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托里尼岛的旅游分析

2022-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圣托里尼岛的旅游分析

第2篇:旅游概论论文--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作为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

海南省在没升为国际旅游岛之前,在海南岛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海南省这次将通过明确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地位带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实践与发展。

当然,海南省之前经济不够发达、技术不够硬、经验不够充分,在经济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动也甚少,但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可以扩大开放,而且可以吸收和承接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先进经验以及承办更多的经济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动,这样,既能解决经济不发达、技术不强硬、经验不足的缺点外,还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增加知名度。通过对外合作,可以加快海南省世界一流海岛旅游度假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内外经贸和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海南省经济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海岛经济区特色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从狭义上主要指的是海南岛

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行政辖区;从广义上理解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应该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拥有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按狭义的陆地行政区域地面积计算海南省是我国最小的省份,但是按广义的理解海南省则是我国管辖区域面积最大的省。

1. 地理位置优势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不仅气候宜人,更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部,海南省北承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隔,同时处于珠三角经济发展圈的辐射范围,毗邻重要的国际性交通枢纽香港,地处南海国际海运的主航道上,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桥头堡。在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特殊的交通区位也使得海南省在国家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资源优势

海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良好。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适合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各种植物和动物资源都极为丰富。

1)气候资源。由于独特的气候资源,海南已逐步形成了我国冬季瓜菜重要的生产基地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农产品输出地。

2)海洋资源。海南省海洋渔场面积将近有200万平方公里,可

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 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 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40多种。海南省的海域不仅有广阔的面积特点外,还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南的水域还有一大特点,拥有天然盐场——莺歌盐场,是我国南方少有的大盐场。除此之外,南海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自然资源。海南有极具特色的热带海岸森林——红树林景观;其次是拥有我国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第三,海南拥有我国仅有的较为珍贵的珍禽异兽,如黑冠长臂猿,大田坡鹿等珍稀动物;第五,拥有丰富的火山、溶洞和地热资源,岛上温泉分布也较广,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的综合的旅游胜地;第六,还拥有极少数地方的海岸自然景观带、天然海水浴场、珊瑚礁地貌景观。

4)人文资源。 海南省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比如有东坡书院、海瑞墓、五公祠、宋庆龄故居、红色娘子军等人文遗产。海南本土历史名人故居和外来文人等文化资源,为海南增添了光彩,为发展海南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了具有海岛特色的文化风格。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旅游资源,不仅气候佳,海洋资源、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资源底蕴丰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综合性的热带海滨度假资源,在国内外都罕有,当今国际旅游流行的阳光、海水、沙滩、绿树、洁净空气等要素海南齐备,再加以努力,必能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的国际性旅

游岛屿相媲美。除此之外,还拥有其他岛屿没有的生态资源和优良人文遗产。

国际旅游岛有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国际化。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抓好每一项工作,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打造三个地方特色:一是海南民风纯朴,老百姓热情好客,比如公交车上年轻人总是给老年人让座,这在北京等大城市是很难看到的,我们可以大力弘扬海南人民的传统美德,打造好客之岛;二是海南的建筑有着鲜明的南洋风格,海南的旅游景点以热带海洋特色著称于世,海南岛的生活节奏是悠闲舒适、适宜享受休闲时光的,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因素放大,进一步强化海南的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海南之岛;三是海南的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长寿岛、健康岛、生态岛,我们应该着力打造宜居之岛。总之,我们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同时,也要发扬光大海南的人文特色。

10级旅游管理本科一班

2011年5月

第3篇:海天盛筵展会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

国家预计将海南岛建设成为一个成功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际旅游岛,这是一个大项目,任重道远,可再大的项目也得从第一锹土挖起!鸿洲集团旗下创办海天盛筵展会亦是一锹土一锹土挖起来的,作为以旅游业为先导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的鸿洲集团海天盛筵展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南海天盛筵展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展会,海天盛筵展会品牌的勾勒也逐步清晰——一个倡导学习国际尊贵生活方式的展会。历届海天盛筵展会组委会的成员都致力于邀约更多更知名的国际尊贵生活方式品牌及其生产商前来参展。这一举措虽是直接致力于做好海天盛筵展会,但也不能忽视鸿洲集团对国际旅游岛的滨海游艇业的建设作用。在创办海天盛筵展会之前,鸿洲集团旗下早先就已经建立了鸿洲国际游艇会俱乐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艇爱好者、游艇生产商和其他游艇俱乐部加入。这不仅将国际的超级游艇文化初步引进到海南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游艇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西游艇文化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领域。

