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中职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观念,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合格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现状;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模式

[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及社会认知现状

查阅关于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的论文时,基本上所有作者都会把中职生的现状描述为: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甚至未参加过中考,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中职生大多缺乏自信,厌学情绪严重,对文化基础知识毫无兴趣,只希望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加之社会上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校生,片面看待职业教育,这些外部影响都进一步加重了职校学生的自卑情绪。

(二)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现状

目前,虽然部分中职语文教材采用模块化教学,但仍然存在着内容不分专业,一刀切的问题;选取的作品大多还是20世纪末甚至更早的作品,内容陈旧,内容艰深,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甚至有部分课程内容是初中学过的,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教材编排也存在忽视实际的情况。比如,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全书都是应用文写作,学生一个学期接触的都是写作,教师基本上都是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这对本就学习兴趣不浓、害怕写作的中职生来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中职语文教师现状

在中職学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地位比较尴尬。目前,因为招生压力等原因,职业学校为了突出职教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增加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数量,有些班级语文课程有时一个学期只有二三十学时,至多只开一个学年。导致语文教师无法系统完成教材内容,每年的第二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后,部分语文教师甚至无课可上。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单一,语文教师缺乏动力和竞争压力,造成部分语文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受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三个中心”影响,形成了教师占主体地位,课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材、板书、幻灯片等教学媒介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学生成为被动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少数发言的机会,大部分时间是在被动地听讲、记录。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苦,经年累月,演变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压制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激情,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

三、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优势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甘于担任课堂配角,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把握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四、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校培养的对象不同于普教学生,是面向生产一线的员工,他们最需要的语文能力是常见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至于艰深的文言文、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较少,也难以提起兴趣。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表达,那些善于交流沟通的学生往往在就业面试中能够把握更多更好的机会。加之中职校语文课程开课课时较少,必须优化教材,对课本内容进行取舍,删去那些冗繁重复、脱离实际的内容,选取既易懂易学、实用性又强的教学内容,并做到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编写与学生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基础学科为学生专业发展铺路,提升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应该广泛收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时政、经济、政治、法律等知识,不断拓宽学生视野,适当扩充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要切实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应加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建设,督促语文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电,学习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理论,爱岗敬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献身职业教育事业。其次,社会及学校要重视中职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为语文教师自身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多保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传授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创新,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支持并资助教师进行教科研。只有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才可能真正实现革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才能更好更快地得到推广,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关键能力为培养目标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大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革新,抓住机遇,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解决当前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的重专业技能课、轻文化基础课、语文边缘化的共性问题。现代企业招聘人才时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责任感与态度、沟通能力,其次才是专业技术水平。因此,中职语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态度。课堂教学改革要根据不同专业需求,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高铁乘服、地铁安检、客户信息服务等服务型专业的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而传统的汽修、机械、电气、数控等专业应侧重简单应用文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准确把握。总之,语文教学要根据专业特点,强调实用性、匹配性,真正做到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今后的职场生活服务,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提升,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自然会更加富有生命力,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教化育人的培养目标。

(四)改变语文学习方式,还学生生动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潜能,还学生思考、活动空间,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习潜能,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语文的性质,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得见,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加强与专业的联系,整合、拓宽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得已经非常成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借鉴这种职业化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统一,实现语文和专业共同发展,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主要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也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根据学生专业、授课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项链》《雷雨》《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样故事情节性较强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进行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准备过程中,自然要对人物语言、心理进行揣摩,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对作品中马蒂尔德、周朴园等主要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活跃学生思维,撞击思想火花,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再如,应用语文在讲授求职信、个人简历、面试自我介绍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模拟人才招聘会,教师提前设置好招聘岗位,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面试官、公司人事主管等,一部分学生扮演求职者,其他学生观摩,并指出求职者自我介绍的优缺点。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用人单位角度思考问题,把握求职信和面试自我介绍的写作要领及注意事項。这种模拟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堂重难点,而且避免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道德规范,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案例教学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多关注新闻时事,选取切合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辩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应不断探索新的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观念,摒弃传统陈旧教学模式的弊端,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创新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验情感、提升语文能力,真正热爱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胡开鲜.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J].网络财富,2009(4).

[2]李超.中职语文行为导向教学探索[J].探索者,2015(6).

[3]刘玲玲.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4]黄敏.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行为导向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5(4).

