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教案教案

2022-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生活教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高中政治生活教案教案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研究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工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着重提出了加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的策略,旨在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理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政课;教案;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孙凌燕,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教师。(浙江 台州 318025)

教案是教师对于课程理念的领会和总结,教案设计能力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能力成为高中教师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1. 思想政治老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提升。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及各类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工具。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互联网接触并不多,因此教学多采用书本、板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偏向保守和传统,学生普遍都能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面对的都是电子设备及各类移动终端,他们也习惯了便捷、高效的生活节奏。受此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学生面对老师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时会不适应,会对思想政治课程甚至老师产生抵触心理,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学习非常不利,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老师们要适应新形势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新时代下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很多老师并没能很好地去了解和感知,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失去兴趣。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接收各类信息越来越多,导致学生的心理偏向成熟,并且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而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觉得老师好老土、跟不上时代,这样一来,自然对思想政治课程不感兴趣,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3.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欠缺。学生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出生后就像一张张白纸,他们需要来学校接受基本的教育,学会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认知,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认知体系,用知识和思考能力这支笔,在白纸上进行创作。创作的过程需要很强的转化能力——即“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之一,但也是现在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只是知晓了知识,却不知道要怎样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并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4. 思想政治课程教案设计存在问题。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中,多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的,以灌输教材知识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上存在方法陈旧、内容枯燥等特点,缺乏对教案内容的更新和设计思路的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案设计一味套用模式化的框架作为教案设计的标准,不仅使学生出现厌倦感,同时也暴露出缺乏针对性和受条框约束明显的缺点。

二、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工作的策略

1. 转变教案设计观念,关注学生学习需要。要想提高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的水平,首先教师要转换传统的观念,从以教育者为主体过渡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手段不应该仅仅立足在“教”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基于这个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案设计要依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和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標,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案。内容陈旧老套的教案与当前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相悖,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也滞后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需求,亟待改善。

2. 提高教师教案设计能力。思想政治课教案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案设计水平的影响,因此,急需提升教师教案设计水平。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要求,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做好全面而细致的把控,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其次,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研读和学习一些优秀的教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设计出符合自身教学工作的教案。教师教案设计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伴随着教学工作逐步改进和提升,最终才能有所提高。

3.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并能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其去指导自己的生活。思想政治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主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尝试运用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大脑研究学家赞博曾经在《启动大脑》一书中指出,“当我们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时,其对外界的信息会更不易吸收,当我们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时,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开放式课堂氛围。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主动去探究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生活中喜欢的事物、向往的未来生活,有利于老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将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点融入教学,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教学,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老师要对新兴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工具保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课下利用便利的互联网自我充电,学习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对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进行挖掘,挖掘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通过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热点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重视核心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思考。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质的提出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扬弃和升华,也是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的新任务和新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一定要积极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法,为学生创造性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使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5. 构建科学的教案评价管理体系。教案设计水平的提升还依赖于科学合理规范的教案评价管理体系。对于教案的评价和管理切忌片面,教案设计的能力也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部体现。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教案的评价工作,不能仅仅依据教案本身,还要考察教师对于教案的实际执行过程。这样才能够使教案评比工作起到促进高中教师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水平的提升。

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水平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剖析当前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中的问题,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修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不断提高教案设计能力,加强教案在课堂中的应用,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晨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2] 赵婷婷.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研究——以“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教学为例[J].好家长,2016,(17).

责任编辑 范艳玲

作者:孙凌燕

第2篇:“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高中生生涯规划教案设计对比与反思

〔摘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生涯规划教育正逐渐成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心理教师,尤其是新手心理教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遭遇了不少挑战。文章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角度出发,对比了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两份真实教案,就生涯规划主题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反思,以期为关注生涯规划的新手心理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熟手教师;新手教师

一、引言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辅导领域,它是指通过给予信息,帮助个人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做好就职准备。随着观念的转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生涯规划逐渐从关注外在表现、提供信息转变为注重个体特质、寻求毕生发展[1]。目前,研究者一般认为:生涯规划是个体尽其所能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妥善安排、调整个体的人生规划,最终实现人生发展的适应与平衡[2]。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依托学校开展的心理健教育工作一般包括认识自我、人际交往、学业压力、情绪调适等主题。在青少年升学择业困难、价值观缺失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休戚相关的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程利娜[3]指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全面认识自我,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动机,有效自我监控。

