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报告培训

2022-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慢病报告培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慢病报告培训

重庆古筝业余培训实地调查报告

摘要:实地调查法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本文试探究如何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业余古筝教育培训做个案分析,以期作为田野调查法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服务的参考文本。

关键词:实地调查 重庆古筝 业余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日益丰富的艺术文化生活的影响下,人们的音乐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加大。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因此,重庆市的古筝培训行业发展迅猛。笔者通过CNKI的查询,以古筝、培训为主题,查询到关于古筝与实地调查方面的文章897篇,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这些文献大多是对古筝的发展、传承、作品、演奏技巧、教学等方面的论述,使用实地调查法对古筝业余培训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的研究却很少见。针对此类情况,笔者严格遵循实地调查的原则,运用科学的实地调查方法,深入重庆市不同地区若干古筝业余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工作,发现了重庆地区的古筝基础教学在各培訓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对实地调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明确了实地调查这一科学的方法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实地调查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

(一)实地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璀璨夺目的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可行性内容,作为古筝学者,应该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重担,让古筝这种传统乐器更好地被继承与创新。

实地调查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总体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环节,指的是音乐研究者或者一些经过专门训练的学者走出办公室、走出书房,去一些偏远地区现场收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中国传统音乐并整理带回以供案头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实地调查作为人类学中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其独特性,不管对于研究者或者是高校在校学生都被广泛地认可和接受。笔者通过深入重庆市的各个不同培训点的调查发现了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现状,以小见大,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小分支可能一样存在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学者进行实地调查。

(二)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行业兴起的原因及总体趋势

笔者通过对璧山鸣声天瑞琴行、璧山温馨艺术培训机构、大学城新起点培训机构、陈家桥三中英才、彩色蚂蚁等机构的实地调查,深入其中对琴行负责人、学生以及教师进行访谈交流,发现了以下情况。

1.兴起原因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古筝已经成为更多人提高文化素养、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音乐学习的重视,说明人们现在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而古筝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古筝自身的魅力,促使更多的人喜爱这种乐器。周代出现筝,随着古筝的不断发展,七声筝、电子筝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古筝的局限性,并且古筝演奏形式的不断变化也能适应社会的审美需要。加之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音乐表现力。正是这些原因使古筝的市场扩大,业余培训点同时兴起。

2.总体趋势

经笔者调查得知,在重庆市,有数千家古筝业余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重庆各大市区和小县城,其中以主城区为主。笔者了解得知专门的古筝业余培训在近些年才得以发展,且一直呈上升趋势,但综合类业余音乐培训机构一直顺应社会规律发展。

二、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现状分析

笔者在2016—2018年期间,对重庆市若干家古筝业余培训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行业的现状如下。

(一)学生来源

调查得知,学生主要来源有三种,一为学前学生,二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三为社会业余爱好者(年龄不等)。究其原因,一类学生不具备决策能力,因此,这类教学属于家长想提前培养孩子审美能力;二类学生除了自身对于古筝的喜爱之外,有些家长稍带目的性(为了提高升学优势)来让孩子接受教育;三类学员完全是自发行为,学习动机相对也较为丰富。除了学习主体个人的主客观因素,大部分的培训点也会用商业的宣传活动去吸引更多的学生。由于学生的来源广泛,年龄阶层跨度也较大,培训机构便慢慢普及起来,使得这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这种商业利益的推动下,古筝业余培训机构相对于大学这种专业院校而言,甚至已经在重庆市的古筝教学活动中占了主体地位。

(二)师资来源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他们的来源主要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及已经毕业的古筝从业者,还有少部分是高校教师。在这些群体中,在校大学生占比70%,深究其原因,其一是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以此方式既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便于毕业增加简历内容,又能获得收入满足生活需要。他们的优势在于对工作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其二,作为培训机构负责人,除了考虑教学成果之外,还要考虑整个培训中心的运营,所以用较小的成本来获得较大的收益,这是负责人避免不了要思考的问题,而在校大学生相对而言社会经验较少,在整个培训机构来说也是更加便于管理,更容易执行工作指令。

三、当前解决古筝教育问题的对策

古筝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21世纪的到来,古筝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音乐界专业作曲家便加入古筝创作行列,他们的加入丰富了古筝的创作方式、表演方式,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作品,而这些新作品也更能满足大众的审美,使古筝的发展不受年龄、性别、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时代变迁,古筝的发展也朝着专业化、普遍化、教育化迈进,更有电子古筝的出现解决转调的问题,为筝乐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发展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能够加深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能够帮助国人建立更浓厚的文化自信,同时为了保持这种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更好地发展、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部提出要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这无疑是为古筝的发展又添加浓厚土壤使其茁壮成长,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前打了预防针,要加大古筝发展的教育专业化。随着中央音乐学院古筝首个博士点的落地,古筝专业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因而加强对重庆业余古筝培训点古筝教学的监督,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教育组织的干预力度,协调好社会教育跟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分层,也要争取做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让古筝艺术真正实现传承而不是成为谋利的工具。

