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遇的文章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相遇的文章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一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分析

摘要:中国当前存在着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下降,资本所得占GDP比重上升的问题,且这一趋势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劳动所得比重下降,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职工工薪报酬偏低不仅直接损害职工权益,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事实,学者们纷纷对这一热门社会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对这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做一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创新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劳动报酬;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选题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长期对外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亟须改进,亟需提升内需,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收入在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劳动者报酬、资本所得和政府对生产环节直接征收的税赋三种形式,它是解决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初次分配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再分配和慈善公益第三次分配。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是分配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劳动者报酬总额在GDP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表明了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是我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这里,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体会这项举措的重要意义,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考文章

为了解有关提高劳动者报酬相关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五篇文章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崔学锋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赵学清的《劳动力充裕条件下怎么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

三、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五篇文章中,毋庸置疑,文献研究法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所谓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这五篇文章都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使文章在“巨人的肩膀上”内容更饱满,论据更充分,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真实、有说服力。

提及劳动报酬,必定离不开数据统计,因而文章中也使用了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例如,在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开篇就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来引出问题的存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40倍和31倍,但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这五篇文章都对劳动报酬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定义,虽略有不同,但都说出了劳动报酬的实质。狭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收入。吴佩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者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货币或实物,从社会领取的一定数量的个人消费品,这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我国的按劳分配主要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来实行的。广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相对于非劳动收入而言的劳动收入,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直接的劳动收入和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信卫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崔学锋,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提出:劳动报酬即劳动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延长工作时间的工作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即通常所说的工资性收入。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等。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简而言之,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在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这片文章中,作者提到收入分配时,就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通过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总结出建国以来的60多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和政策从注重公平—打破平均、牺牲公平注重效率–重视公平、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道路。

案例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中,作者就我国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做论据,论述了我国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的事实。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学者们就劳动报酬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我国劳动者报酬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四、研究方法的不足

在诸多研究方法中,笔者认为案例分析法相对于其他方法,非常适合于运用到劳动报酬这类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中,但是,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章中,这一研究方法的使用略显苍白。案例研究由来已久,在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最有成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相对较少,在国内经济学界则更少。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事实和过程的分析,被科斯讥讽为“黑板经济学”(1991),其所表现的数学化和工程化倾向,使之脱离了经济学的本来含义。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研究方法是,除了一些就事论事的调查报告以外,居统治地位的是概念推理和逻辑演绎,既无假设前提,也不作经验检验,像样的个案研究自然很少,事实的比率太低。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使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在方法和方法论上有所前进和突破,其中,开展和重视个案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经济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因此,案例研究是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案例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真实性。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导,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进行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

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实场景应当是系统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最好在附录中还要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人们读完案例,起码能够掌握所述事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从事案例研究和写作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个案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和(或)证伪什么,但是却可以有所发现。如果把案例研究搞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无法对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作出恰当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甚至会发生极大的扭曲。

五、结 语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角度就得以解决,而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完成。单一的方法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取得一部分信息,而大部分信息可能被忽视,使研究难以奏效。在许多情境中,最佳选择可能是各种方法的结合。因此,交叉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学习文章的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内容的选择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应取其精华,做到全面而深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要与日后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J].争鸣园地,2010,(46):46-47.

[2] 信卫平.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43-47.

[3] 李兰芬.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10,(3):16-21.

[4] 崔学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党政干部论坛,2009,(4):25-27.

[5] 赵学清.劳动力充裕条件下怎样提高劳动报酬比重[N].解放日报,2007-14-10(15).

作者:梁永郭 李玮婧

第2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被引文章的统计分析

摘 要:作者以CNKI引文数据库1993—2015年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的被引用文章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其总量及其时间分布的定量研究,管窥该学科的研究规模与发展态势。同时,对高频被引文章的研究主题进行定性分析,以获取该学科发展的演进情况,了解当前该学科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被引文章;统计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被引文章的定量研究

本研究选择CNKI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被引第一作者”作为检索项,选择1993—2015年为时间样本,分别使用82名博导的姓名为检索词,以精确匹配的方式进行全文检索。这里有几点需要做出说明:第一,由于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于1993年正式获批,因此我们选择1993年作为检索的时间起点。第二,以博导的姓名作为检索词,会存在重名的问题。为此,对于重名率较高的博导,我们增加了“被引作者单位”作为第二检索项,再次进行高级检索。历史地看,有些博导所处的单位可能不止一个,我们在检索的过程中也尽量做到不遗漏。另外,我们还对检索出来的文章,进行了大致的浏览,将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明显无关”的文章加以排除,尽量保证检索的结果客观准确。

