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报告

2022-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案观察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个案观察报告

教师德育专业化个案诊断报告

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关注和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成为学校德育的关键性命题。[1]这种关注不应当停留于理论思辨和感性讨论层面,而应当进入学校德育实践过程之中。本研究尝试实施专业化的个案诊断和进行实证性分析,为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的切实提升贡献方向性的反思和策略性的建议。

春蕾小学(基于研究伦理考虑,对学校名称进行了匿名化处理)是一所由郊区农村小学急速发展而来的城市小学,该小学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教育变革背景下的学校德育问题,因此本研究选择其作为个案诊断的对象。研究者通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运用课堂观察、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在全面了解学校德育实施现状的同时,重点诊断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并提出提升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具体策略。

教师德育专业化的诊断既要发现问题,也要发现亮点,同时还要把这样的发现提炼出来,形成教师对于学校德育的自觉和自省,从而能够有所珍存,也有所改变。此次个案诊断研究虽然秉持问题取向,但对该校教师在德育专业化方面表现出来的特色与亮点也给予认可和分析,以求较为完整公允地呈现研究对象,揭示问题。

一、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成功经验

在对春蕾小学这一个案的诊断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充满变革活力的学校环境中,具有开放的德育资源意识和强烈的德育创新意识,使学校德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一)开放的德育资源意识拓展了德育空间

学校德育的封闭性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顽疾,往往导致德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了无趣味。因此,开放性的德育意识能够为沉闷的学校德育注入活力,增添魅力。而开放的德育意识,往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本个案研究发现,无论在学校层面还是班级层面,都体现出开放性的德育资源意识。如在校园文化中,无论是校史馆还是“会说话的墙壁”处处都体现出教育者的独具匠心。在家校合作中,无论是“家长课堂”“家政校本课程”还是“大型亲子德育活动”,都充分体现德育主体的力量,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学校,亲子关系得以增强,家庭德育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此外,学校还注重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20个校外参观基地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校外德育体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封闭狭隘的德育意识会窒息学校德育应有的韵味和魅力,而开放性的德育理念则赋予了德育无限的拓展空间和价值实现的可能。

(二)强烈的德育创新意识提升了德育效果

德育活动可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成为乏善可陈的“形式主义”,也可在不断创新中成为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有效德育过程。缺乏创造性的教育者,会将制度性的规约作为借口,蜷缩在制度划定的角落中无所作为;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者,则会在制度的网格中积极寻求创造的空间,在富有创意的行动中实现教育的最大可能性。春蕾小学教师不断突破形式主义的惯性和制度限制,在不知疲倦的创造中,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德育活动效果。

每周的升旗仪式是学校的常规活动,然而,春蕾小学的升旗仪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了自身的创意和特色。每天早晨的升旗仪式以一种自然的状态举行,在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所有的小学生会凝固在自己站立的地方,庄严地行队礼。“习惯成自然”的自觉,最好地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

每周一举行的全校规模的升旗仪式,都有新颖鲜明的主题,紧跟时代的脉搏,关注学生的生活。同时设置的“国旗下荣誉殿堂”则由校长为每周表现优异的学生和班级主持隆重的颁奖典礼。这种关乎学生荣誉感和集体感的仪式化教育,影响的不只是台上的获奖者,还有每一个聆听和观看的学生。如此,看似形式化的教育便具有了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它承载了教育者郑重的教育意图。

春蕾小学教师的德育创造性,还典型地表现在打破学段和班级限制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方面。在学校德育中,往往由于班级、年级以及其他制度化的架构,将学生群体割裂开来,使他们失去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同辈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而春蕾小学的教师以兴趣、活动、少先队组织等各种教育要素为纽带,进行跨班级、跨年级的合作,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同辈群体相互影响的德育模式。例如打破学段、跨年级举行的大型体育活动“挑战十小时活动”,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关心和照顾,而高年级的同学也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我的道德力量。此外,跨年级的俱乐部活动、大型节日庆典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都打破了制度性限制,充分发挥了同辈群体的道德影响作用,不但丰富了德育形式,也提升了德育效果。

二、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问题与不足

在诊断过程中发现,教师虽然具有开放的德育资源意识和强烈的德育创新意识,使学校德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命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德育问题,需要更多积极的反思和回应。

(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个案诊断发现,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科知识教学是认真负责的,但也存在着教育的盲区——忽视对学生品德问题的关注和引导。比如,在三年级语文课上,对于学生的前置作业由父母代替完成现象,以及各小组之间出现的作文雷同或抄袭现象,教师应该是能够发现的,但却没有给学生明确到位的提示和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知识之外学生品德的教育培养,缺乏足够的德育自觉去承担完整的育人之责,而学生则学会了投机取巧,同时也可能失去诚实、勤奋、创造性等品质。

上述现象并非个案,在数学课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学生如何得出一致的正确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盲目从众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尚未经过足够思考的情况下,就急于抄上小组成员的答案,而教师所关注的是答案的正确与否,对抄袭现象却似乎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学科知识传授与获得而言无伤大雅,然而对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养成却埋下隐患。

教师德育自觉性的欠缺源于“学科意识”对“育人意识”的侵占。学科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但在强烈的效率取向的“学科意识”影响下,“育人意识”常常被弃之一旁。在访谈中,当“教书育人”被作为问题问及时,教师都会认为“教书”是为了“育人”。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潜意识中的“效率意识”和狭窄的“学科意识”都在无声无息中腐蚀或肢解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教着教着,就顾不了育人了;讲着讲着,就来不及育人了”。

(二)教师对学生道德主体性培养有忽视迹象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过程,而学生的纪律品质是保证这一教学过程有效完成的基本条件。然而,个案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在维持课堂秩序时,注重对问题行为的控制,缺乏对学生道德认知的改变和道德情感的激发,导致学生对外在规则和控制的依赖,缺乏道德主体性,难以形成稳定的纪律品质。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第一节班主任的课,学生非常规矩;第二节英语课,开始有人交头接耳,教师在不断地提醒;第三节科学课,教师在课堂秩序维持中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缺乏稳定的纪律品质,只要外在条件改变,他们的行为就会失控。在学校举行的其他活动中,老师们也需要像警察一样“巡逻”,时时刻刻盯着学生的行为举动。

这种外控型的德育方式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缺乏信任,教师对学生人性之中的美好缺乏信心,缺少对学生的道德启蒙,未能将学生人性深处的美好激发出来。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向善的种子,都有成为好学生的内在愿望,如何构建适宜的支持和保护系统,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有效的德育策略。教师应努力去培育善的种子并为善的实现提供适宜环境,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寻找恶的表现、制止恶的行为上,这是一种德育倾向性的根本转变。这种改变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的“真正的教育”,因为,只有这种“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培养“真正的人”。[2]

(三)教师对德育对象的差异化特征少有关注

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往往突出表现在根据不同德育对象的差异而实施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而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教师并未对德育对象的差异化特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回应。比如,在学校组织的《爸爸去哪了》大型亲子活动中,如何关注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使他们免受伤害,便是该项活动组织面临的巨大挑战。

德育如何回应性别差异是另一个差异化德育问题。在问题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生担任班干部、小组长的比例明显偏高,并且表现较为强势。一些男生还反映,在同样“告状”的情况下,老师会更信任女生,更为女生做主,所以他们被迫成立“男生自卫队”,以保护自己不受女生欺负。教师如何反思自身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性别偏见”,如何在男女生生理成长存在客观差异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男生的社会化发展,都是迫切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就春蕾小学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而言,更多体现的是“经验惯性”,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专业意识和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有些教师已经发现了问题,但因专业储备不足,而难以找到更好的教育策略。如在《爸爸去哪了》大型亲子活动中,组织者已经意识到了单亲家庭孩子可能面对的困境,但却未能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三、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提升策略

学校道德教育只有触及人的内心,才能够真正实现柏拉图所谓的“心灵的转向”。因此,理想的德育既需要启动教师的心灵,建立其内在的德育自觉,也需要启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道德主体性,然后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去面对心灵的差异找到影响心灵的教育途径。

