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计划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的工作计划能为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拟定方向和实现路径,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成长,在新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做好计划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计划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三段六环”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三段六环;教学模式;课堂改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7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校结合实际创立了“三段六环”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改变传统的单纯性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激发兴趣,最终很好地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且取得骄人成果。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

“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中的“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四个环节的完成情况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在对待学生学习的问题上,教师迫使学生只能在自己的训导下去学习,这就是传统的给予式教育。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突破无形的盖子。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目标重点是应该变传授知识为帮助培养学生,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及学习反馈的矫正者。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或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比如讲授“二分法”时,先进行“猜价格”的游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尽量少的次数内,猜出最接近商品原价的价格,每猜一次教师会告知与原价相比“高了”还是“低了”。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快发现,每次取“中点”是最佳的选取方式,从而顺利地理解了“二分法”的思想方法。这样的引入带有实验性质,并且操作简单方便,使学生产生参与的快乐,感受到数学贴近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上学生反映不积极,或是因为他们听不懂,或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又略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比如在上“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这一节,设计题型如下:“双曲线上一点到左、右两焦点的距离比为多少,请自主提出问题并给予解决。”由于已经有了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经验,学生提出如:“①求点坐标;②求周长及面积;③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及离心率”等问题。当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提示:“能不能提出一些与椭圆或其他双曲线有关的问题?”于是学生马上想到“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以焦点为圆心的圆方程”等,一些能力略强的学生提出了“弦长、中点弦轨迹”等问题。于是,一道题几乎把双曲线、椭圆、圆的相关知识全都提到,而学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同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体验,关键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1.教会学生课前学习。初期每节课由教师给予详尽的预习提纲,指出预习的重难点,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可以让每组A层的学生为B、C层的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最终达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预习计划的目的。

2.教会学生懂得利用课本的习题,引导学生超前完成部分或全部习题。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可对A、B、C层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尖子生要求全部高质量完成;中等生完成二分之一且难度适中的习题;后进生可以完成三分之一且较简单习题。其中,有关作业任务可以自行调整,如题目顺序可适当搭配。之后,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一步做好试题的比较与分析,领悟数学思想、反思应用,进而能够改造自编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由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知的水平,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自然会大幅提升。

3.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不同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点评,可将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拿来供大家一起研究,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可以请他阐述发现问题的情景以及他自己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另外,教师可以刻意地设置一些“错误例题”,让学生发现错误,鼓励他们对教师说“不对”,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较复杂的方法,讓学生提出更简洁的方法,使学生存在“不断超越”的潜意识,使得他们的思维更严谨,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4.教会学生总结与反思。每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每章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的知识网络、常见题型以及针对这些题型的处理方法;每个模块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该模块与前面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知识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无论是作业里的错题还是试题中的错题,总能直观反映出学生在某方面的欠缺,由此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巩固或弥补。

综上所述,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体验过程,总结方法经验,从“苦学”“死学”改变为“乐学”,从“要我学”过渡为“我要学”,找到最适合自己、最优化的学习方式方法,达到事半功倍,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54.

[2] 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朱家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8-10.

[4] 于伟.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语数外学习,2012(3):2.

作者:黄文琴

第2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那么,如何自主学习?

一、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

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坚持师生平等,承认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承认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双方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及学习反馈的矫正者。

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的主题;或为学生提供有趣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构筑学习起点,为展开数学探究作铺垫;或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入手,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知识等。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或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

案例1: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节,教师从教室开始,让学生发现身边常见的物体,小到铅笔橡皮,大到一些著名建筑,让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指出共同点,从而抽象出“柱体、锥体、台体”的定义,进一步分清多面体和旋转体。整节课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语言也很到位,效果远胜于教师“满堂灌”的效果。

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学生反映不积极,或是因为他们听不懂;或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又略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案例2:在上“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这一节,设计题型如下:“双曲线上一点到左、右两焦点的距离比为,请自主提出问题并给予解决。”

由于已经有了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经验,学生提出如:“①求点坐标;②求的周长及面积;③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及离心率”等问题。

当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提示:“能不能提出一些与椭圆或其他双曲线有关的问题?”于是学生马上想到“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以焦点为圆心的圆方程”等,一些能力略强的学生提出了“弦长、中点弦轨迹”等问题。于是一道题几乎把双曲线、椭圆、圆的相关知识全都提到,而学生们在不断突破其他学生成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建立课堂奖励机制,培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的评价行为应当遵循激励性原则,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①中肯的语言评价。②得体的肢体评价。(如点头、微笑、注视、鼓掌等)③有效的实物奖励。