检索结果显示,1993—2015年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的被引文章共有2236篇。年度文献被引用的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和某个时间段的研究水平。因此,我们对这2236篇文章作了时间和时段上的统计,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1993—1998年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的被引文章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综观这个时间段的被引文章,大约一半的主题与“教学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学改革”等关键词密切相关。毋庸置疑,作为显性技术的现代媒体技术是最先进入教育技术视野的,并成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标志。正如南国农先生所言:“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是我国电化教育与外国的视听教育或教育技术等的最大区别之处。”[2]因此,博导们在这一时间段的被引文章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的观点。但是,他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又明显超越了物化的“媒体论”,即认识到教育技术不仅要重视教学媒体的使用,还应关心教学传播的整个过程和模式,以切实引发教育教学的变革。因此,其被引文章的主题频繁关涉“智能形态”的媒体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技术。这也符合尹俊华先生《教育技术学导论》对教育技术的定位,“广义的教育技术……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3]。

除去1999年出现的小波动,2000—2003年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的被引文章又呈现出更加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这与我国政府对教育技术的重视不无相关。1998年5月18日,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为《中国教育报》创办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新闻版撰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热情关心与支持‘制高点’,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4]。2000年10月25—26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陈至立在会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5]2001年,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6]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导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分别就“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类文章的数量节节攀升,被引数量自然也就进入了一个高峰期。2004—2010年被引文章有着小幅度的起伏,但整体来看可以认为这是一段平稳期。

自2010年开始被引文章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这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这一描述进行了具体细化和落实。其中多次提及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如“整合设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以多种方式设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项目,支撑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自主创新、经济可行的特色装备研发与推广”[7],又如“设立教育信息化科研专项,深入研究解决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核心共性技术”[8]。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加入了教育技术学的博导队伍,有效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如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组建的“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产品推广、产业示范的重要基地,代表了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的一流水平。该中心具有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十余名博导大都是来自计算机领域的优秀学者。遗憾的是,这类博导的文章基本被SCI、EI等外文数据库收录,仅有少量被CNKI引文数据库收录。我们认为,这是造成该时间段内被引文章的数量明显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另外,与“文献老化”也不无关系。博导们在早期发表的文章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因此越来越少地被引用。美国科学家、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赖斯的研究表明,“文章被引用的峰值是该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年,即当年所发表的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大部分都是前两年发表的”[9]。因此,2014年开始被引数量出现直线下降的态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章的被引峰值尚未到来,应在2015—2016年,而本文统计的截止时间为2015年10月9日。

图2以1995—2014年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被引文章为统计样本,每5年为一个时段(由于1993年、1994年和2014年的样本较小,为了统计的方便,这三年的数据忽略不计),比较文章总量在各时段的分布情况。1995—1999年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仅有3个,博导人数不足10人,被引文章共计204篇。2000年以来,随着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相继设立,博导的人数随之增加,因此其被引文章的总量也呈现出倍数增长的趋势。如2000—2004年的被引总量是1995—1999年的3倍,2005—2009年是1995—1999年的4倍。然而,2010—2014年这5年却略有下降。除了“文献老化”导致被引减少,还由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需要,一批计算机、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导加盟教育技术学专业,而他们的大部分文章又不在我们的统计范围之列。总的来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导围绕教学媒体与教学改革、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创新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受到了较多的关注。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被引文章的定性分析

2236篇文章中,被引100次(含100次)以上的文章共有142篇,我们将这些文章界定为高频被引文章。通过对这142篇文章的题名、关键词、摘要等进行分析与整理,列出表1:

(1)教育(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这一主题可以进一步细化成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MOOC与微课的建设,教育(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机制等几个模块。涉及这一主题的高频文章共23篇,所占比例最大,文章作者也较为分散,其中有五六位博导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有博导主张“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较多适用于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则要关注MultiAgents、XML、GRID、NLP等先进技术。另有博导认为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应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或教学设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则要遵循个性化、合作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开放性等几条原则。关于MOOC与微课的建设,有博导对MOOCs 的本土化展开讨论,结果表明:“MOOCs时代下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让学生跟随知名教授学习,还在于它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进行精密分析后的结果反馈、课程完善、应用生成、个性化教育发展,这才是MOOCs对传统教育的颠覆之处……在本土化过程中,嵌入学习分析技术的 MOOCs是未来的发展趋势。”[10]还有博导对微课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思考,包括微课的“十大特征”、微课建设的“五大问题”与“五大策略”、微课摄制的“五个环节”、好微课的“五个关键”、管理者的“五个对策”等。关于教育(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机制研究,有博导提出了未来教育资源管理模式的两大发展趋势,即自扩充式教育资源库系统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服务体系。[11]而且该博导持续关注该主题,继而又提出“学习元”的概念,并认为“学习元”可以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共享提供很好的理念支撑和技术保障。[12]还有博导阐述了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的要素和程序等问题,并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作为个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13]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这类问题的高频被引文章共16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方法和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博导们几乎达成了共识,即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14][15],为学生打好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16][17][18]。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有博导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学科的课程性质有关,针对不同的学科将有不同深度与广度的整合。如: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是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是多学科渗透的通道。[19]还有博导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既然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当然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否则将会迷失方向,把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变成纯粹的技术手段运用与操作。[20]