(一)唤醒教师内心深处的德育自觉

学科制度在分科知识的传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却逐渐演变为一种学校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对教师的思想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割裂了教育本有的整体性。在这样的割裂中,德育因其内隐性、迟效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而更容易被忽略和放弃,“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完整教育使命在制度化的分割中自然会被消解。“德育人人有责”的弥散化责任承担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人无责”。没有哪一位教师会为一个未来公民的道德生活承担责任,除非教师的内心建立起足够的德育自觉。

教师的德育自觉意味着教师不仅对所任教的学科负责。更应该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负责,在学科教学中首先关注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学生的道德品质。只有改变“只见学科,不见人”的学科教育过程,学生的品德发展才能得到现实支撑。因此,关注学科教育过程中育人之责的承担和实现情况,是改善学校德育最基础的部分。学校可以利用教研活动以及日常的听课、观摩过程,帮助教师突破狭隘的学科意识,自觉并且自然地关注学科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生品德问题,并给以积极有效的引导。

学校也可以将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德育自觉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内容,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过程的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更现实、更宽广的基础和保障。

(二)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将学生作为道德的主体还是客体,取决于教师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育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对待并且成就其主体性,这就意味着要激发并唤醒学生内在的道德主体性,相信他们有对是非善恶的基本判断,相信学生集体有形成正确舆论的能力。在这样的信任中,逐渐形成一种学生自我育德的模式,而不是教师依靠权威和惩罚而建立的控制型德育模式,这需要教师从关注学生违纪行为发生后的惩罚,转变为重视让学生懂得尊重、倾听、体谅他人等内在品质的唤醒和形成,由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的价值引领,从外控性的行为改变,转变为内生性的品质培养,这才是将德育作为教育来实施,而不是将德育变成为压制。

“纪律不仅仅是一个为了教室里表面的平静而设计的工具,它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教室里的美德。”[3]102因此,“针对纪律的一个道德教育方法,是把纪律当成培养尊重和责任的工具,这种方法抓住了纪律的终极目标:自我约束——这种基于自愿服从的自我控制,同规则和法律一起是成熟品格的标志,也是文明社会对它的成员所要求的。没有道德教育的纪律仅仅是一种控制而已。”[3]103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可以从学生个体自我自律品质的养成以及集体自我教育能力的培育为出发点,逐步形成学生自律的品质和责任意识,让自己从疲惫的“灭火员”位置上撤退下来,去欣赏学生在面对和解决现实道德问题中的成长与成熟。

(三)寻求适宜对象性特征的德育策略

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从德育对象的个体角度而言,需要进行差异化研究,发现对象性特征和适宜的德育策略;就德育主体而言,则需要更多的校本研究,针对具有时代挑战性和学校特殊性的德育问题展开专门研究,不断突破经验性的局限,积累更具科学性的德育知识和素养,使学校德育过程更加科学和有效,学生的道德成长更加健康和完善。

具体而言,学校一般都会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更多的是针对学科教学,而围绕德育展开的校本教研活动较少。事实上,德育效果的提升一定会惠及具体的学科教学的。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应加入学校德育问题的专门探讨和研究,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自觉和德育能力。这样,在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同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得到协调发展与整体提升。如此,学生便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德,教师便能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美化灵魂。■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 (10):40.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五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34-335.

[3]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刘冰,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李书华

作者:蔡辰梅

第2篇:我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个案研究报告

【摘要】当下,部分地方政府实施的15年免费教育,即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教育+3年学前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研究者为此精选已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山西两省各两个县市为个案,从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两省四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四县市的幼儿园原本存在着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加之缺少科学的学位分配制度,因此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并没有完全解决可进入性问题,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2)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只是部分解决了四县市公办幼儿园的可支付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大量民办幼儿园的可支付问题。(3)四县市的改革尚缺乏与财政投入相适应的幼教机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可问责性不高。(4)以县为主、以煤炭经济为支撑的幼教财政投入机制可持续性不强。据此,研究者对如何更好地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免费幼儿教育;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可持续性

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随后,各级政府明显加大、加快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等率先宣布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教育+3年学前教育),山西、山东、广西等地也相继跟进。一时间,15年免费教育成为热门话题。这一政策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亟需进行深入探讨。

2010年,我们提出了“3A理论分析框架”,即从Accessibility(可进入性)、Affordability(可支付性)和Accountability(可问责性)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幼儿教育政策的优劣。我们认为,真正科学合理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每个适龄幼儿都能顺利、方便地就近入园,即可进入性。二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支付入园费用,某些特殊家庭可以免交入园费用,即可支付性。三是每所幼儿园,不论公办或民办,都因为获得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的额外财政投入而提高了教育质量.即可问责性。此外,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是需要强大财政支持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否具有这样的财政实力来长久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呢?因此,政策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维度。为此,我们尝试从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免费幼儿教育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因为尚无条件进入现场展开研究,所以我们选择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信息,以了解免费幼儿教育政策的情况,考察免费幼儿教育政策的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以期为国家相关教育决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发表在中文网络中的有关“中国15年免费教育”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于2013年2月18日以“中国15年免费教育”为关键词,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通过Google设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文搜索引擎(www.google.com.hk)进行搜索。搜索条件:(1)语言:所有中文网页。(2)范围:中国内地各级政府官方新闻网。(3)时间:过去1个月。(4)排列:依关联性排序。(5)关键词:中国15年免费教育。研究者对排在前100位的新闻网页及其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其余网页和链接忽略不计。研究者试着排除无关信息和重复信息,对于重复报道的内容,尽量搜寻其原始报道网页,去掉转载网页;对于同一个案的不同报道,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官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页,暂不考虑个人网页及博客。最后,研究者发现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县级案例共有12例,其中,陕西7例,山西3例,山东1例,新疆1例。因为篇幅问题,研究者选择分析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各两个案例,且重点分析有关免费幼儿教育的内容,对其他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暂不分析。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核心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干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

2.免费教育政策

2013年,榆林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所有费用一概免除),高中免除三年的学费,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其他费用仍需收取,而且只免除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民办幼儿园则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差额部分仍需由幼儿家长补缴。陕西省幼儿园分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榆林市给予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补贴均按补贴给一类园的标准发放,即每生每学期450元,每学年合计900元。收费高于这一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减去补贴数额后,差额部分仍向家长收取。可见,榆林市的免费幼儿教育并非是真正的全免费,更不是所有幼儿都免费。

3.财政投入机制

榆林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所需的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各区县经济和生源情况,分担比例有很大差异。例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富裕县,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横山县在2013-2015年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补助40%,县财政承担60%,自2016年起,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榆阳区由市财政补助50%,区财政承担50%: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贫困县。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机制是: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含幼儿园)申报在校(园)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文确认,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园)。

(二)陕西宁陕县

1.地区情况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秦岭南麓,人口7.4万,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7所,教职工878人,学生近8000人。全县共有7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增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0所。为了建设幼儿园,县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用作幼儿园的建设用地。

2.免费教育政策

2011年宁陕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对在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免收学前三年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予以减免保教费,并对所有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50天计算,即生均750元/年)。按县物价局审定,适龄儿童每月免除保教费90元,全年900元。宁陕县目前基本做到了营养改善全覆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11年,受益儿童1400人,减轻群众教育贫担约240万元。2011年学前一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93.4%上升到95.5%,学前两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84.1%上升到90.4%,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74.6%上升到83.3%。

3.财政投入机制

幼儿凭户口本报名注册。各公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经审核后将符合免费条件的幼儿的花名册和户口本复印件于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教体局,并建档备查。县教体局、财政局核实情况后确认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幼儿名单,然后由县财政局将经费直接拨付到相关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若属于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经审核确认后,也由县财政局将减免费用直接拨付到幼儿园。

(三)山西左云县

1.地区情况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辖3镇6乡,人口14.8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储量约100亿吨,年产量可达1350万吨,煤炭工业是该县核心支柱产业。