案例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组员“冲锋陷阵”,若他能解决预设的一个问题,则视其获得“一条命”,否则视其为“被俘”,此时下一位组员继续刚才的过程,若可以多解决一个预设问题,则可用获得的“一条命”进行一次“解救战俘”的机会。最后根据各组剩余“士兵”的人数,给予各组相应奖惩。

五、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教会学生预习,初期每节课由教师给予详尽的预习提纲,指出预习的重难点,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可以让每组A层的学生为B、C层的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最终达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预习计划的目的。

2.教会学生懂得利用课本的习题,引导学生超前完成部分或全部,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可对A、B、C层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里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况:完成三分之一习题;完成二分之一习题;全部完成。完成的题目顺序可适当搭配,完成任务后,如果能指导学生进一步做好分析、比较、思路领悟、应用反思、改造自编等思维活动,则可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较高水平,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3.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不同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点评。可将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拿来供大家一起研究,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可以请他阐述发现问题的情景以及他自己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

另外教师可以刻意的设置一些“错例”,让学生发现错误,鼓励他们对老师说:“不对!”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较复杂的方法,让学生提出更简洁的方法。使学生存在“不断超越”的潜意识,使得他们的思维更严谨,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4.教会学生总结与反思,每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每章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的知识网络、常见题型以及针对这些题型的处理方法;每个模块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该模块与前面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知识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无论是作业里的错题还是试题中的错题,总能从直观上反映出学生在某方面的欠缺,由此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巩固或弥补。

(责任编辑 陈 利)

作者:赵珊

第3篇: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力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地理的学科地位有所回升。如何按新课标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教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故事、谚语、歌诀来激发兴趣

地理故事、谚语、歌诀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如描述黄河巨大含沙量的谚语“一碗水,半碗泥”;描写横断山区垂直气候的谚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锋面引起天气变化的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进行描述,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得多。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顺应当今各学科教学的潮流,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点: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及其范围,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组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内容的填空练习。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语言,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动机,从而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还能起到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学校)

编辑 蔚建超

作者:王桂荣

第4篇:《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计划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计划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2013年4月

一 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我们深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仅靠课堂上、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由其可知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指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只有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祖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3)是改变学校教育现状和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电子、音响、影视、游戏等正充斥着一大批学生的阅读学习,在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阅读学习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与书本打交道,不愿独立思考。他们的阅读能力在退化,长期以往,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此特定时期,我们认为应该大胆的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使他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为建设祖国献计出力。爱茵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林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和推动力。” 语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广种博收”,要达到这个目的,培养语文阅读学习兴趣正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2 、研究的现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可是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广,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缺少科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丧失了那片广袤肥沃的土壤。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我校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有的是随父母打工辗转南北,学习方向不明确,知识面狭窄,发展极不平衡,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么提高国民的素质呢?因此,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也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3 、实验依据:

(1)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时时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愉快的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4)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们也认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亦如此,通过自主的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小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二 课题界定:

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又称“阅读学习的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阅读,喜欢阅读和坚持阅读。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阅读兴趣可分为直接阅读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阅读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所谓策略研究,主要是指对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探究。它可以促使学习

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顺利进行;这是研究者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阅读学习,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学习,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不同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特别是阅读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和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主动地探索新知,自主学习,以求主动发展。

三 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借鉴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针对个体差异的特点:制定如下研究内容:

1、展开对本校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

2、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法、培养途径。

3、研讨如何创设读书环境,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探讨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

5、探讨教师对学生阅读学习引导方法的研究。

6、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

四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采取一系列举措,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快乐阅读。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进行总结和交流,并提出下一阶段研究的侧重点,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条件。观察学生是否进入了阅读学习的情景。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感知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同

变化,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人。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五 课题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本课题为载体,形成学校创新教育新特色。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 、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

2、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 、确立小学生健康、正确的阅读取向,学会选择阅读,在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

4 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能够形成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健康的人格。

5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六本课题创新点:

(1) 本课题的研究,不只局限在语文方面的阅读,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带动思品、科学、数学等学科的阅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帮助学生树立,通过阅读探求事物规律或基本理论的志向。

(3)结合阅读内容、情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并形成文学记录下来,为提高写作打基础。

(4)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博览群书,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营造“书香校园”,让校风更纯、学风更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重视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力争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家庭、社会等对学生阅读学习的高度关注。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终身学习。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定为一年。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1 、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 培训研究人员,做好试验准备。

(二) 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 、初始阶段(2012年9月)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2 、中间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通过听课、座谈、观察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找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2)邀请特级教师、教研专家等到校作专题讲座。

(3) 完成调查报告《我校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和初探计划《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从何做起》。

(4)以《新语文课标》为依据,对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A)低年级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诗文,乐于与人交流。(B)中段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自己的爱好摘抄文中的优美词段。(C)高段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学会写读书笔记。