(3)网络教学模式研究。这类研究的高频被引文章共有15篇,主要讨论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早在网络教学流行的初期,有两位博导联合发文[21],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五种教学模式及其实现的基本原理,引起较高的关注率。随后,又有博导对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了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22] [23],另有博导提出基于Web的协作学习模式[24]。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有博导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模型,从评价的对象、方式、要素和过程等几个方面对网络教学的评价进行了阐述。[25]还有博导探索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即“用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注重学习的教育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开展动态评价;借鉴文件夹评价,创立学生电子作品集” [26]。

(4)建构主义与教学变革。涉及这类问题的高频被引文章共有12篇,其中某位博导的文章就占了10篇,而且他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文被引证了2412次,他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也得到了较高的引证,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事实上,这位博导两篇文章的主旨都在于把建构主义思想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引发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的深层变革。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27]可以说,将建构主义引入教育技术学领域,是这位博导首倡的,并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关注,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并成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主题之一。[28]这一主题的被引文章共有11篇,其中某位博导的文章就占了6篇,而且他的《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一文被引624次,属于该主题被引率最高的文章。在该文中,他的贡献主要是厘清了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并提出了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几点建议[29]:要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要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要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另外,该博导还分析了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并认为:“技术文化的整合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后发制人的赶超策略”[30]。近几年,该博导聚焦智慧教育,并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和新诉求。另有博导从多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解读,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起源、定义、特征、本质、目的、范围、层次、政策规划、要素和意义等。

(6)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这一主题的被引文章共有11篇,主要关注信息技术或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新发展。有博导从宏观方面对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进行讨论,更多的博导则从微观视角开展具体研究,如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等。

(7)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研究。整体来看,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依然薄弱,甚至某种程度上存在“学术合法性”危机。[31] 因此,这一主题理应受到高度关注。遗憾的是,这一主题的高频被引文章共有10篇,仅占7%,而且这些文章主要出自两三名博导之手,说明这类主题并未在教育技术博导中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有博导指出,“教育技术学最深层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32]。之后该博导又对该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并“从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发展的角度,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学科演变发展的历史研究,专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主要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与生长点,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创新等学科建设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和审视,发表了一系列深刻而独到的见解”[33]。另有博导指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必须走摆脱依附、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34]。

(8)远程教育。这一主题主要包含两大模块:远程教育的趋势研究与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研究。有博导从学科、技术、学习支持服务、合作、运作、办学与服务、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战略等方面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做了全景式的“扫描”。还有博导指出,适用性学习是远程教育模式发展的大趋势。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研究主要出自一位博导之手,他对“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了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并构建了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

(9)新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形成了多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类研究主要对移动学习和教育游戏进行了探索。关于移动学习,博导们的高频被引文章主要涉及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等。关于教育游戏的高频被引文章仅有一篇,其主旨在于对“娱教技术理论”进行全面解读,并认为:“关注并投入娱教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则是为教育技术开辟了一个新领地,对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5]

(10)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关涉教育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引发教育变革的高频被引文章共7篇。其中某位博导的文章就占了4篇,其观点颇具代表性,受到高度认同,他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36]他还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37],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11)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这一主题的高频被引文章共有5篇。某博导参照有关心理学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将信息素养解析为有机的六个部分: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8]还有博导在厘清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结构的基础上,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建议。[39]再有博导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基于“整合”层面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观点和一种基于本观点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40]

(1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涉及这类研究的高频被引文章共4篇,其中某博导的文章就占了3篇。这位博导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方法。[41]后来,她指出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的FIAS评价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并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2]最终,她主张将实践、反思和研究密切集合起来,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实现模式。[43]

(13)其他。我们把剩下的不好归类的高频被引文章统归为这一类,共13篇,所占比例为9.2%,其主题较为分散。

三、结论

根据以上的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我们把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被引文章的总体情况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导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与国家政策开展相关研究,其被引文章的总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且呈现倍数增长的趋势。说明该学科发展迅速,不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而且研究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其学术影响和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2)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的高频被引文章,其研究主题大都是学科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但部分文章的落脚点仅是某项新兴技术的介绍,或是国外研究成果的述评。毋庸置疑,这类研究对指示学科的发展方向颇具启发性意义,但也往往“遗忘”了相应的本土化研究,而且其理论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总体而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导都有2—3个较为持续的研究方向,因此能够对某些问题开展持续研究,进而凝聚在某些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实力。但通过对高频被引文章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有些博导的文章主题在若干年内缺乏变化,且内容上尚有重复的现象,没有太多的创新性拓展,应予以重视。

(4)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导高频被引文章的研究主题,多集中于应用研究或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偏少,这当然与教育技术鲜明的实践取向不无关系。正是由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教育技术学显得不成熟甚至存在“学术合法性”的危机,并由此造成在教育学科群中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因此,在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的研究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小清.引文分析法及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1,(4):192-202.