受学科体系不健全、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专项经费较少等因素限制,当前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依靠心理教师、依托心理课,在校园内针对初高中学生开展,存在较大局限性。俞国良等[4]研究发现,以师资队伍为例,生涯规划课程科任教师虽然有强烈的专业培训意愿,但缺少培训机会,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专/兼职教师、熟练/新手教师在开展生涯规划课时对教材把握、环节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方面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德雷福斯(Dreyfus)[5]曾将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划分为新手、优秀的新手、胜任的新手、熟手以及专家五个阶段。文章将采用此定义,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主题下,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角度出发,对比熟手教师(重庆市某重点中学心理教师)与新手教师(我)的教案设计,期望给关注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手心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二、“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教案对比

(一)设计理念

教案的设计理念是教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等心理健康教育顶层理念的生成转化,一般包括教师设计本堂课的初衷、对本堂课的核心要素把握等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熟手教师对时代背景下个体的生涯发展有更深入的思考,对青少年的心理把握也更加充分,卡牌、职业家庭树等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立体。尽管新手教师选择了经典活动“生涯岛”,但设计灵感更多来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欠缺对教育对象的考虑和时代背景的结合,对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把握不充分。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是选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媒体和有效教学评价的依据[6]。不同于由知识、认知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组成的学科教学目标,心理课的具体目标一般由认知、情感、行为(或称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从表2可以看出,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均包含了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相较于新手教师的教学目标,熟手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体现了活动过程,还为学生通过心理活动后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将发生什么变化提供了标准,最终促进学生的行为改变,三个目标环环相扣,而非生硬干瘪。

(三)教学方法

心理课常见的方法比较丰富,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行为强化法、测验法等。陈容等[7]指出,教师应当注意方法与教学目标、内容的契合,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灵活地进行选择。在“一起来登岛吧”教学设计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新手教师主要运用了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化为“岛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借班上课,未能和学生建立良好联结,且高中生对成年成熟有更加强烈的渴望,稍显“幼稚”的角色扮演法并未取得较好效果。尽管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活动方法,但小组讨论法、测验法、游戏法等方法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课堂中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适用性。

(四)教学过程

在常见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一般会把教学过程划分成几个明确的环节,然后对每一环节进行设计,生涯活动课也不例外。新手教师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主题引入、应用探索和总结提升三个环节,熟手教师则保留了心理课惯常的暖身活动,同时将“主题引入、应用探索和总结提升”转化为“生涯比喻句、生涯家谱、未来的你”三个活动,二者均围绕生涯主题开展。“生涯家譜”注重反思体验,通过心理感受、情感体验、活动反思等环节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评价,“一起来登岛吧”则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职业倾向的思考。对高中生群体来说,相较于简单的兴趣激发,探索和思考内心世界的活动可能更具吸引力。此外,“生涯家谱”的教学设计非常具有教师个人特色,该熟手教师热爱叙事治疗,对“只言片语”卡牌的应用非常娴熟,并将其充分应用到课堂中,而新手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仍处于“依葫芦画瓢”阶段,专业技术应用不多。

三、新手教师的教学反思

“一起来登岛吧”是我进入中学课堂的第一课。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首先确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热门主题,并选择了经典活动“生涯岛”。在反复试课中,我发现了学生喜爱活动却未能深入探索内心世界、课堂氛围偏“吵闹”而非“积极正面”、教师引导未能抓住“兴趣对职业有较大影响”等核心问题,于是对热身活动和分享活动进行了大量修改,最终使得整堂生涯辅导活动课环环相扣。总的来说,在人数较多的班级(团体)中,“生涯岛”活动应当设计为系列主题活动,学生从了解岛屿、熟悉岛屿、进行选择、职业展望、联合举办活动到思考总结历时较长,常规课40分钟的时间确实过于短暂。

“生涯家谱”是一名中学心理教师的教学案例。该课在某论坛上进行了公开展示,受到一致好评。通过深入交流,我们了解了“生涯家谱”从设想到最后展示的蜕变历程。无论是熟手教师还是新手教师,其心理课都需要不断地改动与完善。但不同的是,新手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把握,尤其是课后反思等方面,与熟手教师有较大差距,新手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完成所有流程上,而较少关注学生反馈,对活动的专业性、生成性等问题思考不多。

近几年来,生涯规划逐渐成为中学尤其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新颖、活动丰富、贴切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喜爱,也给心理教师带来不少挑战。心理教师不仅要关注时代、社会等给个体带来的要求与挑战,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保留体验式、活动式的心理课特色,只有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探索活动,并善于利用倾听、关注等咨询技术以及擅长的心理技术助力,才能真正上好符合实际、引发思考、促使行动、学生喜欢的生涯规划课。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李天然. 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 教育研究,2008(10):63-67.

