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幼儿成长记录册之策略研究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 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所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所以, 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 幼儿园采用了各种手段增进家园联系, 其中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记录册”就是一种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成长纪录册, 顾名思义, 是记录幼儿在家园生活、学习中的成长的足迹[2], 是一本具有个性特色及收藏价值的纪念册, 其目的在于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 并可将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家园共育的有效活动, 得到了广大幼儿教师及家长们的认可。

1 问题的提出

过去, 幼儿成长纪录册中绝大部分信息记录都是由老师来完成的, 家长只能单纯的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存在着, 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当这种形式被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否定了之后, 幼儿成长纪录册中开始有了家长们的一席之地。教师们常常会在幼儿成长纪录册中的某些页面设置“爸爸妈妈的话”、“家长留言”、“请您说两句”等一些小栏目[3], 目的是让家长有说话的地方, 参与幼儿园教育, 能在孩子的成长纪录册中留下父母的印记, 从而更好地体现家园共育的宗旨。可是, 原本好的初衷却带来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作者收录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的部分话语:

老师的话:

“在收回成长档案时我会碰到家长回馈的信息是空白的情况, 有的是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忘记了, 有的是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写, 写些什么……”

“家长们只是喜欢看孩子的照片, 不愿意留言, 总是抱怨让他们写得太多, 没有东西可写。”

家长的话:

“我们太忙了, 没有时间写, 也不知道写什么。”

“老师每个月都让我们写, 是不是太多了?写不出什么东西了。”

“面对孩子不断带回的幼儿园‘作业’, 劳累了一天的我真有些‘烦’, 但也只能完成。幼儿园可否采取一些简便的方法让家长来知晓或完成幼儿成长手册。”

看到上述老师和家长的话, 我们不禁要问:家长真的太忙了吗?我们真的很烦吗?家长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孩子“无话可说”呢[4]?

2 问题的分析

社会发展的现实证明, 现在的年轻父母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他们对某个教育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愿意阐述自己的看法, 也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宝宝建立多姿多彩的成长纪录册。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些情况呢?下面这位家长的话比较能说明一部分家长的心声:

“当幼儿成长纪录册刚开始出现有家长留言的栏目时, 我们都是很开心的, 每个家长都积极的拿起手中的笔书写下自己对幼儿园教育, 老师的辛劳, 孩子的成长等体会和看法, 可是久而久之, 留言的字数越来越少, 次数也越来越少, 一开始的激动, 渐渐的冷却了, 没有了写的欲望, 其实不知道还能写些什么, 加上工作再忙些, 就更不想写了……”

2.1 家长对记录这本册子存在一定的疑虑, 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理解

幼儿成长档案是记录幼儿成长的好方法, 也是老师同家长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学期初, 家长们都能够配合,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家长的记录积极性不高了, 他们觉得记录这本册子是一件比较烦琐的事情。其实, 每个家长也有自己不同的个性, 从客观上, 家长们因为其不同的文化水平, 有些善于写作, 有些则不会, 因此会引起反感的情绪;从主观上, 现在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十分忙碌, 会疏忽了为孩子记录, 而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分外事, 所以, 甚至会出现排斥心理。

2.2 混淆成长记录册的含义

家长好像是局外人, 成长记录册是考核老师的硬指标, 变成了一种老师的负担,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老师求着家长写档案的这种现象。成长记录册其实是一份孩子珍贵的书面成长记录, 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来说, 都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人, 在以前没有条件的时候, 可能这些都是口头相传, 都是珍藏在孩子、家长和老师各自的记忆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如果家长和老师一起交流完善孩子的成长记录册, 双方互相配合的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的步步脚印、这将会成为孩子的一份珍贵的成长纪念。

2.3 泛泛而谈, 缺乏重点

成长记录册中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记录过于面面俱到, 缺乏重点, 没有家园配合指导的内容, 自然使得家长没有同老师交流、配合的意愿。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 家长工作繁忙, 回家后无暇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 也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想法, 尤其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又不是上小学, 只要孩子吃饱、安全就可以了, 所以对这些记录也不重视。为什么有的家长并不特别感兴趣, 正是因为他们看到成长记录册内容太过平凡, 没有重点, 像记流水账, 没有实际的作用和意义, 于是没有兴趣参与进来。

3 问题的解决

幼儿成长纪录册的确得到了广大家长朋友的认可, 但一个又一个的“留言”、“谈话”也让家长们着实“头疼”。那么, 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家长“无话可说”的窘迫, 让爸爸妈妈们喜欢留言, “爱”上记录呢?

