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育要注重实践能力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现有计算机人才状况分析

技能型人才缺乏以软件企业为例, 很多简单的工作, 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 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 初步测算, 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能力现状:同时期学生生源素质的逐年下降, 现学校课程设计较陈旧, 学生学无所专, 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 优秀中职 (高职) 学生就业前景好于本、专科学生, 主要优势表现在一大批民营企业看好中职学生, 中职学生工资等费用低, 相对稳定, 心理期望值不高, 并且能迅速为企业创造利润, 有较好的性价比。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如今各企业对员工不仅仅要具备简单的操作能力了, 更多要求员工在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有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进取精神。

2 中职学校生源分析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 中职学校的门坎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 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甚至有一些连初中都没毕业 (初二分流生) , 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 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另外,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普遍不完备, 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 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 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很低。但是, 进入中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 他们还是对自身未来的学习充满希望的, 对计算机知识兴趣旺盛,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 将来可以找一份工作, 立足于社会。

3 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 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习得的;它很难用试卷考试衡量高低, 只能通过实践活动表现来评价;它是个体的生活、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实践能力发展具有四个特征:实践性。实践能力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实践能力的形成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只有在主体的生活、工作情境中, 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得以表现和发展, 若离开了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简直就是空谈。情境性。实践能力是以“现实问题解决”为核心特征, 而现实问题是有情境的。比如, 解决搬运物品的问题, 在雨天、晴天搬运, 不同的经济条件、人力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表现的实践能力也就不同。综合性。现实问题本身就是综合性的, 所以解决问题也需要多个能力的参与。实践过程中, 主体行为是外显的, 实践结果的变化也是外显的。归根到底, 实践是一种可见的物质形态的变化, 即使是精神性的变化也是以一定的物质变化为载体形式的, 比如教学实践, 结果是学生会解题了。因此, 实践能力发展的高低可以通过主体外显行为来判断。

4 培养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市场对技术人才需求量迅速扩大, 中职教育是中坚力量, 重任在身, 通过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许多企业需求的不是理论研究专家, 而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进入到生产车间中, 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技术人才。所以,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录用选择的重要考量内容。通过中职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有利于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知识在不断更新, 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 软件基本每年都更新、淘汰。所以, 中职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着眼点,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 个性特长和全面素质也随之提高, 让他们今后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5 培养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实, 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时,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很容易被老师说的内容所吸引, 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很主动, 课堂后气氛很好。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在他人面前的一点“卖弄”, 一些同学设点小机关, 比如, 把桌面壁纸改为自己喜欢的图片等, 就很容易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欲望, 并很快形成互帮互学, 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很好的教育时机, 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其次,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如有的学生只对文字录入感兴趣, 忽略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的练习, 这是不行的。计算机是一个应用领域很广的工具, 只有较全面地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才有可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2)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由于中职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四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程序开发、网络应用及应用软件, 所以我们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运用项目教学法。其实教师在给学生下“项目”的时候在无形中就是在公司的“仿真”, “项目”的完成, 学生的实践能力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在团队合作能力这方面。

综上所述,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 提高中职学生在社会的竞争能力, 促进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 除了要具备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与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之外, 也应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而现在中专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践能力,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磊, 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 结构及培养对策[Z].2005, 2.

[2]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Z].2006, 12.

[3] 王艳.信息化条件下中职教学改革再思考[Z].2009, 7.

[4] 吴志华, 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Z].

上一篇: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下一篇:烹饪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