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云南写生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民国云南农田水利基本概况:以《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为中心的考察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14207

摘要:《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涵盖了民国时期云南主要的农田水利灌溉区域,反映了這一时期云南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状况,为今天的云南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借鉴,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国;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农田水利;经济发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建设事业逐渐提上日程,综观整个国家建设事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工业,包括各种工业部门的建立,也涉及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港口建设;二是农业建设,农业建设的重点是农田水利建设,这关系到国家民众能否填饱肚子的问题。为此,国家需要首先统一水利行政,鉴于民国统一之前,水利行政部门繁冗,事务管理交叉重叠,水利行政效率低下,国民政府通过重整水利行政部门,最终形成一个水利部门主管全国水利事业,当时,水利事业主要涉及治理黄河、长江、海河各项水利事务。鉴于黄河改到由山东入海,先前黄河夺淮入海故地土地面积广大,土质丰腴,有识之士即提出整理淮河故地,以期发展农业,国民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淮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1929年成立的治淮委员会就是在此种背景之下成立的。该机构在开展具体工作之时,也创办刊物,展示其规划方案和成果,《导淮委员会半年刊》于是诞生。该刊物主要涉及水利治理的技术。水利区域规划方案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淮河流域成为沦陷区,治理淮河工作受到制约,最终停止。治淮委员会的工作也发生了转向,其工作职责以服务抗日救国为目的,工作的区域移至西南,为此,开始了对西南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水利建设的大规模的调查,其中包括对这三个省的农田水利调查,调查结果汇总,最终发表于1939年的《治淮半年刊》的第三期,内容之一,便是《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

通过对《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内容的分析,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按流域来区分,民国云南的农田水利区主要可以分为洱海沿岸,包括宾川县、祥云县,其又分为城壩、云南驿壩、 禾甸壩、乔甸壩。楚雄县、广通县;龙川江流域,包括广通县、楚雄县;南盘江流域,包括沾益县、曲靖县、陆良县、宜良县、罗平县、弥勒县,其又涉及东郊东壩、南郊西壩、中壩、竹园壩、朋普壩;建水县,包括城壩、羊街壩;盘龙江流域,包括开远县;元江流域包括孟子县。这篇报告又分析了各地的交通、地形、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原有种植作物等。以洱海沿岸的宾川为例,该农田水利区的交通,距离祥云县城约三十公里,现无公路,祥云为滇缅公路所经,将来并未滇缅铁路所经,其地形条件自北而南,长约三十五公里,东西宽约三五公里不等,宾川河贯该壩西部,北注金沙江,地势东高于西。土壤条件则是,“土质肥厚,为滇滇省各县所不及,以附宾川河岸者最佳,东山麓稍杂砂砾,有机体亦少。”气候“气温较四川及邻近大理、凤仪、祥云等县皆热,夏季达华氏百度左右,雨量夏秋最多,冬春甚少,三四月春种时期,需水最切。”农作物方面,“主要土产为水稻、糖蔗、棉花。副产为芋头、烟草。旱粮有包谷、高粱、黄豆、荞麦、山芋、花生、芝麻。冬季作物为小麦。”通过对各个农田水利区的已有灌溉亩数进行汇总统计,可以知道1940年代,云南主要农田水利灌溉数量(万亩)约为67万亩,亟待开发灌溉的数量为约为196万亩。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民国云南农天水利欠发达,水利灌溉事业比较落后,从大片未采用灌溉的土地来看,云南农田水利灌溉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云南农田水利灌溉区域集中于有河流经过的高原坝区,地势较为平缓的坝区水利灌溉事业发达。云南农田水利发展深受水患的影响,特别是南盘江上游的沾益、曲靖、陆良、宜良。该报告针对各个农田水利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与开发农田水利的方案,如南盘江流域上游疏浚水道,设置水闸,治理水患,同时开发沾益、曲靖、陆良、宜良等地土地的水利灌溉事业,体现了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思想,这一思想仍然是今天我们水利治理的重要思想。从上可以窥见,这篇查勘报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分析。

总之,今天的云南农业发展出一个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又是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的试点单位,如何突破水利改革的瓶颈,实现农田水利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从历史上找些参考。《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是一份详实客观的农田水利报告,其中涉及的区域恰恰是今天云南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重要区域。参考这些历史资料,推进云南的农田水利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对其合理利用,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心武.云南省农田水利查勘报告.导淮半年刊,1939年第3期.

[2]刘晋柽.西南灌溉事业之研究.云南建设公报,1932年第13期.

[3]丘勤寶.云南水利问题.西南边疆,1939年第4期.

[4]丘勤宝.云南灌溉问题.云南建设,1945年第1期.

[5]吴绍墨.云南农田水利事业的检讨.云南建设,1945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杨天虎(1978),男,辽宁北票人,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史。

作者:杨天虎

第2篇: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考察报告》的通知

云教函〔2008〕356号

(2008年10月22日)

各州、市教育局: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在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得到教育部以及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广泛认同。为了有效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基础教育体系,10月7日至13日,我厅组成由王建颖副厅长带队,部分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基础教育部门负责人、一级完中校长等30人参加的基础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考察。现将考察报告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学习、借鉴。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

基础教育的考察报告

云南省赴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考察团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在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得到教育部以及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广泛认同。为了有效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基础教育体系,10月7日至13日,省教育厅组成由王建颖副厅长带队的基础教育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考察团由部分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基础教育部门负责人、一级完中校长共30人组成。考察前,罗崇敏厅长作动员讲话,考察结束后听取了情况汇报并对考察结果应用提出要求,安排王建颖副厅长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介绍内蒙发展基础教育的经验。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的12所中小学、1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还考察了包头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对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深入的学习、考察。

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及基础教育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俄罗斯两国接壤,全区东西走向狭长,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2378.5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93.15万人。全区有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其中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1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

内蒙古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煤”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能源基地和生态保障线。内蒙古四大支柱产业:农畜产品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内蒙古现有小学4177所,教学点1113个,初中1087所;小学在校生158.46万人,初中在校生94.14万人。幼儿园1554所,在园幼儿16.18万人(其中学前班11.5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30所,弱智辅读校10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903人,已入学7194人(其中特校就读的2803人,在普校随班就读4391人);有普通高中34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23所。2007年普通高中招生18.5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2.54万人。内蒙古自治区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56人,居全国第13位。

二、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程度较高

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蒸蒸日上。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教育体系。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在财政预算安排上优先保证教育经费。同时,还要求各盟市、旗县市区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对公共教育投入的责任,确保教育经费向农村牧区、困难学生和民族教育倾斜,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今年安排教育经费21.2亿元,比上年增加8.6亿元,增长67.9%,超过自治区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要求。自治区财政安排基础教育专款77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重点用于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安排职业教育专款8750万元,比上年增长75%,重点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训和奖助学金;安排高等教育专款32399万元,比上年增长487%,重点用于提高生均定额标准、高校贷款贴息、奖助学金、直属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春季学期开学之前,自治区财政就将中央和自治区春季义务教育保障经费65607万元下拨,用于公用经费、教科书和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

以“羊煤土气”创造经济发展神话的鄂尔多斯,其市政府所在地的东胜区2006年的综合经济实力也跨入全国县城经济百强的第25位,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东胜区明确提出,东胜不能是“经济的巨人,教育的矮子”,仅2007年、2008年东胜区就斥资20亿元用于教育,其中10亿元资金来自民营企业家。本着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建设的原则,学校建设严格按照国家一级一类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优先。在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不动摇,在规划、投入、推进、评价中,确保基础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优先发展。

基础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同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把民族教育作为重点,促进民族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步扩张数量、同步提高质量。根据民族学校的办学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行以寄宿制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模式,成效显著。目前,全区蒙古语授课小学生每天补助生活费4元,初中生每天补助生活费5元,所需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核拨。多数盟市还实行了对蒙古语授课高中生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发放奖学金,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从2007年起对农村户籍的高中阶段学生实行同一标准的“两免一补”政策,即每生每学年补助3000元(其中教科书补助500元、学杂费补助2000元、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500元)。对蒙古语授课幼儿园儿童实行生活费补助等优惠政策,确保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标准化的民族学校里学好、住好、吃好,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少数民族集中的农牧区幼儿教育主要靠政府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今后三大任务中就明确要求“每个苏木乡镇要办好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在继续办好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

(二)工作思路科学

自治区始终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在确保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科学发展。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自治区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科学规划、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如包头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特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乌兰察布市重点进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梯度利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自治区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为重中之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杜绝青少年文盲的产生,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十一五”末: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辍学率控制在规定标准之内,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5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水平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目前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走在西部省区前列。

坚定不移、攻坚克难。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升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作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旗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将企业划归地方的学校、民办学校以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等统筹考虑,合理调整布局,使学校形成一定规模。

依据自治区规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制订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到2015年使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基本标准。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学校建设,加强企业划归地方学校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使辖区内同类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大致均衡。鼓励有条件的盟市制定高于自治区规定的办学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政策措施重实施,队伍建设有实招

内蒙古自治区为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投入政策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需将土地出让金的15%~20%用于教育;每出一吨煤需提取一元钱投入教育(原煤年产量近3亿吨)。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通过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新教师的补充腾出空间,主要形式有离岗休养、提前退休、分流转岗等。乌兰察布市通过允许办理提前退休、坐休手续,或转岗从事后勤服务等,几年来共腾出岗位3000多个,通过考试招聘新教师2600多人。

二是对新招聘的教师凡进必考,特别是中学教师,绝大部分学校都提出主要招聘对象是北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

