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无线通信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无线通信概念,并把无线通信和有线网络相比较,列出了无线网络的优点和缺点。简述了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然后从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类型两方面介绍了无线通信。

第一篇:无线通信论文

探析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逐步前进,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通信技术的进步。通信技术是从当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普通人之间的个人通信发展而来的。今天在我国使用的无线网络的结构由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组合组成。我国使用无线网络的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新的跨越。

【关键词】 无线网络 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 结合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不断增强,科学及其重要性也得到了显着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已经从世界上最常见的通信中演变而来。当今使用的无线网络的结构由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组合组成。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我国迈出的新一步。本文主要分析将无线和电缆连接结合到无线网络中的途径和重要性。

一、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结合的意义

目前,无线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但无法使用线通信代替。无线通信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带来的影响。因此,在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这种威胁,及时响应当前的问题并防止其受到人们的伤害。因此,要有效地普及您的无线网络,您不仅可以以任何所需的方式使用无线通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每种通信的有效性,提高的价值[1]。

二、有线通信

2.1有线通信的介绍

有线通信是指将大众媒体用作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在诸如有线通信电缆或金属导体之类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可以使用光电信号有效地相互传递信息。然而,从信息的远程传输的便利性的角度来看,在有形媒体具有有线通信的主要缺点,因为,当然,使用有线通信来传输信息是可靠的。但是,由于有线通信取决于物理资源,因此此功能使有线通信更稳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容易受到影响并且更加安全,在短距离有很大的优势。

2.2有线通信应用的现状

有线通信可确保数据传输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对有线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几乎没有影响,并且有线通信仍在社会中广泛使用。从远古时代到现在,人们一直依靠有线通信来传输信息,并且他们正在寻找更通用的应用程序。他们现在更加依靠经济的持续增长来不断提高有线通信的质量。此外,它可以使用有线通信创建数据网络,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防止有线通信系统中的错误并消除根本原因,从而实时监视和控制传输的数据[2]。

三、无线通信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3.1无线通信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

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此过程称为无线通信。在交流信息时,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资金。无线通信中使用了许多类型的电磁波,但总的来说,微波是最重要的。无线通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不用管理的超市场、不用控制的驾驶、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无线网络。无线通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与有线通信相比,有线通信在某些地区不可用,而有线通信则限于电缆,电线杆和光通道的传输路径。无线通信在发送信息的过程中更加独立。但是,就可靠性而言,无线和电缆是独一无二的。当在无线通信中进行长距离传输时,有必要通过在沿途中间建立中继站来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并增加传输范围。

3.2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无线技术发展迅速,有许多类型的无线技术。最常见的LAN技术是CDMA和GSM。当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5G正在北京、雄安、天津、福州、重庆、成都、南昌、南宁、深圳、兰州和郑州等12个主要城市中建设。另一方面,第五代技术将于2020年之前推出。与局域网技术一样,Wi-Fi技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附近有局域网,蓝牙和其他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再现这种效果。比如5G移动带宽的改进、低延迟、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通信范围之类的技术是室内定位,资费、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等技术,这是三个最重要的应用。视频+娱乐、医学、人工智能、交通、教育、工业等。它已在九个主要平台上提供了高效率,低延迟和高度可靠的服务[3]。

四、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

4.1合理调整网络系统

1.设计过程。为了实现无线和无线通信与无线网络的有效结合,必须正确实施网络系统以适应新的通信环境。基本上,您需要在网络结构中创建一个节点,然后选择适合您需要的连接类型,以便无线网络可以提供该网络。例如,某个区域中的无线网络的距离为8 km,并且所选位置的通信设备仅接收4 km以内的信号,因此可以进行无线连接。需要无线覆盖范围时,无法正常运行。通过调整速度,它可以提供有线和无线通信的输出。

2.状态检测。构建网络系统后,需要通过测试网络系统的性能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需要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检测,其中包括距离和连接的质量。如果实际状态符合项目计划,则应及时进行纠正,以使系统状态保持安全稳定。

