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报告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报告

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状况分析报告

【摘 要】 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科学高效运行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选取苏州科技学院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理论和经验提出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报告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1994年4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示范工程”启动并通过验收后,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经历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日趋完善和成熟。由于高等院校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组织特征,这也决定了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特性。同时,高等院校虽然在办学历史、基本规模、发展定位、培养特色、综合实力、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组织属性、根本任务和管理内容等方面具有普遍的共性。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大同小异。本文以作者的工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为例,结合学院的组织特点和管理系统建设的状况,分析了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参考借鉴其他组织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提出完善和优化的建议。

1.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状况

1.1学校的基本组织概况

苏州科技学院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校学生2万多人,教职工1600余人。学校以工为主,涵盖工、理、人文、社会、管理、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以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与环境等学科和专业为优势和特色。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千多亩。学校以建设有影响、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坚持“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现设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党委办公室等6个党群部门、人事处等17个行政部门、图书馆等9个直属部门(见图1)。

1.2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

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依据不同的职能进行划分和应用,主要应用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方面,也包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服务等方面。其基本构架可以从业务层面、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信息层面等不同的角度加以描述。

在业务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和服务的工作业务范围与属性。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人事管理信息子系统、学生管理信息子系统,科研管理信息子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资产管理信息子系统、后勤管理信息子系统、图文管理信息子系统、网络管理信息子系统等(见图2)。

在物质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持。硬件方面:在全校范围内都配置了日常办公所需的计算机和其他辅助设备。在网络中心、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设备处、图书馆等主要职能机构,还配备了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以及专门的工作用房等基础硬件设施。软件方面:除了日常办公软件,也包括用以海量复杂数据、信息处理与管理的专业商业软件、网络技术服务于管理的专业软件、用以学校内部信息交流与互动的自主开发软件等等。此外,还包括用以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健康运行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

在技术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行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这一系统构建和运行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是用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模拟示范、预测以及决策等主要功能所需要的常用技术。此外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以提高管理效能为主要目标的,所以现代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也成为这一系统良性运行的重要技术要素。

在信息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处理的信息性质与类别。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来自学校内部的管理需要,主要包括公文信息(学校内部的政策、规定及日常公文资料)、人员信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资料和档案)、资金信息(包括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设备信息(包括实验设备、固定资产)、网络信息(包括校内外网络信息和电子邮件信息)、交互信息(包括处于管理系统中各种角色关系间交流与互动的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有的是单向传递的,有的是双向甚至是多向交叉传递的。部分信息是封闭式,仅限于内部范围使用。除内部管理信息外,还包括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类信息。

由此可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逻辑架构(见图3)

1.3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主要围绕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功能而开展的。目前已基本覆盖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从日常办公自动化到专业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也比较全面。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我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硬件上日趋完备,且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在多方面得以体现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在一些专门的管理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都配置的专属空间和专业人员,保证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康有效地运转。近年来,学校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增加投入,且开始重视和鼓励校内专业人员结合本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

2.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与发挥。和许多高校一样,现阶段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如何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以加快业务处理速度上,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被局限在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层面上。而没能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推动知识与信息创新、知识与信息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此外,由于观念和认识的局限于障碍,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的影响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管理信息系统在推进科学、高效决策方面的作用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体现。

2.2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构建有待整合完善。虽然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所有的管理与服务的业务范围,但很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各个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独立建制的,这种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是封闭式的,在系统设计上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不一,许多信息是单向流动的,这就造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能共享和交互。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设计,系统内部业务单元之间契合程度低,系统显得冗杂低效,造成了信息资源和学校物质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系统自身设计存在的缺陷,使得系统的整体运行不够顺畅,对信息的处理和反应滞缓,一些系统信息更新缓慢,大量陈旧数据和信息的沉积,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系统资源,而且会对管理决策带来负面的影响。

2.3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硬投入轻软支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对硬件的投入比较重视,但对软件的选择、引用与开发,对人员的配置、培训和使用重视不够。目前,支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硬件条件以及办公用房等设施建设比较令人满意,但在软件的选择和引用尤其是组织自主研发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习惯于购买现成的商业管理软件,或者被动地使用主管部门要求使用的管理软件,结合自身组织特点和工作需要,经过系统设计和科学集成的自主研发的应用管理软件少而又少,目前开发的软件所应用的领域和发挥的功效十分有限。而且,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基本上处于被动适应的阶段,应用人员普遍缺乏对软件功能的主动采用与开发,一些专业性较强岗位的工作人员并非科班出身,或者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部分岗位没能配备专职人员。

此外,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方面,存在着开放与保守的矛盾与冲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问题上,一方面要维护系统自身的安全和信息安全,一些应用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技术被广泛采用,受制于此,一些管理信息只能在学校内部交流使用,甚至只能在本部门使用,这极大地限制了管理信息的综合使用效率和价值。同时,为满足学校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等方面的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又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何达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中开放与安全的平衡也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与优化的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高等院校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必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必然面临组织发展自身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形势,同时还要不断适应新思想、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优化:

3.1转变观念,全面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价值。作为决策者的学校领导,应重新认识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价值所在,超越以往对管理信息系统仅仅作用于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的价值认识,意识并重视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决策的影响和作用。在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强调并实现决策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并身体力行地使用和发挥这一系统价值。同时,在制度上要保障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不同管理领域的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一线工作人员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自觉维护系统的健康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的效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权威管理机构,负责全校范围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日常监管、开发维护、综合评价与服务支持等工作。

3.2科学设计,整合和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职能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检讨系统的运行状况,重新设计并论证更为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状态,对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减少或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各个子系统间的联系与契合,统一信息和数据的标准,增强信息交互。加强对系统信息的监控与管理,提升信息的更新交换效率。重视高校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和采用科学可靠的安全技术,平衡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开放性与安全性。

3.3软硬兼施,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采用科学的系统支持方案,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投入。对现有硬件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提高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功效潜力。增加投入用以支持自主软件的开发工作,改变过分依赖购买商业软件的状况,积极主动开发适应本校组织特点和工作需要的管理系统软件与平台,充分发挥本校相关专业人员的才智。有针对性地组织对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应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效能。重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队伍的建设,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技术岗位,招聘或培养胜任工作要求的专技人员,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

结语

通过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对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内部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为出发点,基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必要选择。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高等院校的管理活动得以广泛应用且发挥日益突出的独特作用,但高等院校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认识和应用策略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与偏差,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在设计、运行、维护、监管、安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需要改善和优化之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适应高等院校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新任务、新需要、新问题和新挑战,高等院校应从观念、组织、制度、技术、人员、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入手,采用现代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科学设计、优化资源、充分保障、量力而行,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健康良性发展。

注释:

*徐世军.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J].科教文汇,2006.6.

参考文献:

[1]仲秋雁.管理信息系统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徐世军.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J].科教文汇,2006.6.

[3]朱 强.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4.

[4]王贵明.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山西电子技术,2000.1.

