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是什么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焦裕禄精神是什么

华人资本主义精神是什么

雷丁(S.G.Redding)教授的这本《华人资本主义精神》属于优秀的经济学史著作,我这么说,是因为书中所涉及的海外华人企业的模式已在那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企业家们或者产业转型,开展技术研发;或者转战内地,进行新一轮的尝试。

这本书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抹杀的,作者试图模仿社会学大师韦伯。后者从新教伦理中发掘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提取了资本主义精神。在韦伯那里,资本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生产的,它发轫于宗教改革,企望救赎的新教徒把尘世中的劳动当作取悦于上帝的义务,对他们来说,职业是神圣的。为了能成为上帝的选民,他们选择了禁欲主义的处事方式。这样,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车轮发动了。

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令世人惊叹不已,如何解释这一经济奇迹?从天时、地理、人和三方面看:20世纪60年代,正值西方新一轮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之时,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如四小龙均有良好的港口,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为西方技术型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在世界体系的格局中,四小龙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实现了经济的飞跃。

纵然这些理由都是令人信服的,雷丁教授依然觉得,应该深入发掘文化中的资源,因为这些华人企业(包括韩国企业)都是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产生和发展的。雷丁教授认为,儒家文化通过家庭、关系网等组织是华人家族企业发展的源泉,不妨称之为“华人资本主义精神”。

要理解什么是华人资本主义精神,它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有何不同,首先得了解一下华人家族企业的特征,因为正是这些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时刻成功了,其他民族、其他类型的企业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作者认为,华人家族企业所展示的企业精神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一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新的形式,其核心价值观是“儒家文化”,对应于“新教伦理”,“儒家文化”是海外华人企业的经济发动机。

作者:冯贵儒

第2篇: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精神?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授予10名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荣称号,其中有两位来自于职业院校: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校校长汪秀丽、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丑武江,职校教师以前所未有的比重登上了我国教师的最高荣誉舞台。《中国青年报》撰文《找回渐行渐远的教师职业精神》指出,“就算很多人认识到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但我们对培养人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所以,应该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达成一个共识。但一方面,教师职业精神是个概念指向极其宽泛的术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可能就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另一方面,教职员工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也未必清楚。

曾经有人说,职校教师是最需要教师职业精神的工作,因为他面对的是最弱势的学生群体。那么,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

爱心与责任:支撑教师前行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以爱心与责任为基石的教育信仰是支撑教师前行的职业精神。

“爱心”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天然”基石。就教育的功能——对人的发展功能而言,教育最强大的力量是在促进人的变化,促进每个人向着生命自觉的方向变化。因此,这种“促进”表现为师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情感与情感的共鸣、个性与个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教育的“育人”本质就意味着,教师职业的对象不是“物化”的产品制造,而是“人化”的精神提升。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别于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职业的“大爱”之延伸,是既普通又神圣超越了“亲情、友情”的生命诠释。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因其教育对象——职校生多为学业不优、习惯不良、行为不端的学生,不经意间常因“言语”暴力甚至“行为”对抗,形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冷漠,从而导致“爱”的天平失衡。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最重大任务。所以,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的素养,也是一种职业能力,即科学、艺术地“表达”爱——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对爱的把握上。教育的爱,其内涵应该是丰富而又深刻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赏识、要求等都是其应有之义,否则,“爱”就会变成爱的名义下的“溺爱”和“放纵”。

“责任”是教师职业精神的“社会”基石。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但人的发展,不仅是基于个体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更是“共生”基础上的社会化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就意味着教师必须以特定时期的社会要求来教育引导学生。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二是社会责任,三是国家责任。教师必须确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庄严的使命感,明责之源泉: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尽责之展现:勤奋地从事本职工作;履责之依托: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

教师的职业精神既是内蕴的教育信仰,同样也是一种外显的行动状态。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中写道,“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所以,对于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爱的教育”和“教育的爱”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磨砺。让爱的教育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的爱闪耀人性的光芒!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徐 健)

以人为本的教师职业精神

教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最深刻地牵扯到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精神内涵的丰富性。