4.2接入点与网关连接

无线网络和网关访问点之间存在无线连接,但是许多无线网络使用有线连接方式在它们之间建立连接。大型网络应用程序的需求通常由大量的小型网络形成,接入点分为大型网络,因此,作为小型网络一部分的无线现场设备已连接在一起,以便节点可以“跳到”它们。为了通过网关与主机进行通信,这样,提高了在线通信的速度,并保證了在线通信的安全性。例如,美国的一家过程控制公司使用无线网络上的分组方法将智能无线输入一分为二。一套用于获取WIOC,另一套用于远程连接,两个I / O接口控件系统使用有线LAN连接,而远程连接使用无线连接。两半通过电线连接,最大传输距离可达200米。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无线网络,结合了无线电缆和通信电缆。

4.3有效防止信号干扰

根据以上数据,在短距离传输期间,有线通信可以表现出更快的切换速度和更高的准确度。无线通信既方便又便宜。通过有效的结合,通过有效整合可减少对无线Internet信号的干扰情况,保障即使在强烈的信号干扰和恶劣环境下,也可以确保无线网络系统保持稳定的运行。另外,当网络环境需要高速信息传输时,可以专注于有线通信,而当信号干扰较弱时,很难充分利用无线通信并连接安全的无线网络结构。进而保证无线网络不会干扰信号,并且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受这些时代变化影响的人们可能我们必须尽力为无线网络和电信的全面发展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而又不损害无线网络在无线网络中的作用。最后,无线通信比无线通信具有更多的优势,从而从各个方面提高了通信技术的水平。

4.4状态检测后进行调整

为了使系统安全稳定,在完全安装无线网络系统后,有必要仔细分析系统性能。我们在施工现场进行信号测试,这减少了电缆(通信电缆)的作用,因此必须做所有事情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无线网络中无线网络的一般开发。有线和无线通信的好处每天晚上都体现出来,使用技术改善一切交流。比如 5G网络对带宽的高要求,扩大传输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您也可以为设备更新或开发新系统,以了解路由选择。

4.5保持信息传输稳定性

在无线网络中,无线和有线通信的结合可以部分维护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例如,在我国使用的无线视频中,无线视频消除了有线障碍,因为它嚴重依赖于随时随地移动终端设备的摄像头的能力。实际的应用过程基于无线技术,这可能会减慢视频传输速度并降低稳定性。因此,为了证明互连系统的好处,有必要使用标准的电缆通信技术来实现稳定的视频传输并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例如,我国工业生产的视频监视通常用于监视制造业的环境,以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为了提高控制水平并注意监视,有必要引入电缆技术。与您的相机一起使用,并长距离使用。有远距离监控时利用无线通信的使用可以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传输,同时实现科学结合。

4.6补充通信系统不足

无线技术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大的便捷,包括支付方式,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在无线通信中,仅使用电磁波传输信息时,会导致电磁波和辐射,人们有患疾病的危险。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无线网络中的通信技术并开发通信技术以防止其对人体的影响。另外,有必要集中精力于与无线技术有关的知识,以便跟踪受众趋势并且不干扰互联网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线通信可以将无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合并为一个结合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通信技术的系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4.7视频信号连接

无线视频传输的优点在于,摄像头不受布线限制,因为它可用于从最后一台摄像头进行传输。在项目开始时,无线视频传输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但是,不建议通过使用无线传输搜索无线转向网络来启动新项目。因此,视频数据的比特率降低,这影响了视频信号的清晰度。因此,在收到的某些视频中,您需要使用接线方法。这样可以确保稳定的视频传输和无线枢纽网络的可靠运行。例如,如果家庭企业正在构建无线网络系统,则该网络包括一组过程参数和视频监视。其中,相应的数据通过设备收集的电缆传输,但是摄像机可以远程访问通信电缆,并且远程通信为无线通信。

