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话养生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九九重阳话养生

九九话重阳

10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九九”与汉语中的“久久”同音,有长久平安的美意,因此,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与重视。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最近一些年来,人们赋予重阳节这一民间传统佳节以新的内容,重阳节这天也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第2篇:九九重阳话茱萸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老人节。按照我国民俗,重阳节是最合乎养生之道的节日,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用红色香囊装茱萸登高,以求消病灭灾。据《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茱萸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之分,这两种都是我国中药里著名的中药。

吴茱萸,主产长江以南地区,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将成熟的果实,又名吴萸、茶辣,吴辣等,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吴茱萸作用很广泛,其果实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吞酸、腹痛吐泻、口疮齿痛、湿疹溃疡等;其枝叶能除泻痢、杀害虫;其根也可入药。祖国医学中以吴茱萸为主药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头风,《圣惠方》中用它治胃虚冷等,不一而足。

山茱萸,其果肉称“萸肉”,俗名“药枣皮”,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和药用成份,其食用、药用历史在1500年以上,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清明时节开黄色花,“秋分”至“寒露”时成熟,核果椭圆形,红色。果经沸水浸煮,捏出果核,晒(烘)干而成。中医认为,山茱萸是一种扶助正气的要药,可补肝肾、益精气、固虚脱,常用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现在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以它为主药的,另有金匮贤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八仙长寿丸等,均是以山茱萸为主药的良方。此外,民间也用鲜萸肉以糖、蜜、酒浸汁作健身饮料的习俗。

重阳节采茱萸正合时令,有爱好登高且有条件采茱萸的人,不妨去环顾一下身后,不仅采来茱萸能消灾防病,而且坚持登高也可大大抵御秋季的各种传染病。

第3篇:九九重阳话登高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一天历来有老人登高的习惯。所以,重阳节又名“老人节”,“登高节”。

重阳与登高,向来有不解之缘。

相信很多人对王维的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不陌生,其中不乏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知,早在唐代,便有重阳登高的习惯。可为何又遍插茱萸呢?原来,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落叶乔木,据说可以用来避灾。于是,重阳盛行佩插茱萸登高避灾这一民间习俗就延续至今。

不仅如此,古人登高必赋。在星驰之涌的文人墨客中更是留下了众多千古不朽,传诵不衰的名篇佳句。最令称道的当数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调笔墨淋漓,其势气概豪纵,一泻千里,滔滔奔放。此外,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不平易晓畅,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却又浅中寓深,情韵隽永,叫人回味无穷。

古人登临怀古,凭吊旧迹,大多会指点江山,臧否人物,抑或凭拦远眺,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寄寓青春不再,节序如流的感伤,亦表述自己宏图难展,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今天,重阳登高又是为何?不言而喻,不仅仅为了消灾避邪,也不只是简单地登高望远,或许回睦岁月,有说不尽的人生感慨;品味年华,有道不完的聚散忧伤。但更多的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一种身心愉悦的情感流露,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沧桑变化的豁达,枯淡与悠然自得不然,又怎么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豁达的胸襟和高远的抱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头鬓眉须皆似雪”的那一天,谁都不免从朝气蓬勃青春横溢到日薄西山,灯枯油尽。难怪乎有人会在登高时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浑讥感慨。中华民族是一个标举孝道的礼仪之帮,爱老,尊老,助老是我们一贯传承的美德。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即将步入老龄化的国度,千万别留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飘零寥落低沉悲切的伤感。每个人都应该让老人健康地登上人生旅途之颠,快乐永久地。感觉到最后一抹绚丽的夕阳。 九九重阳话登高

第4篇:小学重阳节主持稿“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

一.

生(合):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 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来到了。小朋友,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

生(男):知道,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师:你真聪明。

生(女):老师,我还知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师:没错,因为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节”,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我们邀请了那么多的家长来到田林小学做客,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重阳佳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鼓掌)

二.

生 (男):1.重阳佳节就是好,

(女)2.民俗民风气氛妙。

(男)1.敬老爱幼美传统,

(女)2.文明和谐风格高。

(男)1.重阳老少聚一块,

(女)2.欢天喜地乐陶陶。

生(合):祝所有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

生(女):我们的同学也学到了很多本领,他们也要表演给爷爷奶奶看。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特地为爷爷奶奶准备了节日的礼物,那让我们快点欢迎他们出来。

生(男):好,下面,请欣赏一(1)班小朋友表演的诗歌朗诵

一(1)班表演

生(女):除了诗歌,我们还学会了别的本领,下面,请一(2)班小朋友为我们表演快板

一(2)班表演

生(男):一(2)班小朋友表演得very good

生(女):你的英语说的真好,我们再来听听一(3)班小朋友带来的英语儿歌 一(3)班表演

《上学歌》音乐响起

生(男):你听,这是什么音乐?

生(女):这是我们都会唱的《上学歌》。让我们一起给家长们唱支歌。 (全年级合唱)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老师看到你们的爷爷奶奶看了直竖大拇指。

别看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他们的身体可棒呢!让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生(女):好,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玩——赶猪。

请每个班级选派四对选手来参加比赛。

师:比赛规则是这样的:一老一少,手拿赶猪棒,一人挥一下,赶着小球从起点跑向终点,看哪组速度最快,又没犯规,就是第一名。

(比赛)

三.