作者:李娟

第2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塑造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围绕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评价、体会与感悟等内容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课程内容生活化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大都来自生活或来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但由于中职学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影响,缺乏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将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与身边事例的紧密集合,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比如,笔者在讲授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时,考虑到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或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于是通过网络下載了部分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胡同文化,然后搜集了许多北京胡同的图片,使学生的视觉和心灵都受到冲击,提升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能够通过知识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周都会安排学生写一篇生活感悟,并在班里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此外,还定期组织阅读和演讲活动,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让学生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部分章节内容不太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有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要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章节内容可以选择户外教学,不要局限于教室内。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认识因素、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课程内容足够引起学生兴趣时,才能提升知识的记忆能力。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先讲述了《红楼梦》的神话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看相关章节的视频,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观看之前,笔者留了几个问题:林黛玉在贾府内见到了几个人?这些人中你最喜欢谁?他们的表演技巧如何?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后,效果非常明显。在讲授《雨巷》时,专门挑选在下雨天进行,和同学们一起漫步在校园的泥泞小路上,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通过多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的两组学生,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同一内容的学习,结果竞赛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由此可知:竞赛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评价模式多元化

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语文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课程教学目标。随着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行,以及现代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迫切需要改革,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了一套有用的语文评价模式:结合学生现有基础,着力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明确语文教学的评价内容,如识字需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去实现。语文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弱化“唯分数论”的模式,实现科学评价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活动参与度,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四、结论与感悟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占用的时间多,会让学生比较疲惫,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恐惧感。应试教学导致学生整天忙于考试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数学这门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尽量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讨论、展示、分享的时间,培养学生爱好文学的氛围。

作者:王志宏

第3篇:中职语文文学鉴赏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学校教师大多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文学修养的塑造这一问题,提出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合理整合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组织鉴赏活动、延伸鉴赏训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对其思想品质进行塑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奠定良好的文学素养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学鉴赏 教学模式

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鉴赏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成长。中职学生文学素质普遍不高,这是教师需要正视的问题。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对应的调整和组织,为学生准备适合的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组织鉴赏活动、延伸鉴赏训练,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广泛讨论中整合鉴赏内容

语文学科教学离不开文学鉴赏,教师为学生准备适合的鉴赏内容最为关键。学生学力基础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对此需要进行精准调研,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做客观评估,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调整。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不高,但不代表其文学鉴赏能力一定低下,教师要通过观察、询问、测试等手段,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为文学鉴赏内容整合提供参考。

如教学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我的母亲》,作者老舍通过对三件事的描写,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重点从三件事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内容,具体感受其描写的力量。如这个细节:“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母亲”什么都能能干,也都会做,但就是不与人争高低,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的人格之宽厚,能容人,体现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这对一个家庭妇女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阅读文本时会有个性化认知,对鉴赏内容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为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和阅读,找到喜欢的片段进行鉴赏思考,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找到了一些精彩的描写片段,展开个性鉴赏操作。有学生选择这样一段话:“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母亲的坚韧和刚强,无论“天塌地陷”,她保护儿女的意志不可动摇,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教师设计鉴赏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展开鉴赏思考,自主选择鉴赏内容,都能够获得学生的积极响应,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是比较合适的。学生对典型语言有其个性化理解,面对同一片段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和鉴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鉴赏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鉴赏便利条件,凸显学习主体教育原则。鉴赏内容选择多元化,能使学生的鉴赏认知更为丰富,学习体验更为深刻,这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在学法传授中创新鉴赏探索

學生的文学鉴赏方法积累不够丰富,这是普遍问题。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在学法传授方面展开重点研究,给学生带来更多学法支持,让学生能够快速调动学习思维,在鉴赏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文学鉴赏具有专业性,学生常常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教师要对操作方法进行研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形成鉴赏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学法积累更为丰富,其为学生提供帮助是应当的。

文学鉴赏选择角度不同,其鉴赏认知也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鉴赏引导时,要给学生更多启迪,让学生自觉形成鉴赏思维。在教学《绝品》这篇小说时,教师要求学生先熟悉主要内容,并对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关注刘三爷、常先生、马氏的性格特点。学生开始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将小说分成几个部分,归结出主要提纲,对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重点研究。特别是常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因为身份特殊,刘三爷对其特别信任,“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同时写出刘三爷和常先生的互相信任。常先生是革命者,他不拘小节、义无反顾、性情豪迈。这特定身份虽然没有公开,但其在刘三爷心中的位置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传授鉴赏方法要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设计。为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绎活动:自行成立学习表演团队,分别饰演刘三爷、常先生、马氏、王商人等角色,台词、动作、表情等自行设计。学生开始进行演绎准备,教师跟进指导,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角色性格,进行深度发掘。在演绎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评价活动。

