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乡镇的转型发展及规划应对——以庄河市太平岭满族乡为例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 城乡关系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城乡规划也处于新的历史关键点。乡镇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许多欠发达的乡镇在实际发展中,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 往往更注重及时经济效益而忽略自身特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乡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挑战, 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一、太平岭满族乡概况

1. 基本情况

太平岭满族乡位于庄河市市域中部, 庄河市市区北部, 与朱隈水库比邻, 东临大营镇, 东南与庄河近郊徐岭镇相连, 西南与光明山镇相连, 西北与蓉花山、正北与仙人洞镇比邻。下辖6个行政村, 乡政府驻地太平岭村。截至2016年底, 太平岭满族乡总人口为20403人, 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3.7%。

产业现状

太平岭满族乡经济生产以农业及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主要主产玉米、大豆、水稻、草莓、歇马杏等不同种类的粮食及经济作物, 并有一定规模的生猪、肉鸡等禽畜养殖。工业主要发展石材生产与加工及钢珠生产。但因石材加工等具有一定污染性, 乡里对石材开采及生产进行限制, 促进其提高技术, 减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 乡政府已通过招商引资落实加气混凝土等环保建材产业。在第三产业方面, 目前乡内已建成天一台湾风情庄园、大连杏花山庄、德源红豆杉生态氧吧、美林盛景生态庄园等都市休闲农业。积极发展农家乐并结合自然景观资源设置多个自然人文景观景点。

2. 资源状况

太平岭满族乡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乡内山、水、林资源丰富, 内部有庄河大河及多个水库, 自然风景优美, 山丘树木茂密、植被多样, 是乡镇天然绿化风景。歇马山、帽盔山、四道湖、五和尚庙、胡仙洞、松涛等均是乡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 太平岭满族乡设有歇马村满族风情皮影戏团, 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远的研究价值, 2007年被列入《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 太平岭满族乡的太平鼓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现不断的发展壮大, 有一批优秀的群众艺术骨干。

二、太平岭满族乡的发展困境

1. 缺乏区域层面的互动

太平岭满族乡对区位、政策优势等外部发展动力利用并不充分, 仅关注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与外部主体之间缺乏整体性的分析与思考, 导致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未能形成区域内的有效互动。

2. 经济产值落后, 动力不足

在庄河市域内各个乡镇中, 无论社会总产值还是工业产值, 太平岭满族乡都处于中下游。庄河市中部、北部的乡镇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与南部近海部分乡镇相比较, 资源优势不是很明显, 社会总产值和工业产值整体落后。

3. 资源型产业面临发展瓶颈

目前, 太平岭满族乡的主要工业发展项目多依靠石材、河沙的开采, 相关企业占工业经济发展的比重较大。乡域内石材与河沙的资源储备相对丰富, 但因其为不可再生资源, 且开发行为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目前政府已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对资源开采进行限制。工业产业的逐步衰退使得太平岭乡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面临发展瓶颈。

三、太平岭满族乡的转型方向

1. 城镇性质

通过对太平岭满族乡的现状分析以及城镇资源特色等方面的研究, 以突破发展瓶颈为目标, 确定太平岭满族乡的城镇性质为:庄河市中部农业观光带的重要节点, 以精品农业、满族文化特色旅游及特色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镇。

2. 城镇职能

将太平岭满族乡城镇职能确定为综合型城镇, 将其打造成为庄河市满族风情旅游服务中心。以太平岭满族乡旅游景点与线路的设置、满族风情街的打造、帽盔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与建设、歇马杏之乡的营造、温泉度假山庄的建设、特色农庄旅游体系的建设等旅游服务业设施建设为基础, 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农业, 为庄河市乃至更广大范围内的城镇提供充满浓郁满族风情的旅游场所。

四、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

1. 全域统筹——重构空间, 协同发展

现状太平岭满族乡域的镇村体系空间结构, 从总体上表现出区域分布的均衡性, 形成了“一个中心, 两大片”的结构型式。本次规划从全域统筹出发, 在与上位规划进行衔接的基础上, 以全乡域空间为底, 以乡域内的集镇、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等为要素, 进行乡域空间的统筹重构。规划形成“一心三带多点”的空间结构, 建立起新型的城乡、人地关系和利益格局。

2. 产业转型——优化结构, 特色创新

以“优一、活二、强三”为产业转型思路, 即优先发展第一产业中的特色品种;增强第二产业的竞争力, 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规模效益;做活集镇第三产业,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一心五区多点”的布局结构。

(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突出产品优势

结合中心村的发展, 在现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重点发展本村的特色产品, 通过设施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 引导传统农业都市型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 将农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努力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增收。

(2) 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绿色工业

根据风向、地理、水文等自然环境特性, 在集镇独立地段集中建设以加气混泥土生产、石材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项目, 并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绿色工业。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的管控, 保障集镇的环境。

(3) 重视文化特色, 深度发展旅游业

重视农村文化中农耕文化和农业用具的深度开发, 着重发展参与性强和文化内涵深的旅游产品, 将文化元素、文化娱乐功能融入农作物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 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重点建设满族风情小镇, 打造帽盔、歇马旅游走廊, 创建台湾+满族风情特色游, 搭建休闲生态农业体验平台等。

3. 生态建设——治理环境, 重塑风貌

以保护和改善乡域生态环境质量为原则, 对乡域内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实行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另外, 太平岭满族乡作为山地环绕型城镇, 应紧扣“山水”自然因子, 以山为背景和制高点, 以道路绿地和线状绿地作为纽带, 联系集镇各功能景观区与绿地区;以河流为城镇建设的自然本底, 以线状绿地作为视觉通廊, 将河流引入集镇, 控制集镇内的人工建筑形态, 构筑良好的集镇景观网络和视线通道。在建筑色彩上, 居住区、公建区、商业服务区应以“红、白”色调为主, 体现活跃、跳跃的时代特色。

摘要:乡镇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然而许多欠发达乡镇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往往缺少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庄河市太平岭满族乡为例, 分析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探索其发展转型方向, 并从全域统筹、产业转型、生态建设三个方面提出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

关键词:欠发达乡镇,转型发展,全域统筹

上一篇:戏剧反讽在《西游记》中的认知特征下一篇:论中腰线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