[2]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8.

[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4]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1998-5-18.

[5]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DB/OL].http://www.edu.cn/20020327/3023659.shtml,2015-11-2.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B/OL].http://www.edu.cn/20010926/3002911.shtml,2015-11-2.

[7][8]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edu.cn/html/info/10plan/ghfb.shtml#fb03, 2015-11-2.

[9]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4.

[10]顾小清.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10.

[11]余胜泉.教育资源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3,(9):96-99.

[12]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2):47-53.

[13]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10):9-14.

[14][1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4):39-43.

[15][17]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2,(2):53-55.

[18]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5):58-62.

[19]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7):20-23.

[20]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21]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1998,(4):58-61.

[22]李克东.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3]余胜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究,2005,(10):50-56.

[24]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1,(5):42-47.

[25]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03,(1):33-37.

[26]张倩苇.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2):53-55.

[27]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28][31]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结构可视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6-11.

[29]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5-8.

[30]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2):11-19.

[32]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2):3-7.

[33]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9):26-36.

[34]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6-9.

[35]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5,(5):11-14.

[36]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1999,(1):3-10.

[37]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0,(6):3-7.

[38]李艺.信息素养详解[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25-28.

[39]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40]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51-54.

[41]顾小清.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18.

[42]顾小清.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8-21.

[43]顾小清.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5-8.

(责任编辑 乔磊)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jor Doctoral Supervisors’ Quoted Articles

ZHOU Shuxian1,ZHANG Gangyao2

(1.Audio-visual Educa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Jiangsu,China 210013;

2.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Nanjing,Jiangsu,China 210023)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jor doctoral supervisor;quoted articles;statistical analysis

作者:周书贤 张刚要

第3篇:为了最美的相遇

摘要:“创想学校”的诞生,是一个基于儿童、为了儿童、从设计到实践整体创新的过程。创想学校的理念和实践,是以学校愿景、思想、理念等文化系统的产生为魂,以开放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凝聚为关键,以这所学校儿童的生活方式、学校的课程体系、管理的方式形态的整体变革为支撑,对于学校未来的深度思考方向。

关键词:创想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教学的勇气》一书作者帕默尔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如何在小学六年不断的相遇过程中自由呼吸,尽情享受学习的愉悦,达成生命的成长?为了寻找这个答案,在创办星河小学的前期,我和我的团队通过走名校、读名著、访民生、拜名师,着力规划一所新学校的未来发展。经过几番论证,产生了“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的办学愿景。

一、追问:为什么办一所创想学校?

(一)对学校定位的哲学思辨

1.成就儿童发展的需要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创想力1岁时达96%,如不加呵护培育,10岁时只剩4%。小学阶段是儿童好奇心、想象力的敏感期与活跃期。学习品质需要尽早奠基,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尤其必要。学习品质可大致分两类:一类表现为好奇心、探索欲、想象与创造等,引发主动性学习;另一类表现为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独立性等。[1]这些学习品质可以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得以培养和发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中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核心价值的追求

我们期待让星河的儿童遇见适合他的学校和教育,获得生命的舒展、个性的张扬、素养的积淀。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世界,星河小学提出创想教育,正是对于儿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尊重、保护和培育。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国家教育改革的期待

目前“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题目训练,“轻”学生学习兴趣、潜能的激发及自主性的发挥等现象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我国在原始性创新方面的成果始终无法和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模仿创新方面的能力则逊于日本和韩国这两个邻国。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需要围绕儿童的核心素养,对目前办学追求、学校文化、课程的构成与实施进行筛选、重组,并从学校教育的层面进行整理建构与实践创新。

(二)对学校使命的愿景凝聚

经过对家长、学生、教师等的调研和专家的多次指导,我们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共同形成了学校的文化规划,形成彼此认同的价值追求。

教育哲学:创想无界,心筑未来。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为核心,让星河小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个个是创造之人。

办学理念: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成为独特的自己。

办学愿景: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创想,它和“创新”“创造”一脉相承。“创新”是“创造新的、革新”;“创造”是“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想”则是依托想象力,创造希望实现的一件事物的形象,希望把以前没有的事物创立或者制造出来。相对而言,“创想”更注重创造前的思维孕育,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更加贴近儿童;而“创新”“创造”更注重物化的表现,倾向成人世界。

培养目标:每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培育孩子的灵性,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公平发展。

校训:善·创。“善·创”,即有善能创,在继承“人人向善”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敢于创新,让星河的孩子在道德的天空飘扬起想象和创造的旗帜。

表征:第四个苹果。一个苹果击中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头颅,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另一个苹果握在乔布斯手中,给人们设计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第三个苹果,则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第四只苹果正在创生,那就是“星河的苹果”,一个拥有着独立个性、大胆创想、独特创造、放眼未来的创想苹果。第四只苹果的创生,是一所学校对自己办学理念的追寻,是一所学校对自己教育哲学的全新厘定,是一所学校对自我追求的形象表达。

二、叩问:谁来办这所创想学校?

