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材料作文导练

2023-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名声材料作文导练

周考材料作文导练

【材料展示】

钱学森生前已有“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美誉。不过令世人景仰的不仅是生前身后名,更是他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同国家荣辱与共的不朽精神。当今学界浮躁而官僚的风气、某些学者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令人担忧。有网友发帖说:一代大师走了,而继承大师精神的人却寥寥无几。

【写作提示】材料上的对比点是很明确的:钱老淡泊名利,当今很多人追名逐利。所以此材料可以转换为以“名利”为话题的作文了。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 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话题材料简洁而辩证第揭示了怎样看待名利的问题,此题若选写议论文,也应运用辩证的眼光,恰如其分地展开剖析,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当然本题要写出新意与个性,还 可以在 文体与写法上多动脑筋。比如,赋予“名利”以生命形象,让他给主人写一封信,阐述“名利”的丰富内涵;或者大胆想像,虚构一个“名利”飞上天空,到上帝跟前“喊冤”的故事;又如,将“名利”虚拟成被告,写一场“心灵的审判”„„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文标题可以也应该活泼、别致些。比如:1.都是名利惹的祸2.真水无香3.爱“你”没商量?4.名利,想说爱你不容易5.名利专访。

【范文引路】

《善待名利》

名利是一种什么“病”?是一种通“病”,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从地球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每个人都与名利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则善待名利。名利不是罪恶,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有不同的价值。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的确,许多人在名利场上失掉了理智的指南针,陷入了名利的漩涡,结果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但是,名利虽然做了一切恶事,而很多好事也是由名利而生的。

武则天当政时的宫廷诗人宋之问虽媚附权贵,人品低下,为世人所鄙,但他所作的诗语言精练,气势流畅,为后世批评家所推崇。欧阳修、苏东坡是历代推崇的名士,但他们仕途不顺之后写下的名篇,不也是在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愤懑,为名利上的郁郁不得志而寄情山水吗?今天,当运动员在刷新一项项世界纪录,科学家在攻克一道道世界难题时,他们难道没有受到金牌、荣誉和金钱的诱惑吗?当然有。正因为在名利的驱动下,人类才会不断追求,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名利,就像没有绿洲的沙漠,使旅人失去了心中的希望。没有名利,就像没有黑夜的白昼,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没有名利,就像味觉失去了苦的感觉,虽然品尝得到甜的滋味,但失去了品尝甜的欣喜。没有名利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名利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老子“小国寡民”、没有名利、远离名利的构想是不现实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你将迷失自我,名利会成为切断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那么名利将成为你的风帆,伴你渡过征程,送你走向成功。

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

善待名利,你将获得彩虹般绮丽的人生。

【教师评点】这篇文章对“名利”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文中不少语句富有意蕴,如“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耐人咀嚼。

第2篇:材料作文“心态与状态”导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行人去玩赛车。因为都是头一次玩,除了兴奋,还不免惴惴。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大的,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小的,任别人一再超过他,还是不紧不慢。回来的路上。一行人仍谈论着赛车。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有一位说:我怎么老觉得不够快啊。众人一听都笑了。原来,说不够快的,乃是一行人中的速度最快者;而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的,恰是最慢的那一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导写】

这是201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试题作文题。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首先要对提供的作文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作文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是两个人,其中一个因感觉“不够快”,才会越来越快;另一个已感觉到“风驰电掣”了,因而不再加速。因此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心态”与“快慢”,在写作时可以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大做文章。以下角度可供参考:(1)心态决定生存状态。心态积极的人,总是感觉自己的生命可以不断超越极限,因此也就领略到常人难以领略的风景;心态平和的人因为满足于自己的节奏,所以不会去攀比速度,而是在乎过程。(2)选对人生的参考系。人各有命,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生存状态,但我们要尽量选对人生的参考系,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芒。(3)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求发展,即使慢了也不会落后于别人。身处新世纪的我们应该走符合自己实际的道路,做事看情况而定,快也不一定要超前,慢也不可落后。(4)品味快与慢。快,能捷足先登,先拔头筹;慢,可明察秋毫,统筹全局。快与慢,各具特色优势,二者一旦互相合作,各取彼长补己不足,那么效果必定倍增,达到事半功倍的境界。(5)生命在于追求。生命是一段鲜活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短暂的绽放,只有不断地去追求,你才能捕捉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的过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6)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在某些方面,快意味着匆忙与失去乐趣;慢意味着充实与升华。而在另一些时候,快意味着果断与效率;慢意味着犹豫与胆小。在该快的时候,请勇敢地向前大步迈进!在该慢的时候,请轻轻地放慢脚步流连一下!

