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拥抱新时代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青春拥抱新时代

拥抱管理会计新时代

这是一个放飞梦想与追逐梦想的新时代!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审批与筹备,承载我们发展中国管理会计宏愿的《管理会计研究》杂志终于面世!

我们期望这本杂志能够记载当今中国如火如荼的管理会计发展新时代!财政部主导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各类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应用的空前关注、基于中国背景的管理会计研究方兴未艾,这些都成为创办本杂志的原动力。

我们期望这本杂志的选题将无愧于这个新时代。在立足但不拘泥于传统管理會计教科书内容和工具运用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将把视角拓展到生机勃勃的财经领域,会特别关注公司治理、商业模式、投融资、企业重组、风险管理、战略创新、组织转型、工业互联网、智能财务等。我们将不仅关注企业的管理会计议题,还研究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管理会计议题。

作为一本专业期刊,我们将始终如一地秉持“全球视野”“立足前沿”“技术驱动”“反映实践”的办刊方针。在内容质量上,我们将不仅力争引领管理会计的理论演进,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碰撞结合,更重要的是注重以管理会计理念、工具和方法为核心的案例研究,提炼中国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让广大读者开卷有益,是我们不变的承诺!我们更希望本刊成为推进中国管理会计高校学者、企业财会管理人士、政府相关部门财经交流的园地!依托这本小杂志构建沟通大平台是我们追逐的梦想!

仰望星空,我们将始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激情拥抱中国管理会计的新时代!

《管理会计研究》杂志从此与你一路同行!

第2篇:拥抱智尚新时代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在纺织强国初步建成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新的跨越,是行业面临的紧迫课题。疫情的发生加速了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在行业抗疫成果中數字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数字化转型能力已然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赢得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核心动能。

近日,“智尚新时代 价值新未来——2021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系列活动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举办,国家部委领导、地方政府领导、跨界专家学者、品牌领袖、科技先锋齐聚本届峰会,共话数字与时尚。会议从宏观态势和顶层规划的视角,梳理时尚产业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研讨可持续时尚与数字技术跨界协作的新模式,探寻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时尚生态构建的新路径。为期四天的会议开展了主题报告、专题论坛、趋势发布秀、产品开发培训、产业对接、时尚品牌考察等系列活动。

本届设计峰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服装协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建设管理中心联合承办。

以“智尚”谋求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深圳市龙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志斌等领导出席设计峰会,并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大浪时尚小镇探索建设数字时尚先行区、打造国际数字时尚小镇的高效举措,同时还就新发展阶段国家及行业创新设计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进行了解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主持会议。

孙瑞哲在《智尚新时代 价值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数字技术助力时尚发展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关键能力正在进化、必要路径亟待突围。数字技术的“普适化”运用与组合化运用,正在逐步突破单点技术到多场景运用的进化,实现特有数据、专业知识、业务流程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行业趋势预测、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商业营运等环节进行全面运用和系统协同。数字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基建”与“新能源”,需要以研发和技术服务为核心,完成从“数字个体”到“平台化服务”,实现由点及面,从个别走向聚合的规模化突破。他还指出,未来在智能产业化与产业智能化的进程中,要提高数字技术的行业渗透、拓宽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导数字技术的价值转换、加强数字时尚的有效治理。

曹学军在会上致辞指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经济延续2020年以来的较快回升势头,实现了开门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0.4%,实现利润增长1.37倍,两年平均增速好于疫情前水平。我国纺织行业在2020年疫情应对、防疫物资供应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今年一季度纺织生产出口也延续了恢复向好态势。但受疫情、国际局势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向好和产业链稳定的困难加大。她还指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能力、更高附加价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纺织行业需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建设多元化产业供应链。她表示,设计是时尚创新的重要生产力,也是数字技术应用最活跃的环节。人体大数据支撑了一人一码的定制化版型,人工智能软件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区块链技术已用于设计版权的溯源保护,虚拟实现运用可立体展示设计效果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数字技术与时尚设计融合展现出巨大的前景。