教师给学生布置鉴赏任务和演绎活动,都可以对学生形成激励和调动。特别是演绎活动,学生喜闻乐见,教师适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演绎体验中建立方法体系,对全面提升其学科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文学鉴赏没有固定样式,教师让学生在演绎体验中形成鉴赏认知,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和组织。

三、在创意演绎中组织鉴赏活动

文学鉴赏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创新组织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创意的鉴赏活动,让学生自觉展开鉴赏思考,其培养效果会更佳。学生对趣味性学习活动较有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将课堂演绎、角色诵读、辩论对话等活动与文学鉴赏融为一体,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会更丰富。文学鉴赏活动没有统一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短篇小说,其构思极为精巧,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先组织学生对人物形象展开分析解读,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演绎活动:用形态动作展现主人公在舞会上的表现,看谁的表演更真切。学生开始讨论和思考,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演绎的选取点。教师深入课堂,与学生一起研讨,对主人公性格和心理进行分析和猜测,借助表演动作设计进行直观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示范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找到演绎的感觉。

关于小说悲剧结局问题的讨论,教师可将鉴赏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展开素材搜集,找到思考的切入点,阐释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有学生认为,小说主人公太过虚荣,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这当然是其个人的悲哀。也有学生不以为然,认为主人公之所以这样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是社会环境导致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不讲这些虚荣是吃不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说悲剧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还有学生说,小说产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之下,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作者想通过小说揭示社会现实,目的是教育读者。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演绎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接解读小说的机会。在这个操作体验中,学生对小说的鉴赏会更为深刻。学生围绕小说主人公命运致因展开讨论,这也是小说鉴赏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展开思考,其鉴赏体验非常丰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诉求布置鉴赏任务,让学生从个性化角度展开思考,其鉴赏学习可获得不错的效果。

四、在读写展示中延伸鉴赏训练

在读写训练设计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学鉴赏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自由读写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学生对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最为熟悉,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些仿写、续写、改写等读写任务,让学生进行创意性训练,在充分的阅读、分析、讨论、思考、归结等学习过程中完成文学鉴赏任务。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展开读写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搜集更多课外信息,逐步启动读写程序,在网络交互中形成读写认知能力。

学生对仿写比较有感觉,教师不妨多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在创意设计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在教学《哦,香雪》这篇课文时,教师推出了仿写任务:铁路打开了台儿沟通向世界的大门,也为这里的人带来了更多新鲜的信息,这里的人从此多了一个获得更多见闻的途径。小说的主人公香雪性格淳朴,她后来如何了?根据你的推测,给小说写一个结尾,对后续情节进行展望和设计,看谁续写得更为合理。学生对小说续写这样的训练任务并不熟悉,自然显得有些紧张,教师可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学生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思路,开始了创作。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的续写各有不同,教师可重点推介几个有创意的佳作,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评价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续写训练获得圆满成功。

为延伸学生的阅读视角,教师推出了课内课外对比阅读任务: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湘西为写作背景,围绕年轻人的婚恋展开创作,重点突出了翠翠的形象,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展开延伸阅读,将《边城》的“翠翠”与《哦,香雪》中的“香雪”两个人物进行横向比较,说说这两个人物的异同点。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边城》这篇小说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展开阅读,教师不时关注其阅读进度,对课外延伸阅读学习进行重点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在进行人物分析时关注其社会背景,将人物与社会生活进行融合,这样的鉴赏才有客观性。学生逐渐找到学习思路,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鉴赏认知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学习和延伸对比阅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阅读常常难以走出文本,其鉴赏有局限性,教师从延伸拓展的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阅读学习中形成鉴赏认知,其效果会更好。读写结合未必只有读后感之类的形式,教师适时进行创新设计,能够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在进行中职语文文学鉴赏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操作方法、训练活动等制约因素展开科学研究,以便找到最佳结合点,确保文学鉴赏学习的高效展开。中职学生的文学鉴赏基础普遍较弱,这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推出鉴赏内容,传授学生最需要的学法,组织学生展开适合的鉴赏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实践中奠定文学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牛伟娜.构建中職语文文学欣赏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3).

[2]康永利.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8).

[3]施飞云.中职自选课程“综艺语文”开发与实践的一点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0).