三是推行选拔和认定骨干教师制度,除给予低职高聘,优先给予参加国内外研修,优先提供经费、资料和仪器设备等工作条件,优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等外,还通过考核,每人每月给予300~600元不等的补贴。

四是给予班主任、农村教师特殊补贴。自治区政府规定,班主任津贴除国家规定外,中学教师每月300元,小学(幼儿园)教师每月240元。同时抓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自治区列60万元专款,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各级财政都拨出专款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如准格尔旗每年单列3000万元,用于提高全旗教师待遇。为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设立“农村教师工作专项补贴”每月给予200~300元不等的工作补贴。

(四)区域教育发展各有特点

包头市普通高中发展没有仅仅停留在迁移整合等简单的形式上,而是按照“一、二、三、四”的城镇集群发展模式即“一百亩土地、二百名教师、三千名学生、四万平方米建筑”的原则,将布局结构调整与形成合理的功能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城镇集群模式推动布局结构调整。对普通高中教育学校功能层次进行合理定位,在功能结构方面形成了三个层次,即面向全市招生的学校、面向本地区招生的学校和面向具有特殊需求群体招生的学校(主要是民办普通高中)。包头市在快速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始终坚持“三控、三不、三保障”原则(控制全市招生总量、控制学校办学规模、控制班容量;不办“校中校”、不建贵族学校、不搞奢华项目;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障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9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高了民族中小学教师待遇,实行专任教师工资浮动制度,按照专业技术职务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至250元的补贴;民族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自治区规定标准基础上再增加50%;市、旗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提高民族中小学寄宿生助学金标准,小学每生每月80元、中学每生每月160元,达拉特旗每生每月150元,伊金霍洛旗小学每生每月120元,中学每生每月150元,超过规定标准;民族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每生每月补助20元,特别是伊金霍洛旗每生每月补助50元,准格尔旗每生每月40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的民族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至2000元。为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市、旗区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在自治区率先对蒙语授课高中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学费、住宿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有效保证了高中阶段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2001年以来,全市投入2800万元用于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所有苏木乡镇中心校以上民族学校建成了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所有民族中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旗政府所在地民族学校在全市中小学率先实现“班班通”,全市民族学校生机比达15∶1、师机比达3∶1。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2年,全市每个苏木办好1所标准化公办民族中心幼儿园;逐步将义务教育阶段蒙古族中小学校全部集中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举办;全市民族中小学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全面普及蒙语授课学前3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民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12年免费民族教育。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水平低的欠发达地区,全市11个旗县市中,有6个国家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普九”水平低。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借助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的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按照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和“两基”达标及巩固提高三位一体,统筹规划,一次性奠定全市基础教育新格局的整体思路。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2.9亿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按照一次性规划,二年完工,分年还债的要求,用两年时间一次性完成5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学校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复式班多的实际,制定下发了《乌兰察布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坚持大集中、大收缩的原则,在全市大范围内对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审定,确定了“收缩农村牧区办学规模,扩大城镇中小学规模,形成小学以城镇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为主,村办小学和教学点为补充,初中以城镇初中为主,乡镇联办寄宿制初中为补充,高中全部集中在旗县所在地以上城镇”的布局调整思路。坚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危房改造和“两基”攻坚有机地结合;坚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减轻农村牧民负担结合;坚持布局调整和防流控辍相结合;坚持布局调整和后勤服务保障相结合。经过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全市小学由2003年的680所调整到269所,教学点由1523个调整到221个,初中由179所调整为61所。目前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中小学246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76.9%,寄宿学生人数达到8.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7.4%,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条件。

(五)办学特色鲜明

自治区鼓励各地及学校办学形成特色,教育评价强调在规范基础上,尊重特色。为提高质量,发展特色,自治区政府把重点放在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开展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活动。目前,自治区已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40所,这些高中都有重点示范项目,从而引导全自治区普通高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包头一中珍视深厚的文化积淀,坚持敦品励学、育人为本、面向未来、服务大众的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培育特长的办学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包头九中的第二课堂效果显著,硕果累累,以科技小发明最为突出,曾获国际银奖1枚、国家金奖4枚、自治区一等奖12人,社会知名度日益提高。呼和浩特十六中是“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以实用英语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绩尤为突出。

(六)学校精细化管理

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自治区政府还重点开展了学校管理先进县的创建活动,制定了学校管理先进县的评估标准。自治区根据盟市初评合格后,组织评估组进行评估,达到标准后,给予学校管理先进县的称号并给予奖励。在自治区所辖的9市3盟,101个旗县中,已有9个旗县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学校管理先进县称号。内蒙古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为学校的具体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准确地把握时代对教育工作的全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加强学校管理,从严要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七)工作绩效显著

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基本做到全部入学,小学基本没有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到1%以下,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5.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0.8%。近年来实施“金钥匙视障教育工程”,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视障教育格局,推动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自治区对扫盲工作十分重视,每年下达扫盲任务,下拨扫盲经费(每年200万元),免费提供扫盲教材,创建无文盲乡镇(苏木)。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下降到2.7%。2007年,在自治区60年大庆之前,顺利通过“两基”国检。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结合国家西部地区几项教育工程的实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与2000年比较,小学校数减少5970所,教学点减少5186个,初中减少512所。“盟市办高中、旗县办初中、苏木乡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四级办学格局在全区已经基本形成。随着义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自治区明确提出了标准化办班的要求,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一是普及程度高,所到学校都按规定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设备配置档次高;三是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具体;四是建立了“三个平台”,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持平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平台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平台。

三、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启示

考察结束后,考察团成员认真总结学习、交流吸收内蒙古发展基础教育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察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提高了认识、增大了压力、增强了使命感。收获大、启示多,主要有:

(一)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为先导,高位推动基础教育强势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

(二)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以体制创新、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机制,激活以政府办学为主、多元办学的投融资机制,开发优势资源教育费附加或教育补偿金的政策及其保障机制,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优化学校管理及评价资源的机制,规范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机制。

(三)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强化现代学校管理,以人本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通过强化基础性、常规性管理要求的落实,系统性、全程性管理方式的运行,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管理的实施,促进区域及学校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切实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爱的情怀,建设一支善于谋划、敢于创新、善于管理、勤于指导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有主见、有思路、有个性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一支品德高尚、情操高洁、境界高远的教师队伍。

(五)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提高领导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领导的教育意识,开拓领导教育的科学思路,寻找领导教育的科学方法,使教育成为各级各部门领导挥之不去的情怀。

四、借鉴内蒙经验,加快改革发展

(一)科学谋划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全省基础教育正处在事业发展、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需要与时俱进地谋划近期、中期、远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近期重点是完成“两基”攻坚任务,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中期重点是全面巩固“两基”成果,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加快“普九”向前、向后延伸年限;远期重点是全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两基”,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普及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提高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保障水平

基础教育的持续、快速、均衡发展,需要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为支撑。提高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一是要依法保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体现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质;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好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优质学校,满足社会及各族群众对教育的特殊需求;三是开发、出台房地产、水电、有色金属、旅游、“两烟”等优势资源及产业教育补偿费的相关政策,拓宽地方教育费附加渠道和品种;四是规范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

(三)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把标准化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手段。一是全力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相对均衡;三是提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水平,坚持建管结合、管用并重的原则,搭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运用、教师培训、学科教学三个支撑平台,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共享。

(四)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主线。一是要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分级办学、各负其责举办义务教育的办学格局;二是构建以县乡两级为主举办示范幼儿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园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三是建立分级办学、以州县两级为主、强势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学的基本格局;四是深化“三制”改革,广泛调动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五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效益等各个环节的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

(五)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效益

促进云南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实现最大程度的集中办学,向“中学办在县城及以上,小学办在乡镇,幼儿园办在村”的目标迈进;二是进一步加大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尽可能减少资源配置上的重复和浪费;三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适时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四是全方位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校长办学的特色化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

◇责任编辑王世赋◇

第3篇:甘南藏区美术写生资源考察

摘 要:甘南地区以绚丽多姿的草原风貌、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全世界,也是众多艺术家长期创作和写生的“艺术圣地”。合作市原名“黑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合作市人文景观二十多处,自然景观雄伟壮丽,民俗特点浓郁,有天然辽阔的草原文明、独居特色的太子山、神秘的岗岔溶洞石窟雕像,是集草原、河流、雪山、藏民俗、探险为一体的写生资源艺术圣地,通过考察对合作市写生资源素材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写生类型、适应的画种及写生路线。

关键词:景观 地域性 艺术圣地 写生资源

合作市属于甘南州州府,是藏区唯一一个设立的县级市,原名“黑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平均海拔在二千九百米左右。合作市是甘、青、川三省的交接处,是兰州经四川九寨沟、青海等地的必经之路,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縣、北临临夏州,距离省会兰州270公里,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全市现辖6个乡镇,即佐盖曼玛乡、佐盖多玛乡、卡加曼乡、卡加道乡、那吾乡、勒秀乡。草原覆盖面积大,属高寒湿润性气候,冷季长,夏季时间短,春天多雨雪。写生风景季节性周期短,主要适合于人物写生与创作,交通便利,是写生创作的理想圣地。