2.免费教育政策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左云县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则实行定额补助。具有当地户籍、年满3周岁且在公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享受免费学前教育;具有当地户籍且在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以免缴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公办幼儿园的免费标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年1485元,普通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每生每年742元。民办幼儿园为每生每年508元。

3.财政投入机制

与宁陕县类似。

(四)山西长治县

1.地区情况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为人口密集县份,辖6镇5乡。县内煤炭储量34亿吨以上。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5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5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00元。县内有幼儿园75所,其中县城有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村有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26所,还有小学附设学前班49个,未注册幼儿园6所。

2.免费教育政策

长治县从2012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5万名学生受益。凡户籍在长治县的3~5周岁幼儿,无论在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3年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免费标准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260元,市级二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80元,市级三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10元,市级四类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免费标准同市级四类幼儿园,并免教材费每生每学期27元。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1418名,一学年免除的费用共计1620万元。

3.财政投入机制

与宁陕县类似。

三、分析与讨论

(一)免费对象及免费程度

1.免费对象

除山西长治县基本做到户籍幼儿无论公办、民办一律免费外,其他3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公办园幼儿,并不面向全部户籍幼儿。

2.免费程度

陕西、山西两省四县市官方核准的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伙食费。山西长治县所有户籍幼儿除了需要按月交纳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山西左云县公办园的幼儿也类似山西长治县的户籍幼儿。陕西榆林市和宁陕县两地免除的是保教费,家长还需交纳其他费用。此外,陕西省两县市是按省一类园标准统一发放补贴的,而山西左云县实施的则是差别对待政策,即公办幼儿园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民办幼儿园只补助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

(二)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

就可进入性而言,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免的只是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的保教费等。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是给予补贴。家长还需补足差额。这令数量并不多的公办幼儿园面临更大的接收幼儿入园压力。以榆林二幼为例。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该园目前在园幼儿500多名,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活动室,也仍然一位难求。因为教育质量较高且保教费全免,全市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榆林二幼。那么,谁能人二幼?谁不能人二幼?目前尚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此外,神木县因为率先在榆林地区实行了免费教育,对周边区县产生了强烈吸引力,结果全县2万名在园幼儿中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并出现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现象。幼儿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乡村幼儿园大量关闭。既然哪里都免费.家长当然会尽量送孩子去条件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县城幼儿园。不经意间,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推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由此可见,没有数量足够、质量均衡的公办幼儿园,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机制,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用的幼儿教育政策反而有可能削弱可进入性程度,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

就可支付性而言,除了山西长治县彻底解决了所有户籍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外,其他三地都只是部分解决了公办园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对民办园幼儿则是发放部分补贴。众所周知,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县级地区民办幼儿园居多,公办幼儿园数量普遍不足。以榆林北部的贫困县绥德为例,迄今为止城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6所。又以榆阳区为例,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154所,且民办幼儿园收费颇高。例如,大风车幼儿园(尚郡园)在榆阳区算中上等级的幼儿园,每年的保教费高达9600元,政府每年补贴给每位幼儿的900元不到其保教费的十分之一,远未能解决幼儿家庭的可支付问题。这背后还隐藏有财政投入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是不是无论贫富,每位幼儿都需要这笔补助款?是不是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发放补贴?研究者认为。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覆盖面,政策要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以真正服务于更需要得到免费幼儿教育的人群。

就可问责性而言,四地均没有为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政府的职责不仅仅只是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教育质量。目前,四县市对免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绩效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周详的措施。四县市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大半是民办的,从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也偏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同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监管等相关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幼儿教育量的普及和质的提高。可见,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免保教费上是不够的,应该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质量监管的投入。

就可持续性而言,除了陕西宁陕县外,其他三地都是能源型城市。现阶段,煤炭价格高,地方经济收入高,政府有能力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不过,煤炭资源枯竭后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城市经济衰退的例子也很多。三地政府应该寻找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双重驱动下,周边贫困县市即使不具备相关财政条件。也不得不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例如,宁陕县竟然拿出近40%的县财政收入办免费教育,其勇气固然可嘉,但政策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事实上,根据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单纯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很难维持的。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经费可以参照“两免一补”的农村“普九”政策,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层次、有差别地由中央、省、市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市、区)进行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在分析上述四个案例后,我们发现。这些地区现行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大都得益于煤炭经济的支持。四个案例中,有三个是富裕的煤炭之乡。近十年煤炭价格疯涨,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暴增,这些县级政府在消弥财政盈余、解决民生问题和创造政绩的三重冲动下,选择推行15年免费教育。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并不是全免费,而是局部免费。在幼儿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率先推行免费幼儿教育政策,虽然可赢得一时的掌声。但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问题,那幼儿教育的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是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

总之,目前一些地方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只是部分解决了幼儿教育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吃得好”的质量问题。研究者认为,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宜选择如下策略:一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优先考虑在农村地区实施一年学前义务教育,由中央或省统筹,加大中央、省、市财政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拓宽公办幼儿园覆盖面。三是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和财政管理。四是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大力建设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做好在职培训。五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学券制,促使公办、民办幼儿园在同一条件下公平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当然,上述四县市的改革经验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建议教育部及相关政策研究部门对这些县市进行深入调研,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真正推动幼儿教育发展。

作者:李辉 王丹

第3篇:对一个职业认同个案研究报告的分析评议

摘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刘秋颖、苏彦捷基于发展职业理论进行了一个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现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贡献、研究伦理道德问题四个方面对此研究报告进行分析与评议。

关键词:发展职业理论;职业认同;职业生涯

作者简介:于燕红(1984-),女,山东烟台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3)

发展职业理论(developmental career theory)由Super于1953年提出,经过数十年时间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一理论将发展观念引入了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 making)过程,对职业生活的全部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了宏观的描述,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并提出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多次决策的过程,当职业选择(career choice)表明自我概念得以履行时,该过程达到最高点。而研究亦发现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可能或者正在经历着一个由复合的、过渡与转变着的、为获得那些两难或者未揭示的“角色、承诺和同一性”信息及新评估的需要组成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而职业生涯是一个关于成熟和适应的渐进的动力过程。(刘秋颖、苏彦捷,2006)

基于发展职业理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刘秋颖、苏彦捷进行了一个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该研究从参加他们职业认同研究的152名有效被试中选取出自我效能最高,且是唯一在组织内有主动再择业行为的个体作为典型个案样本,探究了个体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时刻以及过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亦很特别的研究。尽管研究者最终将此研究定性为质性的个案研究,尽管量化研究的资料并没有直接对研究结果有贡献,但由于个案研究的取样基于一个对152名有效被试进行的职业认同的量化研究,是对研究者关于初次就业个体的职业认同以及相关因素研究的补充,而且在该研究的实施中,亦引入部分量化研究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上进行讨论,此研究也可定义为一个混合方法(mix method)使用的研究。在下文中,笔者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贡献、研究伦理道德问题四个方面对此研究报告作分析与评议。

一、研究议题

在此关于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报告中,研究者明确提出此研究的两个研究议题:第一,职业认同发展中的关键时刻是什么;第二,职业认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两个研究议题均符合质性研究的研究范畴。首先,探讨职业认同发展中的关键时刻是什么。此议题属于“推论性的问题”。(陈向明,2000)对于此细节性的研究议题,由于研究者在研究前并无假设,即研究者在研究前并无可选择或可排除的相关的变量,而所有的影响因素只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得以呈现及探讨,故只能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使各个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得以浮现。然后,探讨职业认同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此议题为“过程性问题”。(陈向明,2000)由于职业生涯是一个渐进性的动力过程,职业认同发展也必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对于事物动态发展过程的探讨,质性研究的手段亦能较适合地诠释说明。总之,该研究的研究议题是对事物进行的细致的动态的描述和分析,而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在研究过程中才产生的,而研究议题——职业发展认同本身是由社会文化所构建,根据陈向明(2000)对质的研究的特点的讨论,该研究议题的选取是符合质性研究的要求的。此外,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亦就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较好地把握住议题,如访谈的问题设计与议题紧紧相扣等;在研究结果中,研究者亦根据研究资料对议题进行解释,如针对关键时刻及过程描述所构建的图表等。

