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口号

2022-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北京奥运会口号

北京奥运会:的造中国的“奥运经济”

[摘 要]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2C①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对外开放、促进发展的绝佳良机。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商机;经济效益

[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及其形成

“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人,以及对主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除了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收入外,关键是它的“间接效应”及“精神效应”;“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则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表1中可以看出,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使举办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该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本国居民的生活状况,其潜在的福利不可限量。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奥运会已被纳入国际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奥运经济”的价值也进一步得以体现。从1984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虽然商业精神不能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却永远背离不了商机无限的市场经济。奥林匹克运动从奥运会上获得的巨大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各主办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拉动作用,奥运经济的“生产效应”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成为世界各国众口分争的巨大“蛋糕”。

二、“奥运经济”效益分析

(一)“奥运经济”关联效应分析

奥运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竞技的层面,它更是一个展示国民经济实力和民族文化的舞台,奥运会自全商业化操作以来,为主办国及主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必将对北京市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奥运经济”给北京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2005北京奥运经济报告”显示:北京市GDP与房地产投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3,其显著性水平为0.01,表明GDP与房地产投资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即GDP深刻影响着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我国GDP保持着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几乎同比例地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使得北京市房地产投资规模和开发量都迅速扩大。该报告分析,2002年至2008年,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总规模将达2 80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1 349亿元。2002年至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将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达到14%,全北京市累计总投资将突破18000亿元,投资率保持在50%以上,这为北京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房地产投资的持续扩大奠定了基础。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奥运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北京市大幅度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北京市政府明确表示,决定在未来5年内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记录地投入1 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142个项目,以全力缩短与国外同等地位大城市的差距。而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2.“奥运经济”将大大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最终归属中国北京,其蕴涵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奥运会不仅是17天的活动,更是一次贯穿10年以上的机会。一方面,它将长时间地吸引全世界对举办地的强烈关注,极大地提升中国及北京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将对中国21世纪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在21世纪的前10年再上一个台阶。许多旅游者来到北京后肯定还要参观中国的其他城市。被奥运会吸引来观光的游客的规模之大将历史罕见。除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之外,山东省青岛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其浮山湾将成为帆船决赛的分会场。奥运会在给中国北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给予山东省及青岛市以极大的惠泽。如何充分把握利用北京奥运机遇,突出发挥山东省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谋划,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山东省旅游业的国际形象和旅游产业水平,推进山东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跨入全国旅游先进省市行列,其意义十分重大。

3.“奥运经济”将全面增加就业机会。奥运会除了为旅游、建筑等产业带来强大动力外,在扩大劳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的正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奥运经济”在为历届主办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主办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各种体育、交通、通信、服务等设施的营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人,这必将为主办国特别是主办城市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提供直接、间接及潜在的就业机会。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我国创造百万以上的就业岗位。这将大大改善我国特别是北京市的就业状况,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就业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

(二)“奥运经济”中蕴藏的商机切入点

1.争取成为特许经营商。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表示,2008北京奥运会特许经营商品及赞助收入额有望达到四五亿美元。特许经营成为一大亮点。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展台前,聚集的观众特别多。“自北京奥组委实施市场开发计划以来,奥组委的大门一直向企业敞开着。”企业可以向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特许部领取有关资料,并向其申请成为特许经营商。奥运特许商品上市后,很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热潮,市场反馈令业内人士振奋。不少人到北京,都要买一套“福娃”带回家。在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奥运特许店是人们离京前必逛的店。从面世那天起,“福娃”就成为一个“金娃娃”。目前,福娃系列产品已经在全国28家特许商品零售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及一些主要发达城市)和160余个临时销售店销售。据营销专家估计,福娃的商业价值将达40亿元人民币左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不断创新礼品纪念品。在纪念品中,民族的东西备受游客青睐。企业应挖掘产品的民族传统、民族内涵,大力创新产品设计。要对产品在目前所具有的民族、民俗、低价的特点基础上进行创新,要结合产品的使用、携带、包装等需求进行综合创新。如意大利的时尚皮包很有名,但我国有民族特色的编织包、布包一样能够吸引眼球。企业应充分利用这次举办奥运会的绝佳机会,制作诸如带有吉祥物福娃、会徽等标志的纪念品。可以通过制定垄断高价的方式限量销售,在满足了消费者珍藏的意义的同时,也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

3.“奥运广告”身价倍增。北京中企市场研究中心的营销专家认为,利用“奥运热点”题材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做广告宣传,已成为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手段之一。尽管各个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商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企业不仅要利用奥运会这一大热点,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北京奥运会有别于其他奥运会的别具一格的特点,除了可以在广告创意中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一主题思想外,还可以借助人们对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喜爱等,设计满足大众口味的广告,大大提高收视率,扩大产品市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德新 迟 化

第2篇: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研究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概况进行了全景式研究。 研究结果: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央视网建立了世界上最宽广 的奥运传播平台,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奥运会网络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 会期间,我国网民对奥运参与度高达86.1%,奥运类站点的访问量和页面流量都创了历史纪 录。互联网主要接触时段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休闲时间的主要接触媒介,互 联网和电视形成了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本届奥运报道 央视网不仅收获了流量和丰厚版权费,还形成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奥运报道的 大赢家。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

Analysis on the Internet Coverage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WANG Xiaodong,LIU Wanchao,WEI Yo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 China )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internet;communication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首次将奥运会新媒体转播权益同电视转播权益进行分拆,各 自打包进行招标。这是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和手机作为独立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 列入奥运会转播体系。以新媒体大规模传播奥运会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同时标志了体育赛事传播新媒体时代 的全面到来。奥运在互联网空间的传播得到各界空前的重视,作为新型媒介,互联网以其信 息传播速度的及时性,受众与受众之间极高的互动性,在奥运信息的传播以及相关营销方面 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奥运网络传播途径与效果进行全方位研究,对于完整认知奥运传播 与营销过程,进行奥运跨媒体研究以及发现奥运网络传播的过程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1 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视频转播权授权情况分析

2007年12月18日,央视网以2000万元从国际奥委会处获得北京奥运会大陆和澳门地区独家视 频转播权,同时央视网还可以对该转播权按照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进行分授权[1] 。央视国际 在新媒体领域总共拥有4块主要业务,分别是IPTV、车载移动电视、cctv.com网站以及手机 电视。除了IPTV之外,此次奥运转播将出现在车载电视、网站和手机三个新媒体平台之上。 为实现奥运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央视网按照商业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奥运新媒体传 播联盟,就奥运会新媒体版权内容分别进行商业性分授权和公益性联合传播。

商业性转授权机构分为以下几类:1) 战略合作伙伴,以视频流方式将赛事内容提供给合作 ,对方可以依据中央电视台与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签署协议中相关要求进行商业开发。 2) 视频直播合作伙伴,转授权内容以中央电视台1、2、5、7四个频道中奥运赛事,依据相 关要求,合作方可对授权的直播赛事进行商业开发,但要保证直播流的完整性。3) 视频点 播合 作伙伴,合作方可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授权的赛事内容进行视频点播,依据相关要求,合 作方可对授权的点播赛事进行商业开发。凡是拥有支撑大流量的视频技术平台,以及版权保 护技术平台的联盟机构,都可以通过商业性的转授权合作获得奥运赛事直播、点播、奥运会开闭幕式直播、点播等内 容,在自有平台上进行转播。对于目前技术平台还无法支撑一定数量视频用户访问,且没有版权保护技术平台联盟 机构,央视国际提供公益性的转授权方式。所谓公益性授权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视频页面链接,将为转授权方提供奥运重要赛事视频直播页面地址,开、闭幕式的直、轮播 页面地址,合作方在自有新媒体平台上建立链接。二是嵌套播放器,将每天的精彩赛事制作 加工成赛事集锦视频,加上每日视频新闻,为转授权机构提供内容列表及相应的播放器代码 ,以便在他们的新媒体平台上嵌入播放。三是页面嵌套,将专门制作奖牌榜、赛事预告等奥 运图文资讯及专题,转授权机构可在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上将这些网页直接嵌套。根据奥运内 容不同表现形式,为公益性转授权方提供奥运会所有的赛事视频、图文、视频资讯。合作伙 伴可以根据自己的报道需求,在赛事期间随时链接到提供的奥运赛事直播页面。

2008年6月24日,搜狐与央视网结为奥运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搜狐可以全程直播和点播 包括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全部比赛的视频内容。此后,央视国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中 ,先后与PPS、新浪、网易、腾讯、UUSee等9家网站签订商业转让合同。其中PPS、UUSee等P 2P视频网站获得了赛事直播权,酷6网则获得了奥运视频点播权,三大门户新浪、网易、腾 讯则和搜狐一样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央视网共与国内9 家商业性网 站、170余家地方和行业新媒体机构、中央及地方新闻网站及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和2家移 动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署协议,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宽广的奥运传播平台, 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为实现奥运网络传播最优化效果的提供了保证[3]。

2 2008北京奥运会网络流量概况解析

北京奥运会期间,尼尔森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奥运数据测评报告。Chinarank作为尼尔森的 合作伙伴,独立完成了中国地区奥运流量的原始数据筛选、获取、统计以及生成报告等工作 。

Chinarank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指 导的大型网站排名项目。Chinarank的奥运流量数据在互联网界引起了重要影响,颇具权威 性,本文数据采用Chinarank所发布的北京奥运流量测评报告。

2.1 我国网民对奥运站点访问的参与度高

本次奥运流量测评一共收录了200多个与奥运相关的站点(URL),站点分为六大类:奥运新闻(体育频道、奥运频道)、奥运在线视频、奥运论坛、奥运博客、奥运官网站、奥运搜 索关键词。本次奥运流量测评的统计范围以在中国大陆地区内所产生的、网民访问奥运站点 的流量数据为基准,来自中国以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对中国境内奥运相关网站的访问数据不 在统计范围之内。此外,来自网吧和公众场所的电脑的访问数据也未作为测评数据(表1)。