作者简介:孙士俊(1979- )黑龙江肇东人,苏州科技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丛春秋(1973-)吉林四平人,苏州科技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孙士俊 丛春秋

第2篇:基于HFACS对厦门空管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信息分类及分析

为了提高民用航空系统的安全性,减少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需要快速、准确地发现并改正系统存在的缺陷。而己发生的差错和不安全事件恰好暴露了系统的缺陷,因此搜集己发生的不安全信息并对其进行研究就很有意义。

航空安全保密自愿报告系统主要负责收集隐藏在事故下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差错事件,根据海恩法则,底端事件数量远远大于事故和事故征候数量。然而,在信息分析方面,决大多数的自愿报告系统都还停留在数据收集、录入、统计等低层次的应用上,缺少深层次的信息分析。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挖掘和分析,才能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和规律,充分利用收到的信息。

厦门空管安全自愿报告系统

航空安全保密自愿报告系统是对报告人身份、报告中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身份绝对保密地收集航空安全信息、及时向民航管理当局和民航企事业单位发出安全示警、向民航从业人员提供信息反馈、开展民航安全研究和安全咨询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厦门空管安全自愿报告系统是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空管子系统。

REASON模型是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事故调查模型,厦门自愿安全报告系统对该模型进行结构分层细化,并使用真实统计数据对模型逆序修正,对自愿报告事件进行分析与统计。

HFACS

HFACS即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th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建立在里森Reason模型基础上,专门用来定义里森“瑞士奶酪”模型中的隐形差错和显性差错,因此可以作为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工具使用。

它描述了四个层次的失效,每个层次都对应于Reason模型的一个层面。这四个层次包括:1)不安全行为,2)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3)不安全的监督,4)组织影响。

基于HFACS对厦门空管自愿报告系统信息分类与分析

根据HFACS对安全报告进行分类统计

本文由厦门空管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收集的68篇自愿报告,按HFACS进行分类。

1.单一事件过程中涉及多个因素,因此涉及因素总数为110个。

2.在分类统计过程中,本文对HFACS定义的技术环境的范围有相应调整。在对空管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信息分类及分析过程中,信息中提及的操作者应为空管人员,而作为第三方出现的机场部门及机组则归于环境因素当中。但是,常见的与第三方的协调问题仍划归至班组资源管理因素中。

统计

组织影响:资源管理方面空管自愿报告事件次数3(百分比2.7%)。不安全的监督:监督不充分17(15 5%),运行计划不适当3(2.7%)。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分为操作者状态、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操作者状态中不良精神状态1(0.9%),身体/智力局限1(0.9%);人员因素中班组资源管理24(21.8%),个人的准备状态l(0.9%);环境因素中物理环境17(15.5%),技术环境25(22.7%)。

不安全行为分为差错和违规,差错中又分为技能差错、决策差错和知觉差错:技能差错6(5.5%),决策差错12(10.9%)。

由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按人误因素出现的次数多少排序,依次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组织影响。且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所占比例最大,而其中又是环境因素出现最多。分析

本文认为事件致因因素的提及频次与这种因素在事故隐患的贡献作用直接相关,次数越多,其对事故隐患的作用越大。根据统计数据,有以下分析。

不安全行为

在不安全行为层面,不安全事件更多与决策差错相关,如在管制过程中出现发送指令时机不当、对特情处理不当等;其次是技能差错,管制员混淆相似航班号,注意力分配不当等。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为影响最大的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它包括了物理环境及技术环境两个部分。其中,技术环境所占比例较大,如机场部门忘开跑道灯等。物理环境次之,主要涉及到不良天气条件等。

人员因素

班组资源管理在不安全事件的前提中比例也较大。由于空中交通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协调配合十分重要。它包括了个人的准备状态、班组内部协调配合、班组间协调配合、班组與机组沟通、班组与机场部门沟通、班组与军航协调配合。

操作者状态

作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管制员的身体状态及自身的局限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例如,航班量特别大的情况下班组人员不充足,会影响管制员的精神状态,同时挑战其工作极限。

不安全监督

监督不充分是不安全监督的主要问题。在航班量很大和航班量很少两种情况下,由于管制员个人的注意力有限,容易出现漏洞和问题,需要监控席或者其他监督人员的配合共同完成管制过程。

运行计划不当次之,报告中提到了,在单位时间内正常的进离场飞机很多,而又人员配备不当,造成管制员超负荷工作,极易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组织影响

任何事故都可以追溯到管理上的原因,而文化是其中的根本原因。班组的违规行为、资源管理和监督方面的问题都是组织内不良安全文化或组织氛围的体现。

与组织文化和组织管理相关的较深层次的因素则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为民航安全领域安全文化建设和组织管理提出了要求。改进措施

1.抓好重点环节,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保障航空安全,有赖于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同时加强各单位的安全监督,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章;

2.强化培训实效,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既要重视模拟机培训等技术技能的强化,也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强调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的训练,建立对民航组织关键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过程监控和跟踪反馈,提高培训的实效。

3.利用信息驱动,推行民航安全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是组织根据管理波动和管理失误的活动规律,利用有效手段使之少发生或降低其破坏程度的一种管理活动。我国民航现有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事后管理,它的管理主动性较弱,因此,有必要在民航系统推行预警管理,通过预警分析及采取预控对策,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

作者:罗幽兰

第3篇: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施报告

摘 要: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U8软件中业财一体的思想。本研究以“采购管理”单元为例,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衔接,应用线上学习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会计信息系统;采购管理

美国通用电器集团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先生曾经说过:“采购和销售是公司唯一能赚钱的部门。”笔者在对本地的一些生产制造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企业财务链、供应链与生产制造有机衔接,从生产工艺到生产计划、物料需求清单,形成了采购请购、采购订货等业务。财务人员只有熟悉了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业务运营过程,才能熟练使用业财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准确管控业务流程审批,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笔者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采购管理”单元为例对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开设于第三、四学期。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面向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人员,对企业产、供、销环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供管理及控制。根据企业调研反馈,本单元教学内容选择典型采购业务,以采购工作过程为知识学习主线,以U8软件为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中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为思政要素,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形成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并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翻转课堂+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的模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掌握了存货核算的账务处理,通过本课程前面章节的学习,完成了U8软件的供应链初始设置,具备学习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由于不熟悉企业的采购过程和采购业务的流程,对软件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修改。本单元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详细剖析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业务主要环节、各环节关键单据产生问题的原因等,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提供教学文档、教学课件、操作视频供学生预习和复习。

三、“采购管理”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笔者确定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基本素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采购业务的流程、采购业务的主要环节及单据、采购业务纠错的原理。其次,能力目标是能读懂采购业务流程图,能描述采购业务环节的主要单据并能在软件上填写,能根据业务流程图在软件上正确执行流程,能归纳、分析采购业务错误的类型并修改错误。最后,素质目标是希望通过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养成书写记录操作过程的习惯,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业务的单据传递、采购业务的修改原理,能够根据业务单据正确判断采购业务类型并选择适用流程,修改软件操作中的错误。

四、“采购管理”单元教学策略

“采购管理”这一单元的教学以采购工作为任务,以任务中产生的问题为导入,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预习,完成预习任务,形成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教师的教学起点。课堂上以“在做中学”为基本教学理念,以学生操作中产生的问题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翻转课堂+混合式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采用组内互助、组间协作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在作业、考核中要求学生养成诚实守信、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训练习中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训练中。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展示学习成果的习惯。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实操考核、理论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评,如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上,利用好主题讨论、选人、问卷、投票、网上提交作业、考试、平时检测等功能,将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五、“采购管理”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

“采购管理”这一单元在U8软件的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采购流程是理解采购业务的基本思路,因此,筆者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从课前预习到课中学习到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全面地学习本章节内容。

(一)课前——问题导入

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录制好教学微课和操作演示视频,分别用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知识准备,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以《采购管理》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将采购流程分解、整理、归纳,以流程图形式展示,并辅助使用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视频,讲解基本采购流程。从基本采购业务流程开始,课前测包括记忆和复述知识点,课中根据预习问题导入本节知识,从第二次课开始,课前测内容包括上节知识和本节知识,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复习及理解,并将课前测的结果作为课程开始的起点。

学生课前学习后,完成课前测验,上传学习成果。一方面,学生根据课前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依据课前学习成果判断课中要解决的问题,为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依据。教师以讲解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为导入,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展示典型教学案例,结合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置课中学习任务。