【作者简介】农 亮(1972— ),男,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百色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刘颖恩)

作者:农亮

第4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61”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使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加强学生的语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把课堂延展到课外,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模式 中职 “161” 合作探究 能力 综合素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迫在眉睫。鉴于此,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采用“161”语文教改模式。

一、概述

“161”教学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构成,其中“6”为基本中心教学单元,包括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书小结、双向质疑等环节。两个“1”则相对独立,前一个“1”是课前的个人展示单元,后一个“1”为语文活动课单元。

二、体例

(一)个人展示单元——亮出自我

通过课前的1~3分钟,以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述哲理寓言,评新闻时事,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2~3年时间即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展示出自我风采,为将来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一次演讲完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当然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对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点评出来,并辅之以示范。

(二)基本教学单元——锻炼自我(此过程是本教学模式的重点和核心) 1.激趣导入: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就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2.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答题形式上可有个人、小组、全班齐答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环节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

知识基础。

3.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灭”。“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等,这些问题先以小组内部交流消化的方式进行,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议解决;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观点,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明确、补充,必要时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延伸。另外,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题目设置上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拓展学生思维。本环节的关键词是“互动”,采取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要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切忌不可事无巨细、越俎代庖。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讲解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知识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4.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如:在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如学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文时,在分析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后,可以用一系列图片展示洛阳的风物、民居、鼓楼、老城的胡同,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讨论我们洛阳的城市建设,思考我们在文化保护上还有哪些不足,我们在思想应该做哪些转变,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受到充分的感染,从而认识到文化保护的必然性,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并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洛阳的情感。

5.板书小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让学习者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小结环节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结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小结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作诗、作画、书画并行,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以word文档或幻灯片的方式展示。

6.双向质疑:质疑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双向质疑”包括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和学生向老师的质疑两个步骤。一是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即教师以提问、习题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精彩段落进行1~3分钟的限时强化训练;二是学生向老师的质疑是让学生学完本文后针对本文内容和相关观点自主发问,教师答疑,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课单元——提升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语文课应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课,构建开放式课堂, 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等灵活挑选运用展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 1、竞赛型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 2、表演型

课本剧表演、自创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剧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一方面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养。如学习了《项链》、《警察和赞美诗》、《茶馆》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课本剧,不同学生的特质都可以得以展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辩论和讨论型

“辩论出智慧”,在语文活动课上可以常开展一些小型的辩论会和讨论会。议题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种观点、时事话题、学生生活等。如学习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后,展开“职业人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的大讨论。再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展开“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的辩论。

4、文学赏析型

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适时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文学欣赏,如相关影视剧欣赏、名家名著阅读、名人传记阅读等,学生可以写出报告、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内容,适时对相关部分进行补充、深化和评点。

5、综合型 综合型即把竞赛、表演、调查等各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开展《传统节日》、《河洛历史》、《职场人生》等语文综合活动课。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语文“161”教学模式并非是每篇课文都必须使用全部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及实际需要程度灵活选用,顺序也可以随机调整。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更是成为让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导者。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素养,充实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 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书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 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4. 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6期

5. 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09期

6. 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1期

第5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长宁县职业高级中学

余少林

我担任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收益匪浅,我认为当今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矛盾,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品德表现、不同专业特色的中职学生,如何寻找一条捷径的路解决这一矛盾,既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个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就不能不探索、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实践。我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同专业上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引用与课文相关联的专业术语,激发中职学生热爱自己所选专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一特点。在此过程中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解决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惑问题。我对构建开放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些感性认识,与同仁探讨,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教会中职学生使用工具书,扫除学习中障碍,抓住专业的特色,体现预习的开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应注重教会中职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与语文知识相关联的材料进行预习,懂得预习方法,学会预习,体现预习的开放。我认为:首先教会中职学生使用工具书。如字典、成语字典、百科全书、网络知识、远程教学资源、懂得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开始由教师引着走,以后就放手让中职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十首足矣》的预习中若是计算机专业的中职生,可抓住一些关键词:扫描、编辑、格式、插入、复制、刷新、激活、粘贴等,老师有意引导中职学生寻找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预习,激发中职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预先提出预习问题,让中职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网络知识,独立完成,逐渐养成中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培养中职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二)根据专业的特点,开放导入新课,激发中职学生学文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引导得当,即引得有法、引得得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开放导入,可采用情境激发式、引趣式、悬念式,或者教师引导,让中职学生自己引入,或根据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画面切入,注重在导入中培养中职学生发散思维。故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去考虑,或多种切入点来选择,充分体现导入的开放性,培养中职学生的开放意识,激发中职学生学文兴趣,学专业的兴趣。例如建筑专业学生学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可采用图片导入: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属于城市的文物;墙壁、阳台的铁栏、磨圆的石块等属于城市文化,让学生对什

1 么是城市文物?什么是城市文化有一个大约的了解,让中职学生有一个建筑的空间概念,这对中职学生学习该文和学习专业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三)选择与专业特点相关联的阅读材料,开放阅读教学,提高阅读速度,快速获取信息。

