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2023-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大全

第一次作业

1.运用教材中有关“社会化”知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社会角色失调的理解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前面在讲到角色集时,曾提到角色集的两种情况,即一组由不同人承担的角色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之身,从这两种情况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

2.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3.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4.角色失败,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角色失败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臵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第二次作业

1.如何解决当前的社会结构性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以及缓解这些矛盾所遇到的两难处境与诸多制约,根源于与科学发展不尽适应的体制机制。要缓解、消除这些矛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健全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改革户籍制度,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除了可以改善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外,还可以使居民通过自由迁徙来行使对不同地区公共服务的选择权,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使地方政府将增加的财力高效地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二)健全中央对地方最低工资标准指导机制,平衡收入增长与就业压力。在长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工资增长节奏过快,等同于剥夺部分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最低的那部分最弱势人群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中央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间财权事权职责格局。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完善户籍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可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加大中央对财力较弱地区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竞争,增加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与压力。竞争性领域存在行政性垄断,除了破坏公平竞争这一最基本的市场法则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竞争动力与压力的垄断性国企在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五)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健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建立完善以“一行三会”为监管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体制。

(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资源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优化配置。理顺资本、劳动力、土地、外汇等基础性生产要素价格,尽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均衡价格,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

(七)创新机制,加强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支持基层政府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努力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2.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对于家长制与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差异的认识。

答: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可以分为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组织的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权力集中,个人专断,随意性大;B分工不明,责任不清;C任人唯亲,因人设臵;D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办事无章可循,凭经验决策,无法可依;E终身制。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受个人经验、品质的影响。

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1)分工具体;(2)等级明确;(3)纪律严明;(4)任人唯才(5)职权依附;(6)公私分明。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管理的优点:照章办事、能人结构、事本原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层制管理的缺陷: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 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从管理的主体角度看,无论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可能产生官僚主义问题。由家长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遇事推委、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群众痛痒、一言堂、命令主义等。由科层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1)浮夸习气;(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3.我国是否已具备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

答: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之所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所有基本构成,这种基本的现代社会阶层格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日趋现代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结构和职业阶层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 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这种发展,中国的职业多样性也已得到很大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以职业为基础的阶层结构具备了现代化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请谈谈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答:

(一)

城乡二元结构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即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二)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其发展的历史根源,在社会与经济建设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这种城乡分割、对立明显的二元结构日渐露出各种弊端,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积极影响。第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保证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实施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资金积累的基本需求,支撑和促进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快速建立,奠定了我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二,我国采取的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不但限制了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而且减少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概率,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

第三,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但也是保持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人口和劳动环境,这在稳定农村经济,保持农业生产力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价值。而且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造就了强大的农村社会环境,积淀和容纳了大量离散性劳动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就业提供了丰足条件。

消极影响。第一,限制资源的合理流动,影响区域经济起飞和发展。由于城乡间的这种事实上分而治之的现状,导致城乡联系断裂,互动性差,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无法显现。

第二,无法对城乡居民形成微观主体的经济激励。传统的户籍制是这个社会加诸于我们的枷锁之一,它在城乡之间划出了巨大的鸿沟,建立起了城乡之间的屏障,结果是挫伤了人的积极性。

第三,造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影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实施的二元结构制度化管理背景下导致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速受到影响。

第四,社会整合度低,严重制约农村稳定发展。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管理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隔离状态,增加了经济与社会整合的难度。

第五,使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失衡。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实行的城乡分割式户籍管理制度,使大量农村人口长期滞留在农村本已严重超载的土地上,使得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2.谈谈你对滕尼斯关于“社区”概念的认识。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何谓聚落?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他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二是民主自治功能。三是监督功能。四是文化功能。五是场域功能。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 又形成了城市社区。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人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2.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3.请谈谈你对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利弊的看法。

答:

全球化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非西方社会将处于更加被动的接受地位。全球化再次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文化扩张冲动,西方价值的扩张性与资本扩张性完全一致。

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负担人们都过西方那样的生活的,但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正是要把人们引向这个方向。现代化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天然屏障——各种传统价值的核心——节制。世界已因此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它统一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已注定使所有人都要遭遇西方,而一切与西方价值不符的东西都被视为“问题”,由西方价值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人们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暴政。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其它地方的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2篇:最新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社会学概论》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 单选题

1.“社会批判”是(

)的研究主题。(1.00分) A.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B. 人本主义社会学 C. 理论社会学

D. 反思性社会学

2.作为“社会学之父”的(

)毕生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秩序问题与进步问题。(1.00分) A. 孟德斯鸠 B. 涂尔干 C. 孔德

D. D.马克斯韦伯

3.韦伯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1.00分) A. 理性化问题 B. 民主与自由的问题 C. 秩序问题与进步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问题

4.帕森斯1937年出版的(

)是美国社会学中芝加哥学派衰落、结构功能主义崛起的标志。(1.00分) A. 《社会分工论》 B. 《社会行动的结构》 C. 《社会系统》 D. 《社会行动的一般理论》

5.音乐、绘画、小说、电影属于(

)(1.00分) A. 低俗文化 B. 精致文化 C. 大众文化 D. 精英文化

6.(

)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个概念,力图弥合社会行动的社会心理基础与宏观结构制约之间的鸿沟。(1.00分)

A. 霍克海姆 B. 孔德 C. 马克斯韦伯 D. 米尔斯

7.强调(

)在形成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优先作用,是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突出特点。(1.00分) A. 政治因素 B. 文化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经济因素

8.由一组意义相连、功能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元素组成的更大的功能单位叫(1.00分) A. 文化模式 B. 文化特质 C. 文化丛 D. 文化圈

9.黑社会组织的生活方式、帮派规则属于(

)(1.00分) A. 反文化 B. 亚文化 C. 主文化 D. 精致文化

10.帕森斯的理论因为特别强调任何行动系统都必须满足四项基本的功能要求,所以,其理论常常被简化为AGIL分析框架。这四项基本的功能包括(

)(1.00分) A. 适应、达鹄、整合、分裂 B. 对立、统

一、结构、冲突 C. 适应、达鹄、整合、维摸 D. 量变、质变、调和、激化

1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明确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事实,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1.00分) A. 马克斯韦伯 B. 孟德斯鸠 C. 涂尔干 D. 孔德

