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社会看自己

2023-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透过社会看自己

透过丛飞看社会

丛飞(1969.10.29-2006.04.20),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及对丛飞人生及其家人人生的回顾,我为丛飞的内心的善良感到无比的钦佩,为丛飞的做法及其带来的后果感到遗憾。毫无疑问,丛飞是一个心灵无比善良的人,善良到可以无私的燃烧完自己。丛飞的善良不是一时兴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得有始有终。而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包括我在内,离这一境界相差甚远。丛飞的善良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界限,上升到了感性的层次,可以定义为一种大爱,当然这种大爱可以让一个的心灵都到最大程度的滋润,相信这么多年的丛飞都是靠着这个大爱的滋润在“苦苦”支撑。所以我钦佩丛飞,世人钦佩丛飞。

但是回过神来得人们发现,除了钦佩,除了感动落泪之后,我们还得到了什么?又有多少人接着将丛飞的大爱进行下去呢?答案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在于丛飞的做法是一个好人但是不是一个智人。那么谁才是智人呢?在我看来,如果论同样类型的人,那么邵逸夫和李嘉诚无疑是丛飞之类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第 1 页共 1 页

人中得绝顶智人。与丛飞相比,邵和李资助的人更多,附带收获的名利也更多,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家庭也得到了相应的幸福。在我看来,首先自己必须首先好好的活下去,因为只有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资助更多的,丛飞的去世带来的一定的后果可能就是他资助的儿童的资金来源出现一定的断层,如果丛飞善待自己,拿捏住自己燃烧的度,那么他可以活着,也相应的可以资助更多的孩子。

丛飞死之前曾经痛哭过,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在我看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我看来,丛飞一定有那么一点点的后悔,毕竟他那么的爱自己资助的孩子,那么他也会更加爱自己的孩子,而他没有做到一个父亲和丈夫应尽的义务,所以他对好友徐曼的话才是他心底最真切的情感。

下面我们来谈谈除了丛飞之外的人。首先是书中提到的受助者小袁,女孩子,大学毕业,算得上高材生了,评价两个字:人渣。打电话找丛飞要钱的一位父亲:没有任何文化教养的白痴,这个父亲你可以说他单纯,但是在我看来这是我的父辈们的悲哀。由于生活的时代的原因,他们很多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小农意识非常的典型,我只能同情,中国也只能默默等待这一辈人自己退出历史。我辈现在努力学习的原因就是要避免父辈们的老路。经刘老师上课提醒我恍然大悟,原来资助学生是国家的责任,弄清楚原因之后我深深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很多的做法都是让人无法理解,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是高层不能理解高层的苦衷的原因吧,但是我只能表示,中国人心变得越来越散。仅仅通过宣传丛飞之类人物的事迹对于挽回大众的心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丛飞资助孩子,有其他朋友的支持吗?当地人都知道丛飞的存在,但是仍然是他一个人在做,其他人没有帮助。丛飞住院,没有人为他解忧,相反有一群人给他伤口上撒盐。丛飞去世,他得大爱也随之消亡,

我很想知道他资助的孩子们的后续资助情况,但愿能让我有一点欣慰。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是空,空话,空事。

第2篇:透过科学社会主义看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一、科学社会主义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般来说,社会主义意指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不做其他的理解。现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诸多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某些前沿问题正是由此产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经过长期历史积累,待有了多方面的经验和认识形成了自己系统科学、逻辑彻底的理论而且有了历史和实践的反复证明与检验后,方可自然而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能够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迫切需要作出理论解释的问题,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强调动力机制,而且强调平衡机制。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资本推动,而且需要温情政府。人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把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一)、我国的现实

我们知道,资本是高效的分配资源,但是资本本身是没有人情味的。那么, 1 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高效、又有人情味呢?这就需要温情的政府在稳定宏观经济的同时,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上,给全体公民安全感,这样,社会大众再无后顾之忧,携手朝着和谐社会远大的目标进发。