“今年,我区全面推进数字龙华建设的局面已经铺开,正在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建设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先行区。”徐志斌在致辞中指出,大浪时尚小镇作为龙华区六大重点片区之一,是构建数字龙华发展格局中重要的一环。自2003年筹建以来,以建设世界级时尚产业集群和打造“两区三中心”为目标,小镇已由原特区外的贫困落后地区转型成为时尚企业集聚区,由原外贸出口贴牌加工为主转型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的总部企业集聚区,由原产业工人为主的人才结构转型为时尚创意人才聚集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进一步凸显。他还谈道,龙华也将主动担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的使命,依托大浪时尚小镇,进一步推动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深圳时尚产业新城。

以数字+时尚为产业注入澎湃活力

设计峰会上举行了“时尚产业数字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联盟企业授牌仪式”、“2021‘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启动仪式”等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在“时尚产业数字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上致辞。他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正成为时尚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来源,时尚产业也将赋予数字经济发展新内涵。数字技术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他希望联盟以创新为要,推进时尚产业数字化技术发展;以价值为本,争取时尚产业新增长。在人工智能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从美国发来了贺词。他表示AI能够更好地链接时尚、文化和经济,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科技智慧为中国时尚产业注入创新、创意、创造的澎湃活力。

以数字趋势引领产业未来价值重构

设计峰会主题报告环节特邀了埃森哲大中华区产品制造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王卫锋,上海倦鸟思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峰,兰精集团中国区市场拓展负责人陶珂分别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技术趋势、数字语境下品牌的价值重构、碳中和碳达标背景下可持续材料对推动纺织业低碳化的重要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创意设计、科技未来与生态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与新材料。

在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主持的“智尚论道场·数字变革者对话论坛”中,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副教授、Fashion DeepBlue (FDB) 联合创始人周轶璐,小冰公司首席运营官、人工智能创造力实验室负责人徐元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顾问管震,合鲸资本投资副总裁陈川围绕“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展开了前沿思想与商业实践的智慧共享。

作为此次峰会系列化活动的重磅环节,“2022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暨智尚设计发布秀”,集合呈现了由杭州万事利、赫姿时尚、泉州禾伦、上海棱枫等十家优秀纺织面料企业与优秀设计师赵卉洲、安博、陈晓婷、李坤、王婷、严明联袂打造的时尚盛宴。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人工智能图案设计创意交互平台×HUI”环节中,金顶奖设计师赵卉洲采用了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的数字设计产品进行成衣转换。万事利的面料产品图案采用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微软共同研发创造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情感化AI图案设计技术,完美实现了流行趋势、纺织产品设计与数字科技的融合。此外,发布秀中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心咚科技合作打造的超高精度3D数字面料模拟技术也引发了关注。此次虚拟发布通过心咚科技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对“2021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获奖面料产品进行数字转化,并以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为导向呈现了数字与时尚无界融合的虚拟发布秀。

以时尚联动共享产业创新智慧

设计峰会期间,“育精英·创新品·谋新机——2021年度中国纺织创新产品开发实战培训班”、2021“丝路柯桥·布满全球——走进深圳暨中国轻纺城流行面料与深圳服装品牌新品对接会”、“深圳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浪静路大浪时尚街——开街仪式暨品牌考察”相继开展。

在创新产品开发实战培训班上,来自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新饰觉时尚零售学院、巨量大学的产品开发专家、流行趋势专家、数字化品牌营销专家、电子商务专家、视觉陈列专家,从产品趋势创新、爆款商品企划、品牌管理、数字化营销、视觉营销策略、直播选品等多个维度展开专业分析,并以Workshop形式对学员进行实操训练。

此次培训还组织走进玛丝菲尔、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以及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来自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联盟企业、柯桥纺织企业、深圳等地品牌服装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面对不确定,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尤为需要加强上下游的资源链接与协同创新。”在“丝路柯桥·布满全球”对接会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表示。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党委副书记、大浪时尚小镇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曹宇昕,中国轻纺城党工委副书记、轻纺城建管委副主任钱苗娣出席对接会并致辞。40余家柯桥优秀面料企业与深圳服装品牌企业及服装设计师集聚对接会展开交流。