中职学生阅读应有一定的速度,快速阅读应达到每分钟达700----1000字左右,增加中职学生的课外阅量,培养中职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故此应重视中职学生阅读。顾金云老师《在读中学生阅读速度的调查及思考》中,从阅读方式分为,朗读和默读,从阅读的目的分为,休闲消遣性阅读,浏览感知性阅读,探索研究性阅读,而探索研究性阅读又分为: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这里我认为应把休闲消遣性阅读,修正为愉悦性阅读,把浏览感知性阅读修正为情感熏陶性阅读。其中尤为重视探索研究性阅读,因为生活中的阅读多属于探索研究性阅读。例如《邓稼先》除课文知识外,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查找有关邓稼先的大量信息进行阅读,达到对他的了解。《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从华罗庚坎坷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真谛。这样能开放中职学生视野,形成好的人品。因此,开放阅读教学 “如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佳蜜来”,还中职学生阅读自由,真正让中职学生体会那种“在知识与灵魂中”散步的感觉。阅读不仅要追求阅读速度,追求“浏览”,更注重追求阅读质量,高度重视“精读”。我认为那种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阅读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四)开放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地位、熏陶参与意识。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中职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教材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学科本位”,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每个单元增加语文综合实践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所以要开发中职学生的语言潜能,关注内心需求,探索适合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样,就能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教师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参加进修学习特别加强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学习,要真正的做到内行教内行,教到老学到老,要真正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中职学生,就是让其中职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我认为开放语文课堂,把中职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不是老师的讲深讲透,也不是对中职学生练习作过细的指导,而是中职学生内心的需求,引导

2 中职学生探索研究,让中职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一堂真正好的课,应该体现中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让每一个中职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应该有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尊重中职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仅让中职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中职学生对专业技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唯其如此,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步入一个新的境界,才能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才能体现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的开放意识,真正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真正体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形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五)、延伸拓展、培养中职学生开放思维

为了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立足某一知识点发散、延伸。我们认为,可以由语文课堂不断向课外延伸;或引出与之专业相关联的材料,不同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补充一些相关专业的课外阅读篇目,让中职学生欣赏,联系中职学生专业实际发散,如,思考将影视、歌曲、相声小品、广告、新闻、市场人才需求、以及其与专业相关联的知识,能否与课堂知识相联系的延伸,这样避免过去那种单

一、封锁、一讲到底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例如建筑专业学生学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拾着一颗颗闪光的文化贝壳。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从前。空气中飘散着文人的絮语,像是陷入了莫泊桑、小仲马的小说里;像是在聆听圣桑、拉威尔的乐章;又像是迷失在了毕加索、马内等画家的梦境里。请你们告诉我:究竟是谁把这大片的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学生齐答:是巴黎人自己!由此联想到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城市文物,丰富我们的城市文化。故此,教师具有了开放意识,中职学生思维才活跃,才不至是一池死水。

(六)、开放语文综合实践课,加强中职学生知识内化

我认为,培养中职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知识变成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必须为中职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修订说明》,指出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这为我们开放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就要求我们认真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中职学生加强知识的内化。因此,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放,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其研究也就势在必行。总之,课堂训练是有限的,中职学生自觉的在生活实际,有效地加强训练,给中职学生提出训练的目标,让中职学生主动地去调查、去收集、去整理、去实践、去感受、去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放语文综合实践课,也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达到会说、会写、会干,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是技术,而是一门艺术,这又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所以我们要突破传统,建立一套开放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需努力,还奋斗。

第6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块,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个性愈来愈鲜明,优势愈来愈趋于明显,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其个性化特点。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打造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基础与实际能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要积极向课前延伸

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这就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相对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体现重难点引导方面的突破,而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学习应当放在课前进行。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了课前环节的指导,对学生提出预习的明确要求,让他们自行解决能够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生字词、文学常识以及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初步分析思考题等等。这样教学活动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腾出空间用于重难点突破和技巧辅导,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相对于过去应试灌输模式,指导学生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对学生而言既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对教师而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二、课堂之中要重视师生的互动

走进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完全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所以流传着一句“教师在讲台前戴着镣铐跳舞”。学生与教师互动效果不佳,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中职学生都要面临社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协作意识,不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在互动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笔者一般是设计任务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按照清晰的思路、借助于思考题对课文展开分析研究,这样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完全漫无目标的学习,使整个教学完全处于教师的有效掌控之下。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也强化了重难点的点拨,让学生在和小组内同学的分析交流中完善答案,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培养了协作学习的意识。同时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发挥思维启发点拨的作用。

