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了深化高等职业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针对目前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拟从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构建等,进行探讨和研究。

第一篇: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彭建华(1981-),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结合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剖析现阶段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结合学院实践,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职业技能标准导向课程体系、锻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和强化形成性考核五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四方联动;课程体系;形成性考核

一、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报告》和《文件》阐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以长沙市为例,2014年全市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1.78亿元,比2013年增长13.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66.10亿元,比2013年增长11.0 %;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65.77亿元,比2013年增长19.3%;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达120家。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信心指数2014年四季度分析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政策松绑、民营银行入市开门的政策利好、针对P2P领域监管力度和法规的完善,使得金融服务业用人需求出现“井喷”,增幅达到48%。

迅猛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对金融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纷纷开设分支行或营业部,亟需大量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课题组通过三种途径对长沙市金融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是,登陆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查询校园招聘计划,了解其对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需求情况。二是,实地走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发放调查问卷。三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不同入职年限员工各自岗位的发展路径,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意见。

通过调查,我们形成了两点认识。一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柜员、经纪人和客户经理岗位,且需求量呈增长趋势;二是,金融机构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整体素质及能力基本认可,但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需要提升。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认知偏差,重视与支持不够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大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态度非常明确。

然而,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认知却存在偏差。一是,职业教育现实地位较低。人们的一般认为,考入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才是成才标准。职业学院成为没能进入本科院校学生的无奈选择,成了后进生的“避难所”。甚至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入职业学院。二是,重普教轻职教。职业学院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高校;除单独招生外,职业院校的录取批次位列最后,生源质量存在先天性差距。三是,对职业学院毕业生存在歧视和偏见。职业学院毕业生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其意义在于服务引领区域经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是,现阶段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追求“高大上”,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且“赶鸭子上架”,难以实现。去除教学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剩两年,可就这两年,学生需要全面学习银行、保险、证券等方向知识。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三个方向都没扎实掌握好,缺乏岗位胜任力。二是,强调技能应用,高素质没有得到重视。偏重学生知识和技术技能,忽视了高素质要求,未形成“德才兼备”。随着“90后”进入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尤为突出,文明礼貌、沟通表达和文字组织没能得到足够训练,导致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欠缺。

(三)师资力量稍显薄弱

伴随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师资规模、学历层次、“双师”素质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提升空间。一是,专任教师规模有待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和职称晋升,一部分教师从专任教师队伍分离出来,担任院系行政工作,导致专任教师规模下降。二是,专业带头人行业气质不够浓烈、行业地位有待提升。三是,“双师”素质教师匮乏。新近教师渠道单一,高校研究生居多,真正来自金融行业企业者甚少;部分教师利用教学之余时间考取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但没有真正符合“双师”素质要求;碍于管理条条框框,金融业务骨干担任外聘教师的课酬过低,不能激励他们安心教授技术技能。

(四)课程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

金融全球化、混业经营和互联网金融纵深发展,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一是,课程体系职业性不明显。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但影响甚微,课程体系仍然缺乏职业岗位(群)针对性。二是,课程内容交叉滞后。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三是,“课证融通”欠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双证书”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学院为了方便学生毕业,用比较容易获取的其他证书替代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四是,项目化教材开发、使用较少。由于“路径依赖”和教学难度增大,部分教师放弃开发和使用项目化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未能有效对接。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落后问题。一是,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普遍存在。教师将学生当成“存储器”,从上课到下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将记忆当做唯一学习途径。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发散性思维不足。没能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情境。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或责任心较轻,没有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而是在网络上下载共享他人课件;即便自己动手,也多是教材内容的重复,没有和教材相互补充,吸引力不够,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失去兴趣。

(六)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毋庸置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生、企业和高职院校三者共赢。近年来,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合作层次不深、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欠缺,不能为金融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行业企业合作意愿不太强烈。二是政策法规不完善、激励措施不给力,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过高,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其参与积极性。三是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模拟环境不够真实,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岗位所需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金融行业企业的认识。

