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思默读在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妙处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的。他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而在教学过程中,这几方面的欣赏都离不开读。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散文教学时,教室里会书声琅琅,有齐读、自读、个别学生读等多种方式。似乎只有通过朗读,这些美才能被欣赏到、感受到。但是想想我们自己的读书经历,有很多的“感悟”“体验”都是在静思默读中得到的。

默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一生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在默读的过程中,便于学生去思考、去感悟。读当与思并行,只读不思,纯然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或者是在有感情地念经。因此必须把书声琅琅和静思默读结合起来。

1 于静思默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静思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眼句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学生初读可能不太理解,但仔细思考,和我们常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那些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何其相似! 多么警世! 学生们通过这种静思默读,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只有教会学生在默读中感悟,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散文的深层意蕴、奇妙意境,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从而激发其审美的强烈愿望,和模仿写作的冲动欲念。

2 于静思默读中体会情感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是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的。感情只能有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在静静的读思中去体会。静思默读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文中“悔”的是不该对孩子管教那样严厉,“急”的是孩子的眼病不知何时能好,一个“舔”字把一个慈母的拳拳爱子之情表现的 淋漓尽致。如果课堂上仅仅是讲这些,那么学生或许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也不会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教学中,笔者换了一种方式,让学生默 默地读 ,静静地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 在一片寂静中,笔者忽然听到了抽泣声,原来一位同学想起了曾经有一次夜里生病,母亲背着去医院的场景。不一会很多同学的眼睛都开始晶莹起来。他们应该都回忆起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爱。尽管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 但可以断定的是在潜心文本、忘我入境的平静下,学生的内心在奔涌不息。他们不仅感受到这段文字中的爱子心切,也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3 于静思默读中探讨难点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的这句名言 ,除了告诫我们对于经典要多读,还有就是在疑难处多深思默读。一遍又一遍的默读,读多了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疑难处往往就能迎刃而解。在默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一部分反复看,反复想,或者是回到前面再看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一些教师在上散文的公开课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让课堂显得热闹,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大声朗读,而又担心课堂时间不够,会一再的压缩默读时间,一提问就期望学生马上能给你个惊喜,学生站起来,说不出答案,教师会千方百计的启发,得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在静思默读中酝酿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

如在教学《亡人逸事》一文时,在分析第二部分“初识”中的第一个场面,“初次见面”时有一段,“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 用力盯了我一眼, 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车”。这一部分几个动作极其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受封建礼教约束而又意外见到未婚夫的女子腼腆害羞的神情姿态。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女子为什么是害羞的, 他为什么看到作者要跑。笔者要求学生仔细默读课文,按照文中的内容想象当时的画面,再联系女子是怎么来到看戏的地方。

一段时间后,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在频频点头,应该是已经悟出了一点东西。这个时候笔者再想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妻子是坐车来的,说明封建礼教重,女子不可以抛头露面。”有的说:“虽然套车来的,但还是坐在照棚里看戏,封建礼教不是那么强,所以听到喊她未婚夫的名字她要看看。”有的说:“毕竟受着封建礼教的影响,想看又不敢看,所以看一眼赶紧跑,估计当时脸都红透了。”学生的感悟多么精彩! 在疑难处不妨“放一着,退一步”,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教师的“摆脱”,学生反而会进入“自求得之”的“忘师”境界。

静思默读在散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与作者一起呼吸,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能够唤起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充分欣赏散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默读是快乐的心灵之旅! 我们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

摘要:默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一生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静思默读在散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与作者一起呼吸,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能够唤起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充分欣赏散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静思,默读

上一篇: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下一篇:浅谈桩基静载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