一、合作市人文景观调查及写生类型

1.米拉日巴佛阁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合作市那吾路(如图1),是合作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共9层,高约四十余米,建筑风格独特,与整个合作寺的大经堂、护法殿、闻思学院、佛塔、嘛呢房等浑然一体,展现了综合性藏传佛教艺术及高超的建筑艺术特色。米拉日巴佛阁内供奉着对藏传佛教有重大贡献的历代藏王和对藏文化有重大贡献的圣者、佛、菩萨、护法佛像两百多尊,供奉有尼玛派、噶举派、格鲁派、噶丹派等诸多藏传佛教的开宗祖师和众多佛像,如强巴佛、文殊菩萨、唐东杰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宗喀巴等佛像。建筑特色雄伟壮丽,佛阁及楼内有壁画、唐卡、堆绣、塑像、酥油花等艺术珍品,颇有神秘色彩,颜色绚丽夺目,不但传承了藏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集建筑、绘画、雕塑、壁画、唐卡、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的展示,对我们当今研究藏文化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也看到了藏文化的综合性、包容性、多样性等特点,主要可做历史性主题创作,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类型以连环画和组画形式,也可做风景建筑写生研究。

2.安果遗址

安果遗址位于合作市勒秀乡安果村,遗址中集中了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及宋代的砖、瓦残片。主要以酒器和炊煮器为主,现为安果村梯田,还有齐家文化的红陶和砖瓦片,以及寺洼文化的夹砂红褐陶片,器皿表面饰有印绳纹、方格纹等,对合作市历史、美术文化研究有积极影响,可做风景写生和创作,结合当地的特色可作标志性人文景观素材资源。

3.岗岔溶洞石窟

刚岔溶洞位于合作市26公里处的佐盖曼玛乡岗盆行政村,以奇特的岩洞地貌、自然风光为特色,这里山石陡峭、景观独特,展现了自然界神奇的变化及自然美。刚岔溶洞分为刚岔寺院、坐禅洞窟、穿岩洞、石林奇观、摩崖石刻等形式组成,独具特色,每一处都有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故事。刚岔有七处奇特的岩洞地貌景观,两处穿岩洞,一处传说是神母造饭时开凿灶台留下的遗址,一处是神母以神箭射穿石崖所致;两处天然修仙坐禅洞窟,曾是很多高僧修行打坐的禅台;两处岩溶洞,最有特色的是喜拉乃康大神洞,洞内有五颜六色的彩石,形态各异的石钟乳,洞洞相通,似水晶迷宫一般;一处滴水溶洞,洞内有猿人化石和恐龙化石等造型奇特。写生类型主要以历史题材及风景题材为主,可做岩洞写生、唐卡记述、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创作,选题新颖,别具一格,反映了甘南的历史、美术遗迹及文化特色。

4.太子山

太子山位于合作市45公里处的卡加道乡土房村境内(如图3),藏语称“阿尼念卿”,是安多藏区的神山,海拔4300米左右。太子山区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山势巍峨壮观,是山水、森林、野生动物浑然一体,山上有藏原羚、黄羊、盘羊、雪豹、熊、狼等珍禽野兽,春秋及冬季山上积雪皑皑,史称“冬夏顶积雪”。太子山相传是阿尼念卿山神的伴妃“阿且曼杰旺姆”,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祭祀山神活动。是风景写生的理想之地,可做水彩、油画、国画、版画等风景创作,也可做历史人物创作的背景取材和渲染。

5.合作世纪广场

合作藏语称“羚羊出没之地”,又译“黑措”,意为各名族团结共荣。自1998年建市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2003年7月投入使用,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大型城市文化广场,广场有大型雕塑、民族团结浮雕、音乐喷泉等特色亮点,2014年被中国文化报社评为“中国特色文化广场”。合作广场基本分为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广场核心区域的海螺音乐喷泉,周边有石膏浮雕白海螺、五彩哈达、莲花等组成,是藏族信仰中的吉祥八宝,寓意吉祥安康、和平自由,主题为团结,代表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之意;第二部分是“高原明珠”钢雕区,寓意勤劳勇敢的合作各民族人民不断繁荣昌盛,在高原魂的21世纪腾飞发达;第三部分是广场南面的“高原魂”区(如图2),以牦牛雕像为主,圆雕,高鹗作品,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雕像,写实壮观,雄伟刚毅,体现了雪域儿女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第四部分是广场北面有羚羊雕像(如图4),高约五米,屹立在广场中,是合作市标志性雕塑特色,是藏族人民的信仰崇拜。寓意着合作各族人民大团结,体现人民的淳朴及勤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体现,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节假日时,广场上挤满了人,他们共同歌唱,共同舞蹈,庆祝着美好的生活,也诉说着甘南的青春。主要写生类型为大型主题创作和人物速写,油画、国画、水彩等均可。

6.寺院文化为标志的写生资源

合作市聚集了历史文化悠久的寺院建筑十几座,形成了具有藏族神秘而肃穆的宗教文化景观,主要标志性寺院有合作寺、勒秀琼日塘寺、乔吾塘寺、佐盖新寺、加茂贡寺、美武寺、岗岔寺、多河寺等,可做寻觅藏文化资料及大型的创作素材,为艺术家写生创作藏族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写生资源。

二、自然秀丽的草原风光为标志的写生类型

1.当周草原

当周草原位于合作市城郊2公里处,坐落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对面南山脚下,是一处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由当周草地公园和南山两部分组成,草原植被完好、空气清新、森林茂密、绿草连天,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及艺术家寻觅艺术灵感的理想天地。每年7-8月份是当周草原最美的季节;也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更是甘南州民族性群众文体活动,节日庆典聚会的场所,主要有民俗表演、藏族礼仪接待、篝火晚会、骑马等。每年在当周草原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甘南香巴拉艺术节”,可以了解到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生活习俗、民族歌舞等藏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在节日庆典时会举行赛马、摔跤、射箭、锅庄舞表演等传统节日项目,是艺术家及摄影爱好者收集素材的理想圣地,可做人物速写、风景写生及大型的场景创作,适合于水彩、油画、国画、素描等写生类型。

2.美仁大草原

美仁大草原位于合作是东50公里处,是合作市最大的草原,这里地势平缓、景色宜人、风格迥异、牛羊成群、草地碧绿、天空蔚蓝、帐篷繁星坐落,辽阔的草原、淳朴的民情,让人身临其境,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最适合于风景速写。

3.森林公园

合作森林公园位于市郊2公里处,环境优美,是度假避暑、艺术考察、娱乐、艺术写生、摄影等首选之地,园内有浓郁的森林景色和草原风光,也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主要有亭阁、佛塔、工艺美术桥、高寒动物园等组成,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艺术天地,园内有梅花鹿、苏门羚等国家保护动物。在每年七八月份是园内最舒适的季节,有德吉梅朵旅游香浪节、美院艺术写生活动、锅庄舞表演、山歌对唱等传统节日特色,氛围令人似真似幻,如醉如痴,已成为藏族每年夏季庆祝节日的欢乐海洋,适合于风景写生及人物素材收集。

三、合作市的节日风俗特色

1.重要的节日特色

藏族节庆节日众多,节日风俗习惯各具特色。传统的节日与宗教节日交相呼应,形成了藏族节日规模宏大,几乎每月都有,尤其聚集在春节期间举行,在节日期间,藏族会盛装出行,煨桑、祭祀、祈福、转经,祈盼家人和自己驱灾祈福、幸福安康、扎西德勒,节日期间吸引着中外摄影家、记者、美术爱好者及民众几十万人,既丰富和延续了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也为更多的人关注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美术及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合作市周边寺院主要节日特色有“燃灯节”“九月法会”“香浪节”“插箭节”,每年春节期间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合作市会举行盛大的节日特色,形式有“南木特藏戏节”“法舞节”“瞻佛节”“酥油花供节”,节日氛围浓厚,更好的宣扬和传承了藏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根据寺院大小以及民众信徒的多少决定节日的规模,合作市寺院除了合作寺活动规模宏大,合作周边寺院活动规模小且随民众数量寺院活动会集中在一天中完成。还有一些传统民族运动会如赛马、摔跤、射箭、锅庄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氛围,是绘画界收集素材理想之地,可现场直接进行场景绘画。

2.香巴拉艺术节

香巴拉艺术节(如图5)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最盛大的综合性旅游性艺术节日,节日特色将文化、艺术、生态、旅游、民族特色融为一体。“香巴拉”是藏传佛教民间传说中净土的意思,意为众生所向往的极乐世界。香巴拉艺术节主要通过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引导人们热爱生活,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信任的理念,体现藏民族勤劳、勇敢、善良的性格特征,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建立自觉意识的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生态等精神文明建设。香巴拉艺术节每年8月份在合作市当周草原举行,已成为合作市典型的节日庆典。香巴拉的精神内涵是神圣、和平、和谐、信任、纯洁、勤劳、团结和关爱等,活动以回归自然,突出民族特色为主,体现形成民族文化交流,让广大群众及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大力宣传与维护藏文化特色。节日庆典包括民族歌舞表演、2000人的锅庄舞表演、千骑马队表演、各县的民族服饰展示、纵情的篝火晚会(如图6)、藏戏表演等,节日期间还有赛马、藏式拔河、火枪射击、骑术表演等民族体育竞技运动。香巴拉艺术节一般举办三天左右,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绘画素材,可现场作画,抓瞬间动态和场景,写生类型适合于速写及水彩场景描绘,时间短效果强。

四、合作市写生资源的地域性优势

1.合作市写生资源的地域性优势的特点

合作市写生地域性优势突出,具有艺术集中性、交通便利性、文化典型性、交流传播广泛性、写生资源丰富性等特点而优越于其它县地域特色。合作市是甘南州首府,虽然是设立的县级市,人口也只有十万人左右,但它集中和掌舵了甘南州的藝术发展方向,涵盖了甘南州其它县的艺术特色,甘南州主要的艺术活动基本上集中在合作市举行,如艺术书画展览、文艺汇演、外聘专家艺术交流会、各种形式的艺术会议及文化传播讨论会等,艺术交流更为便利,传播会更广泛,如艺术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艺术市场的活跃,艺术品的出售及买卖。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带动,政府政策的倒向,合作通往兰州、临夏、甘南州各县交通都很方便,马路基本上通到了每一级乡镇和村落。写生资源具有多样和丰富性,具有神秘而浓厚的藏文化特色,人文景观十余处,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藏族民俗风情,大型的艺术文化节等闻名全国。