3.1 幼儿园老师要深入领会幼儿成长册的建立意义

首先, 为什么要建立?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了解幼儿, 敏锐的察觉幼儿之间的差异, 个别化的指导幼儿。幼儿成长记录册的建立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思维特点、特长爱好、性格、能力以及弱点等, 对幼儿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反思。

其次, 怎样建立?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个共建体, 家长和老师是相互提供信息, 完善幼儿的一些情况。老师提供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学习、游戏等生活中一些个性发展的内容, 家长在此基础上给予较多的信息予以补充。可定期的把“幼儿成长档案册”带回家进行交流, 让每个家长更能清楚自己孩子在哪方面比较优势, 哪方面比较弱势, 这样每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同时又可以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 对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进行了解。也就是说给予家长要有具体的指导, 让家长知道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成长历程的积累, 是每个幼儿成长经历的写照, 也是对每个小朋友成长轨迹的一个完整记录。让更多的家长支持这样的活动。

3.2 加深家园了解, 引起重视

教师在幼儿成长记录册建立之初, 就应对本班家长进行一次摸底了解, 分析一下家长情况, 如果家长文化素养较高, 经常性的书面反馈交流次数可以多一些;如果家长文化素养较低, 尽量减少书面的反馈交流。家长在看成长档案的时候, 当看到孩子的不断进步, 看到教师资料记录、收集的辛苦, 有些家长会自然而然地用心理解这本成长记录册建立的真正用意, 从而配合老师的教育。

教师还应该针对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反馈给家长, 其实家长很想了解他的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 假如你在幼儿成长档案上泛泛而谈只说一些大道理, 这样家长每个月都看你写的这些大道理, 他自然而然没什么说了。假如你字字从幼儿出发, 写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相信家长一定会在他孩子的成长档案上留下他的一些话。

3.3 抓住交流重点, 有的放矢

家长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写些什么, 不是他们不愿意写, 而是不知道怎么写。这时, 我们的教师应实时的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 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 提一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让家长们讨论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比如, 幼儿园如今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主题式课程, 其中就有很多地方需要家长们的参与和配合。老师这时可以利用幼儿成长册这一有利载体, 提出一些关于主题活动内容的指向性的问题让家长发表看法, 或者发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调查问卷让家长们填写, 或者事先发放一些案例或开设一个讲座, 指导和启发家长观察的方向和记录的形式。记录的只是孩子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而不是结果 (比如参加朗诵比赛, 家长可以记录的是孩子报名、准备、比赛前比赛后的想法、感觉和变化等, 而不仅仅是比赛成绩) 。

像这样把过去的“家长留言”、“家长的话”之类泛泛而谈的内容转化为比较具体的事件上去, 家长们看后自然就不会觉得言之无物了。

3.4 打破传统, 采取多种参与方式

过去许多幼儿园的幼儿成长记录册在家长沟通这一部分大多都采取的是文字表述的方式, 对于某些文化层次不高的家长来说着实难为了他们。

书面的反馈交流形式可以多样, 可以描述式、表格式、照片式、作品式的, 减少家长书写文章的机会, 尽力减少家长的反馈负担, 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填写表格、问卷调查、小测试等简洁有趣的方式, 这样避免了家长们每次都像是写报告的长篇大论的头疼, 既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 也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5]。

4 结语

总之, 家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沟通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任务。作为一种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幼儿成长记录册记录了孩子精彩的瞬间它不仅仅是一本文字和剪影, 更是凝聚了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中父母家长和老师们的谆谆关怀和爱心。一份完整的成长档案将会是一份很好的纪念品, 在我们幼儿园老师们精心制作它的同时, 也让我们的爸爸妈妈“爱”上记录吧!

尽管我们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成长纪录册”的研究已有多年,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仔细研究, 比如, 如何让幼儿成长册更富有个性化?如何解决教师在制作成长册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在小班英语教学中处理好母语和英语的关系, 做到两者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这些都是我们英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如, 幼儿园搞幼儿成长册, 怎样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评价?另外怎样有效鼓励幼儿自己进行幼儿成长册的纪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摘要: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儿成长记录册是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需要家长与老师合作完成。针对家长在记录幼儿成长纪录册过程中存在的不解、不愿、不为等一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提出了深入领会幼儿成长记录册的意义、加深家园了解、抓住交流重点、采取多种参与方式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成长记录册,家长,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 沈碧茹.幼儿成长档案:幼儿人生的第一本书[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8 (8) :50~50.

[3] 彭俊英.教你做幼儿成长档案袋[J].幼儿教育, 2008 (5) :42~42.

[4] 符春梅.关于幼儿成长档案的思考[J].早期教育, 2005 (1) :36~36.

[5] 文艳芳.挖掘家教资源构建互动平台共促幼儿成长[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3) :81~83.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下一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