(七)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存在偏颇

部分学院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考核尺度仍然是所学知识的多少,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较少。表现为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少数教师上课不考勤、课后不布置思考讨论作业、考试时满纸填空和名词解释等识记型题目;校内实训时不能深入指导、严格要求,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进而上网聊天或游戏;校外顶岗实习不能跟踪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抄袭作品应付了事;即便进行形成性考核,也因标准模糊、内容片面、过程随意,结论缺乏客观和公平。

三、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沙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立足长沙、服务“三湘”,不断探索和革新人才培养范式。其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得到了金融行业企业认可。

(一)“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美誉度

2009年,由学院牵头,按照平等互利原则,与省内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元素,改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分设的财会金融行业校企合作专门委员会致力促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通过“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训”,“学、证、训、赛”四位一体,满足了金融服务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针对职业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学院和企业的“双带头人”带领专任教师,深入金融行业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找准职业岗位(群),并解构其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经过调研,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熟练业务操作和营销服务技能,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基层业务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构建职业技能标准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产品”,是实现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要载体。要遵循“高质量对口就业导向、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课证融通”原则,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构建而成: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方向课。其中,职业素质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职业指导》等12门课程;职业基础课包括《专业认知》、《金融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等9门课程;职业方向课(三个方向,学生任选其一)包括银行方向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风险管理》等6门课程(对应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方向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等5门课程(对应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方向的《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经纪知识》等6门课程(对应保险代理人资格证)。

(四)锻造名副其实的“双师”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程体系能否顺畅运行的关键。坚持“内培+外引”,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一是,完善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给予合理的薪酬,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金融服务业一线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二是,积极参与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送优秀教师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先进院校学习培训、赴知名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期间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课时津贴;同时加强考核,坚决杜绝教师赴企业挂职“一日游”(填表、盖章,应付学院检查)。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经济师(金融方向)任职资格考试和申报,鼓励参加金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考核。

(五)注重形成性考核,提升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

各教学环节建立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此为基础,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定期不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评价活动。在上述评价活动中,注重融入企业标准,从分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与可靠性。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突出能力本位,淡化终结性考核。将形成性考核纳入整体考核体系,重点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实践操作技术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课程特点,采取提问、训练、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多样形式的形成性考核。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主持人:彭建华。

参考文献:

[1]长沙市统计局.2014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tjgb/szgb/201503/t20150323_115553.htm.

[2]吴后宽,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实证分析—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 2011,(29),pp.10-13.

[3]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 pp.103-105+111.

[4]宋冬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30),pp.56-59.

作者:彭建华

第二篇: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摘 要:为了有效培养和锻炼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知识充足、竞争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的这种培养方式显然已经成为目前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培养方式。以下本文在同实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叙述了金融管理同实物专业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成果和内容,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金融管理 实务专业 校企合作 探究

要想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顺利转变并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培养人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怎样促使从高等院校中毕业的学生能够有效将实践同理论相结合在一起,进而走向工作岗位并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工作的具体环节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发现本市的某职业院校在结合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这种培养模式。在创建金融管理同实物专业校企合作上获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果。最近这几年,经过校企合作而创建的校外教学基地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院校从金融管理同实物专业毕业的学生创造了宝贵的实践和实习以及就业资源。

1 校企之前展开合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出拥有超高技能的人才,从他们的教学内容上能够看出行业同企业的改变。高职院校内设立的专业是他们同社会展开连接的有效桥梁,从设计的教学标准中可以看到院校培养的最终目标,然而要想将这一目标实现,首要前提就是需要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内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员是否与社会需求量相符合最终还是需要行业企业进行评判的。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是我国在培养“工学结合”模式的一个平台,而且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一大契合点。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2 金融管理同实务专业的校企合作内容

以某学院为例,该学院在2006年就已经同本市的某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创建了校企合作关系,多年來双方充分发挥并完善自身的优势,全方位的开展实践活动,取得的结果极为显著。

