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研究

【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点。识字和写字教学只有讲科学,才能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良好的习惯。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识字,增加识字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写字

一、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1至2年级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至1800个,其中会写800至1000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要求学生会认450个生字,会写250个生字。同时课标指出低段的孩子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必不可少。

二、识字写字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阅读课文、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五个版块。语文园地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展示台八个部分,其中五个部分与识字写字相关。课文和识字课文版块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由此可见,教材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识字写字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编排的特点

(一)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本册书要求学生能认识450个生字,会写250个字,会认的汉字比会写的汉字多200字,而且会认不一定要求会写,遵循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到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

(二)集中识字与随文识记齐头并进

本册教材识字写字教学既随文识字,分散在课文教学中的各个部分,也通过专门的识字课及语文园地进行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特征明显。除了第三单元是专门的识字课文,课后练习题还进行形近字的比较认识和同一个字组多个词集中识记,同时还在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的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等版块中进行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随文识记不可缺失,课文安排了许多生字让学生在课文中顺势记忆。如《祖先的摇篮》一文中出现的“掏、逗、逮”是生活中常见的表示动作的词,在学习“掏”字时,可以动作示范“掏口袋”“掏耳朵”等,达到识记目的。

(三)高频字、词编排更趋合理

与苏教版相比,统编教材优先选择构词率较高的字。本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呈现了“湖、莲、穷、荷”4个必须会写的生字。这些生字并不是结构简单的汉字,甚至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但却是学生生活阅读经常接触的高频字。以“莲”字为例,它是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村居》中出现的必须会写的生字。把高频字提前,符合儿童认知心理,有了这些汉字的帮助,儿童还能展开浅显的文本阅读。

(四)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丰富。除古诗,识字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辽阔的版图、丰富的人文地貌,介绍了中华传统节日以及博大精深的汉字故事和历史悠久的诱人美食。教材中还加入了传统蒙学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为二年级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打下了良好根基,也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五)倡导在语境中识字

教材特别强调在语境中识字。如在《一匹出色的马》中认识“葱葱绿绿”的田野,由“葱”的颜色这一生活经验感受田野的绿;《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中,通过联系下句的“稀”猜出并了解“稠”的意思,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可以使感情更加细腻,感悟阅读的乐趣。

(六)注重方法的指导

有了对汉字偏旁、结构、构字原理的初步了解,教材中增加了笔顺、笔画规则、偏旁等内容,让写字内容的指导更加清晰、科学有效。“书写提示”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发现”意识。如关注到了有些字变成偏旁后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发生的变化,以及笔顺也发生变化。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明显标注的。

(七)注重培養自主识字能力

教材运用字理识字、游戏识字、图文识字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体验或者观察图片、字形的方式刺激大脑神经,更好地发挥记忆功能,游戏识记或者生活情境识字记得更牢,也增强了书写和说话能力。快乐读书吧和展示台展示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习动力。

四、识字写字教学在教材中的特点

(一)充分融入字理知识

汉字的造字方法多样,字理知识充分融入是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特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贝”的故事》一文中介绍“贝”是象形文字,它分析了“贝”的外形以及甲骨文、小篆、楷书的演变,以图片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中国造字方法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变迁。通过“贝”在古代的来之不易以及不易损坏的特点衍生出其作为钱币,所以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相关,赋予了汉字历史文化的气息。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鼓励自主识字,让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引导并注重在生活中识字,增强生活识字的意识。

(二)查字典识字仍不松懈

学生会在生活中以及学习写文中遇到大量的生字生词,原有的知识无法满足新知识的需要时就需要字典来帮忙。通过查偏旁、音序可以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解字词的含义,增强学习能力,教材中多次提及让孩子自主查字典识字。语文园地三介绍了部首字,并要求学生查一查、记一记“鹿,金,高”等特殊的部首字,学生通过查字典识字又了解了未曾接触的知识。语文园地七中要求学生先猜一猜“摸、读、掲”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验证猜测与实际是否相符,仍然显示查字典是识字的重要举措。

(三)游戏识字增加趣味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识字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还要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积极拓展实施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教材中将游戏识字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扮演小导游认识公园导览图的景点名称,介绍自己的玩具和比赛玩游戏识字等,这既符合孩子天性,又能够结合孩子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认、传、贴、读的方式玩转识字卡,寓教于乐。

(四)扩展识字,集中记忆

扩展识字是积累的必经之路,本册教材对学生扩展识字提出了要求。课后练习题中出现“读一读,记一记”,将一个字扩展成几个词,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而且也更符合集中记忆的特点。

(五)反复呈现,巩固识记

教材把生字词统整在情境中进行复习和巩固。对高频字、构字能力强的字进行多次反复学习,如“礼”字是《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中必须会写的生字,同时它又与“神,祖,福”出现在了语文园地八的《我的发现》中,让孩子发现“礻”与“衤”的区别,孩子通过自主发现,记牢反复出现的字词,从而真正达到识字的要求。

五、结语

统编教材的应用,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契机,新旧教材的交替也是思想观念的一次较量和挑战。执教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研读课程目标和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让祖国的花朵获得最好的知识养分,必须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超.观其形思其理练其技——部编教材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13).