但是研究议题仍存在遗憾之处:研究者并没有对研究议题作明确的界定,如何理解职业认同,其发展的关键时刻依据什么标准而何处是关键等都未作明确定义,会导致研究过程中部分概念不清;研究者并无对研究议题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意义作深入的探讨,如此则使研究的出发点模糊而不必要;研究者对涉及职业认同的先前研究并没有作详细铺垫,即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仅呈现了研究依据的理论与该理论的发展,而并无对该理论依据下与本文相同议题的研究以及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描述,使阅读者对研究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即使研究者是此议题的唯一研究者,研究者亦应有相关“在本文前并无对相关议题讨论的研究”的描述,以使阅读者能清楚明确地了解研究的历史。

二、研究方法

1.取样

该研究的取样基于一个研究者进行的职业认同的量化研究。研究者在参加该研究的152名有效被试中选取了自我效能最高,而且是唯一在组织内有主动再择业行为的个体作为此个案研究的案主。这样的抽样是有依据的。根据发展职业理论,职业决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多次决策的过程,当职业选择(career choice)表明自我概念得以履行时,该过程达到最高点。“职业决策”与该研究议题中的“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时刻”密切相关,而“职业生涯发展”则是该研究议题中“职业认同发展”在客观角度上的呈现。为探讨议题,自我概念或其相关变量的发展程度应作为一个取样标准,使职业生涯发展在达到最高点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以研究其多次决策的过程。故研究者选取自我效能最高、有主动再择业行为的案主进行研究。虽然提及此研究是对于前研究的补充,但对于取样基于的152个有效被试的研究却无再次详细的相关描述,只提及曾使用职业认同及其因素问卷、中国人自我效能量表(Chinese Self-Efficacy Scale)、中国人人格量表(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QZPS),并无阐述关于数据直接来自于这些问卷和量表的定义,使阅读者不禁产生对案主的标准和过程的怀疑:152个有效被试从何而来,他们根据什么标准被选为被试,他们为何会参与到该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何种方法测量被试的自我效能,所提及的中国人自我效能量表是否有效度;研究者如何断定本研究案主为自我效能最高的被试;研究者如何得知案主在组织内有主动再择业行为;案主的组织内再择业行为对本研究结论有何贡献。此类问题均不得而知,而样本选择的合理性也被削弱。

2.案主

在本研究中,案主是一个26岁的女性,本科毕业后工作3年,处于充满变革的组织环境中,经过组织内再择业两次晋升一次后现为管理类职位。对于质性研究而言,对案主这样的轻描淡写似乎并不足够。但研究者在与案主进行访谈前,对案主使用了量化研究中的问卷和量表,包括职业认同及其因素问卷、中国人自我效能量表(Chinese Self-Efficacy Scale)、中国人人格量表(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 QZPS)、麦尔碧瑞斯类型指针-G表格(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G, MBTI-G),而該访谈也可为一次回访。通过多项量表和问卷的结果分析,详细地描述了案主的人格特点,包括才干、处世态度、外向性、情绪性等因素,确定了案主的性格类型。对于案主资料的呈现是此研究的独特之处之一。由于在案主的有关资料中,除去其基本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状况等,与本职业认同发展的研究最有关联的资料其中之一应为案主的人格特点。研究者对此资料进行呈现的时候,如选择仅为基于研究者个人经验感受的一般的陈述性描写,则略显无力失信。这样处理,使案主的人格能够多维而客观地展现在阅读者的眼前。但是对于另一个与本研究相关的案主资料,案主的自我效能却没有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诠释,即并无对该自我效能量表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描述。另外,虽然用量表问卷的方法较为多维客观,但就此质性研究而言,案主的真实感就略显平淡。如能在运用量表和问卷前或运用量表和问卷后对案主的人格和自我效能进行具体描述,则会更丰富而多层次。

3.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结构化访谈为数据收集的主要途径。陈向明(2000)认为,在封闭性访谈(结构性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应已标准化。本研究对访谈内容准备了提纲,这是符合结构化访谈的合理处理。但研究者却在报告中提及在访谈时,会对问题给出一些例子,如高考时选择专业是个很关键的职业认同发展时刻,虽然在结构化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但是如此的例子可视为一种暗示性引导,可能会干扰案主的思维,从而影响研究的真实性与效度。

此外,量表和问卷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案主的研究效应。在该研究中,并未对研究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研究者与案主之间的访谈本应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但由于本研究中的访谈为一次回访,在回访前案主已经完成由研究者派发的问卷与量表,故无法排除在访谈前研究者与案主之间经已确定稳固而明确的研究与被研究关系的可能性,在访谈时,案主可能已受到此关系的影响而产生研究效应,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不自然,其真实性自然受到影响。

然后,对于整个访谈的过程以及访谈中所收集数据的分析过程均无细致而详细的描述,只是用回顾的方式概括了数据收集,然后直接向阅读者呈现出已经被研究者分析完成的结果,即一个案主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时刻及过程的表,令人不得不感到生硬而勉强,无法令人信服。首先,陈向明(陈向明,2000)在原始资料呈现的问题上认为,丰富的原始资料可以为研究的结论提供充分的论证依据,进而提高结论的效度。如此没有任何原始数据的结论,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可能会令阅读者产生研究者似乎要强人所难将所有阅读者的理解均统一为自己对数据的分析的厌恶情绪。此外,正如研究者所提出的,以回顾的方式收集数据会因个体的记忆选择性以及时间影响下对关键时刻的洞察力发生变化而具有局限性。

三、研究贡献

从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来分析,虽然该研究存在方法上不完善之处,但其将量化研究的方法借鉴地引入质性研究的独特方法是值得参照的。一般的采用混合方法的研究,即既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又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研究无非基于研究议题的考虑,即某些议题使用量化研究方法比较合适,而某些议题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比较合适,当研究涵盖了两方面的研究议题时,混合方法则最为恰当。亦不排除有些量化研究中由于一开始研究对于研究因素并不确定,先采取质性研究帮助问卷或量表指标的建构。但在该研究中,却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的混合使用。在该研究中,虽运用了量化研究方法,但量化研究方法的资料却对研究议题与研究结果无直接贡献;虽也运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却是在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得以实施开展的。混合方法理论的发展仍然处于成长期,其实践研究也没有遍地开花。这个关于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尽管并没有被一个科学的范式所确定,但不言而喻的是,其为混合方法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实践的证据与结合的新思路。

从研究理论上的贡献来分析,虽则研究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该研究的意义与重要性,但基于职业认同现象在社会实践中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理论发展方面,归纳得出案主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时刻,认为职业认同发展是一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对于职业认同发展理论和发展职业理论均有理论性的贡献。而研究者也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发展的建议与展望,认为未来研究可以在动态收集与个体职业认同发展有关的资料方面加以改进,这也是该研究对研究理论的贡献之一。

从研究实践上的贡献来分析,由于职业认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社会现象,研究其发展的实质与阶段无非为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依据与考虑方向。在注意个体差异和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情况下,该研究中案主的经历亦可成为阅读者借鉴的宝贵经验,为其职业选择与规划提供参考,使其分析影响自己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时刻,了解自己的职业认同发展过程,明确自己职业认同发展的危机时刻,从而更好地开展職业计划。特别是对于初次择业的毕业生,首先明确职业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与过程,对其一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与规范性的引导。

四、研究伦理道德问题

质的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不仅涉及到所有与研究有关的人和社会机构,不仅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而且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层次。(陈向明,2000)陈向明将质的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概括为四个原则:第一,自愿和不隐蔽原则;第二,尊重个人隐私原则;第三,公正合理原则;第四,公平回报原则。笔者亦基于此四原则对这个研究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自愿和不隐蔽原则。虽然被试接受了量表与问卷的填写过程,知道自己处于研究中,而本研究的案主通过量表与问卷亦可能明确研究目的,但并无数据可显示他们是自愿参加该研究的,这一缺陷也是由于对取样的未详细说明描述所导致。