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类站点的日均独立访问者总量约6100万,奥运站点累计访问人次高达 10亿余。以CANNIC第23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总量2.53亿计算,我国网民对奥运信息浏 览的日参与度高达24.1%。整个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网民的总体覆盖率为86.1%,这意味 着约有2.18亿的中国网民有在线浏览奥运信息的行为。每天访问奥运相关站点的独立用户中 ,约92%的用户都访问了新闻资讯类站点, 访问奥运视频网站的比例约为21.8%,访问奥运 博客网站的网民比例为15.0%,约6.9%网民访问奥运论坛,访问奥运官网的观众比例为1.96 %[4]。奥运会期间,奥运成为中国互联网超越一切的最高主题,面对依旧强大的 电视媒体,奥运会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网民人群。

2.2 奥运网站页面浏览总量变化情况

奥运期间,各类奥运站点的页面总浏览量累计达到了114亿,平均每日页面流量总量为6.71 亿万,其中奥运页面浏览总量最高的三天分别为8月14日——9.28亿万、8月18日——9.11亿 万、8月22日——8.43亿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8月18日,也就是出现刘翔退赛的那一天 ,页面浏览量达到9.11亿余。人均页面浏览量最高的是新闻资讯类网站,达到1:9.72。奥运 会期间,奥运新闻类站点的页面浏览总量占全部奥运页面总量的81.9%,奥运视频则占7.3% ,奥运论坛4.3%,奥运官网1.2%,视频7.3%,博客5.3%。说明奥运新闻和赛事直播是网民 关注度最高的奥运节目。

3 我国网民对奥运站点访问参与趋势分析

3.1 网民对奥运参与呈现周期变化趋势 奥运会开幕后,奥运独立访问者总量逐步升高,到了8月14日到了8 300万的峰值,网民参与 度高达32.8,此后访问规模稳定在6 000万人左右。由于很多网民是上班族,在工作日倾向 于通过网络关注奥运赛事。而在休息日,受众更倾向于利用电视媒体关注现场比赛。受周六 周末假期媒体使用习惯影响,8月16日受众总规模由8月15日的7 500万人大幅下降至6 200万 人,下降幅度高达17.3%,出现了网络受众由增长转为下降的第一个拐点。而第二个拐点出 现在下一个周末,8月23日受众规模由8月22日的6 600万人下降到6 000万人。如果将每日金 牌数和当日独立访问者数量作对比,发现金牌最多的一天的流量表现反倒不如日常的平均水 平。8月17日我国选手夺得了8枚金牌,奖牌总数更达到了15枚之多,但该日独立用户数量仅 为5 800万,访问规模处在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17日为周日,观众更愿意通过电视 去欣赏我国选手争夺金牌的精彩瞬间。这也说明了,除了奥运赛事节目的吸引力,奥运网络 受众规模受网民上网习惯的周期因素影响,充分证明了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对奥运信息渠 道选择的深刻影响。

3.2 网民关注奥运黄金时段与电视观众迥异

日时段指将一天24 h分为24个时段单位(每小时为一个时段),平均在每个时段中 ,统计抽样网民对某网站的所产生访问量,以及各时段访问量占当天网站总访问量的比例。 我国 第一门户网站新浪(图2 )数据显示,互联网的主要接触时段是上午8点至下午16点30分左 右,这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互联网用户晚18点之后的主要接触媒介。电视、 互联网形成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

4 门户网站格局依旧,央视网成大赢家

4.1 主要门户网站奥运报道效益显著 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腾讯和搜狐都和央视国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了奥运转播 的最高授权,他们在新闻报道、在线视频、博客和论坛四大板块之间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报道形式方面除了各家门户几乎共有的如视频、图片、互动、评论、金牌榜等参与奥运之战 以外,各网站也都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如搜狐《搜狐北京播报》,并由张朝阳作为主持人 ,同时,结合输入法的弹出式奥运快讯窗口也是一大突破;腾讯结合QQ的客户端不仅推出奥 运信息报道快速及时,同时在网站内容、搜索引擎的结合方面也有较大突破;新浪结合站内 各种优势资源(如博客等)吸引了大量用户访问;网易在邮箱中嵌入了大量奥运报道信息, 成为上班族人关注奥运的又一渠道以下是依照在奥运期间内,各主要门户网站主要板块流量 的排名情况(表3)。从各大门户的表现上来看,他们都抓住了这次机遇,并实现了流量 、人气、广告收入的大丰收。以视频网站为例,网易宽频日均访问人数达到了340万,奥运 期间视频点击次数超过3.5亿。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8月18日,NBC奥运网站上视频浏览量 仅达到7 200万次。NBC作为美国网络视频转播权的获得者,奥运视频流量仅达到网易视频流 量的1/4。可以想见,我国网民对奥运网络传播参与度之高。

4.2 央视国际异军突起成奥运报道大赢家

表3显示,新浪在综合流量指标上领先,搜狐位居第二,而网易的视频点播流量居第一,腾 讯在奥运博客和奥运新闻板块表现不俗。从总体看,奥运报道的格局与四大门户网站的竞争 格局相似奥运报道对于门户网站的固有结局没有大的改变。各大门户之间虽然各有强弱、互 有长短,但是企业规模和营业收入都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离,基本上还是处于齐头并进、四雄 争战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与各门户网站在奥运会报道的核心部分视频转播授权完全相同, 双方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因而,在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奥运报道没有成为决 定门户格局的关键因素,门户网站的竞争格局依旧。

央视国际掌握了奥运网络视频转播权的独家资源,尽管它对奥运视频进行了广泛的授权。 但所有的授权网站只是取得了对央视网节目的转播权,各授权奥运网站的网民最后大都要汇 集到央视国际网站,因此,央视网成为奥运期间流量增长最快的网站。央视网数据显示,央 视网的日均访问量达3.01亿页次,其中视频直播日均访问人数达1 596万。流量剧增令央视 网的广告收入比奥运前增加了两倍。

加上巨额的授权费,央视网在奥运会前后三个月时间的总 收入突破了6亿元[5]。而在奥运之前两年,央视网由于业务整合,其新媒体的业务 收入每年 只有几千万元。奥运报道的最大赢家不应该是四大门户,因为四大门户即使不参与奥运报道 就已经在网民心智空间里占据了位置。这届奥运报道央视网不仅收获了流量,还从四大门户 、视频网站、P2P终端那里收取了丰厚的视频版权费,而且央视网第一次加入了门户争夺战 ,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这无疑是一种历史性的突破。

4 结束语

北京奥运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届“网络奥运会”,央视网建立了世界上最宽广的奥运传播 平台,覆盖中国95%以上新媒体用户,奥运会网络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会期间,我 国网民对奥运参与度高达86.1%,奥运类站点的访问量和页面流量都创了历史纪录。互联网 主要接触时段与工作时间高度重合,而电视则成为休闲时间的主要接触媒介,互联网和电视 形成了用户空间时间交叉换位、传播第一落点第二落点互补关系。本届奥运报道央视国际不 仅收获了流量,还从四大门户、视频网站、P2P终端那里收取了丰厚的视频版权费,而且央 视网第一次加入了门户争夺战,并形成与四大门户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奥运报道的大赢家 。

参考文献:

[1] 齐中熙.央视宣布获得北京奥运会新媒体转播权[EB].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12/19/content_7277730.htm.

[2] 陈琳琳.奥运经济着陆北京[J].经济,2008(8):5-8.

[3] 白瀛.中国九成网站可转播奥运[EB].

http://tech.sina.com.cn/i/2008-08-07/15232378587.shtml.

[4] 中国网站排名网2008北京奥运网络流量结案报告(第一期)[D].

http://2008.chinarank.org.cn/ay/feature/200808/29-1018.html.

[5] 郎朗 .6亿元收入囊中 央视网成奥运新媒体最大赢家[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9 -4.

作者:王晓东 刘万超 魏 永

第3篇: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机制

摘 要: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构建与组织运行相结合的原则,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 出发,以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协同机制为核心,以单项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 协同发展特性为重点,以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为实施范例,系统构建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 同的理论模式,审视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赛时运行机制,探悉北京奥运会竞赛组 织管理工作的精神内核与发展机理。

关键词: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激流回旋

On the Mechanism of Event Competition Organizing and Cooperationin Beijing Olympics Games

XU G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urbulence and Complex System, School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Key words: Olympic Games; event competition; organizing and cooperation;canoe slalom

在奥运会这个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中,竞赛组织工作始终处于核心到位,奥运 会的各项组织工作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竞赛工作而展开的,奥运会的成功也首先取决于竞赛 组织工作的成功。现代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与规则体系, 体现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必须紧密结合主办地的实际情况,体现主办城 市的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东方大国,要完成奥运会 这个具有浓厚西方文化烙印的、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需要大力协调的 组织关系相对会更多,难度也会更大。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上,要顺利完成各项竞赛组织工 作,必须构建既与奥运会组织惯例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实际需求的竞赛组织管理模式,创 建总体和谐的竞赛组织环境。本研究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入手,以单项竞赛组织工作的协 同发展特性为重点,以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为实践例证,在总结奥运会竞赛组织发展以及我 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构建与组织实践,探悉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管 理工作的精神内核与发展机理,探求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系统构建与良性运 行的机制,力求提高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管理工作效益,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做 出贡献,同时也为我国今后举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提供参考依据。