[2]王晓梅. 让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39-40,47.

[3]程利娜.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 教育科学研究,2010(9):68-71.

[4]俞国良,李天然. 试论心理健康框架下的生涯教育——以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编制为例[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4):87-93.

[5]Dreyfus H L,Drey-Fus S E,Zadeh L A . Mind over machine:the power of human intuition and expertise in the era of the computer[J]. IEEE Expert,1987,2(2):110-111.

[6]黃梅,宋乃庆.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09(5):101-105.

[7]陈容,刘衍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初探[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1):67-70.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00;2.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绵阳,621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作者:詹丹妮 高雪梅

第3篇: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该归谁

[案例回放]

高某,原为某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为了撰写论文和总结教学经验,高某要求学校退还其于1990年至2002年期间所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仅返还了4本,其余44本未返还。此后,高某多次要求学校归还教案本未果。

2002年5月30日,高某以“侵犯教案本所有权”为由,将学校告上法庭。该案经历了一审、重审、二审、再审,最终法院以原告不享有教案本的所有权为由,驳回高某的诉讼请求。

2005年10月,高某改变了诉讼请求,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学校告到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4册教案本中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原告高某独立创作,具有独创性,应属于作品;而另外44册教案本,因被告学校错误地进行了销毁或变卖处理,法院推定4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上所称作品。涉案的教案作品属于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即原告高某享有,被告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法院判决被告私自处理高某教案原稿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赔偿原告高某经济损失5000元。宣判后,学校提起上诉。因其未预交诉讼费,法院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2006年3月2日,双方代理律师领取了撤诉裁定书。至此,这起长达4年的全国首例教案维权官司,以高某胜诉而告终。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主要涉及到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即教案载体的所有权的归属、教案是否属于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处理教案载体是否构成侵犯教案著作权等问题。下面根据现行法律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一、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属于学校。

空白教案本是学校统一购买后发给教师的办公用品,而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及教学大纲要求在空白教案本书写教案后,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成为具有智力成果的新物。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为什么属于学校?这就涉及到所有权的取得问题。

所有权的取得方法有多种,其中加工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所谓加工,就是对他人之物加以工作或改造,而形成具有更高价值的新物的活动。如将白纸印刷、绘画或书写,就是一个形成新物的加工过程。一般而言,加工物之所有权,属于材料所有人。但因执行职务加工形成的新物的所有权则应属于雇主,而不属于受雇人。案例中,高某在空白教案本上书写教案,记载下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这个空白教案本最终质变为具有智力成果的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加工创造的过程。因为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系高某根据学校教学及教学大纲要求書写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职务(工作)行为,所以,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应归属于高某所在学校,而不属于高某个人。

另外,《民法通则》第72条第2款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后,财产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据此规定,在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为交付之时。所谓交付,是指所有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利的转移。交付即意味着占有的转移,但单纯转移占有,并不一定会导致所有权的转移。没有当事人之间转移所有权的合意(指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仅仅是占有的转移,并不会导致所有权转移的财产交付。案例中,学校仅是将空白教案本交给高某备课使用,双方之间没有转移空白教案本所有权的合意,也没有转移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的合意,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还没有对教案本的归属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无论是空白教案本,还是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其所有权均未发生转移。要求返还教案本或者赔偿损失,首先必须证明其对教案本享有所有权。而无论空白教案本还是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高某均不享有所有权,故以“侵犯所有权为由”请求返还教案本或者赔偿损失,就没有法律依据。这也正是高某在以“侵犯所有权为由”的诉讼中败诉的原因。