(二)培训机构应完善自身管理体制,调整其运行方式和分配制度,让教师的劳动得到平等的回报,增强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教师的招聘环节应当有一套严格的規范制度。作为第三方,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协调好教师备课,学生上课,课后练习打卡的教学模式。同时作为中间人,跟家长和教师做好沟通,严格把关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为了应试而学习,也要争取给学生更多的表演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学生及家长方面,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态度,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注重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简单地完成考试。家长应该作为首要负责人,在课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古筝练习,遇到问题及时跟教师沟通,多鼓励学生,也不要急于求成,比如不能有“一年内必须让孩子考几级,不然就不学了”这种想法。

(四)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在正式进入教学岗位之前,应该对有关教育教学进行了解和学习,多看优质网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下应积极跟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做到“下课不下关注”。课前应提前备课,课上认真负责有耐心,课下多关注,可以采取练琴打卡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结语

通过对重庆市古筝业余培训机构中古筝教学情况的调查,笔者深入了解了古筝教学在重庆地区的发展现状,了解到整个考级市场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希望能引起业内的关注,并且能付诸实践去解决。古筝培训教育活动能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促进和传承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普及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提高社会各行业人士的审美体验,拓宽人们接受音乐熏陶的渠道。在这次的实地调查中,笔者深刻意识到实地调查法于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众多学者也能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去“一线”收集资料,了解古筝培训行业的兴盛及背后的社会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共同促进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刘佳.安顺市中小学生古筝考级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周浩然.近二十年马鞍山市社会古筝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

(作者简介:熊星子,女,本科,安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熊星子

第2篇:高中美术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对长春地区高中美术教师进行现状分析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通过现状的分析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是关系新课程改革后美术学科课改进程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更是遇到了种种困惑和问题,亟需解决。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并在山东、海南、广东、宁夏等四个省区首先进行了改革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证明,美术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正确并行之有效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这鼓舞我们把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在全国高中学校推进,从2007年到现在,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也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当中,我们借鉴了许多实验省区的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落实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次教育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给出了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如何把全新的美术课程按照改革的要求落实下去,这无疑给我们各个层面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更是遇到了种种困惑和问题,亟需解决。

鉴于此,作为对一线美术教师的培训者,我们在参加国家教育部的美术课程改革培训后,走进了本地区的高中美术课堂,直接面对一线美术教师,并且和师生一起交流,把改革当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力争把本次美术教育改革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

二、调研内容

1. 教师自然状况方面:是否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是否参加过各级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一线美术教师是否专业美术教师出身,是否对美术的新课程改革有所了解和把握。

2.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学时、模块的开设、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目前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方面的把握是否存在问题。

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方面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改革之后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三、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对象

从2010年4月开始,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活动。在4月、5月和6月这三个月份当中,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市内省级首批认证的20所重点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其中东北师大附中、市二实验中学、省二实验中学、市实验中学、市十一高中等9所学校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学校。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地区所辖的15个县(市)、区所包括的近30余所普通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农安县实验中学、农安县三盛玉高中、九台市第一中学、榆树市第三中学、榆树市新立高中、德惠市实验中学等学校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学校。

(二)调研方法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调研方法:(1)深入课堂调研法,(2)座谈法,(3)调查问卷法。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结论

1. 教师的自然状况方面:95%以上的美术教师是各大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只有5%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学习,其中这部分教师都具有书法、劳技等方面特长,基本上能够胜任教学。

2. 参加课程改革培训方面:长春市内的一线美术教师95%都参加过国家、省、市等各个级别的培训活动,但对市(县)级的普通高中一线美术教师的了解中发现,他们只有65%的教师参加过省、市、地区级培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培训活动。

3.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长春市内的高中学校基本能保证36学时的课程安排,在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完成。有的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年段和音乐课程一起交替排课。而在县(市)级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上能保证18学时的教学安排,即只在高中开设半个学期的课程。

4. 在模块的开设方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只有三所學校开设了二个模块,而其他学校除了开设美术鉴赏模块外,没有开设其它任何模块。

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也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执行,一般是采用表现性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而有档案袋评定的少之又少。

5. 对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概念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如,“为什么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高中美术课程如何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否要求每个学校在短期内都开设全部5个系列、9个模块的课程?”“是否可以根据教材合理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怎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创设新的,并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普遍存在。