1 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协同的理论溯源

1.1 紧密结合中国文化特点是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客观要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逐渐成为文化体育的盛事,在世界范围具有重要的 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仍然带有明显的 西方文化的烙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国 际奥委会委员的组成、责权利的分配、承办地的选定、竞赛项目的选择以及各种政策的制订 等问题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在全 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由此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因此,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世界 性文化体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必须采取多元文化互补互动、共同发展的方式,必须从世界 历史文化,尤其是东方思想体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需要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在亚、非、拉 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更为广泛的开展与宣传。

正是由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背景和运作模式特点,在北京奥运会上,在充分遵守国际惯例 和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就更加需要切实考虑中国文化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机制完备、运转 协调、紧密结合实际的奥运会竞赛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和谐融合,为竞赛工作 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1.2 “系统和谐”是北京奥运会竞赛工作的组织需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 、和平的社会”[1]。在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始终推崇运动员之间的公平、友好 竞争,着力营造各方融合的和谐氛围,强调各类人群共同享受竞赛的快乐。

竞赛组织系统的“和谐”强调复杂系统活动的相互合作与协同效应,更特别重视人的主观能 动性的充分发挥,力求通过构建总体稳定、协凋、能动的动态发展机制提高竞赛组织的工作 效益,使竞赛组织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发挥最大的组织效能。为了实现竞赛系统 的和谐,需要从“和”与“谐”两部分剖析竞赛系统的组织内涵。其中,通过“和则”调整 人际间、人群间乃至组织间的“共处”,形成“人和”的环境,通过“谐则”解决给定目标 和资源条件下的管理优化,提高组织效率[2]。

其实,正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竞赛工作的复杂性,由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内在需求,在客观上 要求参与其中的各类人员实现有机的整合。为此,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要以“和谐 共进”的精神引领各项组织工作,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本 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协调好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各个项目比赛之间的 组织关系,有效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共享的竞赛氛围。这是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现代性 和复杂性的客观需求,也需要参与竞赛组织的各个方面协同共商,共同创建良好的竞赛环境 。

1.3 “组织协同”是创建北京奥运会和谐竞赛环境的有效途径

1.3.1 “组织协同”的内涵“协同”现象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是系统要素之间互相协调、合作、同步的彼此作用, 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性之一[1]。其实质在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保 持合作性和同步性的状态和趋势,强调系统协作与功能整合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组织协同”强调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彼此协调,逐步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动 态有序结构,强调组织要素之间通过彼此的能量交换与耦合,获取组织发展的动力,实现组 织的优化与功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内部的协作意识与自发观念,对于驱动组织协同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动力作用。

1.3.2 “组织协同”是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成功的关键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涉及的人员多,层级交错,复杂性强。在竞赛组织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过程中,必须着力实现竞赛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实现人、物等组织要素与环境 之间的整体协调,逐步熔炼竞赛组织系统的核心精神,从根本上实现组织要素集合效应的最 大化。

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相关各方对于完成赛事组织工作的基本追求是一致的,在 完成自身工作过程中也都需求相关的部门给与支持,否则根本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各个的 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各方处于不同的组织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整个组织工作,客观上 存在一定的组织利益差别。因此,合作在竞赛组织工作中不是必定存在的,必须在总体上强 调彼此之间的组织协作,在统一组织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各方成员齐心协力地运行竞赛组织系 统,才能减少组织摩擦与功能内耗,从而实现对竞赛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竞赛组织工 作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北京奥运会而言,由于中外竞赛组织思想与管理模式的客观差别,在竞赛组织工作过程 中,现代奥运会的组织运行方式需要实现“软着陆”,与中国既有的组织文化以及竞赛管理 经验相融合;而这种融合,取决于中方竞赛组织者与国际体育组织专业竞赛技术人员之间的 组织协作,体现于竞赛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本质上是竞赛组织指导思想与组织理念的融 合,是两种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的协同,贯穿于竞赛组织组织工作的始终。而推行组织协同 ,强化协作机制,建立人与人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稳定的动态合作秩序, 也就成为营造和谐组织环境,有效运行竞赛组织系统的关键环节。

2 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基本构想

2.1 单项竞赛组织工作的顺畅运行是奥运会成功的基础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之所以特别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奥运会赛时要在主办城市同 时期运行多个项目的顶级水平比赛。北京奥运会设立28个大项、38个分项,共有302个小项 ,在北京举行比赛的有26个大项;各个项目的竞赛工作对城市运行的要求既有共同之处,又 存在各类差异,使得组织者必须从总体上对赛事组织工作进行系统设计与总体掌控。而在坚 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奥运会竞赛工作的成功从根本上还是建立在各个单项竞赛组织工作顺 利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各个单项的竞赛组织工作得以顺畅组织,协同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奥 运会整体竞赛工作的成功,这也使得单项竞赛的组织协同成为奥运会竞赛工作成功的重要基 础。

2.2 构建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核心思路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国际奥委会对竞赛工作做出总体上的规定,而各个国际单项体 育组织则从技术层面对各个项目比赛的组织工作进行详细的规范化设定,奥运会组委会在各 个项目的竞赛规则、规程等技术规范方面必须执行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与此同时,从历届 奥运会的组织实况来看,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不同,奥运会的竞赛组织管理构架 也不可避免地有所差异。尤其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背景、人文观念以及管理体制方面有很 大的不同,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中,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竞赛组织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保证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 工作更能贴近运动员的需要,更具备现代体育专业化的特征。

而对于皮划艇激流回旋这种发展时间相对不长的项目,由于项目本身的组织管理体系还有不 完备的地方,在组织过程中可能面对更多的变数和突发事件,更需要组委会与国际奥组委以 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加强持续沟通,共同协商确定各项竞赛事宜。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更 需要组委会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客 观实践与国际体育组织保持平等、有效的沟通,系统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奥运会单项竞 赛组织协同模式,确保竞赛组织工作的顺畅。

由此,我们就确定了构建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以激流回旋项目为实施范例)组织协同模式 的关键思路:从系统发展的角度规划竞赛组织模式,在组织内部确立明确的竞赛组织工作核 心目标,通过对组织目标的反复、持续强化,激发组织成员形成并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同 意愿;细化组织工作任务,协同组织操作流程,创造相应的协同环境,通过组织信息的有效 沟通,实现竞赛组织系统的有序运行,实现组织系统的认识同一性与行动统一性,实现竞赛 组织成员之间的功能互补,确保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顺畅运行。

2.3 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主要内容由于奥运会竞赛组织过程涉及的要素多、层面广、动态性强,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竞赛组织 的协同要素,其核心在于不同时空维度的人物信息的协调,关键在于竞赛组织系统发展理念 的终极归一。

2.3.1 人性要素与物性要素的协同人作为竞赛组织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竞赛组织活动的运行主体与组织实施者,决定着竞 赛组织系统的运行发展方向。因此,在竞赛组织运行过程中,调整人际间、人群间乃至组织 间的关系,形成“人和”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而实现组织系统各个群体人员之间的工作 协同,建立各类人员之间的有序合作关系,是确保竞赛组织系统顺畅运行的基本保障。

与此同时,竞赛组织过程中涉及的大量物性要素之间也具有复杂的关联,各种物性要素在系 统内的流动方向与强度直接影响着竞赛系统发展的均衡性。因此,在实现组织协同的过程中 ,协调各种物性要素的关联与匹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始终都是竞赛组织者需要特别关 心的重要问题。

2.3.2 时空维度的协同奥运会的竞赛组织过程,持续时间长、空间跨度大,复杂的时空要素集中体现着奥运会竞赛 组织工作的复杂性,这也要求我们从时空发展的角度全面审视竞赛组织协同的发展机理,实 现竞赛组织工作的时空同步与整体协同。

一方面,在为期七年的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竞赛组织工作贯穿始终,不同阶段的竞赛组织工 作在时间序列中又具有紧密的连续性;前期的竞赛工作成果往往为后期竞赛工作创造出良好 的组织基础,也是制定后期工作目标的重要标尺与方向标,在规划的时期必须强化各阶段工 作之间的关联与协调。

另一方面,在奥运会竞赛的空间场景中,各项组织工作在相互关联的不同空间同时进行,各 个组织空间的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任何一项工作的发展都会对其它工作出生 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竞赛组织工作中必须保证各项竞赛组织工作的空间同步性和关联紧密 性。由此,也就使得竞赛组织协同过程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2.4 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三个关键环节

2.4.1 竞赛团队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技术协同在奥运会的竞赛组织体系中,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负责提出并监督执行是奥运会竞赛工作的技 术标准,对奥运会竞赛工作的技术细节具有既定的权威性。奥运会各项目的比赛,实际上是 由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和竞赛规则进行组织的;与竞赛相关的各项组织 事宜,都需要得到各个单项体育组织的认同。因此,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 各个项目的竞赛团队需要与其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良性的互动。在雅典奥运会协调委员会的赛后报告中,特别提出雅典奥组委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之间在 工作角色和沟通上出现的问题,指出组委会对于国际单项组织的角色、职权等方面的理解存 在不足,对于各组织提出的要求重视和考虑不够,而这也反映出组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足够的信息流[1]。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 ,这种协 同状态对比赛组织工作造成的隐患就将是明显的。所有,建立组委会竞赛部门与国际单项体 育组织之间的良性协同,对于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来讲非常重要。

2.