第三部分是通过使用无线钥匙模块通过无线技术连接XYR400E来连接模块的想法。第三方可以通过485电缆将RS-232模块连接到RS-XYR400E无线交换机。这主要包括三分之一的设备,例如相机、扫描仪、分析仪、编程器、计算机和工作流程。通过连接电缆,您可以使用专用于无线节点的多功能无线模块与其他公司通信。可以通过第三方设备系统将设备数据输入到电源管理系统中。所以,无线模块是由内部公司独立开发的,用于创建WIA-PA无线网络。它是专为RS485现场总线设计的无线互联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现场总线与无线通信之间的透明通信。 PLC现场总线实现了从有线无线传输模块的连接点到多个点的PLC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PLC的控制效果。

五、结束语

沟通技术在社交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交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作为两种不同类别的通信,有线和无线连接,但是它们都是通信系统的一部分。一般原则是相同的,但是每个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它们相互补充,促进发展社会的通信技术。当然,我们将在当地社区促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当然,现有技术在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建立有线无线通信,以便具有足够技能进入新领域,这是通信工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春鸣,胡荷放,谢佳.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J].中国新通信,2020,22(10):37-38.

[2]王远军,丁加军.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J].中国新通信,2020,22(04):25.

[3]刘海涛,李靖,郭宏,陈刚.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整合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04):37.

作者:刘勇

第二篇: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

摘要:现如今,无线网络的应用在我国迅速普及,但无线网络并不是要将有线网络取缔,而是将有线网络不能实现的方面加以协调和完善。只要适当将有线通信的经济、安全性与无线通信的快捷、便利性相结合,我国的通信网络系统就将变得更为完美。鉴于此,本文对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网络;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结合

引言

通信技术主要由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组成。在通信开发初期,有线通信占优势,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逐渐占优势。在通信展望中,无线通信技术与有线通信技术的结合才是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

1有线通信的介绍

有线通信即指利用有形的媒介来传送信息,有线通信可以通过电缆或金属导体等载体,用光电信号将信息有效地相互传递。然而,由于应用有线通信传递信息一定会依靠有形媒介,所以有线通信在长距离的信息传递的便捷性方面有着很大劣势。但是因为有线通信中信息的传播途径是依靠实体介质,这一特征会使有线通信信息的传递过程较为稳定,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安全性更为强大,在短距离的信息传递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2无线通信及特点

2.1无线通信的出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各种职务性质的发达,人们需要随时与外部联系或审阅资料。传统的有线通信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进行通信。根据这一需求,无线通信产生了。无线通信是指多个节点在不经过电线或其他媒体无线电波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通信。无线通信在现场电路设计中比没有电缆和电缆的有线通信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任何有无线电话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基站随时随地与有手机的人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领各种技术的发展特点越来越鲜明,不同的接入技术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传输特性的接入技术。比如无线通信中的蓝牙技术,具有无线性强、开放性强、移植性强等特点。ZigBee技术具有大型网络容量、低成本、低功耗和安全功能。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同特点是优劣相辅相成,使其充分发挥功能。

2.2无线通信的特点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之间有很多可比较的地方。首先,从成本角度来看,有线通信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网线的构建,而无线通信不花费网线的构建成本,因此使用无线通信的成本远远低于有线通信的成本。与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对周围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可以更方便地扩展网络,而有线通信必须确保只有在周围环境能够保证电线和电缆建设的情况下才能正常使用。在可靠性方面,有线通信优于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不需要对通信距离的要求,但通信距离太长可能会降低无线通信的网络稳定性。此外,将无线通信技术与有线网络进行比较有很多优点。有线通信的应用将受到时空和整个单元通信能力的限制。無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这些缺点。数据、图像、音频数据等多种灵活的方法可确保高效地实现通信,从而实现强大的传输。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大容量、数字传输、智能高端设备、小尺寸等功能。无线通信技术使用得很广泛,但在远距离传输和安装过程中可以解决通信设备的许多问题,并且使用灵活。但是,无线通信的机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严格,因为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信号干扰或截获。

3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结合的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无线通信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其并不可以将有线通信取而代之。虽然我国无线通信的应用给群众充分展现了价值所在,从而越来越全面广泛的在生活工作中应用,但其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健康危害不能忽视,因此必须有节制地运用无线通信技术,寻找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平衡点,促进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所以,无线网络普及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全面应用无线通信,使有线通信没有存在之地,只有将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紧密结合,使两者在适合各自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提高通信技术的质量。