[3]彭亚宁.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浅谈[J].青海教育,2018(10).

作者:秦志莲

第2篇:重组与整合: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解读与实践

部编版教材的编排明显地突出了单元主题的教学理念,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单元为基本点,整合教材课本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以及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从而进行全盘教学,是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整体教学的理念与意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分为六个部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如何能借助题目把知识点讲解透彻,又避免生硬地讲评式教授,还能把每个部分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我们备课时研究的重点。于是,我们尝试在“解读与重组教材”和“挖掘与融合教材”两大方面突破教学重难点,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解读教材,重组教材

1.根据单元主题,体现人文性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紧紧围绕“关爱他人”的主题,传达着对热心助人、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美好品质的歌颂和赞扬,自然渗透德育,注重涵养学生的品格。在园地教学中,务必紧扣这一主题思想,在教学中滲透人文性,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纽带,让各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我们尝试把“识字加油站”“我爱阅读”和“日积月累”这三部分联系起来并调整了一下顺序去教学。“识字加油站”里的都是与职业名称有关的词语。“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歌颂赞美的是伟大的职业——教师,描述的是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日积月累”都是与关爱帮助他人有关的谚语,有指导行动性的作用。所以,把这三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不仅在主题上达到一致性,还能深化提升主题,从认识社会上不同职业,感受不同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点,接着激发对这些付出应该及时表达自己的感谢,学会感恩,最后延展到对身边的人都应该付与关爱和帮助。

2.根据能力目标,体现工具性

通过解读园地和本单元各文本的教学目标,发现本单元着重“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因此根据目标重组了教材进行教学。

3.根据目标递进,体现有序性

根据教学目标的递进,可把习作放在第三课时。这是因为承接前两个课时后,学生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语言积累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首先孩子在“关爱他人”的情感上有了共鸣,自然而然唤起了对自己的好朋友回忆和认识,为写话奠定积极的基调,打开了“话匣子”,避免了话题的跑偏,对审题和选材有了很大的作用。其次在语言运用和积累上紧密联系,孩子已经初步意识到“用对词和用好词”,在描写中用上生动的比喻手法,而恰恰这些方法非常适合用在写话里,用在描写好朋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上,给孩子的写作有了极大的抓手。

二、挖掘教材,融合教材

1.根据逻辑关系,体现互补性

我们要有意识地从大局上看整个单元的教材编排,努力发掘教材中园地教学内容和单元阅读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单元整体教学法对教师的全局意识要求较高,教师应当重视对各个单元课文的整体把握,并进行科学备课,突出同一单元内每篇课文的联系。正如教学用书中提到“教科书注重搭建平稳过渡的平台,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难度与梯度的平衡”。

因此,通过抓住这样的隐含的细节,找到抓手和平台,再抽取出内在逻辑关系后,就能避免生硬割裂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找到内在的联系——或拓展延伸或螺旋上升,以此达到进一步加强巩固和能力逐步提升的效果。

2.根据内容特点,体现前瞻性和延展性

我们在园地教学不应轻易单纯地把展示图独立出来进行教学。而应当根据它自带的“平台属性”,最大地创造一个空间和一段时间去给学生尽情“展示”的同时,不断激发进一步的探究和发现。这一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展示台的作用。就如园地二里的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引导学生交流书写的经验体会。看似与园地其他各内容是不相关。实则是早就渗透在之前的书写生字的教学里,在这里是一个总结和提升的阶段。它总结的是插在以往几个园地里的书写提示的要领,提升的是学生自主检查书写和端正书写姿势的意识。【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低年级园地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GDXK1520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

作者:李彦彦

第3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

一.口算

52+49=80―27=300+700=56÷()=8 49+7=4×5=9÷1=()―200=320 8.□÷7=□……□,余数最大是()。874>8□3,□里最大能填()。

9、 一本书已看了107页,还剩96页没看,这本书大约()页。(填整百数)

三、用竖式计算,带★的题目要验算。

120―40=63÷7=91―16=()+80=160 54÷6=420―400=150―()=608×()=64

二、填空

1、10个十是(),10个()是一千。

2、安居小学二年级有学生二百六十六人,写作()人,它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位数。

4、用

5、

4、0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5、小猫、小狗和小兔比赛跳远。小猫跳了5分米,小狗跳了98厘米,小兔跳了1米。第一名是(),第二名是(),第三名是()。

6、在46

2、28

5、9

6、90

5、390、499和509这几个数中,比300小的数有(

);在300和500之间的数有();最接近1000的数是()。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一张床长2()。 小张的身高是138()。一只鞋子大约长2()。

★487+213=★903―265=

62÷9=4×9=315+276+109=

四、在( )里填上>、<或=。

25厘米( )2分米69毫米( )7厘米204+4029()600 10分米()1米80毫米9( )8分米800-200()400

五、解决问题。

1.把48本练习本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本?

