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任云南省副省长

2022-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李正阳任云南省副省长

云南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李省长讲话

做优做强产业园区 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在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李纪恒 省长

一、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产业园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模式。世界上最早的产业园区是200年前诞生的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工业园区。稍后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则是德国也是世界著名的重化工工业园区。进入20世纪,伴随着新一轮工业化浪潮的兴起,多种类型的产业园区有如雨后春笋遍地丛生。“二战”以后,日本兴办了4600个左右的工业园区,容纳了10余万家企业,大大加快了日本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推进了日本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带动了日本迅速崛起。美国的硅各、英国的剑桥高技术区、韩国的大德科学城、台湾的新竹工业园、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走廊、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园、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著名产业园区。从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区算起,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现在,凡是产业园区集中的地方,就是工业化进程最快,工业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一个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化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园区支展,对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发展产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重要抓手。产业园区联结城市、农村,带动三次产业。以园区聚企业,以企业兴产业,以开发促发展,不仅培育壮大产业经济,还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第二,发展产业园区,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和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

二、三产业转移。第三,发展产业园区,是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园区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建设产业园区,有利于企业集聚和生产要素集中,促进企业问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延伸,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支撑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第四,发展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园区经济是开放经济,在区域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设产业园区,能整合更多的资源,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第五,发展产业园区,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通过产业园区,既能有效避免企业分散布点、大量占地,防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又能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协作、资源循环化利用、资本市场化运作,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从1992年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曲靖经开区等园区开始建设以来,经过近20年的持续推动,我省产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止2011年底,全省产业园区已发展到11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含3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个(2012年新批准15个)。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323.7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87.35平方公里。2011年,全省全部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8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30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0.5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48%、工业销售收入的70.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76%。在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地方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一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滇中地区集中了全省40%以上的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的82.9%和85.1%。2010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仅有3家,比江苏少16家,比浙江少14家,比江西少5家;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比江苏少98家,比福建少83家,比浙江少76家;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工业园区只有8家,比江西少26家,比四川少27家。二是发展层次不高。一些产业园区规划水平不高、产业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同构化趋势明显、产业链体系较为薄弱、投资强度小、整体效益偏低。三是外向度不高,多数产业园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滞后。四是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有待完善,产业园区内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比较滞后,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短板。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层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产业园区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够有力。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光荣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加强产业园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任务。

二、抢抓机遇,做优做强产业园区,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当前,我省产业园区发展面临五大机遇:一是桥头堡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务院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文件明确提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云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口岸物流基地发展保税物流,等等。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为我省推进产业园区扩区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三是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为我省更加有效地开展园区招商提供了重大机遇。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省依托园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五是建设出境出省大通道,为我省优化园区布局、发展通道经济提供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我们依托交通枢纽、节点和大通道,有序推进园区扩区调位,新布局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园区,优化生产力布局。我们要紧紧抓住、牢牢把握、用足用好这些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园区发展“千百亿工程”,做优做强一批园区,全力推动我省产业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具体实践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在提升产业园区发展层次上取得突破。一要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对拥有特色资源优势和大型骨干企业的地区,要依托特色资源和大企业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型产业园区;对产业基础好、在产业链上同类企业集聚较多的地区,要发展专业配套协作型产业园区;对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基础、多种相关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要选择发展关联合作型产业园区。要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类型园区。二要科学定位园区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根据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产业园区规划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要尽可能依托城镇办产业园区,使产业发展与现代交通、物流相配套,把产业园区建成产业聚集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三要推动产业集聚。要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产业园区集中,除不宜集中的高危行业外,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园区;已在产业园区外取得土地审批,尚未征用土地和动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应将其用地调到产业园区内进行建设。要突出园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沿产业链方向整合集聚相关企业,形成龙头带动、配套协作的园区发展格局。四要重点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省里将建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烟草及配套、钢铁、有色、稀贵金属、装备制造、磷煤化工、建筑建材、石油炼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特产品加工、珠宝玉石加工、家具家居、食品饮料、保税物流等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各州市、县市区也要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