4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整合途径

4.1适配器连接

在无线网络中,有线HART设备与适配器之间的连接需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具体包括以下连接方式:(1)在HART设备的螺纹接线口直接安装HART适配器的外连接螺纹,以缩短接线;(2)将附件安装在HART适配器上,利用附件与HART设备进行连接,确保适配器天线的安装位置最佳,与直接安装方式相比,需增长接线距离;(3)采用分枝方式有限连接多点HART设备的与适配器,保证适配器支持多个设备,接线距离更长。

4.2接入点与网关连接

虽然无线通信网络接入点与网关之间实现了无线连接,但是仍有很多无线通信网络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两者连接。在网络规模化应用的形势下,一般将其划分为由若干个小型网络构成的大规模网络,用有线方式连接小型网络的接入点与网关,使无线现场设备节点利用几“跳”便可通过网关到达主机,提高网络的通信速率,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性。例如,美国著名的Emerson电气公司旗下的一家过程控制公司,在无线网络中采用了簇方式,将智能无线网关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WIOC,另一部分是远程链路,设置两个I/O接口实现控制系统局域网的有线连接,而远程链路采用无线连接。两个部分之间则是以导线进行互连,最远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00m左右,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整合应用。

4.3将通信协议有线接入

目前工业领域的控制自动化过程,需要使用无线网络和设备对系统进行完全控制。行业技术各种设备通过集成协议发送,具有不同协议的设备需要相应的网关来转换协议。在企业中,设备已经拥有太网接口,并且设备具有相关协议。在设备运行的同时,您需要连接到太网,有效地应用于系统中的各种大节点,以完成整个系统的通信。系统运行时,控制系统接收来自设备的无线信号,以便精确地调整每个大型设备。企业开发的无线网络主要是利用无线传输与太网有效连接在一起。如:WIA-PA无线网络产品中包含着各种无线透穿模块,在工业智能控制的设备中会包含多种无线模块实现无线通信。

4.4无线信号有线连接

无线视频传输最可靠的优点是在旅途中终端的照相机非常方便。除此之外,不需要路由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因此,无线视频传输被广泛应用。例如,气体企业可以使用此方法有效地收集气井的参数和监视视频。对于距离上非常近的煤气气井,使用的方式是有线接入。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煤气气井,可以使用视频通信对其进行监控。

结束语

对于无线网络而言,无线通信是组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在某些情况下,为提高无线网络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也会应用有线通信。鉴于此,可在无线网络中,对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出二者的优势,增强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 徐洪亮.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分析[J].电子世界,2018(23):68+70.

[2] 杜一凡,刘楷文,曹荣芊.浅谈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J].电子世界,2018(21):104.

[3] 黄纯洁.有线通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J].信息通信,2018(07):242-243.

[4] 李俊杰.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J].数码世界,2018(01):179.

[5] 阚永刚.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8(17):66.

(作者单位: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作者:禹福春

第三篇:浅析无线通信

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无线通信概念,并把无线通信和有线网络相比较,列出了无线网络的优点和缺点。简述了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然后从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类型两方面介绍了无线通信。

关键词:无线通信;蜂窝技术;编码;传输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u Di,Sun Chao,Yao Hu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Transmission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移动无线通信。

一、无线通信与有线网络比较

在许多场合,相对无线局域网而言,有线局域网仍然是更好的选择。有线局域网的价格更便宜、更可靠、更易于管理,并且更易于故障维修。但有线网有以下优点:

1.介质方面:无线网络可以使用户能够从无线网络范围内的几乎任何地方访问网络;

2.成本方面:无线网络不需要在网络的工作站和外围设备到因特网网关之间铺设电缆和安装电缆的花费,避免了用户与用户之间连接的花费;

3.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更具有扩展性;

4.具有协同工作性和便携性;

5.与现有网络的整合较好;

