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在高职德育中的突破与作用反思

2022-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信息时代德育工作网络化的必然性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使网络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 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网络的强烈影响。网络德育势在必行。

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局域网 (LAN) 和广域网 (WAN) 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 它与学校常规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是学校德育的延伸, 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的内容包括德育信息、虚拟社区、网上咨询答疑、在线讨论、就业指导、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1]可以说, 网络德育就是德育工作的网络化, 利用网络这种新的形式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

2 网络德育对传统德育的突破

网络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其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也使网络德育对传统德育有所突破。

2.1 打破了传统德育内容的单一性, 更强调德育内容的多元性

在传统的德育方式下, 学生所接受到的德育材料都是经过教师有意识的精心选择的, 其包含的信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可以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向教师所期待的方面发展。但这些材料不一定是受到学生喜爱的, 有的甚至是教条和空洞的, 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不一定能达到教师预先设想的效果。网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 而不是由教师指定或强迫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性, 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2 打破了传统德育的单向性, 更强调德育过程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 教师往往占据主动地位, 德育活动的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 被教师只需要配合教师去完成这些德育互动即可。至于这些德育活动是否必要、是否能达到所希望的目的, 往往都是由教师决定。德育过程的互动性差, 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激发, 德育工作的效能比较低。

而在网络德育中, 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平等的网络主体,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要尊重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还具有多终端性, 即其他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加入进来, 这在传统德育方式中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

另外, 由于QQ、Email、BBS、聊天室等交互手段具有不可见性的特点, 更容易使学生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 因为他们无需顾及“脸面”和“政治风险”。可以大大提高德育互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3 打破了传统德育过程的机械性, 更强调“以人为本”

传统的德育过程所采用的如课堂讲授、谈心教育等方式, 大都是以“理”为中心的, 即要围绕着某件事情或某个道理展开德育,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某个道理。这个过程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生要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过程。

在网络德育的过程中, 德育工作者采取学生喜欢和接受的德育方式, 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深入的交流, 同时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提供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活泼的三维动画和相关的视屏资料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方法无法比拟的。可以发现, 这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的, 是以达到最佳德育效果为目标的。

3 对高职校网络德育的反思

3.1 德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

在信息时代, 高职生理解信息变得多角度化, 他们不再简单按照教师制定的目标去理解信息, 而是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 自行选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教师很难发现和判断学生的网络行为, 从而给与对应的指导和监控。

于此同时,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信息, 从而严重影响着德育的作用。互联网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库, 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的信息凭借网络直接到达学生身边, 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获得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这不仅造成了学生注意力的极度分散, 不能集中在德育信息上, 而且有限的德育信息在海量信息的对比下显得微不足道, 其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教育作用更难以得到体现。

3.2 网络德育中情感交流弱化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人需要生活在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 面对面的交谈, 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都可以帮助人们交流情感, 从而结成各种群体, 使人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 也许一个眼神、一次有力的握手, 都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巨大的激荡。但在互联网上, 人们使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人成了数码化的存在。从人际联系来看, 网络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 使得“天涯若比邻”, 但从人的情感交往来看, 网络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 使得“比邻若天涯”。

3.3 网络德育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

网络的出现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有着巨大的速度优势, 使学生完全可以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规定的教育, 而是可以随时在任何一个有终端的地方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最新的资讯。在这种情况之下, 教师如果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自己充电, 就很有可能面临着自己要讲的内容学生早就知道, 甚至更熟悉的尴尬。同时,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是只要会上网就可以, 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网络技术基础。网络是一种新的事物, 有其自身的特点, 网络德育必须尊重这些特点。比如, 网络的开放性可以将我们在德育过程中的问题放大, 引来全社会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网络德育的时候更要注意信息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 了解网络, 运用网络, 而且要学会把德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是对德育方式的一种创新, 这种创新形式不仅是时代的要求, 也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还有很多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高职校在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时, 要注意把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方式结合起来, 使两者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

摘要:网络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方式, 已在高职校的德育中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本文总结了网络德育对传统德育做出了积极的突破和有益的创新, 同时也提出了在使用网络这种新的德育手段时所应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德育,突破,反思

参考文献

[1] 张俊平.德育现代化与网络德育[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2.

上一篇: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长庆油田马家山东区块姬六注水系统的压力损失分析及其调整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