第二,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在产业园区规范化管理上取得突破。一要理顺管理体制。要给身份,各级政府应明确园区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级别、内部设置和管理职能,将工业园区管委会纳入编制管理。要给权限,政策上放权、工作上放手,财税上放活,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主体作用,让园区真正实现“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作、独立式运行”。省级工业园区享有省级工业项目审批权,赋予园区在规划、投入、收益、人财物和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对省级工业园区实行财税独立核算,实行“蓄水养鱼”。要抓紧制定出台《云南省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园区建设管理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二要完善考评体系。对全省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考核。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考评由省工信委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参加,组织实施。各州市负责组织对省级以下产业园区的考核管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考核情况,与园区领导班子待遇挂钩,与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使用挂钩,与园区管委会机构级别确定和调整挂钩,与园区提档升级挂钩。三要推行园区实体化运作。园区管委会要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建设和发展产业园区,不断提高园区市场化经营运作水平。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和成都高新区实体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各地园区可探索成立投资开发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代表园区管委会行使资产经营管理权,享有园区土地一级开发权。

第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园区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园区经济就是开放型、开发型经济,必须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园区大开发、大发展。一要创新招商方式。变“单一项目招商”为“链条整体招商”,既注重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也注重引进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带动、辐射效应。坚持社会招商、以商招商、政府招商并重,充分利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招商、商会招商、企业家招商,积极探索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定向招商。积极探索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进行园区开发,大力支持沿海地区和有经济实力地区在我省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鼓励支持大企业(集团)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业园区创办“园中园”。二要突出引大引强。盯住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企、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尤其是要集中力量引进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园区主导产业的突破发展、跨越发展。三要提高引资质量。既要加快引进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又要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研发机构和国际外包服务业转移。一些产业园区,要强化定向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特定区域的国内外大企业入园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在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突破。产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理应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一要加强土地管理。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发展,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高力度管理的要求规划、建设、管理好各类产业园区。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批准;必须严格用途管制,严禁以工业用地为名搞商业地产项目;必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特别要用足用活国家给予云南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推进园区向适建低丘缓坡地布局;必须尽力保障产业园区发展用地。要继续抓好标准厂房建设。二要加强环境管理。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严格环境影响评估,凡不符合园区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进入。要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共同治理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进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循环经济企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低碳发展。

第五,要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构建产业园区服务保障体系上取得突破。一要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抓好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治污、绿化、通信、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交通、城建、环保、供水、供气、供电、通信、教育、医疗、商业、物流、公租房、经适房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投资要优先向园区安排,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城市化、城市发展生态化园林化。二要加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服务机构,引进各类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园区内企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加强园区的横向沟通与合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产业园区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三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内陆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积极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切实提高通关能力,努力为企业便捷、低成本通关创造条件。推动产业园区内部的生产型物流体系建设,降低资金占用和生产成本,提高入园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三、强力支持,努力营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突破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产业园区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和管理,配强配齐配优园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工信委作为全省产业园区工作的牵头服务部门,要研究提出全省产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全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运行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统计考核等工作。省级发改、科技、财政、人保、国土、环保、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商务、统计、招商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形成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合力。

第二,要强化政策支持。要认真梳理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政策落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要加强政策创新,尤其要在园区用地、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探索创新,从政策层面解决发展难题。要强化财税支持,自2012年起,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应上缴省级财政部分,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产业和园区,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政策,必要时实行“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做到政策配套,助推发展。 第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园区领导班子建设,选配懂经济、会管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充实园区管理层,将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选派到园区工作第一线。要不拘一格,以前瞻、开放、包容的眼光,面向全省甚至国内外招聘懂产业规划、懂企业管理、懂招商引资、懂法律法规的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对重要产业,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技术领军人物和研发团队,增强科技和智力支撑。要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训,为企业的落地发展创造条件。

第2篇:云南省省长,副省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

云南省省长,副省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

云南省人民政府1950.3.24—1954.8.6 主席

陈赓1950.3.24—1950.7.7 周保中(白族)1950.7.7—1952.8代主席 郭影秋1952.8—1954.8.6代主席 副主席

周保中(白族)1950.3.24—1950.7 张冲(彝族)1950.3.24--1954.8.6 龚自知1950.6.8--1954.8.6 杨文清1950.3.24—1950.10