(二)课中——五步教学法

课中,教师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布置实训内容,让学生先做后讲,并收集学生实训中的问题,集中讲解、演示问题的处理过程。课中活动主要是熟悉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用业务流程的关键单据编一个采购故事,区分不同业务的异同点,按正确流程执行操作,使用业务流程图判断错误的位置,尝试仿照已知的业务流程图绘制出其他业务的流程图。课中教学可以概括为五步教学法。第一步是任务构建。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在任务实施中体会教学重难点,经过反复尝试、反复体验,通过解决问题达到内化职业技能的目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精神。第二步是问题探究。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出现的问题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给教师。笔者经过本单元内容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采购管理”这一单元常见的问题有几类:一类是软件操作流程不对,没有掌握单据之间的传递关系;另一类是计算机操作问题,菜单不熟悉;第三类是学生个人无法解决软件出现的错误提示。前两类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能解决,第三类问题则需要教师的协助或讲解。第三步是交流提高。通过小组展示任务完成情况这一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由能力强的学生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另一方面由学生自己讲解修改错误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第四步是应用拓展。结合工作任务的实际应用,适当拔高教学难度,巩固和延伸知识。第五是反思总结。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比较,思考如何优化业务操作流程、优化操作过程,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

(三)课后——完成实践报告

课后,学生提交课后测和实训报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课后测或作业设计下节课的预习及教学内容。作业批改模式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由学生相互评价作业,展示优秀作业,明确提升方向。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检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章节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情况、作业统计、考试统计等。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六、“采购管理”单元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改传统的先由教师示范后由学生操作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变为学生自主根据教学视频“做中学”,通过反复观摩操作视频,掌握操作要点,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教师集中讲解或示范教学实训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重点采用视频+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采用绘制流程图+讲解流程图+演示的方法,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流程图中,帮助学生讀懂流程图,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归纳不同的采购业务所对应的流程图,并由流程图总结出采购业务的标准操作步骤。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注重高阶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分析、辨别、归纳、判断、评价能力的培养。例如,普通采购业务和采购现结业务,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业务的单据,找出相同与不同,辨别业务的关键点。不同的采购业务适用不同的流程图,要求学生根据经验总结、归纳流程的差异。实操中,错误的修改是软件操作的难点,学生常常不能判断错误的原因,仅针对软件的提示去直接修改,往往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根源。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教师将单据与单据、单据与菜单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的重点,讲解清楚单据、菜单之间的关联,哪些基础设置影响后续操作,查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逆操作的原理等。学生掌握了软件菜单之间的关联后,能极大提高改正错误的速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七、对于“采购管理”单元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中,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中能否适用,带着这个疑问,授课团队在教学中加以验证。教学使用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问卷、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笔者发现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少讲多练、合作共赢的目标。课堂中学生多做,教师少讲、精讲,节约了群体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时间,为教师辅导学生个性化问题赢得时间。

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设计与衔接,课前的微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课前预习成果直接影响课中教学活动的开展,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分配小组时有些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也会影响最终学习效果。课程案例借助票据生成软件的仿真单据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同时配合业务流程图,对学生理解单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索。教学视频为学生自学提供参考,学生能够反复看,可以随时根据进度暂停,方便复习与实操,但现有的视频在录制时没有讲解、没有字幕,仅操作演示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信息化能力,为学生提供制作精良的教学演示视频。另外,小组任务中要改进评价策略,采用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鼓励团队整体发展,也认可个人能力的成长,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

总之,会计信息系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思想,探索适合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提供操作案例,从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跃东,王云凤.职业院校教学实施报告撰写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36).

[2]朱怡,孙婷芳,祝彤琦.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报告[J].校园英语,2020(38).

责编:时高玺

作者:古丽娟

第4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专 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认知实习报告 信122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数理系

二零一五年七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是我们在大三下半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它主要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详细地阐述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是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所要学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一书通过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系统规划、领域分析、需求分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与测试、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十二章的内容让我们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步加深我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

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信息、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在长达16周的学习之后,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课程设计。在平时,我们每堂课都有认真的在听讲,并且从不迟到、不早退,更没有逃过课。因此,我们有些自大的认为自己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所学的东西都很扎实了,已经可以独立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但是通过这一次课程设计,彻底地暴露了我们学习中的不足。做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要进行一些系统调查,要了解这一系统是否满足大众的需要,确定我们的设计切实可行而不是在做无用功。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确定是否应设计这一系统。

因为自己对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刻,使得我在课程设计中走了很多弯路,好多东西自己都不是很了解,只有通过不断地翻阅书籍和上网查询才能够的已解决。不过我很珍惜这些弯路,它们使我的不足点充分的表露了出来。正所谓人在年轻时所犯的错误都会是今后宝贵的经验。现在在学校中犯错误,总要好过今后在工作中犯错误。同时,我在知道了自己的这些不足之后,尽自己所能的有针对性的对自己学习中的缺陷进行弥补,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课程设计后,老师还给我们安排了一周的课程实习,实习范围很广,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不过要求对实习过程有一个深刻的思考、总结。在我看来,仅一周的时间用来实习是不够的。例如在大型企业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部门实习,一周的时间仅够我们熟悉业务,根本不能对所实习的项目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更不要说是有所感悟了。所以,在这周内我并没有专门的寻找实习单位,而是针对我以前就从事的家教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我的家教工作也是在互联网上的中介系统找到的,通过教一定的押金给管理者,然后负责联系学生,给我们安排工作。不过,我发现这样的安排虽然减少了我们寻找工作的时间,但是却不能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的状况。我们不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无法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对老师也不熟悉,不知道老师的教学路线。这样会加长师生的磨合期,不利于家教工作的进行。

因此,在学习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后,在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今天,我觉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家教信息管理系统。

当今时代的两个显著特点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要设计的家教信息管理系统要经得起环境的挑战,可以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家教信息管理系统要逐步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个家教信息管理系统应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信息交流平台,面向所有网民提供服务。无论是找家教的学生还是做家教的教师,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任何网友都可以自由地查看、搜索、发布该家教信息平台的信息。这个系统是区别于传统的家教中介的系统。

我计划开发家教管理系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了解家教教师、学生的特点。对系统的初步要求为:

1、系统可以管理家教教师的基本情况。

2、家教老师可以在网站上注册,发布自己的基本信息,然后想要寻找家教的学生就可以看到教师发布的信息。在家教信息管理系统上,想要辅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与自己最贴合家教。

3、学生也可以在网站注册,发布一些自己的对老师的需求,而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些需求寻找学生。

4、系统也提供了聊天功能,师生可以先通过交谈再确定两人之间是否合适。

5、注册的学生可以发表帖子,讨论话题,发表评论,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

针对系统功能我设计了功能模块图:

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的想法。具体的实现还要经过仔细调查之后才能开始。 家教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在学习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结合自己的家教体验所设计的。通过对实习的深入思考,对家教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考,我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不仅仅是了解的更深入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不像以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兴趣而学习。因此,我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希望通过这些规划能够更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1、

2、

3、

4、

5、

6、 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培养学习组织、分析研究的基本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以及与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寻找一些实习机会,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7、 深入了解信息系统设计及开发方法的实际应用,掌握软件工具及其应用情况;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计算机运用生产与应用方法、信息组织形式、软件开发纪实过程及常用技术方法。

8、 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重点掌握一些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前沿。

