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s版

2022-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s版

部编版语文二上《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一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传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的是对比理解的方法。文中具体讲到鲧和禹两人治水的方法和结果,这是讲课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较难让学生理解的是两种方法为什么会取得不同的结果,因此我做了一些动画演示,让学生有直观感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二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教师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小朋友不会说,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所以导致了失败。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

第2篇:语文S版《凡卡》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凡卡》课堂

教学设计

商城县李集乡王岗小学 吴灏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有效的预习,能认识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2、能找出课文中体现凡卡学徒生活悲惨的重点句段,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感受,有感情朗读,感受凡卡“连狗都不如”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感受,有感情朗读,感受凡卡“连狗都不如”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哪课书?请把课题说一下。

二、检查自学情况,初步感知凡卡写信的内容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⑴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是文中的一部分词语,大家先试着读一读。(投影出示:撇嘴 揉眼睛 抽噎 指望 祷告 楦头 摩平 一铺暖炕) ..

⑵请大家再读读第一行的词语,透过这三个词语你能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⑶这三个词藏在文中的一个句子里,谁来读?(投影出示: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⑷同学们,第三行两个词语中有两个字老师点了点,你发现了什么?(认识多音字“摩”和“铺”)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字词大家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件什么事情吗?

⑵学生汇报,师板书:写信

回忆

3、理解“指望”

⑴同学们,刚才学习词语的时候,大家读到了这个词——指望。文中有一句话用到了这个词语,是哪句话?(投影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⑵理解“指望”。凡卡一个人从乡下来到城里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朗读重点语句,把握感情主线

过渡:多美好的指望啊!可是仅仅才三个月,他就说自己在城里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把凡卡的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个孩子究竟在城里遭受了什么?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1、交流:凡卡究竟在城里遭受了什么,使他觉得生活没有指望了呢?

⑴挨打。朗读体会相关语句。(投影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⑵指导朗读,体会老板的凶残、狠毒。

⑶读“乞求”,引发同情心。(投影出示:“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⑷挨饿。小凡卡在这里仅仅是挨打吗?还有其他的遭遇吗? ⑸学生汇报,朗读相关语句。 ⑹指导朗读。

⑺挨冻。除了挨打、挨饿,他还遭受了什么?

⑻学生汇报朗读,体会挨冻,再次读“乞求”,引发同情心。(投影出示:“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2、三读“乞求”,升华同情心。(投影出示: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的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的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 3

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师:同学们,你听到了吗?你听到小凡卡

3、朗读描写凡卡乡下生活部分,感受凡卡乡下生活的快乐。 过渡:凡卡在城里的生活没有指望了,那么他曾经在乡下的生活过得又怎样呢?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描写凡卡回忆部分内容。 ⑵指名读,读中体会凡卡乡下生活的快乐。 ⑶读诗歌,升华快乐。(投影出示: 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冻了山林喳喳地响 爷爷冷得吭吭地咳 他也跟着吭吭地咳 要砍圣诞树了 爷爷先抽一斗烟 再吸一阵子鼻烟

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

4、讨论交流: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猜想凡卡命运。(投影出示:“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 4

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2、原著引读,了解凡卡最终命运。(投影出示:“老板听后,气喘的越来越粗了,凡卡以为老板累了,可老板突然挥起手臂,照着凡卡腿上就是一下,凡卡开始还以为是给了他一拳,没想到一拳下去,凡卡感到揪心的疼,鲜血一下子沁透了凡卡的单裤。原来老板把叉子刺进了凡卡的肉里……

而凡卡,他只有九岁的生命正一步步地走向死神。在他颤抖的小嘴中,吐露着两个字——爷爷。”)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想知道凡卡的最终命运吗?请大家找到作者契科夫的原著——《凡卡》去读读吧,下课。

板书设计:

写信

悲惨

回忆

快乐

第3篇:1语文S版《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女孩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树种是什么样的、她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学

1、你见过洋槐树吗?你知道洋槐树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种子》,讲述是一个小女孩交树种的故事。板书课题。

三、讨论与探究

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以游戏的形式认读生字。

2、学习并积累词语,随机用新词语造句。

二、自学与探究

1、自学提示: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种子》这篇课文,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感动的是什么?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下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和我心里感动的句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三、讨论与探究

1、交流、体会小女孩的品质。

通过学习,你认为那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1)她是个朴素而又羞涩的小女孩。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的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点拨:

①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 ②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 ③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点拨:

①“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 ②她惭愧的是什么?