6.应用领域广泛。

无线通信的问题和局限性:

1.无线传输需在分配好的射频带宽内;

2.射频干扰(RFI)影响通信质量;

3.无线网络通过空中发射数据,为中途截取信号提供了机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射频(RF)设备所使用的射频频段中的能量对人体具有伤害,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还不确定。

无线通信已快速席卷整个世界,它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移动电话已经代替大部分座机,使我们通信更为方便。

二、发展过程

古列尔莫•马可尼在1896年发明了无线电报,这时最早期的无线通信。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短波无线电产生。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期间,AT&T的贝尔实验室和全世界其他的通信公司一起,提出并发展了蜂窝无线电话的概念和技术。在60年代时,移动双向无线电产生,同时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在20世纪70到80年代实现了蜂窝电话技术。在80年代以后无绳电话才出现并广为使用。之后,WiMAX、Mobile-Fi、ZigBee、ultrawideband和光纤通信卫星逐渐发展起来。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到现在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Phone System,AMPS)实现了蜂窝的概念,包括频率复用和切换。AMPS是一种模拟蜂窝电话业务,允许用户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语音呼叫。90年代后期,AMPS得到了改善,可以提供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漫游。另一方面,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GSM)、个人通信服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IS-136和IS-95组成了第二代(2G)系统,它能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功能,如语音编码、数字调制、前向纠错和信道均衡。为了桥接2G和3G技术,引入了EDGE和GPRS,这些系统通常被称作2.5G技术。第三代(3G)技术的产生源于制造商而不是运营商。1998年,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TIA45.5和中国/欧洲分别开发了宽带CDMA(W-CDMA)、cdma2000和3G时分多路(TDD)。

三、无线通信技术

下面介绍一下有个无线传输的基本技术以及无线传输中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的编码技术。

(一)天线和传播。天线可以看作一条电子导线或导线系统,该导线系统或用于将电磁能辐射到太空或将太空中的电磁能收集起来。要传输一个信号,来自转发器的无线电频率电能通过天线转换为电磁能并辐射到周围的环境中(大气、太空和水)。要接收一个信号,撞击到天线上的电磁能会转换为无线电频率的电能并合成到接收器中。由天线辐射出去的信号以以下三种方式之一传播:地波、天波或直线LOS。

(二)信号编码技术。以下三种技术与无线通信密切相关,且广泛应用于无线环境中。数字到模拟:数字数据和数字信号必须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无线传输。模拟到模拟:基带模拟信号,诸如话音或视频通常都必须调制到高频的载波上进行传输。模拟到数字:先于传输之前,通常将话音数字化后再在导向或非导向的媒体上传输,这样可以改进传输质量并可利用TDM方式。对于无线传输来说,结果得到的数字信号必须调制到一个模拟载波上。

(三)扩频。扩频技术最初是针对军事或情报部门的需求而开发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携带信息的信号扩展到较宽的带宽中,一家大干扰和窃听的难度。开发出的第一种扩频技术称为跳频,更新的一种技术是直接序列。这两种技术都在各种无线通信标准和产品中得到应用。

图一 扩频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四)差错控制。无论传输系统如何设计,差错总会存在,通常使用三种方法处理数据传输中的差错问题。差错检测码、插错纠错码,也称为前向纠错FEC、自动重发请求ARQ。差错检测码仅仅检测差错的存在。通常,这样的编码会结合在数据链路层或传输层采用了ARQ机制的协议一同使用。采用ARQ机制,接收端丢弃检测出差错的数据块且发送端要重传这样的数据块。FEC编码的设计不仅可用来检错,而且可用来纠错,这种编码可避免重传操作。FEC机制常用于无线传输中,因为这种环境下重传机制的效率非常低,且差错率会很高。

四、无线网络类型

现今的无线网络基本上是按下述概念和标准实现的,即首先实现移动台到基站的连接,然后将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MSC)连接起来,接着是MSC到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连接,最后实现世界范围内MSC之间的相互连接。无线网络类型内容包括:基于卫星的网络、蜂窝网络、无绳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提供Internet及Web接入的移动IP和无线应用协议(WAP)的使用。

