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

2023-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故乡记忆

故乡的记忆

岁月在墙上剥落,时光淡化了记忆,但总有这样的时刻,像红玫瑰的藤,紧紧地缠绕在心里,枝枝蔓蔓……

还记得,小时候在故乡时那些美好的记忆,犹如夜空中的星,闪耀在我的脑海里。

故乡的夏夜,是迷人的。

人们在吃完晚饭后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和一两个板凳,还有一把由香蒲叶制成的扇子,在家门口坐下,和邻居们谈谈生活,唠唠家常,而孩子们则在月光下奔跑,跳跃,追逐……充满了欢声笑语。无需路灯,皎洁的月光倾洒下来,照亮了整个世界。

哦,对了,还有夏夜的风,是迷人的。它不及春风的妩媚,秋风的萧瑟,也不如东风的刺骨。它是温暖的,轻柔的。不错,犹如母亲的手抚摸过你的每一寸肌肤,叫你挪不开步子。

故乡的秋天,是开心的。

在秋天,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到处都充满着人们丰收时的喜悦。那一个个玉米,那一颗颗的大豆,都折射出青春岁月的缩影,都沉淀着农民们辛勤的汗水。

故乡的冬天,是有趣的。

每当雪覆盖了大地,为它披上“白色嫁衣”时,孩子们的快乐也就到达了。孩子们结伴走出家门,滚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或是跟随大人们去扫雪,享受被人夸赞勤劳时的喜悦。孩子们的脸上红扑扑的,眼神明亮,充满着童真。 这些零星的碎片,拼凑起了我对故乡的记忆,更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怀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2篇:故乡的记忆

懂事之后,我只回过一次故乡,故乡之景,如泡沫般涌起在记忆之中。

我的故乡在一片群山之中。那里的夏季来的特别早也特别热。山上的热,是一种闷热。四周像是被水雾一般,多少冒起着点白雾,淡淡地溶在一片田地里,像轻纱似的梦。田地里最多的是玉米,包裹着绿色的皮,如新生的婴儿般,躲在襁褓中安静地成长。

在这片山村中,最常见的动物就是狗。虽然我对于狗是颇有些厌恶的,但在这片土地上,狗呈现出的是欢快的景色。小路上到处跑的是狗,它们乐颠颠地行走在石子路上。却不不会去践踏农田中的一颗苗,因为这里的狗与人们之间的和谐已经达到一种境界。向山村深处走去,走一段很远的路,便可看到一个巨大的水库。水库的名字我已记不太真切,唯有满库的蓝色深水使我无法忘怀。水库水面上能呈现“沉鳞竟跃”之景。特别到黄昏时分,无数条40公分左右长的鱼浮跃在水面上,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条闪光的飘带,绵延几十米,波光粼粼,使人迷恋。

既然说故乡是在群山之中,那么围绕山村的那一片灰色的连山就更要谈谈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说“那一片树林将荷塘重重围住”,而在这里则是“一片群山将山村围住”.山是清一色的灰,不能见一些绿色。树林在山脚下围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因此上山显得十分困难。也是因为山上人迹罕至的缘故,山上被保持了一种青春的常态。

村中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弯弯曲曲。路两边的房子,高高低低,纵横交错。衬托出一份寂静与安详,山村的人们在这里过着安详和谐的生活。

故乡之景,我只依稀记得这些。它们是我童年记忆中永远涌动的青色浪花。

续写《孔乙己》

又是一年隆冬季节,酒店外白雪皑皑,凛冽而刺骨的寒风令人只打哆嗦。

“去,把这一坛上好的女儿红送到郑大人府上去。”掌柜将一坛温好的美酒放到我手里,打发我去送酒。

刚到店外,我就不禁打了个寒战。看着渐行渐远的我的身影,掌柜还不忘在我的身后大喊什么小心,不要把坛子打碎了之类的嘱咐的话 。

郑大人的宅邸坐落在远离城镇中心的地带。越往那走,就越显得荒凉。再赶上这隆冬季节飘着大雪,街上更空无一人,只回荡着我的鞋踩进厚厚的积雪里发出的“吱吱’声。

我的脸早已冻得通红,而双手也已渐渐麻木。坛中酒的温度降得很快。我担心没到郑大人府上酒就凉了,那样的话掌柜会罚我的,想到这,我加快了脚步,而“吱吱”声在一片寂静中更显得突兀了。 突然,在远远的街道拐角处,一个小黑点出现在我的视野,与那白皑皑的一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会是什么?好奇心的驱使我加快了步伐。渐渐,那个“黑点”清晰了,是一个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的人。