那谁来办这样的一所学校,谁能够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主体?

(一)星河儿童:成为学校创生的主角

学校是儿童的地方,我们不断发现儿童三种不同的角色密码。他们首先是“丸童”,所谓“丸”,个儿虽小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潜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其次是“玩童”,“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必须,“玩童”意味着让儿童获得自主的发展;再者是“完童”,要让儿童获得智慧的培育、人格的涵养、潜能的激活、创造的呈现,让儿童获得幸福完整的成长。我们和儿童一起去打造一所属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玩校”。在星河,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创想力培养提供最佳的场所与境遇,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刻刻都能萌发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让“玩校”充满儿童的风景、儿童的气息。

(二)家长群体:成为课程开发的力量

我们倡导“星河每一位家长是全体孩子的家长”“我是星河课程的开发者”“我是星河孩子的守护神”“在星河六年,我愿意为孩子们担任义工”等理念。星河95%以上的家长都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授课,单周五的“故事妈妈”们组织开展的电影课、阅读课、故事课,双周五的“晨光爸爸”们精心设计的国防课、消防课、拓展课,美好的故事像种子一样植入学生心田,精彩的世界不断在学生眼前铺展。学校整合家长教育资源,推行“专题系列”模式,产生课程菜单,家长课程导师中采取点教、走教、助教模式,完善“晨光爸爸、故事妈妈”课程资源平台,学生网络点击,有效提升了家长课程力,形成教育合力。

(三)FSC联合会:打破了星河学校的边界

围绕“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办学理念,将教育视野定位于“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我校成立了首个FSC联合会(Family家庭,School学校,Community社区),重点落实学校儿童创想社区基地,构建儿童校外课程基地的物化网点,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儿童实践教育渠道,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儿童教育工作系统。

同时,我们结合星河小学人文、少年科学、农学、艺术、体育、生命、社会七大星系的设置,按照FSC联合会活动计划,在家长和社会力量的配合支持下,开展了走进武进博物馆、西太湖花博园、米微城堡、污水处理厂、常州民防科普馆、佳农探趣生态园等课程基地,进行了科学、人文、生命、农学等方面的实践体验。每月一次的野外课程,学校都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课程项目单,采用前课程、中课程、后课程进行具体实施,FSC基地活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特聘教师:找到了星河教师的归属

在星河,还有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那就是特聘教师队伍。国家一级演员潘老师几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在星河培养孩子;担任围棋课程的张老师,为了激发一年级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给每个孩子印制一本学习记录本和小奖品,花去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课时费;每周从上海空手道馆来学校上课的陈馆长,为了给孩子上课,每周三中午都是在火车上吃的快餐,还带上了在常州的空手道徒弟某公司老总、大学教授无偿当义工教师。有人问他们这所学校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围棋老师说:“我没见过哪所学校愿意花代价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普及围棋,我也要为他们做点贡献。”陈馆长说:“许多学校有武术、跆拳道课,但大多是技能训练,只有在这所学校,我们可以让儒家思想在空手道课程中体现。在这里,可以真正实现我的价值。”这样的特聘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像星河教师一样对学校有了一种归属感。

(五)教师团队:从移民部落到成长共同体

有人称星河小学是一所移民学校,因为这里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有人曾担心这些老师会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难以融合。有人问调到这所学校的曹利美老师:“这所学校到底吸引你什么?”她说:“这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来学校交流后想尽办法调到星河的万祎老师说:“之前都会准时下班,而在这所学校,自己常常忘记已是下班时刻!”

星河有着一群“尺码相同”的教育追梦人。教师团队年轻、充满活力,他们互助向上,追求卓越。“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已成为全体星河教师的成长共识。集体“从游”,抱团成长,已成为全体星河人的行动方式和成长姿态。学校开启“飞翔者计划”“金蜜蜂2020行动”,完善“导师制”和“带教制”,成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在每周教师例会设计“感动你我他”“善耕大讲坛”“掌声响起来”“工作加油站”等版块,尊重教师在群体中的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学校倡导人文关怀,为老师寄送生日祝福;开展创意节日活动,把教师家属请进学校,形成家园文化;开展“每周之星”“月度人物”“年度感动校园人物”“优秀共同体”等评选活动,形成榜样力量。“从游”文化成为教师文化,从“我”的集合体到集体的“我们”,是一种组织度的跨越,也是一种共同体文化的升华。

三、探问:怎么办好这所创想学校?