此外,大会主办方还组织了一批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参与大浪时尚街开街仪式、时尚产业新城发布会系列活动,并在会上进行中国(深圳)数字时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其中表现抢眼的智尚创客厅通过“AI测颜值+图案定制”互动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尝新。

作者:徐长杰

第3篇: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拥抱未来


一、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

2018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远近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

《中國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三)总体目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四)战略任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

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人中小学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

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覆盖全学段、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和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

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人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

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擴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

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

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

(五)实施路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科学设计和进一步细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划周期内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完善区域教育发展协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推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基层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完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完善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完善落实机制。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在答记者问中谈到:

制定教育现代化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强调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定位于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与以往的教育中长期规划相比,时间跨度更长,重在目标导向,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安排,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

高书国在《中国教育报》2019年4月4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四个里程碑》一文中认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将是中国人民实现教育强国百年梦想的里程碑,是中国实现教育整体赶超的里程碑,是中国实现人力资源高质量开发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里程碑。学习、理解和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纲领性文件,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与丰富内涵。

中国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并基于中国社会特点和优势进行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成功将对世界教育作出重要贡献,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昌在2019年3月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上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及路径》一文中提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现代化让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推进教育现代化只是其中一项兼具改革性与创造性的长期工程,不仅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的光荣使命,也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与有力保障。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培养新时代现代化人才、提升人民素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个人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知识竞争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推进教育现代化也是我国顺应世界潮流、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推进教育现代化更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助力,教育现代化通过适时调整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格与规模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最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在《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中指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一)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資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

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也可以说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攻坚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发展优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了“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基本理念;系统提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等重要举措;在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改革创新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施策。

(三)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体系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着眼于服务终身学习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局,把教育体系现代化作为总体性教育目标。教育系统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主体的庞大系统,建立灵活、多样、开放的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发挥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分割和交叉管理,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教育组织形式自成一体、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功能合理的完整教育体系,影响学习者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多种通道成才。必须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符合现代教育的特征,突破了单一封闭的人才成长通道,丰富了教育的供给主体构成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选择性,必将进一步催化教育领域内各子系统、教育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制度环境进行了顶层设计,包括: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等帮助学习者成长成才,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这些举措将为不同^群提供随时随地可学的学习环境,有力促进并最终形成人人向学的文化氛围,建成中国特色的“人人皆学”之邦。

(四)依法治教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领域全方位的转型性变革,涉及思想观念、组织架构、结构体系、运行方式乃至制度规则等,必将引起也必将要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调整的系统工程,是包含组织机构、治理结构和队伍建设的艰巨改革建设过程,既需要有很好的顶层设计,又要有壮士断腕的胆识和踏实细致的组织实施。要继续大力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实行减政放权,把一些不该管的事情坚持交由基层和社会负责,把该管的事情认真管好,加强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政府有效地发挥监管服务职能,让学校充分地体现办学主体地位,让社会更好地扮演参与监督角色,形成有序高效的治理结构,為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证。要特别重视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利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机制,发挥伴随式收集的数据在教育治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放管服”改革效能。
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途径

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路径。

(一)实现省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唐汉琦在《当代教育论坛》2019年2期上以湖南省为例谈到:

一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因地制宜,制定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保障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等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达到基本标准。

二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向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转变,以区县为单位,在学校布局、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统一调配基础教育师资,确保教育资源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保障乡村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到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此外,在全省范围内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待遇同等化,按照城镇化进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建小区或人口导人区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等,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入学,健全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高考的异地升学考试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贫困、留守、残疾儿童帮扶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识别精准度,创新资助方式,提高资助水平,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村落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健全家庭—村落一学校联动机制,由留守家庭成员、村邻、学校老师以及志愿者等分工合作,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情况,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积极发展特殊教育,针对残疾学生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培养和差别化教育,保障一般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对中高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个性化和医教结合教育,努力为每个残疾人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获得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是立足科学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既要支持人选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高校和学科,也要继续在省内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省内高校和学科,以世界一流高校和学科为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全国一流、世界一流。