6.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是非常认可的,但是他们在“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一个人胜任多个模块感觉力不从心”、“如何让学校领导重视美术学科”、“如何在学习中,符合高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一线美术教师普遍希望我们能举办多种形式培训,针对教师在课改之后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调研分析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问卷显示,参加美术新课程理念培训的占85% ,参加过美术专业课技能培训的高达占88%,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透彻、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只占23%,教师研发新课程的只占10%。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教师培训中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显示,我们发现课改后的美术学科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尚待提高。在教师队伍方面,虽然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师范院校,但目前来讲,专业的美术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它过于强调美术本身技法的训练,而且专业分科过细,学生只擅长或国画,或油画,或版画等单一绘画科目,并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绘画取向,学生对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等其它艺术门类掌握相对空白。这些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艺术发展上的培养,而非面对学生未来的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这就导致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因此也就在开设多种课程时显得底气不足。

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理论等理念知识方面掌握相对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这就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把握美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渗透,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出现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人文学科”课程性质的研究和探索。

培训工作仍有漏洞和不足,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见过课程标准,无法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影响了具体教学工作。

2. 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使许多的学校对美术学科重视不够。由于美术学科不属高考范畴,所以从学校到学生,到家长都对美术学科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有的美术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道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认识不足。由于美术学科不参加高考,所以社会的不重视也导致美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忽视,放弃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参加课改后的学科培训,对课改的方方面面认识不足,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最终导致课程评价的诚信度不高。在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中,有些教师对标准掌握得不够完整,有的教师没有采用学分制,有的教师在评价中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审美素养的评价处于不正常状态。

另外,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来,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教学的一些问题。

五、建议及培训方式

(一)建议

1. 建议针对教师教育理论、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把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并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增加师生亲和力。把握相关领域动态。如,现代教育理论新成果、现代教育理论杂志、现代教育理论网谈、现代教育理论微博等。

2. 建议针对教师了解课改后相关课程变化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了解课改新理念,落实教学,与时俱进。掌握课改相关理论观点。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评价观、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美术新课程与其它学科新课改的关系、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3. 建议针对教师为适应模块教学所补充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目的是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适应不同模块的教学。如,动漫设计与欣赏、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CORELDRAW、PHOTOSHOP、3DS MAX 、ILLUSTRATOR)、中国画教育与研究等。

4. 建议针对教师课改后把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与实施进行培训。目的是把课改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有效教学深入课堂,完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教师的培训方式

1. 聘请社会上既具有美术专业水平,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家给教师进行培训。例如,某校有学生选择了“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但学校的美术教师却没有学过雕塑,无法开设此课程。那么,经过专家的培训之后就可以完成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2. 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建立教师信息交流网站,使各校之间根据不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美术教师又可以经常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成果,并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和艺术家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3.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同行介绍经验。

4. 集中面授和網络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要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能真正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

总之,在此需求报告中,我们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力求体现理念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可以说,教师通过培训后,无论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对策上,都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这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作者简介:苏力博(197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教育学院,讲师。

作者:苏力博

第3篇:我国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更好地了解我国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实际状况,特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目标、内容、形式、优势与问题、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结果分析,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引言

教师校本培训,通常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郑金洲教授曾在《走向校本》一文中指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1]。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就我国而言,校本培训于本世纪初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实施,现正逐步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在《国内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研究综述》一文中,笔者从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涵义与特点、作用与问题、目标与内容、培训模式与形式、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基本程序与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2]。对众多专家学者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但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在现实中是一种什么情况,一线教师有哪些具体看法,有待实证研究,以便切合实际更新培训理念,改革培训管理,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探索出高效优质的校本培训途径,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专业成长,推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

二、调查主要内容及对象基本情况

围绕“高职院校校本培训”这一主题,课题组编写了《高职院校校本培训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一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目标,二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容,三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形式,四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优势与问题,五是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

本次调查面向湖北省多个高职院校在职教师,收回有效问卷81份,被试成分分布广泛。各项指标比例分别为:从年龄来看,30岁及以下24.69%、31-45岁61.73%、46岁及以上13.58%;从主要任教学科看,公共课33.33%、专业理论课18.52%、专业实践课9.88%、理实一体化课程29.63%、其他8.64%;从任教年限看,1-2年11.11%、3-5年29.63%、6-15年30.86%、15年以上28.4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专科及以下为0、本科39.51%、硕士58.02%、博士2.47%。可见,调查样本涵盖了各年龄段、各性质学科、各任教年限,具有代表性;学历没有专科及以下,主要为本科和硕士,而且硕博比例合起来达60.49%,超过六成,说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总体上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办学指标参见《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要求,综合类高职院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合格比例为不低于15%。。

三、高职院校校本培训调查结果分析

(一)培训的内涵与目标方面

1.校本培训的内涵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地点、继续教育地位、发起组织者等多方面的界定,其中教师们普遍认同校本培训的目的在于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培训地点要突破学校限制延伸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