4.2 竞赛团队与组委会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近几届奥运会组织工作的成功,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是成功经验之一。也就是说,具体实施 组织工作的各部门以及场馆层面有着较大的权利,在赛时运行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这 不但使得竞赛组织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还具备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映的组织基础 。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这种特点,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基于场馆团队运行的组织模式,决定 了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必然需要各个相关业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竞赛团队与相关业 务部门之间的紧密协同,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4.3 竞赛团队内部的业务协同根据单项竞赛具体组织工作的需要,各个项目竞赛团队内部设置包括场地、器材、信息以及 主要竞赛客户群(运动队、国际体育组织、技术官员)服务等岗位。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各 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逐级落实各项工作细节,分别负责赛事运行所需的场地设施以及各项服务 工作;与此同时,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之间又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业务上的关联决定了各 个岗位人员必然既为其他岗位服务,又需要其他岗位的支持,竞赛团队的各个成员彼此在业 务上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任务。

3 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构建

3.1 竞赛组织目标的协同设定组织目标是组织系统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对组织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直 接掌控组织发展的方向。在实践工作中,建立组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组织人员及事物的有 效整合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其成效的基础就在于对各类资源的整合而实现的优势互 补与效益的整体放大。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组织,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组 成的;所有组织的结构,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组织任务而设计的。在各种组织活动的实施过 程中,组织的整体目标根据组织层级而逐级转化为组织单位乃至个人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 各层次目标紧密衔接的目标体系,引导着组织系统的前进方向[1,2]。

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紧密围绕为期四天的比赛而展开,其根 本目标在于确保奥运会比赛按照既定的竞赛日程有序进行,为运动员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 全面展示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魅力。

“确保竞赛如期有序进行”,是一个非常明确且直观的组织目标,也是全部竞赛相关组织活 动的终极归宿。但是,在组织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竞赛目标却不一定能够始终为大家所 贯彻。实践工作中,大家往往容易陷入具体的工作事务之中,反而忽视对于竞赛组织目标的 根本追求。这时,竞赛组织系统往往会出现组织目标在实践中不能被彻底贯彻的问题,其原 因在于工作过程中组织系统的方向模糊与偏离。因此,确立竞赛组织目标后的关键还在于时 时强化、事事落实竞赛组织目标,切实推行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竞赛 组织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3.2 竞赛组织工作内容的协同规划根据历届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特点,结合北京奥运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激流回旋项 目竞赛组织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在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涉及各个工作点,而其中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图1)。

3.2.1 竞赛核心工作在比赛中,竞赛组织者需要完成的首先是那些竞赛组织本身的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是奥运会 体育竞赛组织工作的核心,是构成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奥运会组织工 作的重点,对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组织过程中,竞赛团队要对各项核心工作进行系统剖析,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同步的角度对 每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设计,把各项工作规划为不同时间段落、不同空间位置的工作环节。以 场地管理工作为例,从时间上涉及设计规划、工程施工、验收试用、赛前训练、竞赛期、赛 后期等6个段落,从空间上涉及场地内的管理活动、场地外的器材供给与外围能源保障等, 牵涉到的组织人员既包括竞赛团队的场地、器材、信息等部门,也涉及场馆团队的工程、技 术、医疗等业务口以及国际体育组织的竞赛技术人员,通过多点联动的管理机制共同驱动着 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行。

3.2.2 与竞赛直接相关的工作在完成竞赛核心事务的基础上,竞赛组织者还必须充分重视几项与竞赛工作直接息息相关的 组织任务,主要包括竞赛成绩、比赛现场的体育展示、场地设施的工程支持、竞赛技术设备 的服务支持、场地医疗救生、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等。在奥运会的 竞赛组织过程中,这几项工作由相关的业务口同事完成,但是与竞赛组织工作紧密相连,起 到了直接保障竞赛运行的关键作用,对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 何一件工作出现的小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竞赛组织工作出现问题,需要竞赛团队的相关工作 人员加以特别的关注。而这种关注的核心要素,也就在于竞赛团队人员与相关业务口部门人 员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共同商定并实际操作既定的协同工作方案。

3.3 竞赛组织机构的协作体系

3.3.1 竞赛组织机构的设置在奥运会的三个重要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以及奥运会组委会中,分别设置 特定的机构专门负责竞赛的技术工作,彼此之间有着不同层面的合作关系,在奥运会的竞赛 组织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上(表2)。

其中,技术层面的合作是指导层面合作的具体化。技术代表负责就竞赛组织的工作细节提出 技术需求,将国际奥委会的技术基本原则落实到单项竞赛需求之中;竞赛主任针对技术代表 的需求,将竞赛工作具体化并组织技术实施;而场馆主任则根据竞赛工作的具体需求,协调 场馆团队的资源为竞赛创造必须的条件。三方在实践工作中的协作体现着三个组织结构的组 织协同关系,也建立了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总体协同框架。3.

3.2 三级竞赛组织机构体系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以运动员为人员核心,以比赛场地为空间中心,各项组织事务成辐射 状扩展,而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难点就在于多项目竞赛同时空交叉运行,对城市整体运行 的要求很高。在比赛中,竞赛组织者既要关心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以及训练场地中的各种技术 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驱动竞赛组织系统有效运转,实现对竞赛活动的有效掌控;同时也要考 虑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需要面对的、直接与比赛紧密相关的诸如颁奖、兴奋剂检测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与运动员参加比赛相关的外围事务进行系统的规划。也就是说,竞赛 组织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场地的空间范畴,超越了比赛本身,而是已经上升到一 个城市总体运行的层面。

如图2所示,竞赛组织工作既包括比赛场地内的设施、器材、信息传递等竞赛核心工作,也 包括在场馆范畴上的技术、餐饮、休息、医疗等竞赛关键支持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在城市范 围的交通等外围保障工作。适应这三部分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奥运会 激流回旋竞赛组织机构也就包括了“北京奥组委(主运行中心)-场馆团队-竞赛团队”的三 级管理体系,分别从不同的组织层面落实竞赛外围保障运行工作、竞赛支持工作和竞赛基本 核心工作。

3.3.3 双通路竞赛组织汇报机制基于“场馆化管理”的奥运会组织模式,场馆团队对竞赛团队具有行政管理权,绝大多数竞 赛事务都是在场馆团队进行解决;而与此同时,竞赛指挥组作为主运行中心专门负责竞赛工 作的核心部门,以奥组委体育部为主体,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国家气象管理部门等 有关负责人组成,赛时担负着专业化的竞赛指导职责,保证竞赛组织工作的专业性,同时在 奥运会组织运行总部(主运行中心)对项目竞赛工作进行必要的协调。

与此相适应,在奥运会竞赛组织的三级管理体系里,竞赛团队的竞赛信息是沿着两条通路进 行向上传递的:

通路一:竞赛团队-场馆团队-主运行中心

通路二:竞赛团队-竞赛指挥组-主运行中心

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采用的竞赛信息双通路管理模式,使得处于中间层级的场馆团队与竞赛 指挥组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竞赛组织工作的核心信息,可以及时把握竞赛组织进程,进而分 别从现场指挥操作与专业化指导和协调的角度对相关竞赛工作的发出指令,以保证实施及时 的适宜处置。

在这种模式下,场馆团队与竞赛指挥组之间的协调非常关键。在竞赛工作运行过程中,当竞 赛团队将竞赛信息上传到场馆团队和竞赛指挥组时,需要双方建立快速的信息沟通与联动机 制,实现紧密的组织衔接,共同商定应对措施,从而可以快速地对竞赛事务做出有效的指令 并传达到竞赛团队的操作层面。

3.3.4 单项竞赛团队的层次管理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竞赛组织工作涉及到的人员和事件纷繁复 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竞赛场地为中心的赛事技术运行工作,二是竞 赛团队的综合事务工作,主要包括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竞赛客户群服务以及团队内部的行政运 行(图3)。

根据奥运会竞赛工作的需要,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赛团队采取了层级管理模式,设置了一名主 任和一名副主任统管全局,设置了一名技术运行经理和一名综合事务经理分别负责赛事技术 工作和客户群服务工作,根据竞赛需求安排了相应工作的7名主管,从竞赛团队内部运行、 主要客户群服务(主要包括国际组织、技术官员、运动队)以及场地、器材、竞赛信息等7 个方面落实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与相关业务口人员的沟通机制,从组织构架上实现竞 赛团队内部的工作协同。

3.4 竞赛组织任务的协同分配

3.4.1 竞赛指挥组与场馆团队的竞赛组织任务协同在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对比赛进程进行总体控制,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则负责 各个项目比赛的具体实施。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体系中,竞赛指挥组作为主运行中心负 责竞赛事务的机构,与国际奥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对接,从竞赛业务层面与国际奥委会建 立紧密的工作机制;场馆团队则在场馆层面直接解决与竞赛相关的工作事宜。

在竞赛组织机构的三级体系中,竞赛团队主任与国际单项组织技术代表紧密沟通,确定各项 技术信息,具体实施竞赛组织工作事宜,同时向场馆团队和体育指挥中心进行重要信息汇报 。由此,北京奥组委的竞赛组织机构与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工 作机制,从三个层面的不同角度协商解决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而场 馆团队与竞赛指挥组(体育部)同处于竞赛体系的中间层级,在完成的竞赛组织任务方面需 要总体的协同,从而确保竞赛行动的协同。

3.