③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 (2)她是个谨慎而又认真的小女孩。

1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

点拨:

①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

②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 ③比较句子:

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然后注视着那小葫芦嘴,使劲地往外抖 ④指名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3)她是个诚实而又纯朴的小女孩。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那这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点拨:

①“摇晃”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 ②假如你看到小女孩的情景会怎么想? ③指名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通过刚才的交流,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最敬佩她什么品质?请你用下面句式来回答。 我最敬佩她的__________品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细致的手法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那么再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小女孩的那些方面特点写出来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

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是值得我学习,以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注意运用。

3、交流、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女孩的品质是可贵的,小女孩的这种品质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作者,那么作者感动的是什么? (1)小女孩的认真,使作者感动。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点拨:“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

(2)小女孩的虔诚,使作者感动。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点拨:

①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 ②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点拨: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①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

②小女孩的认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希望,看到孩子们的成长。

(3)小女孩的踏实,使作者感动。

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失去一颗。

2

点拨:

①为什么“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 ②课文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 ③你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样的感情?

小女孩的认真、虔诚、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交树种的任务中,别人交的都挺多,有个女孩交的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以此赞扬了女孩做事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品质。)

五、板书设计 种子

同学们:浅黄 豆绿 紫红 搀杂

小女孩:有如饱满的黑豆,闪着乌亮的光泽 挑了又挑,选了又选 认真 踏实 虔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提示: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有豆绿色的,甚至还有紫红色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 “浅黄”、“豆绿”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 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惭愧地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亮的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 用“因为„„所以„„”说说。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一个小女孩儿在收集树种的活动中,精心挑选了几粒色泽光亮、异常饱满的树种,表现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课文抓住了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文章还采用了烘托的手法,来表现小女孩儿的认真负责的精神。

六、课堂练习

想一想,如果小女孩是你的同学,你最想对她说什么,你要怎么做?把它们写下来,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心里一动 充满温暖 小心翼翼

3

第4篇:语文S版拼音教学设计_刘娜[推荐]

小学语文S版《ao ou iu》教学设计

营口实验学校小学部

刘娜

一、 教学目标:

⒈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⒉学习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拼读有关音节。了解"iu"的标调。

教学难点:"ao"的发音是难点,口型唇位到位,才能正确发音。"iu"的教学也是难点。发"iu"时,中间有"o";"iu和"ui"的字形相近,学生容易混淆。

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⒈师:老师给你们变魔术,看谁的小眼睛最亮,一眼就看出老师变的是什么拼音朋友?用电线加手型变出:z、s、n、d、q、x、b ⒉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很多拼音朋友,老师这儿就有几位老朋友很想念大家了。来,小朋友,咱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出示单韵母卡片:a、o、e、i、u、ü。(齐读) ⒊师:谁能从这六张卡片中找出二张拼成我们已经认识的三个复韵母?请学生上台拼卡片并指导说话:a和i在一起ai、ai、ai e和i在一起ei、ei、ei u和i在一起ui、ui、ui⒋导入:单韵母的本领可真大呀!除了能组成"ai、ei、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想不想跟他们交朋友啊?(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形。⒈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汉语拼音第10课。看看今天要写的3个复韵母分别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⒉指名说,师板书:ao ou iu (三)读准音。

⒈这几个新朋友谁会读呀?指名读。

⒉不会读的小朋友,我们也可以根据图来猜出读音。像第一张图,图上画的是五环旗,是奥运会的标志。"奥"字就是"ao"的第四声。第二张图上画的是"藕","藕"就是"ou"的第三声。第三张图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我们就可以推出这个复韵母念"iu"。

⒊听录音读→同桌互听互读→全班抽查→正音。 ⒋读读四声。 ① 自由读→同桌指读。

② 师任意写"ao"的四声,学生读,开火车读。 ③ 生标"ou"的四声→纠正→各种方式读。

④ 生标"iu"的四声,注意与"ui"比较,儿歌记忆--小i在前iu、iu、iu,小i在后ui、ui、ui,同时强调"iu"的声调标在"u"上。 ⒌做手势齐读板书,抽读。

⒍"比耳朵"游戏:师读带调韵母,生上台指出韵母,对了,其余学生拍三下手,齐说"对、对、对";错了,就举手帮助他。

(四)课间操。

iū,iū,什么iū,语文写字得了优;iú,iú,什么iú,鱼儿鱼儿水中游;iǔ,iǔ,什么iǔ,你是我的好朋友;iù,iù,什么iù,上下楼梯要靠右。 (五)音节练习。

⒈"ao ou iu"很喜欢交朋友。瞧,它和谁交上了好朋友?出示:z-ao→zao j-iu→jiu y-ou→you l-ou→lou y-ao→yao自由拼→指名拼→开火车拼。 ⒉它们还可以和谁交朋友呀?你来帮它找找朋友,好吗? ①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②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朋友。