二、涉案教案著作权属于教师。

(一)涉案教案是否属于作品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案例中,学校返还给高某的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创作的范围,是高某为进行教学活动以文字的具体形式所撰写的,教案内容能够固定在教案本这一有体物上并能复制使用,而且4册教案本中教学过程等栏目中记载的内容主要是高某独立创作而不是剽窃、抄袭他人的现有成果。因此,高某撰写的4册教案本所载的教案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的作品构成条件,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高某现存的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属于作品,是否可以由此推定已不存在的4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也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作品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对拒不提供证据的情形作了不利推定的规定,即“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案例中,高某主张的事实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即教案一般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学校错误地处理了其所持有的记载高某教案的唯一载体44册教案本,导致高某丧失了证明其主张的直接证据,因此,根据上述民事证据的规定,应推定高某的证明主张成立,即已不存在的4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也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作品。既然涉案教案属于作品,那么,其著作权属于谁?

(二)涉案教案著作权属于教师,学校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首先,涉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学校不享有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11条第1款、第3款分别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案例中,高某的教案包含着高某本人对本门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的见解,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教案的著作权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不属于法人作品,其著作权也就不应属于学校。

其次,涉案教案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属于作者高某。

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普通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职务作品的种类不同,其著作权的归属也不同。

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业务范围内有优先使用权。《著作权法》第16条第1款对此做了规定,即“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涉案教案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高某享有,但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如学校将其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参考等。

三、学校处理涉案教案载体是否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作品与作品的载体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该物品即为作品的载体。基于作品,权利人享有的是著作权;基于作品的载体,权利人享有的是所有权。這两种权利的主体一般是重合的,但也有发生分离的场合。如案例中学校享有教案载体即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而作者高某则享有教案的著作权。特定载体的所有权与著作权是两种各自独立的权利,学校对教案载体物享有所有权,只具有物权意义,并不影响著作权的归属与利用,因为教案著作权的客体(作品)作为特定信息具有共享性,即同一作品可以被并存于多个时空,如写在空白教案本上、电脑文件上、刻在光盘上等。由于教案著作权的客体(作品)具有共享性,作为智力创作成果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所以,一般情况下,所有权人对作品载体的处理只会导致作品载体本身灭失,并不会导致作品也随之灭失。但是,当教案著作权的客体(作品)与其载体之间存在唯一对应关系时,所有权人对作品唯一载体的处理不仅会导致作品载体本身灭失,也会导致作品随之灭失。《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在行使各自的权利时都不得损害对方的权利。案例中,学校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教案本是记载高某教案唯一载体的情况下,却私自处理,已经构成对高某教案著作权的侵犯,应承担赔偿责任。

回顾并分析这起“教案官司”,笔者认为,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个案本身。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它应当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它唤醒了普通教师,敢于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它告诫我们的教育领导干部,不管是基层学校的还是行政机关的,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必须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而不能违背法律,侵犯教师的合法权利。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法律研究员、律师)

作者:解立军

第4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教案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考点):

(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三个角度)

1、对个人的作用(考点):

(1)文化影响人:

①影响的两个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文化塑造人: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1、what:文化创新 (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动力(考点):实践。①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 ②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考点):①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①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②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④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 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 中华民族精神

1、what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 (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2、why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考点): (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上。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必要性(考点):①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②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how: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点): (1)、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what含义(考点):

(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以马’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how: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考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考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特别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是非得失,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凝聚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6)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重要任务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影响)。

(8)广大人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要投身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练习

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在我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各项行动的出发点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 D.密切党群关系,抓好党风建设

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4.到2011年底,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亿件,其中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非法出版物234.4万件,全国共查办案件3万余起,行政处罚案件2.9万起……这说明( )

A、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只能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C、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D、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

(1)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8分)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8分)

7.时下韩国电视剧在全国热播,究其原因,韩国文化的魅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韩国从上而下提倡韩国民族文化,所以文化的所有要素被关注而且被发掘。有很多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展示现代人如何在传统和现实的矛盾中生活,当然,也会有《大长今》这样的旨在萃取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韩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大长今》的影响正是扎根于此,此外,韩国善于吸收中华文化等世界文明,并融合于生活于创作之中,也是《大长今》征服观众的主要原因。

(1)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6分)

(2)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8分)

第5篇: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

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练习: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哲学的任务:

◇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得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解析:引文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第二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课堂练习:哲学(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D 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两项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妥。B项把哲学与世界观等同了,是错误的。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 都是整个世界。世界现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项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项可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排除。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 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同时为人们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上面列举的四种人的做法,第

二、三种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1、具体知识的内容

自然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文艺、伦理、政治等

思维知识 心理学、逻辑学等 ◇课堂练习: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答案:D 解析:注意此题的关键字“不”,此题为反向选择题。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本课小结: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 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6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呢?思考一下,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有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变动,那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消费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学过哲学的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不对?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会不会让给你?学生回答,不会。好,那既然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一下,生产力与消费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生产与消费(板书) 【新课教学】

首先,大家看ppt ,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待会儿我找人回答。好,时间到,有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生活消费中还有哪些变化?

