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工技术操作规程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锅炉工技术操作规程

棉花间作辣椒绿色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摘要】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先进的栽培技术涌现,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棉花间作辣椒就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植株间种植辣椒,通过调整合适的间作距离,配合有效育苗、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文从辣椒品种选择开始,详细探讨棉花间作辣椒绿色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相关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间作;辣椒;栽培技术

1 辣椒品种选择

棉花间作套种辣椒必须选用一次性采收的于辣椒品种,如“弘士顿”“兵团六号”“川崎2号”“辣多美”等,不适合种植“天宇”系列品种。

2 育苗技术

育苗时间为2月底到3月初,精细化整地、施足基肥、培育壮苗。

(1)育苗应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排水方便、2年以上没种过辣椒的土壤,并且土壤的通透性好。耕翻前应施足底肥,以利于培育壮苗。

(2)底肥的施用。一般每个标准苗床应施用磷酸二铵0.3~0.4g/㎡,或苗床肥1袋,施用底肥后耕翻备播。

(3)整平做苗床。应根据地块情况、大田种植面积确定苗床的面积。为了有利于拔草和苗床管理,一般可做成1.5~1.6m宽苗床畦,长度可根据地块和种植面积大小确定。

(4)播种量。1盒种子约为150g,可种植约666.7㎡土地。

2.1 苗床播种方法

2.1.1划块点播

一般苗床畦做好后,根据播期情况,播种前一天浇灌苗床,要浇足、浇透,整平畦面,便于第二天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先用利刀把苗床畦切成4×4cm的方块(棉花的营养块育苗),然后点播辣椒种子,辣椒种子应点播在4×4cm的方块内,以便起苗。播后覆土(盖土),覆土深度1~1.5cm为宜…。

2.1.2撒播

苗床浇透水,落于后第二天将辣椒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覆土1~1.5cm即可。

2.2 苗床化学除草技术

苗床播种覆土后,盖薄膜前每个标准苗床( lO㎡)用20%敌草胺乳油1支(2mL),兑水1~1.5kg,播种、覆土后均匀地喷洒苗床,防止重喷和漏喷,盖好薄膜。

2.3地下害虫防治

使用0.5kg的3%辛硫磷颗粒剂,一部分盖膜前成墩丢放在苗床内,另一部分盖膜后撤施苗床周围。也可用lOOmL的50%辛硫磷拌玉米糁或炒香麦麸子制成毒饵撤施苗床周围,防治蝼蛄。

2.4 苗床管理2.4.1 通风炼苗、培育壮苗、预防高脚苗

辣椒苗基本出齐时应及时通风,预防高脚苗,在通风时,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辣椒苗情况和天气情况进行,一般前期小通风、中期適当通风、后期大通风[2]。

辣椒的中后期苗床通风也可以采用在塑料薄膜上方打孔通气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减少揭膜、盖膜的时间,移栽前3~4d可揭膜炼苗,晚上也不盖膜,增加辣椒苗对露天环境的适应能力。

2.4.2肥水管理

(1)浇水。前期一般不浇水,苗床干旱时可以用喷壶喷水,中后期遇旱浇小水(辣椒特性:喜水怕涝)。

(2)提倡叶面施肥。辣椒对钙元素敏感,补钙充足的辣椒苗出现病害的情况较少。苗期可喷德国拜耳沃生钙,每15mL沃生兑水15kg,制成喷雾进行喷洒,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内脂叶面喷施,对辣椒壮苗有好处[3-5]。

(3)病虫害防治。辣椒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和飞虱,要选择对应农药进行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方法:齐苗后用70%恶霉灵59或20%普力克20mL兑水15kg,制成喷雾进行喷洒;蚜虫、飞虱可用70%吡虫啉39或70%啶虫脒49,兑水lOkg,制成喷雾进行喷洒。3选择适宜棉花、辣椒生长的间作套种模式

棉花、辣椒间作套种宜采用“3-1”式种植模式,即每个种植带1.9 - 2m,种3行辣椒、1行棉花。棉花、辣椒间作套种rrI间种植见图1。

4定植

(1)定植时间:4月下旬中后期,辣椒苗3-4片真叶。

(2)定植密度:行距0.4m,株距0.33m,定植7.575墩/㎡(一般双株定植),10 000株左右。棉花间作套种辣椒一般辣椒占地按60%计算。定植辣椒为4_5墩/㎡以上,6 000株左右(棉花约为1.395株/㎡)。

(3)定植方法:棉花、辣椒定植前大蒜应浇水一次,为定植棉花、辣椒造足底墒。棉花、辣椒间作套种一般是先移栽定植棉花,隔3~4d再移栽定植辣椒。移栽定植辣椒时,按0.33m株距,一人用打孔器在大蒜田中打孔,一人用移苗器移苗并将移好的苗子放在打好的孔巾即可[6]。

5 大田的田间管理

5.1 防治蜗牛

棉花、辣椒移栽定植大田后,必须及时防治蜗牛危害棉花、辣椒苗,一般是在棉花、辣椒移栽后2 - 3d的傍晚,天黑前撒施6%四聚乙醛颗粒剂0.75 - O.9g/㎡均匀撒施“于棉花、辣椒行内[7-8]。

5.2查苗补苗

棉花、辣椒定植后3~5d查看卣情长势情况,发现有缺苗和死苗、病苗应及时补栽,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打好丰产基础。

5.3 打顶

当辣椒苗达到7~9片真叶,及早打掉顶心。打顶十分重要,打顶后有利于侧枝的喷发和生长,是辣椒高产的基础。

5.4 化学调控

由于大蒜施肥较多,辣椒移栽后生长速度较快,导致后期倒伏的危险性大。辣椒后期倒伏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所以必须进行化学调控。化学调控方法:化控时期,辣椒现蕾至盛花结果期根据辣椒长势确定,一般用辣椒专用控旺剂控旺,如辣椒控多收,或小胖墩等专用药剂0.037 5 -0.045g/㎡均匀喷雾,根据辣椒长势隔10~15d,可连续进行2~3次[9]。

5.5 肥水管理

5.5.1 施肥

生长前期因大蒜施肥较多,辣椒一般不追肥,当辣椒有70%~80%坐果时一次性追肥。追施低氮、高钾型硫酸钾复合肥(17-17-17) 6.06kg/m2,也可配施有机肥、微生物肥料、钙肥等一同施入。