⒊同学们真能干啊!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朋友呢!看看你们能不能认识它们?j jiao出示三拼音q--i--ao--qiao指名拼→同桌互拼→标声调拼→选一个音节扩词说句子训练。x xiao (六)书写练习。

⒈说说要注意什么?①要靠拢;②要匀称;③写中间。 ⒉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拿笔姿势要正确。 (七)扩展练习。 ⒈做音节卡片要求: ⑴给韵母戴上帽子。 ⑵写完了要把它拼一拼。 ⑶完成后端端正正坐好。 ⒉汇报交流。

⑴小组代表上台领读音节,并把卡片贴在墙上。 ⑵学生走出座位拼音节。 ⒊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板书:ao ao ao ao ao z-ao→zao sao bao y-ao→yao dao mao tao lao ou ou ou ou ou l-ou→lou mou y-ou→you fou zou zhou iu iu iu iu iu j-iu→jiu niu liu qiu xiu jjiao q--i--ao--qiao xxiao《ieüe er》

第5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

习 作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习作

课前准备:阅读科幻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情感

1、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科幻故事,还在书刊或电视里看过许多这类有趣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述一个你喜欢的科幻故事?

2、学生讲述。

3、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4、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科幻故事?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5、出示几幅画面和有关文字资料: 画面:

(1)睛朗的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的画面。 (2)神秘的海底世界的画面。 (3)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图画面。 文字资料:

(1)据报载,人类在火星上已发现土质层。

(2)宇宙飞船发现在月球表面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

(3)未来世界人类有可能在海底生活。

【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或有说服力的真实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索 欲望,刺激他们对未世界的遐想,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从而进入他们自己的幻想世界。】

5、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或文字资料,描绘自己眼前看不到却已在脑海中形成的一个幻想的世界。

二、讨论交流

科幻故事也是想象作文中的一种。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或事物的描述,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限制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记录。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就有多大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你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于茫茫宇宙的每个角落,每段时间。你可以与日月星辰做伴,与它们悠然散步;你可以与嫦娥携手,共游月球;你可以在天空与鸟儿为伍,自由翱翔;你可以进入未来社会,领略高科技的神奇魅力;你还可以坐“神舟六号”飞船与费俊龙握手遨游太空,做你想做的一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科幻故事呢?

1、怎样大胆展开想象?现在还没有发生,或者将来似乎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是否可以写?为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小结。告诉学生现在还没有发生,或者将来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写。因为随着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幻想开始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美好的设想有可能变成现实。】

2、怎样通过想象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编写科幻故事,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同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怎样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首先要安排好表达顺序,确定好故事人物,想象好故事情节。然后想想哪些是重点情节,怎样星系地写。那个是重点人物,细致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

4、为了让自己编写的科幻故事能够吸引读者,该给故事取个什么名字。

三、习作要求

1、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不能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

2、要在故事中确定几个角色,要有各自的名字,不能只用“他”、“你”这样一类的代词泛指。

3、在编写作文情节的时候,要大胆想象,不要有所拘束。

4、作文的内容要具体,描写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情节的时候要详细一些,要让读者明白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和你想说明什么道理。

科幻故事首先要注意到它是个故事,具有故事的特征。一个故事,必定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故事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还有它生动的情节。 而科幻故事虽然具有故事的特征,但它又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主要表现在:

(1)闯进未来科学的时空

幻想是超越现实的。任何一个科幻故事,它都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发生的;不是发生在未来的事情就不是幻想。“2150年的中国少年”是未来的少年,“奇妙的农场”是未来的农场。“天上的街市”是未来才可看见的街市。科幻故事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未来的。

科幻需要闯进未来的时间,同样需要闯进未来的空间。它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地下。

(2)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故事情节

事情是人做的,所以故事离不开人。故事中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要交代清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要比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人聪明、能干得多。这些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大脑。在故事中可以有金黄色皮肤、矮个子、大眼睛的外星人,会操纵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龙王,也可以是宇航员,也可以是探测外星球奥秘的科学工作者。

是故事就需要有故事情节,科幻故事更需要离奇的情节。这样,故事才能跌宕起伏,有吸引力,别人读了才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3)溶幻想与科学色彩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常常是科学未来的预言。它所表现的科学内容虽然在现在看来是虚幻的,但由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将来有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编科学幻想故事时,必须和科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科学进步,想象科学对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我们的想象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现在的科学为基础,想象在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在科技这样发达的未来社会中,会怎样做事,怎样生活。