其次,尊重个人隐私原则。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对案主进行了化名,这对案主的个人隐私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而由于本研究并不涉及隐私的敏感性问题,性别和年龄等则无需隐藏。由于对于取样于152个被试的研究并没有在该研究报告中得到详细阐述,没有阅读研究者前一篇研究报告的阅读者不难作出以下猜测:该152个被试的研究是在同一间机构派发问卷和量表的,而在职员完成问卷和量表后,研究者在职员间选取了一个自我效能最高,唯一有组织内再择业行为的职员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使用化名。虽然一般人并不会明确案主的真实身份,与案主同间机构——同参加了此次研究的职员并不难猜出案主的真实身份,而该研究又关乎案主的职业认同发展过程,阐述了其在组织中的遭遇与选择,因此,研究可能会影响案主与同事间的关系和以后的职业发展。因为没有做好研究的保密工作,暴露了案主的个人隐私,从而影响了案主的工作与生活。

最后,公平合理和公平回报。由于在此研究中,研究者并未对资料收集的过程和细节进行阐述,故对其结果阐述的公平合理性无从推测,而文中亦无关于回报的记叙。在这两个原则上,无法对该研究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刘秋颖,苏彦捷.职业认同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49-51.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中)

作者:于燕红

第4篇:学前教育个案观察报告

见习报告

见习时间:2009年12月2日9:15-15:00

见习地点:嘉定清河路幼儿园

见习班级:大一班

见习内容:

孩子的总体情况:根据笔者和带班老师的沟通,了解到笔者所观察的孩子名叫朱浩天,6岁,父亲是修火车的师傅,母亲是会计。

(一) 自由活动 9:25-9:40

孩子的表现:在这一环节之前是户外活动,所以由老师把小朋友们带回班级后,就让小朋友们自由活动。笔者所观察的孩子选择了积木,积木大致是由矩形、正方体、三角体组成的,颜色很多。四个小朋友围成一桌在一起玩。当朱浩天小朋友开始玩弄起积木,有了点造型的时候,我问他:你这是搭的什么呀?他回答说:这是基地。我继续问:基地?什么基地?你要用它来干什么呢?小朋友回答:这是建造导弹的基地,很大很大的。然后我就继续看着他搭。后来,当旁边一个小朋友拿着他搭建的“无敌炮”在桌面上和空中移来移去,好几次冲毁了朱浩天的基地,朱浩天都没有和那个小朋友发生口角,而是把被弄乱的积木再重新安放好,并且基地越来越大。当他搭建好了时,就跟其他小朋友说:这是我的基地,这是雷达,发射„„过了一段时间,我继续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一开始,还回答不上来,摸了摸头,断断续续地说要当设计师、宇航员、发射火箭的人。我说:你好棒!是不是在家里爸爸会经常告诉你这些呀?小朋友说:不是的,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可以玩,她一回家就教我做进阶数学还有英语。

分析:1.游戏过程中,在这一桌上玩积木的小朋友都是小男孩,而且搭建的东西全都与军事、科技有关。可以说,兴趣相投的孩子就能坐到一起,玩相同的游戏。

2.积木类的游戏是促进空间认识和想象能力的。小朋友对于这种几何形积木的搭建摆放、构造能力还是可以的。而且,朱浩天的搭建已经上升到一个自由构造的程度,在他搭建基地之前,就已经在脑子中明确了自己要搭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在整个游戏中,始终就拿着两块积木拼成的“无敌炮”在玩,但是朱浩天的基地确能够越搭越大,并且在搭建基地的过程中,他还会自说自话,哪怕旁边的小朋友没有给他回应,他也是挺开心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浩天小朋友的小肌肉的发展是可以的,还有就是他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有较好的发展。3.当朱浩天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朋友需要一个三角体的积木,但是篮子里又没有了,经过孩子们的商量,朱浩天把他的给了另一个小朋友。这是一种谦让的表现,从另一方面说,朱浩天有了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这对以后社会性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主动性还不是很高。

(二) 角色扮演 9:45-10:10

过渡环节:自由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朋友们收拾各自的玩具材料,朱浩天小朋友把大家整理好的积木归还到原处,懂得了一定的规则性。接着老师让小朋友们念儿歌《小熊过桥》。朱浩天小朋友能跟上大家的节奏,随后由今日值日生给大家介绍他们今天的任务。

孩子的表现:角色游戏开始,朱浩天小朋友非常有目标的选择了“协管员”。他带起了协管员的帽子,一手拿小旗,一手拿着电棍,开始在扮演区走来走去,指挥其他的小朋友到哪里哪里去。我问他:你手上拿的这个长长的是什么呀?他说:电棍。如果有人违反了我就用这个对付他。在他扮演协管员的过程中,他发现另

外两个小朋友的违规操作,对他们进行了惩罚。我问他为什么要对他们罚钱?他说:因为他们超速行驶。游戏结束后,老师对协管员的表现进行了评价。

分析:1.在游戏一开始,朱浩天小朋友能很快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这是很好的,说明在老师说今天玩装扮游戏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2.在游戏过程中,对协管员的衣服、协管员的作用和做法没有很好的认识。就像他拿的电棍,就是对交警和协管员职责的不明确。协管员是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的人,而不是像交警那样有一定的执法权力,还有,协管员嘴里应该还有口哨,但他就是没有想到,而是选择了电棍。另外,对于如何协助他也不知道,在整个游戏中,始终是跑来跑去,并非如现实中的协管员那样,始终站在一个地方协助交警。我觉得,朱浩天在对角色的认识上,看重的是外显的特征,角色内隐的方面他还没有注意到。他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与他的生活经验有关的。3.此外,朱浩天在游戏中还体现了合作功能,特别是游戏过程中的协作,就像当有小朋友说要去旅行社时,他就会带着他们到旅行社去。4.替代物与被替代物的关系。在游戏一开始,朱浩天选择了和日常生活中和协管员十分相似的着装以及实物的复制品,可以看出,他对替代物的认知形式还是建立在替代品相似程度上。

(三) 小课堂 10:20-10:40

孩子的表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组织了小朋友进行跳绳和“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儿歌小锻炼。当老师邀请朱浩天跳绳的时候,发现他一个都不行,老是脚踩在绳子上,手的速度和脚不一致,并且表现的不自信。接着,老师又请小朋友进行了“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儿歌,朱浩天说:请你跟我弹钢琴,请你跟我拍拍手等词语。

分析:通常来讲,作为大班的孩子,跳20个是正常的,如果是50个以上,是属于大肌肉发展较好的。从跳绳来看,朱浩天的手眼脚合一发展不是很好,有待提高。在语言发展和想象方面,是朱浩天的强项。综合来说,朱浩天在运动游戏方面的技能没有语言发展的好,需要在家多锻炼。

(四) 吃饭 10:50-11:50

孩子的表现:朱浩天吃饭速度一般,可喜的是在吃饭过程中,有比较良好地饮食习惯,不会把虾壳弄得满桌都是,并且,剥虾的时候手指还挺灵活。

分析:当朱浩天刚开始坐下来吃饭时,他数了数碗里的虾,一,二,三,四„„可以说,对于初级的数的概念他也是有的。但是,吃饭时的速度要加快。

(五) 午睡 11:50-14:15

孩子的表现:朱浩天小朋友能够自己脱衣服睡觉,等到了起床时间,自己起来穿衣服、上厕所,然后是吃点心。但是,在午睡刚开始,他的情绪还没有安定下来,当老师走到其旁边时,他就把小眼睛闭上,不是很自觉。

