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信管专业人才的探讨

2022-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深入, 社会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各高校为适应这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纷纷开设了信管专业。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深化, 对于信管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人才竞争、就业竞争等也日益加剧。各校信管专业如何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 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总结的市场细分的观点, 虽然他的理论是基于市场营销经验, 它的理论依据是消费需求的绝对差异性和相对同质性, 但对于目前这种同质化培养人才存在缺陷的方式下, 对于我们找准细分市场, 培养既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信管专业产生背景

信管专业于1998年7月6日国家教育部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作为管理门类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 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2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 发现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大同小异, 这些课程设置基本是按照一个标准的模式培养人才, 而不是根据行业特性的差异和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培养信息化创新人才。同质化虽然有利于标准化的建设, 但是同质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学生缺少特色, 造成普通院校该专业学生缺乏竞争力。

以下是企业从求职简历筛选学生的参考依据 (表1) 。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 企业在筛选简历时学校名气是其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用人单位对名校生的偏爱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不同层次的大学定位趋同、缺乏特色, 因而用人单位只能通过“名牌效应”进行选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方面要提升培养标准;另一方面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 在追寻与探索中不断完善。

3 利用市场细分原则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信管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方向的同质化”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也是最根本的因素, 因此只有明确了专业定位, 才能解决关于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问题。

例如:从目前我校情况来看, 我校的化工、材料类主干学科特色鲜明, 部分优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化工、高分子材料、化工机械等学科的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高校前列。这些领域已经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这些领域的发展, 同时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因此, 要以此为切入点, 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这些强势学科来提升信管专业认可度, 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的, 也就要找准这个细分市场, 利用我校现有资源和品牌优势, 做专、做强信管专业。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 需要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实验环节做一些必要的改革。

3.1 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5门核心课程和4门主干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基本确定后, 接下来要完成的是调整或扩展一些核心专业课程, 结合各校的强势专业, 整合学科的标志性课程, 添加一些细分行业领域的必需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例如, 对于我们化工大学来说, 信管专业学生应具备对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的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和开发的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流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规划好企业的信息系统, 并能够参与ERP的建设和管理。从目前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明显感到, 课程结构不具备化工特色, 因此有必要进行课程调整。

对于信管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及建设具有特色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确定好的细分市场, 调整课程的体系结构。例如:对于我校的信管专业, 增加化工系统工程学、化工安全管理、化工信息管理等课程, 同时也要鼓励信管专业学生选修强势学科专业课程。

3.2 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培养具有细分市场特点的信管专业人才,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也要做一些必要的改革。在实验环节、教学环节要有针对性, 改变目前针对性差的教学方法,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1) 实验课程的改革:涉及到需要进行实验的课程, 任课教师在组织实验数据、实验场景、实验平台等内容时, 要具有细分市场的特色, 要以细分市场的企业为背景。例如:MIS课程设计,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讲解企业流程后, 让学生针对企业进行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等工作。ERP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也要围绕着相关企业进行, 包括数据组织、流程的调查、流程的分析及优化等环节。企业经营对抗实验课, 也要以相关企业为背景、为学生提供相关企业的生产线、订单、财务分析等,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经营对抗。为了培养特色鲜明的信管专业学生, 必须要有充足的案例及实践环节供学生选择学习、实践。实践环节是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锻炼。

(2) 课程内容的改革:开设案例教学和专题讨论课。信管专业是适应信息时代产生的, 如果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对信息人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那么这个专业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有可能失去存在的意义了。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辅导答疑等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信管专业的定位。

4 结语

文章分析了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同质化问题的不足, 根据市场细分, 提出了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立足于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设想。信管专业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 因而该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耕耘, 进行深人的教学与改革, 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信息人才, 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对同质化培养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市场细分中求定位, 依托各校强势专业, 从立足于细分行业的专业角度出发, 阐述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探讨针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内容等。

关键词:信管专业,培养模式,市场细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韩新才, 潘志权, 丁一刚.化工特色生物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7 (9) :80~82.

[2] 陈延寿, 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5) :139~143.

[3] 杨月江, 刘士杰, 耿子林.具有安全科技特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1) :105~106.

上一篇:关于地方高校二胡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湖南民办高职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