【名作引路】

心灵的空间

周国平

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我把他的话归纳改写如下: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

1 / 3

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就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的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点评]这篇文章主旨突出,观点鲜明。文章一开始引用泰戈尔的一段话,进而引出本文的话题“心灵的空间”。文章主体部分,作者对心灵的空间被占据的原因从名利、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希望,即“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学生佳作】选对人生的参考系物理学上讲,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会有所不同。就像故事中的那两个有趣的伙伴,觉得自己不够快的,就不断地加速,因而他是一行人中速度最快的人;认为自己“风驰电掣”的,就任由别人超越自己,因而他也成了一行人中速度最慢的人。其实车场如同人生,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就会有不同的生活姿态和人生轨迹。如果你想当一个万人景仰的英雄,那么就拿雄鹰和雪豹作参考系吧!你要胸怀天下,拥有雄鹰一般的壮志;你要积蓄力量,拥有雄鹰一般的翅膀。你要比雄鹰飞得更高,你要拥抱更广阔的天空。你要有足够大的速度,像雪豹一样飞驰;你要有持久的耐力,用双脚丈量大地的宽度;你要比雪豹更快,你要用脚亲吻更辽远的土地。

如果你只想当一个坐在路边给英雄鼓掌的人,那就拿小溪、小草、石砾作参考系吧!如果不能浩瀚成一方大海,那就流淌成一条小溪,潺潺而歌,为大地演奏纯净的音乐;如果不能站立成一棵大树,那就葱绿成一株小草,迎风飘摇,给春天增添些许色彩;如果不能崔嵬成一座高峰,那就锻炼成一枚石砾,与日月为伴,替大山堆砌微薄的高远。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我们无法评判一个忙碌的企业家和一个充实而幸福的上班族哪一个更幸福,但能肯定的是,他们都找对了人生的参考系,所以他们的人生轨迹都是没有缺憾的。虽然生活姿态各不相同,生命却都是多姿多彩的。

刘德华年轻时曾在学业与成名之路的交叉口徘徊,但他选对了参考系,于是才有了家喻户晓的巨星刘德华;J·K·罗琳在饥寒交迫、进退两难之际,选对了人生的参考系,毅然选择了创作之路,才有了风靡全球的《哈利·玻特》;王宝强出身少林,年轻时曾四处奔波,但他选对了人生的参考系,从当群众演员开始,一步一步地走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与荣誉„„

人各有命,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生存状态,但我们要尽量选对人生的参考系,让自己的

人生绽放光芒。如果你的目标在远方,那就加足马力去奔跑吧;如果你眷恋路边的风景,那就慢下步伐享受鸟语花香吧!选对人生的参考系,那么你人生的运动状态就是最完美的![点评]写议论文容易落入一种固定的套路,难以给读者带来清新之感,这篇文章却能让老师眼前一亮,主要有以下几点:(1)立意新颖。一般的文章往往对速度快的人加以赞赏,而对速度慢的人则加以贬低,本文则不同,文章并没有对两人的行为进行褒贬,而是从“选对人生的参考系”来立意,从而得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存状态”的结论。(2)语言形象。作者在文中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也展现出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底。

在路上

对大多数人而言,所谓赛车赛的只不过是速度,而听了材料中两人的感慨,恐怕这赛的就不仅仅是速度了吧?

一位感觉风驰电掣,在他“飞”起来的心中,自己似乎已是王者,孰不知,自己却早已落于人后;另一位却总是感觉不够快,于是有意加速,也便一路向前。两人虽行驶在相同的路上,然而在心中之路上二人已相距甚远。

心中之路,即成功之路、幸福之路、希望之路等。这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它取决于你的心态。像那位慢者,他的路似乎已到尽头,“风驰电掣”已是极端。没有了目标,怎能向前?而那位快者,没有近一点,没有远一点,他一直在路上,不曾停止,不曾满足,从而不断向前。

是啊,成功怎么会有尽头,每前进一步,便是成功。“在路上”是一种坚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前进的意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向上和自信。国际巨星成龙、李连杰,其身价过亿,让世人来看,这是成功了吧,而且是巨大的成功。照这样来说,他们是不是就应该无所事事,只顾享受呢?你看到了,他们一直在路上,在前进,在提升自己,在完善自己。从爱心大使到成立基金会,他们在路上不断收获。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在路上,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此你得学会追求。不可否认,那位快车手初学时也曾感到“风驰电掣”,甚至飘飘欲仙,可他并未因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止步不前,他知道成功的路没有尽头,他需要一直在路上,前进。追求使他心无旁骛,一心向前。

当然,仅拥有追求是远远不够的,坚强的心灵你也得拥有。聂华,一名肝硬化晚期的高三学子,连续八次收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生命之灯随时可能熄灭,而他仍然坚强地走进了考场。好心人曾劝他放弃高考,他是这样说的:“高考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爬也要爬进考场。”虽是生命的尽头,可他依旧怀揣着一颗坚强的心告诉我们,他在路上。

除此之外,你要努力像刘伟一样对自己充满信心。他没有双臂,却用双脚弹奏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他感动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不难想象,在他的路上,有多少艰难、多少风雨,可他一直在路上,不断成长。是信心让他拥有穿越风雨的力量,让他残缺的身躯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你怎能奢望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能坚定地走在成功的路上?