三、学习要求要体现差异性原则

十个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学习基础的差异、能力的差异、技巧的差异以及情感的差异,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状况设置了差异性的目标要求,无论是知识性要求还是能力性要求都区别对待。在班级设置了三个层级,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无论哪一个层级的学生只要达到了规定的目标要求,都属于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差异性要求的引导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调动起来,特别是许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属于文化基础薄弱的类型,语文学习难度较大,现在有了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可以有效激发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他们在学习中的信心、积极性明显增强。整个教学活动都应当在差异性目标的引领下有效进行,无论是教学提问、作业设置还是过关考核、阶段检测,都应当与差异性目标一脉相承。

四、教学环节要强化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这一即将走上社会就业的群体而言。笔者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点传授,更重视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增强学生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强化语文学习训练。如对学生强化书写训练,让学生一笔一画注意间架结构,提高书法水平,写得一手好字,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多一份自信。再比如强化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特别是与学生未来岗位相结合的各类计划书、总结等应用文体,教给学生办公室公文处理的一些基本程序方法。这些对学生而言可以有效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进入岗位以后适应本职工作的时间周期,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强化一些交际礼仪方面的训练,特别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用技能。

五、流程设计要整合课外的资源

中职学生校园生活非常丰富精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学习。语文教学工作可以针对这样的状况,将课外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例如对于课堂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应的拓展巩固,组织学生针对学习中的某一项难点进行专门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提炼出学习的技巧经验,在全班开展交流供大家借鉴吸收。这样的课外活动,既帮助学生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与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梳理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技巧。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某些社会现象包括校园的思潮等等,要求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既深入到生活之中观察了解,搜集整理素材,也经过共同努力对素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出规律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撰写出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同时较大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也是学生未来岗位履职的重要基础。

一言以蔽之,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指导,树立“服务职业”的意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将创新创优与提高教学效率完美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沈丹华

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226200)

第7篇: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增强语文教学的契合性,对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定位,并提出明确价值取向、建立信息平台、完成教学创新整合路径等。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语文教学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101-02

如何促使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职教育大环境中,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增强语文教学的契合性,这成为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然而,现阶段所存在的学科之间的分界,仍无法建立语文课程与会计课程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为此,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教学模式应先对两者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学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定位和主次逻辑下语文课程体系定位两方面对整合模式进行思考,并提出构建专业整合的路径。

一、整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可以从能力板块契合和教学实践融合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1.能力板块契合方面。就能力板块契合而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训练能支撑他们完成会计报表分析的写作任务,阅读能力训练能满足学生在岗位上对复杂经济实践轮廓的把握。因此,建立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存在可行性,语文所特有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训练能成为学生拓展会计专业学习的重要支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

2.教学实践融合方面。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但这并不影响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在语文与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融合中,教师在筛选阅读材料和写作训练内容时,应强调学生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

二、分析基础上的整合教学模式定位

目前所实施的语文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重点往往是以专业课程为主。语文课程与会计专业的整合教学模式定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学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定位。语文教学作为辅助会计专业教学的环节,应适应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可建立学科之间人员互动下的磋商机制。该机制要遵循“市场需求―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语文课程教学辅助”的内在逻辑。因此,整合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应在于接收会计专业的岗位信息。

2.主次逻辑下语文课程体系定位。语文课程是以辅助地位而存在着,要遵循主次逻辑的整合模式就应重构语文课程体系。从工作重点来看,应着力放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环节和教学资料的选择上。而语文课程体系定位的关键应考虑语文教学课时分配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储备因素。

三、整合路径

在学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定位和主次逻辑下语文课程体系定位的驱动下,提出构建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的整合路径,主要包括明确价值取向、建立信息平台和完成教学创新等三个方面。

1.明确价值取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中职语文教学结合专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中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文化基础课应该是充实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课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之中。因此,促使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职教育大环境中是整合的重要环节。全体教师应明确语文与专业整合的意义及整合的路径指向;学校管理层也应对整合工作给予重视,并充分考虑教学改革资源的配置。此外,中职语文教研组要呈交较成熟的方案给学校管理层,并充分阐述语文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现辅助功能的价值。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整合的信息平台是实现学科间的信息互动,应建构语文教研组与会计专业教研团队的磋商机制,通过磋商切实弄清阅读的具体材料和写作的具体范畴。对此,应由会计专业方面给予回答。此外,还应组织语文教研组与会计专业教研团队共同开发出与现实趋近的经济事件案例,并根据会计教学的需要针对案例设计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也考查了学生梳理经济事件轮廓的能力。