康德说,人是目的。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有理由认为,以人为本的教师职业精神应该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教书育人的教育理想,以文化人的教育自觉,爱与关怀的教育情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良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期待着建设怎样一个社会,取决于我们给未来培养怎样的人。只有当教育所培养出的人具有现实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时,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作为教师,只有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理想,坚守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断升华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持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激情。

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温柔的征服,教师是派往学生世界的文化使者,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更要有遵循教育规律、以文化人的教育自觉。换句话说,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绝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实施不道德的教育行为。正如泰戈尔的诗句:“不是槌的击打,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教育往往是借有形的教材而教“无字之书”,教师应该清楚,书本上那些字词、符号、图形、公式等等,背后还隐含着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爱。爱的对象是人,就会产生对人的尊重、友善;爱的对象是知识,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爱的对象是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爱与关怀的教育情感。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每一个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对教师来说,毫无疑问,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基本的教育良知。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不是选拔性的教育,而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上是大众化教育,如果一定要区别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师精神,那么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更加突出“关注普通人”的教育思想。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林德华)

用“主‘职’无适”建构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实现更有尊严的生活,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梁启超说:“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什么是“敬”?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套用一下朱子的话,用“主‘职’无适”建构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即凝心聚力、专心致志从事职业教育,心无旁骛。“主‘职’无适”,需要我们去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质与规律,研究职业教育的功能与特点,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与教育艺术。

“主‘职’无适”,我们才会摒弃各种杂念,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会对教育事业产生敬畏之心。面对职校学生时,充分认识到他们与普通教育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保持足够的教育耐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些学生的心理、行为等现状的研究中,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校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成我们教育的全部。我们才会清楚地意识到转变他们不科学、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新燃起他们对生活与学习的希望与热情,是引导他们走出弱势阴影的首要任务。时至今日,职业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弱势教育、二流教育,“问题学生”也成为职校学生的主流与代名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比较频繁地遇到教育挫折,但“主‘职’无适”让我们不会选择退却;面对教育困境时,我们会因此迸发出智慧火花,寻求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显示出教育的艺术;面对职业教育外的种种诱惑,我们的内心会因此云淡风轻,我们的灵魂会因此得以坚守。

“主‘职’无适”,我们才会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因为其特殊性,我们需要深入企业一线,不为完成进企业锻炼的任务,而是为实现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因为胜任工作是有尊严的生活的保障与重要表现;我们需要洞悉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行业的发展走势,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好高参;我们需要研究与职业教育内容特殊性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差异,做一名高明的老师、有效学习的组织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研究职业教育的对象与教学手段,更新观念,跟踪行业的前沿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施教能力。这一切缘于我们要帮助学生实现有尊严生活的坚定信念与目标追求。

成功的教育帮助学生实现有尊严的生活,而教育的成功也同时让教师自己实现有尊严的生活。但荣誉名利只应是教育成功自然带来的附属产品,如果追求的目标颠倒了,荣誉名利不但可能不会给我们带来尊严,还会让我们有失尊严。当然,如果用一些急近的功利标准来衡量、考核、评价教育与教师时,教师就难免会舍本逐末、行违背职业精神之举,教育就难免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建构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不能过度依赖思想教育与教师的自觉,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评估机构等的制度设计、标准制定与执行力的监督。

(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王云珠)

爱是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浸透到教育这块曾经圣洁的田园里,特别是职业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既与市场接轨,又面对的是最弱势的学生群体,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较低,这就需要教师的职业精神来支持。

“教师职业精神”这一词条目前没有现成的定义,一般指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而具有教师自身职业特征的一些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如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探索、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都代替不了的。教师从事的教育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崇高感、荣誉感,要求教师职业的基本标准具有高深知识、高尚品格,因此,有人认为教师要具有以下十种精神:终生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躬身垂范的表率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这十种精神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爱。爱是职业教育教师精神的核心,是职业精神的升华,是教师共同的担当。

(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马永祥)

教师职业精神“四字经”

教师职业精神当指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教师自身职业特征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责任感、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奉献、职业作风、职业境界等,是体现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精神,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精神,更不是一般性职业思维活动和一般性的职业状态,笔者以为须充分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高:教师的首要职业使命在教育、在育人。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不能应付,要持守知识底线。教师必须有不断求精、求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追求高智、高知、高技、高能、高学、高研。