我上前仔细端详后,不禁轻声叫出声来“孔乙己?”就是他。他更消瘦了,如骷髅般干瘪恐怖。身上仍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使人不忍再看下去。

当他听到我的叫声之后,缓缓地抬起头,“是-------你阿”,他几乎说不出话了,如果不仔细听压根就听不到

突然,他的眼里放出一种光芒,紧盯着我手中的酒坛,还伸出干瘪的手指指向酒坛,“酒-----酒------”

我明白了他的用意,心中升起一种恻隐,从口袋中取出一只黑白小花碗,倒了一碗酒,递给他,而他在将手伸出接碗的那一刻,却又缩了回去,低下了头------- 我疑惑不解,“你-----你怎么不喝?” “无功----不受-----禄!”他几乎用尽所有的力气说出这句话。

“无功不受禄?当初你偷别人笔墨时怎么不说这句话?”我冷冷地说道。随即,他不做声了。

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刺激他,于是便立刻说道:“这样吧,你喝了这碗酒,你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

“好?---好!----”他用劲挤出一个笑容,接过碗一口一口将酒喝尽。我给他找了一段树枝,随之,他开始在雪地写字。 “茴”、 “囘”、“囬”、“ 艹”

“最后一个字怎么这么怪?”我不禁问道,然而孔乙己却不作声了。

“孔乙己?孔乙己!”

他却再也不做声了。漫天白雪渐渐覆盖了他-------- 多年之后,我成了掌柜,也知道了还有一个“茴”字的写法是“ ”,然而孔乙己却没能再告诉我。

又是一年漫天大雪的隆冬时节,店外的雪,静静地下着。

从那一刻开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上,广告牌发着彩色灯光 ,光彩夺目。汽车飞驰而过,汇成一条车的河流.我赶紧逃离宣闹的人流,来到幽暗寂静的公园.路灯发出柔柔的光.一旁的长椅静静的卧着.密密的林子把整个公园包围着,.大街上的喧闹声和霓虹灯的彩光无法透过林子. 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感受到心灵的静静平和。我们还要坚持吗? 我是父亲的儿子,而我却认为父亲的处事过于圆滑。父亲总是说:“别和XX玩了,他成绩太差了。”父亲,你错了,分数并不代表人的品性。我是我老师的学生,数学老师过于刻板,“这题必须选C,你应该改过了!”老师,您错了,这是唯一的答案。我理解父亲的期盼,我尊重老师的劳动。但“真理只有一个。”我只能选择者唯一不让我感到心疚的东西。于是父亲说我不思进取,老师说我自以为是,我还要坚持吗?

我无法想出头绪,索性不想了。突然发现今晚的夜黑的出奇,抬头仰望天空,星星寥寥无几,这应该是月明星稀的时候吧,我却无法找到一颗星星,也找不到月亮。只有漫天的乌云,但仔细凝望,似乎有着微弱的光。是星星,它没有消失,只是微弱的存在,微弱闪烁着自身的光芒,乌云被风吹得四处飘散,遮住了星光,遮住了那发光的一切。

我等了很久很久,乌云再次被风吹远了。星星也渐渐显现出来,虽然只有一点微弱的光芒,但它依然为自己闪亮。闪亮属于自己的光芒。

从那一刻开始,我不再犹豫,乌云终究挡不住光亮。那一刻是,我将永远坚持自己,即使有千难万险在前,我依然毫不犹豫的向前,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从一个人诞生开始,他就要成长。成长多美丽,在这过程中,我们收获着幸福、快乐、本领、知识、能力。但成长时,也伴随着痛。就像毛毛虫在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所经历那样。我们总是在得到中不懂得珍惜,在不珍惜中失去,在失去中感到痛。在痛钟变得坚强,学会成长。