5.5.2 浇水

辣椒的特性是喜水、耐旱、怕涝。因此,干旱时辣椒要及时浇水,特别是中后期干旱容易造成落花、落果。5.5.3 排涝 辣椒根系分布浅,一般分布在0~20cm土壤中,抗涝性能极差,田间积水24h,大雨后突然放晴就会造成辣椒死亡、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辣椒必须种植在高亢、易于排水的地块上,要十分重视排涝工作。

5.6 病虫害防治

(1)大田辣椒常发生的虫害有棉铃虫、甜菜夜蛾、烟青虫、蚜虫、飞虱、盲蝽象、烟粉虱等,要选择合适的农药适期防治。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 - 30mL兑水30kg,制成喷雾进行喷洒,也可用50%虫螨腈20g兑水15kg,制成喷雾进行防治;蚜虫、烟粉虱、盲蝽象、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用70%噻虫嗪59或70%吡虫啉59兑水15kg,制成喷雾进行防治[10]。

(2)大田辣椒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辣椒炭疽病、病毒病、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等,要选用合适的农药于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及时防治。防治辣椒疫病可用每IL含量为687.5g的银法利悬浮剂25mL(1支)兑水15kg,制成喷雾进行防治;防治辣椒炭疽病可用70%安泰生259加75%“拿敌稳”59兑水15kg,制成喷雾进行防治,并能兼治其他病害;防治辣椒病毒病可用“病毒灵”或“病毒一次净”等杀菌剂喷雾防治;防治辣椒细菌性软腐病可用“可杀得3000”或农用硫酸链霉素等兑水后制成喷雾进行防治。

5.7收获、晾晒、防花皮。

一次性采用辣椒一般在白露后收获,采收前建议农户在收获前的3~7d打一遍“露娜森”或“拿敌稳”,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收获后辣椒再出现花皮现象。

收割辣椒后在田间进行晾晒时,要多次翻动,防治花皮,遇雨要及时盖上薄膜防雨,辣椒果见水后极易引起花皮,影响品质和经济效益。辣椒晒干后要及时上垛或根据市场行情采收出售。

6棉花绿色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棉花绿色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选择优质高产的“双叁零”棉花品种,营养块或基质育苗技术,适期移栽、加强各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等,田间管理与其他常规植棉管理相同,不再详细叙述。

7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棉花、辣椒间作套种模式,通过2018年9月测产验收和实际产量效益调查,试验区鱼城镇夏庄村村民夏海玲约2 666.7㎡套种田中,棉花产量为1.414 5株/㎡,籽棉价格按6.4元计算,产值约为1.82元㎡;辣椒收获面积按占地60%计算,收获辣椒4.5t/㎡,6000株以上,实产收获干辣椒0.315kg/㎡,干辣椒价格为14.6元/kg,产值约为4.60元/㎡。该种植模式合计产值约为6.42元/㎡,比单一棉花種植增收效益明显,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旷义.辣椒高效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 (3):61.

[2]廖月枝,田平增,严金娥.林下套种辣椒栽培管理技术及其效 益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9 (1):19-20.

[3]肖丽艳.舂大棚辣椒提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9(1):7-8.

[4]陈琰臻.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 科技,2018 (12):13-15.

[5]张磊,徐帅,涂珊珊,设施葡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栽培措施防 控技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7):103-111.

[6]刘营营,欧阳建勋,李忠海,等.辣椒素的抑菌活性研究现状 [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 (5):18-22.

[7]孙竹梅,李雪,徐宝龙,等.枣庄市棉花辣椒间作绿色高产高 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 (7):235-237.

[8]曾小林,杨磊,柯兴盛,等.赣北植棉区棉花套种辣椒高效种 植模式研究[J]棉花科学,2017 (1):34-36+44.

[9]王海,余彩芬,李风梅.敦煌市小拱棚西甜瓜套棉花(辣椒) 套玉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 (10):51.

[10]滕久皆,贾朝应,李跃辉,等,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试验[J]上海蔬菜,2014 (1):74-75

作者:黎仲冰

第2篇:玉米种子仓储管理操作规程及要求

摘 要:随着玉米种子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种子储藏和安全越夏问题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大型种子企业有相对稳定、较好的储存设备和仓储条件,管理也相对规范,可以保证种子在一定时期内发芽率不受影响;小型私营企业或种子销售门市部需要借助简单仓储设备和储藏技术保存种子,也就需要简便实用的仓储流程。对常温库及越夏种子储藏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论述了玉米发芽率鉴定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子;仓储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玉米种子仓储的好坏,是次年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所以仓储条件和储藏方法至关重要。种子储藏过程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在销种子和越夏种子原有的活力和正常发芽率,根据国家种子储藏相关规定,提出日常成品库存和越夏冷储种子存放保管技术。

种子储藏应遵循以下技术要点:严格控制入仓玉米种子水分;种子入仓后,根据仓库温度变化情况做到仓内通风良好;保持相对较低的仓库温度和湿度;严禁种子与农药、氮素化肥混合放置于仓内;定期检查仓库情况[1]。

1 常温库种子储藏方法

(1)保持库内外的清洁和整齊,仓内做到顶不漏、墙无洞,立柱、墙角、地面无裂缝。

(2)储藏种子的库房要求既能通风,又能密闭,晴天开窗,雨天关窗。

(3)储藏种子用的木质垫板要事先准备好。

(4)库区内应建立清晰的货位系统和通畅的物流通道。

(5)种子入库时要合理堆放,堆垛下面要有垫板。

(6)每批种子要有明显的标识卡,标明品种、来源、规格、数量、批号等。

(7)加强防火、防盗、防潮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不准在库内堆放易燃、易爆等有害物品,严禁在仓库内吸烟。

2 越夏种子冷储藏方法

越夏玉米种子冷藏,一般进库时间为每年7月,出库时间为每年10月。冷库除需要满足常温库条件外,种子储藏温度要保持在12 ℃以下、种子水分保持在13%以下、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下。西北地区空气干燥,可以利用天然山洞储藏,其他地区种子在越夏季节必须进入冷库保存。