急剧上涨的医疗费用和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中国百姓近年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尽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合作医疗在农村地区迅速扩展,但是,仍有很多的人没有被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同时,目前的医疗保障补偿水平无法抵消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发现:城市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口比例为30.2%、公费医疗4.0%、劳保医疗4.6%、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5.6%,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占44.8%;在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9.5%、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占3.1%、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8.3%、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占79.1%。在社会救济方面,2004年用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为172.7亿元,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农村定期救济支出之和为30.7亿元,仅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17.8%。目前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弊端在于:医疗保障体系两极分化。一方面,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人口还没有医疗保障,就是已经有了医疗保障的人,其保障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对特殊群体存在保障过度的现象。中科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

目前,受保障主体只有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才能享受完整的失业、医疗、退休这三大保障。尽管一些民营企业也给职工上保险,但非常不规范。这样,一旦离开体制内而到体制外发展,这三大保障就没有了,保障基金不能随着人走而流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能从更宏观的意义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市场经济不仅强调竞争原则,而且强调保障机制。中国改革近30年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个弱势阶层,其人数估计已达1.4亿-1.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这就需要在效率与公平的天平上,更加重视公平,给予弱势阶层一定的保障。解决得好,社会则和谐发展;解决得不好,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由我国农民(农业户口)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 3 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4 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1],对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新生儿出生当年,随父母自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 。

(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出现在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指明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政策。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

三、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展望

(一)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继续着力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 6 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

(三)坚持社会医疗保险自愿和适当强制参加相结合由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是带有保险性质的,就其实质来说是把患者的疾病负担分摊到每个参保人员身上,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因此,在完全自愿投保原则下,保险覆盖全部年龄段的结果将是高危人群(老弱病残)更愿意参加医疗保险,从而达不到风险分散的目的,最终只会使医疗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只能提高保费水平,但这样不但会增加居民和财政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更多的人退出医疗保险,使医疗保险制度无法持续下去。因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如一个家庭中若有一个参保,其他还未参 保的城镇居民也应参保,达到分散风险的功能,从而避免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 (四)建立方便快捷的核销机制充分依托城镇完善的通信网络,建立方便快捷 的核实、包销机制,解决核销程序繁琐、周期长的问题,使居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也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高效地利用资金。如可以为参保居民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就诊和转院等信息,集中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的住院费用在经经办机构确认后直接划拨到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患者在各级经办机构来回奔走的经济负担,还能减轻其精神负担,使居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保。 (五)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医疗保险知识相对缺失,了解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农民收入较少,他们就会更加注霞眼前利益,当他们看不到短期的既得收益时,他们就选择不投保,这样就使得我国医疗保险的功能大大降低。通过宣传、教育 7 让城镇及农村居民懂得保险原理,熟悉保险知识,消除他们的疑虑,帮助他们逐渐转变传统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积极的合作,自觉参保,从而保证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从而真正起到保障健康、分散风险的目的。之,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需要从多方面人手,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并举,配套推进。最终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来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总体目标。

第3篇: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五单元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最佳选择题

[题例1] 我国有“小儿辩日”的 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辩论给了我们的启示是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 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破译思路]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第一 准确理解题干所设计的情景。两小儿辩日都只是看到事物的现象,并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第二注意比较选项与题干是否一致。A项本身错误可以首先排除,因为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B 项是正确选项,因为它强调了感性认识,并指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理性认识,符合题干要求。C项观点正确,但它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范围,而题干的设置的情景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范围,不符合题意, 故不选。D项中提到的“认识”应当既有感性认识还包括理性认识,所以与题干讲的感性认识不完全相符,故也不能选, 该题正确的选项是B。