(一)倡导生活方式:朋辈共同体的学校生活

1.学习组:项目化学习方式

学校每学期有一次项目化学习成果发布展示。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PBL理念下基于问题的学习成为儿童项目化学习的载体,对于星河儿童而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成了项目化学习的常态过程。小课题研究,学习组合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思维方式的有机组合和衔接,可操作的学习策略,都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

2.朋辈圈:CI助教模式

“CI助教联盟”是Companion Influence同伴影响的缩写,意为同伴助教联盟。在星河,校园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是学生寻找同伴、生长想法、唤醒自我的乐园。同伴是最亲密的朋友,是最真诚的伙伴,更是最有影响力的导师。开学伊始,师生全体总动员,商讨制定“CI 助教”评选标准及考核条例,不设任何门槛,任何只要想参与的孩子都可以报名,通过班级全体学生民主投票,每月初推荐产生当月校级CI助教若干名。这些小助教们每月走进结对班级,在任职期内自主完成岗位责任“三个一”工程:为结对班级上一次夕会课,在结对班级自主结对一名互助同伴,自主为结对班级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每月底,由学校师生代表组建的考评团根据小助教们的“助教秀”,或助教日记、助教小影、助教微视频等,评选出“卓越助教”和“优秀助教”若干名,在全校升旗仪式上接受校长的隆重表彰。“CI助教联盟”行动激发生生朋辈效应,培育混龄同伴关怀,催生师生感恩情怀,形成了 “你追我赶”的校园学生文化。星河小学“CI助教联盟”行动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奇思妙想中用“儿童自己的”思维移情同化,用“同伴喜欢的”方式催生适切小伙伴们感同身受的成长密语。

3.共同体:学习生活形态

星河儿童的成长伴随着班集体的存在、伙伴的交往、朋辈间的影响。这种成长方式激发了潜伏在每个星河儿童心中的内动力。

角落研究。我们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最心爱的角落。学校征集孩子400多个设想,分成了35个门类,为孩子创造角落课程,借助网络平台与校园角落,形成朋辈交往空间。角落课程促进了儿童公民意识、财经素养、合作能力、策划沟通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协同学习。儿童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属于个体的体验,而是伴随着互动、交往的彼此认同和自我实现。当学习真正发生时,“学习共同体”必然同时产生。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学习愿景,学生在协同学习中找到自尊和归属。我们以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发展为突破口,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资源和环境互动的舞台,把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放到整个课程链条上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系统。

共同生活。学校创建了“儿童创想城”,在这座儿童创想城中,孩子们是城市的自主管理者。他们自主推举创想城的“市长”,并设立自主管理中心、服务支持中心以及自主活动中心;他们创建了自己的X城电视台、X城频道、X城模拟社区;他们还通过征集同学的想法,“全城”投票产生了几百个体验岗位,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细化岗位设置、招募、培训、实践、评价等各个环节。孩子们在学校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会了共同生活。

(二)建构课程体系:儿童创想课程的整体实施

1.整体的课程结构

儿童创想课程体系围绕“每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的育人目标,“端行”“好学”“健美”“乐创”的核心素养和“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三个关键目标,从科学精神、认知、方法三个维度建构创想课程的核心课程群、协同课程群、支撑课程群。其中科学领域、人文领域、艺术领域的课程是儿童创想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以“创想”为主线,形成“阶段目标(小学)—学段目标(年级)—主题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目标链,进一步明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结构、资源、管理等内容。

2.弹性的课程实施

弹性课时制:短课时、中课时、长课时、联排课时、个性课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促进儿童发展的选择性、差异性与个性化发展。

多元主体制:根据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家长和社区开发的野外课程、儿童开发的角落课程、师生共同开发的朋辈课程、场馆课程和虚拟课程等。在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外寻找相同的基因,通过基于“合并同类项”的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形态和课程结构的变革。

“星式”课堂实施:我们提出星式课堂的六个要素:一是有好奇心,学生主体意识强,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二是有思维量,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思考、想象、表达,思维有一定的质量和挑战性;三是有表达力,学生能自信、具体、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四是有方法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为解决问题探索不同路径;五是有学习组,共同体学习富有实效;六是有创新点,学生能寻求和对比不同观点,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发现。通过前学、合学、创学的模块推进和《星学院好学手册》《星学院游戏手册》等编制,促进儿童深度学习。

3.多元的课程评价

“游戏化”,改革固态。星河小学期末评价的1.0版本采用“玩转苹果乐园”期末闯关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期末评价的2.0版本则是 “玩转星河小镇” 期末闯关体验,以六个学院的场景评价儿童的素养发展。期末评价的3.0版本则对低年级、中年级进行了分设,低年级为闯关活动,中年级则注重学习共同体的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发布。

“指标化”,改变导向。我们一起研制儿童创想能力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智能差异和学习风格,根据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形式和素养要求,设计不同的评价活动方式。低年级:采用观察记录、面谈采访、表演展示、创想小卡片等形式;中年级:采用问卷调查、问题解决、对话日志、自编报刊、创想档案袋等形式;高年级:采用模拟表演、项目活动、个人网站、课题报告、学习档案等形式。儿童创想能力评价同时也纳入到 “星河小镇”和“项目化考核”等创意评价当中。