例1:服饰的变化(过去人们穿的是兽皮,到后来的粗布衣服,到现在社会各式各样款式的名牌)

例2:饮食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吃饱到现在追求吃好、有营养)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计时器的更新,人们再也不需要根据天上的太阳看时间啦,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人们对名牌的追求,正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好的食品,才有了更高的生活享受,对吧!封建帝王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用狼烟传递军情、用飞鸽传书,我们假设一下啊,夜晚狼烟行看不见怎么办?飞鸽万一被猎杀了怎么办?过去出门坐的是马车,马跑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看现在了,联系用的什么啊,手机,还存不存在上述问题,不存在是吧,现在我们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越来越多啊,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可以网物了,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吧,通过网络,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聊天、交友,我们不用通过写信等传统方式来交流了,大家都用QQ,EMAIL,微信了,而且现在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转一响”:手表、缝刃机、自行车和三洋。到21世纪,男女青年结婚今非昔比了,叫“三件事”房子、车子、度蜜月,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过渡: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看下一则材料: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俱增,这说明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对不对。材料中消费对生产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教师活动: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材料分析:“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实质上说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对不对?如果他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他得不到利益,商家还不会不会继续生产,肯定不会,所以说消费是生产发生和继续进行的目的和动力。“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增加由现在的5%增到55%以上。 需求旺盛、珠宝产业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正因为中国女性饰品占有率的猛增,表明了这个行业有利可图,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珍珠行业的国外发展前景光明,势必能带动国内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珍珠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再给大家举一个大家亲身经历的例子,02年的非典疫情,大家都亲身经历吧,非典病毒是野生动物携带的,具有高传染性,在学校都被隔离了吧,这样人们都不敢出门,不敢乱吃多吃东西,像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但是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这个事件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 小结一下:根据材料得出如下结论,看多媒体: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现实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办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反面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谁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结上课内容ppt、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布置作业:恩施如何发展ppt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的和动力、导向作用、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怎么办?

第7篇:《音乐与生活》高中音乐教案

作者:陈文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高级中学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

教学设想:

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的:

1. 能识别乐曲中的情绪,利用听觉和视觉产生创造想象力。 2. 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那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制背景音乐。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欣赏了解音乐中的情绪,重点区分“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 学生听《欢迎进行曲》,有节奏地进入教室。

2. 师生相互问好。

二、提问、引导进入课题

1. 请同学谈一谈对音乐的感受?师:其实音乐自古到今都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如:古代帝王则用音乐来进行政治教化,《诗经》

2.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产品,它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不仅有一定欣赏,审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应用科学,音乐逐渐被社会和医学界所接受,并日趋成熟。

3.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音乐与生活。

三、播放多媒体:

1. 教师解释实用音乐,(用音乐来烘托气愤,配合完成某想项具体任务,,这种音乐一般称为“实用音乐”。例如:仪式音乐,治疗音乐等。)

2. 播放《欢迎进行曲》,师问:A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听B段旋律你产生一种什么联象?

3. 播放《摇篮曲》,教师板书提问:1本乐曲和《欢迎进行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异同?乐曲旋律中八度大跳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创造性的想象?(同学讨论回答)。

4. 播放《婚礼进行曲》教师简单说明乐曲的情绪:A段音乐宏伟庄严,描绘了辉煌的婚礼场面;B段旋律温柔活泼,带有一种歌唱性,表现了温和愉悦的气氛。 5. 总结(1)上面三首乐曲为“实用音乐”,(2)请同学讨论后举出三首实用音乐的例子?