12.(

)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理解社会学传统的开创者。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动动机中所包含着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1.00分) A. 马克斯韦伯 B. 涂尔干 C. 孔德

D. 孟德斯鸠

13.孔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

)(1.00分) A. 民主与自由的问题 B. 秩序问题与进步问题 C. 理性化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问题

14.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1.00分) A. 社会事实 B. 社会意识 C. 社会定义 D. 社会行为

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第一批研究生教育、第一个专业学会和期刊,都出现在(

)(1.00分)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16.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扩散、传播、交流、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文化的交叉、渗透地带,这叫(1.00分) A. 文化中心 B. 文化圈 C. 文化区域 D. 文化边际

17.由存在程度不一的相同或相通之处的若干文化模式组成的更大范围,并可突破空间阻隔进行文化交融的空间布局叫(1.00分) A. 文化中心 B. 文化区域 C. 文化圈 D. 文化边际

18.(

)连续出版了《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1.00分) A. 马克斯韦伯 B. 孔德 C. 马克思 D. 涂尔干

19.(

)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要研究对象是政体和法律制度,但实际上,他对制度的分析是与对社会结构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1.00分) A. 孟德斯鸠

B. 马克斯韦伯 C. 涂尔干 D. 孔德

20.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区别在于(1.00分)

A. 研究目的的不同 B. 研究方法的不同 C. 研究角度的不同 D. 研究对象的不同

1.角色转换是(

)社会化的主要任务。(2.00分) A. 儿童及幼年时期 B. 老年时期 C. 成年时期

D. 少年与青年时期

2.组织策略强调“明确组织战略、组织决策和组织设计”的理论是(2.00分) A. 种群生态理论 B. 资源依附理论 C. 权变理论

D. 新制度主义理论

3.“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2.00分)

A. 拟剧理论 B. 角色理论 C. 社会交换论 D. 符号互动论

4.“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2.00分) A. 常人方法学 B. 社会交换论 C. 参照群体理论 D. 符号互动论

5.医生、教师、警察和法官,这属于(2.00分) A. 先赋角色 B. 永久性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D. 开放性角色

6.组织策略强调“竞争的类型、方式、竞争战略的差异以及针对环境的选择性”的理论是(2.00分) A. 资源依附理论 B. 种群生态理论 C. 新制度主义理论 D. 权变理论

7.“角色借用”理论是(

)提出的。(2.00分) A. 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库利 D. 米德

8.失业、离婚、犯罪等现象属于(2.00分) A. 角色失败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不清 D. 角色中断

9.根据维系群体成员的关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2.00分)

A.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B.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C.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D.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2.00分)

A.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B.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C.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D. 内群体与外群体

11.强调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理论是(2.00分) A. 种群生态理论 B. 权变理论 C. 资源依附理论 D. 新制度主义理论

12.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利用空间距离来传达某种意义,从45~122厘米左右之间的距离,属于(2.00分)

A. 社会距离 B. 亲密距离 C. 公众距离 D. 个人距离

13.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是(

)社会化的主要任务。(2.00分) A. 老年时期

B. 儿童及幼年时期 C. 少年与青年时期 D. 成年时期

14.学生考试不及格,职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等现象属于(2.00分) A. 角色中断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不清 D. 角色失败

15.保持活力是组织处在(

)的关键任务(2.00分) A. 成熟阶段 B. 产生阶段 C. 成长阶段 D. 衰落阶段

16.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利用空间距离来传达某种意义,从122—365厘米左右之间的距离,属于(2.00分)

A. 个人距离 B. 公众距离 C. 社会距离 D. 亲密距离

17.“镜中我”概念是(

)提出的(2.00分) A. 埃里克森 B. 库利 C. 皮亚杰 D. 米德

18.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这属于(2.00分) A. 预期社会化 B. 发展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逆向社会化

19.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和探索,是(

)社会化的主要任务(2.00分) A. 成年时期 B. 老年时期

C. 儿童及幼年时期 D. 少年与青年时期

20.法官与警察,学者与艺术家,这属于(

)(2.00分) A. 永久性角色 B. 工具性角色 C. 表意性角色 D. 先赋角色

1.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是(2.00分) A. 二元就业制度 B. 二元教育制度 C. 二元福利保障制度 D. 二元户籍制度

2.(

)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2.00分) A. 分工 B. 契约

C. 市场和计划 D. 产权

3.(

)是社会制度的主体(2.00分) A. 组织系统 B. 策略系统 C. 知识系统 D. 设施系统

4.(

)具有极鲜明的政治色彩。(2.00分) A. 亚洲型城市 B. 欧洲型城市 C. 美国型城市 D. 中东型城市

5.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

) 属于正常状态。(2.00分) A. 超过0.4 B. 达到0.6 C. 0.3以下

D. 0.3~0.4之间

6.(

)以工商业市民为主体,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城市结构极为复杂。(2.00分) A. 亚洲型城市 B. 中东型城市 C. 美国型城市 D. 欧洲型城市

7.按照婚姻形式的不同,家庭可以分(2.00分) A. 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 B.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以及一妻多夫 C. 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

D. 父系制、母系制和双系制

8.在中国,(

)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2.00分)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1世纪开始 D. 20世纪90年代

9.(

)把人们分成白领和蓝领两个阶级。(2.00分) A. 林德的两个阶级模式 B. 马克思的阶级模式 C. 米尔斯的阶级模式 D. 三个阶级理论

10.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那里的农村社区大都由(

)而来。(2.00分) A. 社会组合 B. 自然起源 C. 群体运动 D. 农村建设

11.(

)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2.00分) A. 产权

B. 市场和计划 C. 分工 D. 契约

12.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

)就算进入警戒状态。(2.00分) A. 0.3~0.4之间 B. 达到0.6 C. 0.3以下 D. 超过0.4

1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其中产业工人阶层属于(2.00分) A. 第一阶层 B. 第四阶层 C. 第八阶层 D. 第十阶层