在21世纪的前几年,进口游艇源源不绝进入中国,以及环中国南海地区,中国南部地区游艇业发展的薄弱之态暴露无遗。豪华游艇制造商Fairline Boats(亚洲)总裁布莱恩•琼斯形容,中国香港、中国海南、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已经成为市场明星。正是基于对游艇产业的大面积空白,海天盛筵展会的游艇展才有了更突出的市场意义。

在2010年,鸿洲集团组建团队,侧身践行,开始创办三亚海天盛筵这一尊贵生活方式展。鸿洲集团站在更为前端的市场远景来看,在海天盛筵展会的带动之下,海南岛,尤其三亚地区,现在已经成为了游艇聚集的新乐土,每年增加的游艇数目超过百位数。出于推进国际旅游业的缘由,当地已经出台了“外籍船舶可以租赁进入三亚”,对第三国(地区)注册游艇利好的灵活规定。所以富豪们可以在国外买艇,转而开到三亚,在中国南海开动他们的游艇。

第4篇: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劣势 发展模式 及建议。

围绕海南山川秀丽、风光宜人、生态环境整体保持良好的特点,结合打造环境、产业、旅游体制特色的科学发展思路,已成为海南共识。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取经济增长论、综合发展论和以人为本发展观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海南探索自身发展的一种新思路,综合协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与哲学思维创新的“发酵”。

(四)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海南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的保护和管理,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大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各类减排工程设施建设,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转移支付。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办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国家分解下达给海南省的节能减排任务。

(八)建设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冬季阳光旅游、海上运动、潜水等旅游项目,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产品。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温泉资源,发展康体保健服务。积极发展自驾车观光游、特色房车游和体育休闲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

(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十一)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在交通枢纽、景区、城市广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设立游客服务中心。

(十二)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引进创意产业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丰富演艺文化市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

(十四)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科学规划房地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和速度,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发展富有海南特色、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加强产权式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销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稳步发展满足避寒、疗养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产。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条件成熟时,在海南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十六)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加强海南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精细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促进形成热带农产品集散中心。加强与台湾的农业合作。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

(十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发展条件,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建制设置,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扶持重点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镇。加大对革命老区、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加快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海南农垦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

(十八)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进出岛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海口至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好东环铁路,适时启动西环铁路扩能改造以及洋浦支线铁路项目。统筹研究海南岛西部民用机场布局优化和建设问题,适时建设博鳌机场。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积极推进邮轮、游艇码头建设。加快建设海口—五指山—三亚地方高速公路和万宁—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提升现有国道、省道技术等级,加强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二十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十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条件,大力加强城市及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步伐,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积极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展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强对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扶持海南建设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于四季训练的运动场馆。

(二十三)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海口、三亚等地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全省统

一、高效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各省(区、市)与海南异地医保互认制度。

(二十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培育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扩大就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平安海南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型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妥善处理利益关系,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好影响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安全感。

(二十五)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工业扩张。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港口条件和重点工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海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临港工业,集约发展油气化工、林纸一体化、汽车制造、矿产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重化工业严格限定在洋浦、东方工业园区,其他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现有工业园区。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高尔夫用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强研发设计,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加工业。

(二十六)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根据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支持海南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海口药谷建设,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攻关,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二十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和加工基地。适时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洋浦开发开放。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南建设修造船、海洋工程设备项目。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深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

(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

海南省凭借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立足省情,扬长避短,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逐渐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多赢”之路。

第5篇:托里县旅游局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托里县旅游局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旅游经济指标,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行业依法管理和依法治旅的力度,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的力度。计划内容如下: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旅游知名度。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更好的宣传托里县旅游,向旅游者直观展示我县旅游资源,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我局将与文广局携手合作,拍摄托里县旅游风光电视片,同时,邀请地区乃至自治区电视台以及报刊专栏的记者到我县来进行旅游体验,对我县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报道,逐步稳固扩大旅游宣传阵地,增强对外吸引力。制作《托里旅游指南》等广告宣传品。今年,我局打算在宣传折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范围和质量,制作《托里旅游指南》全面展示托里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优势,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区域性的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租赁展位展出品牌,广泛散发全县各景区的宣传资料,把托里县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打造“激情托里,牧游天堂”知名旅游品牌。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我县许多旅游景点目前还处于原始状态,加快景区旅游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牌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同时,建议设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积极挖掘和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意义、款式新颖、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旅游商品。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的游客接待能力,树立正规的旅游品牌形象,我局打算在今年申报一家三星级宾馆和一家三星级农家乐,摘掉我县无星级宾馆和星级农家乐的帽子,提升旅游服务档次。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的项目支持,我局将在今年建设旅游厕所一座,以便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协调。