在种子储藏期间,种子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受库房温、湿度的影响,而库房温、湿度又受外界天气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夏季种子储藏过程中,要选择晴朗天气的8:00~10:00 AM、4:00~6:00 PM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给种子创造低温、干燥的储藏条件。在雨季,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不要打开库房门窗,以免加大库房湿度,加大种子含水量,从而造成霉变。入夏后,要每月检测1次种子水分和芽率,对有异常表现的种子要增加检测次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种子不能直接接触地面:地面湿度大,为防止种子受潮而降低发芽率,可使用木板垫高15 cm左右。

(2)烟熏会降低种子活力:烟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物质,种子长期受到烟熏后会降低其活力,即使出苗后,长势也弱,易发病。

(3)避免虫蛀、鼠咬:种子在储藏期会受到多种虫蛀和鼠咬,应尽量使种子保持干燥,注意防鼠。

(4)注意通风换气:如果种子数量多、储藏时间又长时,要留有空隙,也可以在储藏期间晾晒1次,既可防潮,又可起到换气作用。

(5)防止混杂:种子存放时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单位、数量,切忌混杂。

(6)不能与农药、化肥混存:农药和化肥大多数有挥发性和腐蚀性,如果与种子同室储藏,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7)经常检查:种子储藏后会因储藏不当,如漏雨、漏雪或地面受潮使种子发生霉变,或遭鼠害、虫蛀而造成损失,应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2]。

(8)出库晾晒:冷储藏种子在出库时必须选择晴天进行,在阳光下摊开晾晒至常温方可进入常温库码放,防止因温差较大使种子表面形成水汽,增加种子湿度,影响发芽率。

(9)鉴定发芽率:出库后及时作发芽率鉴定,玉米种子国家标准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在13%以下,低于国家标准禁止出售。

3 玉米发芽率鉴定方法

种子出库后要进行发芽率鉴定,有些种子企业在作玉米种子发芽率试验时采用种子浸泡的方式。因不同品种种子吸水速度不一样,也就是硬粒型和马齿型种子结构、密度不同,马齿型吸水快、硬粒型吸水慢,同样的浸泡时间会导致发芽率鉴定不准确[3]。

下面介绍一种河沙鉴定发芽率方法:准备湿润河沙若干备用;将河沙打湿,水分达到70%以上,达到手握成团程度;在发芽盒内装上6~8 cm厚河沙,摆上100粒种子,每粒种子间距0.5 cm左右,再盖上3 cm厚河沙,用保鲜膜或地膜包好;保持发芽盒内河沙湿度70%、温度保持在26 ℃左右,种子会24 h吸涨,30 h即可破胸、露白、发芽;6~7 d可以出齐苗,此时即可鉴定发芽率(出苗率)。

参考文献:

[ 1 ] 王飞,齐宝忠,唐建国.玉米种子的储藏特性和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08(05).

[ 2 ] 梁英华,王登齐.玉米种子仓储害虫玉米象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13(11).

[ 3 ] 哈娟.玉米种子储藏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09(09).

(收稿日期:2019-01-14)

作者:仇多传

第3篇:对建立审计整改工作操作规程的思考

目前,为了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整改力度,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审计后的整改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的成果和作用,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审计整改工作意见或办法,强力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或办法的操作规程就提到日程上来。笔者以为,审计整改工作的操作程序主要有二个层面:审计机关的审计整改工作操作程序和审计整改联席会议操作程序。本文主要探讨审计机关的操作程序。审计机关是审计整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因而在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的操作规程十分必要。审计机关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操作规程,主要从整改范围、组织保障、操作程序、整改考核、资料汇总方面,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融入到审计机关日常管理中,才能做到分级负责,落实到位。

一、明确整改范围。审计整改的范围应当包括对财政预(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等,所有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审计项目中发现问题的整改,以及审计决定和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审计项目为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的项目,当年审计未完成项目列入下年整改对象。

二、建立组织保障。审计整改工作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高位推进,做到组织保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一是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设在审计机关的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以便协调审计机关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并负责处理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的日常事务。二是审计机关的审计整改工作应当由审计机关的行政“一把手”组织实施,统一调度。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督查本部门审计项目的审计整改工作,并按期向审计机关的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报送审计整改工作相关材料。

三、规范操作程序

在审计机关内,要落实好审计整改工作,必须建立一个从审计组开始,到业务部门,再到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最后到联席会议办公室提请召开联席会议的循环工作机制,完成从梳理、汇总、提交联席会议研究审定需督查事项的全过程。

(一)项目审计组。审计组组长是审计项目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收集并对照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报送的审计整改工作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并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负责收集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检查各项审计决定、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梳理出已经整改和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对需督查、督办的事项及时报告所在业务部门;负责按项目建立《×××审计厅(局)审计整改工作台账》。

(二)审计业务部门。

1.负责对审计组提交的所有本部门实施项目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审计整改结果情况进行跟踪督查。(1)跟踪督查内容: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情况;审计揭示问题的纠正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情况;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纠正情况;采纳审计建议的情况;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落实情况;其他需要跟踪督查的事项。(2)跟踪督查程序:对照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报送的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纠正问题、落实建议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情况。

2.在跟踪督查基础上,审定审计组提出的商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并撰写审计整改情况综合报告及填制和汇总本部门《×××审计厅(局)审计整改情况表》,在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给审计机关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

3.负责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三)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

1.负责对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审计整改工作台账的检查,以及结合审计复核工作落实项目审计整改的记录和资料的充分、完整性;负责收集、分析、梳理、汇总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的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汇编《×××审计厅(局)审计整改情况表》,并形成综合报告。

2.汇总辖区内审计整改情况。召开整改工作汇报会。会议由审计机关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提请召开,审计机关的行政“一把手”主持,审计机关的班子成员及辖区内审计机关、本级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并分别汇报,同时提交书面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审计整改工作具体情况、需要提请联席会议相关部门查处和督办事项。审计机关各分管领导对所分管业务部门审计整改情况点评。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负责记录及汇编辖区内《×××审计厅(局)审计整改情况表》,并分析、梳理、撰写综合报告。