14.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其中个体工商户阶层属于(2.00分) A. 第四阶层 B. 第六阶层 C. 第九阶层 D. 第二阶层

15.按照家庭中权力分配的不同,家庭可以分为(2.00分) A. 实行族内婚制的家庭和实行族外婚制的家庭 B. 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 C. 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

D. 父系制、母系制和双系制

16. (

)是社会制度的首要要素(2.00分) A. 策略系统 B. 知识系统 C. 规范系统 D. 组织系统

8.(

)认为,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不合理的1.有关越轨的分析视角,“强调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在越轨中的作用”,这是(

)的解释。 (2.00分) A. 心理学 B. 生物学 C. 社会学 D. 经济学

2.(

)不是从客观条件上去探讨社会问题,而是侧重于在主观方面探讨社会问题。(2.00分) A. 偏差行为理论 B. 标签论 C. 社会解组论 D. 价值冲突论

3.按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将其分为(2.00分) A. 政治性社会问题、经济性社会问题、文化性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B. 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C.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劳工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交通问题、犯罪问题 D. 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

4.长期以来主宰社会学研究的是(2.00分) A. “主体一客体”二元结构 B. “主体一主体”二元结构

C. “主体一客体一客体”三级结构 D. “主体一客体一主体”三级结构

5.西欧现代化的“内生”性,决定了其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来自(2.00分) A. 政治变革 B. 政府 C. 社会精英 D. 民间

6.成功的社会运动的最后阶段是(

)。(2.00分) A. 制度化阶段 B. 正式组织阶段 C. 预备阶段

D. 非制度化阶段

7.“资本主义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全球性影响,正是由于它是一种经济秩序,而不是一种政治秩序”,持这一观点的理论是(2.00分)

A. 查尔斯泰勒的本土化理论 B. 吉登斯的现代性后果理论 C. 罗伯森的全球场理论

D.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社会制度。(2.00分) A. 偏差行为理论 B. 批判理论 C. 社会建构主义 D. 社会病理学

9.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出现的“经济上的消费超前现象”属于(2.00分) A. 两难现象 B. 畸变现象 C. 错位现象 D. 失衡现象

10.社会中的贫困现象主要是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权力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结果,持这一观点的理论是(2.00分) A. 结构主义理论 B. 贫困文化论 C. 建构主义的观点 D. 个体主义观点

11.早发内生性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2.00分) A. 创新 B. 管理 C. 改革 D. 采借

12.较少带有政治色彩,几乎不直接触及社会结构的社会运动是(2.00分) A. 抵抗运动 B. 表意运动 C. 改革运动 D. 革命运动

13.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属于(2.00分) A. 失衡现象 B. 两难现象 C. 错位现象 D. 畸变现象

14.布鲁默所说的“带着愤怒和敌意采取暴力”的人群行为,指的是(2.00分) A. 常规人群行为 B. 表意人群行为 C. 行动人群行为 D. 偶合人群行为

15.集合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是(

)。(2.00分) A. 无组织性 B. 易受暗示性 C. 不稳定性 D. 非常规性

二 多选题

1.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包括(2.00分) 8.问卷调查的具体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2.00分) A. 由访问员将问卷发给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收回

B. 通过邮局将问卷寄给被调查者,他们回答完后又通过邮局寄回

C. 通过电话访问,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问卷

A. 方法论 B. 研究方式 C. 具体方法 D. 一般方法

2.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2.00分) A. 参与观察法 B. 抽样问卷调查法 C. 文献法 D. 深度访谈法

3.社会学家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2.00分)

A. 统计调查 B. 实验研究 C. 间接研究 D. 实地研究

4.文化在下列哪些层次上发挥着区分的功能(2.00分) A. 文化是不同人类群体相互区分的标志 B. 文化是人与动物的区分标志

C. 文化是不同社会形态相互区分的标志 D. 文化是社会与自然界区分的标志

5.当代社会学的主要范式包括(2.00分) A. 人本主义或反实证主义社会学 B. 反思性社会学 C. 理论社会学

D. 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6.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2.00分) A. 韦伯 B. 马克思 C. 涂尔干 D. 孔德

7.经典理论对后世发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有三种传统:(2.00分)

A. 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传统 B.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C. 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传统 D. 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传统

D. 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问卷

9.社会互动理论(也称符号互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2.00分)

A. 拉尔夫达伦多夫 B. 刘易斯科塞 C. 赫伯特布鲁默 D. 欧文戈夫曼

10.文化的空间结构一般包括(2.00分) A. 文化圈 B. 文化区 C. 文化边际 D. 文化中心

11.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是(2.00分) A. 霍克海姆 B. 马克斯韦伯 C. 马尔库塞 D. 阿多诺

1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包括(2.00分) A. 社会学的科学性

B.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C. 对社会生活进行特别的、分领域的研究 D.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13.涂尔干将自杀分为如下几种类型(2.00分) A. 利他型自杀 B. 宿命型自杀 C. 自我型自杀 D. 失范型自杀

14.文化的要素一般包括(2.00分) A. 规范 B. 语言 C. 价值观 D. 符号

15.人本主义社会学主要流派包括(2.00分) A. 常人方法学 B. 结构功能主义 C. 社会互动理论 D. 拟剧社会学

16.涂尔干的三本主要代表作都可以说是围绕社会团结展开的。这三本主要代表作是(2.00分) A. 《自杀论》 B. 《社会分工论》

C.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D.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17.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化分为不同的类型:(2.00分)

3.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1.00分) A. 生物性基础的发展 B. 由依赖逐步走向独立

C. 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和探索 D. 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

4.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1.00分) A. 地缘关系 B. 业缘关系 A.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B.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C. 表层的器物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 D. 精致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低俗文化

18.社会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2.00分) A. 拉尔夫达伦多夫 B. 刘易斯科塞 C. 赫伯特布鲁默 D. 欧文戈夫曼

19.影响文化传播的因素主要有(2.00分) A. 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 B. 本民族的文化导向