云南省第一届人民政府1954.8.6—1958.11.6 省 长

郭影秋1954.8.6—1955.4(代主席)1955.4—1957.9 于一川 1957.12—1958.11.6 副省长

张 冲(彝族)1954.8.6—1958.11.6 刘岱峰1955.2—1956.10 刘明辉 1955.2—1958.11.6 龚自知 1954.8.6—1958.3 吴作民 1955.2—1958.11.6 刘卓甫1958.3—1958.11.6 郭 超1958 .3—1958.11.6

云南省第2届人民政府1958.11.6—1964.1.8 省 长

于一川1958.11.6—1964.1.8 副省长

刘明辉1958.11.6—1964.1.8 张 冲(彝族)1958.11.6—1964.1.8 吴作民1958.11.6—1964.1.8 郭 超1958.11.6—1964.1.8 刘披云1958.11.6—1964.1.8 刘林元1958.11.6—1964.1.8 王少岩1958.11.6—1964.1.8 史怀壁1958.11.6—1964.1.8

云南省第3届人民政府1964.1.8—1967.3.31 省 长

于一川1964.1.8—1964.8 刘明辉1964.8—1965.2.18代省长 周 兴 1965.2.18—1967.3.31 副省长

刘明辉1964.1.8—1964.8;1965.2.18--1967.3.31 张 冲(彝族) 1964.1.8—1967.3.31 吴作民1964.1.8—1967.3.31 郭 超1964.1.8—1967.3.31 刘披云1964.1.8—1967.3.31 刘林元1964.1.8—1967.3.31 张天放1964.1.8—1967.3.31 王少岩1964.1.8—1967.3.31 史怀壁1964.1.8—1966.1 王启明1965.9--1967.3.31

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1967.3.31一 1968 .8.10 主 任

李成芳1967.3.31一 1968 .8.10 副主任

张子明1967.3.31一 1968 .8.10 黎锡福1967.3.31一 1968 .8.10 陈 康1967.3.31一 1968 .8.10 张力雄1967.3.31一 1968 .8.10

云南省革命委员会1968 .8.10一 1977.12.17 主 任

谭甫仁1968.8.10-1970.12.17去世 周兴1971.6—1975.10.3去世 贾启允1975.10.5--1977.2.2 安平生1977.2.2—1977.12.17 副主任

周兴1968 .8.10–1971.6 陈 康1968 .8.10—1975.5 鲁瑞林1968 .8.10–1972.5 刘明辉1968 .8.10—1977.12.17 黄兆其1968 .8.10—1976.12 李 毅1968 .8.10--1977.2.2 徐学惠(女) 1968 .8.10--1977.2.2 段宝珍(女) 1968.8.10—1977.12.17 田维扬 1971.6--1975.5 王必成1971.6—1977.12.17 陈丕显 1977.2.2—1977.7 张海棠1977.2.2--1977.12.17 张 冲(彝族) 1977.2.2—1977.12.17 刀国栋(傣族)1977.2.2--1977.12.17. 吴志渊1977.2.2--1977.12.17 李启明1977.2.2--1977.12.17 张铚秀1977.2.2--1977.12.17 高治国1977.2.2--1977.12.17 薛 韬1977.2.2--1977.12.17 梁文英1977.2.2--1977.12.17 赵增益1977.2.2-1977.12.17 张 云1977.2.2—1977.12.17

云南省第5届人民政府1977.12.17—1983.4.29 主任(省长)

安平生1977.12.17—1979.12.31 刘明辉 1979.12.31—1983.3.25 普朝柱1983.3.25—1983.4.29代理省长 副主任(副省长)