三、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打造规模景区。一方面加快巴尔鲁克山自然风景区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该项目的包装与宣传,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措施,把巴尔鲁克山自然风景区项目作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搞好招商引资,鼓励吸引更多的各界人士来我县投资兴办旅游业。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我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档次和能力。另一方面,依据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全疆乃至全国的资金参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采取政府投资运营和吸引投资商的方法,抓好果子沟、苏拉夏、沙孜湖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提升景区档次和品位。

四、举办影响力大的节庆活动,抓好品牌创建。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是开展旅游营销的重要方式。塔城地区除托里县外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节庆活动,如塔城蔬菜节、沙湾大盘美食节、乌苏啤酒节、裕民山花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推动作用。按照地区的精神和要求,建议在我县举办黄金文化节,为游客展示金矿的采选冶炼过程,介绍我县冶金的历史,在扩大新疆黄金第一县的知名度的同时又为旅游发展增收起到推动作用。

五、对景区景点管理权限进行规范。目前,我县共有十二个景点,可旅游局却没有对这些景点的管理权,如巴尔鲁克山、果子沟、白杨河峡谷、苏拉夏等景点属于林业局管理范畴,多拉特水上乐园属于水利局管理,而且在对景点转包经营方面不与旅游局协商,对一些景点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由于没有对景点的管理权,我局在下景点调研时,常常被拦在门外,较为严重地影响和制约我局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改善办公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目前,托里县旅游局共有5名工作人员,却只有一间办公室,由于经费短缺,我局还面临着办公设备老化淘汰这一难题。去年,自治区旅游局给我县赠送旅游执法车一辆,为了更好协助县里的各项工作,做到物尽其用,我局专门制定了车辆借用办法,在过去的一年里,这辆车多是在为全县工作服务,但产生的一些保养、维修以及保险等费用让我局不堪重负,还望上级领导能理解我局实际困难,给予一定帮助,让我局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今年,我局加快建章建制和工作融合,实现运转顺畅,梳理完善行政、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努力推动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

托里县旅游局

2012年3月18日

第6篇:托里县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上半年,托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托里实际、突出“加快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围绕“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大力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加快改善农村面貌;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增强整体发展实力”三大目标,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县域经济增速平稳。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10.54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81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7.6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工业完成6.74亿元,同比增长8.5%;建筑业增加值0.9亿元,同比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贡献率为2.8%,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1.8%,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5.4%,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一是种植业生产顺利开展。全县播种面积36.1万亩,下降1.2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44万亩,增长21.75%。其中小麦11.71万亩,增长1.64%;玉米播种面积18.34万亩,增长47.4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3.45万亩,同比下降52.72%。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为3.43万亩,同比下降64.85%。由于今年全县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今春雨水较少,旱情严重,预计将对种植业增长有所影响。二是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通过品种改良、规模养殖、改革传统饲养方式、大力推广种草圈养等结构调整手段,牧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稳步的发展。上半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为114.43万头,增长1.14%;牲畜出栏数4.51万头,增长10.66%;牲畜繁殖成活数51.75万头,增长2.70%;实现肉产量1937吨,增长3.03%;奶产量8695吨,增长8.40%;山羊绒产量27.1吨,下降0.48%。牲畜良种率75.46%,其中牛良种率59.7%、羊良种率81.32%。同时,400户牧民定居计划任务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三是造林绿化工作创出新业绩。上半年,共完成造林3.55万亩,完成历年林木补植补造4115亩。全县参加植树造林2.8万人次,植入苗木50余万株,为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定基础。四是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2012年实施第一批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500万元,补贴机具290台,受益农户达193户,带动农民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2769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3%。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推进。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各项优惠政策,上半年通过举办招聘会、主动深入企业联系用工岗位等多种形式,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160人次(6153人),实现劳务创收1384.48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250元。