C. 文化的差异性与相容性程度 D. 封闭与阻隔的文化政策

20.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00分) A. 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的社会化 B. 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 C. 区分标志

D.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实证主义的社会学主要流派包括(2.00分) A. 结构功能主义 B. 冲突学派 C. 社会互动理论 D. 交换理论

1.社会结构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00分) A. 社会角色 B. 社会价值

C. 社会群体和组织 D. 社会制度

2.社会互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类(1.00分) A. 习俗要素 B. 人格要素 C. 文化要素 D. 情境要素 C. 佛缘关系 D. 血缘关系

5.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这包括(1.00分) A. 本我 B. 客我 C. 自我 D. 超我

6.群体的凝聚力来源于以下哪些方面(1.00分) A. 比较此群体与其他群体的结果

B. 群体的资源,如成员的名声、群体目标及活动内容等的吸引力

C. 对群体成员安全、自尊等需求的满足 D. 成员对群体有重要结果的期待

7.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00分)

A. 个人对角色的实践 B. 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C. 个人对角色的理解 D. 角色发展

8.初级群体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在于(1.00分) A. 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B. 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C. 初级群体可以被看做是社会的雏形 D. 初级群体给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

9.社会群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00分) A. 群体成员有共同行动的能力

B. 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C. 群体成员之间有着短暂的相互交往活动 D. 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交往关系

10.权变理论有三个基本命题是(1.00分) A. 对资源的需求构成了组织对外部的依赖

B. 不存在所谓“最好”的、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

C. 最好的组织方式总是依据组织和环境的关系来确定的 D. 任何组织方式都不具有同样的有效性

11.组织变迁的外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面(1.00分) A. 社会的变迁 B. 组织目标的改变 C. 竞争压力的加大 D. 技术的更新

12.成人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1.00分) A. 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 B. 婚姻家庭角色的学习和适应 C. 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和探索 D. 由依赖逐步走向独立

13.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1.00分) A. 朋辈群体 B. 大众传媒 C. 工作组织 D. 家庭、学校

1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利用空间距离来传达某种意义,这里的空间距离包括(1.00分) A. 公众距离(365厘米以上的距离) B. 社会距离(从122—365厘米左右之间的距离) C. 个人距离(从45~122厘米左右之间的距离) D. 亲密距离(从实际接触到彼此相距约45厘米内的距离)

15.冲突产生的原因有(1.00分) A. 资源的稀缺性

B. 群体或组织结构的相互依赖性 C. 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 D. 鼓励竞争的制度和机制

16.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1.00分) A. 布鲁默 B. 霍曼斯 C. 米德 D. 库恩

17.与群体相比,社会组织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的特征(1.00分)

A. 组织成员的契约性关系 B. 组织的人格化特征

C. 组织目标的特定性和明确性 D. 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18.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1.00分) A. 角色冲突 B. 角色中断 C. 角色不清 D. 角色失败

19.群体或组织结构的相互依赖性(1.00分) A. 动态性 B. 整体性 C. 有序性 D. 稳定性

20.就一般意义而言,改革大体要经历的阶段包括(1.00分) A. 侵蚀 B. 激化 C. 重建 D. 转型

21.科层制组织的主要特点有(1.00分) A. 分工明确 B. 因职设位 C. 人性化 D. 规则严密

22.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来划分,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00分) A. 社会组织 B. 政治组织 C. 经济组织 D. 文化组织

23.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将社会角色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比较典型的划分有如下几种(1.00分) A. 主观角色与客观角色 B. 工具性角色与表意性角色 C.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D.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4.组织变迁的内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00分) A. 组织目标的改变 B. 组织结构的改变

C. 组织成员的心理变化 D. 组织职能的转变

25.在老年期,社会化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即(1.00分) A. 角色转换 B. 面对死亡

C. 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和探索 D. 接受和适应生理上的老化

26.次级群体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在于(1.00分) A. 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B. 次级群体的日益占主导地位,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C. 次级群体有助于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D. 次级群体给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

27.根据维系群体成员的关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1.00分) A. 佛缘群体 B. 地缘群体 C. 业缘群体 D. 血缘群体

28.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1.00分) A. 妥协与服从 B. 合作与竞争 C. 冲突与强制 D. 交换

29.社会化的功能主要包括(1.00分) A. 传递和延续社会文化 B. 形成和发展独特人格 C. 发现和改变社会规律 D. 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0.社会交换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1.00分) A. 埃默森 B. 戈夫曼 C. 霍曼斯 D. 布劳

1.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其中,排在最后的两个阶层是(2.00分) A. 农业劳动者阶层 B.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C. 办事人员阶层

D.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2.按照家庭成员的关系及规模,家庭可以分为(2.00分) A. 母权家庭 B. 扩大家庭 C. 核心家庭 D. 父权家庭

3.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00分) A. 发展的不平衡性

B. 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 C. 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同时增长 D. 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中,呈现两头快中间慢的趋势

4.我国早期社会学家杨开道教授在《农村社会学》一书中,曾把农村社区形成的途径分为三种类型,即(2.00分) A. 社会流动 B. 自然起源 C. 农村建设 D. 社会组合

5.与农村的生活方式相比,都市的生活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2.00分) A. 生活丰富而复杂

B. 文化的异质性和个人的自主性强 C. 生活的节奏快,精确性要求高 D. 交往上的表面化与事本主义

6.作为一种社会实体的社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2.00分)

A. 社区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属的社区有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B. 必须有一定的地域条件和各方面的生活服务设施。 C. 必须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D. 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7.城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中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0分) A. 国际活动中心作用 B. 文化中心作用 C. 经济中心作用 D. 政治中心作用

8.韦伯根据权威的来源将其分为三类,即(2.00分) A. 传统型权威 B. 法理型权威 C. 卡里斯马权威 D. 现代型权威

9.按照世系相传和财产继承的方式,家庭可以分为(2.00分)

A. 单居制 B. 母系制 C. 父系制 D. 双系制

10.在社会学上,对权力的理解和分析主要有三种模式,即(

)(2.00分) A. 生产一运作模式

B. 传统的利益一冲突模式 C. 现代的民主协商模式 D. 权威一合法化模式

11.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三个标准包括(2.00分) A. 威望——社会标准 B. 权力——政治标准 C. 素质——文化标准 D. 财富——经济标准