曾记得,在放假时,与父母一同去乡下。我带上了我的新自行车,准备在乡村开阔的土地上好好学习一番。到了目的地,我们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就带上自行车到了房子前面的麦场上,父亲告送我大概的注意事项,就让我上车体会、尝试。一天下来,这过程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记得,当我连人带车整个翻到时手臂和膝盖带来的突然的剧烈的疼痛。当因为我的疏忽和胆小,让车子无法停下来时脑子的一片空白和随即而来的恐惧,都让我们嗓子中时常有样东西堵着,总是不消失。可当我知道我终于可以绕着这个麦场骑上一圈、两圈、三圈甚至四圈时心中的喜悦,当我摔倒、无助地望着父亲时,他眼神中的鼓励和肯定,让我重新鼓起信心,充满勇气。

最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过程中充满了疼痛、泪水、难受,但我学会了一样东西,还懂得了坚持真的可以成功。这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即使它让人感到痛。

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当她走了,永远的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痛苦与难受。泪水不由得悄声滑落,现在想想也许是不舍。后悔当初奶奶在世时总是跑去玩,总是很少去看她。如今,再也看不到她的慈祥笑容,亲切的呼唤。这件事后,我总是一个人悄悄地不说话,父亲告诉我,奶奶是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她会很想念我们。我们也要常常祝福她。要争气,不可以总是想不开。人总是会离开的,有时只是一段时间,但有时却是永远。当我们失去的时候,只能有哀痛,不可以是后悔。

成长要经历很多事而在很多时候,并非所有的经历都像美味的糖果一样让人快乐,幸福。更多时候,它常常给我们的是创伤,痛苦,但却是绚烂的,美好的。这是让我们学会怎样面对,怎样承担,往往让我们变得更成熟,有担当。可以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第3篇:故乡的记忆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只有这句我听得真切,听得明白。又是思乡的诗人,又是浓浓的乡愁!家乡,那是什么?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它太陌生,太遥远了„„

我5岁便离开了我所谓的家乡――东北。在我屈指可数的记忆里,那只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然而难得的是在记忆的长河里,我还能搜罗处一些关于“它”的美好回忆„„

家,东北的家,破旧的土房,铺草的房顶,宽敞的院子,还有一个不大的菜园,这便是我的家,我的家乡。

在破旧的土房里,有我的回忆,温欣又美好的回忆„„在太阳刚刚露头的时候,院子里的大公鸡便开始了它的高歌。那可能还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呢吧!一定很可爱!我翻起身,爷爷穿着蓝外套,把炉子烧得劈啪响,爷爷当时真的很英俊„„不知道是爷爷抽的烟,还是从炉子里冒出的,整个屋子朦胧一片,我站起身,哭着叫着:“奶,奶!尿尿!尿尿!”雾里确实来了个人,应该是某个大哥哥吧,我不记得了„„

铺草的房顶,那是我去过最高的地方„„也许是房子漏了吧!叔叔把着梯子,三下两下,便上了房。他好高大,好威猛„„房顶对我充满了诱惑,终于有一天,我费尽力气,不只怎么竟也爬上了梯子,也许那时有5岁吧,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就在我准备将胜利的脚步走完时,我被一把抱了下来。“这小子,够淘!”呵呵,孩童,我还对事物充满了好奇。

宽敞的院子,那是我嬉戏的地方。但似乎这里对我来说充满了危险――那只健壮的大公鸡。似乎这家子里他就能欺负我,不管我怎么躲避他的视线,在我迈出大门的第一步以后,回过头来,他便总要站在我的后面,一副很凶猛的样子,接下来,便是我又哭又嚎的奔跑„„而奶奶,这时候总要助我一臂之力的,只见几棵包米瓤子,嗖嗖地飞过来,总是正中红心,他便要吓得跑回窝里去,如今我再也见不到那只公鸡了,连鸡都很少见„„

菜园,这是爷爷一家收入的惟一来缘。那里有条大黄狗,有鸡进去他便咬,但他不欺负我,对我很好,可后来不知道怎么不见了,我也没有关于他更多的记忆。一到灌水的时候,便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冰凉刺骨的地下水源源地被送到地面上来,在地里回旋着滋润每一方土地,在这里我知道了李子是长在树上的,西瓜是在地上爬的„„

家乡里,除了爷爷的房子,我还记得那铺在地上的毯子和成片的小树林,依然那么亲切,那么怀念„„

是的,家乡有很多草,人们都养着牛,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放牛的时候,各家的牛都赶到草地上,一群一群的,现在是看不到了。记得

