 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 现场布置好合格、适量的消防器材。焊缝外观应成型良好, 与母材圆滑过度, 宽度以每侧盖过坡口2mm为宜。

(8) 管线压力试验

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以液体进行, 压力试验压力为1.0MPa, 采用净结水, 试验水温不得低于5℃, 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 升压应分级缓慢, 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分钟, 然后降至设计压力, 稳压30分钟, 无压降, 无泄漏和无变形为合格。抽查至少10%焊口进行射线检测, 合格等级为Ⅱ级。在管线试压、吹扫后进行严密性试验, 试验介质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

(9) 回填及恢复

在敷设施工完成且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 采用中砂等回填, 电缆、管沟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 分层夯实。

2.3 竣工阶段安全管理

经过检查验收, 工程才可以办理移交手续。相关单位除了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 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等基本工作外, 在竣工验收时还应注意:

(1) 密闭性验收管理

密闭性指油气回收系统在一定气体压力状态下的密闭程度[6]。密闭良好的油气回收系统能有效的防止油气挥发。《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950-2007) 对油气收集系统和处理装置的油气密闭检测方法有明确的规定。油气回收系统运营后无泄漏, 任何泄漏点排放的油气体积分数浓度不应超过0.05%。密封性是保证油气回收效率的关键因素[7], 油气回收系统验收及运行时一定要监测鹤管、焊缝、管路接头等处的密封性能。

(2) 控制系统整体性能安全管理

油气回收装置的电气自动化配件应选用适用于爆炸危险Ⅰ区的防爆类型。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应具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水平, 能实现“无人值守、随启随停”, 启停操作应与装置入口的油气压力实现联锁。但是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控制动作不能灵敏反馈[8]。自动化设备设施在设计时应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防护措施, 内部措施是设计系统时考虑的内部保护性能, 包括异常断电、报警等;外部措施则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保护措施, 如防雨、防尘和防震动等措施。

由于整个系统为不同零配件组装, 应统筹兼顾各器件的性能和工况等, 充分发挥各元器件功能, 实现功能最大化。

(3) 装置有效性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950-2007) 对油气排放的限值有明确的规定:油气排放浓度≤25g/m3, 油气处理效率≥95%, 每年检测1次且确保合格[9]。在竣工验收及日常检验检测时, 必须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对于监测记录未达到该油气排放限值时, 应及时分析原因, 查找对策。同时, 要求油气回收装置噪声 (距装置1m处测量) ≤85d B,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功效。

3 结语

油气回收系统具有减少能源浪费,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缓解环境污染, 降低火灾危险, 提高油品质量, 增加企业效益等优势。考虑到法律法规标准、环保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结合油气回收系统效率较低, 流于形式等现状, 进行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势在必行。

对改造过程的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和竣工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归纳了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油气回收系统改造过程中, 作业风险点多, 安全管理形势严峻, 但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要求施工, 在作业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杜绝违规作业、违章操作, 就能够做到风险安全可控, 项目顺利开展, 油气回收系统功能正常发挥。

摘要:本文总结了成品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的必要性;指出了油气回收系统在改造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对各种情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 为其他油库的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程及正常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程,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时金.成品油库吸附式油气回收系统的设计与管理[J].油气储运, 2015, (05) :511-514+518.

[2] 黄维秋, 王丹莉, 李峰, 等.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研究重点[J].油气储运, 2012, (09) :641-646+641.

[3] 戴海夏, 钱华, 黄海英, 等.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投资经济效益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中国湖北武汉, 2009[C].2009, (06) :376-381.

[4] 谢卫波.基于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 2016, (05) :185+193.

[5] 柳玉平.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4, (03) :36-38+36.

[6] 鲜爱国.关于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的几点建议[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3, (04) :19-21+15.

[7] 赵宇飞.油气回收在成品油装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 2014.

[8] 杨学仁, 杜彪.关于国内成品油库改造的一些建议[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8, (01) :41-42+48.

[9] 许光, 张健中, 邓万全, 等.储油库油气回收效果的检测及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6, (04) :30-34+36.

上一篇:石笼网箱挡土墙的施工要点及未来发展探讨下一篇:化工厂电气接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