面对“您认为校本培训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培训目的在于确实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86.42%、“培训地点以所在学校为主可以延伸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等相关地方”85.19%、“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58.02%、“培训的发起和组织者为所在学校”53.09%、“培训地点必须在学校内”7.41%、“其他(请您补充)”4.94%。补充内容包括:“使教师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对于这种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承认,因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培训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补充的观点实际上都在强调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前两项比例均超过85%,表明教师们普遍认同校本培训的目的在于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培训地点要突破学校区域限制延伸到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之中,从而切实增强培训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性;第三、四项比例均超过50%,也说明多数人认识到了校本培训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这是符合国家所提倡的校本培训的本意的参见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表明学校自身(如各中小学)是校本培训的发起组织者,高职校本培训自然也要依靠高职院校自身发起组织。。

2.绝大多数教师在意校本培训对自己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性,比例高达93.83%。

面对“您在意校本培训对您目前工作及您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性吗”这一问题,回答“非常在意”的达37.04%、“比较在意”的达56.79%、“不在意”的仅为4.94%、“其他”为1.23%。

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人非常在意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的作用,比较在意的人数近六成,前两项合起来高达93.83%,充分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意校本培训对自己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性。据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切实做好这一工作真正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并提升其工作质量。

3.绝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对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执教能力三个方面极其重视。

对于“您希望通过校本培训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或意义”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85.19%、提升教育科研能力83.95%、提高执教能力80.25%、提高师德修养54.32%、其他2.47%。

前三项涉及教师工作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选择比例都超过八成,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校本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师德修养”比例为54.32%也已经过半,说明教师们也比较重视师德修养的提升,但相比业务素质在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些差距,也许是部分被调查教师认为自身师德素养已经较高无需培训提高或者可以自我提高。

(二)培训的内容方面

1.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集中于学科、课程、专业、教学技能与理论等与教学业务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范畴。

面对“您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什么”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77.78%、“课程开发知识与技能”62.96%、“专业实践操作技能”60.49%、“教学方法及策略”58.02%、“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54.32%、“专业建设能力”54.32%、“高教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49.38%、“教科研知识与方法”43.21%、“校情校史及发展战略”37.04%、“学校与班级管理知识与技能”33.35%、“相关的普通人文社科知识”32.10%及其他2.47%。

第一项近八成(77.78%)的高比例说明教师们普遍重视学科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因为这方面的高素质是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前提;“课程开发知识与技能”、“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策略” 、“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以及“专业建设能力”等项选择比例均过半甚至有的超过六成,这些与第一项一样都是与教学业务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范畴,决定着教师们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也受到教师们极大重视。同时,本题结果与前述对“您希望通过校本培训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或意义”问题的回答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极其重视是高度一致,但是上题极其重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83.95%)在本题类似选项中(“教科研知识与方法”43.21%)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可能是由于教师们在观念上重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但实践中比较忽视,故不大重视教育科研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或者认为应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2.教师们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或苦恼有多种,其中“科研能力不足”、“专业实践技能不足”和“学生不认真学习”居前列。

对于“工作中您最大的困惑或苦恼是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科研能力不足”50.62%、“专业实践技能不足”49.38%、“学生不认真学习”46.91%、“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35.80%、“教育理论知识不足”19.75%、“上课技巧不足”17.28%、“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足”13.58%、“工作中缺乏同事指导”7.41%、“与领导或同事相处困难”4.94%、“备课能力不足”3.70%、“任教学科理论知识不足”3.70%。

数据显示,教师“科研能力不足”是最大困惑,“专业实践技能不足”和“学生不认真学习”紧跟其次,这说明校本培训的内容从解除教师困惑帮助教师成长的角度看,应当将科研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及学生学习激励技能等内容作为重点,这一结果与前述调查结果有一致性。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说明一些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影响了工作之余的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知识不足”、“上课技巧不足”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足”三项只有一到二成的选择比例,说明不是普遍性问题,但不能坐视不管,需要摸清对象,针对有相应问题的少数人群开展针对性培训。

3.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视的事情有多项,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认真上课”居前列。

面对“在教学工作中,您最重视的事情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学生的全面发展”72.84%、“备课、熟悉教学内容”62.96%、“认真上课”45.68%、“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35.80%、“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18.52%、“作业批改”13.58%、“其他(请您补充)”1.23%,补充内容为“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

数据显示,教师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和“认真上课”也很受重视,“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较受重视。这说明教师普遍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促使学生“全面+特长”的有效发展,最为重要的具体手段是“备课+上课”。据此,我们的校本培训内容应该将教师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提高教师授课技能作为重点内容。

(三)培训的形式方面

1.各校校本培训形式多样,但以“听课评课”、“全员集中培训”和“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最普遍。