1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即(2.00分) A. 人口数量增加

B.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C. 人口质量提高

D. 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

13.当今世界并存的基本政权形式主要有三类,即(2.00分)

A. 集权主义政权 B. 民主政权

C. 威权主义政权 D. 多元政权

14.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其中,排在最前的两个阶层是(2.00分) A. 产业工人阶层 B.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C. 经理人员阶层

D.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15.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它包括(2.00分)

A. 二元福利保障制度 B. 二元就业制度 C. 二元教育制度

D. 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

16.中产阶层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这包括(2.00分)

A. 工业化 B. 职业变迁 C. 教育的状况 D. 社会的稳定

17.教育的主要显功能包括(2.00分) A. 文化传播 B. 人格塑造 C. 筛选 D. 革新

18.社会流动有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其中,非结构性流动一般包括(2.00分) A. 垂直流动 B. 代内流动 C. 代际流动 D. 水平流动

1.吉登斯提出了全球化的几个维度,这包括(2.00分) A. 世界军事秩序 B. 世界资本主义经 C. 民族国家体系 D. 国际劳动分工

2.集合行为具体一下哪些特征(2.00分) A. 易受暗示性 B. 无组织性 C. 不稳定性 D. 非常规性

3.社会解组论认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出现社会解组(2.00分)

A. 传统崩溃使社会失去控制力

B. 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和利益冲突 C. 是各项规则相互矛盾使人们无所适从 D. 缺乏足够的规则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4.帕森斯的五个模式变项理论,除了“情感性与非情感性”这一模式变项外,还包括(2.00分) A. 特殊性与普遍性 B. 集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C. 先赋性与自致性 D. 扩散性与专一性

5.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控制进行分类,可以将社会控制分为以下几种(2.00分) A. 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B. 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 C. 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D. 物质控制与精神控制

6.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发展理论主要由以下哪几种理论构成(2.00分) A. 转型理论 B. 依附理论

C. 世界体系理论

D. 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

7.按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地区差异来划分,可将其分为(2.00分) A. 普遍性社会问题 B. 特殊性社会问题 C. 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 D. 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8.偏差行为理论强调,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2.00分)

15.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后果是(2.00分) A. 意识形态同质化 B. 价格竞争的同质化 C. 人们需求的同质化 A. 社会解组造成的

B. 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机会不均等 C. 价值冲突的结果

D. 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

9.传统现代化理论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自近代以来发生的结构性变迁,其基本理论主张可以概况为以下几点(2.00分)

A. 现代化趋同的假设 B. 社会发展的外因论 C. 社会发展的内因论 D. “传统一现代”两分法

10.目前世界,被称为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指的是(2.00分)

A. 臭氧层破坏 B. 酸雨

C. 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D. 全球变暖

11.全球化的三个基本维度是(2.00分) A. 文化维度 B. 军事维度 C. 政治维度 D. 经济维度

12.时尚的基本特征包括(2.00分) A. 非理性 B. 从众性 C. 新颖性 D. 短暂性

13.阿尔布劳从全球化角度考察了社会学发展史,认为,“全球化”是所有以前阶段的结果,这里的“所有以前阶段”指的是(2.00分) A. 民族社会学 B. 普遍主义 C. 国际主义 D. 本土化

14.社会运动具有以下哪几种基本类型(2.00分) A. 抵抗运动 B. 表意运动 C. 革命运动 D. 改革运动 D. 贸易的同质化

16.心理学对越轨行为的研究有以下哪几种不同的观点(2.00分)

A. 越轨行为与社会学习有关

B. 越轨行为与人格结构的内部不平衡有关 C. 越轨行为与人的性格类型有关 D. 越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

1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2.00分) A. 同化 B. 削平 C. 异化 D. 磨尖

18.对越轨的分析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视角,即(2.00分) A. 经济学的解释 B. 社会学的解释 C. 生物学的解释 D. 心理学的解释

19.社会运动大致都要经历一下哪些阶段(2.00分) A. 正式组织阶段 B. 普及阶段 C. 预备阶段 D. 非制度化阶段

20.布鲁默将人群行为分为一下哪些基本的类型(2.00分) A. 偶合人群行为 B. 行动人群行为 C. 常规人群行为 D. 表意人群行为

21.社会解组论认为,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2.00分)

A. 人口的迁移 B. 都市化的加速 C. 社会的快速变迁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22.一般来说,社会问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2.00分) A. 普遍性 B. 空间性 C. 复杂性 D. 时间性

2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殊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2.00分) A. 两难现象 B. 错位现象 C. 畸变现象 D. 失衡现象

24.与和谐论不同,冲突论看到了社会发展各种因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这种矛盾与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2.00分) A. 增长与平等的矛盾

B. 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C. 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的矛盾 D. 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矛盾

25.环境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包括(2.00分) A. 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B. 通过人类行动改善环境的可能 C. 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D. 技术的有限性

三 判断题

1.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物整体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的各个部分的属性的总和(1.00分) 错误 正确

2.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与以前一般的社会思想、社会常识基本相同(1.00分) 错误 正确

3.一般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常识,往往是建立在直观的主观想象基础上,对社会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片面的(1.00分) 错误 正确

4.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来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1.00分) 错误 正确

5.文化的内容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来获得的。(1.00分) 错误 正确

6.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1.00分) 错误 正确

7.定量方法的缺点是,这种对研究者理解力、洞察力依赖性较强的分析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其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性。(1.00分) 错误 正确

8.定性方法缺点是,许多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和独特,难以进行数量分析和经验概括,即使可以运用数量分析,也难以洞察社会现象的意义和动机。(1.00分) 错误 正确

9.“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来理解人,从人际互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交换来发现形成社会结构的最初动因”,这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1.00分) 错误 正确

10.无论是量化程度较高的抽样调查,还是量化程度较低的参与观察,都既可以为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也可以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1.00分) 错误 正确