[题例2 ]近年来,看相算命、巫医、巫术等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

A.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片面的

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

C.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

D.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破译思路]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对实践起指导作用,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封建迷信思想是对事物歪曲的反映,是一种与科学认识对立的错误认识,它对实践以错导的作用,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所以我们必须反对,故应选C项。A、B、D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而且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题例3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破译思路]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懂得,我们学习的认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什么“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因为真理也要发展,人的认识是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今天占有的真理将来也可能变成不是真理。因此,我们就要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因此,C项符合题干的要求。应入选,A、B、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题例3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讽刺。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道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破译思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就苏东坡对“秋菊落英”的认识,要求学生指出他错在哪里。四个选项都对题干的意思有所体现,但要求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秋菊到底落英不落英,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也一样。所以B项是最佳选项。A项的干扰性很强,苏东坡下结论的事实不是全部事实的总和,只是局部的,自己看到的事实。C项没有反映题干要求,D项的说法是片面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题例4 ] 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了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绵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绵条断开,稻草遇到氧而燃烧,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脱险。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题例5 ] 小灵 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题例6 ]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题例7]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

破译思路

这是在2001年新出现的组合 题。题目设计的意图有四点:一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是否具备从具体到抽象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面对同一事实,能否从不同角度运用哲学原理全面认识事物;三是在选项层层深入时,考生是否具备思维的层次;四是考查考生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显然,这类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其立意、情景、设问角度都比较科学、可信、新颖和灵活,对考生的能力也就较高。

解决这类题的重点在于全面理解背景材料,认真把握设问角度。全面理解背景材料是前提,而认真把握设问角度则是解题的关键。 题例4问小灵、小敏为什么能取火成功。这里的重点地于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即想、做和改造主客观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小灵、小敏在迷路时,不是惊慌,而是开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动手实践,终获火种而脱险。这正是因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选B。A项和D项不是取火成功的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所以不选,而C项与题干无直接联系,也不能选。

题例5 是从上题“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引申了出来的,问他们处理了什么关系。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取火”时,显然是遵循了自然规律并充分利用了规律,从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应选C。

题例6,就设问“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怎么样做?”而言,显然是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客观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他们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难题,能学以致用。所以应选A。

题例7在设计了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知识的情景后,进一步设问:怎么样才能掌握和运用这些必要的知识呢?这是顺理成章的逻辑思路。B项“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C项“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和D项“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与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取火成功是因为把握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火产生的原理。因而应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题例1]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到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的需求,但后来发现其它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 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 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破译思路] 该题A项本身并没有错,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因为题干材料并没有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比较内容,故不应选。B项本身错误。因为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选。D项要认真思考, “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认识”的说法就不正确。认识正确与否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证明,而不是在实践之前。“成功的实践”还是“失败的实践”,一般取决于指导思想是否正确。C项反映了某地农民认识苹果市场需求上能具体的分析实际情况,所以,该题正确选项是 C。A、B、D项都不该选。

[题例2]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破译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对钟山“钟声”产生的原因问题。苏轼认为大夫和水师渔工都没有正确认识。因为士大夫没有亲自实地考察, 仅凭主观猜测, 不可能产生正确认识, 这里包含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道理。渔工水师虽然身临其境, 有不少感性认识, 但由于他们知识的肤浅。因此, B项和D项为正确选项。A项和C项与题目无关, 不能入选。

[题例3] 唐朝诗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句。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 片春色。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战役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限制

[题例4] 沈括通过实地考察,用“地势之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这说明

A、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题例5] 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提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转移的

D、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破译思路] 这是一组依托唐诗而成的不定项选择题,意在考查考生联系语文、历史、地理知识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别考辩证法和认识认的几个知识点。能让考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既新又活,一举多得,值得重视。 [题例3] 白诗描绘了在同一时间“人间”和“山寺”的不同景色,这显然是因为受到了不同自然条件的限制所致;同时也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多样的和复杂的。所以选取CD是符合题意的。既然,描绘的是不同地方的景色,就不可能表明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性,更不能表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性,所以A项和B项都不能选。