(4)溶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是文学和科学的结合,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文艺性。科幻故事中会有深奥的科学知识。而这些深奥的科学知识是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细腻描绘、刻画,逐步传递给读者的,在读者被感动,被吸引的同时,已不知不觉将科学知识作了吸收和消化。

四、范文剖析

五、选材建议

要写好科幻故事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保障,让故事的主人公在超越时空的范围内,发生有趣的故事。这样,编出来的故事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当然,这超越时空的幻想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实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没有丰富的知识就如造楼没有材料一样,是不可能产生绚丽的幻想的。当然,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去展望未来,才会插上幻想的翅膀在未来的太空中遨游,到神秘的海底去探索,到未来的世界去感悟,……。

七、动笔写作

八、交流互改

九、教师点评

第二单元习作

一、引入主题,明确习作要求

1、上节的口语交际“维权守法小卫士”,你一定很受启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身边(学校或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公民权益的事情以及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吧!

2、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出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⑴、所写的一件事必须与规则有关,要表明与什么规则有关,这个规则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⑵写清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相关的人都做了什么。

⑶习作要写得真实而有条理,要如实的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⑷在习作之前要列一个简要的提纲。习作之后要认真自我修改,还可以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二、启发习作内容,感悟习作方法

1、让学生说一说,想写身边的哪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2、有位同学也写了有关规则与维权的一件事,请你们读一读,评一评。

3、出示范文:,并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例文。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是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佳作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赢的目的。】

三、让学生写一段精彩的片断。交流片断,并评议。

四、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写好后,学生自读自改。)

五、交流、评改。

1、集体评议一篇作文。

评议要点:

①题目是否新颖。

② 叙述的事件是否真实,表达的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是否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或是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④语句方面是否表达准确、具体。

2、小组互评。

3、展示最佳作品。

六、教师点评:

第三单元习作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科学与发现”这组课文,明白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回去之后自己动手进行过科学尝试吗?做过科学小实验吗?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请一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2、习作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主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板书);

(2)范围: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 (3)体裁:记叙文。

【习作前要认真阅读习作提示,以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

三、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习作

1、你准备写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中的哪一次尝试?这次科学尝试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口述科学尝试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4、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与体会?怎样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泡泡框”。第一个谈的是表达顺序方面的打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还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法。第二个从表达内容上谈,提示学生不仅要写“经历”,还要写收获。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以把它记叙下来。 请学生谈谈自己这篇习作的想用什么方法表达。

【在指导时,要从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把自己动手尝试的过程说清楚。通过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引发学生再现自己动手尝试的情景,使作文指导与学生真实的生活、鲜活的个性融合起来,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己修改,交流评议,学习修改

1、自改、互评。 写完后,自己先认真修改,再读给同学听,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讨论如何修改习作:

(1)科学尝试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

(2)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合?

2、全班交流,教师学生互动点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互动评改时,教师可针对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将所学的表达方法渗透于具体的习作中。】

六、再次修改,誊写习作。

七、教师点评:

第四单元习作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写一个人物群体。第四课时习作指导约20分钟左右后,学生动笔习作;第五课时学生动笔习作。

一、引用明星群体,明确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知道这21位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这21位演员就是一个群体,如果要请你把这个群体介绍给大家,你可以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目的要让学生明确群体可大可小,介绍群体要选用与群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才能很好地表现群体特点。

【通过“千手观音”明星群体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明确了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为本次习作指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导入习作要求,唤醒习作欲望,选择要写群体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那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通过“谈话”将习作要求渗透其中,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

2、思考:让学生思考:确定各自要介绍的群体,要介绍这个群体什么特点,准备选用什么事例。你介绍这个群体,准备取个什么题目?

3、交流: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唤醒。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为学生创设思考、交流的空间。在班上交流中,互相唤醒。】

4、提示:同学们,在向别人介绍群体时,本单元课文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5、让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三、动笔介绍群体,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师点评:

第五单元习作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内容是学生习作时最拿捏不住的东西,无话可说可写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可以写的、必须写的材料。习作指导要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写的内容。】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

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 ,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5、抄正。

七、教师点评:

第六单元习作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欣赏歌曲《童年》。

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你们就将告别小学生活、告别母校校园了!你的胸中一定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还记得吗?六年前踏着幼稚的脚步走进校园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六年来那许许多多的童年故事,童年欢乐,童年梦幻……

【创设温馨语境,体味童年的滋味,提起畅谈话题,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一)初谈美好回忆。

引导学生回忆在校园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回忆校园中的童年趣事。 【体验童年校园的趣事,感受“乐趣”。】

(二)创境体情。 提供相关情景诗歌,激发学生离别之情。 学生配乐朗诵离别诗《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每一次别离都充满了伤感 每一次挥手都充满了眷恋