11.所有的人工制成品都是文化产品,比如,泉水不是文化产品,但提炼的矿泉水则是文化产品。(1.00分) 错误 正确

12.“人类的行动主要是根据自身对外在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就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这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1.00分) 错误 正确

13.一般而言,反文化瓦解、打击主文化,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反文化有时也会发挥积极作用。(1.00分) 错误 正确

14.韦伯所开创的理解社会学,强调了客观性的说明,排斥了主观性的解释。(1.00分) 错误 正确

15.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认为,社会学不应当是价值无涉的,而应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1.00分) 错误 正确

16.量化程度较高的抽样调查,可以为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但不可以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1.00分) 正确

24.量化程度较低的参与观察,可以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但不可以为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1.00分) 错误 正确

25.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物的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和,而整体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它的的各个部分的属性的总和(1.00分) 错误 错误 正确

17.孔德的中心问题——社会秩序,与涂尔干的中心问题——社会团结,在精神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1.00分) 错误 正确

18.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1.00分) 错误 正确

19.“人类的行动主要是根据自身对外在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就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1.00分) 错误 正确

20.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学习、传递,才能得以保存。(1.00分) 错误 正确

21.价值观属于深层的精神文化,相对于表层的器物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它的变迁速度比较缓慢。(1.00分) 错误 正确

22.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高的抽样问卷调查、量表与测验、实验等方法。(1.00分) 错误 正确

23.人本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它追求的是理论、概念和变数的精确性以及在研究目的和结论上的“价值无涉”(1.00分) 错误 正确

26.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中,精神文化变化的速度最快。(1.00分) 错误 正确

27.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00分) 错误 正确

28.“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来理解人,从人际互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交换来发现形成社会结构的最初动因”,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1.00分) 错误 正确

29.所有人都处在一定的、必然的关系中,这些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因此,应当用人的社会关系来解释人的思想方式,而不是相反。(1.00分) 错误 正确

30.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反文化对社会进步只会起到消极作用。(1.00分) 错误 正确

31.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低的深度访问、参与观察和历史比较等方法。(1.00分) 错误 正确

32.一般来说,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的优点是标准化和准确化程度高,逻辑推理严谨;定性方法的优点是便于完整地把握社会现实,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的具体过程和行为意义。(1.00分) 错误 正确

1.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结构就是凝固化了的社会关系。

11.通常,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但是,群体决策往往也更容易导致冒险和失误。(1.00分) (1.00分) 错误 正确

2.再社会化眼于人的改造,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1.00分) 错误 正确

3.在人的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从出生、婴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直到死亡,社会化都是存在的。(1.00分) 错误 正确

4.组织的正式结构有助于组织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否则,组织效率可能降低,目标难于达成。(1.00分) 错误 正确

5.初级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取向的关系类型,而次级关系是一种明显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关系类型。(1.00分) 错误 正确

6.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0分) 错误 正确

7.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就属于次级群体。(1.00分)错误 正确

8.初级群体成员间的交往具有情感性,次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多数是工具性的。(1.00分) 错误 正确

9.初级关系是一种明显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关系类型,而次级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取向的关系类型。(1.00分) 错误 正确

10.弗洛伊德认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完美原则。(1.00分)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12.社会资本可以像经济资本那样,拥有者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将其转让到另外一个人那里,使之受益。(1.00分) 错误 正确

13..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属于初级群体。(1.00分) 错误 正确

14.社会地位通过角色表现出来,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1.00分) 错误 正确

15.

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

(1.00分) 错误 正确

16.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所以,群体决策往往不会导致冒险和失误。(1.00分) 错误 正确

17.一般说来,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社会活力。(1.00分) 错误 正确

18.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其中,生物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1.00分) 错误 正确

19.社会化只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1.00分) 错误 正确

20.社会资本既不外在于个人,也不内化于个人,而是存

在于人和人的关系或联系之中。(1.00分) 错误 正确

21.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1.00分) 错误 正确

22.组织的非正式结构的正功能是富有成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1.00分) 错误 正确

23.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1.00分) 错误 正确

24.社会资本是投资的社会结构资源,其投资收益是可以预期的、确定的。(1.00分) 错误 正确

25.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完美原则(1.00分) 错误 正确

26.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1.00分) 错误 正确

27.当社会关系的发展已达到高度模式化、制度化的程度,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和均衡状态时,就可以称之为社会结构。(1.00分) 错误 正确

28.强制是指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一般只有负面的社会功能。(1.00分) 错误 正确

29.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商店里的顾客、影剧院中的观众,都是集中起来的一群人,都属于社会群体。(1.00分) 错误 正确

30.社会化主要存在于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基本上不存在社会化问题。(1.00分) 错误 正确

1.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成员长期在一起共同生活,存在紧密的经济关系和特殊的情感交往。(2.00分) 错误 正确

2.水平流动对社会结构不发生影响。(2.00分) 错误 正确

3.从社会结构的意义上来说,中产阶层占据社会的主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2.00分) 错误 正确

4.分层是一个社会概念,并且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而等级则是一个政治、法律、宗教、种姓的概念。(2.00分) 错误 正确

5.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占据了社会的主体。(2.00分) 错误 正确

6.农村社区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根本上说,它的产生是与人类农业生产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2.00分) 错误 正确

7.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在人口性质上,农村社区居民较趋向于异质化,城市居民则趋向于同质化。(2.00分) 错误 正确

8.社会制度是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团结的重要手段,所以,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2.00分) 错误 正确

9.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多为社区型而非社团型。(2.00分) 错误 正确

10.分层是一个政治概念,而等级则是一个社会概念。(2.00分) 错误 正确

11.近代中国与近代欧洲,反映在城乡关系上,欧洲的城乡关系是一种产业分工的关系,而中国的城乡关系则是城市掠夺乡村,各种苛捐杂扩税是其中最重要的掠夺方式。化主要的手段则是采借。(1.00分) 错误 正确

4.凡是信息公开程度很低、新闻媒体受到严格控制的社会,都是传言和谣言的多发之地。(1.00分) (2.00分) 错误 正确

12.现代社会尤其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家庭已经不是重要的经济单位。(2.00分) 错误 正确

