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利弊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日前,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对媒体表示, 为加强我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人社部将推出小步慢走的、分节奏的延迟退休政策, 若干年以后开始实施, 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话声一落地便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各大媒体纷纷亮出“不管你愿不愿意, 延迟退休这次真的来了”的大标题。那么, 延迟退休是否为大势所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又将会带来哪些积极与负面影响呢?

一、延迟退休的原因

我国延迟退休的现实原因主要在于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金支付压力以及国家所面临的不断继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使还具有劳动能力且知识经验丰富的劳动者继续参加社会劳动,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职业规划, 增加现有职位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在增加对社会贡献的同时, 也增加了养老金的缴费期限, 减少国家对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财政补贴养老金流量缺口的支出。

二、延迟退休的积极作用

(一) 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我国养老金职工退休之后, 一方面直接导致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减少, 使养老金的收入规模缩小。另一方面, 导致社保部门对养老金的支出大幅度增加, 加重国家对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推行延迟退休, 可以增加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限, 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 积累更多的养老基金, 通过这种增收减支方法可以使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积累, 减轻国家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和减小养老基金的缺口。

(二)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从生命周期的纵向上来看, 硬性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与人力资本的周期性相矛盾的。老年人仍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 他们在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方面是年轻人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他们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得非常紧密, 他们的工作态度比年轻人甚至更加积极, 责任感更强。同时, 随着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 实际上开始进入劳动的年龄下移,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逐渐缩短, 也即意味着劳动者学历越高, 国家和家庭对其投入越大, 其利用率反而越低。延迟退休政策可以调节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比例, 减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 增加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 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数目与职工退休前一年统筹地区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挂钩, 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数额。对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来说, 养老金的多少与工龄长短和职称挂钩, 延迟退休能够延长工龄, 相应地养老金也会增加。可以看出, 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给付数额。

(四) 提高女性劳动者生活质量。我国现在实行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政策。在退休后, 这造成了许多女性比同时参加工作的男性领取的养老金数目少。延迟退休可以让女性职工获得更多的养老金收入, 可以提高她们老年的生活水平。另外, 当今社会价值观重视强调男女平等, 女性对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某些工作岗位上相比男性更有优势, 是否要考虑实现男女同龄退休, 也是我们所应思考的问题。

三、延迟退休的负面影响

除了上述积极作用外, 延迟退休政策可能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延迟退休以后, 企业被动地增加老年劳动者的雇佣量, 同时减少其它就业群体的雇佣量。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对体力要求较少, 在这些部门工作的老年劳动者愿意延迟退休的比例较高。延迟退休可能会加剧大学生就业困难, 欧洲一些国家青年失业率比较高, 可能就与退休年龄比较高有关。

(二) 增加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虽然老年劳动者具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的体力和创新力在下降, 一般而言, 老年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会低于青壮年劳动者。因此, 在采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对体力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中, 或在金融、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中, 如果政府强令企业接纳老年劳动者的话, 可能会造成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 企业负担加重。在这种情况下, 延迟退休政策只不过是把“养老”的担子从政府的肩膀转移到企业。

(三) 降低微观主体内部的工作效率。延迟退休后, 大量的老年领导干部会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 可能会导致部分年轻劳动者无法按照既定的渠道实现晋升, 这会降低年轻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他们的工作效率。另外, 延迟退休以后, 部分继续留在领导岗位的老年劳动者会因为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将大量精力投入工作, 工作效率会降低。

(四) 损害特定人群的利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进入到知识型、技术型行业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阶层的劳动者越来越多, 对他们而言, 在工作期间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不需要靠延迟几年退休来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来养老, 他们工作很多年之后需要的是更多的闲暇时间或是被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而对于那些从事一些高危、高强度低收入体力劳动者来说, 到了退休年龄后, 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工作的节奏, 希望能够按时退休甚至是早些退休, 以及早领取养老金, 早点回家休养, 延迟退休无疑会给重体力劳动者的自身健康带来更多伤害。

摘要:本文从政策背景出发, 就延迟退休政策的利与弊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期望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利弊

参考文献

[1] 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 2013, (2) .

[2] 张良.统一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J].知识经济, 2013, (2) .

[3] 朱聪芬.从人力资本层面论“延迟退休”[J].教育管理, 2013, (9) .

[4] 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2, (2) .

上一篇:如何根治初中生的作文“恐惧症”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