2.当地美术院校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

第一方面是当地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的支持力度及大力宣传,如甘南州文联、甘南州美术家协会、合作市文化馆等,为当地艺术的传播、艺术市场的活跃、专家的接待交流等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方面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合作市,学院现有在校学生一万两千多人,是国家民委和甘肃省政府共建的民族高校,学院30年的发展及美术系近几年在艺术上的努力,为当地艺术的发展具有推动和致远的影响,它基本代表了甘南州艺术的发展水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也吸引了全国众多艺术家和各大美术院校师生前来甘南写生创作。

2013年中国著名油画家王征骅、田光华等教授来甘南写生采风,期间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师生进行示范教学,学术交流三十多天;2014年著名画家尚丁、王胜利、孔平、张文平等先后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为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示范,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准,也拓展了师生的绘画视野;2015年著名画家杨飞云来甘南扎尕那深入基层,写生创作五十多天,期间美术系教师进行了写生藏族人物示范观摩教学,进行了深层的培训及学术交流(如图7)为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美术学博士李钢教授和美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姚君喜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期间李钢教授作了《内观生命的艺术感受》的学术讲座;12月著名画家张延昭在甘南进行了为期20天的支援藏区油画研修班(如图8),主要培训对象是美术系教师及省内部分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师,值得提的是这次培训班举办张延昭老师免费授课,学员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为甘南藏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宣传甘南,让更多人去认识和了解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2017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孟祥勇教授带领研究生写生团与我系师生三十多人,在车巴沟写生交流12天,两校师生得到了有效的学术交流; 2017年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张德明教授来我院为美术系师生作了以《当大师遇见大师—名画/名诗的隔空对话》为题的学术讲座;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聘请天津美术学院教师徐展与油画家邱志红为美术系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对美术系的教学和师生培训具有促进作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不断的拼搏努力,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不断的吸引外来人才,让全国各地的画家及美术爱好者关注甘南、认识甘南、了解甘南,近一步体会甘南藏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及民俗特色,带动当地经济、教育、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效祖.走进甘南—寻梦香巴拉[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2]蒲文成.甘青藏传佛教寺院[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3]赵瀚豪.甘南藏区民族文化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4]张海生.探究甘南美术写生创作基地[J].科技视界,2013(6).

[5]张志雁.安多藏区甘、青、川古代美术遗迹考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6]贾雯婷.秘境甘南[M].学苑出版社,2015.

[7] 甘南藏族自治州編写组.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M].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42-51.

[8]杨庆黎.民俗文化审美探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9]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40/hezuosi.html.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南藏区美术写生资源考察与数字图片库建设”研究成果报告(项目编号:YB116);2017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长科研基金项目“调查研究安多藏区甘、青、川‘艺术创作圣地’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成果报告(项目编号:GSNUXM17—05)。

作者:童福磊

第4篇: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2011年4月7日,我们设计艺术学院的第二次写生考察之旅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9级四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奔赴云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主要有四个站点:昆明——香格里拉——丽江——大理。

云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省会是昆明市。 总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415万。云南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这一次的外出专业考察,依我个人来看,有三个目的。一是开拓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拓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接轨,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有价值!而我自己主要考察的就是: 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等。

第一站——春城昆明

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8号晚上我们于抵达昆明,就直接去宾馆休息。9号早上我们去参观云南名族村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

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我们刚好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每个人都是透的,可以感受到少数名族人民的热情与狂欢,是重来都没有体会过的,沉浸在各名族洋里,流连忘返。

第二站——香格里拉 9号下午我们就赶往大理,住了一夜就奔赴香格里拉。10号晚上,我们到了香格里拉。刚下汽车,大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缺氧跟冷。香格里拉是我们所到地方海拔最高的区域,海拔越高温度也会随着下降,幸好我们还能适应。 11号我们参观游览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中甸县需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一开始有导游带着我们,从外到内,大概介绍了寺里的供奉的几个重要的庙宇,看到那些庄严高大的佛像,会情不自禁的跪拜,虔诚而又庄重。晚上我们自己也参加了藏族的篝火晚会,接受了他们的哈达,品尝了烤全羊和青稞酒,再欣赏藏族人的热情表演,其乐融融。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去了大草原,虽然说,草原上没有草,但是站在路边望去,一望无际,感觉远处的天跟草原已经交接了,视野很开阔,整个人也彻底的放松了,抛却所有的烦恼。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在香格里拉的行程,我想去试着用心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湖泊,和藏族人的信仰。这一切的一切,都净化着我平凡的心灵。

第三站——映像丽江

我们在丽江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有6天7夜。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 第一眼见到古城,让我感觉他就是个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青石板铺就的凹凸小怪,飞梁木柱的古朴民屋,紧密相依,错落有序。城郭虽然不大,确实布局细密,在那回旋的阡陌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吃在丽江,住在丽江,游在丽江。丽江是个很有味道的古镇,只有住在里面才会全方位的感受到她的魅力。虽然不知道丽江到底有多少客栈,但是每家都很有特色。

第一眼见到古城,让我感觉他就是个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青石板铺就的凹凸小怪,飞梁木柱的古朴民屋,紧密相依,错落有序。城郭虽然不大,确实布局细密,在那回旋的阡陌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迷路。电视剧《一米阳光》跟古城里的客栈是一样的,名字非常有诗意。

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江南的缘故,呆在丽江古城,有种家乡的感觉,很舒服,很心安。

第四站——大理

大理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她是白族少数名族的居住地。这里海拔1970米。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他的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它们是大理著名的四景。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地走,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到他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文献记载,它“规模壮阔”,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谍,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多数已荡然元存,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装饰画,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后来我们来到了大理洱海,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篇二: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千面女郎

丽江现有三座古镇,分别为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大研古镇,它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古城海拔2400余米,始建于宋末元初,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相对与小镇的柔美,我可能更喜欢高原风光的大气,但或许是不经意的将自己放置于这座古老的小镇之中,却也让我那习惯了大气磅薄的视角,悄然的混杂了几许绰约的风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从狮子山上的万古楼探出头去,看着这座寂静的小城在金色的外衣之下,开始一天惬意悠闲的生活。那一抹抹、一缕缕跳动的光线,映照在光滑石板路上,折射出醉人的光辉。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混杂着丽江粑粑阵阵的香气,糅杂进这清澈见底的玉龙雪水,飞进了我的视线。这一刻,她是那样的恬静,伸出那纤细的手,引领我穿过一巷又一巷,直至走进她的心房。古城内的那些酒吧也很有风味,大部分的招牌和菜单都是英文的,俨然一副国际化的样子。在初夏暖暖的阳光下,在城内缓缓流动的小河旁,听着自己能听懂的和不能听懂的语言在飞扬,真是很惬意。

夜幕降临,大研褪去了羞涩的面庞,换上了前卫的衣裳。到处是吵杂的音乐,时尚疯狂的男女,几乎让我忘却了那高高悬起的灯笼下面,还有流水的轻声吟唱。 温婉女子

如果说,大研好似一个千面女郎,束河则更像一个温婉女子。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 ”,又称龙泉,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它其实两个大小不等的泉潭组成,中间由一凉亭隔开。潭水因潭底水草而显得碧绿,潭中游鱼成群,清晰可见。

大研古镇无论在建筑布局上,还是游人密度上,都过于紧凑,对于向来不喜欢吵杂的我,更迷恋束河那极尽可能的闲散。我在古镇中随意的走,折回,侧身。身外,商业繁荣,是一家紧挨一家的小商铺、小酒吧,以及来来往往的游客;穿越一条窄窄的长长弄堂,就像进入了时间隧道,来到另一个时空,有另一重天地,弄堂的这头,还保持着古时的格局和纯朴的民风,古风依存,长廊依然,旧式堂宅依旧。束河古镇,其最大的不同地方,或者说迷人之处,就是这种颠倒众生的存在吧,更增加了游人的这种错觉,以为自己不是在古镇、古村游玩,而是来到古时候的某个地方,从外面的繁华世界来到这里,同样会让人陶陶然、欣欣然??? 在这里,可以找到未经修葺的古宅,欣赏几百年文化的沉淀;可以随着穿梭的玎珰,找到最美的耳环;可以在门前那盛开的花朵旁,见到悠闲的小狗;可以在通透的蓝天下,捕捉到最美的笑颜。那在外人看来,沉甸甸的八十斤稻草,却是她心中幸福的源泉。一个远去的背影,回味绵长的笑声,我突然明白了,幸福,并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那一点,那一滴,都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却能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话,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傍着流水,享受一顿晚餐,吉他歌手清澈的嗓音,摇曳的烛光,令我失神。在云南这块民族大舞台上,大家即

兴起舞,不分年龄、不分地域或民族,所有人都是最优秀的舞者。乌云笼罩下的四方听音广场上,老人、小孩、青年,里里外外排成几层,绕着一个最简单的圆圈,不少到这里的游客也会插在队伍之中,随着古老的节奏翩翩而舞,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时间在这里是最宝贵也是最廉价的财富。