(三)创生组织形态: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

1.共筑协同发展机制

一是构新校联盟会。学校加入了江苏省新校发展联盟、苏派名校联盟、中国未来学校发展联盟,在学校发展模式、文化以及机制等方面合作借鉴,联盟成团。二是建合作交流圈。学校成为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实验校,在国际理解、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文化对话。三是筑发展共同体。学校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基地学校、STEM课程基地学校、北京大学游戏化学习基地等,与它们结成课程研究联盟,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2.完善共同体管理机制

学校撤销了原有的校长室、行政职能的四大中心、年级组,建立了一中心三部门三学园的组织结构。一中心为学校研究中心,三部门为课程研究部、综合服务部、成长发展部,三学园为按照低、中、高年段设立的青苹果学园、红苹果学园、金苹果学园。这样的组织架构形成了一种共同体磁场,自我约束和相互促进、互助共赢成为主流文化。我们还采用共同体目标导行制、过程动态评价制、捆绑分享制,对共同体成员及时引领和帮扶,团队共建共享研究成果。

3.探索条块分合机制

通过三年的探索和磨合,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三大部门为经、三大学园为纬的经纬融合管理架构,建立了更加扁平化、复合型、网络状的组织机构。这一架构有分有合。分,各个部门统筹制定标准、策划方案、实施评价,各个学园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拟订发展计划;合,各个中层加入到学园中,形成部分中层的双重管理格局,促进条块结合,提升管理效能。通过采用项目化管理,建立经纬之间积极、双向、有效互动的创生式运行机制,形成学校日常管理的高品质。

四、寻问:关于创想学校的未来创想

未来的星河依然要以儿童为原点,去发现儿童的无限可能,探究儿童成长的密码;依然以课程为引擎,不断促进儿童创想课程的升级深化,更好地为“银河中每一个星星”的成长服务;要不断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无缝对接,支持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效度的提升发挥应有作用。

(一)儿童的世界,聚焦“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我们还远远没有发现儿童成长的密码。未来的星河,将着力聚焦“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从脑科学、神经学、心理学等角度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发现儿童。大脑,学习的基础,学习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教与学是儿童大脑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2]我们要做的是有效促进儿童大脑的开发和潜能的激活,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

(二)世界的儿童,聚焦“国际理解教育”

世界的儿童,应向四面八方打开。“国际理解”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未来的星河学校会加大力度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更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培育学生国际交往方面的综合素养,让儿童走向世界,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

(三)课程的世界,聚焦“成就儿童的梦想”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并由儿童共同参与,努力体现儿童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尊重儿童学习的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激发个体潜能,依然是我们的目标指向。星河课程改革的价值旨归最重要的是指向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唤醒,指向生命个体潜能的激发与发展需要的满足。通过项目化学习、PBL问题导学,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系统。让更多的儿童加入到如STEM课程这样的综合性课程的体验、探究和学习中,让课程为儿童梦想的实现插上翅膀。

(四)技术的世界,聚焦“大数据时代的转型”

通过管理平台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让学校管理实现从碎片化到网格化的转变,资源的共享、反馈的通畅、科学的决策,借用大数据实行低成本、高效化、无缝化的对接,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精准化。通过学习平台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让儿童学习从群体划一走向注重个体差异,更好地为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年龄和性别特征的儿童的智能发展服务。通过转型升级儿童数字体验中心,让学生通过体验、游戏、学习、互动、创造,领略数字时代自我学习能力的潜能激发。

创想相遇未来,为了遇见最美好的自己。星河小学努力使学校成为儿童自由成长的肩膀和终生难忘的地方,真正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服务,为儿童一生的素养奠基。

参考文献:

[1]夏雪梅.打开儿童学习的秘密:国际儿童学习研究的新进展[J].上海教育,2015(16).

[2][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2.

责任编辑:丁伟红

作者:庄惠芬

第4篇:关于沈园相遇的散文

彷佛是四十年一次偶然的回首,看见沈园,便开始了所有的混乱与模糊。

我知道那是千古红尘里的一个故事,那是人世悲欢的一个传说,那是一份不改的忠诚,是一次不该发生的相遇。我只是不知道,那是不是我这四十年后,注定的来临。而今草木繁华在绍兴的街头,湖石峥嵘在稽山的脚下——

沈园,我仿佛来过。

荷塘铺满记忆,天空里是古老的尘灰,梦断香消的绝望里还是你的笑容,那是燕燕于飞的日子,是新婚的那年。从早春的窗,到深秋的菊,是殷殷的琴瑟;我相信你也没有忘记,那是杏红的单衫,那是门中的翠钿,那是在荷叶的中间,鱼儿如你——我相信,你没有忘记......( )

然后是十七岁那年的初相识,看着你的影子走远。然后是你侬我侬,嫩江边上的大风,然后是我们相继毕业,聚少离多。

然后离别是所有的一切,竟然离别是所有的一切!好像人间的相遇只是为了分开。

可是分开了,就别再相遇。

可是我们就在同一个池塘,同一个城市。就像鱼儿一定会相遇在这里,就像陆游和唐婉一定会相遇在沈园,就像我们又相遇。

他是不是在这里写下诗篇?他是不是在这里咽下那杯苦酒?那一次,就是诀别?