3.负责本地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辖区内审计机关审计整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会务等日常工作。包括:对审计机关办公会议审定、须提请本地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督办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如:负责将被审计单位拒绝执行审计决定、拖延整改工作的行为向联席会议报告;负责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及时告知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制发《×××审计厅(局)提请协助整改事项情况表》,代起草关于提请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并负责督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有关问题的整改及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本级审计机关;负责对辖区内各地审计机关审计整改工作的检查指导工作,以及有关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宣传报道和新闻媒体的接待工作等。

(四)审定提请审计整改联席会议督办事项。由审计机关的行政“一把手”主持召开厅(局)长办公会议,审定需提请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督办的事项,研究召开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的其他有关事宜。

四、做好整改考核。审计整改工作应当纳入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负责列出《×××审计厅(局)审计计划与审计整改对照表》,对照审计项目计划,核实审计项目完成、审计档案与审计整改工作台账、审计整改汇总情况,对应纳入整改工作范畴,而不列入整改工作的,所在业务部门负责人负责作出书面解释;当年应故未列入整改工作的,应做好备案,督促业务部门在次年上半年补入,做到不留盲点。

五、落实汇总机制

1.建立汇总表格体系。为便于审计整改情况的分析、汇总,应当建立一套工作表。主要是:《×××审计厅(局)审计整改工作台账》(表1)、《×××审计厅(局)审计整改情况表》(表2)、《×××审计厅(局)提请协助落实审计整改事项情况表》(表3)、《×××审计厅(局)审计计划与审计整改对照表》(表4)。上述各表分别在审计组、业务部门、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逐次填报完成。

2.规范报送资料。一要规定报送时间。因为对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一年二次),因此,审计机关各业务部门及辖区内各审计机关应当分别于当年7月、次年的4月前分别将当年上半年、上年度下半年的审计整改工作情况书面提交给审计机关的法规部门(或综合、审理机构)。二要明确报告内容,应当包括:审计报告、决定、移送书等的整改落实情况;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审计整改的效果、建议和要求。

(作者单位:上饶市审计局)

作者:周锋

第4篇:锅炉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 锅炉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并持有安全操作证(特殊工种作业证),方能独立操作。

二、 工作前必须对锅炉内外部进行检查。

1. 锅炉内部检查:检查锅炉有无附着物及遗留杂物;

2. 要把所有阀孔、手阀进行密封,必要时更换密封垫。

3. 打开阀门向锅炉上水,以便上水时排除锅炉内的空气,向锅炉内上水时要缓慢,水温不易过高,冬季水温应在50℃以下。

4. 对锅炉的压力表、水位表、安全阀、放气阀等附件必须进行检查,看有无异常。

三、 为了保证锅炉正常运行,锅炉点火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充分的准备,并按下列各项完全操作要求.才能点火。

1. 检查与调整锅炉水位:根据锅炉水位表调整水位,当锅炉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时,应进水,当锅炉水位高于正常水位时.应通过排污来调整水位。

2. 给水系统的检查:检查贮水罐内的水量是否充足,给水管路及法门是否畅通。进行手动及自动给水操作试验,确认其性能良好,方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四、 点火时用木柴和其它易燃物引火,严禁用挥发性强的油类易燃物引火。

五、 锅炉正常运行中,保持锅炉水位稳定,维持锅炉内压力不变,需要经常调整燃料,锅炉在正常运行时,必须经常检查压力表的指示,保持气压稳定。

六、 停炉

1. 停止供给燃料;

2. 先停止鼓风,在停止引风:

3. 停止给水,降低压力,关闭给水阀;

4. 关闭蒸汽阀,打开疏水阀.

第5篇:锅炉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锅炉工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锅炉房各项管理制度、坚守岗位、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精心操作,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穿戴好劳保用品,保证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3、当班时必须对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经常进行巡回检查;认真经常检查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给水设备、排污阀、风闸开关等是否灵活可靠,填写各种记录、发现故障应及时处置,如果自己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

4、认真做好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保养,协助做好维修工作。

5、做好煤、气、水、电的计量记录,努力降低消耗,保持消烟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

6、保持锅炉及各项设备清洁,仪表显示清晰准确,工具摆放整齐,灰渣及时清运、堆放合理、场地和过道清洁。

7、配合锅炉年检,事前做好清灰等准备工作。

8、认真学习各项有关法规,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

9、必须确保白钨粗精矿加温及产品烘干蒸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6篇:锅炉工操作规程

一、锅炉工准备操作规程

1、对所有转动系统添加润滑油,并每班对油位检查一次。

2、检查管道系统阀门的启闭情况和膨胀槽内的液位高度,液位高度应在2/3以上。

3、准备好ⅡⅢ类煤质的煤。

4、按升温要求,用木柴点火,进行烘炉和导热油脱水。

二、锅炉工启动操作规程

1、合上电源开关,检查电压是否正常,再把三个旋钮开关拨到手动位臵后,打开钥匙旋钮。控制电源开关,则指示灯亮,数字显示仪显示出温度值,同时调动电机转动方向。

2、启动注油泵,将导热油注入膨胀槽,并达到液位指示灯不亮。

3、开启循环和进入用热管道上的阀门,使导热的油充满整个系统,并观察膨胀槽内的液位,若液位下降,应及时添加导热油。

4、启动循环泵,观察炉子进口的压力表正常时,进口压力为泵的扬程压力且指针不抖动,出口压力会降低,指针也不抖动,将压差控制器调整为0.1Mpa左右为低压差报警,若低于这个压差,则指示灯亮,并发出报警。

三、锅炉工运行操作规程

1、检查温度数显示仪的显示值与实际温度是否相符,检查上下限设定值与工艺所需温度是否一致,一般上限高于下限12℃左右。

2、调试自动操作。当手动操作正常并达到设定温度时,可以把三个旋钮拨到自动位臵上进行自动控温,数显仪自动控制引风机,当测量低于上下设定值时,则引风机自动启动,反之,测量值高于下限,低于上限,则引风机自动降低转速或停止,但此时温度仍会缓升到高于上限设定值,则发出超温报警,并且指示灯亮。

3、调试风量风压大小。对引风机的调风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当风量风压正常时,固定风门位臵。

4、经常观察压力表。要注意指针的抖动情况,若抖动激烈时,应采取措施减缓甚至停止升温。

5、在运行过程中,不准随意调节或关闭阀门,不准停止循环泵,必要时,须经带班领导同意,否则会影响导热油的正常流动,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6、操作人员要少添煤,勤添煤,勤拨火,勤抽灰。