我小时候懒,走累了便要不干的,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现在想起来,那草还真扎人,那天还真蓝„„

家乡那里到处都是小树林,据说是为了防风沙,每家都要种的。树是那样高,那样茂盛。下着雨,走在树林里是感觉不到的,非要等雨停后,树上的叶子承受不住了,才会掉下来的„„下完雨,没多久,我便要陪奶奶去林里采蘑菇,现在有的地里雨后也有蘑菇,但远没有故乡的大,故乡的好吃„„

一个个家乡的片段涌进我的脑海,原来我的童年这么美好。我不是个城里人,我有故乡的记忆,我有属于我的故乡,那片只属于我记忆里的土地„„原来,我离家乡并不遥远„„

第4篇:故乡的记忆

瑶山民族中学九(1)班 何德双指导教师:蒙重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想起我那可爱的故乡,笔尖流泻出一段段记忆,故乡最美的时光透过岁月,又浮现在我的面前。

我的家乡是一个没有灯红酒绿,远离城市喧嚣,生活自然淳朴的小山村。她始终悠闲自得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中,用甘甜清凉的山水养育者在这里生活了祖祖辈辈淳朴的人们。

春风吹醒大地,和煦的春天正是农忙的季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放眼望去,农民伯伯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肥沃平旷的田野上忙着播种,累了,倦了,便坐在田间垄上,点燃起一杆烟斗,眯着眼满意地看着自己劳作的成果。将近傍晚时,他们起身锤锤腰,拍拍身上的泥土,便乐融融地回家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

夏,是我最喜爱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天气虽算不上炎热,但也能让人汗流浃背。所以每到夏季,山村里凉爽的地方便是我们的乐园,白天我们总是跑到小山坡上尽情地玩耍,打滚,翻跟头,跳皮筋„„玩累了便躺在草地上数着天上的云朵。晚上,夜色如墨,蝉的鸣叫声,青蛙的呱呱声,打破了夜的沉寂。成群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的灯笼,仿佛是夜的守护者,布满了整个小山村,淡绿色的光芒点缀了黝黑的夜色。我和小伙伴们便用纸折成小灯笼,把萤火虫装在纸灯笼里,它们便成为了我们夜行的夜明灯。

秋,是一个充满了喜悦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又忙着收获这一年的喜悦,金灿灿的稻子,沉甸甸的玉米,红彤彤的苹果„„便是他们一年中生计的依托。秋天秋高气爽,漫山遍野都是金黄色的,这时,我会带上一本书,拾起一片枫叶来在书本的扉页,然后坐在新打的稻草上阅读,便能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悠然。

冬天来了,但家乡的冬天并不算冷,也很少见到雪,偶尔下雪的时候,积雪也不够厚,不能像北方那样堆雪人,打雪仗。但每当下雪时,小伙伴们都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雪地上玩耍,用纸板或者泡沫板做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把泡沫板放在雪地上,第二天这些模型就变成了各种各式各样的冰雪小动物,然后我们便背着大人,用口红,眉笔给这些动物们化妆,不一会儿,这里简直就成了一个动物园,而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耀眼,熠熠生辉。 年复一年,现如今的家乡,渐渐地走进了小康生活,人们安居乐业,但原来淳朴的风貌从未改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旧勤劳朴实。

第5篇:故乡的记忆诗歌

有一只鸟在窗外鸣唱

这是来自故乡的讯息

自从十六岁离开那个小小的村庄

岁月就在脸上一天天变老

儿时的玩伴渐渐离去

故乡的记忆越来越远

那是关中平原上的一个小村

没有河流没有山谷没有喧嚣

没有大棚没有果园没有工厂

唯有小麦的清香和玉米织成的

青纱帐

将离别的思念带进睡梦中的故乡

梦中仍然是儿时的村庄

往事如烟云般飘散

故乡的黎明却时常浮现在眼前

那是雪花飘落的黎明

连声犬吠打破夜的沉静

土坯房歪斜的窗户上透出昏暗

的灯光

催促孩子上学的声音此起彼伏

厚重的棉衣棉裤带着炕头的温热

套在身上跟着兄弟姐妹去上学

在漫天的飞雪中走过湿滑的乡间土路

书包垫在屁股下滑过一段土坡

冻得黑红的手指擦一擦嘴唇上的鼻涕

呼喊着打着雪仗连蹦带跳到小学门口

校园的钟声敲破黎明

稚嫩的歌声穿过风雪

故乡的记忆只有这一路的欢腾

回不去的故乡渐行渐远

亲人的背影在脑海里千回百转

故乡的记忆只在犬吠的黎明

第6篇:故乡端午的记忆(推荐)