4.2 竞赛团队内部人员的职能协同竞赛管理团队作为场馆团队的组成部分,是负责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竞赛运行的专业 队伍,主要职责是在主运行中心竞赛指挥组和场馆团队主任的领导下,在国际皮划艇联合会 技术代表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协同组织,全面负责本项目竞赛运行的组织和 管理工作,全面沟通、协调、处理本项目竞赛事务。

在工作过程中,竞赛团队的不同岗位人员分别负责完成各项任务,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各自组织职能之间具有紧密的协同性。

3.5 竞赛组织实施方案的双向细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属性。 如果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生扭曲,系统结构的设置和功能不能协凋,系统就会产 生各种负效应,导致系统能量无谓损耗,造成系统功能无法正常发挥[1]。也就是 说,系统 的负效应会使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削弱系统的整体功能;而通过减少系统的负效应,可以使 系统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系统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 事物的进化和发展过程都伴随着负效应的削减过程,对于系统的优化过程也可以看作是系统 负效应的减少过程。因此,把竞赛系统的运行管理当作一个不断改善的持续发展过程,从竞 赛系统的整体观入手,抓住系统中关键的制约环节对其进行整体调控,通过各种组织手段减 少和控制负效应,是实现竞赛组织协同与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

3.5.1 双向核定竞赛组织工作方案在确立竞赛组织工作目标,核定各项组织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一项关键的工作就在于系统规 划、详尽设计激流回旋项目各项竞赛组织工作方案,这既是对组织工作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 ,同时也是对竞赛组织系统资源详尽的时空规划,是确保竞赛组织工作在整体时空节点上有 序进行的关键环节。

在制定竞赛组织计划的详尽方案时,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

1) 常规工作方案。根据竞赛组织工作的目标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核定各项任务细则,确定工作方案 ,落实竞赛资源配置和调控措施,实现竞赛组织工作的具体化。

2) 应急工作预案。从各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沿着“核定问题实质-确立解决措施-组织调控落实”的 思路,在竞赛组织管理三层级体系基础上,制定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各个组织层 级的沟通协调机制,确立解决各种问题的快捷办法和途径。

雅典奥运会竞赛组织者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对策问题,包括天气、场地和规则判罚等类 别,主要内容涉及的是竞赛自身的核心事件。考虑到在竞赛工作运行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密切 相关的几类工作,我们在规划应急预案时充分考虑了与竞赛密切相关的几类事件,包括医疗 卫生、人员及特殊事件等,保证竞赛工作与相关工作的总体协同。

通过上述两个角度审视激流回旋项目的竞赛组织工作,制定出的相应组织方案形成了一套互 补的组织机制。常态下的组织工作方案从工作的发端就确定了组织工作的进程,通过详细设 计的工作目标、方法、手段及措施规划,将竞赛组织工作逐级细化、规范化、程序化,从组 织上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与此同时,从问题出发设定的应急预案,则从负面 的角度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分析竞赛组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 况,通过执行制定的应急措施方案,保证组织系统在面对此类不测事件时能有备无患,应对 自如,把组织进展控制在预期的轨道,把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避免出现更 多的不利连锁反应,从而实现从非常态向常态良性转化的组织目标。3.

5.2 通过时间与事件管理细化竞赛组织方案根据激流回旋竞赛组织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竞赛团队结合每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翔 实的组织工作方案,主要包括竞赛日程、训练安排、客户群证件计划、交通方案、人员流线 控制、技术官员工作计划、竞赛技术会议计划以及竞赛活动调整与应急方案等。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组织管理进度表(the Master Plan)和悉尼奥运会的关键计划(Key Plan ing),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在每一个时间段内列出各项组织工作的种类和计划的内 容,体现了时间管理和事件管理在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在北京奥运会的竞赛 组织工作中,我们通过对竞赛组织时间要素的把控,沿着竞赛组织工作的时间主线,将各项 工作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以“菜单”的形式列出,保证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同时监督 工作进程,把立体的、系统的、繁杂的事务平面化、直观化,更直观体现各项工作之间的关 联关系。与此同时,从事件管理的角度确立各个阶段的重点组织事宜,针对奥运会组织涉及 领域广、相关事件多、动态变化频繁的特点,通过把握竞赛日程核定、场馆设施建设、报名 与资格审查、国际组织联络、竞赛信息传递、客户群服务等核心竞赛事件,从总体上控制竞 赛组织系统的主要环节,有效引导竞赛组织系统的运行,实现对竞赛组织体系的调控。

由此,我们通过时间管理把各项任务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整体的清晰界定,通过把握核心事件 控制竞赛系统运行,进一步细化了竞赛组织工作方案,实现竞赛组织工作的优化。

4 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实现机制

4.1 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的运行要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北京奥运会的竞赛组织过程中,在确立共同的组织目标和统一的 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要实现单项竞赛组织协同体系的有序运行,必须紧紧把握核心的组织协 同要素,系统制定完整的竞赛组织实施计划。

其中,组织目标是建立竞赛组织系统的前提,也是衡量竞赛组织管理活动合理性的标尺;它 贯穿于竞赛组织活动过程之中并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组织管理行为的方向与归宿。因 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确保竞赛工作如期有序进行”的核心组织目标,始 终强调“以竞赛为中心”基本指导思想,使之成为引导整个组织系统协同运行的方向标尺, 控制整个组织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迹。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对整个竞赛组织系统实施严格的总体控制,又需要给与各个组织层级 的人员以适当的决策自主权,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组织决策的总 体有序和快捷高效;既需要针对竞赛组织的核心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又要特别强调针对偶发 事件的应急管理,保证整个组织系统在常态和非常态下都能有序运行,实现和谐共进。

4.2 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赛中沟通机制沟通是两个或多个信息传递主体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具有控制、引导、信息传 递等功能,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工具,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关键。奥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需要各个成员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而沟通是加强各成员之间 联络的信息桥梁,可以消除潜在的冲突源头,避免组织冲突的发生。

4.2.1 组织工作汇报程序北京奥运会赛时运行与指挥的核心部门是主运行中心(MOC),各场馆团队内部相关业务口 是各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比赛时各部门在场馆主任领导下开展组织工作。

在比赛过程中,竞赛团队实施双向汇报制度,即竞赛主任在向场馆主任汇报的同时,还就竞 赛核心事宜向主运行中心的竞赛指挥组汇报,竞赛指挥组再酌情与相关部门协商并向主运行 中心(MOC)汇报。

4.2.2 竞赛信息的赛中传递沟通机制是为组织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与环境更好的产生协同并使得系统发挥整体 功能所采取的交流方式,有效的沟通是实现组织协同的基础,利于提高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 度。奥运会竞赛组织系统的有序运转源自各个业务岗位的工作协同与有效沟通,而竞赛信息 在各个机构和部门(业务口)之间的及时、准确传递不但确保了有关的各个单位可以及时把 握赛事组织工作的进程,借以适时推进自身的相关工作;还通过这个信息传递路径,在各个 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沟通网络,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络,对竞赛组织工作起到了引导性的 作用。

4.3 单项竞赛组织过程的时空协同控制系统构建的组织协同模式为竞赛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障。而在运行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地点、工作步骤,在各个工作岗位逐步落实各项竞赛组织行 动的细节。也只有保证各个岗位的各项工作都能严格按照竞赛系统设定的既定组织流程运行 ,才能保证实现竞赛组织系统内部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协作,保证竞赛组织系统实现紧密的 衔接与有序的推进。

根据“统筹兼顾,快捷高效”的系统组织原则,结合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竞赛组织工作的实 际情况,我们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了流程设计,实施了对竞赛组织工作的具体程序化规范。 通过把各项工作细化为具有时空序列概念的若干工作程序,强调了对竞赛组织工作的微观控 制,与场馆团队相关业务口以及国际体育组织建立了相对均衡的紧密协作关系,有效控制了 竞赛组织工作过程进程,取得了预期的组织效益。

5 结 论

1) 奥运会等大型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组织工作过程中必须切实结合 主办国社会文化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奥运会组委会三个 核心体育组织的协作效益。2) 实现单项竞赛的组织协同是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基础,北京奥运会单项竞赛组织协同模式 的基本理念在于通过组织要素的多维协同创建和谐的竞赛环境,实现竞赛组织的优化与功能 倍增。3) 实现奥运会竞赛组织协同的关键在于以共同的组织目标为基础,激发组织成员的协同意 愿,反复强化“以竞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协调组织成员的组织行为,需要重点关注竞赛 团队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技术协同、竞赛团队与组委会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以及 竞赛团队内部的业务协同三个关键环节。4) 北京奥组委竞赛组织者与国际体育组织建立了指导层面和技术层面相结合的协商-合作 机制,强化了三级竞赛管理机构体系和双通路竞赛组织信息通报机制,保证了竞赛组织信息 的有效传递,促进了单项竞赛组织协同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伍绍祖.系统科学与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 黄小寒.世界视野下的系统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杨伍拴.管理哲学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许国志,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6] 席酉民,等.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理查德.霍尔.组织:结构、过程与结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 艾伦.杰伊.查伦巴.组织沟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 陈来成.组织的复杂性及其管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12(1).

[10] 段世杰.2008年奥运会组织与准备工作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6.

[11] 徐晏玫.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2] 白烈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13]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题研究,2002.

[14] 北京奥组委:《学习、探索、创新-2004年雅典奥运会实习报告集》,2005.

[15] 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总结报告:雅典2004第二十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5.

[16]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信息中心.国际奥委会重要文献汇编.

[17]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雅典启示录.

[18] Official Reports of the Games of Olympiad[R].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Committee,1992-2004.

[19] SYDNEY ORGAN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 TOK-D2-Sport Competition .

[20] Olympic Games Studies Commission Report to the 115th IOC Session[R]. Th 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3.

作者:徐 刚

第4篇:北京奥运会口号

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

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

中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奥运五环的颜色:蓝、黄、黑、绿和红色开始成为五大洲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变化,对奥林匹克标志的阐释也出现了变化。根据1991年的最新版的《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标志”词条的附则补充解释,奥林匹克旗和五环的含义,不仅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而且强调所有参赛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员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

奥运会五环旗的含义 :

在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运动场中间都要高高地悬挂一面奥林匹克旗帜,这面白色无边旗中间有五个圆环组成的图案。这是根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建议和构思制作的。

奥林匹克旗帜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天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草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连接在一起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象征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友好相见,欢聚一堂,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奥运五环的顺序:

蓝黑红 黄绿

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第5篇: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什么

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

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

奥运五环的颜色:蓝、黄、黑、绿和红色开始成为五大洲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变化,对奥林匹克标志的阐释也出现了变化。根据1991年的最新版的《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标志”词条的附则补充解释,奥林匹克旗和五环的含义,不仅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而且强调所有参赛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员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

奥运会五环旗的含义 :

在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运动场中间都要高高地悬挂一面奥林匹克旗帜,这面白色无边旗中间有五个圆环组成的图案。这是根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建议和构思制作的。

奥林匹克旗帜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天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草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连接在一起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象征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友好相见,欢聚一堂,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奥运五环的顺序:

蓝黑红 黄绿

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篇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口号是什么

a 卷

1、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口号是什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是什么?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名字是什么?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4、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叫什么名字?