第5篇:网上书店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报告

网上书店网站实验报告

1、 项目说明

网上书店:顾名思义,网站式的书店。是一种高质量,更快捷,更方便的购书方式。网上书店不仅可用于图书的再线销售,也有音碟、影碟的在线销售。而且网站式的书店对图书的管理更加合理化,信息化。售书的同时还具有书籍类商品管理、购物车、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等功能,非常灵活的网站内容和文章管理功能。但网上书店的真实性是消费者的最大顾虑,这也是网上书店还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在网上书店买书,可以查到所买图书的更多信息,因为网上书店是一个网站,它有它独特的售书方式和功能。如用户注册会员功能等,会员类型有:高级会员、金牌会员等。有的网上书店有会员积分设置,如达到一定积分时自动成为高级会员,高级会员会有优惠和特别的服务。还有就是支付方式了,一般网上书店都有三种类型的支付方式:汇款类支付、在线支付、其他支付方式,其中在线支付只要到支付平台开户后,将所获开户信息填入即可。当在网上书店购书后,用户所购图书都在网站上有记录,方便用户查询。

2、 需求分析

网上书店和现实书店区别比较:

网上书店的优势:涉及范围广,经营成本低,劣势:信用度如果低,影响

生意;

现实书店的优势:直观,信用度高。劣势:涉及范围有限,经营成本高;

现在有部分现实书店已经开始从网上书店进货了。本系统开发的目的是为 了学习这样去做一个交互式的网页以及了解这种强大的网络编程工具,方 便客户端和浏览器端之间的交流。

数据库采用实用,易学的SQL Sever 2000,以Tomcat作为JSP的WEB服务器,XP作为系统运行平台。

3、 总体设计

(1) 实验目的:

1.利用本次机会来了解JSP一般的技术及使用模式,并能够使用这种技术,建立

一个简单的论坛网站。

2.通过本次学习,使自己巩固所学过的书本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2) 实验要求:

要基本了解JSP编程技术,学会使用JSP开发一个小型网站的基本知识,巩固数据库基本理论,并用于开发一个小型的网站。

三技术简介

JavaServer Pages(JSP)是一种实现普通静态HTML和动态HTML混合编码的技术,许多由CGI程序生成的页面大部分仍旧是静态HTML,动态内容只在页面中有限的几个部分出现。但是包括Servlet在内的大多数CGI技术及其变种,总是通过程序生成整个页面。JSP使得我们可以分别创建这两个部分。 (3)系统设计特点:

网上书店具有:

(1)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图书购物入口,轻松实现快捷购买。

(2)可以通过不同分类进行导航,用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找到你需要的图书。

(3)提供了图书购物所需的各种工具与网站,满足你的图书购买需求。

(4)公正性很强 (大站.专站.小站)排列顺序分明.公平公正的图书网址TOP排行

4、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数据库引擎为HSQLDB。数据库文件SIMS(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该系统表: 1 图书基本信息表(book)

2 图书分类基本信息表(bookcat)

3 客户基本信息表(storeuser)

4 订单信息表(orders)

5 订单条目详细信息表(orderdetails)

== 1 =========================================== 字段名 描述

类型

id 图书编号

int catid 图书分类编号 int

name 图书名称

varchar price 图书价格

int saleprice 销售价格

int descript 图书介绍

varchar author 图书作者

varchar contents 图书目录

varchar image 图书封面图片存放路径 varchar

== 2 =========================================== 字段名 描述

类型

id 图书分类编号 int

catname 图书分类名称 varchar

== 3 =========================================== 字段名 描述

类型

username 用户名

varchar password 密码

varchar name 客户姓名

varchar tel 客户电话

varchar

address 客户地址

varchar email 客户电子邮件地址 varchar

== 4 =========================================== 字段名 描述

类型

id 订单编号 int

username 订单对应用户名 varchar time 产生订单的时间 smalldatetime delivery 订单对应送货方式 varchar payment 订单对应付款方式 varchar

== 5 =========================================== 字段名 描述

类型

orderid 订单编号

int bookid 图书编号

int count 订购数量

int price 该条目对应价格 int 建立数据库

1、

2、 数据库连接

package s2jsp.lg.dao.impl; import java.sql.*; public class BaseDao {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DRIVER = "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SQLServerDriver";

// 数据库驱动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URL

= "jdbc:microsoft:sqlserver://localhost:1433;DataBaseName=bbs";

// url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DBNAME = "";

// 数据库用户名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DBPASS = "sa";

// 数据库密码

/**

* 得到数据库连接

*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hrows SQLException

* @return 数据库连接

*/

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SQLException{

Class.forName(DRIVER);

//注册驱动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DBNAME,DBPASS);

//获得数

据库连接

return conn ;

//返回连接

}

/**

* 释放资源

* @param conn 数据库连接

* @param pstmt PreparedStatement对象

* @param rs 结果集

*/

public void closeAll( Connection conn, PreparedStatement pstmt, ResultSet rs ) {

/* 如果rs不空,关闭rs */

if(rs != null){

try { rs.close();}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如果pstmt不空,关闭pstmt */

if(pstmt != null){

try { pstmt.close();}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如果conn不空,关闭conn */

if(conn != null){

try { conn.close();}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 执行SQL语句,可以进行增、删、改的操作,不能执行查询

* @param sql 预编译的 SQL 语句

* @param param 预编译的 SQL 语句中的‘?’参数的字符串数组

* @return 影响的条数

*/

public int executeSQL(String preparedSql,String[] param) {

Connection

con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stmt = null;

int

num

= 0;

/* 处理SQL,执行SQL */

try {

conn = getConn();

// 得到数据库连接

pstmt = conn.prepareStatement(preparedSql);

// 得到PreparedStatement对象

if( param != null ) {

for( int i = 0; i < param.length; i++ ) {

pstmt.setString(i+1, param[i]);

// 为预编译sql设置参数

}

}

num = pstmt.executeUpdate();

// 执行SQL语句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处理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处理SQLException异常

} finally {

closeAll(conn,pstmt,null);

// 释放资源

}

return num;

} }

5.详细设计

(1) JSP概述

网上书店系统中把数据库的连接参数写在dbconn.properties文件中,再用一个Java类来生成一个数据库连接对象以供其他程序使用。 网上书店的首页显示的内容最多,但源代码并不长,原因是:一是因为一些多个页面共用的代码被放入另一个文本文件或JSP文件中,在需要的地方包含进来,减少了代码量,提高了代码的可复用程度;二是系统较好地进行了模块化的设计与开发,在JSP页面中很少用到Java代码,所有业务逻辑都用Java类来完成,JSP页面中只是简单的展现数据。JSP是Sun公司在Java和Servlet技术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新型的服务器端动态脚本技术。它已经逐渐成为架设电子商务网站的主流技术。它的以下特点决定了本系统为什么采用JSP作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 ⒈JSP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进行分离 2.JSP程序运行在服务端

3.高性能的编译运行机制 4.继承了Java的跨平台特性 5.可重用组件 6.可扩展标签库 7.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 2 ) 封装的操作;

*/ public class bookTypeOPBean extends dbOpertaion{ public ArrayList bookTypeArray=new ArrayList(); public String bookTypeIdStr=new String(""); /**。

(3)构造函数,将所有书藉类型信息查询出来:

*/

public bookTypeOPBean() { String sqlString="select * from book_type"; ResultSet rs=this.executeQuery(sqlString); try{ int i=0; while(rs.next()){ bookTypeBean bookType=new bookTypeBean(); bookType.setBookTypeId(rs.getInt("type_id")); bookType.setBookTypeName(rs.getString("type_name")); bookTypeArray.add(i,bookType); i++;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bookTypeArray=null; } } /**

(4) 通过书藉分类名称查找类型信息:

*/

public bookTypeBean selectBookTypeByName(String bookTypeName){ if(bookTypeName==null) return null; bookTypeBean bookType=new bookTypeBean(); String sqlString="select * from book_type where type_name= +bookTypeName+"; ResultSet rs=this.executeQuery(sqlString); try{ int i=0; if(rs.next()){ bookType.setBookTypeId(rs.getInt("type_id")); bookType.setBookTypeName(rs.getString("type_name"));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bookType; } /**

(5) 根据属性bookTypeIdStr查找书藉类型信息:

*/ public bookTypeBean selectBookTypeId(){ int bookTypeId=0; if(bookTypeIdStr!=null&&bookTypeIdStr.length()>1) try{ bookTypeId=Integer.parseInt(bookTypeIdStr);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if(bookTypeId==0) return null; bookTypeBean bookType=new bookTypeBean(); String sqlString="select * from book_type where type_id="+bookTypeId; ResultSet rs=this.executeQuery(sqlString); try{ if(rs.next()){ bookType.setBookTypeId(rs.getInt("type_id")); bookType.setBookTypeName(rs.getString("type_name"));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bookType; } /**

(6) 更新书藉分类:

* @param bookTypeId:类型ID号

* @param bookTypeName:类型名称

* @return int:返回更新的行数

*/ public int updateBookType(int bookTypeId,String bookTypeName){ if(bookTypeId==0||bookTypeName==null||bookTypeName.length()<=0) return 0; //------构造SQL语句------ String sqlString="update book_type set type_name=+bookTypeName + where type_id="+bookTypeId; //------执行SQL语句------ int i=this.executeUpdate(sqlString); return i; } /**

(7)新增一个书藉类型:

*/ public int insertBookType(String bookTypeName){ int i=0; //------构造SQL语句------ String sqlString="insert into book_type(type_name) values(+bookTypeName+)"; //------执行SQL语句------ i=this.executeUpdate(sqlString); return i; } /**

(8)删除一个书藉类型:

* @param bookTypeId:要删除的类型ID号

* @return int:返回删除的类型个数

*/ public int deleteBookType(int bookTypeId){ int i=0; //------构造SQL语句------ String sqlString="delete book_type where type_id="+bookTypeId;

//------执行SQL语句------ i=this.executeUpdate(sqlString); return i; } public ArrayList getBookTypeArray() { return bookTypeArray; } public void setBookTypeArray(ArrayList bookTypeArray) { this.bookTypeArray = bookTypeArray; } public String getBookTypeIdStr() { return bookTypeIdStr; } public void setBookTypeIdStr(String bookTypeIdStr) { this.bookTypeIdStr = bookTypeIdStr; } } (9)网上书店系统中所有的报错信息都保存在一个“.properties”文件中,文件内容如下:book.bookNameNull=书藉名没有输入!

book.typeIdNull=书藉所属类型没有选择!

book.priceNotFloat=价格不为数字!

book.priceRebateNotFloat=折扣输入不正确!

book.publishDateError=出版日期输入有误!

book.pageCountError=页数不为数字!

addbook.insertError=插入新书时出错!

updatebook.updateError=更新书藉信息时出错!

bookType.bookTypeHaved=书藉类型已存在!

bookType.insertError=插入新的书藉类型时出错!

booktype.updateError=更新书藉类型信息时出错!

user.userNameNull=用户名输入为空!

user.userPasswordNull=用户密码输入为空!

user.passwordNotEqual=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user.insertError=插入新的用户时出错!

user.certCodeError=验证码不对!

user.userError=用户名或密码输入有误!

user.sessionError=用户会话已失效!

orderform.newError=生成新的订单时出错!

orderform.saveError=保存订单时出错!

(10):CREATE TABLE members (

member_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member_login

varchar(20) NOT NULL,

member_password

varchar(20) NOT NULL,

member_level

int NOT NULL DEFAULT 1,

firs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las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email

varchar(50) NOT NULL,

phone

varchar(50) NULL,

address

varchar(50) NULL,

notes

text NULL,

card_type_id

int NULL,

card_number

varchar(50) NULL ); (11):CREATE TABLE items (

item_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category_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author

varchar(100) NULL,

price

float NOT NULL,

product_url

varchar(255) NULL,

image_url

varchar(100) NULL,

notes

text NULL,

is_recommended

tinyint NULL DEFAULT 0,

rating

int default 0,

rating_count

int default 0 );

6 用户手册:

(1) 本程序运行环境为JDK1.4.2,可在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下运行。

(2) 为了发布应用程序,我把本JAVA应用程序中涉及到的类文件压缩成一个JAR文件,名为StudentManager.jar,现在只要将StudentManager.jar文件拷贝到任何一个安装了JAVA运行环境(版本应为1.4.0及以上)的计算机上,双击鼠标就可以运行JAVA应用程序了。但如果计算机上安装了中文版的WinRAR解压缩软件并将该JAR文件与压缩软件做了关联,WinRAR解压缩软件会自动运行进行解压缩操作,使的JAVA程序无法运行。因此,创建了一个StudentManager.bat的批处理文件。所以,只要双击这个批处理文件就可以直接运行本程序了,省去了每次运行程序都要运行JDK软件的麻烦。

7.参考书籍

1.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java课程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java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 (机械工业出版社)

8.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有了深刻的了解,对JAVA语言的简洁性和高效性有了自己进一步的体会,同时对JAVA的一些设计模式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与了解,这门语言对于异常的控制非常有用,写出来的程序有更高的容错能力,系统稳定性也很好。

在整个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对软件编程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步骤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尤其是需求分析的好坏在整个程序的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求分析没有做好,后面的步骤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

另外,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团队的合作,了解了团队精神对于程序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将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八.教师评语

第6篇:超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报告

所属专业: 市场营销 082111-2 论文名称: 超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知道老师: 薛武强

论文撰写人: 叶美佳 赵楠楠 左厚全 联系方式: 15002773413

组员分工

组长:叶美佳——任务安排、资料准备、可行性分析、心得体会 组员:赵楠楠——系统分析、排版、心得体会 组员:左厚全——系统设计、排版、心得体会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1)项目背景:本超市对库存管理还处于人工操作阶段,管理人员众多,工作 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信息处理作业,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已成当务之急。

(2)功能要求:本产品可用于超市库存管理中的出库管理 、入库管理、在库 管理。 具体包括:

1)期初数据:用于录入系统启用期初的数据,以保证用户业务数据一致性、连续性。 2)日常业务:

1、入库业务:处理用户入库业务:采购原材料或商品入库、生成品入库、委托加工收货入库、借入存货入库、来料加工入库、调拨入库以及其他入库业务。

2、出库业务:处理用户出库业务:销售出库、材料出库、委托加工发料、借出存货、来料加工出库、调拨出库以及其他出库,系统支持出库后的拣货、装箱业务处理。

3、库存调整:处理库存调整业务:库存转移、货位转移、盘点调整、组装拆卸、形态转换、报废出库。废品处理。

4、备料计划:可以根据委外加工订单生成备料计划,从而计划进行指导仓库的生产备料业务。

5、冻结/解冻库存:支持为销售订单、调拨订单、备料计划进行库存预留冻结。 3)查询统计分析:

1、库存存量查询:系统支持以下查询:现存量的查询、库存展望量及可用量查询、在途量查询、货位卡片收发存业务查询、货位分布查询。

2、账簿查询:系统中账簿查询主要有:库存台账、出入库流水账、业务备查簿、废品备查簿、借入借出备查簿、来料加工备查簿、同时系统还支持与存货明细账核对的对账功能。

3、储备分析:主要包括:最高最低库存、安全库存的储备分析,保质期预警分析、配套资源分析、呆滞积压动态分析、库龄分析。

4、查询统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统计:收发存汇总表、收发存日报表、收发存月报表、入库汇总、出库汇总、库存状况表、公司存货分布汇总表、多公司产销量汇总表、组装拆卸汇总表、形态转换汇总表、转库汇总表、材料消耗汇总表。 (3)项目目标:建议系统主要的开发目标包括: 1)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2)处理速度的提高;