陈丕显1977.12.17—1979.3 王必成1977.12.17—1979.1 刘明辉1977.12.17—1979.12.31 张海棠1977.12.17—1979.3 张 冲(彝族) 1977.12.17—1979.3 段宝珍(女) 1977.12.17—1979.12.31 刀国栋(傣族)1977.12.17—1983.4.29 吴志渊1977.12.17—1979.3 李启明1977.12.17—1979.3 张铚秀1977.12.17—1979.3 高治国1977.12.17—1979.3 薛 韬1977.12.17—1979.3 梁文英1977.12.17—1979.3 赵增益1977.12.17—1982.8 张 云1977.12.17—1983.4.29 吴作民1979.3--1979.12.31 张子斋(白族)1979.3--1979.12.31 习从真1979.3--1979.12.31 邵 风1979.3--1983.4.29 马文东1979.3--1983.4.29 林 超1979.3--1983.4.29 孟琦1979.3--1983.4.29 吴生敏1979.3—1983.4.29 杨克成(白族)1979.12.31--1983.4.29 段华民1979.12.31--1983.4.29 王士超1979.12.31--1983.4.29 祁 山1979.12.31—1983.4.29

云南省第6届人民政府1983.4.29—1988.5.12 省 长

普朝柱1983.4.29--1985.8.16 和志强(纳西族) 1985.8.16--1988.5.12 副省长

和志强(纳西族) 1983.4.29—1985.8.16 朱 奎1983.4.29—1988.5.12 陈立英(女) 1983.4.29—1988.5.12 李铮友1983.4.29—1988.5.12 刀国栋(傣族) 1983.4.29—1988.5.12 金人庆1983.4.29—1988.5.12

云南省第7届人民政府1988.5.12—1993.5.9 省 长

和志强(纳西族) 1988.5.12—1993.5.9 副省长

朱 奎1988.5.12-1989 .7.15 保永康1988.5.12—1993.5.9 赵廷光(瑶族) 1988.5.12—1993.5.9 金人庆1988.5.12—1991.11 陈立英(女) 1988.5.12—1993.5.9 李树基1989.7.15—1993.5.9

牛绍尧(1992.3.18—1993.5.9)

李嘉廷(彝族,1992.11--1993.5.9)

云南省第8届人民政府1993.5.9—1998.1.18 省 长

和志强(纳西族) 1993.5.9—1998.1.18 副省长

牛绍尧(1993.5.9—1998.1.18)

李嘉廷(彝族,1993.5.9--1998.1.18)

王广宪(1993.5.9--1994.1.21) 刘 京(1993.5.9--1998.1.18)

黄炳生(1993.5.9—1998.1.18) 杨健强(白族, 1993.5.9--1994.11.31)

赵淑敏(女,1994.6.2--1998.1.18)

戴光禄(壮族,1994.11.31--1998.1.18)

梁公卿(1995.7.21—1998.1.18) 云南省第9届人民政府1998.1.18—2003.1.19 省长

李嘉廷(彝族)1998.1.18—2001.6.1 徐荣凯2001.6.1—2002.1.29代理省长2002.1.29—2003.1.19 副省长

牛绍尧1998.1.18—2003.1.19 梁公卿1998.1.18—2003.1.19 刘京1998.1.18—1998.4 黄炳生1998.1.18—2003.1.19 李汉柏(白族)1998.1.18—2003.1.19 程映萱(女)1998.1.18—2003.1.19 邵琪伟(1998.5—2003.1.19)

陈勋儒(1999.9.24--2003.1.19)云南省第10届人民政府2003.1.19—2008.1.24 省长

徐荣凯2003.1.19--2006.11.6 秦光荣2006.11.6—2007.1.31代理省长2007.1.31—2008.1.24 副省长

秦光荣2003.1.19—2006.11.6 李汉柏(白族)2003.1.19—2007.1.31 程映萱(女)2003.1.19—2008.1.24 邵琪伟2003.1.19—2005.5 李新华2003.1.19—2007.5.23 孔垂柱2003.1.19—2008.1.24 吴晓青(满族)2003.1.19—2005.12.2 罗正富(彝族)2006.11.6—2008.1.24

刘平(2005.5—2008.1.24)

高峰(2005.12.2—2008.1.24) 顾朝曦(2007.5.23—2008.1.24)

云南省第11届人民政府2008.1.24—2013.1.27 省长

秦光荣2008.1.24—2011.08.30

李纪恒2011.08.30——2012.02.16代理省长 2012.02.16—2013.1.27 副省长

罗正富(彝族)2008.1.24—2012.5.31 李江(女)2008.1.24—2013.1.27 孔垂柱2008.1.24—2013.1.27 刘平2008.1.24—2013.1.27 高峰2008.1.24—2013.1.27 曹建方2008.1.24—2012.5.31 顾朝曦2008.1.24—2012.7.29 和段琪(纳西族)2008.1.24—2013.1.27 丁绍祥2012.7.29--2013.1.27 高树勋2012.7.29--2013.1.27 刘慧晏 2012.8.27--2013.1.27