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的经验为例,我们进行了为时两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研究,探究校本教研新思路、编辑专业语文教材,向学生介绍和分享具有专业特点的选文,如《会计之“友”――“笔”的巡礼》(下转第103页)(上接第101页)《不计成本》《双刃的谦逊》《我家的“零开支”实验》等,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中主动参与生活、感悟生活,感受中华灿烂语言文学的魅力,为学生开辟了一片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融入社会。

3.完成教学创新。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创新应侧重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写作范畴的划定。而整合的教学创新应重点选择反映企业经济事件产供销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企业方案撰写规范下,组织学生完成特定经济调研事件的写作任务。另外,在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的实践中,还要创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拓展式”教学,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从语文的角度加以扩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为教语文而教语文,应把语文教学引导到专业学习上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语文知识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例如,指导学生写好书面的实习计划、总结,或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把实训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用口头方式表达出来等。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与专业结合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气氛热烈,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式新颖别致,有别于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既结合了有关专业,又无脱离语文文本之虞;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看来,整合的设计思路要立足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采用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和会计课都能趣味盎然。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与会计专业整合路径主要包括明确价值取向、建立信息平台、完成教学创新,这是在职教理念下发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常规能力和拓展能力的职能,也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周菁.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9)

[2]罗嘉平.浅议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大观周刊,2013(6)

[3]李盐滨.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专业技能策略探析[J].教师,2013(32)

【作者简介】梁 军 (1977- ),女,汉族,广西贵港人,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第8篇:网络化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盛行,结合中职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的改革,探讨互联网络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在新形势下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几点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模式 网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91-02

一、互联网络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智能终端的使用,互联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已成为中职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和学习途径。网络资源的海量性、易获得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对中职语文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网络资源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智能终端应用和信息搜索处理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

在互联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浏览、阅读、下载信息资料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和习惯行为。互联网络巨大的信息资源已成为中职语文教材的充分补充,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全球正在发生的时事新闻和科技人文等最新发展信息,能够开阔视野,增加思维深度和广度,及时跟踪和了解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资讯,促进学生在更广泛领域内不断深入学习。

同时,互联网络的诸多弊端也对中职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网络信息资源的随意性和易获得性,使得鉴别能力、自控能力和价值观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中职学生很容易受次要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干扰,加上他们在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学习和素质培养的效果。很多学生迷恋于网络,但缺乏学习的目的和计划,加上自控能力差,把网络当作学习工具获取有益身心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不多。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加上司法监管的不到位,网络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网络上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如不断弹幕的色情广告、低俗网络言情小说等。而中职学生的自控和鉴别能力有限,如果过多接触这些内容,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作为担负着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语文基本素养培养责任的语文教师,要适应新技术和新教育形势的发展,积极探讨和研究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一有力工具,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急剧变革。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中高职教育迎来了大变革大发展的窗口期。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直接提供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又要具备高水准的职业素养及继续学习的意愿和创新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对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正确掌握和灵活使用,更关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首先,语文来源于生活,时刻反映和表达着生活,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和工作沟通的工具。在电子信息化时代,语文更是以多种先进的电子媒介形式展现和服务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材,体例都是依据语法知识点及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序列而编制。随着新版教材的出版和使用,以文化内涵作为教材编写的取向,得到了彰显。在整体的价值观上,新教材突出了文本应用工具、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的统一,适应了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大了文本阅读量和信息搜索处理应用的比重,以契合信息大爆炸、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和智能化生存的形势,网络化、信息化生存的趋势。

其次,对不断学习、网络化社会互动与社会生活的快速适应,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基础上的。中职语文教育应充分认识学生的既有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特别重视语文自身的工具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策略上强调“问题学习”、“网络学习”和“情景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言语交流沟通的媒介功能,更贴近现实和网络化生活的理解与表达要求,突出信息搜索筛选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者,在人格塑造和基本素养培育方面,语文教学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文学人格的熏陶。面对良莠不齐、随手可得的大量影视作品和网络书籍的汹涌而来,增强学生对文化作品的甄别、评价和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网络上来源如此广泛的教育和信息资源,采取堵截阻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既不符合年轻人追奇好学的天性,也违背了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吸纳新理念、新技术的原则。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绕不开鲜活现实的种种应用情景,纯净的和空中楼阁式的纯理论教学既不存在也不适用于中职语文教学。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现实世界和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应用和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书面交际能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职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中的文化基础课,与其他科目相比,其知识体系显得比较松散,知识结构之间缺乏连贯性,除了识字和语法之外,其他知识点和素质的培养,需要靠反复的阅读、感悟、思索、表达、讨论等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形成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风格,所以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总是比较难以确定,没有形成有效抓手。