在路上,你还需要一路成长,不断完善自己,从而让我们骄傲地喊出:“我们,在路上!”[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立意较为新颖的议论文。作者针对材料中两人的不同表现,进而引申到“心之路上”的差距,并对此进行了深入、辩证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在路上,你还需要一路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观点,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方式,结合成龙、李连杰和聂华、刘伟的事例进行了分析,使得整篇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第3篇:“铜锣与匠人”材料作文导练

【原题呈现】

〔2016?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文题材料讲述的是铜锣的打造工艺。打造的过程中需要千锤百炼,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成为半成品;最后还有一道关键工序,即由老匠人掌锤定音,使其成为新锣成品。打造的过程用材料中的话说,就是“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作文材料的本意不难理解,但要在较短时间内准确立意、确定论点,也不容易。对于此题,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审题立意。

一、找关键句法

通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总结性语言,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句。“千锤”是打造铜锣的初始工艺,是打造好一面铜锣的基础,是成为完美新锣前的积淀;“一锤定音”则是画龙点睛,是对半成品的提升、升华,是半成品转化为成品的关键,是新锣臻于完美的嬗变。可以说,锣之所以成为锣,就是在千锤百炼基础上的一锤定音。

我们可将立意点放在“千锤百炼”上,如“成功需要经历风雨”“锤炼才能铸就辉煌人生”等,联系现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

我们也可将立意点放在“一锤定音”上。不论多么优质的铜材,不论剪裁的尺寸是多么合理,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这分量深浅、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是一只锣成功的关键。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生活中有很多人所缺少的,就是这断然一击的气魄和能力。遭受了很多磨难,吃了不少的苦头,做了足够的准备,可是在跨出一步就成功的时候,却徘徊不决,方寸大乱,于是就与成功擦肩而过了。

我们也可从“千锤”与“一锤”的关系的角度立意:“千锤”虽重要,但“一锤”是关键;量变与质变(“千锤百炼”与“一锤定音”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先有量变,然后才有质变);没有“千锤打锣”,哪来“一锤定音”;十年磨一剑,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注重顶层设计,厚积才能薄发;以及沉潜与爆发,日积月累与一朝成功等。

二、由物及人法

我们可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从而确定文章立意。此则材料,我们可由材料中的“铜锣”联想到人。铜锣要臻于完美,必须要经过千锤锻打。同理,人生要完美,须经坎坷、挫折等磨炼。没有历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由此,可立意为“完美的人生需要打磨、历练”等。

三、多向辐射法

从铜锣的角度看:(1)紧扣“千锤”,锻打是成为新锣的基础,我们可立意为“人生要学会锻造自我”等;(2)紧扣“一锤”,定音之锤是成为新锣的关键,是对锻打的超越,我们可立意为“人生要学会超越自我”等;(3)从“千锤”和“一锤”的关系看,二者都不可少,前面是基础、准备,后面是提升、超越,由此可立意为“既要打牢基础,锻造自我,又要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从老匠人的角度看:铜锣定音是关键,但寻找定音的位置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靠的是老匠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说老匠人是打造铜锣的关键人物,一两锤在数量上虽比不过千锤万锤,但在价值上却远超它们。由此我们可立意为“解决问题需要抓住重点,找准关键”“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成功需要果断出击”等。

【考场佳作】

生命因磨炼而美丽

李 丽

曾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用温开水泡了一杯茶给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反复冲泡了另一杯,青年人慢慢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原来,茶叶只有在沸水中翻滚沉浮,才能芳香四溢。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因磨炼而美丽!

在磨炼中砥砺意志。39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事业可谓如日中天,灾难却在这时无情降临。一次意外让他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从此失去了健康的双腿。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把不幸当作砥砺意志的一次磨炼。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参加州长竞选时,他曾说:“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在磨炼中重塑自信。史铁生于风华正茂之时双腿残疾,失去行动自由,只得去地坛“逃难”。他也曾失落过、绝望过,但他没有像海明威、川端康成、三毛、海子一样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他从地坛中重拾了自信,用出入生死的体验凝结成常人难以企及的生命哲学。“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于是,他用生命书写生命,成了中国文坛少有的“常青树”。