康巴汉子

丽江古镇的美,细腻婉约,建筑上的精致,让人细细品味。而落于云南省北部城市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和丽江热闹的大研古城不一样,更有着一种康巴汉子的大气之美,恍如在早已沉淀在历史记忆被唤起的景象,这种平静的穿越让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我想也许它原本就是从人们记忆中那内心的纯净之地中走出来的,是我们最无暇而美好的投射,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平静才能真切的抚慰着我们被物欲尘埃遮蔽着的躁动的灵魂,轻揉着我们沧凉而冷漠的情感。独克宗古城,那里会让你洗去一身的疲惫,只剩下一颗淡然的心去聆听巷子里远去的马帮铃声,对着天上的蓝月亮倾诉心底的故事。 这座古城初建于唐朝,明朝毁于战乱,清朝重建,民国扩建,历史长达千余年。石砌的房屋外髹着一层白粉,白天看起来,处处灿亮如阳光;夜幕一垂,房屋又皎洁得好似披上了浪漫的月光,因此,古城又名“白色石头城”。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像八瓣莲花般伸向不同的方向;石砌的民居,在大龟山周遭错落有致地散布着,整个地方,在岁月的浸渍下,泛出了灰旧而不破败的颜色。它那古意盎然的原貌,展现着一种不事修饰的随意,正是这样一种我行我素的个性,使这个偏远的地方流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大魅力。

古城内的大佛寺,是一座五层砖木结构,汉藏风格仿古建筑,它的傍边,是这个高21米,总重60吨的巨型转经筒,筒身为纯铜镀金,筒壁上高浮雕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下层为佛家八宝:法螺,法轮,宝伞,百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筒内藏有经咒,无字真言124万条和多种佛宝16吨。筒顶为比筒身直径明显大的圆形“伞盖”,轮座为巨大的滚珠轴承,轴承外围为直径约十公分的不锈钢管弯成的大环。转经者可抓握大环,或推或拉顺时针转动经筒。 据说六个壮汉方可转动,每转一周,相当念佛号124万声。人们一拨又一拨虔诚地加入合力顺时针推动转经轮的祈福队伍,很是壮观。那富有节奏的转动,不只是经轮,更是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世间的信仰。

离大佛寺不远,开来自四川甘孜州塔公草原的一家兄弟,在这里开了一家独具特色的藏式餐馆-康定情歌,飘香的酥油茶,美味的牦牛肉火锅,好客的胸怀,一如那粗犷豪放的音乐和舞姿,伴着朴实的言语,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这里的三弟,叫做诺尔布,一个聪明帅气的藏族小伙,舞姿出众,善于交谈,我二天的晚餐都是在这里吃的,也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在独克宗古城,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不是因为石板路,更不是因为土墙房上的袅袅炊烟,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早已经习惯了晒晒白天的红太阳,而后在夜晚的蓝月亮下欢歌尽舞??或许坐落于“八瓣莲花”之中的独克宗神圣不可侵犯,才形成了这里的与世无争和一尘不染,才让这里至今保留得如此完整,让人到访这里的人停止了时间。独克宗那独一无二的建筑、文化、风俗,无不阐明了什么是梦幻中的香格里拉?? 游人的减少,倒方便了我们的写生,我也不喜欢嘈杂,安静的在古镇中穿梭。一切只在随意的走动之中,路上的感觉只存在瞬间的感动,影像只是一种记忆的方式,唯有心里的感应才是永恒的芳华。残存的天空不只是灰暗,花红柳绿也有竟时,古老的石板路依然在延伸,行走在上面脚步,却世代的更迭。篇三:云南写生报告

云南写生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外出户外写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建筑(民居、风土人情、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美的修养,同时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毅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培养学生对自然界风景、古民居园林造型、色彩的感受和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为装潢专业奠定坚实全方位美学修养和绘画表现技巧基础。

实习时间:

20

13、

4、21至20

13、

5、9 实习地点:

大理、丽江、瑞丽、腾冲

实习感受总结: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云南之旅,这是一次比较特殊意义的旅行,它既不是旅游,也不是观光,而是带有目的的写生。

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火车上有说有笑,想象着各种情景。一路上我也无比激动,而且看到了从北方到南方植被、景色、建筑的不同。虽说坐了俩天火车,但我仍然没觉得累。在云南这些天,通过大量的接触和了解,我被这里的景色、建筑、风土人情深深的感染了,十几天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不舍之情。这里天人合一,青山碧水独领神韵。第一站去了大理,大理古城白色墙、灰色瓦、翘起的屋檐像展翅的雄鹰,屋檐上雕着各种图案,有一种浓厚的古典气息。除了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以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还突显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特色:景观独特性。

我们还参观了白族民居,在那里了解到白族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他们安乐祥和宁静的生活,像世外桃源一般,白族的民居建筑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的住宅已不被当地人所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很漂亮。步行街和洋人街又让人感到现代大都市的繁华,灯火辉煌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理因产大理石而命名。但也有其他的说法,不过我更相信这种说法。我们还去了三塔寺和洱海,在三塔寺有很多神像,在殿堂里让人感到敬畏,也让人心灵清净,这里逐步而高就像在一步步接近神灵。苍山洱海这天成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第二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理,奔赴丽江。 丽江古城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少数民族古城著称,在古城有著名的四方街、大石桥、酒吧街、木府等景点,这里有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丽江古城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在古城内到处都有清澈的小溪,古城里光滑的石路,走在上面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它让我想到这石路年代的久远。精致的石拱小桥,漂亮的木府,无不透露着古色古香。走在古镇中让人身心宁静,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走在丽江的小路上,熙熙攘攘的观光客,古老的石板路丰富着这个带着几分梦幻色彩的边陲古城,也许只有富于动感把握瞬间的速写手法才能描绘我们复杂的感情,走在古城的巷子里到处是淡淡的花香。坐在水边用画笔记录着眼前的美景,只恨自己技术有限,不能将这无线的美景更好的描绘出来。在古城里随处可见充满热情的小画家。

接下来我们又到了中国的最西南边境、中缅边境:瑞丽。在这里又是一种景象,在这里可以看到缅甸的一些风情。我们还去了热带雨林区,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他们形态奇特,有点树还生长在岩石上,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尽头还有一个小型的瀑布,站在瀑布跟前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在这里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在这次写生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腾冲去昆明的路上,在路上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正巧坏在隧道里,而这时经过的车辆多为易燃易爆品,在灰暗的环境下如果这些拉着易燃易爆品的车与我们的大巴车相撞,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我们的陶老师果断决定让我们全部 这次写生使我对美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写生过程中使我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我更加注重从生活中发现美,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该时刻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大自然的美,对自然风景进行美的提炼。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从生活中体验艺术,发现艺术。篇四:云南写生实习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

西华大学10级美术学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中和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的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东西横跨864.39公里,南北纵横990公里。土地面积达39.4平方公里,总人口余4500万人。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南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隔江相望。西南和缅甸接壤,南面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一、考察第一站——大理。

其实,准确的说我们是十一号到的昆明,本以为考察的第一站是昆明,可是

刚下火车导游便来接我们去大理。一路上不禁为大理的风光感慨,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边倚靠

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局面。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重建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

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宝石。 沿街

古城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逐渐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飞驰着的汽车,听导游说,警察在这里的地位很高,这里居住的多为藏族人。到香格里拉的当天晚上,我们便去了藏民家访,在藏民家中,藏民教会了我们,他们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十分有趣。

第二天,我们跟着导游去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寺院建筑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诠释着佛经的丰富内涵。响彻着佛普渡众生的布道,这里是佛光充溢的殿堂,令人印象深刻。

考察第三站——艳遇之都丽江。

告别了香格里拉,我们接着赶往丽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达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古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

地方,共有十二个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僳僳族为主。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终于养足了精神,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丽江的古街——四方街。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殿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有中河,西河上没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中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义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沿的缜密而开放的格局。

酒吧一条街极近体现着艳遇之都的丽江的暧昧之感

,晚上我们去了名为“小巴黎”的酒吧,

它的内饰在古城当中别具一格。主人为法国人,被丽江古城的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民族文化及遍布的传统纹样。

丽江的夜晚暧昧但绝不放纵,丽江是“音乐城”,是歌手的花园,艺术家心灵的驿站,旅游者休闲娱乐的花园。

考察第四站——昆明。

告别丽江,早上六点我们乘坐了10个小时的旅游大巴,到达了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由于火车票提前定好,因此在昆明待的时间只有一天。导游带我们去了昆明斗南

花市,听介绍斗南花卉市场每天有一万余人次进场交易

,日上市鲜花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

月400-600万枝。日成交额350-550万元,每天有280余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缤纷的鲜花比我们想象中的便宜许多,一大束才两元?? 总结:

通过这一次云南艺术考察,使我们对云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有了进一步的实际了解。

第5篇: 云南西双版纳写生考察报告

篇一: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学号: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崔宝华

写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为毕业创作搜集素材,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领略异地风土文化,见证中国古老建筑之魅力,增强对自然色彩的了解,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生时间:2013年9月6日——9月19日

写生路线:昆明(1天)——大理(3天)——丽江(7天)

2013年9月6日,我们做上了火车,开始了这段期待已久的追云之旅。经过长达二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第二天上午抵达了昆明,气温明显比娄底下降了许多,下火车时大家都穿上了外套。一出站我们就直奔下榻之处,进入自己的房间略微休息了一下,此时已时至中午,大家便三三两两的外出就餐,餐毕接到班长通知下午自由活动,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大理。下午我去逛了金碧商业街。进到昆明市区的商业街,新老建筑兼有,在新旧两方的对比下,两种建筑各有千秋,现代建筑的功能性更强,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极富时代感,让人感觉青春,有活力;而古建筑展示了古老中国的文化和智慧,相比之下更具观赏性,更值得考究。逛完商业街后便回到宾馆休息,等待第二天前往大理。