(六) 点心 14:15-15:00

孩子的表现:朱浩天小朋友对点心不挑食,但是吃饭的时候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这个习惯很不好,导致吃饭速度较慢。还有,在从起床到点心的过渡环节中,朱浩天的动作较慢,总体说来,他的自理能力有待提高。

第5篇:个案观察记录

个案记录

1、我们应该关心她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一天来园后,我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项鑫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李畅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杨倩说:“哎呀,那么娇气呀!” 李畅气呼呼的说:“他病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他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询问了项鑫哭的原因,原来项鑫来到幼儿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马上送他到卫生室看了看,医生说他喘岔气了,一会儿就好了。

送他回来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项鑫怎么了?项鑫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项鑫没事了,他喘岔气了。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扬了李畅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2.“车”带来的主题

春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的聚在一起,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今天他们都带来了自己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带领下来到沙池玩沙,孩子们边玩边谈论着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俞林浩指着自己的大车说:“我的大车可以翻斗,用力一翻沙就都没了,好轻便!”项鑫推起自己的小推车说:“我的车可以推很多土,玩起来也很好!”„„看到这几个孩子对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思考:各种车能否成为我们的主题活动呢?于是,我让这孩子们开始收集有关有关车的图片,放在班内的图书区,每天区角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看书,和他们说说有关车的故事,孩子们都很高兴,,我还故意提出一些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车”“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收集资料:有的带来制作的自行车,有的画下了各种汽车,有的带来挖土车、小轿车、消防车、、、、、、、,顿时,我们的教室顿时成了车的世界,车辆成了大家的关注点。

通过这次对“各种各样的车”活动观察与分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就像各种车,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宽阔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3、激发创新,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今天上午,在组织综合活动欢乐的元宵节时,许多孩子都把逛花灯的欢乐场面和感受通过美术表现出来,当我走到项鑫身边发现他画的尽是坦克车、大炮、战斗机等,我似乎有点不满意,心想这么欢乐、祥和的节日,你的画火药味怎么这么浓。但是我转念一想还是听听他有什么想法。于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兴奋地说:“老师,这是解放军叔叔开着坦克在里面点灯庆祝元宵节;这是空军把战斗机的灯都开着把天空照亮了,他们也在庆祝元宵节;还有„„”。听!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真的很庆幸刚才有耐心倾听他的想法,才没有伤到他的自尊心,同时也让自己倾听到其内心的语言。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切忌说“你怎么这么烦呢!”“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你真傻!”等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话语。当孩子提问题或与你谈话时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做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

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自己最忠实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应了解、认识、尊重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萌发创造的激情,表现自己的感受。

4、沙水游戏中,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幼儿从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之后,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在班上开展了沙上建构活动“动物园”。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项鑫说:“朱老师,动物园里没有动物怎么办呢?管林熙薛玲珑黄辰婧几位女孩子说:“诸老师,我们没有东西盖小动物的房子怎么办呢?”俞林浩说:“老师,没有海豚和海狮的家怎么办呢”面对小朋友的这么多的“为什么”,我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第二次活动时,我发现项鑫带橡皮泥来做小动物;管林熙薛玲珑黄辰婧等几个女孩子带来一大筐积木来给小动物盖房子;俞林浩带来一个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里做海豚和海狮的家。当然,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在活动中,他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不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我总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在他们确实需要帮助时,才给他们合适的指导。久而久之,他们再遇到:玩沙时,工具不够用了、沙上建构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物、活动中某一幼儿不小心把沙或水洒到另一幼儿身上了、沙上建构时小朋友们快完成的作品被一个顽皮的幼儿碰到了„„等等问题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愁了,因为他们知道应该如何解决。

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幼儿期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小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其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用的。在沙水游戏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支持、鼓励幼儿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么、怎样玩由孩子们自己决定,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让孩子们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能轻松愉快地尝试探索玩耍。

沙水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通过沙水游戏,可以让幼儿锻炼肢体,训练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也可以说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因此,在组织活动时,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冲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5、下班后,看到的、、、、、

下班后, 在门囗等待已久的家长, 随着保安人员把大门敞开, 孩子们安安全全的让家长接走,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我就是在这种情景下结来了自己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没见到孩的家长, 心里总觉得对孩子说些什么, 总想把积攒了一天的思念之情, 告诉亲爱的小宝宝. 你看, 一见面又是亲又是抱的,小宝宝们也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尽情的欢笑. 有的孩子还跟父母撒娇, 要这要那,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见到父母便拽着买口香糖、水果冻等之类的小食品,甚至让爷爷奶奶买玩具,买蹦蹦床等。每位家长也豪不各啬地满足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慢慢的养成了。有的家长则不这么认为,面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不是一味迎合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动与孩子交流,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边走边谈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所教的新知识。

家长通过与孩子谈话,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情况,对幼儿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6篇:个案观察2

个案姓名:小A

性别:男

年龄:6岁

观察者:H

个案分析:

小A是我们班一个热情开朗、聪明可爱又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他有很强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老师教的本领总是很快就记住了,上课时能积极开动小脑筋举手发言。但是他缺乏耐心和静心,上课坐了几分钟能够之后就坐不端正了,小屁股像抹了油,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小手也管不住了,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容易分心。玩玩具时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了,他每次都说别的小朋友不对,扭曲着脸孔来气呼呼地骂人,甚至还会举起椅子作出砸人状,或者发脾气把玩具扔得一塌糊涂,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因为幼儿园以早期阅读为教学特色,所以我们很注重幼儿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经常利用午餐后、起床后、放学时等一些零星的时间请孩子们自由翻阅图书。当别的小朋友津津有味地看书和好朋友一起讲述书中的内时,他却静不下心来仔细看书,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他这时最喜欢无所事事地和班中几个调皮的小朋友打打闹闹,有时还会钻到床底下。

个案指导设想:

1、以尊重为原则,循序渐进地改变小A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与小朋友较和

谐地相处。

2、教师给予他特殊的关爱,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

3、家园联系,调整小A的家庭教养方式。

观察与教育记录:

实录一:

自由活动时小B哭着跑过来,“小A打我”,只见小B的脖子上有一条指甲抓伤的痕迹,别的小朋友见小B哭了,也都跑过来看热闹。这时小C也跑来告诉我“小A打我,还抢积木”。只见小A若无其事的样子,正在玩刚才抢来的积木。

看到他这种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是又气又好笑。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占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人,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

措施:

因为小A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许多次了,他觉得反正我打小朋友、抢小朋友老师也拿我没办法,所以我觉得必要的时候也要让他受到一些惩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我趁他不注意,一下子把他在玩的积木抢了过来,他马上一脸凶相地瞪着我,气呼呼地说:“这是我的积木呀,为什么要抢我?”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不高兴了吧?你抢小朋友积木的时候小朋友是不是也向你一样不开心呢?这样吧,如果你把刚才抢过来的积木还给小朋友,我也会把你心爱的积木还给你的,你说好吗?”小A想了想,很不情愿地说:“好吧。”他把积木还给了小C,我笑眯眯地摸摸小A的头说:“这样才是乖孩子呢,赶快向安安道个歉,大家还是好朋友。”小A爽快地向小C道了歉,两个小朋友还互相握了握手,又开开心心地玩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让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实录三:

午餐后,小朋友们都津津有味地拿起自己带来的书看了起来,可是小A却笑嘻嘻地和俊俊、鸣鸣钻到了床底下,不肯出来了。我批评了他们,小A说:“是他们先钻到床底下去的。”我说:“你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呀,你有没有想一想,这样做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做错了,你怎么还要学呢?再说,老师也批评了他们了。”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有说:“你今天带书了吗?为什么不看?”他说自己忘记带书了,我提醒他可以想什么办法看到书呢?他说可以向好朋友借一本,我赞同地点了一下头。他真的向好朋友借了一本书,认真地看了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

反思:

当孩子调皮犯错时,老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有什么样具体的办法可以改正。小A在我的教育下明白了自己做错在哪里,心服口服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结语:

经过一学期中的自身努力、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小A在各方面都有可喜的改变,特别是在自控能力、和同伴的关系及做错事能及时承认与改正方面,都有了令人欣慰的进步。基于小A的转变,我决定从现在起结束对他的跟踪观察记录。但是对他的关心不会结束,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他,帮助他向更和谐、更完美的人格方向发展,让这个可爱的孩子茁壮成长!