范:教师育人,首先育己。做到率先、责任、领先、垂范,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善:向善、教善、导善。教师教什么,不教什么,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任何时代、任何制度下的教育都必须考虑。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教师自己善,然后才能教学生善,引导学生善。善是追求的目标,善是前进的力量,善是教育的标尺。

理:有理、明理、讲理。教师教书育人有规律可循。教师掌握规律、吃透规律,教育价值才能充分实现。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钱家荣)

把职业当事业来做

仅仅把职业当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事业,往往成就非凡。职业教育的工作环境里始终面对着一群学习基础普遍不好、素质参差不齐、心理脆弱、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我们是否还会斗志昂扬地把职业当事业来做?在今天,在这一平凡职业的边缘,我们依旧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依旧能够培养和塑造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把我们从事的职业教育当作事业来做,我们就会愿做、想做,会有强烈的求知、求好、求发展的欲望;就会主动开拓、奋发进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就不会为得失所困、名利所累,也不觉得工作之苦之难,一切不顺利和挫折都会坦然面对。让我们树立起把职业当事业来做的职教教师精神,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收获我们的价值。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 坤)

服务你,认识你,是我的荣耀

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瓦克夏的卡罗尔大学校园入口处,曾经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卡罗尔大学

大,足以服务你

小,足以认识你

初识它,即被深深震撼:生活中别人的存在是多么重要!教师和学生每天都会面对面地打交道,这些鲜活的生命不该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也需要享有学校足够的物质设施,充足的、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丰富的课程设置,需要得到很多发挥智慧才能的选择和机会。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具有受教育权利的我们的下一代,是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继承者。“服务”意味着“爱”和“感情”,没有多种形式的情感表达,教育会失去很多的吸引力,它的终极意义会被剥夺;“认识”表明尊重个体意识和平等对待,认识和更好地对待个体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道德承诺,也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

教育基本上是一项道德事业,它试图让接触它的每个人,老师以及学生,比现在更好。在“服务”意识的引导下,教学和教育事业才能给教师带来深深的满足,才能更好地认识教育对象——学生,让他们对你心生钦佩和亲近你的意愿,从而成为和你一样健全的人。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 菲)

爱的薪火传递

在讨论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精神之时,我想起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1977年10月,那年我是77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无锡某厂学工劳动,每月有14元工资。家中极贫困,指望着我微薄的工资贴补家用。这年恢复高考,学校的团委书记陈燕老师来家访,动员我回校参加高考复习。那时无锡市七中的老师为我们补习并不收补课费。尽管这样,父母亲仍不乐意,认为我考不上大学,白白地浪费钱。陈老师看出了父母的心事,就表示我每月14元的工资由她来贴补,要知道那时她每月也仅有38元工资。虽然父母亲不好意思要老师的钱,但总算同意我回校补课了。我终于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父母亲也喜出望外,他们说,幸亏陈老师动员,不然就耽误孩子了。

我一直在想,是怎样的职业精神驱动,使陈老师毅然做出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贴补学生家长的豪举?而这改变了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我走上教师岗位之后。班上有个学生很调皮,将窗玻璃打碎了,我了解到他家比较困难,就自己去财务处替他赔了3元钱。家长知道后很感激,同时也希望我多费点心好好教育孩子,于是送来了一袋大米。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托学生捎给家长,并封上了口,为了封住夹在里面的50元钱,信中除了感谢就是希望保密,不要让孩子知道送大米的事情,会使孩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多少年后,这届学生毕业聚会,这个事业初成的学生说,他最终知道了信封里的秘密,他知道了老师对他严格要求是真的对他好。他对我说,老师,您是真正的老师。

我感慨,因为我也拥有过真正的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这就是教师职业精神的薪火传递。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陆迎真)

不上假课

说到了教师的职业精神,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不上假课”四个字。这四个字听起来也许不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就个人目睹的教育现象,却觉得能做到这四个字很有必要。有没有职业精神,换句话说,这个老师像不像一个老师,私底下听听学生的评价还是很有用处的。