二是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合作共融,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一批地方本专科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积极探索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学科专业群和师资队伍团队,按照产业链对各种人才的发展需求,培养地方产业人才,产出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科学成果,形成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再次,加强本科教育改革和建设,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资助建设一批省内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学分制和专业辅修制,培养优秀复合型人才。

(三)重视教育科研

刘金明和孟四清在2019年5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认为:

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已经进入注重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越往前走,越往深处走,越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典型经验的引领,越需要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理顺教育科研体制机制。

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解决教育科研工作全国各自为政的松散局面。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工作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形成教育科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力量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攻关研究。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体系。

进一步完善巩固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各地要根据实际隋况,统筹规划教育科研机构的规模、编制、功能定位、行政级别等。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课题立项、中期推动、结题、成果转化、横向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

三是要大力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科研队伍素质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的关键。面对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繁重艰巨任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育科研队伍至关重要。要紧紧围绕教育决策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两个工作重点,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可以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各省市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基础和应用研究,应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四是要创新教育科研方式方法。

拓宽教育研究视野,从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关系的角度看待教育问题,不能就教育论教育。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加强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比较研究等科研方法的运用,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加强教育实验研究,大力开展试验区、示范区、示范校等科研活动,同时注意发现基层教育改革与发展典型经验,组织成果推介,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

五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教育科研工作应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奋发有为,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更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约人才培养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級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标准,改革落后的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等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开展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在《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16日第6版《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一文中认为: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我国有1600多万教师,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但极个别教师行为不端,对教师队伍整体形象伤害很大,必须严加惩戒、严格惩处。去年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处理办法,督促各地各校深入贯彻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细化制度举措,把准则要求转化为教师行为指南与禁行底线。一经发现违反师德行为,依据准则严肃处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无死角。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如上海探索建立师德荣誉等级制度,探索教师对学生失范行为的合理惩戒办法,就很好。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典型示范举案说法。这两年国家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制作《李保国》《黄大年》等电影作品,宣传钟扬教授先进事迹,追授东北师大教授郑德荣、河南信阳泖河区小学教师李芳荣誉称号,授予大连海事大学教师曲建武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五)推动多元学制改革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徐冬青在《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28日第4版《多元学制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一文中认为:

要在各个学校和学段之间,通过课程的充分选择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不同学业水平测试,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形成成长序列,营造学习空间,释放充分的发展弹性和成长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兴趣特长。充分均衡地发挥每个人的学习能量,向更加多元、更有弹性、多种结构、更多空间的“学无止境”的学制理想迈进,为建设“学无止境”的教育国度奠定学制大格局。

一是延长学科标准,释放成长空间。以多种分段方式,形成多元结构分段,学段标准具有弹性且给学生以成长的空间,实现学科标准向两头延伸。以课程标准的“长程设计、多次分级、阶段测试”的科学方式,为每个孩子和每个公民提供发展机会,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长程标准和弹性空间。

二是大胆推动多样化学制改革。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四年制高中实验、大学预科中学的实验、九年一贯制甚至十二年一贯制的实验,包括少量以缩短学制为特色的实验性学校:幼小衔接做好学习准备而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初衔接避免因毕业而带来发展滞缓效应;初高衔接避免为初中升学而把更多学时放在刷题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及普职衔接的多种衔接机制的有机形成,真正实现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具有持续性。

三是依靠大数据助推学制改革。学制改革非常复杂。因此,多样化的学制改革实验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大数据支撑,做好评价反馈和跟踪研究。没有学习失败者,只有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可能、不同学习潜能的学习者的学制改革理念,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证据,需要有与学业指导和生涯指导相匹配的系统建设。

(责任编辑:李晶)

