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困境研究 ——以“分享收获”农场为例

摘要:贫困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致力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探索扶贫攻坚道路,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先后参与对农村的扶贫开发,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目前距离国家扶贫目标的完成还剩下“最后一公里”,扶贫工作进入深水区,源于西方的社会企业,以实现社会目标为使命,并通过商业化运作获取盈利来提升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上表现出色,其凭借高效、灵活、社会目标使命等优势成为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第四条道路”。作为农业大国,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企业扶贫研究现状、社会企业基础概念、扶贫的必要性及优势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北京“分享收获”社会企业参与马坊村扶贫的实践为例,论述了该社会企业在村庄扶贫过程中遭遇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困境,并基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信任、规范、网络三个层面对社会企业扶贫过程中的困境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信任、规范、网络三个层面造成的社会企业社会资本的缺失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以期促进社会企业在农村扶贫方面更好地发展。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研究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分别论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所用的方法、创新及不足等。第二部分从传统三大扶贫主体的失灵、农村贫困现状、相关政策的推进等方面来阐述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必要性及动力,并对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优势进行了说明,列举了当前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四种模式。第三部分为案例研究部分,即“分享收获”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实践。在对扶贫村庄的马坊村及扶贫主体的“分享收获”社会企业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论述该社会企业在前期创建及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困境。第四部分基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分别从信任、规范、网络三个层面对“分享收获”社会企业扶贫过程中产生的困境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针对社会企业三个层面的社会资本缺失造成的扶贫困境,提出相关优化路径。第六部分为总结和展望部分,笔者在对本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对未来相关学术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社会企业;农村扶贫;困境;优化路径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社会企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必要性及优势

第一节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必要性及动力

一、农村扶贫开发的政府失灵

二、农村扶贫开发的市场失灵

三、农村扶贫开发的志愿失灵

四、农村贫困现状及扶贫政策的推进

第二节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优势

一、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开展精细化扶贫

二、鼓励贫困群众参与,实现扶贫双向互动

三、社会使命驱动,扶贫目标不易发生偏离

四、商业化运作,扶贫效率高

第三节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模式

第三章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选取与资料来源

一、案例选取的依据

二、资料来源

第二节 村庄的基本情况及社会企业扶贫的缘起

一、扶贫村庄的基本情况

二、“分享收获”社会企业参与马坊村扶贫

第三节 社会企业参与村庄扶贫的困境

一、认知不足,合作意愿低

二、相关制度缺乏,面临质疑

三、内外支持有限,发展受阻

第四章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困境的原因探究

第一节 信任层面:现行社会文化环境的局限性

一、社会企业的媒体曝光率较低

二、社会企业发展理念与现有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规范层面:相关约束性制度滞后及不完善

一、社会企业尚未取得法律地位

二、社会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缺失

三、对社会企业的相关监管不足

四、扶贫村庄价值观念陈旧落后

第三节 网络层面:社会关系网络狭窄

一、村庄人口外流带来关系网络弱化

二、社会企业外部网络断裂造成资源获取有限

第五章 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困境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信任优化:营造社会企业扶贫的优良环境

一、加大对社会企业的相关宣传报道

二、强化社会企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二节 规范优化:完善社会企业及扶贫村庄相关制度约束

一、加快社会企业及相关扶贫立法

二、建立社会企业及扶贫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

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内外监督体系

四、培育扶贫村庄良好的价值观念

第三节 网络优化:扩展关系网络助力扶贫攻坚

一、培育返乡人才强化农村关系网络

二、加强互动合作拓展社会企业外部网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与扶贫村庄农户的电话访谈提纲

二、与消费者会员的电话访谈提纲

三、与“分享收获”团队成员的电话访谈提纲

致谢

上一篇:非遗之文化遗产论文提纲下一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