(5) 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6) 收集优秀读书心得。(2013年3月---2013年5月)

(7)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三) 总结阶段(2013年6月)

1、撰写总结报告。 提出结题申请,请专家评审。。

2 、经验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措施:

首先,认真加强对课题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和学校骨干老师组成。1 、分析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方法。

2、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更新传统观念,群策群力,营造读书环境。

3、阅读室增添儿童读物,吸引学生眼球。

4、拓展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 、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巩固阅读教学成果。

九研究具备的条件:

(一)历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对在研究中财力、物力、人力的需求上都能提供保障。前不久,学校顺利完成了《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一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研究一课题,并获得了市教科所教育成果奖。因此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好该课题的研究。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教理念扎实。我校何校长等领导多年来,在强化校园管理的同时,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乃至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三)本课题研究人员能自觉、深入地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全身心投入研究活动;学校荣光旭主任,沙帮富,刘正富、廖万军、廖万泉、官玉铭、廖光菊、韩丽等中青年老师他们多次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他们的多篇论文在县、市、省教育教研刊物上发表。

(四)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课程的推广中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五)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虽然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但他们天真、朴实,敢于大胆探索,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十预期的成果:

学生方面:

(1)可以通过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使自己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从多角度来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方面:

(1)老师们将更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目的,带领学生走上健康积极的人生轨道。

(2)课题的研究,将大大提高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本次《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的探讨,扩大老师的视野,丰富老师的学识,让他们思维变得更敏捷,语言变得更生动,课堂变得更灵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便于以后更好地、更有成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方面:

(1)在全校掀起多识字、多读书、多积累的语文学习热潮,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学习型校园。

(2)让学校书声朗朗,更充满朝气和活力,把我校兴办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总之,以这次课题为契机,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让阅读走近每个孩子,走进每个家庭,走入每所学校,让阅读融入社会大生活,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十一:本课题的人员:

组长:王耐霞(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成员:郭晓玲 贾瑞军 梁华丽 朱晓燕。

专家指导:李银玲(阳城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

十二: 参考文献:

《小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我要做好孩子》、《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 寄小读者》、《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语文学习报》、《越读者》

第5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课题研究计划

2014-2015学年上 泰宁县实验小学《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课题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由此可见,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对它做一些尝试性、探索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课题的提出

确立这一研究课题,首先是因为音乐和科学学科的不统一,所任班级较多,对比性强;其次是由于这一课题易操作,每周、每天、甚至每节课我都可以做个有心人,进行必要的观察、记录和研究;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营造快乐的课堂生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的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和科学的学习兴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管理的操作策略。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例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即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筛选实际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把学习和研究得到的有关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探索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2.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对自己的研究提出准确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3.个案法:通过学生个案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个案法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求教师通过大量的个案来提炼和检验效果。

4.调查法:可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口头或问卷调查,并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5.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汇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培训。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认识本课题的价值,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

1.走进课堂,有意识地对课题进行尝试性课堂教学。

2.积累一批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3.初步形成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措施及方法。

4.各学科形成至少两个有借鉴意义的个案,并编写《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2)编辑展示研究成果集。 (3)上汇报课。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陈小红

员:陈小红(音乐) 聂淼(科学)

负责人拟写好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各阶段资料,其他成员必须配合负责人积极探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第6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实施计划

主持人 唐世虎

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原则,更新教育理念,变革生物教学方法,实施生物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让学生融入自然,回归社会,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二、总体思路

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指导,严格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问题有机地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践”的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多一种意识,多一种实践,多一份总结,注意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三、课题研究目标

1、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我校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而出现的学生学习形式化严重、实效性较差的问题。

3、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积累优势教学资源、提高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我校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

四、工作重点

1、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想学生之所困,解学生之所困。

五、研究内容 新人教版生物教材,新增了一些图片、文字提示等资料,使生物学贴近生活,如何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学生陷入困境,为解决学生厌学生物学或难学生物学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激情,提高生物成绩。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题讲座,与学生交流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与“标准”,掌握教育新理念,确实转变教育观念。

2、组建“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

3、撰写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实施方案 。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

1、收集有关“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材料,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了解和分析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2、拟定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活动方案,在八年级各班成立生物兴趣小组。

3、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活动中做到指导与自主结合,阶段性与经常性结合。撰写有关的体会文章。

4、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及理论依据,整理分析实施过程和成败。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

整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结题验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学习研讨组织:

唐世虎:组织协调,确立研究活动与目标。

唐世虎:分析和指导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张玉飞:负责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活动记录及资料。