四、播放多媒体:

1. 教师解释“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又称“环境音乐”,是一种为办公室、休息室、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而使用的陪衬音乐。)

请同学读出“背景音乐”的特点(加深印象)

2. 课件打一个即将开业的商厦,播放一段配音,教师准备四首乐曲片段。

师问:请同学们选出这四首乐曲那些更适合作为商场“背景音乐”(分组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

3. 鼠标点击页面出现一例快速行驶的列车。播放一段配音,教师准备四首乐曲。

师问:假如你是一位旅游列车车长,请根据“背景音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旅客心理特征的音乐?(同学分组讨论回答并说明理由)。

六、“背景音乐”还可以在综合医院里,急诊室或输液他厅应用,

有人研究表明,人们在一种声级较低的优美柔和的音乐背景下会感到,轻松与愉悦不易疲劳,对病人和家属而言能减轻消除他们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状态,并进一步起到镇定作用。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音乐与生活》中“背景音乐”和“实用音乐”希望同学能分清并会运用,使音乐能够更好为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七、课外作业:

1.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2首“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例子。

2. 请同学们为校食堂配2首“背景音乐”。

八、结束:

1.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炼,它使我们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

2.播放课件中的“美国乡村音乐”,与学生话别,让同学们踏子着音乐离开教室。

第8篇:高中政治 人民民主专政教案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教学目标

通过本框题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辩证统一,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的依据,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及其措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维护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重点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难点

民主程度与民主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投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放大了的图像。

[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每当我们看到国徽时,对伟大祖国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是否知道我国国徽的图案代表了什么以及国徽的政治涵义呢?

[生]天安门象征民族精神,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五颗五角星,大的一颗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的四颗象征着人民大众,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师]所以,我国的国徽表现了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一、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板书) 1.我国的国家制度(板书) ①国体

②政体

[师]一切国家制度都是由其国体和政体两部分构成。同样,我国的国家制度也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构成的。

1

2.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师]我国的国体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六个字:“人民民主专政”。那么,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呢?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其具体内容有:在我国,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而且还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但工人阶级人数很多,那么如何来领导好国家政权呢?总不能让北京的工人阶级来领导一年,江苏的工人阶级再来领导一年,这样轮换下去。因此,工人阶级就要由她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来行使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在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已发展到1.45亿人,她既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也是社会主义建议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请注意,这里的基础是指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还有社会基础,其范围要广泛得多。在我国,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生]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民主专政就作为我国国体被确定下来了。

[师]很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这句话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叫无产阶级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实质上也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共同点:都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执行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3.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板书)

[师]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过去,剥削阶级国家是在剥削阶级内部实行民主,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两者对比,所以是新型的民主。过去,剥削阶级国家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而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两者对比,所以是新型的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人民民主的特点(板书) [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核心内容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在我国,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们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②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投影]我国宪法第33-50条确认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三个保障: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

2

[投影]教材第15页中的三个保障,并进行分析。 (2)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板书)

[师]这个重要依据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里的“一定范围”如何来理解?是指阶级斗争有时有,有时无吗?

[生]不是。

[师]是指阶级斗争在这个领域有,在别的领域无吗? [生]也不是。

[师]是指阶级斗争在国内有,在国际上无吗? [生]也不是。

[师]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阶级斗争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但又不是普遍现象,各个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是人民内部矛盾。如下图所示:

[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是否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和一个完整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生]不是。因为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主要是指广大人民同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这是当前阶级斗争在力量对比上的表现。

[师]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他们的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王宝森、陈希同案,目前的走私贩私十分猖獗,严重冲击我国的民族经济。在政治领域,有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他们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妄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如,1989年北京的**,台独势力,**喇嘛集团。在思想文化领域,有人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目前黄色的东西、甚至解放前已经绝迹的现象又泛滥起来。在社会生活领域,刑事犯罪分子的抢劫、杀人、放火、强奸等犯罪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八十年代轰动全国的“二王案”,前一时期上海发生的“敲头案”,就是在这次洪灾抢险中,也有敌对分子趁水打劫,抢夺居民财产,等等。

我国还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制度还会遭受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因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要任务。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殊性(板书)

[师]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叫无产阶级专政,如,前苏联等。我国叫人民民主专政,这里既有共性,肯定也有个性。个性是:它在概念的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当然,无产阶级专政也体现这一点)。它确切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社会基础(社会基础的范围比阶级基础的范围大),它指:①工农联盟;②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间的联盟。我国在建国初期与民族资产阶级也结成联盟,这一点俄国革命时就没有做到。在实践上也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防止两

3

个片面性。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1.重要性(板书)

[投影]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邓小平

[师]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载入我国的宪法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只有坚持其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板书)

[师]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法制化,决策民主化;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取消“人治”。

3.坚持和加强的措施(板书)

[师]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加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的建设,因为他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在战争年代是祖国的坚强柱石,在和平时期还有没有重大作用呢?