[题例4] 沈括“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说明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调查研究;同时也表明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获得认识;从白诗对现象的描绘到沈括的对景色形成原因的分析,说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因此,选取ACD是正确的,而B项中沈括解释白诗所描绘的景色,属于认识的范畴,而不属于实践的范畴,也就谈不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所以不能入选。

[题例5] 题目问的是:规律科学地提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表明了什么?表明的是认识的根本任务,还是认识的根本途径,还是规律的客观性呢?它表明了人们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只能是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C项本身就是错误的,A项和D项则不是能够科学提示这一景色的原因。因此,只有B项是符合题意的。

(三) 简答题

[题例1] 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结合上述文字,从哲学上说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

[破译思路] 解题正确思路应当是:第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而实践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物质活动,即是在一定认识的指导下的活动。而认识是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向前发展。第二,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认识,是人们实践的行动指南。第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所以,必须用这一理论来指导人民,武装人民的头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由精神变物质这一更具重大意义的飞跃。该题回答的重点是:“说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就是重点说明科学理论的作用。在表述上必须要层次分明,层层深入,逻辑鲜明。

[答案要点] 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正确的认识则能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按内在逻辑组成一定体系的真理性认识。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 使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只有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

(四) 辨析题

[题例] 读有字的书 ,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破译思路] 题中重视“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是正确的。因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的目的, 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不仅能获得新知识, 还能丰富和发展原来的知识。另一方面, 题目中的观点忽视“读有字的书”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参加实践, 也没必要事事亲自实践, 而书本知识是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因此, 必须重祝书本知识的学习。

[答案要点]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丈书”,积极投身于实践, 既能直接获得新的知识, 又能扩展和深化己有知识, 这是正确的。

(2).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自实践去获取知识, “读有字的书”, 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能尽快掌握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轻视“读有字的书”是错误的。

注:如考生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答题, 也可酌情给分。

第4篇:透过医保结算看医院管理

医保论文:透过医保结算看医院管理

[2004-9-4] 透过医保结算看医院管理 崔旭红 青岛松山医院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的制定上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参保人员的就医流程、用药范围、费用支付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以保证给参保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但在实际管理中,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受有限的医保统筹金的制约,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加大医保目录外项目的使用,增加有自负比例药品的使用,加重了医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违背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初衷。通过医疗保险医疗费结算单中的项目,能够反映出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的情况,也能反映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全额自费”项目

医保目录外或超过最高限价的费用,结算时列入“全额自费”项目。过高的全额自费,直接导致医保患者过高的个人负担额度。各城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对该项目占总医疗费用的比重都有详细规定,目的就是减少医保患者的范围外的用药和检查治疗,医疗机构应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该比例,切实保障医保患者的利益。

2、“部分自负”项目

“部分自负”项目与“全额自费”项目一样,是不纳入医保统筹金分档结算的,这部分费用直接由医保患者支付,医疗机构应本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原则,充分发挥医保目录中甲类药品的作用,将医保患者的负担降到最低点。

3、“住院天数”项目

个别医疗机构通过增加医保患者住院天数来增加收入,增加医保统筹金的支出,相应的医保患者的个人支付现金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医疗机构应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既减少了医保患者的负担,又保证了医保统筹金的合理有效支出。

4、“药品支出”项目

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支出,走出“以药养医”的现状,是近年来医疗机构探索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解决统筹金超支的办法之一,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要作到这一点,光靠医疗保险机构是不行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三项制度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做到医疗服务质量高、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合理。

作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药服务管理,平衡好医、患、保三方合法权益,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降低医保患者的个人负担,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从上述医保结算项目表面看,能反映出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在医保结算的实际操作中,有个别医疗机构,将全额自费的项目拿到住院结算费用以外,让医保患者在门诊交现金,失去了医保结算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掩盖了医保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加了医保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需要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

医疗机构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自费比例、减少总医疗费用,通过强化内部医保政策落实,随时监控医保患者结算情况,保证医保患者的利益,才能赢得医保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5篇:透过专业态度差别看中美教育差异

最近回国和医疗界的同僚们聊天,发现他们重视个人经验,强调资历,蔑视理论学习。我在中国完成了高等教育,曾任教于中国的中学,赴美国再入大学。“本是同根生”,为什么对专业的看法和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别?