幼儿表现:

王卓在室内练习做操的时候,非常认真,眼睛总是看着老师做动作,跟着音乐反复的练习。有时方向不对,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改正过来了。他是在非常正常的情况下学习,情绪稳定。 集体出操时,我做了动员,强调动作一定要到位,耳朵听着音乐,方向要正确,并强调,如果谁表现的不好,回来后老师让他自己在班里表演。音乐响起时,我发现王卓眼睛不停地四下里观看,表现得无所谓。在班里能够积极,到了外面反而腰也塌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动作不紧不慢,跟着队伍被动地走着。

分析与措施:

王卓是一个情绪化的孩子,平时在老师的表扬、鼓励下都是显得特别高兴,都能积极地参与室内的各种活动,在室外活动时,由于老师既要关注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来提醒全体幼儿,而且在室外场地宽广,老师用语言提醒相对较少,大多数采用表情、手势语来提醒幼儿,王卓又经常站在队伍后面,听不到老师说什么,也没有注意到老师表情和手势的鼓励,结果对于王卓这样爱听老师表扬话的孩子,他就无所谓,四处张望,被动跟着队伍走。

针对王卓在幼儿园的表现,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我们及时地和家长联系,进行了沟通,请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讲些相关的故事引导教育,并提醒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与老师的要求口径一致,取得家园教育同步。

2.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也注意对他的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王卓在室外活动的自信心。

3.通过对其他幼儿能够乐意接受适当批评、勇敢改正错误的事例,有意教育王卓向他们学习。

个案姓名:程晓龙

性别:男

年龄:5岁

观察者:庄莉

个案分析:

程晓龙是我班一个聪明可爱,又调皮的男孩子,平时的他,脸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却是一脸的专注;有时很可爱,但有时也会很调皮;如果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乖得一声不吭,或者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过不多久他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太喜欢跟他一起玩。

个案指导设想:

1、以尊重为原则,循序渐进地改变程晓龙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与小朋友较和谐地相处。

2、教师给予他特殊的关爱,在生活方面给予帮助,在学习方面随时督促,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3、家园联系,调整程晓龙的家庭教养方式。

观察与教育记录:

3月27日周四

实录一:

自由活动时,毛毛哭着跑过来,“小龙咬我”,只见毛毛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毛毛哭了,也都跑过来看热闹。这时陈悦也跑来告诉我“小龙打我,还抢积木”。但见小龙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才抢来的积木。

看到他这种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是又气又好笑。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占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

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家访。经过家访,才知道他一直是由店里的阿姨领着,父母平时忙着经营理发店,很少回家,对孩子的关心尤其不够。

一、从说“我”到“看我”,增强自我认识能力

二、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幼儿的自我情感体验

三、通过体育游戏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四、家园合作,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7篇:中班个案观察记录

这是中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 1 篇

观察地点:中一班

观察对象:琪琪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善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交谈资料以“奥特曼”为主要资料,如果谈得兴趣盎然时,拳脚相交.但平时他喜欢帮忙老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但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

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他喜欢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师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期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他交谈后,让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我物品区别的道理.我向家长反馈了他的状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推荐家长说理育儿.在活动中,我把他调到前面,可随时注意到他的行为,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在必要时可立刻制止他,适宜时表扬他.活动后,我经常与他聊天,说说家里,说说幼儿园的好朋友,引导他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谈谈智慧树等少儿电视里的资料.第 2 篇

幼儿观察记录:提高幼儿的语言潜力

观察对象:颖颖

观察时间:20xx.9.3

观察目的:提高幼儿的语言潜力

观察地点:教室

分析:

颖颖是今年的新生,是我们班很文静的女孩子.有许多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特点.她性格孤僻、胆怯、爱哭,很少与人交谈、交往,我发现她总是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对于教师的主动接近,她总是显得恐慌、紧张.从自我观察、家长反应及侧面了解,我认为她怯懦、畏缩性格构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是心理承受潜力弱.因为看到同伴被老师批评产生了心理压力,害怕自我也受罚,所以时时处处留意.

另外,被家长过度娇惯、保护着她,日子长了,这种怯懦、畏缩的性格也就自然构成了.

采取措施:

透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多叫她回答问题,老师要多和她交流,让她认为老师也能够做自我的朋友;同时,老师也要像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状况,取得与家长的配合.第 3 篇

幼儿观察记录:使幼儿在课堂上认真听

观察对象:政政

观察时间:20xx0.9.25

观察目的:使幼儿在课堂上认真听

观察地点:上课

状况分析:

政政小朋友上课打不起精神,经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课,他个性喜欢疯闹.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应对他,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一天我尝试了,让他到第一排坐.他还是不学习.第二天,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还是不会回答.第三天,我就个性对他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为我不明白.我看他有兴趣了,立刻让他回答问题.他还真回答对了呢!真是奇迹呀!我想.于是之后的学习中,我就总是对孩子们时而皱皱眉毛,时而开怀大笑,果然他被我感染了.他此刻已经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

教学反思:

透过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感觉老师离我很近,让孩子能理解我.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愉快的情绪,感受知识的乐趣.其实说白了,就是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表达,用爱去照亮孩子的心灵.让所有孩子快乐才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给所有孩子知识的乐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快乐、健康成长!这也是我的个人愿望.相信我是最棒的!第 4 篇

幼儿观察记录:帮忙幼儿快速适应学习环境

观察幼儿:龙晓凤

观察时间:20xx.2.24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帮忙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观察过程:

龙晓凤是我们班新来的一位小朋友,性格很内向,在幼儿园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开学已经一周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宝宝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我的小手举起来了,龙晓凤只是看了看我手上的字宝宝,我看着她说:“龙晓凤,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宝宝怎样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老师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蜜,小蜜蜂的蜜”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3、平时在班里我们老师也就应多和她交流主动接近她.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龙晓凤的性格活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乐成长!第 5 篇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游戏

观察目的:幼儿游戏的观察

观察时间:20xx.3.10

观察对象:所有幼儿

活动资料:

开学已经两周了,幼儿对新游戏很感兴趣.在这天的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齐回忆了“理发店”游戏中的主要主角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我问幼儿是自我商量分配主角还是老师分配,幼儿的回答是自我分配主角.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明白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游戏开始了,我把玩具分到个组,尽管在游戏前我一向提醒幼儿不要抢玩具,但仍然有几个幼儿一见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我没得玩.这时,我发现有的组分配主角较好,有理发师、服务员和顾客.有的组只有理发师和服务员,而没有顾客,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改变了一些主角.在游戏过程中,谈瑶和季可乐扮演得比较好,谈瑶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让季可乐洗头,我看到季可乐洗得很认真,而且还有说“你洗得舒服吗?”“我那里很痒”等.还有几个幼儿也表现得不错.可还有一部分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忘记了自我的主角.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几个幼儿回到角中.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朦胧了主角意识,以致游戏没办法玩下去.游戏结束时,幼儿学会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够整齐.

活动分析: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必须的主角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能够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我动脑筋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忙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教学反思: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用心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主角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不明确自我所扮演的主角,与的有幼儿能按主角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老师带给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带给玩具分组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主角的理解.第 6 篇

幼儿观察记录:不举手就发言

观察对象:艺艺

幼儿性别:男

观察时间:20xx.2.9

观察实录:这天我班的教学资料是‘印点子.要求幼儿掌握数与物对应的概念.当我出示第一张数字卡片时艺艺就站起来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语言及时提醒他,说话要举手.当我出示第二张卡片时他有叫到;‘老师,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问了个问题,艺艺依然叫到;老师,我明白,我明白.