祥云。

5、中国在2008年的第二十九届的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是? 中国国家体育场 鸟巢。

6、2008北京奥运会的分会场都在哪几个城市?

北京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但在北京之外还有其他6个城市,共同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将在青岛市举行,马术项目在香港举行,而奥运会的足球比赛将在秦皇岛,上海,沈阳和天津举行。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2008年8月8日,2008年9月6日。

8、北京奥运会比赛共分多少大项和多少小项? 28大项、302小项。

9、北京奥组委筹备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举办一界“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

10、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口号、和标志是什么? 主题是和谐之旅,口号是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标志是“火凤凰”。

11、北京奥运会圣火于在什么地方按照传统仪式取火? 希腊奥林匹亚 。

12、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总时间和总里程分别是多少? 时间130天、总里程13.7万公里。

13、北京奥运会奖牌含有中国特色的是哪些构件? 玉璧、会徽、挂钩以及绶带。

14、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残奥会是第几届残奥会? 第十三届。

15、谁被誉为"亚洲飞人"。

刘翔。

16、北京在什么时间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 2001年7月13日。

17、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经过了多少个中国以外的城市? 20个。

18、2008年起北京残奥会的理念是什么?

超越 融合 共享。

19、2008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什么?

福牛乐乐。

20、奥运火炬是如何起源的?

奥林匹克火炬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上天盗取火种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位神话中的英雄,古代奥运会采取点燃圣火的仪式。

21、著名的《体育颂》作者是谁?

顾拜旦在第五届奥运会上发表了他的著名诗作《体育颂》。

22、国际奥委会是何时诞生的?

1894年6月23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23、国际奥委会是个怎样的组织?

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一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是以不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24、奥林匹克运动会包括哪四项运动会?

夏奥会、冬奥会、夏季残奥会、冬季残奥会。

25、奥林匹克会歌是什么?

《奥林匹克颂》。

26、奥林匹克仪式由哪几项构成?

圣火传递仪式、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

27、开幕式中代表队谁最先入场,谁最后入场?

希腊代表团最先、东道国最后。

28、哪几届奥运会因战争而被迫取消?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1916年、1940年、1944年举行的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被迫取消。

29、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是哪个? 1964年10月10日到24日,第18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亚洲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

30、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哪一年?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

31、哪届奥运会首次实行兴奋剂检查?

1964年在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首次对部分运动员进行了兴奋剂检查。4年后,在1968年的冬季奥运会上,医学委员会第一次对所有比赛项目全面实施兴奋剂检查。

32、奥运史上的“蒙特利尔陷阱”是指什么?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本届奥运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为了15天的奥运会使该市的纳税人负债20年,人称“蒙特利尔陷阱”。

33、哪两届奥运会连续遭受政治抵制?

在百年奥运史上,有连续两届奥运会受到了大规模的政治抵制,这就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这两次大规模的抵制活动使奥林匹克运动连续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冲击。

34、两大洲同时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何时?

1956年的第16届现代奥运会在大洋洲和欧洲同时举行,这是至今为止惟一一次在两大洲同时举办的奥运会

35、现代奥运会上第一个女子冠军是谁?

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夏洛特〃库珀获得女子网球单打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奥运会冠军的妇女。

36、亚洲谁率先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1900年,印度人诺〃普理查德随同英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现代奥运会,并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了200米和200米栏两项亚军。

37、奥运会是从哪届开始设立金牌的?

现代奥运会是从第三届开始才设立金牌的。

38、奥运会运动员的宣誓词通常由谁来念,内容是什么? 根据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安排运动员宣誓。由东道国最著名的运动员左手持旗臶一角,举右手宣读誓词: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本队的荣誉,我们将以真正的体育精神,参加本届运动会比赛,尊重和遵守各项规则。

39、奥运会吉祥物最早在哪届上出现?

奥运会吉祥物是从1972年在慕尼黑举办的第二十届奥运会出现的,为一只小猎狗的图案,从此形成奥运会的传统。

40、有哪几个国家一次不缺席地参加了奥运会?

一次不缺席参加了各届夏季奥运会的国家只有4个:澳大利亚、希腊、英国和瑞士。

41、中国是何时加入亚奥理事会的?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自1973年成为亚奥理事会正式成员,1982年亚奥理事会接纳中国台北奥委会为其成员。

42、新中国成立后何时首次参加奥运会?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新中国首次派出了一个40人的体育代表团。

43、历届夏季奥运会上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是谁?

历届夏季奥运会上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有3名,各自获得9枚金牌,他们分别是: 美国男子游泳运动员马克 施皮茨。原苏联女子体操运动员拉里莎 拉蒂尼娜。芬兰男子田径运动员帕沃 鲁米。篇三: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初步研究

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初步研究 2003-3-10 18:03:59 2008年8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办好这届奥运会尽心尽力。最近,有关方面正在组织关于奥运会口号的研究,对此笔者也想谈一些初步的意见。

一个组织、一次大的会议或活动中的口号,往往反映该组织或该活动的最高宗旨和终极价值目标、特色和理念,在语言表达上又要求高度凝练、生动吸引人,这样才能使其广为流传,发挥口号的凝聚人心、宣传鼓动的作用。这是我们在研究奥运会口号的过程中首先要想到的前提要求。

另外,笔者认为口号应成为一个体系,它是有层次性的,像“更 快、更高、更强”这样反映奥运宗旨的口号当然只能有一个,我们也

应该努力研究形成这样的能够展现北京奥运特色并最终能成为奥运遗产的口号。但仍然有次一级的一个口号体系,以备在未来

六、七年的筹备过程中发挥宣传鼓动、凝聚人心的作用。研究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我认为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与奥运精神的结合,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发展。二是要考虑奥运会的终极价值目标在本届的体现。三是要体现北京奥申委提出并为政府和社会所接受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四是要考虑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北京古都神韵和现代文明,借助奥运会,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五是要考虑使口号有利于推动奥运实践,

雅俗共赏。基于以上一些考虑,我初步提出以下四条口号,并加以简单说明,抛砖引玉,以推动此项研究。

一 “尚力、尚德、尚和,更强、更善、更美。”比较中西文化,一般认为,西方文化是尚力(这当然包括人的自然体力和智力)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实际上就是这种尚力文化的直接体现。而中华文化则是尚德的德性主义文化,这种德性主义文化的最高境界和要求又是追求和:心身和谐(健康)、人际和谐(无纷争)、天下和谐(和平非攻)、天人和谐(保护环境),所以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也是有人说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的根据。和不仅是一种善,更是一种美。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过程中,我们要吸取西方文化尚力精神的合理因素,同时更应弘扬中华尚德尚和的优良传统。因此,我自认为这条口号很好的结合了中西文化精神,很好地结合了奥运精神与北京奥运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从语言表达方面,一是与奥运“更快、更高、更强”有精神和语言上的继承性、连续性,另一方面语言表达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如“尚”字的使用,语言表达也较对杖公正,如三个“尚”,三个“更”字,余下的就是“力强”“德善”“和美”,是很公正的。强、善、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真善美”,因为“强”也就是体育中的真和善,因而与人类的最高价值目标相统一。

二,“热爱人类与地球、追求进步与和平。”前一句话,包含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两个理念,后一句是最高宗旨和目的。这句语言表达大气一点,但仍觉太一般了些。

三,“展古都神韵,扬中华精魂,搭世界舞台,回人类(东方)家园。”这一条主要是从办奥运会的目的,以及人文奥运就是文化交流的奥运这个角度立意的。体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精神。

四,“爱人类、爱家园、爱科学、促奥运。”这一条体现了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并认为三个理念是要通过全社会的“促奥运”的行动来实现的,因而从文字表达上也就更加追求通俗性、群众性,可作为市民的奥运实践宣传口号。

第6篇: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初步研究

2003-3-10 18:03:59

2008年8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办好这届奥运会尽心尽力。最近,有关方面正在组织关于奥运会口号的研究,对此笔者也想谈一些初步的意见。

一个组织、一次大的会议或活动中的口号,往往反映该组织或该活动的最高宗旨和终极价值目标、特色和理念,在语言表达上又要求高度凝练、生动吸引人,这样才能使其广为流传,发挥口号的凝聚人心、宣传鼓动的作用。这是我们在研究奥运会口号的过程中首先要想到的前提要求。

另外,笔者认为口号应成为一个体系,它是有层次性的,像“更快、更高、更强”这样反映奥运宗旨的口号当然只能有一个,我们也

应该努力研究形成这样的能够展现北京奥运特色并最终能成为奥运遗产的口号。但仍然有次一级的一个口号体系,以备在未来

六、七年的筹备过程中发挥宣传鼓动、凝聚人心的作用。研究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我认为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与奥运精神的结合,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发展。二是要考虑奥运会的终极价值目标在本届的体现。三是要体现北京奥申委提出并为政府和社会所接受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四是要考虑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北京古都神韵和现代文明,借助奥运会,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五是要考虑使口号有利于推动奥运实践,