(三)工业经济小幅增长。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应对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影响,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长的态势。1-6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8.5%。其中:规上工业完成4.19亿元,增长2.5%。新疆欧太铬业因受股东合作分歧、原材料供应及产品价格影响,于2011年8月停产,一台冶炼炉于今年5月28日点火生产,第二台冶炼炉6月10日点火。截止6月底,生产高碳铬铁3443吨,完成产值2803万元,实现增加值42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4亿元;完成用电量2145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1.3亿千瓦时。欧太铬业的复产将为全县经济回升带来动力。1-6月份,徐矿铁煤集团生产原煤29.01万吨,下降9.3%;西部黄金生产黄金645公斤,增长1.6%;招金北疆生产黄金445公斤,增长71%;星塔集团生产黄金782.53公斤,增长15.6%;天盾水泥集团生产水泥13.42万吨,增长46.13%;三联碎石公司生产碎石28万立方米,增长5.2倍;铁厂沟国电完成发电量2.04亿千瓦时,下降4.62%。全县黄金企业共生产黄金2037.3公斤,产值6.39亿元,实现增加值3.68亿元,占工业54.6%,黄金企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通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托里县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加之国家投资政策支持等因素,促使全县投资实现快速增长。1—6月份,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162.5%。其中:城镇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186.4%;房地产开发投资2555万元,同比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年计划的43.8%。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援建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县城集中供热、灾后重建工程等一批援建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让全县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央关怀和辽宁援建的成果。2012年,全县共实施援建项目7个,涉及棚户区、教育、阵地、有线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总投资1.36亿元,其中辽宁援建资金7936万元。目前,已开工项目6个,未开工项目1个,具体为:

1、托里县第一小学综合楼项目。总投资1290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200万元,建设规模为6500平方米。目前,综合楼正在四层主体建设。

2、托里县第二小学学生宿舍楼项目。总投资1141万元,其中援建资金 1066万元,建设规模为5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招投标。

3、托里县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援建资金2000万元,建设规模为棚户区改造564户。2012年计划投资1100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000万元,建设规模为棚户区改造282户。目前,已完成276户主体建设。

4、托里县城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总投资5851万元,其中援建资金532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新建2×46兆瓦高温热水供热锅炉房1座,购置1台46兆瓦高温热水供热锅炉,敷设供热管网2×3783米,改造2×491米,建设小区换热站9座,其中新建4座,扩建、改建5座。目前,换热站、管网工程已完成招投标。

5、托里县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总投资116万元,均为援建资金。建设规模为新建2个社区阵地,每个400平方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78万元,文化街社区已完工,复兴路社区正在三层主体建设。

6、托里县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内容为托里镇、庙尔沟镇有线数字网络建设。2012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其中援建资金250万元,自筹50万元。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

7、托里县牧民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建设规模为定居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12年计划投资1100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000万元。目前,该项目未开工。

(五)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1-6月份,全县客运量累计完成37万人,同比增长4.2%,其中: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完成24万人,私营完成13万人。客运周转量完成287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其中:独立核算企业完成1800万人公里,私营完成1070万人公里。1-6月份,全县货运量累计完成64万吨,同比增14.2%,货运周转量完成9450万吨公里,同比增14%。

(六)财政收入增势良好。1-6月份,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335万元,增长41.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9亿元,增收3232万元,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446万元,增收3567万元,增长60.7%。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支7952万元,增长23.1%。

(七)消费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乡村实现零售总额38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思路,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宣传促销卓有成效的开展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旅游消费也不断升温,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720万元,分别增长4%和16%。

(八)金融机构运行良好。1—6月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3亿元,较年初增加2.2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为7.59亿元,新增1.78亿元,占当年新增存款的79.33%,单位存款占当年新增存款的比重较大,资金来源主要是援塔水利基础建设工程款、社保资金等款项。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元,增长48.47%。信贷投放继续向农业倾斜。截止6月底,共发放涉农贷款3.98亿元,确保了托里县春耕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贷款继续减少,但速度有所放缓。截止6月底,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余额2.33亿元,较年初减少3159万元,减少12.4%,但同比增速减少15.82个百分点,速度有所放缓。

(九)各项税收稳中有升。一是地税收入:1—6月份,实现地税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81万元,增长71.2%。完成本级税收69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16万元,增长67.42%,从地税税种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仍是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国税收入:1—6月份,实现国税收入7790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1038万元,增长15.37%。地方级税收收入26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53万元,增长33.01%。其中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对县级税收贡献较大。

(十)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密切关注本县农贸市场、药店、客运站、加油站、液化气站等地的市场价格及商品供应,并进行不定期巡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对与群众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粮、油、副食品、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工农业生产资料等九大类商品56个品种,坚持做好旬报和116个品种的月报定期采价和价格监测上报工作。上半年共受理价格举报案件2件,价格咨询12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具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的骨干企业数少,缺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领军”企业。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益的稳定增长;三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畜牧业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养殖为主,规模偏小、实力弱、效益差,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四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不牢固,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几个重点企业的拉动,抗风险能力低。工业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低,未形成集约化布局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五是税收结构基础薄弱,特别是地方税税收结构不合理,一次性税源、税收占比例较大,如遇政策性减收或其他减收因素影响,收入缺口很难从其它税收收入中弥补,从而会影响全年税收的完成。