(一)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二)蜂窝式无线网络。蜂窝的概念是把整个覆盖范围划分成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复用频带的一部分以提高频带的利用率,其代价是更多的系统基础设施的开销。实际上,蜂窝系统中关于无线频谱分配的基本概念和FFC使用的频谱分配的方法相类似。蜂窝技术是移动电话、个人通信系统、无线因特网、无线Web应用以及其它更多技术的基础技术。蜂窝式系统的运行如下:每个蜂窝区大致的中心点有一个基站(BS)。每个基站连到一个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每个MTSO为多个基站提供服务。MTSO连接移动设备间的呼叫。MTSO也连到公共电话或电信网络,且能够连接公用网的固定用户和蜂窝式网络的移动用户。MTSO为每个呼叫分配话音信道,执行越区切换,并根据计费信息监控呼叫。

(三)无绳系统和无线本地环。标准的无绳系统是由无绳电话演化而来的。最初,为了给居所和小区办公室的用户提供移动性,人们通过将手机和电话的其余部分分离和提供一种简单模拟无线链路的方法开发了无绳电话。随着技术的提高数字无绳电话也被开发出来。现在已扩大了无绳系统的应用范围。首先,无绳系统中同一个基站能支持多个用户,这既包括多个电话手机,还包括语音和数据设备。其次,无绳系统能在多种环境中工作,如居所、办公室、公用无绳电话站。尽管对于无绳电话已提出了大量不同的标准,其中最著名的仍是欧洲开发的数字增强无绳电信(DECT),美国的同类标准被称为个人无线电信(PWT)。

在本地环路或用户环路上,为终端用户提供话音和数据通信的传统的方法是由无线系统提供的。当用户要求更大的容量、特别是支持因特网应用时,传统的双绞线技术变的不能满足要求。电信提供商已开发大量技术来满足要求,包括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和名为xDSL的数字用户环技术群。另外,有线运营商已经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引入双向高速服务。这些方式总体上被称为无线本地环(WLL)或固定无线接入。

(四)移动IP和无线应用协议。移动IP技术是移动节点(计算机/服务器/网段等)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

无线应用协议(WAP)是WAP论坛开发的一个通用的、开放的标准,它为使用无线电话的用户和使用其他诸如寻呼和个人数字助理(PDAs)等无线终端的移动用户提供电话和信息的接入,包括因特网和Web。

参考文献:

[1]William Stallings.无线通信与网络(第二版)[M].何军

[2]Yi-Bing Lin Imrich Chlamtac.无线与移动网络结构[M].方旭明,林楷,张雪竹,赵旸

[3]Theodore S.Rappaport.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周文安,付秀华,王志辉,宋俊德

[4]Ron Price.无线网络原理与应用[M].冉晓雯,王彬,王锋

作者:吴迪,孙超,姚慧

第四篇:试论电力通信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通信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传统的通信组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无线通信组网技术以及应用已经成为现今信息科技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电力通信无线通信组网的概论、技术、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通信;无线通信;发展应用

1.无线通信概论

无线通信组网一般是由无线终端、无线基站和管理应用服务器组成。其按照传输的距离又可分为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四大类。总体来说,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UWB/WLAN等;长距离的无线组网技术包括:3G、GPRS、GSM等。

以MIMO+OFDM作为主要核心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会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主体。在目前,基于MIMO+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有:WIFI、B3G、WMN、WiMAX等。当然,集群通信、Bluetooth、UWB、RFID等短距离的通信技术和微波、卫星、LMDS等长距离的通信技术还是当今通信最主要的载体。

2.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2.1 WLAN技术

WLAN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是在无线通信的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局部的网络,也称之为局域网或WIFI。它将无线多址通道当作传输的媒介,不仅能够提供和传统有线网络一样的LAN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随地、随意、随时的宽带接入。目前其可达到的网络覆盖范围有100m左右,且传输速率快,能够达到11M/s,甚至在802.11g协议下能够达到54M/s。普通的WLAN组网基本上是由AP(接入点)+AC(接入控制点)+网络管理+无线网卡四部分组成。有效合理的使用WLAN技术可以快捷的建立无线局域网,特别是一些小型办公区域,其传输的速度能够满足日常宽带的需求。虽然WLAN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但是它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其使用的是RF射频技术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会造成信号不稳定,网络易被占用,经常会受到外界的攻击。