2.1 合作模式

校企双方间在展开良好合作的前提下,出现了“校—企—学生”的这种合作机制。学院同公司在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最佳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校企双方制定了合作方案,对所有的实习生在入职招聘和岗位职责以及培训、岗位互换等许多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创建了足够的制度保障。另外,校企双方来制定一定的沟通机制,方便校企能够针对合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第一时间展开讨论和交流。

2.2 合作的内容和成果

第一,校企双方力推“订单式”这种培养方法,在金融管理同实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确保学生能够灵活的把在理论中学到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学院成功的举办了“订单班”,共计有两百多名学生参与到了培训中来。在管理方面,公司的高管针对该订单班的学生展开了准员工管理模式,旨在提升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在培养的内容上,校企双方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方案,也就是由校内的教师同公司内资深兼职老师合作授课,当结束订单班以后,学生可直接到该公司进行实习。“订单班”这种培养方式,把员工培训提前到了学生入职之前,不仅节约了企业的培训和招聘成本,而且也充分实现了企业和学校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第二,校企双方共同举办了省级的模拟大赛,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探寻全新的校企合作方式,锻炼并拓宽学生的实训能力,提高学生的投资意识,校企双方已经成功举办了三界省级模拟赛事,其中数名学生获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该模拟大赛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完全点燃了出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三,校外的兼职教师在数量上正体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大大的促进了校外指导这种双导师制度的形成。为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学院开始推广并制定了校外指导的这种双导师制,聘请合作的公司中优秀的兼职教师担当学生在校外的指导跟实习教师,同校内的专职教师展开密切的合作机制,一起指导学生的就业情况,这样对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是十分有利的,而且还利于学生提升一定的职业素养跟职业技能,充分对今后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对企业文化有所掌握,大大拉近了岗位同课堂之间的差距。

第四,教师走向企业展开指导,对企业中运用的先进技术进行了解和学习。为对学生尽可能的展开全程管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在实习中学习到一定的工作技巧,学院专门调动了一部分教师走向企业进行巡查,并对这些实习中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与督促,帮助他们将目前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同困难第一时间加以解决,与此同时这样一来教师也能从企业中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并把这些知识全部应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但对实习期的学生发挥出了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而且还为今后培养更加优秀适应能力更强的学生打下了坚定的根基,形成良性循环。

第五,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撰写教材。在同本市的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展开合作以后,学院和企业都尽可能的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为金融管理和实务专业的学生编制了切合实际的教学素材,并且,学校在获得企业家赞同之后,还对已经编写的教材进行了修订,更新并完善了与之有关的一些案例和内容,确保教材中的内容足够系统和充满实践性,大大提升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3 金融管理同实务专业在校企合作上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态度

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当中,校方更加偏向于让学生去企业进行学习,使他们的实操能力得到锻炼,也就是说在企业中希望看到“在职师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作场景;然而企业却更加偏向于获得实际利益,他们更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价值,为企业打造真正属于他们的人才,却不希望他们占用太多的银行资源。从合作态度上可以看到双方是持有不同态度的,这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合作不稳定的局面。

3.2 師资队伍方面

在校企展开合作的基础上,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学生走向企业进行学习,从企业中获得在岗教学,使学生从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一定的引导,很快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能力。可是,目前我们看到银行内部的从业人员工作相对繁琐复杂,面临着很大的业务量,大多数都几乎没有时间和经历更好地去督促“徒弟”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从师资方面上来看距离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还存在着很大一段距离。

3.3 培养方案方面

现阶段,我们发现有的校企合作仅仅是为了走形式而存在,他们认为把学生安排到企业中来就已经实现了合作。可是在学生走向企业之前,校企双方还没有共同讨论制定出任何一套相应的培养方案。这种培养方式对培养效率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且显而易见也无法达到设想的培养效果。