[生]有。他们在和平时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这次抗洪救灾,既靠人民群众,又靠人民解放军。哪里有危险,人民解放军就冲到那里。没有人民解放军,这次抗洪救灾是不能取胜的。

[放录像]人民解放军抗洪救灾,抢险的一些片断。

[师]同学们,人民解放军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要身体合格,就要报考军校,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

第9篇:高中政治复习课教案怎么写

篇一:高中政治教案复习

教学设计(主备人:田应国)

高中课程新课标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学科长审查签名:

一、学习内容和解析

内容:当代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让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目标和解析

目标:识记当代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知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分析:重点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难点是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学习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时可能有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本节知识梳理

目标检测

配餐作业

(二)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问题1 结合教材第11—12页四个镜头思考: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的?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一、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念

二、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参与的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目标检测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有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

因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②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③是正确的,因为每个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④是正确的,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是以后的事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③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④参加居住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

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

学案: 执行时间:班级:姓名: 1.2.4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一、学习目标和解析

目标:识记当代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知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分析:重点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难点是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学过程设计

合作学习

问题1 结合教材第11—12页四个镜头思考: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的?

一、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二、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问题2 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对参与政治生活的感受?

目标检测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有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因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②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③是正确的,因为每个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④是正确的,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是以后的事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③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④参加居住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篇二: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校提出教学三原则,即“教师主导,学生主学,效率为先”。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更好地贯彻我校的教学三原则,我个人总结过尝试过许多教学方法,来提高高考复习备考的效率。根据我个人10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探索出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因此,要想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

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教者。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复习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复习课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也可以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讨和研究科学有效的复习课方法,是高中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三政治复习课方法进行总结,并就提高其有效性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三、操作程序

第一步,考纲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要求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要对高考考纲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总结和整合,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高考考纲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明确考试考查的内容。当然,政治考纲所涉及的知识较多,也比较琐碎,需要教师整合相关知识。

第二步,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与整合。(15分钟)

这一环节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构建知识框架,为下一步做练习题打好基础。如果学生对此知识比较熟悉,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和提示。如果学生对该知识不是很熟悉,教师就需要重点讲解。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构建起一定的知识体系。

第三步,练习和讲解对应的高考试题。(25分钟)

这一环节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复习课的重点所在。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训练不同类型的试题。如果课堂所学的内容,高考主要考查的是选择题,教师就让学生练习相对应的选择题。如果课堂所学的内容,高考主要考查的是主

观题,教师就让学生练习相对应的主观题。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做到: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前准备好的高考试题。(2分钟)

1、选择题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试题材料,结合选择题的类型计算类、函数类、排异类、漫画类等等,让学生学会做选择题,提高学习选择题的正确率。

2、选择题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考什么:主要是指本道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

怎么考:主要是指本道题所考查的试题类型,是微观性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还是宏观性考查某一个知识点。

怎么答:主要是指每一种类型的试题对应的答题方法。

二是教师规范学生练习,将课堂所讲的内容与试题对应起来,让学生加强练习。当堂完成练习,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理解、运用和巩固。(15分钟)

三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评价与讲解。教师要认真关注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把做的比较好的作业挑选出来,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明优秀作业好在哪些方面,也会让做作业做的好的同学说明自己是怎么思考问题的,鼓励其他同学以后要向这些优秀同学学习。同时,也可以将做的不好的作业挑选出来,也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警示他们以后不能犯类似的错误。(8分钟)

第四步,课后辅导与反思。课堂上教师将普遍性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课后教师还需要和学生多进行交流,认真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对答题方法的掌握,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实现条件

(1)教师方面:

1、教师必须对考纲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准确把握。

2、教师对政治教材要相当熟悉。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试题不管怎么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试题考查的都是教材知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发挥好教材的作用。

3、教师要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研究。对不同类型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并认真研究答题方法。