第4篇:青春拥抱新时代

--石家庄市第三十七中学 “五四”入团仪式

在这温暖而又美丽的时刻,借红色的五月来临之际,5月4日下午,石家庄市第三十七中学团委在阶梯教室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新老团员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仪式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老团员在雄壮有力的共青团团歌的旋律中给新团员戴上了光荣的共青团团徽,并面向鲜艳的团旗庄严宣誓,大家以坚定的目光和铮铮的誓言展现出共青团员积极向上的活力和朝气。仪式上新团员代表和老团员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他们表示要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践行自己的诺言,严格要求,切实履行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的神圣职责。

学校党支部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祝福和期望,在场的青年学子们激动万分,同时也让孩子们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相信,这些充满鼓励和期待的话语一定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简短、庄重、热烈的宣誓仪式,使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接受了一次严肃而庄重的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积极勤奋、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展示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

第5篇:用青春拥抱时代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做支撑。广大青年是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要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满腔热情,更要有服务祖国、造福人民的真才实学。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这其实是青年学生最朴素的理想和追求。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首先应该是成才之梦。因此,广大青年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不停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广大青年要倍加珍惜大好时光,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刻苦钻研,为毕业后施展抱负、报效祖国夯实基础。在新时期,青年学生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汲取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类新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

其次,还要深入实践,这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历来倡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实践、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也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途径。深入实践是增长才干的舞台。青年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基层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检验知识、丰富阅历。深入实践是了解国情的课堂。青年学生到基层学习锻炼,有利于深刻了解国情民情,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深入实践是锤炼意志的熔炉。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宽广包容的胸怀、乐观向上的心态,需要经历实践的磨炼才能形成。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敢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作为当代青年人,要勇于担当,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融入中国梦想,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前行。实现伟大中国梦离不开我们广大青年朋友的努力奋斗,只要我们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一定可以共同见证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第6篇:用青春拥抱时代(共)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五四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阳光而洋溢活力激情告诉我们,青春是我们的舞台,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的舞台,我们应用青春拥抱时代,在生命的天空绽放青春活力!

正值五月,夏天的五月,五月的夏天,此时夏花正开得绚烂。泰戈尔说过: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一直都觉得,热烈绚烂的夏花是青春的象征。或许是机缘巧合,93年前的五月,1919年绚烂的五月四日,一群热火青年,用满腹的爱国情怀在北京展开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彰显了他们的爱国与青春的活力。中国爱国青年的力量不容小觑,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凝聚力赋予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事物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但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永远都不会落伍,永远不会随时间而流逝。这些精神代代相传,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的大道上。“五四”,是所有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胸前的徽章,是他们对“五四精神”的最好的诠释,是他们青春活力的彰显。

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是欢笑或泪水,这些都是岁月的过客,是我们成长的垫脚石,都会让青春期的我们成长,逐步走向成熟。青春,是躺落一地的美好,静静地等待我们拾走。或弯腰拾走,或无所谓经过,美好或平庸甚至堕落颓废,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既然青春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既然我们已经处于这个如此美好的人生驿站,为何不选择更积极的态度尽情绽放青春的光芒,以温暖的怀抱投向时代„„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富于创造力的知识分子,年轻一代的国家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洋溢青春活力的我们没有理由弘扬五四精神,宣扬爱国,进步,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或许,你会迷茫于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该怎么去拥抱时代。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矢志不渝的誓言,执子之手看日出斜倚夕阳浪漫于海边,是敢于冒险挑战极限勇于开创新世界,是泡着网吧,决斗于游戏与世隔绝,还是张扬个性凸显自我做时代潮人?亦或是博览群书通古今中外与知识交朋友?

如果我告诉你,他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他领航中国的核事业,捍卫国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或许,他生而为了做成这一件大事,但却积极进取,雄壮有力。此生不为浮名利益所牵绊一心一意细推物理,研究科学,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爱国情怀,为了让中国的核事业向时代迈进。如果我告诉你这样一个他,用行动彰显五四精神,拥抱现时代的他——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朱光亚,你会怎么做?