4 新形势下金融管理同实务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4.1 达成合作

拥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需要校企双方在互相满足各自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企业来讲,我国有相关的规定即企业由于接收实习生所发生同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根据税收法律来计算应纳税数额时进行扣除,这对企业合理避税是十分便利的;校方应该同企业协商并向学生证明企业可以为人才到岗提供保障,校企双方有权力对实习生进行共同管理,确保人才服务足够稳定;企业还可通过校方师资队伍来培养金融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优势势必会帮助企业增强合作机会。对校方来说,企业要表明在人才就业方面向学生提供相符的岗位,可以为校方创建一定的实习场地,而且该行业内的优秀从业者也可以同在校的教师展开业务交流,时时更新知识。

4.2 共享师资

学校内的教师和企业内的人才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他们不仅能够展开行业内的知识交流而且还可以在指导学生方面互相进行学习与合作。在合作期间,校企双方要合理安排好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制度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人员安排等,要针对这些展开具体探讨并充分落实到文件上双方进行签字确认。

4.3 培养期间双方要全程参与

校企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临时的,而是一种长期且稳定的合作模式,所以在展开培养时,双方都要对学生展开全身心的投入并进行教育。在合作前期双方要共同定制培养方案,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授课形式等问题。

4.4 政府投入监管

校企双方在展开合作时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合作成效,就势必需要政府参与进来,政府要有针对性地为校企双方定制管理条例,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对校企双方展开监督和管理。而且随着政府的投入,还可以为双方的合作提供许多便利,确保校企的合作变得越来越成熟平稳。

4.5 法律保证

因为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多多少少都会牵扯到一些权利和义务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国一定要站在法律的层面上去展开监督管理,在吸收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同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制定相应的法律,从法律方面对双方之间的合作进行管理,确保校企双方展开更加稳定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职业院校来讲,校企合作是他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他们实现可持续办学,充分体现办学特点的必经之路。学院在校企之间展开合作过程中可以收获很多珍贵的经验,而且也得到了很多优秀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在校外实习和就业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和条件。另外,在双方之间展开合作中也可以帮助双方第一时间发现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继续挖掘更加优秀的企业资源,创新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骆玉兰,刘军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3).

[2] 赵星星.新形势下五年制大专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基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J].赤子(上中旬),2015(8).

[3] 赵明.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浅论——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1).

作者:耿倩倩

第三篇: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为了深化高等职业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针对目前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拟从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构建等,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能力培养;金融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对形成高职教学特色、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价值来看,我们必须按照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注重实践性、主体性和教学做合一。从实践价值来说,可以形成以学生自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真正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一、有关学者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

中外各界人士和学者围绕实践教学问题纷纷发表了观点和看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关于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我国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如下:一是从课程改革来研究,有些学者提出了金融实务课程应进行项目化改革研究,遵循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二是从教学方法来研究,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加深学生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从教学体系来研究,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提出了“工学结合”改革的思考,“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对技术技能;四是从教学模式方面来研究。如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等等。

国外高职院校普遍重视能力培养,主要观点有: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CBE理论,即强调学生职业所需能力的学习和运用;第三,JITT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金融课程教学也不例外。

2.关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一是关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设计问题研究,如理实一体化安排的合理性研究。二是关于金融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的学者提出了拓展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有的学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银行柜面业务教學中的实践运用很好;有的学者则认为问题引入法和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实践中经常被运用,等等。三是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吴双(2012)认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符合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要求。四是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五是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问题研究。六是具体金融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刘革、邓庆彪(2008)[2]对金融专业提出了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朱维巍、董瑞丽(2011)[3]对高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加建荣、刘艳(2010)[4]对《证券投资分析》、杜继勇等(2011)[5]对高职《人身保险业务》等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3.关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一般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仅限于模拟实训上,或使用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上,最为普遍研究的的是证券方面的课程,也有商业银行或金融方面的课程。至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的研究,一般仅限于学生假期实习或毕业实习,普遍认为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商业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

总体来说,高职教育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理工农医类的实践教学成熟度相对来说高于文科经济类的实践教学,目前虽然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不时也有文章发表,但还缺乏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基地建设这一方面还比较薄弱。

为了深化高等职业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我们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针对目前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拟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课程设计、基地建设的构建等,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对策研究

1.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

按照能力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但是目前关于高职金融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教轻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校内实训不到位;校外实习基地薄弱;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等。