唐世虎:负责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现象的分析总结。

2、过程管理

课题主持人是每次课题的主讲人,课题每次活动定时间、定讨论题,进行课题研究的论文撰写、听讲座、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观摩、理论学习心得的交流、教学反思的切磋等,并做好研究的原始记录,注意做好课题成果的搜集工作。

3、制度与奖惩

①课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研讨活动。

②课题研究工作每阶段一小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

第7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 2014-3-4 9:58:09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第8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悟

北马路小学教师

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此将我在日常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思考和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或许可以互进共勉。

首先我想以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开始交流。“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教学的艺术关键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名言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思考、实践。我总认为一个老师即使很有学识很有责任心,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不喜欢上你的课,那无疑是个失败的老师,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与学的关键。其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多少年来教育教学中的老要求老口号了,但真正用心去做的老师不很多,能做出成效的老师就更少了。做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件事确实需要我们潜心去研究,,耐心去实践,静心去反思。

不只是学习,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基础,感兴趣的事就会很认真、很投入的去做,相反不感兴趣的事就会应付、消极对待,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的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探求事物结果的重要动机”。对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只有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思维和想象,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感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两个方面 (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一、 直接兴趣

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来自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如果以充沛的感情,民主的作风,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具体要从如下四方面努力去做:

1、认真备课,以极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你的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都有体会,当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课上教师一定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师语言严谨,课堂调空能力强,感受到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教的轻松、带劲儿。如果一节课准备的不够充分甚至毫无准备,课上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学无层次、语言啰嗦不流畅等现象,此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从此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新颖性,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第一学段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图片、多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多给与观察、表述等机会,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第二学段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动手操作,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想做的更好要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

3、利用教具、多媒体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它可以将数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学期听了二年级的 “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运用课件先出示蝴蝶、汽车等重合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共有的性质,通过讨论,得出都能沿一条边对折后两边重合,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后,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又利用多媒体给出一些数、字母、人体、物体等让学生自己去判断,通过动画重合展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教学效果良好。

多媒体是好,但并不是可以代替所有的教具,有很多时侯需要直观教具进行演示。例如:六年级数学认识圆柱、圆锥时,为了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新教材新增了在一根木棍上沾一张长方形纸旋转,沾一张三角形纸,让学生感受旋转中的几何形体,这一问题的教学用教具演示便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另外多媒体使用还要注意实效性,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表扬、鼓励与赏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家都有同感,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关注,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表扬也许会让学生铭记一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尽可能多样化、有针对性,如“做得不错”“你的方法很好,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头脑很聪明”“你进步多了”等语言经常应用,无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间接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都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还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我体会到的还有两个方面:

1、 良好的师德形象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注重师德的教师很受学生的尊重,学生尊重你对你的课就会感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当然教师的穿着要高雅大方。教师在讲台上的形象也是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提供引导作用。可见教师应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登上讲台,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优秀素质、积极进取精神、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节课中教师都应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这必将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看到学生用敬佩、享受、快乐的眼神审视着老师,证明我们的课堂已经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感情迁移的问题还真不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学生更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在学习疲惫时能及时调剂一下,让学生得到短时间的放松,同时可减少数学课的枯燥味。

(2)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尤其是课上回答问题出错时,一定不要太多责怪,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体面的坐下,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你是他的知己.学生才敢于在你面前出错,愿意向你倾诉. (3)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一个有尊严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努力的,教师管理起来也是省力的。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在老师面前总有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所以教师经常有意和这些学生善意的说一两句话或笑一笑,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其实很关注他,从而会产生学习兴趣。 (4)不挤占学生的其它课程,尤其是音、体、美课,学生期待在这些课上释放自己。不占用学生下课休息时间,这是学生最反感老师的地方。学生怕占课、怕拖堂的心理我们也经历过。不挤占课、不拖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抓好课堂40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如果我们能从以上这些方面用心去想、细心去做,回报我们的一定是师生和谐的课堂。

一堂好课,表现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最后以俄国托儿斯泰的一句名言结束和大家的交流,“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

敖 霞

2009年3月23日

第9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学习是人接受教育、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过程。兴趣是推动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强烈的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最容易接受外界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是利用一切媒介,使孩子的眼、目、口、手、脑活动起来,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调动良性情绪,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和谐地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并能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不和谐因素,保持一颗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健康心理。

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动手动脑的强化记忆,没有好奇加上个人劳动带来的愉悦,终会是纸上谈兵,孩子爱动的天性是她的间接学习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使她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她再接再厉,继续努力的学习激情。

社会是是复杂的,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实可行的学习规范,鲜明对比的生活现象,在成人早已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强烈地刺激着纯洁的幼小心灵,适时的引导,启发会成为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网格员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房屋建筑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