面对“您所在学校的校本培训主要采取了哪些形式”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听课评课”64.20%、“全员集中培训”61.73%、“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59.26%、“分组集中培训”49.38%、 “各种教学竞赛”48.15%、“青年教师岗前培训”48.15%、“专题自由研讨”46.91%、“网络自主学习”41.98%、“到企业实践”37.04%、“集体备课”33.33%、“观摩课例”32.10%、“教科研课题驱动”30.86%、“同事互助指导”27.16%、“个体实践反思”25.93%。

数据显示,各校校本培训形式多样,但以“听课评课”和“全员集中培训”最多,比例超过六成;“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也很普遍,比例接近六成(59.26%),可见这前三者是各校普遍采用的校本培训形式。“分组集中培训”、 “各种教学竞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专题自由研讨”都接近五成,说明这些也是较为普遍的形式。其余选项都超三分之一或超四分之一的比例,说明这些选项有一定的普遍性。

2.在参加过的培训形式中,“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听课评课”和“全员集中培训”最为普遍。

对于“您参加过哪些形式的校本培训”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 54.32%、 “听课评课”50.62%、“全员集中培训”45.68%、“专题自由研讨”34.57%、“青年教师岗前培训”34.57%、“网络自主学习”32.10%、“观摩课例”32.10%、“各种教学竞赛”28.40%、“分组集中培训”27.16%、“集体备课”27.16%、“教科研课题驱动”22.22%、“同事互助指导”20.99%、“个体实践反思”19.75%、“到企业实践”17.28% 。

前两项比例过半及第三项近半,说明这三项是教师实际参与最普遍的培训形式,这与前述学校校本培训主要采取形式的前三项具有一致性;在以上所有形式中,参加过的比例与前述学校采取的比例相比,除“观摩课例”相同外(32.10%、32.10%),其他各选项比例前者都要低于后者,说明许多校本培训形式都有特定的人群,极少是针对全体教师或特定人群的全体成员的。其中,比例悬殊最大的是“各种教学竞赛”(28.40%、48.15%)和“到企业实践”( 17.28%、37.04%),说明这两项实际参与者是特定对象具有小众性;比例最接近的是“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54.32%、59.26%)、“ 集体备课”( 27.16%、33.33%)和“听课评课”( 50.62%、64.20%),说明这三项几乎是面向全体教师或相应群体的所有对象,实际参与者具有普遍性。

3.教师们比较欣赏的校本培训形式包括“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和“到企业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的理念。

面对 “您比较欣赏的校本培训形式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40.74%、“到企业实践”40.74%、“专题自由研讨”29.63%、“各种教学竞赛”27.16%、“集体备课”25.93%、“教科研课题驱动”20.99%、“观摩课例”18.52%、“听课评课”13.58%、“同事互助指导”13.58%、“分组集中培训”16.05%、“网络自主学习”12.35%、“青年教师岗前培训”12.35%、“个体实践反思”9.88%、“全员集中培训”6.17%。

前两项比例逾四成,说明我们在实践中应普遍采用,推动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养发展;“专题自由研讨”、“各种教学竞赛”和“集体备课”比例逾四分之一,这三种方式在实践中也要多加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各高职院校采用最普遍的“听课评课”和“全员集中培训”比例分别为13.58%和6.17%(最低比例),说明这两项培训形式普遍不受欢迎,但却得以普遍开展,这表明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没有征询和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实际需求,需要改变。

(四)培训的优势与问题方面

1.校本培训的优势很多,最普遍的是认为可以结合学校自身问题开展培训,使培训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对于“您认为高职院校校本培训与其他培训相比优势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合问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92.59%、“节约培训支出”53.09%、“在岗培训有利于解决双师素质培养问题”49.38%、“在岗培训可避免工学矛盾”38.27%。

数据显示,大家普遍认为校本培训能够针对学校自身问题来开展,因而更具针对性,这也反映了校本培训由高职院校自己发动和组织的天然优势;同时,由于校本培训的地点是以学校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为辅,可以避免支付大笔差旅费和学费等,因而符合过半人认为的“节约培训支出”;同时,校本培训基本上不脱离工作岗位,而且能校企合作开展,确实“有利于解决双师素质培养问题”以及“避免工学矛盾”,当然,有时也会发生培训与工作的冲突,影响双师素质的培养以及导致一些工学矛盾,这两项选择比例没有过半,也说明教师们有深入的考虑和实践的真切体会。

2.绝大多数教师认同单位目前开展的校本培训对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比例高达九成。

对于“您认为您单位目前开展的校本培训对您目前工作及您自身专业发展有帮助吗”这一问题,选择“非常有帮助”的为19.75%、“较有帮助”的为70.37%、“没有帮助”的为7.41%、“其他”的为2.47%。

前两项合起来超过九成(90.12%),充分说明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很有作用,能够确实起到改进教师工作和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同时,这一比例与前述高达93.83%的教师在意校本培训对自己目前工作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性具有一致性。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7.41% 的人认为“没有帮助”,这要求我们要继续完善校本培训工作。