在磨炼中追逐梦想。梦幻甜美的台湾歌手张韶涵,一出道就被誉为“电眼娃娃”,更被传媒界奉为最被期待的新生代玉女掌门人。张韶涵刚到台湾时,她的求职经历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顺利。第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她太瘦而拒绝了她;第二家公司的老板说:“赶紧别唱了,听你唱歌我心烦!”可张韶涵并没有失去信心,几天之后又来到了一家新的公司,最终她成功了!人总要经历一番磨炼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从前那个娇滴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一个为事业奋力打拼,为梦想勇敢往前飞的女孩。在韶涵心中,为了天边那个最真的梦,一切的辛苦与泪水都值得!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花儿只有在狂风暴雨中坚强,才能明艳惊人;铜锣只有在千锤百炼中锻打,才能臻于完美;人只有在困难与挫折中磨炼,才能让生命更加美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点 评]该文从铜锣“千锤百炼”的角度立意。铜锣经过锻打才能臻于完美,那么,人生经过磨炼才会更加有意义,由此得出“生命因磨炼而美丽”的观点,切合题意。具体行文时,作者首先以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富有趣味性;然后分别列举富兰克林?罗斯福、史铁生、张韶涵等人的事例横向展开论证,阐释论点;最后引用了冰心的话总结全文。整体看来,文章结构清晰,论据翔实,论证有力,是一篇较规范的议论文。

经验引领成功

张 唯

打造一面铜锣的关键工序是定音,这多由老匠人掌锤,不为别人,只因他们经验丰富,找准定音部位后,只需一两锤即可。由此可见,老匠人是让一面新锣臻于完美的关键所在,而他们丰富的经验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可以说“一锤定音”靠的是经验,是经验引领了成功。

德国剧作家歌德说:“经验是最好的生活老师。”英国诗人司各特也说:“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经验。”的确如此,经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我们不至于心慌神乱;有时如同一枚指南针,为我们指明方向。

据报载,2004年12月26日,一场海啸席卷了泰国南部,而南素林岛上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因为提前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庙中,躲过了一劫。这些村民通常被称作“摩根海流浪者”,他们知道,如果海水退去的速度很快,那么它再次出现时的数量会和消失时一样多。于是,当大量海水迅速退去,别人忙于捡拾搁浅在沙滩上的鱼类时,他们则向山顶进发了。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拥有了经验,经验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经验,他们恐怕会和其他人一样,葬身于汪洋大海。

诚然,仅仅拥有经验,也未必一定就能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缺乏经验往往会导致失败。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画过一幅《柳荫鸣蝉图》,画的是一只蝉落在细弱的柳枝上鸣唱。画完后他颇觉满意,便托请白石老人题款。白石老人收到画后仔细观看,发现张大千的画有个明显的错误,便对前来送画的人说:“大千疏漏了,蝉伏在柳枝上头应朝天,不能朝下。因为蝉头重尾轻,头朝下落在细弱的柳枝上就会掉下来。”张大千经过观察后,发现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为张大千画中的败笔而叹惋,如果他像白石老人一样留心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那幅《柳荫鸣蝉图》或许又会是国画艺术中的珍品。

画家画画需要经验,医生行医需要经验,抗震救灾需要经验,教书育人需要经验,司机开车需要经验……经验之于各行各业都大有益处,同理,我们的学习也需要经验。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凡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无不与“勤”和“思”相关。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经验,拥有了它,我们也能像老匠人一样在高考的战场上“一锤定音”。

生活是由一系列的经验组成,每一个经验都会使我们变得成熟一些,让我们牢牢把握这些经验,让经验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点 评]该文从老匠人“一锤定音”的角度立意。铜锣更加完美的关键是老匠人经验丰富,找准定音部位后“一锤定音”,由此得出“经验引领成功”的主旨,切合题意。具体行文时,作者首先结合文题材料分析,指出“经验”是“成功的关键”;再分别引用歌德和司各特的话印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泰国海啸”事件和国画大师“画蝉”事件,从正反两个角度证明经验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印证观点,照应文题。整体看来,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多种论证方法,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作者单位:湖北省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

第4篇:追求名声

1.身名俱灭.唯实不废

就算颠倒整个黄沙梁也拉扯不出一条纵贯线来. 沉凝厚实的黄土从来不是传播名声的通达大道,于是刘亮程选择背离。然而,兜兜转转后,依旧选择浸渍在这漫天黄沙之中。

追求好的名声是人性所向,但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王冠的闪耀光贵时常成为头上的桎梏与负担。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风靡于世,尼采的颠覆崇拜主义哲学终究取代了叔本华的浪漫主义。惊叹尼采的大胆疯狂,也与他感到悲哀,所有的思想哲学都基于传播名声的意图,为了惊叹于世而故意另辟蹊跷,尼采的好名声只新鲜了一声,终究为后世之人斦诟病。