有一次某校听课,正要离开教室时,无意中听到两个学生窃窃私语,说回答问题的某某同学就是老师事先指定好的······

还有一次临时性听课,教授《登泰山记》的语文老师整节课都把课文作者姚鼐念成“姚鼎”,学生一阵骚动,但也许是考虑到后面有听课教师而隐忍未发……

某次去实训工场,教师布置好了要做的切削任务,等学生们在机器上忙碌起来,自己却溜回到工场旁边的办公室里,打开电脑看起电影来。偶尔出去转转,学生有问题来办公室咨询……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千百篇理论上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探讨抵不过学生私下里的一句评价。知行合一,不上假课,传真知识,立真人格,树真精神,才能育真学生,才能有真职业精神。

(江苏省江阴市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徐长波)

如何提升职校教师的职业精神?

首先做到平静。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在欲望与诱惑面前心无旁鹜,在荣誉与屈辱面前镇定自若,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在喧哗与浮躁面前凝神专注。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达到由内而外的平静和充实。

第二要有关爱。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关爱,会使教师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心理安全感倍增。在关爱和被关爱的过程中,体悟温暖与呵护的感觉,打开心灵之门,消除心灵隔阂,追求共同理想。

第三就是宽容。每个个体的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和思想基础等都存在着差异,对同一现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应当寻求、容忍差异,倾听那些代表着差异的沉默声音,以一种更为宽阔的视野,在与异己价值的交往中统一认识、友好共处、和谐共进。

最后就是唤醒。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此时,需要借助外力在实现精神的“沟通”“相遇”和“共享”过程中,唤起自我意识,发掘优质禀赋,唤醒内在的创造力、生命感和价值感。■

(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 旭)

(本期“问题讨论”得到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第3篇:弘扬焦裕禄精神 创建兰考特色廉政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要求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兰考县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近几年充分挖掘焦裕禄精神和事迹中的廉政文化内涵,致力于创建廉政文化体系,开辟了一条具有兰考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新途径。

深化理论研究,筑牢廉政文化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管住干部思想就能杜绝贪腐。卢展工书记在开封调研时,要求在建设廉政文化的过程中,强化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筑牢廉政文化的理论根基,以培养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干部的主观世界打扫干净了,腐败行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几年来,兰考县结合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各项活动,不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积极挖掘其精神内涵,学习焦裕禄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收集整理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关焦裕禄事迹和焦裕禄精神的历史文献资料,出版了《焦裕禄读本》;与省、市宣传部门联合举办了“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征集活动,出版了《弘扬焦裕禄精神论文集》。以两本书籍为媒介,在全县开展了“学习研讨焦裕禄精神、打造廉洁奉公队伍”系列活动,使焦裕禄精神深深植入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为创建具有兰考特色的廉政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创新文化载体,丰富廉政文化内涵

在创建廉政文化的过程中,兰考紧紧抓住弘扬焦裕禄精神、突出地方特色的主线,不断创新文化载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春风化雨中接受廉洁从政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兰考焦桐附近亲手栽下一棵“二代焦桐”。如今,全国各地领导干部已栽植200多棵二代焦桐,象征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2010年,落成了焦裕禄石像和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魏治功书写的《桐花颂扬焦裕禄》景观石碑及铜像群雕“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极大地丰富了兰考廉政文化内涵。在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举办期间,组织县公务员祭拜焦裕禄。以“集中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地把廉政教育渗透到工作和干部思想的各个方面。培育“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提高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塑造优良的官德、官品。

加强教育教化,创建廉政文化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基于这种认识,几年来,兰考县在实践中初步构建兰考特色廉政文化体系。在焦裕禄纪念园建成廉政文化广场和百米廉政文化长廊,强化廉政教育基地作用。引资2.3亿元,建设占地1200亩,集干部教育培训、文化、纪念为一体的“焦裕禄精神文化苑”,夯实廉政教育硬件基础,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廉政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农村“六进”活动。分层次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建设廉政机关、做廉洁从业之人”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各界都能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同时,开展以“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廉政理念征集活动,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在深刻领悟焦裕禄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廉政文化理念,逐步形成以“亲民爱民、甘为公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科学管理、追求实效、全面预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廉政文化体系。在教育教化中,创建了兰考特色廉政文化,真正把焦裕禄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廉洁干事的具体行动。