2.2 WiMax技术

WiMax技术是新兴的一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供了面向Internet的无缝高速链接,主要用于半静止和静止的状态下访问网络。WiMax技术基于802.16e与802.16d协议下生成,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M/s—70M/s。WiMax可以提供超强的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够代替现在的DSL连接和有线连接,支持移动、固定、便携方式的无线连接。

WiMax技术网络组成包括无线接入网、无线终端和无线核心网。其接入网的基站需要支持无线管理的功能;终断主要是固定、移动和便携三种类型;核心网是用于解决一些用户漫游、认证等功能。WiMax是一个较为先进但却又不完善的技术,其频率利用率低、复用率小,但是其加密机制相当严密,可以通过数字证书的认证来确保用户的无线网络的安全。WiMax技术以其高传输性和先进性,被看作电力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WMN采用的是Tropos Metro Mesh安全方案,其主要是运用多层的安全架构,来实现对客户机的WEP/WAP的提供,并且无线路由器使用的加密技术是128bitAES和64/128bitWEP,同时使用了VPN增强它的整体安全性。

3.电力通信无线通信组网中的应用

灾难时应急:采用无线通信系统是作为电网运行在灾难时的通信网络最佳选择,当灾害发生时或光缆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时,无线通信网络可作为应急通信方式。

远距离接入延伸:对于变电站、城域网远距营业所节点,由于距离远,敷设光缆费用昂贵,可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的覆盖,解决因光缆敷设而产生的高额费用问题,同时可解决变电站、供电所等节点的覆盖问题。

用户抄表:采用无线通信系统,将可以达到对用户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随着这种技术的延伸,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精确控制。

配网自动化:目前我國的配网自动化上还很薄弱,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快速覆盖各节点,并节省大量的线缆投资,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

新建变电站临时通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期间,由于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严重受限于变电站机房环境、线路施工条件,而电力通信网络的开通又是变电站投产必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通信工程的建设时间常常不多,还经常发生光缆无法按时投产的情况,因此,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光缆线路投产前的通信方案组织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选择。

小范围覆盖:对于变电站、电厂、电力楼宇等区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网、语音网的无线覆盖,在业务流量需求不太大的地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取代综合布线系统,避免昂贵的布线费用,同时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接入方式。

4.无线通信的发展前景

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现在发展得相当红火,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向着一体化、模块化、应用化、综合化和集成化的无线网络方向发展。各种的接入技术应根据国家的国情与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无线接入速率能够实现相互的结合,从而推动无线组网的进程一体化。

未来的无线通信朝着以下的趋势发展:一是无缝化的网络覆盖;二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宽带化发展,因为低速而窄带的网络将会慢慢的被宽带的网络来取代;三是融合的趋势在明显的加强;四是数据传输速率变得越来越高;五是终端服务也越来越智能化;六是移动网络的数据业务的增加,HSDPA、1xEV-DO的出现让移动网络的速率慢慢增加,使得覆盖能够连续。WLAN技术使得数据速度提高,网络的覆盖率逐渐扩大,移动性能也逐渐增加,宽带业务、移动通信还有WiFi的大力发展,促进着WiMA等多种无线技术的发展。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3G通信和其他无线技术并不会彼此的取代或终结,而是WLAN、WiMAX、3G等无线技术也必然会向着融合的道路发展。在这种多元化的融合趋势下,WiMAX和WLAN等无线技术能够在相互竞争中借鉴,从而加快新型的射频技术引进。虽然WLAN、WiMAX等无线通信技术推动了世界电力通信技术的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但是它的接受信号的能力和其相位是随机变化的,并且其频谱效率的低下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采用OFDM和MIMO相互结合,让传输速度成倍的提高成为了各个无线技术的选择。OFDM作为MCM的一种,多种载波调剂的核心就是将信道划为正交子通道,然后让不同的子信道实现上下行链路的传输速度。MIMO技术在不增加带宽的目的下,可以成倍成倍的提高通信的频谱使用率和系统的总体容量,它有效的改善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这两种技术的相互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弥补两者的劣势,这是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力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日渐完善,在未来社会里,将会慢慢的向着全球化、综合化、电子化的无线网络方向发展,并逐步的的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恩宝.无线宽带技术及其行业应用研究[J].上海电力,2009,(05).