如果我告诉你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推掉了国内知名公司企业的聘任,远离了生活多姿多彩的繁荣大城市,远离家乡告别至亲,来到交通不便到处泥泞坑坑洼洼的小乡村,没有地铁公车超市没有丰盛的大餐没有可人的工资,吃简单朴素的小菜,住破旧漏雨的小屋过艰苦简单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怜悯喜爱那些孩子,只因为想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那样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相对于大千世界,渺小如他们,但相对于精神世界,伟大如他们。他们是五月的太阳,火热的青春激情燃烧,是他们的一颗颗赤诚之心。他们是夜空的烟火,活力绽放,绚烂而美丽。如果我告诉你他们这些支援四部的青年大学生们,告诉你他们的伟大,告诉你他们身上的精神气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身上所具有的相类似,他

们全心全意爱祖国,爱人民,时刻不在努力奋斗向前着,告诉你他们的大无畏,告诉你他们的„„你又会怎样呢?

人生或许存在磕磕碰碰,但这不是我们选择停滞不前的理由,青春只有一次,在只有将青春的名义赋予别样的含义,我们的我青春才会显得更有意义,更富有时代性,更有纪念性。青春的路途,弘扬五四精神,彰显青春活力,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广阔的心胸去拥抱时代,积极奉献社会,多参加公益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多尽自己的一份力建设国家社会„„

用青春拥抱时代,把爱传递,暖人心;

用青春拥抱时代,诠释爱国,民主,科学月进步的五四精神; 用青春拥抱时代,或许,你托起的是一个太阳,照亮了世界某些黑暗的角落;或许,你改变的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从此通向光明大路;也或许,你拯救的是一个即将消逝的生命,生命从此与往不同„„

“我们是五四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激情成就梦想,奋斗点亮未来,让青春在实践中闪耀。

第7篇:用青春拥抱时代(小编推荐)

用青春拥抱时代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青春拥抱时代》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春日的竹笋,草原的新绿,出水的芙蓉; 青春是初生的太阳,远征的新帆,离弦的利箭…… 年轻的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年轻人的路该怎样走,青春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

当我以一个生命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把我由一个小小的细胞幻化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当我可以背着书包坐在明亮的教室学习1+1的时候,我感谢我的祖国,因为是祖国让我生长在一个如此美好的国度,享受着慈祥和关爱;当我和家人、朋友一起坐在树荫下欢快地谈天说地的时候,我更感谢这美好的世界,因为它使我和我周围的每个人都能拥有阳光、宁静和平和。当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都要真诚的俯首感谢—这美好的时代。

像我这么大年龄的青年人都是幸运而幸福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老一辈的万里长征,没有经历那些小米加步枪的岁月,更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战火硝烟。父辈们用他们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鲜血和热忱铸就了我们今天这么美好而宁静的家园。因而,在我开始认识阳光、河流、山川的时候,我便认识了国旗、国徽,我便知道了自己是沿着黄河、长江、龙的血脉长大的热爱和平的华夏子孙,是永远把人民的喜怒哀乐置于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

几千年前,中国的史书上就出现了小康一词,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劳苦人民希望过上安康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强烈渴望。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数有识之士所追求的“家道小康,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图景,一直是一个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没讲过,前人没干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没做过,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没有过” 的严酷现实面前,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经济奔小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片片楼群拔地而起,村镇在扩大,马路在扩展,城市在延伸,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财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向富裕迈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成真,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伟大跨越。西方曾经有人对前西德总理施密特说:中国经济状况不佳!施密特严肃地说:“你们谁都清楚德意志联邦多少人,日本多少人,欧洲多少人?中国又是多少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用仅占世界1%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换一个党,谁都办不到!”