名声何来了?来自于最为主观的容体,人民的评价,时代改变,人民换代,名声从其本身的虚无最接受住考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追求好的名声太多时侯会使自己迷失在名利场中,志却本身的意图与目标。 除此席慕蓉也曾说过“到头来才发现,我将自己套入了所有桎梏之中”。迷失也许是名声的追来所带来的严重负担。更有甚者,它会为人的我我们失去人性的本真。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品质配不上他的名声时,他会学习伪装,带上一副精美的假面,穿梭在凡尘世俗之中,演绎一个人设想的完美剧本。然而,正如鲁迅所言:"面具戴久了,就揭不下来了,除非伤筋扒皮。"在这个剧场中,所有的表演都为了塑造形象,没有人情冷暖,没有是非欢念。人人有权胜负,无人有权论事非。

迷失方向,失去本真,或许这才是伤人致命的最好利器。"捧"与"挖"中,或许"挖"是消灭反吭一个罪恶集体的有效途径,然而"捧"针对个人而言,却是杀人于无形。"上帝欲令其灭亡,必先会其疯狂。"

"采菊东篱下"的陶潜,离群索居的梭罗,无疑是追求名声道路上最好的反叛者,然而他们却获得了永垂不朽的名声,反之,一些刻意追求之徒却早已淹没在这红尘陌上。这绝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当你追寻内心,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名声自然随之而来。

才华不废江河万古流之时,名声也一定不会随之俱灭。

2.莫将名与利挂钩

王勃《滕王阁序》有一言:“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茫茫江海,一叶孤舟,留下凄婉的渔歌;雁阵横空而过,亦留有鸣叫。人生在世,什么都不留下,只是庸庸碌碌过其一生,岂不是大可哀哉。

俗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穷其一生,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名声,向来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

然而现代总有人将名与利挂钩,以为有利,好的名声自然会归附自己,于是他们便个个忙着赚钱。“追名鹜利,唯曰不足”,以致发展到“头白面焦,如虑铜钱之不坚”的地步。殊不知司马迁一句“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数”便可将他们的理论击垮。

真正好的名声绝不会是来自于利。而是来自于生活中其他的方方面面。陶渊明隐逸终生,东篱之下,采菊饮酒,看南山,也能落得个“隐逸师宗”的名号。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十次终著成巨著《红楼梦》,至今仍是学者研究的材料,也就是所谓的红学;卢思浩竭尽自己当教授所得的薪金,资助上千位学生求学,自己沦为乞丐,却也让后人甘愿以他为名建立图书馆,并为他立雕塑……想来他们三个谁是利的代表?没有。他们甚至连利的尾巴都抓不到,每天生活过得清贫,却仍旧凭着自己的志趣,著作或是无私奉献,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好的名声。

由此看来,好的名声的获取其实很容易,只要按照古时的君子之风行事,便可“不废江河万古流”了。从另一方面看,名与利毫无瓜葛,他们就好比两条陌路上的人,毫无交集。 然而,总有一些人是凭利一时声名鹊起,名声大噪的。注意,这里的名声只是虚名而已,不是说上文谈及了好的名声,君子之风。如王思聪,乔治·威廉等,但他们的名声却不是很好。如王思聪,众所周知,他倚仗父亲的雄厚资产,花钱大手笔。换女友如换衣,还不时在网上与他人互怼,相反,同样因利博得关注的赌王儿子何猷君,却在《最强大脑》中为自己正名,为自己赢得了一片赞誉。

由此观之,有钱也不一定意味着他一生就有好的名声无缘了,关键看他如何做,看他如何维持自己的名声。

“富贵诚足贵,由有可怜伤”,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利买到,比如好的名声,好的名声,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且他绝不会是一种负担,因为它是在你不经意间获得的,因为你与生俱来的品行或是坚持不懈的追求。

愿你们都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度芳华,为自己赢得好的名声。

3.梅魂

二胡声悠悠转转,拉过来,又拉过去…… 台下,掌声不歇。

上官梅谢了幕,退至台后。

“师姐,你扮得真好,像极了师父!”小师妹蹦蹦跳跳绕在上官梅身前身后。

梅却黯然。师父,这使她不得不想起她的师父。 六岁被收至门下,从起声到上台,一颦一笑,师父无不传授于她。犹记中秋夜,师父惨死在日本人的利刃下。

上官梅感觉心抽得紧。

“这戏呀,一旦跌在追名声的潭里,就再难成啦……”

师父的话,此刻又在上官梅耳畔响起。 对镜抚鬓。

像啊,真的是像。上官梅对着镜中的人——含秋的眸子,雾霭青黛,凝雪的肌肤,自叹道。

“师妹!” 上官梅轻拭泪珠。

“师妹!”天时师兄从台前匆匆跑来。“咱们下滩镇的第一戏园清音阁方才差了人来,说是邀你去演一出《梅魂》呢。”

上官梅拈起妆台前的一株绸花,指尖戏弄着。 “你也晓得,这清音阁是多少人巴望着,唱一出,师妹还怕不成名角么?”