故乡端午的记忆

离端午还有那么几天,街上卖粽子的大姐、大哥老伯们已经开始忙活了,唯恐耽误了端午节,也让我想起我年幼时在家过端午的情景。

我家在农村,端午的时候也正是农忙的时候,虽然是农忙时节,却从不因为农忙而忘了庆贺这传统的节日。虽然那时不像现在有政府的硬性规定.条条款款等必须要放假,但是老师还是会给我们放一天假,是出于私还是公咱也没有必要追究了,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点小福利才让我们有了这珍贵的回忆。

一大早父亲已起床,同时也会叫上我,带上镰刀,跟着父亲的脚步,去离家不远的小山坡和小河沟去割艾蒿。偶尔还会遇到青蛙,这时父亲就会说:嗬,在这儿躲端午呢!在我们家乡,传说癞蛤蟆和蛇是要躲端午的,这一点和《白蛇传》是一致的(青蛙和癞蛤蟆应该有亲戚,只是癞蛤蟆长坏了而已吧)。割好了艾蒿,运送工作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咯。当然,我只是搬一小部分,父亲会捆俩小捆,用木棍穿起来,我则担起它晃晃悠悠,屁颠屁颠的搬回家。帮父亲将艾蒿插在门头上,剩下的则挂在屋檐下晒干,以便等到夏夜里熏蚊子。

晴朗的夏夜里,村里人都会睡在自己家的打麦场里,夜风习习,月朗星稀。人们都会感觉到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点上一点艾蒿足以对付讨厌的蚊子。到了阴雨天气里,没有办法睡外面了,一到傍晚家家户户就会飘起雾白色的轻烟,氤氲着浓郁的艾蒿味。艾蒿的味道有点苦,有点涩,可是人们却都喜欢闻,仿佛产生了烟瘾的人一样,还觉

得特别好闻。蚊子傍晚被熏出去,往往后来还会回来。夜里,我总会被蚊子叮醒,这时候,奶奶就会拿着蒲扇,拍打着蚊子。那个场景,成为我记忆里特别温馨的细节。如今,家里封闭得很严,很少有蚊子。即使有,也有蚊香、灭蚊剂、电蚊拍……哪还有蚊子的立足之地。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在夏夜里失眠,不知什么原因。

我们那的端午节没有粽子,没有艾叶蛋,但永远少不了雄黄酒和老腊肉。上午母亲会炒上盘竹笋老腊肉,另加两盘时令的蔬菜,打壶雄黄酒,我也被破例的让喝上两杯。杯底沉淀的雄黄则抹在我的耳朵,鼻子,眼睛和额头上,用来辟邪和克制蛇、蝎等百虫。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些功效,但是到现在我还是深信不疑。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多的是母亲对子女的祝福和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吧。那顿酒即是因为端午节,也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庆祝丰收,过了端午节麦子要不了几天也就该收割了,麦粒也该归仓了,麦草也该垛上垛了,秋庄稼也该种上了,作为农民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贺的了。

现在的端午节,不会因为农忙而耽误,而是因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而被遗忘。人们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电脑前,有几人还记得端午的艾蒿、雄黄、青蛙。纵然有谁想起了白蛇,恐怕还想着她的性感和美丽吧?青蛙因人们贪嘴快被赶尽杀绝了;就连粽子也都是些速制食品,早已失去了竹笋叶的味道;住在汨罗江畔的人们也不用往江里扔粽子了,江里的鱼虾已经濒临灭绝了;白娘子也不用担心了,甚至还可以喝两杯了,雄黄和酒等伪劣产品太多了,喝不醉人的。

现如今端午已经被列为法定节日,但愿更多人在放假的时候,会想

起故乡的艾草,想起田里的青蛙,想起家乡的雄黄酒,想起善良的白娘子吧、、、

李振山

上一篇:高校安全对话谈话提纲下一篇:消防队工作汇报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