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廉政文化影响

加强廉政文化宣传,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廉政文化灵魂,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兰考先后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廉政之窗》、《爱民日记》、《廉政论坛》等栏目,大力宣传特色廉政文化理念,建立电视教育新阵地;投资30万元与省豫剧三团联合创作现代豫剧《兰考往事——焦裕禄》,与上海上影集团、浙江永乐影视公司联合拍摄28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让干部在感动的泪水中增强学习焦裕禄优秀品质的自觉性;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将廉政文化教育延伸至党员干部家庭成员;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服刑犯人现身说法,引导干部群众时刻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开展廉政歌咏比赛、廉政书法比赛、廉政广场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中国·兰考‘公仆颂’——焦裕禄之歌”全国歌词、歌曲征集活动,大力推广《学习焦裕禄》等优秀歌曲。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陶冶了干部情操,促进了作风转变,丰富了干群生活,巩固了廉政文化阵地。

(作者系兰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栏目责任编辑:胡雪勤

作者:杨岩

第4篇: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包括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精神。它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如果说,观念引导方法,方法引导观察,观察建构起我们视野中的世界图景,那么精神则是统率这一切的灵魂,是比观念更为隐而不见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东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贯穿在科学探究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角度有重大差别,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明显不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有其各自内在的局限,其中任一单独方面都不可能完成构建完整的人类科学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只有两种精神相融合,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不是要用一种精神去消解或统帅另一种精神,而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实现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3、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和教育方式,加大人文学科的资金投入,倡导人的均衡发展。

第5篇:什么是长征精神

酒驾

酒驾是指驾驶员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严重会被判刑。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1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

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

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2010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将首次审议刑法修

正案

(八)草案,醉酒驾驶应被判刑。

酒驾酒后驾驶机动车辆

起源交通事故

后 果致死、伤

中文名称酒驾

法律规定刑事责任

微信文章新闻动态知乎精选

基本介绍

根据调查表明,40%的酒后驾车者“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这类驾车者认为自己酒量大,开车技术过硬,总想用酒后驾车来“炫耀”自己的技术,结果造成险象环生。27%的酒后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不

强”。

此外,酒后驾驶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以前饮酒驾驶从来没有出过事,也没有被抓过,而且也经常看到其他人酒后驾驶,于是便侥幸酒后驾驶,造成惨剧。有了以上思想作怪,驾驶者往往把酒

后开车不当回事,使酒后驾驶屡禁不止。

量化因素

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

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

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 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危害社会

人们在喝酒过后,对驾驶车辆有两项很重要的影响:

一是视觉能力变差: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外围视界可达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

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

二是运动反射神经迟钝:慢了一两秒。如车速为60km/h,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米,必然会产

生严重后果。

三是视觉障碍。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3%。就会导致视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不具备驾驶能力。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8%。,驾驶员的视野就会缩小。至于醉酒的驾驶员,甚至只能感觉到周围环

境的很小一部分。

四是心理变态。酒精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

的事。

五是疲劳。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驾车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

六是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

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七是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

速度。

违法行为

公安部2009年12月17日正式对外公布了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此次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强驾驶人源头管理,对部分驾驶人主观过错大、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扰乱道路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记分分值,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将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3种违法

行为,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

——对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违法行为的记分分值由2分提高至3分。

——新增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以隐瞒、欺骗手段补领机动车驾驶证和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遇交通拥堵,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等3类违法行为记分。 在提高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分分值的同时,针对目前交通违法行为记分项目偏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进一步扩大轻微交通违法警告教育面,减少了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项目,取消对“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行驶”等12类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处理,合并了9种项目。将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与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饮酒后驾驶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等9种性质类似、分值相同的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合并;降低“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

上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等违法行为的记分分值。

据了解,调整后违法记分项目由47项减为38项,其中,一次记12分的6项,记6分的9项,记3分的11项,记2分的8项,记1分的4项。 与此同时,本次修改进一步细化驾驶人补领机动车驾驶证的相关规定,杜绝恶意补领机动车驾驶证违法行为,对违反规定继续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收回原驾驶证。同时,规定驾驶证被依法扣押、扣留或者暂扣期间,驾驶人不得申请补领。对采用隐瞒、欺骗手段补领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