3.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较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流于形式”及“缺乏培训制度保障”居前列。

面对“您认为您单位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51.85%、“流于形式”49.38% 、“缺乏培训制度保障”49.38%、“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39.51%、“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37.04%、“不重视培训成果的转化”35.80%、“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28.40%、“培训管理不规范”16.05%、“其他(请您补充)”1.23%,补充内容为“培训师资力量不够”等。

居首位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的问题与前述校本培训的优势居首位的“结合问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是高度一致的,说明教师们非常关注培训的针对性。“流于形式”和“缺乏培训制度保障”并列第二位,比例接近50%,说明日常不少的校本培训没有认真落实,“缺乏培训制度保障”其实是导致“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二者有高度相关性,提醒我们要重视制度建设,防止培训走过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不重视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选项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说明这些问题也较严重,这些问题和后面少数人选择的“培训管理不规范”和“培训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培训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改革管理举措。

4.基于亲身感受的角度评价以往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训练少”和“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内容”居前列。

对于“请您对以往参加过的校本培训的问题加以评述”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实践训练少”54.32%、“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内容”39.51%、“过于随机,缺乏规划与系统性”30.86%、 “内容单调,针对性差”24.69%、“培训人员水平不高”13.58%、“缺少专业理论”11.11%、“内容不适用”9.88%。

过半人数选择了“实践训练少”,说明培训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相当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重视师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近四成人选择了“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内容”,说明校本培训内容的设置没有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以致培训的针对性还很不够,这也直接导致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内容单调,针对性差”以及近一成的人认为“内容不适用”。另外,“过于随机,缺乏规划与系统性”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培训人员水平不高”和“缺少专业理论”也有超一成的人选择,这三者也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方面

1. 校本培训方案制定的依据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发展需要”和“专业建设需要”。

对于“您认为校本培训方案制定的依据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发展需要”79.01%、“专业建设需要”74.07%、“学生发展需要”55.56%、“学校发展需要”54.32%、“其他(请您补充)”1.23%,补充内容为“技术更新需要”等。

前两项比例大大超过七成甚至接近八成,表明是教师们最为看重的校本培训方案制定依据,这两项需要得到满足基本上就能实现 “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第三、四项都远远超过五成的比例说明教师们也非常重视。所以这四项都是校本培训方案制定时必须全面考虑的依据,他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相互依赖,不可忽略任何一个方面。

2.对于教师读书情况,近半数教师“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面对“您是否经常读书,读怎样的书”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49.38%、“偶尔看与业务有关的书”45.68%、“经常读休闲娱乐的书”25.93%、“没有时间看任何书”3.70%。

近半数教师“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说明他们除了完成学院提供和要求的集体培训以外,还非常注重个体的自学提高;前两项比例合起来高达95.06%,说明绝大多数教师们有阅读专业书的现象,各高职院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把“偶尔看与业务有关的书”的这部分人群引导成“经常读与业务有关的书”,就能更好地促进校本培训“个体自修反思”模式的成功推行,这种模式其实是能较好提高校本培训针对性的有效方式。

3.校本培训考核的依据有多种,“出勤情况”、“研讨中的表现”和“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等位居前列。

对于“您所在学校进行校本培训考核的依据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出勤情况”61.73%、“研讨中的表现”45.68%、“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38.27%、“测试成绩”38.27%、 “作业质量”30.86%、“其他”3.70%。

逾六成的教师选择了“出勤情况”,说明它是校本培训考核中最普遍应用的依据;“研讨中的表现”超过四成半,说明也广受重视;“测试成绩”、“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和“作业质量”在三到四成之间,说明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依据。其实,从最终效果来看,“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应当是培训考核最为重要的终极性依据,因为培训就是为了有效改变教师的观念及行为的,由于其具有迟效性,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4.对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举措认识差异较大,普遍认同那些影响教师们自身素质发展的直接举措。

面对“您认为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应包括哪些举措”这一问题,回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66.67%、“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培训”62.96%、“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丰富灵活有针对性”56.79%、“做好培训规划并切实实施”54.32%、“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思”48.15%、“设立校本培训机构”43.21%、“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43.21%、“培育有利于校本培训及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37.04%、“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增加经费投入”35.80%、“强化培训激励”34.57%、“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网络”33.3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24.69%。