四、锅炉工事故处理操作规程

1、临时停电或电网发生故障,循环油泵停止运行,应立即打开炉门自然通风降低炉温,同时扒去红火或盖上湿煤。

2、运行过程中发现炉管裂缝、漏油时,应立即打开阀门放油,并用润湿的沙子压住红火,强制通风冷却,待油温降到50℃以下时停止,循环泵将导热油排到储油槽,然后进行修理。

五、锅炉工停炉操作规程

1、正常停机时,应打开炉门,扒去红火,打开鼓风机、引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冷却,待油温降到100℃以下时,可停止循环泵。

2、清理落灰孔、除尘器积尘和炉底煤渣,并经常清理过淲器内的焦结物,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第7篇:锅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为确保锅炉的规划操作和安全运行,保证正常供气,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使用范围:凡从事锅炉操作人员,应经过国家授权专业机构的安全培训技术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和等级证后方可上岗,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操作法律法规和制度。

3、锅炉基本参数:

锅炉型号:SHT10-1.25-WT 额定压力:1.25MPa 额定蒸发量:20t/h 蒸汽湿度:194℃

4、职责:

锅炉操作工:负责20T/H蒸汽锅炉和辅机设备操作, 汽水班长:负责司炉工操作及设备保养工作督导。

锅炉维修工:负责20T/H蒸汽锅炉和辅助设施的维护工作。

5、内容:

升火

锅炉在升火前应全面检查(包括有关附件、管道),而后进行给水工作,示进水前必须关闭排污阀,让锅炉内空气必须排出。将已处理的水通过省煤器缓缓注入锅炉内,进水湿度一般不高于90℃,当锅炉内水位升至水位表最低水位时。即关闭给水阀门,待锅炉内水位稳定后,观察水位是否降低。

3,升火时,开启点火门,在炉子火门前前端放置木炭等引燃物(严禁带铁钉带入)引燃,开大引风机烟机调节门,增加自然通风,引燃物燃烧后,调小烟气调节门,间断的开启引风机,待引燃物燃烧旺盛后,并在左侧拨火孔处加强观察着火情况,适当进行拨火,待前拱烧热,煤能连续着火后调节鼓引风量,炉膛负压维持在20-30Pa使燃烧渐趋正常。

4.升火时温度增加不宜太快,避免各部分因受热不同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影响锅炉寿命,初次升炉从冷炉升至工作压力的时间6-8小时为宜。

5.升火后应随时注意锅内水位,因为加热后水位线会上升,如超过最高水位表时可进行排污。

6.当开启的一只安全阀冒出蒸汽时,即应关闭安全阀,当气压升到0.1-0.15MPa时,当冲洗压力表弯头和水位表。当气压升到0.2-0.3Mpa时,检查人孔及手孔是否渗透,如有渗透应拧紧人孔入手孔盖螺栓,同时检查排污阀是否严密不漏。

7.当锅炉内气压逐渐升高时,应注意锅炉各部件有无特殊响声,如有应立即检查,必要时立即停炉检查,接触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8.当锅炉升火期间,应检查省煤器的出口水温,该水温应比工作压力下饱和温度低40℃,如果超所规定温度时,可关闭省煤器通往锅炉管道上的阀门。

供汽

1.当锅炉气压接近工作压力,准备向外供汽,供汽前锅炉水位不宜超过正常水位,供汽时炉膛内燃烧稳定。 2.供汽时应将总气阀微微开启,让微量蒸汽进行暖管,同时将管路上的泄水阀开启,待听不到气流声时,再逐渐开大主汽阀(全开后再倒转半圈),然后关闭旁路阀,以及蒸汽母管和主气管上的疏水阀。 3.并汽时应保持气压和水位正常,开启省煤器主烟道挡板,关闭旁路烟道挡板,使省煤器正常运行。

4.锅炉供汽后应再一次检验附属零件,阀门,仪表有无漏水漏气现象。 5. 正常运行

1.锅炉正常运行时做到,锅炉内水位正常,蒸汽压力稳定,保持锅炉房的整洁。做好交接班工作,加强对机械设备和仪表的监查,确保安全可靠,防止事故发生,注意节约用煤,司炉工应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运行水平。

2.给水要求:锅炉给水需要进行处理,水质标准必须符合GB1576-85标准。

3.锅内水位:经常注意锅内水位变化,使其保持在正常水位±50毫米的范围内,不得高于最高水位或低于最低水位。

4.水位计:水位计每班应冲洗两次,并保持在安全良好的状态。

5.给水设备:1,所有给水泵是否正常,应在交接班时开机校验,如有故障立即进行修理。

2。锅炉给水尽可能采取连续进水,控制水泵出水阀门细水长流,省煤器出口最高水温应低于工作压力之饱和40℃.

6.蒸汽压力

1.经常注意压力变化,尽可能保持锅炉压力稳定,勿使气压超过最高工作许可压力。

2.压力表弯管每班应冲洗一次,监视压力表是否正常,如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

3.注意安全阀的作用是否正常,每隔2-4周应升高气压一次,做排气实验以校安全阀的作用。

8.正常操作

1.蒸汽压力升到0.1-0.15mpa时冲洗压力表及水位计,并检查锅炉所有手孔小孔及阀门是否有漏水、漏气现象。

2.蒸汽压力升到0.2-0.25mpa时冲洗水位计。

3.等压力升到0.2—0.25mpa时,定时排污统一排渣。 4.把锅炉升至生产所需运行压力,保证锅炉正常以运行。 5.打开松动阀门,保证燃烧在二次燃烧系统中充分燃烧。 6,运行30分钟,不断加大变频,把鼓风机频率升到50HZ。 7定时进行排污排渣工作。

8.定时对各种设备及水膜除尘设备进行检查。

排污

1.锅炉运行时,随着炉水的不断蒸发,炉水中溶解的盐质和其它混合物的浓度会逐渐增加,为了保持受热面内部的清洁及避免蒸汽品质变坏,必须对锅炉进行有计划的排污。因此,要求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排污,每个排污点都应顺序进行,不可只排某一处,而长期不排另一处。正常排污的方法是:a.排污前锅炉水位应该稍高于正常水位; b.一人监视水位,一人操作排污阀;c.排污时应充分暖管,避免产生水冲击;d.严禁用加长柄的方法来开关排污阀。