2.学习动力和激励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我国的教育层次结构和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加上缺乏升学的压力,以及受到各种个人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的使用干扰,使得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资源分配不合理,对专业性不强的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3.教学手段落后单一

除了社会大环境和学生个人的因素之外,中职语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对大量唾手可得的资讯和学习资源,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有效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加上职业学校对语文课程的不够重视和教学资源、先进教育技术手段配置的不足,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使得本来就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程也变得枯燥乏味,对文学修养、审美情趣、情感和人格的素质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四、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1.增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结

职业教育不同于通识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以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能力培养需要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要改变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状况,必须要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寓教于用”。针对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意愿不足、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很快就要融入社会并开始职业生涯的现实相适应,强调语文教学中内容的实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文学习引向专业学科,积极利用网络海量资源的优势,以此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比如学营销专业的,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营销方案的写作、讨论和推介,学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可以开展汽车维护保养方案相关资料的搜索整理和写作等。通过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以网络和图书资源为工具,语文教学才能形成有效抓手,教学目标才能得到有效贯彻和实现。

2.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而构成,并随技术和对象的发展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追求的是语文学习的直接结果。基于本专业现实问题的语文教学模式,则可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采用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实用性”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另外,运用声音、图像、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和网络通信工具的群发群聊等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筛选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

针对各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练,通过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职场角色的基本素养和口语表达方式,并通过拓展训练和情景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的职场情景如何进行沟通协调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当今社会,光靠教材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中职生学习的需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网络,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加强语文的实践应用活动,以专业为本,在内容上以精要、够用、切实为原则,逐步实现教学平台上的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科技、贴近网络、贴近生活。

五、结语

互联网络正在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和习惯,中职语文教学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通过探讨网络化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充分认识和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改造和优化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掌握必要的网络使用技能。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自律,克服网络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加以引导,既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网络的巨大功能和便利性,又要注意克服网络用语和文体的规范性,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邱玲.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 河南农业,2011(6)

[2]张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傅朝.网络语言和网上交流[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3)

(责编 罗汝君)

第9篇: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摘 要:从职业学校配送课程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物流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尝试性地在该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辅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配送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配送实务;行动导向教学

一、配送实务教学现存问题

通过观察与调查,现今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学习热情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课堂呈现出教师执教、学生睡倒的情形,配送实务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自制力、意志力都稍差,对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根本接受不了,也提不起任何兴趣,而配送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同时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限制,还在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站在三尺讲台上演着“独角戏”。

二、配送实务教学模式探究

每位教师都是一名推销员,知识是我们的产品,学生就是我们的顾客,不管我们的产品多么优质,我们都得让顾客有能力、自愿、最好是愉悦地购买我们的产品。这其中的技巧就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针对配送实务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需要找到能让学生心手脑并用、真正“动起来”的教学模式,来彻底扭转目前的不良局面。对配送实务这门实操性强的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再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三、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学”“做”并重、“教”“学”“做”合一,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了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教学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竞赛法、头脑风暴法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选择使用其中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整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模块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举例】

案例教学法:配送中心的类型

某服装配送中心建有可保管众多服装制造厂的各种服装的高层自动化仓库,附设了样品陈列室、批发洽谈室等。客户在陈列室看好样品,在洽谈室订好服装后,配送中心就准时地把所需服装送达客户……

请思考:(1)案例中配送中心分别属于什么类型?(2)试着说出案例中各配送中心的营业项目。(3)归纳案例中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4)给大家讲讲你所了解的其他类型的配送中心。(可借助信息手段查询)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巩固所学知识,澄清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技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对各种途径收集来的案例精心设计,提出问题,使得案例适用于教学,并和课程内容吻合。

2.对于实操性强的模块,如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配送作业、退换货作业等,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可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粘贴板教学法等。

【举例】

任务驱动法: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进行拣货作业。

(1)任务准备:5~6名学生一组,选出小组长。(2)提出任务:现有a、b、c、d、x五家门店的订单,内容分别显示是:

任务书

[产品名称&a门店&b门店&c门店&d门店&x门店&康师傅西红柿牛腩面30包&2箱&&1箱&3箱&4箱&农夫山泉矿泉水 500mL&10瓶&&4瓶&5瓶&6瓶&康师傅矿物质水550mL&5瓶&&6瓶&5瓶&3瓶&]

具体任务:按订单完成拣货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优点是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训进行充分糅合,达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课堂与车间零距离,教师与技师零距离,学生与学徒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距离。任务驱动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要合理,保证学生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刘功民.构建“企业派“和”学院派“相融合的双师团队[J].广西教育,2009(06).

?编辑 赵飞飞

上一篇:电梯井道脚手架方案下一篇:燃气生产运行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