在大理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坐上大巴前往大理,大理离昆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打牌,睡觉,聊天,看风景打消无聊的坐车时间,而我时不时的望着窗外,陶醉在窗外的风景之中。下午终于达到了令人神往的大理,人们都说大理是一座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是男主内女主外,与其他的民族刚好相反。所以女人地位是很高的,这一点在他们的建筑上都有体现。他们房子的大门上雕着龙和凤,如果凤在上龙在下那就说明这个家里是女人当家。

这天下午我们自由游览了大理古城,进入古城,很多的银饰品闪的人眼晕,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带有白族特色的东西,我们顺着人群渐渐来到大理古城的洋人街。洋人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面,酒吧,在古城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人们被一路的精美工艺品,名族特色的服装,无数的创意饰品所吸引。我们也品尝着很有云南特色的美食:过桥米线,乳扇等等,真是回味无穷。

第二天早上,我们乘车来到大理喜州白居参观民间扎染厂。喜洲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一座非常风雅的千年古镇。一路上听导游的讲解,了解到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它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在观看了扎染的制作过程后,我们真心的为这一工艺感到惊叹。

在大理的几天虽然都下着雨,但还是掩盖不住我们逛古城的好心情。只要有空就会去逛一逛。

第三天我们班组织去大理的天龙八部影视城参观。坐车大概20分钟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在城内欣赏了名门大小姐抛绣球,和舞狮子等一系列表演,并且自由参观了当时拍摄电视剧时的建筑,藏经阁,珍珑棋局,西夏国王宫,女贞部落……完全走进了天龙八部的世界。

在大理逗留了三天之后,我们一行再一次坐上大巴,转战丽江。

在丽江

在经过了约莫五个小时的路程后,我们来到了大理,进驻宾馆后,我们稍作休息便迫不及待的要去古城游览。踏进丽江古城,这里的石板路被每天无数的脚印打磨得很光滑,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将一座座老房屋衬托的就像一幅干干净净的画。这里的商业气息很浓重,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

沿街都是各种特色小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是手工的天堂。这阳光和空气,洒满了整个巷道,道路旁的各种翘角屋顶像一个个在蓝天白云下跳跃的音符,这是一种享受的画面。据说丽江还有个“艳遇之都”的香艳之称,那是因为这里有很多独自来旅游的帅哥美女,所以这里也有着许多美丽而又浪漫的邂逅与一见钟情。坐了一天车,又逛了一下午,整个人很疲惫,晚上草草吃了饭便睡下了,而丽江也便随着夜幕走近我的梦。那黑龙潭的水,也流进了我的梦,我跟着水流缓缓的走进了古镇,身临其境,确有“小桥、

流水、人家”的美景。脚踏五彩石路,耳听茶马古道的传奇,犹如品一茗历史雅香的茶,轻柔、恬静??水流潺潺,时而舒缓,又时而欢快,伴着纳西的乐章,流入人心深处,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翌日早晨,我们乘车去往束河古镇。这里又是另外一个人间仙境,临河的露天咖啡店,小资的装修,安静深邃的小路,干净透明的河水,听说这是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我便把手伸到河水中,立马觉得冰冷刺骨!天街小雨润如酥,漫步在这样的地方,怎能不陶醉焉。怪不得当年徐霞

篇二: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500字)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2011年4月7日,我们设计艺术学院的第二次写生考察之旅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9级四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奔赴云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主要有四个站点:昆明——香格里拉——丽江——大理。 云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省会是昆明市。 总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415万。云南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这一次的外出专业考察,依我个人来看,有三个目的。一是开拓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拓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接轨,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有价值!而我自己主要考察的就是: 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等。

第一站——春城昆明

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8号晚上我们于抵达昆明,就直接去宾馆休息。9号早上我们去参观云南名族村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我们刚好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每个人都是透的,可以感受到少数名族人民的热情与狂欢,是重来都没有体会过的,沉浸在各名族洋里,流连忘返。

第二站——香格里拉

9号下午我们就赶往大理,住了一夜就奔赴香格里拉。10号晚上,我们到了香格里拉。刚下汽车,大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缺氧跟冷。香格里拉是我们所到地方海拔最高的区域,海拔越高温度也会随着下降,幸好我们还能适应。

11号我们参观游览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中甸县需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一开始有导游带着我们,从外到内,大概介绍了寺里的供奉的几个重要的庙宇,看到那些庄严高大的佛像,会情不自禁的跪拜,虔诚而又庄重。晚上我们自己也参加了藏族的篝火晚会,接受了他们的哈达,品尝了烤全羊和青稞酒,再欣赏藏族人的热情表演,其乐融融。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去了大草原,虽然说,草原上没有草,但是站在路边望去,一望无际,感觉远处的天跟草原已经交接了,视野很开阔,整个人也彻底的放松了,抛却所有的烦恼。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在香格里拉的行程,我想去试着用心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湖泊,和藏族人的信仰。这一切的一切,都净化着我平凡的心灵。

第三站——映像丽江

我们在丽江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有6天7夜。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

第一眼见到古城,让我感觉他就是个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青石板铺就的凹凸小怪,飞梁木柱的古朴民屋,紧密相依,错落有序。城郭虽然不大,确实布局细密,在那回旋的阡陌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吃在丽江,住在丽江,游在丽江。丽江是个很有味道的古镇,只有住在里面才会全方位的感受到她的魅力。虽然不知道丽江到底有多少客栈,但是每家都很有特色。第一眼见到古城,让我感觉他就是个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青石板铺就的凹凸小怪,飞梁木柱的古朴民屋,紧密相依,错落有序。城郭虽然不大,确实布局细密,在那回旋的阡陌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迷路。电视剧《一米阳光》跟古城里的客栈是一样的,名字非常有诗意。

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江南的缘故,呆在丽江古城,有种家乡的感觉,很舒服,很心安。 第四站——大理

大理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她是白族少数名族的居住地。这里海拔1970米。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他的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它们是大理著名的四景。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地走,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到他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文献记载,它“规模壮阔”,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谍,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多数已荡然元存,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装饰画,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后来我们来到了大理洱海,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

洱海堪称云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面积为248平方公里。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洱海公园,占地约864亩,水域面积1065亩,山上山下林木繁茂,亭、台、楼、 榭相互呼应,已成为大理市面上市面上内规模最大、设施较低完善的大型综合公园。 洱海公园濒临洱海,是消夏避暑的胜地。近海水浅水地带, 是理想的游泳场所。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

最后,我们去了电视剧《天龙八部》的拍摄基地。走进成立,一眼望去,亭台楼阁,里面还保留了很多的拍摄时装备,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电视剧里的大理段氏一族。期间还有白族姑娘跳舞、官兵抓采花贼、以及舞狮表演。站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洱海,有若仙境。远处的山,远处的海,远处的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如果居住在这里,绝对会是明智的选择,身心都得以放松的。

随着行程的安排,21号中午我们踏上了会衡阳的归途。这次的考察,虽然说中途坐车很累人,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看过的风景,体味了少数名族的风情和热情,足以消除我

们的疲惫。这15天的集体云南考察生活,我们受益匪浅。我很珍惜这次的集体生活。我相信,这次的考察对我们将来,不管是学习还是以后工作的设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篇三:云南写生报告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虽然为期三周的云南之行早就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到现在仍然想念云南的一切。 此次专业考察的主要地点是昆明、建水、元阳、西双版纳。只此一行,激动、震撼、欢乐、疲惫,回忆中留下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2011年10月8日,我们一行人离开学校,带着期待,开始踏上我们的云南之旅。经过了接近30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昆明,然后继续做大巴直奔建水。

休息下之后我们逛了下建水,有很长历史的朝阳楼,然后去了著名的朱家花园。在建水古城内的建新街,有一组规模宠大的清代民居建筑,这就是有“滇南大观园”之誉的朱家花园。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于落成。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居民建筑群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时有单身游客在没有导游情况下,进门不久,就不知身在何处?出口在何方?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花园坐南朝北,门口为垂花大门。左侧沿街的10间“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是当年的帐房和物资供给用房。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的右栏上有12幅石浮雕和诗词书法,极具艺术价值。主人一定常邀文人雅士聚会于此,或谈诗论政,各吐经纶:或饮酒品茗,吟风诵月。每至祭祀补祖宗,喜庆寿诞之日,则请滇戏名角前来水上戏台唱戏助兴。每当此时,院内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鞭炮齐鸣,瑞气氤氲、丝竹管弦,通宵达旦,一连数日,热闹非凡!