13.韦伯划分层次的三个标准,财产差别产生阶级,威望差别产生身份群体,权力差别产生政党。(2.00分) 错误 正确

14.中国当代家庭以扩大家庭和夫居制家庭为主,严格执行父系制,母权家庭在逐步上升。 (2.00分) 错误 正确

15.改革前的二元结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将城乡人口和城乡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人为地分割为两个互相隔离的部分,形成人为的制度壁垒。 (2.00分) 错误 正确

16.社会制度正功能对社会起积极促进作用,而社会制度反功能对社会起消极破坏作用(2.00分) 错误 正确

1.就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而言,我们应该用本土化的口号来抵制全球化的进程。(1.00分) 错误 正确

2.社会控制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正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存在负功能,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00分) 错误 正确

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创新,早发内生型现代错误 正确

5.社会运动是自上而下动员的,采取的是制度化的行动方式。(1.00分) 错误 正确

6.弱势群体的出现,主要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不足导致的,这种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1.00分) 错误 正确

7.犯罪行为必然是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也总是犯罪行为。(1.00分) 错误 正确

8.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是文化形式。(1.00分) 错误 正确

9.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情感性、集体取向、先赋性、扩散性和特殊性的原则将越来越起支配作用。(1.00分) 错误 正确

10.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一个由民间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是一种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1.00分) 错误 正确

11.法律是一切控制手段的基础和最强有力的控制力量。(1.00分) 错误 正确

12.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人口膨胀向人口的均衡发展转型,即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更为突出。(1.00分) 错误 正确

13.社会运动是自下而上动员的,采取的是体制外、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而政治运动是自上而下动员的,采取的是制度化的行动方式。(1.00分) 错误 正确

14.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即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原因,特别是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1.00分) 错误 正确

15.人群行为不是情绪传播的结果,而是认知传播的结果。(1.00分) 错误 正确

16.越轨行为的出现并不总是坏事,有时它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1.00分) 错误 正确

17.恐慌发生在传统社会的频度要比现代社会高得多。(1.00分) 错误 正确

18.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非情感性、个人取向、自致性、专一性和普遍性的原则将越来越起支配作用。(1.00分) 错误 正确

19.广义的全球化并不仅仅指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是关涉到我们生活中的时空转换。(1.00分) 错误 正确

20.从一定意义上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是一种自然演进的过程,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则是一种人为计划的过程。(1.00分) 错误 正确

21.广义的的全球化指的是基于资本、高新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外向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大市场和跨国公司形成的过程。(1.00分) 错误 正确

22.在近代史上,西方社会变化的核心是理性化过程,因此,西方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理性取代传统和感情的过程。(1.00分) 错误 正确

第3篇: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

1.孔德 19世纪

2.“优势需要” “需要” 3.社会关系 直接交往 情感性 4.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5.突发性 非组织性 6.自致角色 7.库利

8.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 9.人际关系亲密

10.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 11.泰罗

二.选择题 1-5 BDDAD 6-10 ACABA

三.名词解释 1.《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四.简答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③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 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填空 1.滕尼斯

2.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3.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4.过度城市化

5.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6.财富 声望 权利 7.社会需要 规范体系 8.社会行为规范 9.社会结构

10.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在生产 11.国民收入

12.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13."五行相胜"

二.选择题 1-5 BDCDC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3.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为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四.简述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第4篇: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4分) 职业倦怠最为集中也是最多的年龄段是( ) A 23岁之前年龄段的人群 B 23至27岁年龄段的人群 C 27至45岁年龄段的人群

D 处于即将退休的年龄段的人群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C 第2题 单选题 (4分) 下列关于在职业倦怠的观点,错误的是( ) A 不能胜任工作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B 引起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原因

C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学会一张一弛,放松自我

D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调节工作中带来的倦怠感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B 第3题 单选题 (4分)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 ),这使得人们在面对同样压力情境时感受。 A 认识 B 反应 C 情绪 D 行为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 第4题 单选题 (4分) 心理现象分为( )。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 第5题 单选题 (4分) 婚姻关系中,关于吵架的认识,下列( )是正确的 A 有效的吵架也是一种沟通 B 吵架意味着婚姻走向危机 C 吵架妨碍问题的解决 D 幸福的婚姻不会吵架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 第6题 单选题 (4分) 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 自卑者 B 自负的人 C 完美主义者 D 偏执者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C 第7题 单选题 (4分) 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 A 刻板印象 B 社会吸引 C 从众 D 服从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C 第8题 单选题 (4分) 第一位提出“自我管理”思想的管理学家是( )。 A 戴维•麦克利兰 B 格林豪斯

C 彼得•德鲁克 D 施恩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C 第9题 单选题 (4分) 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 )的过程。 A 乐趣—有趣—志趣 B 有趣—志趣—乐趣 C 志趣—有趣—乐趣 D 有趣—乐趣—志趣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D 第10题 单选题 (4分) 在人的能力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客观物质的变化,导致职业能力相对下降,叫做( )。 A 职业能力的强化 B 职业能力的绝对弱化 C 职业能力的弱化

D 职业能力的相对弱化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D 第11题 多选题 (5分) 健康包涵的基本要素是( )。 A 心理健康

B 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C 躯体健康 D 精神健康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BC 第12题 多选题 (5分) 下列符合终身教育思想的观点包括( ) A 人格的发展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 B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 C 只要人活着,教育就应该是继续的

D 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BC 第13题 多选题 (5分) 下列属于婚姻恐惧易感性人格因素的是( ) A A型人格