排污应注意事项:

1、排污尽量在高汽压、低负荷时进行。

2、排污时要有专人监视水位。 3。、供洗澡或闭路使用的热水锅炉,考虑有氧化铁及水渣等沉淀,应停炉进行适当的排污。

4.排污后约三十分钟用手试摸排污阀后面的管道,检查排污阀是否有泄漏。

5、排污完毕关闭排污阀门后,应检查排污阀是否严密,检查方法是:关闭排污阀过一些时间后,在排污管道上用手试摸,是否冷却,如并没有冷却,则排污阀必有渗漏。 停炉

正常停炉与紧急停炉

正常 停炉

1、降低锅炉蒸发量,停止给煤。

2、先停止鼓风、再停止引风。

3、停止给水,降低压力,关闭给水阀。

4、关闭蒸汽阀,打开疏水阀。

5、关闭烟闸板。 停炉后应做如下检查:

1、电源是否真正关闭。

2、有无炉膛余热引起压力上升的危险。

2、给水阀、排水阀、蒸汽阀、截门等有无泄漏。

4、停炉后,蒸汽压力的变化。

5、停炉后观察水位高度。

6、检查燃料输送管线、炉内、室内是否有残煤和煤尘。

6、排出的炉灰渣,是否处理得当,周围是否有可燃物。

8、油、气管、燃烧气管线,阀门,泵等有无渗漏。 紧急停炉

1、锅炉水位降到水位表可见边缘以下(严重缺水)

2、不断加大给水及其它措施,但锅炉水位仍然下降(严重炉管爆炸)

3、锅炉水位升到水位表可见边缘以上且经过放水仍不见水位(严重满水)

4、给水设备全部失效,不能向锅炉给水。

5、所有水位表、安全阀、压力表中任何一种全部失效。

6、锅炉主体发现裂纹或水冷壁管、省煤器管发生爆炸。

7、炉墙倒塌或严重损坏,危及锅炉及操作人员安全等。 紧急停炉操作以保证人身安全为主,发生事故时要冷静处理,及时上报,并在《锅炉运行记录表》上做好相关记录。

烘炉和煮炉作业

烘炉的目的

新装、移装、改装或大修后的锅炉,以及长期停用的锅炉,由于砖墙和灰缝中含有较多水分,如果在投运前不进行干燥处理,则在点火受热后,水分大量蒸发形成蒸汽,由于体积膨胀而使砖墙裂缝、变形、基于倒塌。因此,需要通过烘炉除去水分。

烘炉煮炉准备工作

1、锅炉及期附属设备全部组装和冷态试运转完毕,经过水压试验合格。

2、炉墙砌完和保温结束后,应打开各处门、孔、自然干燥一段时间。

3、与其他正在运行的锅炉可靠绝缘、清理炉膛、烟道和风道内部。

4、向锅炉加入经过处理的软化水至水位表中低水位,再将水位表冲洗。

5、向省煤器内充满软化水。对沸腾式省煤器,应开启旁路烟道挡板。关闭主烟道挡板。如无旁路烟道,必须接通省煤器再循环管。

6、做好烘炉的组织工作,并根据炉型结构制定烘炉的操作程序,在整个烘炉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 烘炉煮炉作业

1、煮炉可采用纯碱或磷酸三钠等药品,其用量以锅炉溶容积每立方米计,前者为5公斤,后者为3公斤,煮炉所用上述药品应配置成浓度为20%的均匀溶液,不得将固体药品直接加入锅炉。

2、关闭前部人孔、手孔、主蒸汽阀,打开上锅筒后人孔,把配好的溶液一次注入锅筒内,然后关闭人孔,开启一只安全阀,让锅筒内蒸汽和空气有向外排的通道。

3、将已处理的水溶液通过省煤器注入锅炉内,上水速度要缓慢,夏季上水不少于1小时,冬季不少于2小时,水温不超过90℃,防止产生过大温差应力,待水位稳定后,观察手孔、人孔以及排污阀有无渗透现象,如有应该拧紧螺栓。

4、开启点火门,在铺设20-30毫米厚的煤渣上用引燃物引火燃烧。

5、柴火要逐渐增强,避免骤然加热,先用木柴烘炉4-6天,在此时间内打开烟气调节门,采用自然通风,锅内应保持不起压力。肉压力升高到0。1mpa以上,应立即打开安全阀放汽,水位不将立即进水。

6、烘炉4-6天后可接着加煤燃烧,此时应关小烟道调节门和鼓风调节门,间断的开启引风机和鼓风机械通风。

7、锅炉压力逐渐升高0.4Mpa时要维持一天,然后停止燃烧让压力逐渐降到0.1MPa以下,水温低于70℃,开启排污阀,将炉水全部放出.

8、待锅炉冷却后,开启人孔手孔用清水冲洗锅筒内部,并进行检查. 维护与保养

锅炉在运行期间应注意以下各点:

1、不允许炉膛喷烟正压着火,容易烧坏煤砸门,看火门等。

2、每班应检查调速装置出渣器头部减速箱以及引风机轴承箱内的润滑油,浅则加油,渗则擦油。

3、若引风机剧烈震动,应停车检查,一般是内部叶轮磨损所致,应更换。

4、锅炉底部地平面不可积水,以防潮湿腐蚀底座。

锅炉运行每隔3-6个月后,应停炉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打开省煤器顶盖,清除管处接灰,并拆除弯头,清除内部污垢。

2、清除锅筒内部,水冷闭管内水垢和泥渣,并用清水清冼。

3、将锅炉内外进行检查,如受压部分的焊缝,钢板内有无腐蚀现象,若有缺陷,立即修复。

4、检查完毕后可在着水面涂上锅炉漆,以防腐蚀。

5、检查引风机的滚动轴承是否正常,叶轮和外壳的磨损程度,应经常保持叶轮的备用。

交接班制度

1、运行人员必须认真进行交接班工作,做到交的完全彻底、接的心中有数。

2、接班人员必须做到:1按正点提前30分钟到岗听取了解检查有关设备系统运行方式、运行备用状况,检修安全措施,查看有关记录、报告、日志和厂房内的卫生状况。

2、检查工具、备用物品、钥匙及公共用具等。

3、正点办理接班手续,并在运行记录上签名。接班人员在签字时起,运行工作的全部责任由接班人员负责。

交班人员交班前必须做到:

1、将本班设备运行方式、设备缺陷、操作项目、异常情况、检修安全措施、各种资料、报表、土质点清摆好,若有上级命令时,要做好记录并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2、做好厂房内卫生,保持场地整洁。

3、将本班所管理的工具、备用物品、钥匙及公用具等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锅炉水质化验工安全操作规程

1、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掌握《蒸汽锅炉水质标准》的规定。

2、熟悉水处理设备及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程序。

3、根据化验项目的具体要求、备齐化学药品和试剂,并认真检查其成分、浓度、有效期等。

4、备齐化验所需的各种仪器、量具,应标定合格,保证期准确可靠性。器具使用前应认真洗涤,保证清洁无污染。

5、采集水样用的容器应是玻璃或陶瓷器皿。采水样时应先用水样冲洗三次后采集。采集水样的数量能满足化验和复核的要求。

6、采集原水水样时,应先先冲洗管道5-10分钟后再取样。每天化验一次硬度。采集锅炉给水水样时,应在水泵的出口或给水流动部取样,每班化验一次硬度。

7、采集炉水水样时,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使用耐热器皿,缓慢开启阀门,人员避开水流方向。

8、化验的水质应符合标准的规定,达不到要求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在使用具有腐蚀性药品时,严格按药品使用规定执行。

9、离子交换器输出的软水每运行2小时化验一次硬度、PH值和碱度,炉水应每2小时化验一次碱度、PH值和氯根。

10、 根据炉水化验结果,由化验人员监督锅炉排污或向班长提出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11、 认真填写水质化验录。清洗化验用具,整理并妥善保管化验品及仪器,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第8篇:锅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1、煮炉加药操作

1.1、将药用热水溶解后,总药量一次加入锅筒内,加药前把水位调整到低水位,加药后 再把水位调到最高水位进行煮炉。注意不能把固体药加入炉内。

1.2、煮炉期间应从锅筒和水冷壁下集箱排污处取炉水样,监视炉水碱度及磷酸根的变化 ,排污前后各取一次水样,煮炉后期炉水的碱度和磷酸根应不再变化。

1.3、煮炉期限为3天,第一天保持0.1MPa表压力下煮24小时,第二天保持0.2-0.3MPa表 压力下煮24小时,第三天保持0.1MPa表压力下煮24小时。

1.4、煮炉的前两天停止排污,第三天的最后一班每两小时排污一次。

1.5、锅炉停火以后,4小时内关闭烟风档板。

1.6、锅炉停火4小时后,打开烟风档板自然通风冷却。

1.7、停火6小时后,当炉水温度降到50℃以下时可全部放出炉水。

1.8、炉水放完后,再上满水,再放出去,冲洗一遍。

2、向锅炉和管网注水操作

2.1、开启汽包的排空阀

2.2、进水温度不宜过高,水温与锅筒筒壁温差不大于50℃。

2.3、注水过程要加强检查,发现漏水及时处理,并检查水位自动控制和高低水位报警器 ,动作应可靠。

2.4、给水上升到最低水位时,暂停给水,观察水位有无变化时,如有变动时立即查明原 因。无异常,可继续给水,使水位上升到正常水位。

2.5、向热水炉注水时,当排空阀见水时停止注水;给水网注水时,用补给水泵从回水管 注水,同时在管网最高点放空,能够放出水时为注满水。可以启动循环泵,循环压力稳定时 方可进行点炉。

3、点火操作

3.1、打开烟道档板,启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5-10分钟。

3.2、把点火把点着烧旺,送入油枪喷头前下方,开进油阀门,小心地点火。

3.3、根据燃烧情况,调整油门、油门和送风量,使燃烧稳定进行。

3.4、等火焰稳定、燃烧正常,炉膛温度有所上升以后,抽出点火把。

3.5、点火速度不要太急促,特别是水容量大的和水循环较差的锅炉,炉温更应缓慢上升 。

3.6、如果出现灭火时,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强制通风5-10分钟后,再进行点火,严 防发生爆燃事故。

3.7、严密监视水位的变化情况。适当加强通风和燃烧,开始升压或升温。

3.8、若点火未着,应立即切断点火气源,重新强制通风5-10分钟,再点火。

4、锅炉升压(升温)操作

4.1、蒸汽锅炉当压力升至0.05-1MPa表压力时,冲洗水位表。

4.2、当压力升至0.1-0.15MPa表压力时,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以防止因污垢堵塞失灵 。

4.3、当压力升至0.15-0.2MPa表压力时,关闭上锅筒排空。

4.4、当汽压上升至0.2-0.3MPa表压力时,检查应无渗漏现象,拧紧松动的入孔、手孔和 法兰连接螺丝。操作时应侧身,所用扳手的长度不得超过20倍螺丝直径。 4.

5、当汽压升至0.3-0.4MPa表压力时,进行一次下部放水,放水引起水位降低时,应开 戾给水阀补水。

4.6、热水炉温升达到20℃时要进行排污串水一次,压力表要进行冲洗。正常开户升温过 程不能少于4小时。

5、蒸汽锅炉的暖管操作

5.1、先开戾蒸汽管道上的所有疏水阀门,排出管道内积存和凝结水。

5.2、缓慢开户锅炉的主汽阀,至全开启,应加关半圈,以防因热胀而卡死。

5.3、当看到疏水阀处排出干燥蒸汽时,即可结束暖管,并关闭疏水阀。

5.4、在暖管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管道支架与膨胀节的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暖 管,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再继续暖管。

6、蒸汽锅炉的并炉操作

6.1、当锅炉汽压比蒸汽母管汽压低0.05-0.1MPa,水位在正常水位线时才可以进行并炉 。

6.2、主汽阀缓慢开启到全开后,应回转半圈,以防汽阀因受热膨胀后卡死,最后关闭疏 水阀。

7、蒸汽锅炉的供汽操作

缓慢地开戾主汽阀,当听不到蒸汽管道内异常声响后,再开大主汽阀。如管道内有水击声, 应开大管道疏水阀,待凝结水排尽后,再重新开大主汽阀送汽。

8、蒸汽锅炉的排污操作

8.1、先微开慢开阀,预热两个阀间管道,无冲击声时即可全开,然后打开快开阀少许, 预热排污管道,无冲击声将快开阀全关几次进行排污,排污完毕,先将快开阀关闭,再关慢 开阀。