上官梅将绸花的瓣儿一片一片摘下,听着,不语。 “你倒是说句话儿啊,人秦管在外候着呢!”天时急了。

“不去!”梅振振应道。

“你!你这个时候该放下那高架子了,一举成名的事,于你,于咱们戏园都有利。”

“不去便不去,这名角的好名声,若是由那清音阁满座的日本鬼子担起的,宁死不要!”

上官梅扯断了手中绸花的枝节,眸中分明的坚定。

“哼,上官梅,自恃清高么……你别后悔!”天时愤愤然掷下一句,提衣冲出。 上官梅只觉心痛。

台上,梅点步款行,旋身之时,一如窗外清梅枝颤。

梅香,一种不张扬的香魂,上官梅很是喜爱。

4.寻声暗问此何人

美好的名声如悠扬的乐音萦绕在人们耳畔,不绝如缕。究竟妙指何在,奏得绝响。引人寻声暗问此何人。

此人名副其实,还是沽名钓誉? 郑谷曾道:”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在水边香气馥郁,无需张扬,却又难以掩盖,扑鼻而来。瓦松虚高,自鸣得意, 虽高无实。其实这正是世人所追求的两种名声,两者本质区别在于自身的美好品德的有与无。美好的名声,应是对自身高洁品性坚守后,自然而然到来的嘉奖,而非作为自我标榜的工具。

追求美好名声的必是本性良善 ,真实无饰之人。古籍记载两面国人皆有 两面。一面慈眉善目,美好和蔼,另一面狰狞可怖,丑陋至极。然而常人只见其美面另一面以浩然巾遮蔽。为了追求美好名声堂而皇之地裹起浩然巾的人,怎么配拥有美好名声呢?倘若人人以一浩然巾遮丑,让真正的美名淹没在伪装的美名中 ,岂不可悲 。所以需要寻声暗问此何人,美好的名声是否真实。

追求名声的本质是自我生存尊严的需要。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指出,人们天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身份卑微的人恐惧的不是物质的医乏,而是自我生存尊严的泥灭。拥有好的名声,能极大程度地丰富我们生存的尊严 。从人性上说,追求好的名声是我们的天性与本能。

然而,尽管如此,追求名声的美好并不能作为一种行为准则约束着我们的言行。真正的行为准则是道德良知,而非所谓“面子哲学”。当视名声的美好为最重要的事物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善意的小事都被缀上“博取美名”沉重而刻意的砝码。生命就在美好名声的追逐中愈来沉重 ,往名利的泥淖中深陷,在面子的深潭中沉沦。再多的美好名声也无法托起如此沉重的生命。 美好名声能鼓舞着世人不断为善,却又不束缚着人们的手足如同花开之后,发出的缕缕清香,自然流露在乾坤清纯之气中。

寻声暗问此何人,满足了此人的生存尊严的需要,又让寻声者得以追逐自己想要的名声。

5.我将死去 但仍存活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今日陶公若有知,必会抚掌击节而笑——我虽死去,但仍存活。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花开是花的本性,兰传香是兰的本性,那么追求美名也正是人一点渺小而伟大的本性——不求肉体永存,只愿灵魂中那一点金质流传下去,作为今生今世存在过的证据。

人要追求好的名声,恰说明了个体善恶羞耻之心的成熟。顽劣孩童无所谓“名”,因为他们的羞恶之心尚未萌发;声名狼藉而不顾者,即使年龄已高,但羞恶的心智尚处蒙昧状态,因此也不能称为“成人”。个体意识本无形,只有在与外界的碰撞中才会逐渐显形,碰壁后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棱角,才知道坚守的底线与追求的方向。

个体如何要求自我,自然也希望外界以这样的方式看待自己,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人生而为社会人的自然需求,因此也便自然产生了对好名声的追求。

正是在追求名声的过程中,在外界期许与自我要求高度吻合的情况下,人的方向不断明确,个体也获得不断的完善。世人皆认为陶公于声名淡然,但朱熹却对此翻案:“所谓隐士,俱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公欲有为而不得,又好名”。一语道出了陶渊明内心愤懑的另一面。固然是陶公内心的潇洒天性造就了他千年隐士之宗的美名,但他于当时的声名也必然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隐逸的追求,可以说,正是“隐士”的美名坚定了他在追逐本心的道路上前行的脚步。

真正追求名声的人,绝不仅是追逐当世的俗名,而应寻求将个体的真情真性留传千秋万代。于是有人说,为了“争寸心于千古”,而不在乎“悦俗目于一时”——追求好名声看似可能导致媚于世俗,实则反而促使了个体对世俗宣战,让人格之风骨屹立不倒。