2.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教师应多多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定点联系,寒暑假应到金融企业去挂职锻炼,积极参与行业与企业高级别的金融专业研究会,加强与金融行业的联系和互动。

学生应强调职业资格认证与文凭挂钩,发挥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性。第一,学校成立金融实践培训基地,应将学生金融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作为其考核的重点内容。第二,学校应与金融企业密切协作,实现订单培养,学生在毕业的最后环节都要顶岗实习。

3.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按照能力培养模式对高职金融的实践教学来说,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实践要素的多元化,二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三是实践教学的情境化,四是实践教学的交互性。

按照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其一是运用支架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的五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其二是运用抛锚式教学,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展开教学,主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以及真实演练来进行。其三是运用随机进入式教学,即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模拟方式、并配以真实的情境等不同的角度来随机进入。

4.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研究

按照能力培养模式的高职金融实践教学设计原则,本课题的具体构建方案如下:一是以学生为主,辅之以教师引导,完成实验实训实习的各个环节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运用校内实训,模拟情境,创设情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意义提供帮助,通过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加强对学习的领悟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强调“协作学习”,不论是实训周,还是课程模拟实训或是校外实习,都要强调整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四是强调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习”,如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APP学习空间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五是强调高职学生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以师生互动、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完成评价考核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建设研究

第一,学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第二,完善基于“金融服務”理念的“银校合作项目+仿真金融超市”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建立基于仿真金融超市的“131”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单元项目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模拟操作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第四,借鉴新加坡等国的公共教育机构、学校与企事业组织的职业训练、由企业参与的职业学校的董事会等等管理模式,鼓励私人和企业参与学生的金融培训,建立学校实训基地。

6.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校外基地建设研究的步骤和内容如下: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目标;二是以实践活动和实践情境为主线,选择正确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践基地教学内容体系;四是采取激励和监督机制,杜绝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五是本着校企利益共享的原则,打造学校和校外实践基地共享双赢的体制。

参考文献:

[1]吴双.高职金融类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

[2]刘革,邓庆彪.《保险学原理》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3).

[3]朱维巍,董瑞丽.高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国家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4]加建荣,刘艳.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5]杜继勇,赵丽娟,许志平.高职《人身保险业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作者:杨柳明

第四篇: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从金融机构管理岗位下移到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岗位,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定能力、拓展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从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市场需求,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满足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经营与管理人才需要,尤其是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的发展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一个新专业。那么,如何構建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从而适应基层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营业机构业务经营一线人才需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

(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1.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适应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和金融国际竞争的需要;

3.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基础扎实,能具体操作、会经营管理、具有协作、创新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4.优化以“订单培养”为主要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径。

5.确立“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专业、育时代有用之才”的价值理念,按照“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场”的办学思路,大力弘扬“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和“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努力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大专水平的文化素质,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掌握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现代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各行业财务信息管理需要的第一线高级技术性应用人才。能胜任各单位财务信息处理工作;各金融机构各种票据、资金结算工作;各大商场、超市的会计工作;各企业仓库保管工作;面向社会从事记账代理、税务代理等咨询工作岗位。具有财务信息管理、商务谈判、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英语基本应用能力。

二、专业特色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

(一)培养方向分析

1.成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聘请各大商业银行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咨询指导工作,成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研讨会,适时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2.加强校企合作,“请进来、走出去”

专业发展要依托金融行业、依靠金融企业,注重与各金融机构及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联系与合作:一是聘请其高层管理者或业务能手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师生开展学术报告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二是根据金融机构及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培训方案及培训意向书,提供培训场地、委派教师对其职工进行培训;三是与其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与学生深入业务部门进行实践实习。

(二)竞争环境分析

竞争环境分析主要是指竞争者分析。对于我院金融专业来讲,竞争环境分析就是对开办金融学专业的其他高校的分析。金融专业的竞争环境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竞争激烈。目前开办金融学专业的院校较多,已经出现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金融专业已被列为教育部控制布点专业。