(2)学生方面:

1、学生已经学过一遍教材知识,对政治教材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并能构建起简单的知识体系。

2、学生对高中政治试题的类型有了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每一种类型试题对应的答题方法。

(3)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政治教材地编写,知识内容条理清晰,趣味性比较强,便于构建宏观知识体系,也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4)教学手段方面:

五、教学评价

我们每位教师所带班级的类型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就不同,每次复习课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但无论具体情况怎样,我们课堂教学均应围绕“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觉悟”的学科教育教学目标,力求通过复习课讲解,使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有新的提高、有新的进步。

我将我个人政治课复习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享,希望我们政治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当然,在高中政治复习备考中,每位政治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遵循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考试大纲和教材,选择灵活多样、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高考复习备考效率,实现我们的目标!

篇三: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___ 篇四:高中政治生活主体复习教案

《政治生活》复习课

专题:政治主体

播放视频导入:

4月8日,铁岭市西丰县安民镇泉河村村边的一个大棚被大风掀起,草帘刮到了高压线上,引起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当日,

7、8级大风将火势迅速蔓延到村3组。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村委会就组织了村民进行救火。之后当地政府机关干部、公安特警、消防队员上千人参与救灾。奋战四个小时,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大火仍然烧毁了21户房屋,所有的物品在大火中焚烧殆尽,村民们损失很严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火灾的消息传出后,西丰当地,铁岭、开原、调兵等地的爱心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还为村民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当地镇政府也做好救灾的各项工作,救灾资金直接进到泉河村村委会建立的扶贫基金账户并发放到村民手中。西丰县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正在积极组织每名党员干部一对一地帮助受灾村民们重建家园,直到村民盖好新房,搬进新家。

大火无情、人间有爱。大家一起分析,在帮助泉河救灾、重建的过程中,哪些人、都做了什么?那从我们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这都是我们政治生活中讲过的哪些主体?

讲授:

(板书——专题:政治主体)

1、村(居)委会:教材24页

为什么是村委会?什么是村委会?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组织和实施农村建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

还有一个和村委会性质相同的自治组织是(居委会)。老师要强调一点,村委会或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或政府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但是村(居)委会工作要接受党的领导,而政府则支持和指导是村(居)委会工作。

2、政府:教材37页

政府是我们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体之一,政府有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中央政府也就是国务院,然后有省、市、县、乡镇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比较多,像审计局、公安局、教育局、工商税务局、发改委等等。

(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宗旨和原则、指导思想、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权威。)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当人们遇到灾难,必然会看到政府的身影。所以,当泉河百姓遭遇灾难时,我们的政府必然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请用政府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政府的性质、职能

1、工作宗旨原则、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教材63——68页

在泉河救灾和重建中,还有谁?西丰县委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

像中共中央、各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都是党的组织机构。下面我们共同复习一下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地位、性质、宗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意义、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西丰县委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救灾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又说明了什么? (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除了村委会居委会、政府、中国共产党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体?(从组织角度,不是个人?)

4、人大:教材

55、56页

性质、权力

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政治现象

(全国人大地位、性质、职权、与政府关系、民主集中制、政体)

提到“两会”,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另外一个是?

5、人民政协:教材71页。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总结,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6、司法机关:教材

59、60页小字部分

司法机关包括法院这一审判机关和检察院这一法律监督机关。

练习:

请同学们快速抢答:我国的立法机关是?谁拥有立法权?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谁执政?执法呢? 对于上述政治主体,我们既要以每个主体为一条线,掌握相关知识,用于解答主观题。又要把握它们的区别,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下面我们来小试身手! 小结

我们都知道,《政治生活》这本书就是以政治主体为线,展开教学的。而且在各类考试试题中,也是以主体为切入点,考查不同主体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政治生活主体,以点连线,微观落实、中观呈面、宏观把握,构建了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科能力和素养。我们不仅要区分不同主体,还要把握主体之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各主体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组织上独立、法律地位平等、互相监督。权力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之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行政和司法机关相互监督。人民政协可以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也可以监督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关系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以,我们坚信,有党的领导,有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帮助,在村委会的组织和村民自身的努力下,泉河一定可以尽快走出灾难,重建家园!

作业:

2016全国两会热点中,关于大气污染治理被写入了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上一篇: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会议记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