罚款,记6分,并收回补领的驾驶证。

中国处罚

刑事行政处罚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具体规定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为: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于80(含)毫克。

饮酒后驾车的处罚标准为罚款500元,记12分,暂扣驾照3个月,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为行政拘留15天,罚款1500元,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另外,根据最新的刑法修订案,2011年5月1日之后,醉酒驾驶行为将涉嫌“危险驾驶罪”,会被处以拘役和罚金。

其他隐形处罚

由于我国目前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考、参军入伍等方面,都要进行政审工作,5月1日之后,醉酒驾驶行列入刑法处罚范围,届时被政审人及其近亲属一旦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即已经触犯刑法),

将对被政审人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具体规定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为: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于80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为醉酒驾车。

据专家估算:排除个人体重、体温、性别、年龄、人体脂肪含量、是否经常饮酒等因素,一般喝2/5瓶普通瓶装啤酒,或半两50度左右的白酒,或2两左右的12度红酒,就能达到“酒后”标准。

酒 表现特征

1.饮酒后,驾驶人的中枢神经受到麻醉和抑制,触觉能力降低,手脚动作反应较慢,甚至造成动作失

调,手脚失控。

2.饮酒后,驾驶人判断能力降低,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操作错误增加,从而无法正确判断

距离和速度。

3.饮酒后,驾驶员视觉能力变差,视觉敏锐度下降,对色彩感觉能力降低,对运动的物体难以看清,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第6篇:什么是雷锋精神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今年3月5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在当前社会发展新时期,很多人感慨雷锋精神离我们原来越远。雷锋精神究竟是不是已经过时?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新的时期我们要怎样学习雷锋?要怎样追寻雷锋精神,这是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大事情。

雷锋精神是“大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它的精神实质是不变的,它表现为一种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珍爱,对他人的关爱,对人民的大爱。雷锋把他全部的爱给了人民,倾注于这个社会,雷锋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洒遍社会每个角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雷锋精神就是大爱、博爱。

雷锋精神是“奉献”。“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就是雷锋精神的闪光点,并以这种我为人人的情怀铸就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谈。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像雷锋同志那样,为帮助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做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用我们的双手营造社会和谐美好的大家园。

雷锋精神是“坚定的信念”。雷锋同志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一以贯之,从不含糊。他说,“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最重要的是,他坚守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当今时代学雷锋,我们应该像他那样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全部心智和心血。

雷锋精神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新时代,雷锋精神是既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我们要把雷锋大旗高高举起,把雷锋精神提到日常上来,把雷锋精神寓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之中,并让其常态化。所以今天我们发扬雷锋精神既要发扬时代精神,更要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任何一个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思想境界、追求和闪光点,都是与一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并被烙上时代的印记。新时期,应该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就是发扬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跨越赶超就是雷锋精神;我们应该把雷锋精神与积极向前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发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博大的,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只要每个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尊重他人为你付出的劳动,感激他人对你的奉献,社会就会充满真情,人间就会充满真爱。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种伟大精神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无极县委宣传部甄建坡)来源长城网)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

1要忠诚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人生核心)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内涵

定义

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1.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

3.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

4.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5.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新时代诠释

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

勤俭节约,不少人请客吃饭,好面子讲排场,吃不完,打个包,也不丢面子吧?

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

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

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

“只要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这些都不难做到。”那么。何不从现在就去做呢?

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但是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

今天我们来把握雷锋精神,我想突出的有这么五个方面: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四是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

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意义评价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概括起来说,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的是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恩来同志曾精辟地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四句话:“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江泽民同志也曾中肯地提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也是我

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它的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曾对雷锋精神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九六三年三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对提高全国人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二十多年来,在我们国家里涌现出数不完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着雷锋精神。今天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理想人格。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 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形式,弘扬先进文化的生动载体。

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

第7篇:长征精神是什么?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长征是什么?长征精神是什么?习近平深刻阐述

80年前,红军如滚滚铁流,长驱数万里,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完成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

今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就长征到底是什么、长征精神是什么以及该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进行了深刻阐述。