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占地面积甚大,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民居建筑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组成部分,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专家学者来建水考察后,认为如此巨大规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铁青还挥毫题词:“朱家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建水一奇”。

朱家花园从落成至今的近百年中,因几度被抄没,解放后又几度挪作他用,长时间未曾作过任何修缮。1990年建水县政府收回朱家花园后,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对其进行整体维修。1998年10月,朱家花园被列为我省第一期精品旅游项目后,又投入近820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并重建了后花园,才使这座百年老宅重新焕发出历史的光彩。

如今,朱家花园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的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特别是县旅游部门利用原建筑房间众多的特点,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园”共28个房间作为客房,供游人入住,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式。房间内的床,凳,桌,椅及宫灯赞美均采用紫木雕刻,体现清代风格:门僮及导游小姐的服饰和接待客人的清式礼仪,让人有恍若置身百年前历史生活的感受:游清代民宅,园红楼幽梦。

到建水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团山村,团山村史是从清代保留到现在的古村,非常的有历史感觉,我们跟着导游游览了整个村子,听导游讲解,学到了很多,比如花纹的寓意,房屋高低的说法,各种手工活。。。

接着坐了很长时间的车来到了元阳,元阳是哈尼族聚居的地方。哈尼梯田开凿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具有相当规模。观看哈尼人在元阳大地上人定胜天的杰作,让我感到强烈的震撼!万顷梯田顺哀牢山而下,正值秋收中,有的梯田中灌满了水,亮闪闪的;有的梯田中还要金黄的水稻,黄灿灿的。阳光下层层梯田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印着蓝天白云那立体的美。从高处往下看,象艺术家在大地上描绘出的巨幅抽象画。

凌晨四点钟起来赶往老虎嘴看日出,在车上同学们就兴奋不已,看这窗外一点点亮起来,同学们很怕就这样错过了最美的日出,赶紧催着司机开快点。到达目的地后,个个飞快的奔下车。山顶的早上很冷很冷,在寒冷中期待着太阳快点出来,终于太阳在万众期待下慢慢的露出了笑脸。看完了日出我们感觉到肚子很饿,还没有吃饭了,赶快走向山脚下,寻找吃的。梯田的路可不是这么好走的,蜿蜒崎岖这词用在这里在好不过了。我们歇脚在一家门口问了问有没有吃的,结果还真有。吃完后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往山脚下行走,千辛万苦到了山脚下,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雨,每个人身上都淋湿了,然后带着点疲惫继续上山。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就盘旋在这哀牢山的片片梯田之中。在老虎嘴景区,我们徘徊良久,不想离去。这里是元阳梯田最壮观的地方,从景观台俯视6000多亩梯田如万蛇静卧,似山中天镜银光闪闪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此时在阳光的折射下色彩斑斓。眯着眼睛向下观看,宛如一匹奔腾的骏马在梯田的顶部由西向东奔驰。这幅哈尼人在地球上创作的巨幅图画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如果说看到石林让人感到大自然的伟大,那么任何人看到元阳梯田时都会感到人改造大自然的伟大。

下午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另外一个梯田看日落,路边聚集着许多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孩。当我正专注地勾画这眼前的一切时,抬头看见我的面前站着一个漂亮的哈尼女孩,幼稚的小脸带着甜美的微笑。她将手中的元阳梯田的明信片递到我手中,说:“姐姐,买一套明信片吧,十块钱一套。”我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掏出十元,她高兴地接过钱,说了声“谢谢”转身便消失在人群中。过了一会,一群女孩子围着我推销她们手中的各民族艺术品,我真有点应接不暇了。大自然变化的神功在这人工筑成的梯田上让人遐想。雾给这景色蒙上了一层面纱,夕阳西下了,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下山,落日的余晖使眼前的色彩发生了变化。晚霞映在了梯田上,蓝色的梯田变成了橙红色、绛红色、橙黄色,这变化的色彩给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是那样美好,雾从山下升上了山峦,一切的景色渐渐被它吞食,消失在我的眼前。

结束了三天的元阳行,我们奔赴下一个期待已久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西双版纳。 巴士穿过香蕉园、橡胶林,不一会儿,便驶进约二三百户人家的村子。村里的布局与北方相仿,中间是一条主路,主路两边是排列整齐的住房间,每一条胡同差不多

六、七户人家。有一点不同,就是各家住房于院子中央,院墙约一米高,院里情景一览无余---栽种着橡皮树、木瓜树等不一,饲养着鸭、鹅。住房均是二层,下面是禽畜、杂物等,卫生环境不是很好;上面有晾晒的衣物,应该是居室。不过,街道上特别整洁,商摊、路人都显得井然有序。

这时,一个傣家姑娘迎上来,欢迎我们到她家。她家不远,进了院落。然后我们各自梳洗了下,准备睡觉。在傣族园里是睡在地上的,然后每间睡3-4人,墙是用夹板隔的一点也不隔音。由于太累了,躺下就睡着了。早上不是被闹钟闹醒的,因为有天然的闹钟,鸡鸣声。我们参观了寺庙,然后过去就看到了卖特色衣服,饰品的商铺,同学们全不都Hold不住了。第二天去了有名的泼水广场玩泼水,之前等待泼水开始前看了傣族美女的歌舞表演,还吃了很多特色小吃,不得不说,那里的木瓜真是便宜。泼水的时候玩的很开心,也被泼的很痛苦。晚上还吃到了特色的菠萝饭。 在返回景洪市的途中游览了热带植物林。被里面万千种热带植物所吸引,更赞叹打自

然的美丽。

结束了西双版纳之行回到了昆明,参观了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与滇池边的云南民族村相邻,距昆明市区约9公里。这时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里展出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产业》、《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和《奇石珍宝》等8个专题,在16个展厅里展出 。

在昆明市自由活动一天后,一大早就赶往火车站回武汉。为期半个月的云南写生之旅就结束了,喜欢写生,也喜欢云南。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6篇:云南写生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外出户外写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建筑(民居、风土人情、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美的修养,同时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毅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培养学生对自然界风景、古民居园林造型、色彩的感受和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为装潢专业奠定坚实全方位美学修养和绘画表现技巧基础。 实习时间:

20

13、

4、21至20

13、

5、9 实习地点:

大理、丽江、瑞丽、腾冲

实习感受总结: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云南之旅,这是一次比较特殊意义的旅行,它既不是旅游,也不是观光,而是带有目的的写生。

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火车上有说有笑,想象着各种情景。一路上我也无比激动,而且看到了从北方到南方植被、景色、建筑的不同。虽说坐了俩天火车,但我仍然没觉得累。在云南这些天,通过大量的接触和了解,我被这里的景色、建筑、风土人情深深的感染了,十几天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不舍之情。这里天人合一,青山碧水独领神韵。第一站去了大理,大理古城白色墙、灰色瓦、翘起的屋檐像展翅的雄鹰,屋檐上雕着各种图案,有一种浓厚的古典气息。除了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以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还突显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特色:景观独特性。

我们还参观了白族民居,在那里了解到白族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他们安乐祥和宁静的生活,像世外桃源一般,白族的民居建筑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的住宅已不被当地人所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很漂亮。步行街和洋人街又让人感到现代大都市的繁华,灯火辉煌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理因产大理石而命名。但也有其他的说法,不过我更相信这种说法。我们还去了三塔寺和洱海,在三塔寺有很多神像,在殿堂里让人感到敬畏,也让人心灵清净,这里逐步而高就像在一步步接近神灵。苍山洱海这天成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第二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理,奔赴丽江。

丽江古城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少数民族古城著称,在古城有著名的四方街、大石桥、酒吧街、木府等景点,这里有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丽江古城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在古城内到处都有清澈的小溪,古城里光滑的石路,走在上面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它让我想到这石路年代的久远。精致的石拱小桥,漂亮的木府,无不透露着古色古香。走在古镇中让人身心宁静,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走在丽江的小路上,熙熙攘攘的观光客,古老的石板路丰富着这个带着几分梦幻色彩的边陲古城,也许只有富于动感把握瞬间的速写手法才能描绘我们复杂的感情,走在古城的巷子里到处是淡淡的花香。坐在水边用画笔记录着眼前的美景,只恨自己技术有限,不能将这无线的美景更好的描绘出来。在古城里随处可见充满热情的小画家。

接下来我们又到了中国的最西南边境、中缅边境:瑞丽。在这里又是一种景象,在这里可以看到缅甸的一些风情。我们还去了热带雨林区,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他们形态奇特,有点树还生长在岩石上,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尽头还有一个小型的瀑布,站在瀑布跟前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在这里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在这次写生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腾冲去昆明的路上,在路上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正巧坏在隧道里,而这时经过的车辆多为易燃易爆品,在灰暗的环境下如果这些拉着易燃易爆品的车与我们的大巴车相撞,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我们的陶老师果断决定让我们全部下车走出隧道,在隧道里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排着整齐的队伍,前面的说有障碍,同学们就会一个接一个传到最后一个,我们还遇到警察为我们照路,直到把我们护送到安全地带,我深深的感到同学们的冷静沉着。

这次写生使我对美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写生过程中使我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我更加注重从生活中发现美,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该时刻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大自然的美,对自然风景进行美的提炼。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从生活中体验艺术,发现艺术。

第7篇:云南写生报告

云南游

我们期待已久的彩云之行在我们欢乐的旅途时间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能激起很多美好的趣事和回忆,以及那些岁月风蚀有思想的建筑,仍在我脑海里激荡跳动. 10月8号从学校出发,向考察云南出发。地中国西南的云南,自然风光瑰丽多姿,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惜的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哈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此外,以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和毕摩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等为代表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云南我们主要对四个地方进行考察:建水-元阳-西双版纳-昆明,以下我分点对这四个地方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水

旅程途中,我们途经一座古城,也就是位于祖国最南边的城镇——建水。建水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距昆明200公里。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古已有“粮蔗之乡”的称谓。

建水,历史悠久,曾称步头。也就是中国的最南边了,走到这这就再往南走就是别的国家了。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约在公元810年前后筑惠历城,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建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在建水的活动范围其实并不大,来来去去就只是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行走着,或许是配合着这里建筑风格的需要吧。加上在建水这里,不管是民居,店面,饭馆,旅店,甚至乎是银行都清一色是古香

古色的装修,木质的门框和木制的招牌等。也许是因为这样保持着古时候的感觉,让人觉得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异常的淳朴和善,如果是让一个每天对着电脑忙碌工作的现代人来到这样一个单纯的地方或许还会产生穿越时空的美丽错觉也不一定,建水这个地方更像是现代与古风两种生活环境的碰撞而产生的一处世外桃源。在建水不得不提到的东西还有就是这里最最出名的过桥米线,这里的店家都习惯用两个在我看来大得过分的碗来分开盛放米线和鲜味十足的鸡汤,后来才知道这样盛放米线的背后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而并非毫无原因的。米线是云南的地方小吃,这里的过桥米线是米线中的上品,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吃法独特,独具风味而闻名中外。而让我有点小震惊的是它的面汤,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然而在建水古城内的建新街,有一组规模宠大的清代民居建筑,这就是有“滇南大观园”之誉的朱家花园。它更像是这一处建筑风格的一个总结,也像是建水这处古城的历史缩影一样。