然而,就是在这样美好的时代,在我们青年人中间仍然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有人说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有人说自己时运不佳,没摊上好的工作岗位。初到学校的时候,我对教师工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更没有施展才华的热情。但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在日日与孩子们的相伴下,我忽然明白,原来自己的情感可以流露的这么自然。我爱上了这个传道解惑的神圣职业,爱上了与我朝夕相伴甚至对我充满仰慕的孩子们。我愿意用知识去引领他们;我愿意用行动去影响他们;我愿意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呵护他们;我愿意将自己全部的青春给了他们。我真正明白并体味到了什么叫做:干一行,爱一行!

是春日的竹笋,就应该奋发向上,是初升的太阳,就应该光照四方!青春对于我们,就是要为我们深爱的祖国,深爱的党,深爱的教育事业,奉献我们所有的年轻的力量!

谢谢!

第8篇: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五月,用青春拥抱时代

五月的花海,青春的时代,我们又迎来一个 “五四”青年节。在这温暖芬芳的美好日子,在这安宁详和的幸福时光,我们居安思危,忆苦思甜,难忘先辈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雄鸡一唱天下白”。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曾几何时,青年先锋敢于直面艰险的历程,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用激情燃烧的岁月,点燃了未来,点燃了希望。这是多么绚丽夺目的青春,多么震撼人心的号角!

今天,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五四”的火炬,已传到我们手中;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的肩上。同学们,我们就是青年先锋!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取? 青春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又难道是成长的十字路口的徘徊吗?

在学校,也有这样的场景:迟到、旷课、逃课、吸烟、喝酒、打架;上课睡觉下课疯跑,化妆染发改校服„„这就是典型的不良行为,是一种严重破坏校风校纪的行为,更是青春的败笔。不良习惯的产生,源于责任的缺失,纪律的漠视。没有自觉,没有约束,随心所欲,那便像荒原的杂草,使恶习侵入我们的生命,使青春的色彩暗淡无光。因此,只有在校风校纪的约束下,我们才能正常地完成学业,才能健康地成长,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无愧于青春。

青春,可以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可以是面对峰回路转,霹雳斩棘,举步探索的毅力。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一个理想。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我们要在这里把耕作变成果实;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我们要依靠它攀登知识的高峰;如果说学校是一艘巨轮,那她正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奔向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放眼看吧,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涌现出许多新时代青年的楷模。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以服务祖国需要为乐的王杰,从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科技创新的秦文贵„„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五四精神诠释了青春的使命!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话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怎能虚度?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二十一世纪,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我们更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一个有益于祖国人民的人。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让我们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青年先锋。

第9篇: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

都说青年是国家的栋梁,青年是民族未来的象征。其实,铁路青年也是铁路企业的未来,活力四射,激情燃烧的青年人,是铁路的新鲜血液,是铁路的未来。我们要以实干奉献企业,用实干来筑梦未来。

众所周知,铁路最苦的就是一线职工,顶着烈日的烘烤,迎着强劲的大风,淋着瓢泼的大雨,享受着孤寂的黑夜。就算在亲 人团聚的日子,我们也要经常坚守岗位。这些对于我们这些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来说更是一种考验。但是,作为公司的基层员工,我们青年人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我们依然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努力着,为企业奉献青春,创造价值,也为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人生梦想。

年轻的我们,或许尚显稚嫩,或许略显浅薄;但正因为年轻,我们在困难面前有“闯劲”,挫折面前有“韧劲”,业务面前有“干劲”,学习面前有“钻劲”。青春的我们,认真而不敷衍,踏实而不轻浮。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我们决不退缩,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决不推脱,在大准铁路这个大舞台上,舞动我们的青春风采,展现我们的青年品质。生命中最美丽的词汇莫过于青春,事业上最崇高的境界莫过于奉献。年轻的朋友们,让我携起手来,自觉在基层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最需要的我们的地方,在实践的 熔炉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谦逊的态度,低调的行为,务实的精神和为企服务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断前行。为大准公司“建设世界一流铁路运输企业”奉献我们的青春汗水。 也相信有这样一群人的铁路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走得更远、更踏实。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学习要求下一篇:国培个人研修计划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