2.竞争者在师资、办学经验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3.竞争者一般在金融专业下设银行、投资经济、保险、理财等方向,但特色不明显,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4.由于宏观金融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下降,以及公司企业对金融理财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院校开始注意在金融专业下设公司金融方向,以培养面向公司企业的微观金融理财人才。所以,高职应用金融与实务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市场需求

(一)行业背景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金融工作置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把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经济金融的“互利双赢、共兴共荣”,金融在湖南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外资银行大批涌入中国的同时,金融业的竞争已变得越来越激烈。金融业新增单位竞相涌现。

(二)人才需求旺

我省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外,还相继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数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成立,给我省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省金融市场增加了新的风险。特别是在目前全世界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波及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大批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

(三)结构明显“偏”

大部分企业的人才结构呈现“偏态”特征,即企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永远小于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而这一特征在金融企业的岗位设置层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首先,从当前金融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占比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多采用“总行(公司)——分行(公司)——支行(公司)——营业性机构(或代理机构)”的机构层级设置方式,支行(公司)以上层级的机构主要履行管理、研究、和产品开发等职能,由于机构数量较少,设置较少的管理及研发型岗位。而基层经营机构(或代理机构)作为业务终端,数量众多并直接接触客户,设置大量“客户服务型”和“业务操作型”岗位。

四、课程设计

(一)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技能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量化,具体找出特定岗位群的通用技能点。再进一步考虑形成这些技能的知识是什么,提供这些知识的课程是什么,这样才能最终确定应该设置什么课程。

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必需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金融一线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感悟。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理论学习是必需的,对专业技能形成必需的理论课的设置理所应当。

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模块化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以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模块,也可以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设计模塊,还可以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设计模块,同一模块的课程可安排在一起,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做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实际一致。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块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核心课程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主要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概述、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银行业务管理的原则与规定、各种具体贷款形式及管理和贷款的风险管理和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银行业务管理的基础。

2.财务管理

它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理财环境下,如何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决策以及财务分析等实务工作,并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一门应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各种财务管理分析、决策等问题。

3.国际金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以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要求。

4.银行保险

本课程主要讲授银行保险基础知识和相关基础理论,使学生系统银行保险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为从事银保合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实践

学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综合资源,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的形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基本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优质课程,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特定能力,同时,建设与核心技能训练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学习资源、实训项目、培训项目、习题库、行业产业标准等内容,为拓展学生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1.一体化课程教学

所谓一体化课程是指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课程。这类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作引领,以移植的岗位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模拟岗位操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以实训室作为教学场地,教学练相结合,是仿真的实践教学。通过这一步模拟的训练,学生能够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但此时学生尚未从事过真实的业务。

2.情境教学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形成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能迅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并做出业绩。要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让学生及早地熟悉职业工作,了解职业工作的规则、程序、规格要求等。在学生不能利用在校期间进入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地模拟职业工作任务,按照真实的职场工作程序、操作制度、质量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坚持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以情境教学为主。

3.实习教学

顶岗实习是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教学活动以学生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作引领,以所在岗位业务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场所作为教学场所,是在真实的岗位作为准员工进行真实的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履行岗位职责并走向正式就业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着眼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要受已有知识的束缚,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知识圈”,敢于创造性地实践。教师应该从企业培训中积累经验,加强案例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实习实训方案制定、实训操作、案例分析、解决实训中的问题,直至实训报告的完成各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毕业后进行创造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时期的金融管理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按照时代要求,以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主要目标。目前的中国经济正行驶在快车道上迅猛前进,高级金融性人才不足,高职院校应该在此大好形势下,培养出优质的金融与实务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以实现毕业生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9).

[2]吴勇军,周文娟.抓好校企合作的关键节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

[3]张丽芳.高职经管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2).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09).