小时候看电影,总爱问一句:“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当时的教育,好人从里到外决无瑕疵,坏人则一定坏到了底。这种观点也反映在教育上,任何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忠或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分类。

美国历史书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体上仍有忠与奸之分,但是评价比较灵活。老师们往往要求学生就历史上某个人物或事件作为题材,到图书馆找参考书写论文。

读小学的女儿要写论文,我向她提了个问题:“华盛顿在美国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式的人物,如果你想写一篇论文以反映这位伟大总统的缺点为主,老师会给你不及格吗?”她认真地想了想,回答:“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论点,老师不会给你不及格。但是图书馆里绝大部分书籍都是描述他的丰功伟绩,如果写他的缺点,大概要翻上几十本书才能找到一些资料。证据不充分,论文很难拿高分。”

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写论文,每年写两篇,高中毕业已完成14篇,大学毕业就已完成22篇。写论文是一个根据资料求证的过程。由于长期的训练,美国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习惯。和美国的专业人士讨论工作,他们总是引经据典,以教科书和文献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做法。科学面前人人平等,专家们也是如此,而不是用资历或职位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和国内专业人士谈话,他们常常提起自己干这一行已经有多少年了,有丰富经验,他们的“正确”是靠经验甚至职务来支持的。

我在国内一家医院观察医生为乳癌病人作乳癌根治切除术。我对一位外科医生朋友提出质疑,他的回答令我惊奇———没有提起手术指证,也没有提起任何文献,只说每个医院都是这样做,外科主任是这么教的,过去外科主任的主任也是这么做的。

而美国的外科医生则支持乳癌手术能少切就少切,连腋下的淋巴结也是能保留就保留,术后再根据病情做化疗或放疗。

这两种手术方式效果差不多,但是后者能极大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我所接触的不少中国医生很少学习最新的科学论文,不知道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某些做法是过时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这让人联想到中国学生没有习惯或者没有胆量去质疑老师的教学,如此怎么能够培养出真正尊重科学的人才呢

第6篇:透过烟叶产区看推行GAP的成果

赵元宽 2006-2-8

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日益被世人关注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烟草制品生产商和进口商披露烟草制品成分和释放信息规定的实施,卷烟制造企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更加挑剔,他们不但要求烟叶的品质和安全性好,而且要知道得到的烟叶是在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下如何生产的。这就对烟叶质量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组织烟叶生产的企业来说,不但要向客户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优质烟叶,而且要能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烟农健康,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tobacco)即优质农业生产管理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是当今世界烤烟生产备受推崇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良好的烟叶生产规范,它的核心是规范烟叶生产的全过程,是对烟叶生产过程实施全面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实施GAP形成一种不断促进提高烟叶质量的新机制,推进烟叶生产管理的技术进步,实现烟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面向市场走向产业化,是推行GAP的根本目的。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烟叶产区对推行烟草GAP的认识逐步加深,对GAP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理解逐渐提高,推行GAP的行动更加自觉,开始出现了学习、研究、推行GAP的良好态势,有些烟叶产区还结合生产实际有所创新,初步显示出了推行GAP的成果和它的先进性、实用性。