3)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4)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5)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6)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几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本系统为一个C/S模式的应用:在服务器端将运行一个 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的软件为本次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

2)经济可行性:开发库存管理系统需要初始成本及日常的维护费用,但 是投资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库存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作用:

1、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3、减少仓储面积,提高房产综合利用;

4、加快资金周转;

5、防范陈呆死账,降低应收账款;

6、强化财务监控;

7、高效决策。

3)组织与管理上的可行性:超市领导和部门管理干部全力支持库存管理的信息化,仓库部门所有人员赞成使用库存管理系统,新系统的建立将会导致数据传递路线、处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改变,业务管理人员乐于接受。

2.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目前,该超市的仓库管理系统是由仓库部门负责,通过人员操作的方式进行管理。

(1)人员:当前,仓库管理部门共有人员20名,主管1名,单据保管员1名, 其余18人分3班,每班6人,轮流上岗。一周7天分上下午,上午7:30-12:00,下午13:00-17:30,晚上 18:00-22:00。

(2)费用开支:人均月工资1200元,超市一年内需支付14400元,20名员工 一年支出为288000元,如加上社保等支出,数目不小。 (3)局限性。目前人工操作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保管管理困难:有的货物积压严重,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有的货物严重短缺,导致销售时才发现不足,库存盘点不及时,时间久了,丢东西和货物损毁查不出原因,出入库时找不到存放地点。

2)无法进行准确及时的成本,毛利核算:成本管理永远是主管的主题,特别是现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如何及时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及时准确的为超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信息,显得至关重要。而目前的人工操作很难满足管理者的需求。

3)管理信息相对独立,市场预测手段,方式落后,严重影响超市科学决策,建立科学的市场信息反馈系统已迫在眉睫。

4)应收帐款居高不下,占用了大量资金,严重影响了超市的资产运作效率,加大了超市的经营风险。 3.建议方案分析 (1)方案原则。

1)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求用户参加;

4)实事求是的记录调查情况; 5)及时分析、归纳、总结; 6)尽量使用规范的调查辅助工具。 (2)业务处理流程: 1)采购入库业务流程 2)销售出库业务流程 3)库存调拨业务流程 (3)技术难点分析:

1)系统以C/S模式为基础,基于B/S模式的功能还需要加强; 2)利用现有的技术,该系统的功能基本完全能够实现; 3)要合理安排开发人员,保证团队质量;

4)对项目进度要求,凭借项目团队的力量完全可以按期完成。 4.其他问题

(1)投资及效益分析:

1)支出。软件系统开发及操作人员培训费用:约50000元人民币。硬件设备添置费用:10000元人民币。共约60000元人民币。

2)投资回收周期。按系统使用后人员减少50%计算,一年减少费用144000元,加上间接经济效益,回收周期为半年。 (2)社会因素方面分析。

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该系统软件不存在侵犯专利权和版权的法律问题,在法律方面具有可行性。

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从该超市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方面看,能够使用该软件系统。软件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具备使用该系统软件的基本素质,在使用方面具有可行性。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该库存管理系统符合超市的需求,所提方案切实可行,可以立即进行开发。

超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超市库存管理在欧美等国已实行多年,如今,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迅速地得到了推广。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时和准确地反映店内的销售情况,以便为超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超市库存管理的内容就是商品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它是商品管理的中间环节。用数据描叙货物的收入、发出和储存的状态,实际反映了商品在超市内流动的客观过程,库存管理和商品管理的其他环节都有直接联系。可以说它在商品配送管理中起着枢纽和基础的重要作用。有效的库存管理,可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高商品周转率,这样才能减少因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利润达到最高点。一个超市的库存,也就代表了这个超市的大部分资产总额。如何将这些静态的资产以最快的速度流转,这就是库存管理的目的。一个好的超市,并不是只有畅销的商品就行了。因为畅销的可能都是固定的某些商品,而有些商品可能进了超市后,就无人问津,这样不仅使这些商品占据了库房空间,而且也积了大量的资金,使得资金运转相当的困难。要改善库存周转率不高的状况,就必须先从了解超市目前的库存情况开始,而要了解库存的情况,就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 通过信息系统的查询可以方便的找出目前最畅销和滞销的商品,然后再利用各种行销方法,将滞销的商品销售出去,这样就可以避免超市因为滞销而造成的损坏、过期和资金积压等问题。我所设计的超市库存管理系统由库存商品信息模块、库存商品供货商模块、库存管理员模块和进货信息模块,库存盘点信息模块和更新库存数据模块组成,它们分别实现商品信息管理,商品供货商管理,商品进货管理,库存盘点管理和更新库存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库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ABC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以及经济订货法(EOQ)、JIT库存管理方法等。 1.1ABC管理法

ABC管理法又叫ABC分析法,就是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一般A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1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70%左右;B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2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20%左右;C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7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10%左右。 1.2 定量订货法

(一)定量订货管理法的原理

定量订货方式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参数的确定

a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设置安全库存: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天)*全年需求量/360,即 R=LT*D/360。

b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安全库存:订货点=(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安全系数*√ˉ最大订货提前期*需求变动值。(注:最大订货提前期,开根号) 1.3 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

定期订货法的原理: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根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货量,发出订货指令,组织订货。 2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零售业也在迅速的发展,各种大中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的该超市的业务由于采用的是手工管理,账目繁多,仓库的存储比较凌乱,没有次序。这样使超市的饿销售前台在领料的时候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使超市的整体效益下降,另外每种商品存放的也没有固定的次序,在领某种缺货的商品的时候耽误了时间,加之几个仓库距离较远,库管员、计划员和有关领导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对所需物资的缺货与否了解的不太及时,不能将缺货信息快速的传递给采购部门,也不能尽快的与供应商联系,使得物资供应效率低下,影响销售。同时每月的月末报表会耗费大量的大力,且由于手工处理容易造成失误,从而影响了数据的效率和准确率,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该超市必须建立相应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根据市场的情况和用户的需求,及时合理地采购所需商品,并对所采购的商品进行有序的分类或编码存放,如可以按照生活用品,食品,服装类等等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每种种类的商品在进行细分,比如食品也可以分为肉类,海鲜,奶类等,服装也可以分为儿童,女式,男士等。也需要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分类存放,例如可以将食品类放在冷库,家中用品可以放在1号仓库,服装可以放在2号仓库等。在详细分析中我们将会详细的说明。同时又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管理,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销售环节与仓库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协调的系统,在取货以及供货方面都节约时间,有效地改善当前管理的混乱状况。根据对该厂的库存管理的情况所做的调查和参考有关资料,发现目前该超市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不能及时获得存库信息,库存信息不够准确,无法及时了解哪种商品销售的比较好,及时的采购某种商品或者对某种快到期的商品进行促销活动等。 2.2 调查研究与现状分析 2.2.1 现代库存管理系统的特点

因为传统企业库存管理存在以上的问题难于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所以现代企业库存管理系统 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的库存管理流程

存货的商品种类不同,所涉及的业务环节及它们所组成的业务流程也各有差异。一般而言,库存业务包括入库处理、货物保管和出库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畅的业务流程是保障高效库存管理的基础,应具备优化、无冗余、并行作业的基本属性。