雅俗共赏。基于以上一些考虑,我初步提出以下四条口号,并加以简单说明,抛砖引玉,以推动此项研究。

一 “尚力、尚德、尚和,更强、更善、更美。”比较中西文化,一般认为,西方文化是尚力(这当然包括人的自然体力和智力)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实际上就是这种尚力文化的直接体现。而中华文化则是尚德的德性主义文化,这种德性主义文化的最高境界和要求又是追求和:心身和谐(健康)、人际和谐(无纷争)、天下和谐(和平非攻)、天人和谐(保护环境),所以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也是有人说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的根据。和不仅是一种善,更是一种美。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过程中,我们要吸取西方文化尚力精神的合理因素,同时更应弘扬中华尚德尚和的优良传统。因此,我自认为这条口号很好的结合了中西文化精神,很好地结合了奥运精神与北京奥运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从语言表达方面,一是与奥运“更快、更高、更强”有精神和语言上的继承性、连续性,另一方面语言表达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如“尚”字的使用,语言表达也较对杖公正,如三个“尚”,三个“更”字,余下的就是“力强”“德善”“和美”,是很公正的。强、善、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真善美”,因为“强”也就是体育中的真和善,因而与人类的最高价值目标相统一。

二,“热爱人类与地球、追求进步与和平。”前一句话,包含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两个理念,后一句是最高宗旨和目的。这句语言表达大气一点,但仍觉太一般了些。

三,“展古都神韵,扬中华精魂,搭世界舞台,回人类(东方)家园。”这一条主要是从办奥运会的目的,以及人文奥运就是文化交流的奥运这个角度立意的。体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精神。

四,“爱人类、爱家园、爱科学、促奥运。”这一条体现了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并认为三个理念是要通过全社会的“促奥运”的行动来实现的,因而从文字表达上也就更加追求通俗性、群众性,可作为市民的奥运实践宣传口号。

第7篇:奥运会口号

北京2008奥运会口号的诞生记

这是一座北京也是中国的著名体育设施。在40多年的风雨里程中,它承办了无数次国内外大型赛事,举办了数以千场计的群众文化演出和各类集会。不过今天对它来说,将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它将同数千名热爱奥林匹克的人在一起见证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的诞生,

20时16分,在全场来宾的热切期盼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覆盖在主题口号上的朵朵向日葵缓缓升空,“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呈现在世人眼前。口号宣传歌曲的悠扬旋律回荡在体育馆大厅内。中国移动在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出口号短信,现场大型电子屏幕上不时出现各地人们收到口号短信时的微笑画面。掌声、欢呼声和口号宣传歌曲声交织在一起,将口号发布仪式推向高潮。

发布仪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慷慨激昂地说,“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这一主题口号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智慧,口号表达了北京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的心声。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在筹备奥运时都有其独特的举办理念,而奥运会口号是奥运会举办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在筹备奥运时都有其独特的举办理念,而奥运会口号是奥运会举办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奥运口号的任务是把奥运会举办理念浓缩为一句更加简单有力和容易记忆的话,一句更富于视觉表现能力和感情色彩,能被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广泛接受的口号。各届奥运会都精心设计打动人心的奥运口号以使其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并使其成为奥运会各种文化和视觉设计活动(场馆建设、文化活动、形象与景观、开闭幕式等等)的创作依据。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为一届奥运会提出口号的做法并不普遍。在该届奥运会上,最终也没有形成一句总的口号。参与历史(Play part in History)应该是组委会提出的很多口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理念是“和谐、进步(Harmony and Progress)”。这个理念最终成为汉城奥运会的口号。它强调了韩国追求和平的基本国策;旨在体现汉城奥运会对奥林匹克宪章的遵从、对和谐之追

求,同时论及人类的进步;意在强调韩国卓越的民族文化及其出色的奥运会举办水准;力图暗示汉城奥运会的非凡意义。

当国际政治中的阴云和奥运赛场上的敌视一同消散时,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响亮地喊出了“永远的朋友”这一口号,它不仅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友谊与和平的永恒主题,表达了全世界人民所共同的期盼与心声,更试图以此来赋予巴塞罗那奥运会荣耀的历史地位,那就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将作为和平与友谊的见证者和纪念物而永存于奥林匹克的历史之中。

“分享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口号是由悉尼在1992年提出的。当时,悉尼正在申办第27届奥运会,因此,这一口号实际上是首先作为申办口号出现的。悉尼试图通过“分享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口号来反映奥林匹克精神举世共享的特性和理想,也试图以此来鼓舞悉尼及澳大利亚人申奥的热潮,并将此作为对全世界人民前来参与和分享悉尼奥运会的邀请。从1992年悉尼仍在申奥时起,这句口号一直被沿用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落幕。

1995年,美国盐湖城获得了第19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但盐湖城随即陷入了申办丑闻之中。经过调整,新的盐湖城奥组委认为,盐湖城冬奥会迫切需要重新树立和端正自己的公共形象。“点燃心中之火”的口号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了舞台,“圣火”是正义与纯洁的象征,而燃烧在内心的“圣火”当然也就暗喻了本届冬奥会正义的内在心灵。2002年冬奥会开幕之际,又恰逢911事件余波未平,“圣火”所寓意的激情和希望也起到了振奋美国人精神的效用,这时候“心中的圣火”又自然被理解为了“心中的希望”。“点燃心中之火”成为近年来奥运会口号中的经典之作。

在第28届奥运会上,希腊人热情而自豪地喊出了“欢迎回家”的口号。雅典奥运会从“遗产、人本、参与、庆典”的理念归结出了“欢迎回家”的口号,这其中不仅包含了雅典奥运会对全球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最诚挚、最热烈的欢迎盛情,更充分表达了希腊作为奥林匹克发祥地对奥运会重归故里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作出杰出贡献的何振梁在回忆往事时说,从申办成功后他就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一定要用精炼的语言向世界传递我们中国所特有的要向世界发出去的信息。何老的意思很明白,也是很多人共同在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北京奥运会应该有一句什么样的口号?

一个月间,北京奥组委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获得了21万条有效作品,它不仅表达了世界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支持与殷切期盼 ,同时又给人们一个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的机会。

200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北京奥组委在官方网站上以中、英、法三种文字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口号征集评选活动的规则说明和参选表格等相关文件。而在此前几天,北京奥组委通过媒体早已将此消息向社会广而告之。

消息一公布,人们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应征信件、电子邮件纷至沓来。北京奥组委用于接收应征表格的工作电脑竟然两次因太多蜂拥而来的电子邮件造成死机现象。负责口号征集具体工作的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负责人张明介绍说,去年12月27号上午10时北京奥组委刚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京奥运会口号将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面向全球征集后,当她下午16时回到办公室时,工作人员告诉她,用于接收应征表格的工作电脑就已经收到了400多条口号。

根据北京奥组委对应征信件的统计,参与这次口号征集活动的群众中既有两岁小童,也有耄耋老人,更有全家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踊跃参与活动的普通家庭。在这其中,70岁以上的参与者有1000多名。北京市海淀区刚满两周岁的冯璟鹏小朋友是这次活动最小的参与者,他委托爸爸妈妈给北京奥组委送来了自己的应征口号。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86岁老人关润延是一位残疾人,她左眼已经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02,在认真研究了许多相关资料后,经反复推敲,以请人代笔的方式向奥组委提交了她创作的口号,并写下了情真意切、长达500余字的创意说明。山东省文登市的吕跃宏夫妇和女儿吕妍一起为奥组委寄来了38条口号。河北省廊坊市的周景文也是全家三口一起参加。很多群众都在来信中提出了多条应征口号,山东省安丘市赵戈镇东邰村的张子善一个人就提出了170条口号,他在信中说,以这种方式参与北京奥运筹办工作使他感到十分光荣,衷心祝愿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成功。

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征集活动的国内群众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不少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是集体参与,广东省佛山市二中团委组织全校同学参加了奥运口号征集活动,全校同学共提出了137条口号,他们表示,希望以此来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为北京奥运贡献力量,教育同学们热爱祖国,激励同学们不断进取。北京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京开高速管理公司狼伐站的134位员工也在单位的组织下集体参与了奥运口号征集活动,表达了他们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一份炽热之情。北京联合大学2000级金融系25名同学共提交了38条口号。他们认为,在毕业前夕,用口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北京奥运会,为母校留下了最好的毕业纪念。

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委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形象与景观专家布莱德•克普兰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教学专家陈琳等著名专家、学者都纷纷寄来了自己精心创作的应征口号。

至1月31日应征截止日时,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征集办公室共收到应征信件20161封,其中电子邮件10123封,邮寄信件10038封,应征口号总数达21万条。应征信件范围涵盖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古巴、挪威、巴西等国家。应征口号除大量使用中文、英文外,还有不少使用了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

在众多应征口号中,有的口号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奥运来到中国的欢喜之情,有的口号表达了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殷切期盼与憧憬,有的口号则描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东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美好图景,其中不乏构思新颖、语句优美的优秀作品。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征集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奥运氛围的同时,也成为一次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的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创意的观点调查活动,广大参与者通过征集活动提出了各种意见及建议,这些意见及建议既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人说创作奥运会口号比掘金还难。但要找到有开采价值的金矿,就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下功夫进行繁琐的勘探工作。在21万条口号征集结束后,北京奥组委组织中外机构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逐步确立了方向。

历届奥运会口号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根据这届奥运会的时空特点,写出有很强的时间性,本国有特殊的意义的口号。第二类就是将主办城市的心声、感受,感悟传达给世界的;第三类就是奥林匹克主题精神的一种延伸。北京奥运会征集的21万条口号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人群的心声,为北京奥运会口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第一次创作面向世界的奥运会口号,选择怎样的字句才能像北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 新奥运”那样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同,精准地表现北京奥运会和谐、文化、分享的核心价值,概括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新时代中国开放好客的友好姿态?三家知名的国际公关公司主动帮助北京奥组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项调查。