B 责任感匮乏型人格 C 精神敏感型人格 D 自由型人格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BCD 第14题 多选题 (5分) 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 A 生理的自我状态 B 心理的自我状态 C 社会关系的自我状态 D 道德的自我状态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BCD 第15题 多选题 (5分) 管理学家麦克利兰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力分为两种( )。 A 公共权力 B 个人权力 C 集中权力 D 职位性权力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BD 第16题 多选题 (5分) 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有( )。 A 家庭环境 B 社会舆论 C 经济条件 D 职业需求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ABD 第17题 判断题 (2分) 人们能够知觉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觉察他人的情绪。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第18题 判断题 (2分) 面对一个盛怒中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和他大吵一架。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第19题 判断题 (2分) 适当宣泄情绪对个体健康有利,因此我们可以用任何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第20题 判断题 (2分) 人际交往中的哪怕很小的成功体验也会给自卑者带来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1题 判断题 (2分) 交往技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创新。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2题 判断题 (2分) 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个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3题 判断题 (2分) 心理健康指的是有良好的身体,反映一个人的身体没有疾病,能够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要求。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第24题 判断题 (2分) 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5题 判断题 (2分) 人类的最大恐惧之一就是恐惧失去控制,最强的驱动力之一就是在生活中拥有控制感。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6题 判断题 (2分) 有很大一部分人类活动是致力于寻找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事情的方法。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7题 判断题 (2分) 有效的沟通是夫妻关系健康、婚姻美满和谐的关键。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8题 判断题 (2分) 角色认同是指社会个体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行为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地位来构建适于角色的特定认同。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29题 判断题 (2分) 职业生涯是以满足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它包括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及工作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等。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错

第30题 判断题 (2分) 麦克利兰调查研究发现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31题 判断题 (2分) 从道德水准的角度探讨人们所参与的各类休闲活动,这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对

第5篇: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电大社会学概论_答案_作业1

一、 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 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

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

三、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

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

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2、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

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 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

体。

4、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填空题

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写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

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论

10、剥削

三、选择题

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简答题

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 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

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五、论述题

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

社会学概论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 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

2、 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

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3、 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

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 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

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二、填空题

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

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在生产

10、劳动资源

三、选择题

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

四、简答题

1、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2、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四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规范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止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

3、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

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4、一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二是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

五、论述题

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学概论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 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

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

变动过程。

3、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4、 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

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研究机构是罗马俱乐部。

二、填空题

1、国民收入

2、社区工作

3、农村社会保障

4、五行相胜

5、索罗金

6、柏雷托

7、家庭流动

8、第三次浪潮

9、罗马俱乐部学派

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三、选择题

1、B

2、A

3、A

4、C

5、A

6、A

7、C

8、B

9、A

10、D

四、简答题

1、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区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二是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

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三是合法性。近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是依法进行的。四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人们对其同类所抱有的同情、爱护的感情与理性,是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性质及其涉及领域的广泛,决定了社会工作类型的多样化。

3、社会流动的类型分为一是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二是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三按流动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意义: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的涵义。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上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基础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拳的分析观点。另外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

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二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三是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四是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第6篇: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业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成果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2、为什么说经济上的半资本主义、政治上的半主权、文化上的多元化趋势是诞生具有特定质地毛泽东思想的条件?

3、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毛泽东同志又继续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使它又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宝库,它具有多方面内容。这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它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它源于马列主义,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5、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看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有何独创性发展?

6、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经验对当今社会有何启迪?

7、为什么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怎样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

原因:

(1)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

(2)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农民是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主要受害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主要是对农民的压迫,因而在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民主革命胜利也主要靠工农联盟.中国革命的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与农民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因而解决农民问题是解决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主要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离开农民则一事无成.(3)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场斗争中,人力物力的主要源泉在农村。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际上是就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取得农民的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领导权。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哪些对马列具有独创性?

2.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去把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独创性发展

要完整地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还需将其放在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特别是将其放在对马列主义的独创性发展中去加以把握。因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创造性的伟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原理或新的论断。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它首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所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中国无产阶级应该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的独创性理论。

由于东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西方国家的民主革命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联合农民及其他革命阶级夺取革命胜利。而中国人口中80%是农民,他们是全国的基本群众,是农村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的

政治、经济地位低下,受压迫最深,具有要求变革现状的革命积极性,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实际上就是农民运动。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也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既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个基本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独创性发展,突破了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古典式结论,无论是对中国革命还是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巨大的贡献。

(2)提出了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独创性理论。

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资产阶级,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成败的大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论断,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它的独创性表现在,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最基本的特殊国情出发,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应根据革命所处的不同阶段之不同需要,以及资产阶级自身不同的地位,对其采取相应不同的态度和政策,即总体说来又联合又斗争的理论。在这一点上,中共没有照搬俄国共产党的做法,不像后者那样,对资产阶级绝对加以打击。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正确认识蒋介石政权的性质成为党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这时,毛泽东在深刻分析蒋政权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概念;并指出,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完成了民主革命阶段对资产阶级的基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内容,至此也得到了更为完整的表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新民主主义理论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武装夺取政权,用战争来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基本原理,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都适用。但是,执行这一原则的表现形式,却可以而且应该基于不同的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毛泽东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点的突破,是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的总结。它有两层涵义:一是,中国革命不像苏联十月革命那样,先占领城市后夺取乡村,而是走与此相反的道路;二是,中国革命不是一蹴而就地夺取全国政权,而是先在局部地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扩大乃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只有从以上几个独创性方面来把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涵,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抓住它的思想特质和理论精髓。

9、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蓝图。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

最后,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深刻地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经验。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总之,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发

展。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论述,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10、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

11、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其突出特点是什么?建军思想对今天有何意义?

1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做出了那些历史性的贡献?

第一是半殖民地条件。在半殖民地,城市虽带有领导性质,但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因为城市太小,乡村太大,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不在城市。第二是大国的条件。失去一部,还有一部。第三是今日的条件。今天主要的是中国进步了,有了新的政党、军队与人民,这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同时,毛泽东也指出,由于城市总是集中的,乡村又总是分散的,当敌人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线后,共产党在乡村建立的阵地就在地域上被分割,给革命战争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规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但是,毛泽东坚信,乡村能够战胜城市,因为有上述三位一体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可以坚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去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磨练中生息自己的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等将来条件具备时,就能举行反攻,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13、为什么只占人口总数0.4%的工人阶级是毛泽东思想诞生的阶级条件?

上一篇:帮扶工作座谈会发言下一篇:街道计生科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