2.有23只兔子,每4只装一笼,需要几个笼子?

3、鸽子每分钟扇动360次翅膀,乌鸦每分钟比鸽子多扇动60次,丹顶鹤每分

钟比鸽子少扇动140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两个问题,并解答)

第4篇:二年级青岛版数学下册期中3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 直接写得数。34+56=730+234=900—650=54÷8= 43÷5=9×8=496—211≈234+305= 987-238=387+242=

二. 填空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1□÷□=4„„3

2、百位上是8,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零的数是()。

3、找规律填数。(1)901802703() () (2)650()

680695() (3)950900850 () () ()()

4、在○填上“>”“<”或“=”5796○5793296+305○6004分米○4厘米

8毫米○1厘米3261○3026600○670-701000毫米○10分米1千米○

1000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长35()(2)一支铅笔长2()

(3)一幢楼房高约24()(4)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120()

6.在2022中,千位上的2表示(),中间的2表示 (),右边的2表示2

个()。

7.一道除法试题,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8.(1)一千五百写作();六千零六写作();八千零六十写作()

(2)2019读作:();403 读作:() (3)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

()位起。

9.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位,第

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

末尾的0()。

10. 55除以6商是(),余数是()。

11、从17里连续减去5,最多能减( )次,还余()。

12、(1)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约是()棵; (2)东风村有9998 口人,约是()

口人。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余数不能小于除数。() 2.五千零四写作504.()3.最大的一位数是9,比最

小的两位数少1。() 4.1000里面有100个10。()5.由

4、

9、0、7组成的

最大的四位数是9470。()

三、小猫钓鱼。(把对应的算式填在正确的括号里。) 40÷619÷769÷860÷7

35÷639÷737÷849÷912÷426÷5

我要的余数是4()

我要的余数是5()

四. 用竖式计算79÷8=397+589=76+363=465-28=265+470=654-293=

五.解决问题1.有3只青蛙、20只害虫,平均每只青蛙吃几只害虫?还剩下几只害虫?

2. 学校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男同学捐款484元,女同学捐款489元,全校共捐款多少

元?

3. 二(2)班有男生32人,女生23人一起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至少需要租几条

船?

4. 明明用电脑10分钟可以打465个字,丽丽用电脑10分钟可以 打274个字。算一算:如

果明明和丽丽合作,10分钟能打完一篇有700字的文章吗?

第5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测试卷

一. 直接写得数。

34+56=730+234=900—650=54÷8=

二、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1□÷□=4„„3

2.百位上是8,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零的数是()。3.找规律填数。

(1)901802703() () (2)650()680695() 4.在○填上“>”“<”或“=”

5796○5793296+305○6004分米○4厘米 1000毫米○10分米1千米○1000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长35() (2)一幢楼房高约24()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120() 6.在2022中,千位上的2表示(),中间的2(),右边的2表示2个()。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余数不能小于除数。() 2. 4.1000里面有100个10。()

3. 由

4、

9、0、7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9470。()

三、用竖式计算

79÷8=76+363=465-28=

四、解决问题

1.有3只青蛙、20只害虫,平均每只青蛙吃几只害虫?还剩下几只害虫?

2. 学校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男同学捐款484元,女同学捐款489元,全校共捐款多少元?

3. 二(2)班有男生32人,女生23人一起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 表示

第6篇: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13名,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七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第八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认识克、千克、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

三、四位数的

六、教学进度:

附表格 周 次 起止时间

内容安排

备注

1 2 、 23 —— 26 第一单元:信息窗 1 ( 2 )信息窗 2 (2

)

2 2 、 29 —— 3 、 4 第一单元:信息窗 3 ( 2 )信息窗 4 (2

)

3 3 、 7 —— 11 第一单元:信息窗 5 ( 2 )第二单元: 信息窗 1 (2

)

4 3 、 14 —— 18 第二单元:

第7篇: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

(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

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8篇: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本班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

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

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

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上一篇:秋天的黄昏阅读答案下一篇:宾馆开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