[2]胡正群,施浒立,裴军,杜晓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OFDM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

[3]张帆.基于OFDM电力线宽带通信应用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作者:李晓方 应会军

第五篇:无线通信发展走势

【摘要】 本文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热点这三个方面对无线通信发展走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 无线电 通信 发展 走势

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型的设备不断被生产出来。人们对于各种设备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无线电通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让无线电通信获得了足够的动力,现如今的无线电通信发展还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通信方式与逐渐从固定通信改变为移动通信,从无线电通信技术开始到发展至今大约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下面对这五个阶段进行大致的介绍:第一阶段,时间大致为20年代到50年代,那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主要是应用军方通信,主要采取的是短波频技术。第二阶段,时间大致为50年代到60年代,在这一阶段通信频率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电子管技术逐步向半导体技术发展,同时在移动通信与公用电话网络之间进行良好的过渡。第三阶段,时间大致为70年代到80年代,此时的通信频率已经扩展到了800MHz,尤其是美国的Bell研究所提出的蜂窝系统概念,更是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第四阶段,时间大致为80年代到90年代,在这一阶段第二代数字通信技术得到了急速的发展,通信技术逐渐向着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例如TACS、PDC、DECT等各个种类的系统以及业务的运作。第五阶段,时间大致从90年代开始至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全球一体化发展以及各种研究工作的协同进展,都促进了第二代通信技术向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平稳过渡、发展。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个人化。在一个世纪,信息产业将会朝着个人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而移动IP的实现将会为信息个人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如何在手机上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上实现移动IP,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IP技术与移动化智能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组合,将会推动全球化的个人通信的实现。(2)核心网络综合化以及接入方式多样化。信息网络的结构模式正向着核心网/接入网的方向进行发展,对网络进行分组以及宽带化的发展,使得同时网络核心上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对网络的管制也在逐步的放开,这都将极大地促进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3)宽带化。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相对应的宽带来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光纤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高通透性网络节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宽带化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延伸,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在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向着最高速率进行发展。(4)通信网络技术正在进行变革。现如今,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业务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电路交换网络技术正在向着IP网络技术进行过渡,且这种过渡是不可避免的,在未来的网络通信技术中IP技术将成为核心关键的技术,同时IP协议将成为通信协议中最主要的通信协议。

三、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热点

(1)相对于无线电高保真技术,全球微波接入操作系统,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其优势主要在于全球微波接入操作系统可以将信号传送至30英里远的位置,相比较于无线高保真技术的300米远传输距离,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这种系统的信息传输速度比无限高保真技术的传输速度快。(2)无线接入技术UWB。这种技术具有超宽带的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时域内的通信网络技术,主要采取的是超短周期脉中调制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的能力,同时结构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3)现如今的3G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在国内范围内得到了普及,通过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在未来这种通信技术依旧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其具有容量大、通信质量好以及频率简单等优点,更加容易被人们搜接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一步的研究。(4)新兴的4G网络通信技术。4G网络通信技术是集合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宽带化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相比较于3G技术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①传输速度高。②具有更高的灵活性。③具有更好的兼容性。④4G网络通信技术具有更多的业务。⑤4G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接入技术,例如提供语音等接入方法。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促进无线电通信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 符军平. 有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探究[J]. 现代营销,2012.5

[2] 耿晶晶.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探究[J],总裁. 2009.10

作者:齐萍

上一篇:网站安全论文下一篇:文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