三、2012年全年预计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5.6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89亿元,增长14.7%(工业完成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13.2%,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9亿元,增长11.2%。

拉动全县经济主要增长点:一是徐矿铁煤集团预计生产原煤75万吨,新增15万吨,预计新增增加值1500万元;二是黄金预计生产5000公斤,新增500公斤,预计新增增加值9078万元;三是商品混凝土预计生产50万立方米,新增45万立方米,预计新增增加值7500万元;四是新疆天盾特种水泥有限公司预计生产水泥70万吨,新增20万吨,预计新增增加值3500万元;五是碎石预计150万立方米,新增56万立方米,预计新增增加值2260万元;六是花岗岩板材预计150万平方米,新增57万平方米,预计新增增加值2000万元;七是发电量预计4.7亿千瓦时,新增7000万千瓦时,预计新增增加值1300万元;八是红砖、石灰石、片石、石英石、石英砂、水洗砂、地坪石、面粉加工、肉食品、乳制品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等全年预计新增增加值5500元。

四、下半年主要任务和措施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形势平稳,但是要实现今年全县GDP增速达到13%,其中工业增速达到13.2%,还存在诸多困难和压力,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增加农民收入。下半年依托高产创建示范田的技术服务,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引导农民抓好秋作种植和田间管理等工作,提高作物单产。同时,针对今年的旱情,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度,积极鼓励农牧民抗灾自救。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认真落实地委、行署以水定地的要求,全面禁止开荒种地,保证二轮口粮地用水和生态用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受灾绝收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并着重利用农闲时间,抓好农民的集中培训服务工作,力争培训农民不少于8000人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

(二)引导牧民不断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通过提纯复壮措施,打造本地优良品种巴什拜羊品牌。积极引导牧民利用定居后草料较为丰富的优势,发展牛羊育肥业,实现增收目标。为应对旱情,及早着手摸清受灾程度、户数和涉及人群,抓紧贮备冬季饲草料,并积极与地区对接,申请过冬补助事宜,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三)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按照地委扩大会提出的“采选冶炼富托里”的战略定位,依托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集中人力和财力对重点企业进行扶持,特别是扶持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做大做强,使这些企业逐步成为全县工业企业的“顶梁柱”。依托山东招金、西部黄金、宁夏大元、中国黄金等大企业大集团,规范整合和勘探开发力度,坚持“分散采选、集中冶炼、延伸加工”,规模做大,优势做强,巩固和提升“新疆黄金第一县”品牌。针对时间过半,任务未过半的现状,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工业经济专班和有关职能部门以现场办公的方式主动到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加强企业生产要素的调度,强化对经济运行的跟踪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力争现有工业企业满负荷投入生产,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突出抓好新建项目的建设投产,对徐矿铁煤集团盛源90万吨和昊源洗煤厂以及玛依塔斯和龙源风电项目,要求企业倒排工期、抢抓时间,争取早日投产。对已竣工的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服务措施,促其尽快达产达效,重点推进风电、天盾商混、天和石材新厂、西部黄金千米竖井及欧太铬业后期原料供应等企业的全面投产,使工业企业真正发挥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同时,抓好各项措施的细化落实,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建立任务分解台帐制度,明确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并加强督查检查,实行跟踪问效,紧盯时序进度。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打基础、增后劲。切实抓好工业项目的储备工作,建好工业项目库,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工期短、竣工快、见效早。抓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产业重点,抓机遇,抓重点,编报一批打基础、顾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下半年在国家和自治区投资盘子中争取到更大份额,确保后续项目的不断增加。加快启动沙孜—库甫—托里安全饮水工程,有效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强对新建、续建项目的跟踪指导、跟踪服务,强化对项目的落实、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做好已开工项目服务的基础上,加大对未开工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主动做好配合和联系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

(五)坚持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强化选商概念,以产业发展方向为着力点,确定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力争引进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才和技术力量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县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第三产业。通过“走出去宣传、请进来了解”等方式,大力宣传促销“避暑胜地、假日托里”旅游品。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带动劳动力多的特点,缓解就业压力。(供稿单位:政府办 作者:安立斌)

第7篇: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下一篇: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