作者:成晋

第五篇: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摘 要:目前,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比较大。当然,金融市场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条件,现代企业必须把内部财务管理和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金融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企业要想在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管理。

关键词:金融市场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理论 实务

在新形势下,金融市场是现代企业资金流体的关键渠道,实际上就是企业之间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资金交易,保证现代企业融资、票据办理等业务的顺利运行。金融市场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现代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变化,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导致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必须适当作出调整。现代企业财务的主要模式就是资金运行,但是传统的资金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传统的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前提就是资金不断增长,资金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会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一是资金流动,二是采买,三是投资,四是控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如今,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必须建立在金融市场的基础上,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动,对金融市场的变动进行研究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和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

2 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2.1 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筹资过程的影响

金融市场既然是现代企业资金流通中不可或缺的渠道,各个企业就需要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下开展现代企业融资和证券交易。金融市场实际也是资金交易市场,交易的对象就是有价值的商品或者产品。金融市场交易中的构成元素有:一是交易对象,二是交易方式,三是交易渠道。金融市场也是各个企业资金交易的中介,把现代企业的资金交易活动全部纳入到金融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就是保证企业资金的纵向流通,资金能够正真流向有需求的企业,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现代企业交易的特点是便捷交易,缩短了资金交易的周期。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需要结合金融市场的变动情况来制定财务管理方案,调整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和结构,把企业的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如果现代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现代企业的运营风险就会提高,企业就会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现代企业要在金融市场变动的前提下合理的调整内部负债与权益,降低负债率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

2.2 金融市场对现代企业投资过程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而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属性,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进步之处。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基金等来展开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现代企业的资金投入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金投入更加自由。金融市场对于现代企业资金投入起到引导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开展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投入,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利息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汇率资金。企业内部对资金投入的影响因素有:一是新兴技术,二是资金投入比例等等。对此,要想降低现代企业资金投入风险,就必须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资金投入多元化也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资金投入多元化也可以丰富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多元化财务管理模式是把企业的某个分支作为管理的重点和主体,并对外展开投资活动。多元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资金额比较大的企业,多元化投资必须建立在用户的实际需求上,而且要结合用户的需求展开生产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在金融市场环境下,分配权是现代企业的关键属性,也是现代企业所特有的属性,企业可以把现有的资金转换成股权的形式,拥有企业股权就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的拥有者,而且股权是可以转让的,如果企业的现有资金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营,企业就可以转让股权,获取更多的资金,维持企业的运营,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3 我国金融市场现状

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现代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现代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市场投资难的问题,也增加了现代企业的投资途径,减轻了国内银行的压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企业发展。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自主创业模块,丰富了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社会竞争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金融市场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但是,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金融市场必须加大调整力度,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產品,二是金融手段等等。创业板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创业板扩大了市场经济发展规模,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丰富了现代企业的业务形式,解决了现代企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拥有金融市场特有的属性。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约束力度比较小,金融市场发展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金融市场的调节能力被削减,导致很多企业开始以高利贷的形式来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导致企业的运营风险加大,不利于企业后期的发展。

4 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对策

4.1 健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比较复杂,现代企业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是盲目的,必须结合金融市场现状建立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为现代企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资金交易渠道,企业只有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才能发挥出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除此之外,现代企业必须把运营和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并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做到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解决。现代企业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到控制市场风险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和变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4.2 丰富财务管理形式

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内部实际情况丰富财务管理形式和手段,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在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调整,扩大财务管理的范围。企业财务管理还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风险投资,二是保守估计,财务管理部门要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投资方案。但是,现代企业投资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现代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投资一定是存在风险性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投资的风险性也在提高,汇率等一直在波动必定会加大企业投资风险。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必须对采用先进的风险技术来控制投资风险,保证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行。

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认识到开展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为人员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企业必须丰富财务人员培训形式,优化培训内容,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财务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财务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现代企业必须加大会计控制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找出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现代企业还需要在财务人员内部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现代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金融市场环境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金融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必须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和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之前,财务人员必须分析金融市场现状,并进行总结分析,降低外部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把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增强风险意识,保证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名旭.企业财务柔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 时成.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 薛緋.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4] 徐松.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 付浩奎.我国企业财务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6] 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作者:刘薇

上一篇: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下一篇:经济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