8.2、当两台以上锅炉共用一根排污总管时,严禁两台锅炉同时排污。同时注意渗漏现象 。

9、缺水事故的处理

9.1、如水位表中的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又可见到水位时,应冲洗水位表确定水位 的高低。

9.2、手动调节加大给水量。

9.3、经过上述处理后,如水位仍继续下降,则应立即停炉。关闭主汽阀,继续向锅炉给 水。

9.4、如严重缺水,则不应向锅炉给水。应按紧急停炉处理方法处理。并迅速报告有关领 导。

10、满水事故的处理

10.1、立即关闭给水阀门,打开省煤器再循环阀门或旁路烟道。

10.2、开启排污阀、加强放水,但要注意水位表内水位,防止放水过量造成缺水事故。 

10.3、关小风闸门,减少油(气)量和送风。

10.4、开启主汽阀、分汽缸和蒸汽母管上的疏水阀门。

10.5、待水位正常后,恢复正常燃烧。

11、汽水共腾事故的处理

11.1、全开上锅筒的表面排污,同时可适当进行底部排污,加强给水,保证正常水位, 以降低锅炉的含盐量。

11.2、打开过热器、蒸汽管路和分汽缸上的疏水阀门。

11.3、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炉水品质,增加对炉水分析次数,炉水品质未改善前,不 允许增加锅炉负荷。

12、蒸汽炉爆管事故的处理

12.1、炉管轻微破裂,如锅炉水位尚能维持正常,裂口不可能迅速扩大时,应加强给水 ,减负荷运行,并立即启用备用锅炉,待备用炉升火投入正常运行后再按正常停炉处理。如 有数台锅炉并列供热,应将此炉与蒸汽母管隔断后作正常停炉处理。

12.2、炉管爆破,水位和汽压迅速下降时,应紧急停炉。如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或不可见 时,切记向炉内进水,但要维持引风机运行,待排尽烟气和蒸汽后停止。

12.3、停炉后,即关闭主汽阀。

13、热水炉的爆管事故处理

13.1、热水炉发生爆管后,应立即停炉。

13.2、使水泵循环,继续给水,待炉水温低于50℃时停止给水。

14、烟道内二次燃烧事故的处理

14.1、立即停止向炉膛供给燃料,紧急停炉。

14.2、关闭烟道送风档板和各孔门,严禁通风。

14.3、采用蒸汽喷入烟道灭火或CO2灭火器灭火。

14.4、事故消除后,认真检查设备,如无异常可先通风5-10分钟左右,再按操作规程点 火,重新点火,重新投入运行。

15、燃烧室炉墙损坏事故的处理

一旦发现炉体外护板过热皮,应立即停炉检查,若是炉墙损坏,应立即修复。

16、电源中断事故的处理

16.1、立即关闭燃烧器,打开省煤器再循环阀门。

16.2、立即关闭蒸汽联箱总阀,清扫油系统。

16.3、查明停电原因和恢复时间,做好重新点炉的准备。

17、热水锅炉汽化事故的处理

17.1、发生汽化事故的现象时,立即减少锅炉的热负荷,即调整小火焰。

17.2、检查分析造成汽化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补水和减少燃烧 。

17.3、经减少热负荷和加强补水以后,仍无效果时,应紧急停炉。

18、锅炉灭火事故的处理

18.1、发现灭火,要立即关闭油(汽)阀门,打开旁路循环阀门(注意不要影响正常炉)。 

18.2、风机运转5-10分钟以后,停止风机运转,关闭烟风档板。

18.3、若循环水泵也停运时,应检查锅炉水位,随时排出汽化蒸汽。

18.4、分析灭火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19、紧急停炉的操作

19.1、若是单炉运行,需要紧急停炉时,可开大循环阀门,关闭油(气)嘴,立即停火。 

19.2、若有别的炉并列运行,运行炉应加强调整和监视。

19.3、若有备用炉,为保证供热,应立即启动备用炉,使其投入运行。

第9篇:锅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1、锅炉投入运行前,应对锅炉本体、安全附件、给水设备、鼓风机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开机。

2、锅炉升火、升压时,应先开引风机通风3-5分钟,排出炉膛和烟道内残存可燃气体。

3、锅炉升火速度应缓慢,从冷炉升火至运行状态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从热炉压火至运行状态不得小于0.5小 时。

4、每班应定期排污1--2次,确保水位清晰、准确、可靠。 水位变动范围不得超过正常水位±40毫米。

5、定期排污宜在高水位低负荷时进行, 每次排污量约使水位下降30—50毫米。

6、每周应在低压运行时,手动安全阀排气试验一次,防止阀芯和阀座粘住,确保安全阀灵敏、可靠,手动生产部经理及锅炉工必须同时在场,做好记录,签字。

7、每月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一次,检查压力表是否工常、准确。

8、每周应对备用给水设备(如蒸汽楚、注水器)试运转一次,保证其运转良好。

9、每班必须做好锅炉水质处理工作,采用钠离子交换器时,应按操作规程作业保证给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0、每班检查引风机、炉排等轴承润滑油脂情况,补充润滑油。

11、每班应清除锅炉内积灰,冲洗地板,擦净锅炉、水泵、风机等设备上的积灰、油脂,保持锅炉房整洁,做到文明生产。

12、锅炉运行期间,必须密切监视水位、压力和燃烧情况,正确调整各种参数,按运行记录填写相关参数。

13、锅炉运行期间,应随时检查锅炉人孔、手孔及受压部件是否有泄漏变形等异常现象。

14、锅炉运行期间,应定期检查鼓风机、引风机、水泵炉排等运转情况。

15、夜间压火期间,应有专人值班,检查压力水位是否正常,检查炉膛内煤层有否熄灭或复燃等情况。

16、锅炉对外供汽时,应先打开分汽缸、蒸汽管下的疏水阀排尽冷凝水,而后稍开供汽阀进行暖管,最后再开大供汽阀 对外供汽。

上一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申请下一篇:感恩老师主题班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