追求美名固然没错,但亦要讲求方法手段。第一要务仍然是做好自我,若单纯为了名而逐名,那便走向了极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朽是千秋万代人的事情,轮不到创造不朽的人自身去评判。有记者问金庸如何看待自己极富成名的作品,金庸笑言:“找到不少错别字。”逐名者都应练得这般心态,才有资格真正留名。

只要精神的脊梁不倒,众人的美誉仍在,死亡就不是生命的终点。

6.名 医

四月的槐花还未褪尽,五月的石榴花初照人眼。这是个最易令人身体不适的季节。

走出街角的药店,瞟见门口的广告牌上金光灿灿的广告语。并没有不适,而是哑然失笑间想起了另一块青绿色的“广告牌”。想起那个怪怪的喜欢出名的老大夫。

记忆中那是一间顶气派的屋子,朱红色的门,我跳的再高也沾不着顶。里面过半的地方都被药柜占了,那药柜常年被要“养着”也透着一股药香,侵染了整个屋子。

大夫姓孙,爷爷带我时一直是在它那里看病的。他这个人很奇怪,每每有人感激称赞他,他就笑得眼眯着一条缝,发出一声,“唉~”的声音那股骄傲劲儿,配上他那光头活像了弥勒。

毫不谦虚是一,,他那爱出名的臭毛病,才是最让人受不了,不仅学人家印花花绿绿的明信片,上头写上,“××名医”。还买来一块上好的青石,请人刻上“杏林馆”竖在门口。我那时初学语文,请教老师什么叫“杏林”,老师说,那是最不求回报的医者的一种美称。

我当时就不服了,他那么爱出名,还美称,书上的医者不都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不求名利的吗?他就是个做虚假小广告的俗人。

以儿童的天性,我便自以为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应该不待见这种人。

直到那一次咳嗽的厉害,什么药也不管用,我才再次被不情不愿的推进大红门。

他给我把了脉,看了喉,配了药,熬药时的间隙,威胁似的跟我笑着说:“听你爷爷说,你死活不肯来呀,我又不拿针扎你,不拿刀开你,你怕啥?我这儿有鬼呀”。

“有你,坏医生才做广告骗人呢,”我脱口而出,又被爷爷如刀的眼神唬的闭上了嘴。

“唉~”他竟露出了一副弥勒笑,对着爷爷摆摆手。

“小丫头有意思,这外面的医生,尤其是西医,哪个不做广告,不想出名,有本事你别生病,生病了,你去打听了没名的大夫给你治去。”

我没话反驳,觉得仿佛受了莫大的侮辱似的垂着头。但他还不打算放过我,。接着说,我想出名,也就是想,让人家信我,放心让我治病,不然我还算个大夫吗?我出了名是真,但我从没忘记我出名的目的,我是个医生,我想多帮几个人。

那几句话如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看着那黄灿灿的广告牌,我由衷的感激它让我知道,名不是利益的前提和必然,他是一颗渴望实现自己价值的心。

爱出名,但总记得坚持原则和本心,这怕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必备的品质了吧,

“杏林馆”名副其实。

7.追名非逐利

季羡林先生曾三辞“国学大师”桂冠,却尽显了一代大家的风度与风采。

或许有人会奇怪,如此神圣的名声,为何一辞再辞?我想,于季老,这名声何尝不是一种负担,因此拒绝它,也不失为一种旷达谦逊的智慧。 追求好的名声理所当然。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名声传扬四海震撼古今。好的名声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标签,在无形中彰显了你独特的人格魅力,自身修养也在不断追求中得到升华。

张岱自嘲年轻时好车马,好美食,好华服,好妾童。可铁蹄践踏大好河山之时,他却收起狂放,只与断琴缺砚相伴,最终留得千古美名。个人心性在名声中即可窥见,拥有好的名声,也让张岱得以流芳百世,为世人称贺不绝。

追求好名声,是灵魂的自我跃进,使我们能在精神的高地里与自我对话,与灵魂共舞。它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也给我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最直接的途径。

忆往昔,司以迁不堪屈辱,终以一部《史记》赢得千古美名;黄永玉在贫困艰难的岁月里奋起直追,终成一代绘画大家……源于对名声的追求,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而当下,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里,或熙熙为名来,或攘攘为利去,我们皆俯首寻找着地上的六便士,而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究其本源——太多的人将追名与逐利等同。甚嚣尘上的文学场上,为利而写作之人不在少数。自媒体网络作家咪蒙曾以一篇《好疼的金圣叹》广爱好评,然今日其俨然已成公号作家之范本,为追得所谓的名声身陷抄袭,低俗风波。其背后岂不就是利益作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此言铿然有力,直刺人心。人生应有一种气概,即在纷杂的社会中,依旧葆有一种生命的大气度,敢于追求好名声并为之承担起灵魂的重量。

歌曲《匆匆》里写道:“为名累,为利醉,心迷蒙,可叹人生长恨水长东。”追求好的名声本无可厚非,可切莫将追名与逐利等同,否则再好的名声也只能是一种心灵上的束缚,从而转变成负担,压制你前进的步伐。

8.玉蕴珠藏 佳名自来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此语便成为其后诸多作家的行动指南,一时带动了文艺作者抛头露面的潮流。正如王开岭所言:“这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时代。”人们的欲望被空前的放大,乐此不疲地为自己贴上象征着“好名声”的标签,将“出名”变成一项流行的国民运动。

这不免令人深思——对好名声的刻意追求是否正确?