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于落成。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居民建筑群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时有单身游客在没有导游情况下,进门不久,就不知身在何处?出口在何方?庞大的建筑群,错综复杂的排列,瞬间将人带进一个犹如迷宫一般的大宅子中,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从朱家花园的房屋和庭院建筑的格局,人们也不难推想当年朱氏家族的生活状况与当时红墙白瓦,木质陶瓷的生活艺术。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民居建筑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组成部分,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专家学者来建水考察后,认为如此巨大规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铁青还挥毫题词:“朱家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建水一奇”。 宗祠约占朱家花园的四分之一,由不同的三进院落组成。正中的花厅两侧为“绣楼”,花厅前是东西两院花园,东有假山稻田,西园有竹林花圃,是一座典型的滇南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融合的建筑群体。花园占地面积很大,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给人一种古朴奢华之。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民居建筑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组成部分,内雅外秀、布局灵活,与整个花园结构统一在一起,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如今,朱家花园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的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特别是县旅游部门利用原建筑房间众多的特点,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园”共28个房间作为客房,供游人入住,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式。房间内的床,凳,桌,椅及宫灯赞美均采用紫木雕刻,体现清代风格:门僮及导游小姐的服饰和接待客人的清式礼仪,让人有恍若置身百年前历史生活的感受:游清代民宅,园红楼幽梦——此举颇受中外游人的欢迎。

二、元阳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滇西南哀牢山区的南部。这是大自然的雄浑与人类坚韧、伟大创造相结合的壮丽画卷,这里由人工所开垦的梯田,沿著山形,蜿蜒弯曲,层层叠叠,布满整座整座的山头。这种建造梯田的方式,已经历了1300年,并延续至

今,如今正经受著现代文明的考验。

红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红河梯田范围共达13190公顷,缓冲区达14810公顷。在这里,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梯田与森林、村寨、红河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四素共构”自然循环生态环境。哈尼族、彝族人民用最简单的生产工具创造出一幅“天人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图景,美丽、质朴、壮观,令人惊歎,流连忘返。

三、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族园简介: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内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傣族园景区内的五个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同属于勐罕镇(橄榄坝)曼听办事处,距州府景洪市28公里。五个村寨共有309户和1487人。世世代代,这里的傣族村民都以农耕为业,用勤劳、智慧创造和丰富了灿烂的贝叶文化。这里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这里的村民纯情、朴实、好客;这里的民风民俗独特而浓烈;这里的热带田园风光旖旎迷人;这里的村民与自

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中国,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群,实属罕见,把西双版纳傣族园称为中国第一自然生态村,并无丝毫夸大之处。

走入傣家,仿佛是到了另一个时空,游人不禁陡生隔世之感。傣家竹楼造型美观,简朴而又不失雅致,且有冬暖夏凉和防潮防震的特点。宽敞的庭院洁净、舒适。院落子里种满了各种热带四时果树,爱美的傣家人还广种奇花异草,各种花草奇斗妍,竟放芬芳,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到傣家竹楼上作客,傣家人一整套待客礼仪令人产生由衷的感动和许多感想。傣家菜肴,绿色食品比重较大、禽蛋、山珍、野菜等丰富而又味道鲜美、纯正。这可能也是傣家少女身材苗条、面容清秀俊美的缘故之一吧。 西双版纳傣族园之风光篇

四、昆明

我们最后一站回到昆明,充分了解各民族民风和民俗。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有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立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名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傈、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路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在村寨里,除了了解云南各名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荟萃了云南各名族优秀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是反映和展示边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窗口。

这次的采风时间虽然很短,游览到的景点也并非非常的多,但仍能在这些地方感受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热土上的人们的一种幸福感。在云南,有这样一种真挚与淳朴是别的地方寻不到的,这里的人们友爱善良,这里的空气透着大自然特有的芳香,这里的天空有一份纯净的蔚蓝„„云南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怀念的地方,她的美丽与纯粹仿佛是一汪清澈的泉水,深深地刻在每个到过这里的人们的记忆中。

2011年12月26日

环艺0904班 郭志铭 2009221114210033

第8篇:云南写生报告

考察报告

彩云之南,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2011年10月23日,我们环艺一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17天的云南艺术考察课程。经过30个小时的火车与汽车颠簸,终于到达了美丽的云南。在大理古城,了解当地民风、民居、民俗与自然风光,这次写生考察的主要目的,因为云南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途中需经过白族、纳西族居住地,也对当地自然风土人情、古村落建筑、园林、城市结构、城市规划有诸多了解,加深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现代都市的感悟。现将我们环艺一班在这次写生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我们在考察中,感受了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精细雅致的人文景观,饱览了体现宗教文化生活的城镇规划、民居、寺庙、竹楼、学校,同时还领略了绘画、工艺、市井民俗等蕴涵在内的文化精神。我们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对云南的市情、社情、民情有了进一步了解。

在艺术考察中,使我深刻体会到形象与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写生对研究色彩的规律也非常有启发。对于学环境艺术设计的我们,不仅在看事物的表象还要看它们的造型,更要发现这些造型的特征。我们不只要看民俗的建筑,还要从山、石、草、木等种种形象中发现它们之间的搭配,从中吸取有价值的经验。除了建筑,色彩是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我们所需要重点了解的,色彩有心理暗示,情感表达,色彩的联想,以及色彩的冷暖、膨胀与收缩等特点,特别是民族的色彩,不同名族的主色调不同。在那独特的具有古色味道的古城小巷,红白灰组成了这座古城的基本色调,同时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奇妙画卷。弯曲的石板路,不知道古城里的浅浅流水流向哪,流多远,也不知道青石板路的尽头在何方,只知道当你踏入古城,悠悠的脚步,唯美的古城,繁华的景象,你会忘记一切。也许在这里的每一位非专业人士,闭着眼随便对着一个地方按下快门,都会是一张精彩的照片,这就是我对古城的印象吧。

艺术考察,更是开阔眼界、增进师生情谊和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的重要途径。在这几天里,丽江是最美的地方,我们被当地的自然风情深深吸引。丽江是纳西族的集聚区,纳西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古代纳西族一般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在丽江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足迹,在这几天里也了解了许多民俗风情。丽江古城给人的感觉是古朴,那缓缓转动的大风车,那流淌的潺潺雪山泉水,那斑斑驳驳、凹凸不平、被踩得光滑的青石路面,那简易的木板拼成的小桥,都在诉说着自己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经历。走在古城的每一条街上,每一幢建筑和角落,我都很好奇,怎么取景、怎么选择角度才能拍出美的风景。在这次写生中,提高了我们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和洞察,从而还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友谊,实现了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这次艺术考察活动,同学的组织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更是开阔眼界、增进师生情谊和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同学们对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通过考察增强了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在这次艺术考察期间,同学都充分发挥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按时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考察任务。我们不仅完成了民俗风情的考察,还

培养了同学对宗教建筑、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大大增强了同学在取景、构图等方面的能力。艺术考察带给我们一种动力,是一种信仰的升华,再而激发了学习热情。

第9篇:云南写生实习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

西华大学10级美术学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中和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的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东西横跨864.39公里,南北纵横990公里。土地面积达39.4平方公里,总人口余4500万人。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南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隔江相望。西南和缅甸接壤,南面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一、考察第一站——大理。

其实,准确的说我们是十一号到的昆明,本以为考察的第一站是昆明,可是刚下火车导游便来接我们去大理。一路上不禁为大理的风光感慨,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边倚靠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局面。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重建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宝石。

沿街

古城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逐渐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飞驰着的汽车,听导游说,警察在这里的地位很高,这里居住的多为藏族人。到香格里拉的当天晚上,我们便去了藏民家访,在藏民家中,藏民教会了我们,他们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十分有趣。

第二天,我们跟着导游去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寺院建筑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诠释着佛经的丰富内涵。响彻着佛普渡众生的布道,这里是佛光充溢的殿堂,令人印象深刻。 考察第三站——艳遇之都丽江。

告别了香格里拉,我们接着赶往丽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达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古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十二个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僳僳族为主。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终于养足了精神,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丽江的古街——四方街。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殿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有中河,西河上没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中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义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沿的缜密而开放的格局。

酒吧一条街极近体现着艳遇之都的丽江的暧昧之感

,晚上我们去了名为“小巴黎”的酒吧,它的内饰在古城当中别具一格。主人为法国人,被丽江古城的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民族文化及遍布的传统纹样。

丽江的夜晚暧昧但绝不放纵,丽江是“音乐城”,是歌手的花园,艺术家心灵的驿站,旅游者休闲娱乐的花园。 考察第四站——昆明。

告别丽江,早上六点我们乘坐了10个小时的旅游大巴,到达了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由于火车票提前定好,因此在昆明待的时间只有一天。导游带我们去了昆明斗南花市,听介绍斗南花卉市场每天有一万余人次进场交易

,日上市鲜花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月400-600万枝。日成交额350-550万元,每天有280余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缤纷的鲜花比我们想象中的便宜许多,一大束才两元„„ 总结:

通过这一次云南艺术考察,使我们对云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有了进一步的实际了解。为我们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云南——扎西德勒!

上一篇:交叉作业措施和要求下一篇:智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