(2)商品代码的化管理

设计出一个好的代码方案对于系统的开发工作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由于商品种类繁多,这种编码技术对所有存库商品按照层次和类别赋予唯一的编码。它是区分不同商品的最主要的标准,具有易读和易记的特点,使得管理者只需要知道商品得编码,就可以了解该商品的有关信息,以便在每日的繁杂的管理中,保持规范有序的状态。 (3)系统异常报警

当库存数量小于商品的最低库存限度的时候,系统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应该向供应商进行订货;在库存数量大于商品的最高库存限度的时候,即商品积压的时候,系统也会发上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应该停止商品的进货活动,就是说企业库存管理系统能防止商品的供应滞后于车间对它们的需求,也能防止对它们的需求,也能防止商品过早的生产和进货,以免增加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起了保障作用,同时节省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2.2.2 组织机构图

.2.3业务流程图

根据系统调查阶段的数据资料,确定该超市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是销售部根据销售情况,查看哪种商品需要缺货,即向仓库提出货物请求,并列出详细的货物类型,库管员根据货物需求单在仓库进行查询所需商品的剩余情况,当仓库有足够的货物时则向销售部发出提货信息,根据需求并向销售部发货,如果仓库缺货,则把缺货信息列出并向采购部门发出信息,采购部门针对仓库发出的信息向针对性的供应商进行订货,在一定的时期内货物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则向供应商再进行催货工作。等货物到达时交给仓库进行处理按照货物的不同类型进行编号入库,仓库进而向销售部发出提货信息并向销售部进行发货。并记录出入库的详细记录。 其业务流程图如下图2-2所示:

.2.4数据流程图

根据业务流程图的处理过程,把数据处理的过程画出其数据流程图,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流程图描绘更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如图2-3所示:

2.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对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逻辑等组成部分的严格定义,下面是本系统的数据字典。 2.3.1数据项的定义 数据项编号:I-01 数据项名称:商品编号 别名:无

简述:某种商品的编号 类型:字符型 长度:8字节 取值范围:数字+英文字母 数据项编号:I-02 数据项名称:单价 别名:购入单价

简述:某种商品的购入单价 类型:数值型 长度:10位, 小数2位

取值范围:0—99999 数据项编号:I-03 数据项名称:库存数量 别名:实际库存数量 简述:某种商品的库存数量 类型:数值型 长度:5位整数 取值范围:0—99999 2.3.2数据流的定义 数据流名称:入库单 编号:D1 简述:采购人员填写的商品入库凭单 数据流来源:采购人员 数据流去向:库存记录

数据流组成:日期+入库单编号+商品编号+购入数量 流通量:30份/天 高峰流通量:50份/天 数据流名称:发货单 编号:D2 简述:供应商向采购部门填写的发货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供应商 数据流去向:采购部

数据流组成:日期+发货单编号+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发货数量 流通量:30份/天 高峰流通量:55份/天 数据流名称:领料单 编号:D3 简述:销售部填写的领料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销售部 数据流去向:库管员 数据流组成:日期+销售部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催货单 编号:D4 简述:采购部填写的向供应商催货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采购部 数据流去向:供应商

数据流组成:日期+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订货单 编号:D5 简述:采购部填写的向供应商订货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采购部 数据流去向:供应商

数据流组成:日期+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领料通知单 编号:D6 简述:销售人员填写领料信息 数据流来源:销售部 数据流去向:仓库

数据流组成:日期+销售编号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缺货统计单 编号:D7 简述:仓库填写的缺货记录 数据流来源:库管员 数据流去向:库存记录

数据流组成:日期+仓库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未批准的领料单 编号:D8 简述:库管员填写的对领料单校验的结果 数据流来源:库管员 数据流去向:销售部

数据流组成:日期+仓库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已批准的领料单 编号:D9 简述:库管员填写的对领料单校验的结果 数据流来源:库管员 数据流去向:库工

数据流组成:日期+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缺货单 编号:D10 简述:库工向采购部填写的缺货通知 数据流来源:库工 数据流去向:采购部

数据流组成:日期+仓库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2.3.3数据存储的定义 数据存储的名称:库存记录 数据存储的编号:F1 简述:记录商品的编号、名称、单价与库存数量等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商品编号+购入单价+库存数量 关键字:商品编号

数据存储的名称:供应商信息 数据存储的编号:F2 简述:记录供应商的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数据 存储 组成:供应商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关键字:供应商编号 数据存储的名称:商品信息 数据存储的编号:F3 简述:记录库存商品的编号、类别、名称、规格、单价、单位、存放位置、用途 数据存储组成:商品编号+类别+名称+规格+单价+单位+存放位置+用途 关键字:商品编号

数据存储的名称:销售部门信息 数据存储的编号:F4 简述:记录车间的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数据存储组成:销售部门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2.3.4处理逻辑的定义 处理名:校验单处理 编号:P1 输入:所领商品的信息 输出:是否合理

描述:对销售部门发出的领料单进行校验是否合理 处理名:处理已批准的领料单 编号:P2 输入:所领商品的信息 输出:是否能够供货

描述:如果仓库有足够的商品则向车间发货,如果没有则向采购部发出缺货信息 处理名:入库处理 编号:P3 输入:所采购商品的信息 输出:商品的信息

描述:对采购的商品 进行信息核对和分类并进行编号分类存放 2.3.5 外部实体的定义 外部实体编号:S1 外部实体名称:销售部 简述:向仓库提出领货的单位 输入的数据流:D6,D8 输出的数据流:D3 外部实体编号:S4 外部实体名称:采购部

简述:按照仓库所发信息进行采购商品 输入的数据流:D10 输出的数据流:D4,D5 外部实体编号:S5 外部实体名称:供应商 简述:向采购部提供商品 输入的数据流:D4,D5 输出的数据流:D2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结构设计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所有商品供给,并通过有效地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我们根据系统分析结果,得出本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进库功能主要是在仓库在采购货物的时候进行进库登记。然后再通过修改库存信息。在该厂需要进行提货时候向仓库发出提货单,如果仓库有货则发货并且进行出货登记,要是缺货则向采购科发出缺货单,并进行修改信息,当货物到达时向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发货。

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各生产部门上报的生产、维修及工程用料计划与已有的采购合同计划和库存情况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及时根据生产计划的变更,修改商品计划,生产商品采购清单。

库存管路模块中的个子模块都由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模块构成。其中数据录入模块包括对商品库文件的数据录入、商品购入文件的数据录入、商品出库文件的录入;数据修改是对上述三中文件的数据进行修改;数据删除同数据修改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是将记录从相应的数据库文件中删除掉。其功能如下图所示:

3.2系统流程图设计

可从数据流程图到处信息系统流程图,如图3-2所示:

3.3数据库存储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本系统中领货数据为基础数据,缺货数据为中间数据。 4 信息详细设计 4.1 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代表事物的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为了和工作人员以往的管理方式一致,本系统采用区间码的形式来记录商品信息,区间码使信息处理的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编码以数字和字母表示。根据行业标准,所有商品分为10大类(一位字母a----j),每大类又分为若干个小类(两位数字00----99),在小类中根据商品规格型号的不同以卡号(四位数字0000----9999)进行区分。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4.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数据库设计是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作重要的步骤之一,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和维护。即主要的部分是在需求分析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4.2.1概念设计

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知道系统中主要有供应商、领用单位、和商品等几个实体。它们的主要关系有:

供应商和商品之间是m:n供应关系。 领用单位和商品之间是m:n的供应关系。 其中每个实体的属性分别为:

供应商:供应商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商品:商品编号,名称,类别,规格,单价,单位,库存量,存放位置,用途 车间:车间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采购部:部门编号,联系人,电话 仓库:仓库编号,名称,电话,联系人 其E-R图如下图所示:

4.2.2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根据DBMS的特征把概念结构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结构。概念设计所得到的是将E-R模型是独立于DBMS的,这里的转换就是把表示概念的结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将上图转换为关系模式为: 供应商(供应商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商品(商品编号,名称,类别,规格,单价,单位,库存量,存放位置,用途) 供应(销售部门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车间(车间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出库(商品编号,车间编号,仓库编号,供应商的编号) 存储(商品编号,仓库编号,供应商编号) 4.2.3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DBMS和硬件等)的特点,为给定的数据库模型确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大致包括:确定数据的存取方法、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

5前台界面

本系统是用Visual Studio 2005 C#开发前台界面,实现具体的功能。 5.1用户登陆界面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次的上机实习,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受益不浅。众所周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第7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总结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中的收获颇多,同时让我了解到在开发一个系统前,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实现好的系统,做好前期工作是必须的。比如说从系统这一方面说吧,首先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接着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结构化系统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结构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最后一步就是系统的实现与运行过程了。

在这期课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学习到了:在信息系统的概论中,让我们初步认识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分析信息系统的特征、结构、信息系统的分类和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等。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述中,我知道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由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到系统的维护、评价的全过程,其次就是创建MIS的方法等。在信息系统规划中,学习了信息系统规划的定义、内容、流程和方法,在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中,具体介绍了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成法和企业系统计划法等。在第四章结构化系统分析中,主要学习到了结构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过程,分析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和主要工具,学习到了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结构和画法。在学习画时序图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都成功得到了解决。在画数据流程图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就相对少了点,因为以前学过一些,所以在绘制时就相对轻松一些。在进行需求分析学习过程中,我知道了在需求分析阶段需做的工作、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特点等。在学习体系结构设计中,理解了体系结构的基本概述、体系结构设计需要做的工作。在最后学习了详细设计。其次,在本期学习到的知识中,老师也让我们做了实际的运用,在平时作业中,我们完成了图书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小区物业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说、图书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图书管理系统详细设计、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详细设计等,通过这些实际的运用,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本学期的课时即将完成,总的来讲,在本学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当中让我获益颇多,我今后会继续努力,更好的学好每一门课程。

第8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030557

二、课程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课

三、设计周数:2周

四、大纲说明

(一)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二)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2、后续课程:

五、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围绕着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结合现实开发需求,深入理解生命周期法、原型法、CASE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未来应对不同类型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

六、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选定调查、可行性研究,设计目标,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2、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3、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4、系统实施、测试、试运行。

课程设计安排两周完成,包括具体布置课题,上机指导。

七、指导方式

集中指导与分散指导结合。 (1)集中指导

第1天:布置任务、说明题意和要求; 第7天:中期检查和指导; 第

10、11天:集中讨论。 (2)分散指导

安排学生5天在计算机房编程和调试,教师随时解答学生设计中的问题。

八、课程设计对图纸、编程、设计说明书等具体量化要求 报告中应该体现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源代码编程及试运行效果。

九、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以课程设计平时表现、设计题目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分,评分各占30%、30%、40%。从总体来说,所设计的程序应该全部符合要求,系统可以进行试运行,设计报告要符合规范。

十、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美]Gary B.Shelly Thomas J.Cashman Harry J.Rosenblatt著,李芳,朱群雄,陈轶群等译.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2] [美]Daniel R.Windle L.Rene Abreo著,韩柯等译.使用统一过程的软件需求.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Jeffrey L. Whitten, Lonnie D. Bentley, Kevin C. Dittman著.肖刚,孙慧等译.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美]杰拉尔德温伯格著,张佐, 万起光, 董菁.系统化思维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十

一、其他

第9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管理作业答案

1、 简述信息系统的组成市场营销 赖政恒 201040700090

答:信息系统由以下七大部分组成:

1. 计算机硬件系统

2. 计算机软件系统

3. 数据及基存储介质

4.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设施

5. 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设备

6. 规章制度

7. 工作人员

2、 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和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答: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收集、传递与处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可为客户、企业员工、经营管理者、合作伙伴和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从而增强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了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是实现企业目标与战略的重要保证。

2. 市场上围绕产品与服务的企业竞争,实质上是形成这类产品与服务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3. 减少管理层次,下放权力,实现组织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是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4. 业务流程是企业在完成其使命、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活动。

5. 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及时、统一管理,加强了企业控制能力,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降低了内部人员成本。

6. 信息系统加强了业务、流程和数据的规范化,减少了随意性和人为失误,改善了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学习条件,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信息知识交流与协作,加强了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团结、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信息系统是整个组织中的一部分,信息系统的使命、目标和运作机制与组织一致,才能发挥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有作用。组织的目标、战略、规模、结构、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改革和发展进程以及人员素质、组织文化对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都有重要的影响。

3、 试述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主要活动

答: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 系统规划

2. 系统开发

3. 系统运营与维护

4. 系统更新

各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1、系统规划: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变革与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制定系统的数据规划、应用系统规划与技术基础设施规划。

2、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这是系统建设中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

3、系统运营与维护:系统运营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服务提供管理、信息服务支持管理、系统维护、信息安全管理。

4、系统更新:现行系统问题分析、新系统的建设。

4、 试述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答:信息规划的目标是:根据组织的目标与战略制定出组织中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过程。

信息系统规划的任务是:

1、需求分析:识别系统的各类用户在他们的社会活动中需要系统为他们解决的问题、提供的服务。

2、业务规划:根据组织的目标与战略和用户需求,制定业务规划和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方案。

3、数据规划:识别系统的主题数据,进行应用系统规划。

4、应用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应用系统规划。

5、技术基础设施规划:确定保障信息系统正常、高效、安全运行的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技术基础设施规划。

5、 试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拟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和计划。

工作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

2. 明确用户主要作息要求

3. 提出拟建系统初步方案

4. 审查新系统

5. 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这里可行性研究要涉及物理方案,既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如软、硬件的配置。

6. 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

7. 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的安排。

8. 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9. 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 现行系统概况:包括组织结构、主要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人员、设备、费用状况。

2. 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 拟建新系统的方案:包括主要目标、规模、初步结构、实施计划与投资方案、人员补充方案等。

4. 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建设费用、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 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现有可用技术的评估、使用现有技术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对技术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6. 营运可行性分析:系统与组织目标、运行机制的匹配关系,各部门工作与系统运行的适应性、人员的适应性,人员计划的可行性、环境条件的可行性。

7. 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

6、 试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内容

答:系统总体设计又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或总体技术设计,是在预定的开发项目范围内从总体上对组成系统的计算机各种硬件、各类软件、数据存储和网络的结构进行技术设计。

7、 试述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特征与工作阶段的划分

答:项目管理的特征:

1.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

2.系统工程思想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3.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4.项目管理的体制是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项目经理是整个团队中协调、控制的关键岗位。

5.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个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使置身开这个环境的人们能在集体中协调工作以完成预定的目标。

6.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技术手段具有先进性。

工作阶段的划分:

一 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阶段

1.初步调查 2.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实施管理阶段

1.开发管理:制定文档、预计需要的资源、费用估算、安排工作任务和日程、定期做评审质量保证管理、开发总结报告、处理意外情况等。

2.测试管理:制定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编制用户手册。

3.安装与试运行管理:设备安装、数据录入、人员培训与岗位设置、系统转换和试运行计划与实施以及系统交付管理。

4.项目后评价管理:技术水平与先进性评价、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系统的内在质量评价、系统的推广使用价值评价、系统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意见等。

市场营销 赖政恒 201040700090

上一篇:学术会邀请函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