答案显然是错误的。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追求不一定要靠好的名声去实现。《菜根谭》有言:“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此言诚哉!对名声的刻意追求往往会成为一种负担,人们会在此番追逐中失去成功所必需的沉稳与谦逊,将目标变得势力化、绝对化,从而疲惫、麻木,成为被名声所累的贪婪蝜蝂。 岂不悲哉?

须知,唯有将才华玉蕴珠藏,将心事天青日白,生命才会变得充盈,亦可脱世间之缰锁。而对好名声的刻意追求不一定会收到回报,只有脚踏实地,不作外求,才可实现自我的飞越,待到千帆过尽,名声自为我所有,不需刻意寻求。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是庄周对名声的拒绝。织草鞋的他形容枯槁,不疾不徐,却足以窥其沉稳与睿智。在那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物欲横流,文人皆合纵连横,妄图杠杆天下。唯庄子一人,将心与身远离世俗中心,将日光放在田野,放在蜗牛角一般的细嫩事物上,潜心写就汪洋恣肆的神话世界。如他,哪些蕴藏了他的智慧与冷静的惊世之作来到千百年后的世人眼中时,他便如大鹏般扶摇直上,站在了巅峰,佳名自来。

吾愿从斯人而游。

相较而言,那些急功近利之人便尤为可笑。试看高尔基的自保,其对斯大林的谄媚姿态至今为人不齿。当时的他只顾一时春风得意,却未有长远之计,终落得如此下场。

由此观之,面对这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时代”,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随波逐流,对名声趋之赴之,而是应将心事与才华皆玉蕴珠藏,带着剜肉补疮的决绝,与刮骨疗毒的清醒,将内心糟粕悉数斩断,成就“心如明镜台”。

于是,佳名自来。

第5篇:名声不是一切

——读《舒克贝塔》有感

舒克贝塔,这两只小老鼠的名字爸爸妈妈们肯定很熟悉,那时,他们一个开飞机,一个开坦克,“进入”电视机,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明星。这回,我特地去书店买回《舒克贝塔全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舒克和贝塔是两只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小老鼠,一次偶然的相见,使他们成为一对绝妙搭档。舒克会开飞机,贝塔会开坦克,他俩利用自生的优点,创办了“舒克贝塔航空公司”。正当生意越做越大时,一群以“海盗”为头目的组织对其发起进攻,在团结的力量下终于打倒他们,两只老鼠也离开了公司。舒克贝塔闯荡江湖,看到人类贪婪的一面,对地球失去信心,乘宇宙飞船飞入宇宙······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舒克再次见到妈妈时,发出的一个感叹:名声不是一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过于追求名声,将其他皆抛之脑后,结果不是身败名裂就是锒铛入狱。无论什么,多是祸,安分守己即可。当官要为人民服务,反过来就完了。经常从新闻里看到某某因受贿入狱,所有人几乎都会被金钱打倒,而这也是有代价的,要用名声换,金钱与名声就是桩买卖,看你干不干。

《舒克和贝塔》意义无限,百看不厌,更好的是其中道理,我受益不浅。如果见到它,推荐买下,不会后悔的。

第6篇:写作导练

怎样抒发爱国情怀

李士霞

从《彩色的翅膀》通过叙事表现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中华少年》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我们怎样去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呢?

一、确定一个小的题目,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

“爱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凡是与祖国相关的、积极向上而健康的材料,都在这个写作话题范围之内。总有老虎肯天无处下嘴的感觉,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材料中取舍呢?

将大化小,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下笔,将范围缩小,比如我们可以回顾历史,牢记屈辱;描写祖国的河山;或叙述自己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祖国。也可从祖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写起,抒发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而且同一小话题下的事例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选取典型的事例、精当的材料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该舍就舍,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以小见大来表现。

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比如从节约每一滴水,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小事中表达爱国情怀。

三、选择合适的文体。

选择自己的擅长和材料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表现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可选择记叙文,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就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祖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强大,科技的发展,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用散文去讴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冷静思考,则非议论莫属。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期盼,则要在叙事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上一篇:文印室个人述职下一篇:局应急值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