音乐响起《感恩的心》

生(女):同学们,今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为了照顾我们,他们辛苦了,让我们为他们折一只爱心,祝他们节日快乐,也对他们说一句:爷爷、奶奶,我爱您!

生(男):嗯,我们来比一比谁折得最快,折得最好。

(全场折爱心)

师:请每个班级选四组代表来参加“巧手制作爱心花”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每个班级选派四组代表,一组为一老一少,小朋友要教会自己的家长折爱心,两人各完成两个,最后将爱心拼成一朵爱心花,贴在爱心树的下方,速度最快的一组就是第一名。

(比赛)

四.

师: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习俗流传了下来,你们知道哪些呢?

生(女):我知道要登高、要插茱萸

生(男):我知道要吃重阳糕、观赏菊花

生(女):我还知道要喝菊花酒

师:自古以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就是又多彩又浪漫!那么你们打算怎样给自己家里的长辈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呢?

生(男):我可以给爷(公.文.大.全

生(女): 我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讲故事解闷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说明你们都是富有爱心、懂得孝敬老人的好孩子!你们都想着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了不起。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去谢谢爷爷奶奶的关心和照顾是最棒的。

现在考考你们的时候到了,请你为自己的家长剥一只蛋,喂给爷爷奶奶吃,再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谁第一个把蛋剥干净。 生(女):我们这就开始吧,现在请一(1)班的同学上台比赛。 (喂蛋)

生(女):请一(2)班同学上台比赛

生(女):请一(3)班同学上台比赛

五.

师: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为家庭为儿孙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所以当他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关心他们。

生(合):老师,我们懂得了爷爷奶奶的辛苦,我们知道要以实际行动谢谢他们。

爷爷、奶奶,我们忠心的祝福您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第5篇:《九九话重阳 感恩在我心》主题班会教

《九九话重阳 感恩在我心》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2.使学生懂得重阳节的风俗

3.使学生懂得尊老敬老的任务和义务。

主持人甲: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主持人乙:今天我们播上尊敬老人的种子,就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齐:九九话重阳 感恩在我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乙:下面请 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的来历。

主持人乙:通过介绍,我们初步感受了重阳节的有关文化,我们知道,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它要求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请各组发言。

主持人甲:(各组发言后总结)正如大家所说的,工作再忙、学习再紧张也不要忽略自己的父母长辈。老人们为我们辛勤操劳了一辈子,年弱多病之际更需要我们的关心。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更渴望和家人团聚,全家人欢聚一堂,是老人最大的精神享受。孩子们的笑声,能够给老人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

主持人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孩子,我想对你说》,希望大家听完后能够明白老人们在身心方面的需求。

《孩子,我想对你说》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

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有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

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

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

所以,我常常重复又重复的说着老掉牙的故事,

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

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现在我常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

吃饭时,会弄脏衣服,

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

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

只要与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要走不动,

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

陪着我,慢慢地,

就像当年一样,

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主持人甲:我相信,通过我们的诗歌朗诵,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大老人们的心声。不光在重阳节,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关注他们。老师曾经教育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尊敬自己的长辈,还要爱戴其他老人。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变为实际行动,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

请集体朗诵《让感恩走进心灵》

《让感恩走进心灵》

领:落叶在盘旋,谱写一曲感恩的乐章,

齐: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领: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齐: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领:不要因为一路的风雨,齐:而忘了天边的彩虹;

领:不要因为匆匆的脚步,齐:而忘了沿途的风景;

领:不要因为生命的沉重,齐:而忘了一颗感恩的心。

领:感恩生活,齐:让我们在漫长的岁月拈起生命的美丽;

领:感恩快乐,齐:让我们学会幸福地绽开笑容;

领:感恩日升,齐:让我们在光辉中有明亮的心情;

领:感恩日落,齐:让我们在学习后能够安心的休息。

领:因为感恩,齐:才会有多彩的世界;

领:因为感恩,齐:才会有真挚的情谊;

领:因为感恩,齐:才会有美好的生活;

领:因为感恩,齐:才懂得生命的真谛。

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一种感恩。

领: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我相信,

齐:我们在关心帮助老人的同时,同样会感到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主持乙:下面请班主任为我们今天的班会作总结。

老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是粗浅地感悟;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有无数个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今天我们也只是表面的了解,但是践行尊老敬老的行为,我们却片刻不能迟疑。希望同学们能够付出自己的行动,让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爱老人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尊老、敬老、爱老,用我们朝阳般真诚的爱心,用我们沉甸甸的责任去换取夕阳最幸福的微笑。

主持人甲:现在

我宣布五一中队“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中队会到此结束。

第6篇:九九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在那时就已经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了。

延续到了汉代,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由此可见,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是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古人在重阳节里一般有如下活动;出游赏景、登高赋诗、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推荐阅读:

上一篇:员工工作热情下一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本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