前四项是影响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直接因素,都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说明得到了普遍认同。“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居首位,说明大家普遍赞同观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居第二位,说明大家重视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共同提高,符合高职教育对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丰富灵活有针对性”和“做好培训规划并切实实施”居三、四位,表明教师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举措提升自身素质,对“针对性”的高度重视与前述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他选项中,除“建立校本培训档案”仅为近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外,都超过了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一半的比例,说明这些选项也应该受到重视,尽可能实施。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从培训目的来看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从培训地点来说要突破本校地域限制形成以本校为主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将合作单位也纳入校本培训基地;从培训内容来看要着重于学科、课程、专业、教学技能与理论等与教学业务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范畴以及科研的方法和素养方面;从培训形式来看要大力采用“校外专家学者名师的报告或指导”、“到企业实践”以及“个人阅读与自我反思”等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力与自助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参训教师不能按需选择培训内容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够,同时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据此必须吸收参训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选择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培训管理;从培训方案制定的依据来看,主要考虑“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发展需要”和“专业建设需要”,这两项需要的满足其实也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从培训考核的依据来看最为重要的是“出勤情况”、“研讨中的表现”以及“培训前后教学行为的改变”等;从培训的组织管理举措来看,普遍认同那些影响教师们自身素质发展的直接因素,包括树立正确观念、校企合作培训、提高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以及搞好规划实施等。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114.

[2] 陈启新,陈 红,高小芹.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研究综述[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014.

作者:陈启新张耀武高小芹

第4篇:慢病培训

通知

为能更好的服务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提高和加强村医对病患的责任心,按时保质保量的服务群众,提高自身对业务水平的熟练度。特进行中韩乡卫生院2015年上半年慢病档案规范填写及报表培训。

参会人员:各村卫生室防保人员

培训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糖尿病档案填写说明及慢病报表的相关内容。

培训时间:2015-3-7下午3:00—4:00

培训地点:中韩乡卫生院会议室

中韩乡卫生院2015年上半年 慢病档案规范填写培训总结

为能更好的服务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提高和加强村医对病患的责任心,按时保质保量的服务群众,提高自身对业务水平的熟练度。2015-3-7下午3:00—4:00进行了中韩乡卫生院2015年上半年慢病档案规范填写报表注意事项的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由11个村卫生室的防保人员参加,乡卫生院公卫科详细讲解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糖尿病档案填写说明,要求村医对慢性病档案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填写,避免空项、错项,切实提高慢性病档案填写质量。

再关于月报表相应变动及规范准确性进行培训

此次培训受到村卫生室的防保人员的一致欢迎,纷纷表示今后会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填写,减少空项、错项,提高慢性病档案填写质量。准确掌握辖区慢病患者的相关数据,对管理病患增强了 信心,明确了目标。 中韩乡卫生院 2015-3-8

第5篇:慢病培训总结

射洪县人民医院 慢病防控培训总结

时间:2015年4月17日 地点:门诊五楼多功能厅 主持人:胥敏 主讲人:税清余 参加人员:全院医生 培训内容:慢病防控知识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慢性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2015年4月17日,由科教科组织预防保健科税科长主讲对慢病防控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培训。此次培训主要的内容有:相关科室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在本次培训班上,税清余科长强调了慢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建立无烟医院的重要性,要求全院医务人员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达到对院内死亡报告率95%以上、各项质量指标达标;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登记报告率100%;35岁及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培训内容还包括对慢病示范区项目相关目标进行了讲解,对慢病病人从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到转诊整个程序做了详细、系统的讲解,最后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及上报做了相应的规定。 通过此次培训,全院医务人员提高了对慢性病防控紧迫性的认识,规范了慢病工作的管理,培训结束后对全院医生进行慢病知识考试,并全部合格。

第6篇:慢病培训试题

泸县嘉明镇卫生院

2015年慢病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60分)

1.为发现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要求医务人员对就诊的 常住居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指18岁以上人群的血压值≥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指空腹血浆血糖值≥ 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值≥ mmol/L。 3.对确诊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至少 次面对面的随访。 4.死因监测工作指标是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 以上,各机构在发现死亡病例 日之内上报。

5.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对象为发病或死亡日期在2012年1月1日之后的户籍为泸县的全部恶性肿瘤和 病例,于发现病例 日内填写 《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上报。对存活的病例首次随访在上报后 天内进行。 6.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包括 、 和 病例,于发现 日内填写《泸县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报告卡》上报。

7.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参考值为:男性 g/L,女性为 g/L。 8.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正常值为 。 9.低血糖诊断标准: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 mmol/L,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等于或低于 mmol/L。

第 1 页 共 2 页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对象包括辖区内居住( )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 1个月

2.对第一次测量血压值高于正常值的预约其复查,( )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高血压。

A 3次 B 非同日3次 C 同日3次 D 1次

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高血压患者盐的摄入应少于( )g/天。 A 5 B 6 C 7 D 4 4.高血压患者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 )Kg为宜。 A 0.5—1 B 1-2 C 2-3 D 0.1-0.5 5.对连续( )次出现血压(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转诊上级医院。 A 3 B 4 C 2 D 5 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活动的时间为( )。 A 每月1次 B 每2月1次 C 每3月1次 D 每4月1次 7.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标准为( )。 A 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离地1.5-1.6米高 B 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离地1.5-1.6米高 C 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离地1.5-2.0米高 D 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离地1.5-2.0米高 8.以下不属于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是( )。