云南省第12届人民政府2013.1.27-- 省长

李纪恒2013.1.27—2014.10.17

陈豪2014.10.17--2015.1.31代理省长2015.1.31-- 副省长

李江2013.1.27-- 高峰2013.1.27-- 和段琪2013.1.27-- 丁绍祥2013.1.27-- 高树勋2013.1.27-- 刘慧晏2013.1.27-- 沈培平2013.1.27—2014.3.28 尹建业2013.1.27— 张祖林2014.8.4-- 张太原2015.02.15—

姓名

从哪里来

任职年龄

任职年限及职务--云南省省长

到哪里去陈 赓

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47

(1950.3.24一1950.7.7) 云南省主席

中共中央赴越南工作组代表周保中(白族) 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

48

1950.3.24—1950.7.7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0.7.7—1952.8代主席

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部长郭影秋

川南行署副主任

43

1952.8—1955.4(代主席) 1955.4—1957.9云南省省长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于一川

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财委主任

40

1957.12—1964.8云南省省长

错误撤职刘明辉

重庆警备区司令员

41 1955.4—1964.8;1965.2.18--1967.3.31云南省副省长、常务副省长 1964.8—1965.2.18代省长

1968 .8.10—1979.12.31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9.12.31—1983.3.25云南省省长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

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

60

1965.2.18—1967.3.31云南省省长 1968.8.10—1971.6.3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1.6.3—1975.10.3 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年10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李成芳

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53

1967.3.31一 1968 .8.10云南省军管会主任

第五机械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谭甫仁

工程兵政治委员

58

1968.8.10--1970.12.17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12月17日凌晨5时,谭甫仁在昆明军区大院的居所内被军区保卫部刚提拔不久的副科长王自正枪杀。贾启允

61

1975.10.5—1977.2.2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行署副专员安平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

60

1977.2.2-1979.12.31 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普朝柱

玉溪地委书记

54

1983.3.25—1983.4.29代理省长 1983.4.29--1985.8.16云南省省长

云南省委书记和志强(纳西族)

云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

49 1983.4.29—1985.8.16云南省副省长兼云南省科委主任 1985.8.16—1998.1.18云南省省长

全国政协常委李嘉廷(彝族)

黑龙江省省长助理

48

1992 11 -1998.1.18云南省副省长 1998.1.18—2001.6.1云南省省长

撤职徐荣凯

国务院副秘书长 59

2001.6.1—2002.1.29代理省长 2002.1.29--2006.11.6云南省省长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光荣

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53

2003.1.19—2006.11.6云南省常务副省长 2006.11.6—2007.1.31代理省长 2007.1.31—2011.08.30云南省省长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542011.08.30——2012.02.16代理省长2012.02.16—2014.10.17云南省省长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60

2014.10.17--2015.1.31代理省长 2015.1.31--云南省省长

第3篇: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正接受调查

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正接受调查 2014年03月09日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简历

沈培平,男,汉族,1962年2月生,云南施甸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普洱市委书记。 1979.09-1981.08 云南省保山地区保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

1981.08-1989.07 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中学教师(其间:1986.08-1988.07在云南教育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业脱产学习)

1989.07-1993.05 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政府办公室干部

1993.05-1995.02 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5.02-1996.10 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委办公室主任

1996.10-1998.01 云南省保山地委副秘书长

1998.01-2001.06 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县委书记

2001.06-2003.01 云南省保山市委常委、腾冲县委书记(其间:1999.09-2002.07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3.01-2004.11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2004.11-2005.03 云南省思茅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5.03-2007.04 云南省思茅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7.04-2009.12 云南省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其间:2004.09-2007.07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9.12-2013.01 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

2013.01- 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普洱市委书记

九届省委委员

上一篇:乡镇务虚会个人发言稿下一篇:写雪景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