观察分析:艺艺是个爱动脑筋,要上进的孩子.但比较爱动,老是坐不住平时老师和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可能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关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到自我行为的不足,再从语言与行动上纠正幼儿.

2,幼儿较小,行为易反复,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第 7 篇

幼儿观察记录: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

观察幼儿:张璐

观察时间:20xx.10.12

观察目的: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

观察过程:张璐是九月底来我们班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一:

有一天,吃完饭,我让吃完饭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场上,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在一旁的卞琦璠小朋友就对她说:“你怎样不出去啊?”张璐看了一眼卞琦璠,不做声,把头低下去.

观察二:

下午快放学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卡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我的小手举起来了,张璐想举又不敢举的小手,我看着她说:“张璐,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宝宝怎样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老师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紫色的紫”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张璐的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乐成长!第 8 篇

幼儿观察记录:培养幼儿耐心的学习习惯

观察幼儿对象:刘涛

性别:男

观察时间:20xx.02.2

观察环境:教室中三班

观察目的:培养刘涛耐心的学习习惯

观察记录:刚开始学写数字1时,刘涛表现还不错,用心地用笔在纸上认真地描着.但是,还不到两分钟他就开始不耐烦,坐不住,四处张望着,看到我正在看他,他连忙低下头之后写.我适时表扬了刘涛.但是没过一会儿,他又回头和后面的小朋友说话.在我再次提醒他后,他才乖乖地转了过来.但是不到五分钟,他又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这次,我坐到他旁边说:“我来看你能不能把数字1写得又漂亮又工整.”结果,他描出了工工整整的1字,足足有近二十个呢!

分析:刘涛每次群众活动时总爱说话,不认真听讲,更别提独立完成任务啦.此刻,他能够在我的提醒或帮忙下独立、安静的在短时间内认真完成任务.每次只要他完成某项任务,我总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虽然刘涛此刻还不能独立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但他能在我的提醒和关注下,短时间内能够安静的完成,已经取得了必须进步.

措施:

1、不要过分批评,应不断鼓励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帮忙他培养耐性和增强自信.

2、继续锻炼他的耐性:透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让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业.

3、对他这样的孩子,布置的任务应当从易到难,让他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十八):

幼儿观察记录:让幼儿快乐上幼儿园

观察时间:20xx.9.22

观察对象:吴俣

观察目标:让幼儿能快乐地上幼儿园

观察记录:

吴俣小朋友虽然上的是中班,但是他因为之前没有进过幼儿园生活,也没有小班的学习生活的经验,他进班时候的表现跟小班幼儿一样.每一天哭闹着说要妈妈,但经过两周的学习适应,吴俣小朋友要妈妈的时间减少了很多,但有时也会不固定的哭闹一阵,透过观察我发现他个性喜欢问一些能得到老师肯定回答的问题,从而获得一种心理安慰.如:“老师,我吃完这顿饭妈妈就来接我了,对吧?”每次得到老师的肯定,他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去做自我的事情.有的时候他要做每件事之前都习惯问我们一下,得到肯定答案之后,他就会去安心游戏学习.

观察分析:

他虽然行为时小班幼儿的行为,但是他也具备了中班幼儿的思维潜力,就喜欢用一些肯定的回答来满足自我的心理,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在加上他是在中班,因为中班幼儿基本都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会哭闹,他也就少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哭闹不成气候,就需要得到肯定的答案来满足自我.

教育措施:

我们利用语言的反复强化来帮忙幼儿进行自我心理的调整,利用一些“个性化”的应答,抓住他喜欢问问题的个性特点,间接地与我们教师进行互动,以获得心理及情感需要的满足,进而缓解分离焦虑.抓住他的个人特点,有针对行的采用适合他的引导方法,让他能尽快适应新环境.

教育效果:

此刻他能够快乐地与其他幼儿一齐学习生活了,问问题的次数也减少了许多.第 9 篇

幼儿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用心的学习态度

观察对象:锐锐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1日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用心的学习态度

观察实录:锐锐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见他和同伴开心的嬉戏,小嘴巴也总说个不停,声音也大,群众游戏时就更加活跃了.但一到上课时间却总是无精打采的,一动也不动的坐着,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张,不愿同老师学习知识,老师批评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张嘴巴,这让老师很着急.

分析: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上课很懒散,还经常坐不住小板凳,没有其他小朋友上课时的活跃与激情.

措施:

1,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

2,运用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3,慢慢培养幼儿上课时的良好习惯第 10 篇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处理的方法不恰当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28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恒恒和寒寒

观察记录: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恒恒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帮老师做事,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寒寒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寒寒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寒寒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时寒寒在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个性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恒恒哭着向我告状说寒寒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寒寒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寒寒说:“恒恒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明白他为什么哭呢?”寒寒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对吗?”寒寒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齐玩.”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第8篇: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大三班阅读区域个案观察记录

姓名:李薪慧

日期:2015年10月27日下午 地点:大三班教室阅读区 名称:我的名字 观察实录:

经常听到本班幼儿互相探讨自己的名字,说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是什么意思,有时还因为名字小朋友之间出现不愉快的事。

今天我们开展幼小衔接的活动就是《我的名字》,你大方地站起来告诉小伙伴你的名字是爸爸起的,还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引得大家哈哈笑。

区域活动开始了,今天的建构区不再看到你熟悉的身影,只见你悄悄从自己的小抽屉拿了铅笔盒和本子,安静地坐在桌子边上,一笔一划地写着,老师走进看,原来你在写自己的名字。写完后,你举着本子很骄傲地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接着到处找小伙伴展览。这是老师第一次看到你完整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虽然有点歪歪扭扭,这就是你呀!很棒! 活动反思:

1.活动通过谈一谈孩子名字的含义和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胆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他们会显得兴奋和好奇,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2.幼儿园大班阶段处于幼小衔接阶段,虽然不应过度“小学化”,对幼儿书写、学习的要求可以到小学阶段再重视。但培养阅读书写的兴趣也是必要的,以愉快游戏的方式来让其接受这一技能,效果也挺好。 创作照片:

第9篇:个案分析观察记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中二班 观察教师:刘珂 观察对象:孙成城

观察目的:成城是这个学期才转到幼儿园。他是班上特别有礼貌的小男孩。一直认为他很乖巧,听话,但是第二天上学却有些闷闷不乐,还没到教室眼泪就留下来了。了解新生的基本性格、能力,帮助其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观察对象基本情况:四岁的成城,是我们班的插班生,该幼儿出生后一直由妈妈和保姆抚养,身体比较弱,易感冒每次感冒都有轻微咳喘;不喜欢吃青菜。

观察过程:

片段一2011年9月1日

第一天来幼儿园成城非常开心,情绪非常不错。在班上还有他的邻居“廷廷”一起游戏,但是进餐时,青菜刚刚放进嘴巴就开始呕吐。不吃一丁点儿青菜。 片段二2011年9月2日

早上来园,成城拉着阿姨的衣服不松手,一定让阿姨送进校门。我一边哄着成城一边问道:为什么要阿姨送进来啊?昨天都是自己去教室的、、、、说完,阿姨见机离开了。成城开始哭闹说着要回家,到达教室后成城抽泣的说:“我要回家,我要阿姨。”

片段三:2011年9月9日

要睡午觉了,其他幼儿一会儿就进入两人梦乡,只有成城换好衣服躺在床上不停的翻滚。当我说:“成城,赶快睡觉吧!你会做个好梦的,梦见奥特曼。”成城却说:“老师,我要你陪我,在家里都是阿姨陪我睡觉的,不然我睡不着。”在我的陪伴下,成城才进入梦乡。

分析:

1、 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他,在班上只是和廷廷玩耍。刚刚加入到一个新的集体,对环境还不熟悉,没有安全感。

2、 措施与效果:

1、 加强爱心教育通过谈心和故事,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他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能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2、 通过游戏活动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增强他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协同教育。

3、 通过家访和家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幼儿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呼吁家长和学校进行配合。

上一篇:仓管员工作内容1下一篇:课堂教学改革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