用GAP理念创新生产管理模式

云南省曲靖市是我国最大的烟叶产区,常年种植烟叶120多万亩,年收购量在330万担左右,烟叶生产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曲靖市的陆良县与德孟国际公司开展技术贸易合作,开发生产适合欧洲市场需要的烟叶。根据国际卷烟制造商的要求,陆良、所宗、罗平、马龙4个产烟县和部分重点乡镇先后推行GAP。通过生产实践,曲靖市烟草部门看到了GAP的科学性,他们参照GAP的理念,大胆创新了曲靖市QTP生产管理体系,突出了生产组织指挥、技术服务和经济考核三部分内容,制订了相关部门组织烟叶生产的主要任务、基本职责和考核办法。曲靖市烟草部门对烟叶生产实行紧密型、专业化管理,要求烤烟技术员对分管农户实行个性化服务,分类指导,做到“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信誉评价到户、质量管理到组”。此外,还明确规定了烤烟技术员每个月必须完成的工作量,按照“四包两挂钩”的办法进行考核兑现;制订了对烟农的考核、奖励办法,明确规定烟农在不同生产阶段和主要生产环节必须达到的生产质量标准以及必须做好的相关工作。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去组织指导生产的管理模式,变松散、粗放型管理为紧密型、专业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

推行GAP促使新烟区向高标准发展

云南省丽江地区被称为滇西北高原的希望之星,这里四季如春、阳光充足、雨量丰沛,独特的生态条件使丽江成为云南省又一个发展优质烟叶的产区。丽江烟叶生产起步晚但标准很高,他们决心用三年时间在优质烟区全面推行GAP。为此,丽江地区烟草部门从严格选择生态条件入手,对种植烟叶土壤的pH值和数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大胆创新烟叶生产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烟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对烟叶生产使用的物资实行全过程监控。对烟农实行编码管理,利用IC卡将20~30户烟农编为一个系统,在烟叶生产上一个系统就是一个组,这个组生产的烟叶在规定时间向收购站点交售,入库后将这个组同一等级的烟叶打包,标明等级、数量、日期,贴上统一条形码及烟农IC卡编号,便于实现烟叶质量追踪。为此,他们首先制订了优质烟叶生产标准,从生产基地规划到烟叶生产、烘烤、分级都有详尽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建立了生产技术推广系统,实行技术人员分户包干制,每个技术员分管一个系统,对所管辖烟农的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实行个性化服务,分类指导,并将所有信息存入IC卡,以便监督考核。目前,丽江烟草正通过实施GAP不断推动着新烟区烟叶生产的稳步发展。

新烟区非常重视推行GAP 福建省南平烟区,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发展起来的新区。近几年来,南平烟区在使用白云石粉调节土壤pH值,用稻草溶田改良土壤,推行漂浮育苗,合理使用鸡粪有机肥,“控氮降碱”以及推行先进烘烤设备和烘烤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了烟叶生产的稳步发展。他们在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烟叶生产管理技术的进步,按照推行GAP的要求,率先在武夷山市和邵武县烟叶产区推行了GAP,先后研究制订了技术主任、烟技员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细则,同时,按照烟叶生产节令要求,把成熟的烟叶生产技术变成生产技术规范,规定烟农种植烟草应该达到的技术标准,并且把这些技术标准量化成不同分值,由烟技员对烟农考核打分,按照得分多少把烟农分为A、B、C三类,实行烟农类别与生产扶持费和物资补贴政策挂钩,较好地促进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烟叶收购前认真执行入户预检制,把烟农的等级合格率和等级纯度与烟技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收购过程中严格按照统一编定的烟农小组约时定点交售,实施条形码追踪,做到了谁预检的烟叶、谁定的级一清二楚,当烟叶在复烤厂二次验收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立即把信息反馈到烟叶收购站点和烟技员分管的烟农小组,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改进,提高了烟叶收购质量和收购效率。

总体而言,我国烟叶生产推行GAP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正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但从烟叶产区的不同实践中已经看出了推行GAP的成果和它的先进性、实用性。中国烟叶要走向世界必须采取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办法,必须从标准化走向现代化,推行GAP势在必行!

上一篇: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作文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