见证了五次离别的我们 今天,也要说一声再见

转瞬已过六载

往日的欢笑还在耳边依稀响起 昔日的泪水还在脸颊轻轻流淌 而今的我们,都已长大 展开稚嫩的翅膀 离开温暖的巢 飞向更广阔遥远的天际

两千多个日夜 已从指尖滑过 有笑颜,有泪滴 有汗水,有叹息

煲了六年的浓浓的汤就要揭盖 有毕业的欣喜 有别离的失意

【创设离别的情境,体验分别的思绪,感受“离别”。】

(三)诉说离别

1、听着这音乐,读着这诗,你想起了什么了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想起昔日伙伴,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想起可爱的校园花草……)

师:的确,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诉说即将离别的切身体验,为后面情感作文作下铺垫。】

(四)重拾回忆。

1、点击课件:“我们踏过的足迹”

2、课件演示图片:班级六年来的校园生活照,师生一起游戏、上课、一起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开展班队会的场面……

3、交流: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面?老师适时点击课件中,“难忘的活动”、“难忘的老师”“难忘的课”“亲爱的的伙伴”。

4、引导学生重拾回忆,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板书:感谢母校

感谢老师

感谢同学

感谢生活……)

【提供六年来共同生活学习的场景,帮助学生重拾回忆,在片段场景的回忆之中,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练笔,以笔泻情。

师:六年来,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们进步的背后是自己的不断努力,老师辛勤的汗水、是伙伴们携手共进,我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可喜成绩,望着这一张张的荣誉证书,望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此时此刻,你们是不是有很多想要感谢的人,想到许多的话对他们倾诉呢?学生根据要求动笔习作。配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写作要求:在文体(诗歌、散文、记叙文等)、样式和题目、字数上自由发挥。 【在写作要求上不做过多限制,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体验美好情感,记录美好情感,赞扬美好情感。】

三、动情讲评,体悟感情。

1、指名选择采用不同文体的习作,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

2、学生共品析。(你喜欢他的作品吗?赞赏的地方是?提的建议是?)

【师生共读学生初作,启发学生参与评点,分享他人习作中的成功之处,感受真情作文的魅力,学习他人之长,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延伸,展望未来。

师: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给了我们的丰富的养料,在这里,良师和益友就像是知时节的春雨,化寒冰的阳光。不论现在还是未来,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好好珍惜在母校度过的每天、每分、每秒,好好珍惜我们与的每位同学和老师的美好感情,向着自己的毕业目标迈进吧。(板书:走向未来)

五、教师点评:

第6篇:语文S版--11 刻舟求剑 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寓、刻、剑、掏、舷、催、捞、”7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活动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课的难点、重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刻舟求剑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说说?每个寓言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寓言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板书)

(由同学们纷纷说学过的和知道的寓言故事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内容是和寓言故事有关,先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分析识记字形。

同学齐读课题,分析课题中每个字的意思。

“刻、剑、”这两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寓”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说方法。

(初步识四个字,其余的字在读课文时识记,增加记忆强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学生讨论,汇报。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 掏, 舷,字的认识,学生自己说如何记忆这两个字,并用动作演示。 (在具体的课文中记生字,比较形象,印象也很深刻。同时书写这两个字。)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学习催字,和字义。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活动2【练习】反思

教学《刻舟求剑》时,先谈话引出课题《刻舟求剑》让学生读课题,并对课题质疑。谁在“刻舟”?他为什么要“刻舟”?他是怎样“刻舟”的?求到剑了吗?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以”谁在“刻舟”?他为什么要“刻舟”?他是怎样“刻舟”的?求到剑了吗?”为主线,引领学生来分析理解寓言. 质疑完课题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初读寓言认识课文中的生字、难字,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自读原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顺。第二遍读不准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 2.试划重音和停顿,画好后和同桌交流读一读。

3.自学课后三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组两个词、找形近字)

4.全班交流读课文的情况,订正答案,除了纠正读音,还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读出韵味。(采取各种方式读:个别读、齐读、抽读、展示读。) 5.检测生字,先齐读,再个别读,再听老师读自己书空。 活动3【作业】反思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寓言的赏析与教学应紧紧扣住四个方面:一是寓言的主题;二是寓言的譬喻;三是寓言的艺术形象;四是寓言的语言。其中,正确揭示寓意是核心。 我们揭示寓意的方法常用到①分析人物语言②分析故事情节③分析关键性的句子④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⑤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

我在《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教学中我尝试使用分析故事情节方法来揭示寓意。

上一篇:学位网上申请认证流程下一篇:大学生申请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