A 尼群地平 B 吲达帕胺 C 卡托普利 D 二甲双胍

第 2 页 共 2 页

第7篇:公卫慢病培训试题

2016年公卫慢病、建档培训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它医 疗卫生服务记录。

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健康档案建档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高血压控制满意是指收缩压________舒张压________. 5.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每年要提供至少___次面对面的随访。。

6.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___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体质指数BMI=_______________. 8.正常人每天的标准食油量是___克,食盐量是___克.

9、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____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______.

二、 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 )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结合。

A、2 次

B、3次

C、1次

D、4次

2.、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统一编码,采用(

)位编码制。 A 9位

B 17位 C 12位

D 15位

3、对于紧急转诊的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在(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 1个月内

B 半个月 C

2周内

D 1周内

4、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 )岁以上常住居民

A、60

B、50

C、65

D、55

5、对辖区内( )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A、30岁

B、50岁 C、35岁

D 、40岁

6、预约65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 )。

A、家庭病床

B、住院治疗 C、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D、电话随访

三、多选题

(每题5分,共25分)

1、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哪几类人群(

)。

A、 0~6岁儿童和孕产妇

B、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C、 老年人

D、 残疾人

2、 对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首先要提供非药物治疗建议,即健康教育,其中包括(

)

A、合理饮食搭配、限制钠盐

B、减轻体重加强体育锻炼

C、戒烟、控制饮酒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辅助检查包括(

)

A、血、尿常规和血糖、血脂

B、肝功能和肾功能 C、 心电图和腹部B超

D、胸部X线片

4、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几种形式建立?(

)

A村卫生室接受服务时,由村医为其建立

B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C、通过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5、 随访包括哪几种方式预约患者(

) A、门诊就诊

B、电话追踪 C、家庭访视

四 、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项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

2、服务对象在健康体检、就诊、会诊时所做的各种化验及检查的报告单据都应该粘贴留存归档。( )

3、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

4、长期在农村居住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不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5、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健康指导。(

)

第8篇:慢病培训小结[1] 2

武山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项目培训班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辖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2013年9月5日,中心特邀武山县高血压防治中心委员会主任、县医院院长贾双保,委员会委员县中医院内科主任李余胜及康复科主任许俊明,护士长杨红云对中心所有医护人员、慢病管理人员、辖区各村村医进行了培训,本次培训班共培训相关人员50人。

此次培训的内容是高血压的防治及社区管理。首先由贾院长进行了高血压病的培训,贾院长经过2个多小时的讲座,深入浅出、详细、系统的讲解了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管理,会上,各位参会人员认真听讲,做着笔记,接着大家与李余胜主任就高血压的治疗进行了互动,李主任对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最后

由中心汪意顺主任做了慢病防治管理培训,对慢病项目相关目标进行了讲解,同时对慢病病人从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到转诊整个程序做了详细、系统的讲解,强调了慢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

通过此次培训,极大提高了我中心医护人员及村医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对慢性病防控紧迫性的认识,规范了社区慢病工作的

管理,对促进基层落实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013年9月5日

第9篇: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培训试卷

姓名:

得分: 选择题:(每题10分)

一、以下哪几点属于中国慢病的流行特点?(D ) A、同全球趋势相同,慢性病占国人总死亡的比例越来越大; B、慢性病患病和死亡人数巨大,医疗负担巨大,导致我国劳动力严重损失;

C、农村和城市人群一样,慢性病也呈现上升趋势; D、以上都是。

二、哪项是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D )

A.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 B.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20%; C.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7%; D.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

三、慢病示范区创建需要做什么一共有几条?(B ) A.1;

B.4;

C.3;

D.6

四、慢病示范区创建考评指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7大类、24项、71个指标; B.7大类、24项、72个指标; C.7大类、25项、75个指标; D.8大类、24项、71个指标。

五、慢病示范区创建宣传资料需要提供多少种及以上?( B)

A.7; B.8; C.9; D.12

六、慢病示范区创建宣传需提供多少次公众健康咨询核心信息?( C) A.8; B.9; C.6; D.9

七、慢病示范区创建宣传需提供多少种音像资料模块?(

B)

A.2; B.3; C.12; D.5.

八、慢病示范区创建宣传需提供多少次及以上的健康讲座核心信息和参考教案?( C) A.9; B.11; C.8; D.6

九、慢病示范区创建利用多少年时间将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至10克?( A ) A.5; B.10; C.15; D.3

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多少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C )

A.18; B.25; C.35; D.30

上一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下一篇:世界杯闭幕式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