长征是怎样的一场远征?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习近平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有五个“必须”

对于今天中国前进的道路,习近平表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对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习近平指出: 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表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最后表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第8篇: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主题教育:什么是延安精神,怎样弘扬延安精神

目 的:

学习延安精神,全面提高支队全体官兵的政治、道德素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发挥消防的战斗堡垒作用。 内 容:

一、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二、弘扬延安精神

三、延安精神的产生

方 法:

联系实际讲授,典型事例分析,解答疑难问题,小结讲评。 时 间:2个课时

地 点:五楼会议室

授课提纲

授课要点

一、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二、弘扬延安精神

三、延安精神的产生

什么是延安精神,怎样弘扬延安精神

现在说到延安精神,人们比较多地是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有的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这些对

不对呢?都对。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解为延安精神的全部,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按照这种理解来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很难弘扬得起来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迁入延安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因此,这种精神从本质上讲,并非全民族的精神,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观念和作风,根本原因在于广大党员的心中始终坚守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信心。就是说,延安精神中虽然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内容,但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我们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这些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发扬,把它们变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体力行的并不是一般群众,而应当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

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精神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也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要深刻认识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不能脱离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自创立之初,就明确要在中国先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为此而同国民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联合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翼势力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迫使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政策进行武装抵抗,开展了长达10年的国内革命战争。后来,一方面党犯了“左”倾错误,丢掉了南方大部分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需要北上抗日,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经过长征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并在西安事变后,同国民党再次联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变成了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陕甘宁边区,延安也由此成为了边区的首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 在延安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以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的和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时,党内存在两种思想偏向:一种认为,既然共产党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提出“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那末,国民党的“一个党一个主义”的提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另一种认为,共产党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代表的是劳苦大众的利益,即使国共合作,也不应当对地主仅仅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对城市工商业资本家实行鼓励政策。针对这两种思想偏向,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首要任务是把日本帝国主义赶走,实现民族独立,下篇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作上篇文章时,绝不意味着共产党人可以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脱离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停止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也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那时,毛泽东多次到中央党校等部门讲演,说明国共两党对待三民主义是有区别的。他说: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实行的是三民主义,将来是社会主义,一定要把三民主义(现在的)变为社会主义(将来的),这一条我们不能放弃也不应该放弃。我们跟友党讲亲爱,讲团结,这是对的,而同时要大大发展我们的党,不要因讲亲爱、团结而放弃了自己的任务。”对于这个思想,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更清晰的表述。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

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他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因此,他要求广大党员既要满腔热情、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政策,同时又要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作为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的理论和方法。 正是因为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有了毛泽东关于为党的最低纲领奋斗时不能忘记最高纲领、执行新民主主义政策时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的思想武装,我们党才可能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才可能在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军事摩擦的形势下,坚决实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才可能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对外族侵略的斗争中,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可能在掌握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情况下,不忘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才可能在异常艰难的环境里,抓紧党的作风整顿,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简而言

之,才可能产生延安精神。1940年,当国民党停发陕甘宁边区的经费,并对其实行经济封锁时,毛泽东在干部大会上讲:“怎么办?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我们来一个动员,我们几万人下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所谓不“解散”,就是指不放弃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延安时代的大生产运动就是这么来的。可见,从根本上讲,延安精神的各项内容都来自于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广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试想,如果当年我们党因为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执行新民主主义政策而放弃自己的最高纲领,广大党员也因此放弃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还可能在那种恶劣的条件和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吗?还可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吗?还会密切联系群众吗?倘若做不到这些,怎么会有延安精神呢?

小结讲评:

通过教育即时消除因缺乏“延安精神”而出现的攀比、浮夸、怕吃苦现象。

讨 论 题:

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第9篇:雷锋精神是什么

雷锋精神内涵之

一、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

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帮助别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人生核心)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雷锋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

勤俭节约,不少人请客吃饭,好面子讲排场,吃不完,打个包,也不丢面子吧?

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

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

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

“只要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这些都不难做到。”那么。何不从现在就去做呢?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但是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

今天我们来把握雷锋精神,我想突出的有这么五个方面: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四是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

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上一篇:平面构成考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各地旅游景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