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现出对北京奥运会的巨大热情,调查开展得非常顺利。全球66个国家968位母语不是中文、专门从事体育赛事策划的专家愉快地接受了电话调查、当面访谈;欧盟国家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专题会。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应倡导什么”,28%的人表示应该是希望和未来,26%的人表示应体现合作、多元化、分享、和平、团结。对于“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关键词”,35%的人表示希望是“Joy(欢乐)”,22%的人钟情“Dream(梦想)”一词。对“北京奥运会口号应该先有英文还是先有中文”的提问,54%的人认为一定先要有英文。那么,“北京奥运会口号成功的关键的要素是什么”呢?被访者一致认为,口号必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要非常容易理解,适合世界范围不同的受众。这些调查结果使北京奥组委明确地了解到了世界的呼声,筛选口号的标准也进一步清晰和具体化。

在此期间,北京奥组委也对21万条口号做了随机抽样调查,他们发现,应征口号中,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梦想的达29%,表达中国拥抱世界的愿望的有24%,期盼和平、团结、友谊、欢迎的占21%。

为了方便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归纳各界建议,北京奥组委在口号征集工作结束后决定:首先,为了便于更多国家人民的理解,北京奥运会口号必须首先从英文创作着手;其次,口号的用词必须通俗易懂。2月初,工作人员开始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从21万条应征口号中初选出了800条。对这些中英文口号进行统计后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字(词)是“和谐 (Harmony)”、“梦想(Dream)”、“团结”、“分享(Share)”、“友谊”、“携手”、“未来(Future)”、“和平(Peace)”和“爱(Love)”。这些关键词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一贯倡导的和谐共赢立场,北京奥运会和谐、文化、分享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从今年1月至5月下旬,北京奥组委广泛邀请文化学者、语言专家、体育专家、艺术名人、新闻工作者、传媒专家、著名策划人和公关人士等社会各界代表为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征集工作出谋划策。其间,召开了五次国内专家研讨会和五次国外专家研讨会。上百位各行各业人士聚集在一起,从奥运会口号的规律、国际社会对奥运会口号的期望、口号的立意、口号的表现形式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深入剖析。专家们在会上还贡献了大量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号作品。这些专家普遍认为, 第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必须要与奥林匹克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和紧密联系,尤其要反映全人类共同接受的普遍价值观;第二,通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口号来反映中国的文化特色与时代风貌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充分考虑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理解与认识,针对广大国际受众的心理特点,结合中国树立国际形象的诉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表达; 第三,口号属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品牌形象和公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漂亮的语言文字只是良好的开始,其效用的充分发挥还要依靠出色的应用和推广战略。北京奥组委还不断向国际奥委会和世界范围内的奥林匹克专家充分征求意见,获得了大量富有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北京奥运会口号向着再创作的道路上进军。21万条口号的作者的辛勤耕耘,上百位中外专家专家无数次的推敲、修改,集体智慧结出硕果,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诞生了。

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认为,“和谐 (Harmony)”一词意味着和平、安静,是一个在亚洲很流行的概念。但是,在英文中“Harmony”在世界各地有不同含义,容易产生理解上的混淆,力度也不足。尤其是这个单词曾经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口号。而“团结”、“分享”、“友谊”、“携手”、“和平”这几个关键词与“和谐 (Harmony)”又有着精神实质上的联系。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委何振梁,著名国际奥林匹克专家乔治 赫斯勒,国际奥委会品牌形象顾问卡伦、《北京周报》加拿大籍法文专家李莎女士、资深法籍公关专家杜孟等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北京奥运会口号不易使用突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概念,采用“One World(一个世界)”这样简单而有力的词语,来强调在当前的

国际环境中世界的一体性,强调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更为恰当。这个观点很快得到了所有参与口号再创作的中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接着,各国语言学专家们又反复比较“梦想(Dream)”与“未来(Future)”的差异。他们认为梦想和未来都是与奥林匹克有着强烈关联的概念,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下,“梦想(Dream)”都是一个令人动情的词汇,因为它们体现了对于“希望”的美好和乐观态度。“未来”在英文中是一个含有不确定因素的中性词:可能美好,可能黯淡。而“梦想”比“未来”更有力量,而且可以直接形成个人的心理与情感关联,是一个极富激情、人性化和感情色彩的词语。并且,尽管每个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全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是共同的,将这些最美好理想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就是——“One dream”。这样,北京奥运会的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终于在中外专家的赞许声中浮出水面!

怎样将这句英文口号翻译成能够同样受到中国人民喜爱、传神表达英文口号所包含的一切信息的中文口号,众多古汉语专家、语言学家、文化界名人等各界人士为此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有的专家查遍《论语》、《四书》、《五经》、《孟子》等中国古籍经典,将英文口号翻译成充满汉语优雅、迷人魅力的文言文;有的专家从语言的平仄押韵考虑将英文口号翻译成中国人熟悉的“四四句”,还有的专家将英文口号翻译成时尚动感的语句。对于各方提出的数十个翻译方案,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最后,专家们的意见逐渐统一到用最朴素的中文表达英文口号的观点上来,最终确定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中文口号方案。

2005年6月9日,北京奥组委第54次执委会全票通过了北京奥运会口号方案。很快,这一方案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批准。至此,北京奥运会的中英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终于诞生了!

北京奥运会口号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专家、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和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有相同的蕴意——北京邀请全世界共同参加这一和谐的庆典。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奥运会形象与景观专家、国际奥委会奥运会形象与景观顾问、亚特兰大1996年奥运会形象与景观设计艺术总监布雷德o科普兰德先生在得知最终决定的口号后,极为高兴。他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口号。它非常简洁、上口易记,具有奥林匹克特色,在很全球化的同时也极具有中国特点。他认为,“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和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有一种相同的蕴意——北京邀请全世界共同参加这一和谐的庆典,为欢乐与和平、为实现人类对未来共同的梦想而

起舞。他表示,这种内在联系对于北京奥组委下一步的形象景观设计开发和推广非常重要,这将是制定统一一致的宣传战略和形象景观工程的重要一步。

先后为7项申奥项目担当首席撰稿人、为北京奥运会撰写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宣传册文字内容的乔治·赫斯勒先生对北京奥运会口号大加赞扬:“通过与北京奥组委的伙伴们的合作,我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长远眼光,我充分理解北京奥运会的梦想就是全世界的友谊和团结。那是一个通过反映了历史辉煌瞬间的体育盛事实现和平的梦想,中国一直努力实现友谊、和谐与和平的世界,中国正在开放自己,正在通过友谊拥抱世界,希望与世界共同分享友谊的梦想。这是中国大众及世界人民共同的意愿。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完美诠释了这个梦想。”

作为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的苏珊女士认为,这个口号充分展示了中国关注生命、愿意分享,渴望与世界共融合作的姿态,我们从这个口号能够充分体验到中国的变化、中国突破自己全面走向世界的信心!作为一个华人,世界大家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邓朴方在一次讨论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北京奥组委执委会上兴奋地说,这个口号太好了,也反映了中国残疾人的心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一个口号,同样分享。他建议奥组委执委会将这句口号也用在残奥会上。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见证了口号征集、评选、修改、审定、通过和最后公布的全过程。他感慨地说,这个口号倾注了全国各界专家的心血,凝结了世界人民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与热切关注,是世界人民参与支持北京奥运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理解的集中展示。它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

何振梁认为,北京奥运会口号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说,北京奥运会口号是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呼唤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的最佳表达方式。因为不论东方或者西方,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世界。理想的、美好的世界,是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的世界。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有着“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思想,我们一直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共融。奥运会更应该成为一个促进世界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这么一个推动力。这是中国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希望实现的理想,北京奥运会口号很好地表达了这一切。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与世界交融和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北京,正在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在积极准备着, 它一定能为世界各国人民圆上奥运梦想。

第8篇:历届奥运会口号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 Play part in History 参与历史

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 Harmony and Progress 和谐、进步

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 Friends for life 永远的朋友

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entury 世纪庆典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flower as one 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

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 Share the spirit 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 Light the fire within 点燃心中之火

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 Welcome Home 欢迎回家

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 An Ever Burning Flame 永不熄灭的火焰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 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第9篇:2012伦敦奥运会口号

Inspire a generation(激励一代人)

2.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One world,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 2006都灵冬奥会口号

An Ever Burning Flame (永不熄灭的火焰)

4. 2004雅典奥运会口号

Welcome Home (欢迎回家)

5. 2002盐湖城冬奥会口号

Light the Fire Within (点燃心中之火)

6. 2000悉尼奥运会口号

Share the Spirit (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7. 1998长野冬奥会口号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Flower as One(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

8.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口号

a)Harmony, Radiance,Grace。(和谐,光辉,优雅) The Celebration of theCentury。(世纪庆典)

9.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口号

Friends for Life (永远的朋友)

10.1988汉城奥运会口号

Harmony and Progress (和谐,进步)

11.1984洛杉矶奥运会口号

Play Part in History (参与历史)

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设26个大项,总计300个小项比赛。

球类运动:

1.足球(Football)

2.网球(Tennis)

3.曲棍球(Field Hockey)

4.羽毛球(Badminton)

5.手球(Handball)

6.排球(Volleyball)

7.乒乓球(Tabble tennis)

8.篮球(Basketball)

其他运动:

9. 游泳(游泳(Swimming)、花样游泳(Synchronized swimming)、跳水(Diving)、水球(Water polo))

10.田径(Athletics)

11.自行车(Cycling)

12.体操(Gymastics)

13.马术(Equestrian)

14.射箭(Archery)

15.射击(Shooting)

16.击剑(Fencing)

17.举重(Weightlifting)

18.拳击(Boxing)

19.柔道(Judo)

20.摔跤(Wrestling)

21.跆拳道(Taekwondo)

22.皮划艇(Canoeing)

23.赛艇(Rowing)

24.帆船(Sailing)

25.现代五项(Modern pentathlon)

26.铁人三项(Triathlon)

上一篇:墙体裂缝加固施工措施下一篇:真正感人的小故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