清早的沈园还很少游人,我就在这里静静地站着,八百年的光阴一隙,断谒残碑里是苍烟落照,断云横亘下是荒草天涯,人何在?此际鹃啼血。

熟悉的楼头绿叶成荫,隔着看不见的墙,我们远远的注视,这一看,就又是二十年里夜夜的梦回。

二十年沈园柳老,二十年池台仍是,春色非昨。那一天唐婉长眠在相思,这一天我又遇见你在沈园,你还是远远的看我,一转身,就没入了荷塘。

醉眼里伊人已去,我却无法整理混乱,那些古今交错的爱情如蜃如幻,让不能呼吸的沉重与带着抽搐的疼痛变得真实。孤鹤轩的云压在心头,我明白只要活着,就是为了离别的相识,就是今生为了前世的偿付,就是为了爱你的承担——

“如果能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的爱过一次就别离......”你轻轻的读,怕我惊醒,你轻轻的抽泣,遣我离开。二十年还是旧亭台,一个人在想你,于是有一个人锁进栏杆,一个人病在沈园。

你永远在楼头望我,就像唐婉永远在陆游的梦中,桥下波光正好,柳树却老了,就像鱼儿正艳,看鱼的人已经白头。

我正在这里想你,却绝不期望与你相遇,就让岁月过去,就让记忆天真,就让我们都活在那一年的夏天。你就在年年的梦中为我读书吧,读那篇最美的一瞬。

相遇一定是偶然,就像我今天来到了沈园;分开也只因为定数,人间烟火里本来就充满着离合。所以我们坦然面对,面对相思的美好,面对青黄的轮回,珍惜生死的依恋,回味动人的伤心,

不念东风恶。

第5篇:关于相遇的美好句子

引导语:茫茫人海中能够相遇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那么有哪些关于相遇的美好句子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相遇的美好句子一

1、我从没要求过,美丽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樱花的异域,或是落了一地的雪山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2、听着这委婉动人的旋律,想起我们最美丽的相遇!今生能在手机短信上遇到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

4、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5、或许,我们的相遇注定只是今生的擦肩而过,就像某个特定的镜头里,上演了某个特定的情节,而本该彼此相爱的归宿到最后却变成了彼此的麻木。

6、自从有了你,我的心中有太多的牵挂;自从有了你,我的生活不再孤单;自从有了你,我的生命从此多姿多彩,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7、永远,永远都只是一场永远。或许,还只是一个梦和期待而已。能够拥有着了,才是今生相遇后的最美。

8、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人可以百看不厌,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温馨。

9、我喜欢那样的缘份,尤如那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梦一样,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次相遇。

10、不期然的相遇,时空的交汇只在此时此刻,凝滞,似乎追随,只需瞬时。

11、在相遇时,我们早已错过了人生中最美的花期!错的时间,对的人,注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12、这一次相遇,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

13、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故事的结局是否还会被所谓的曾经而支配?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命运的轮盘是否还会运行着最原始的轨迹?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未来的日子里是否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如果了?

14、如果可以,我愿在这场相遇的某一个时刻,在你美丽的一生中,向你借一天。只为了,只为了感受你真实的存在。

15、这个世间,谁都不会是谁永远的美丽,生命中有很多相遇,能在一起的叫朋友,不能在一起叫过客。

关于相遇的美好句子二

1、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2、感谢上苍,能够让我结识了你。在这美丽的季节,这美好的相遇。

3、错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如果相遇,我会更懂得如何珍惜。

4、从来觉得相逢是一种偶然,邂逅是一种机遇。相遇后,却成了匆匆而过的路人。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宁愿从未开始也从未相遇。

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6、又是一场相遇,偶然,伤与痛,在等着我。若是你我不曾相遇,受伤的你悄悄来到我身边就成了必然。

7、有的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可是人们不知道,那是不同高度上的两片云,永远也不会相遇。

8、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

9、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缘起,相识是缘续,相知是缘定。

10、一幅画,一次瞬间的回眸,就在那次画展上,那个眼神,温柔的流转,还是那干净的皮鞋,一尘不染,俊朗的眉宇性感的唇,悄悄走近,牵手一段浪漫。

11、也许相遇就是遇上今生值得的人吧!即使需要分离,但那段时光不会消释。

12、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

1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牵挂一个远方的人。我有深切的愿望,愿你快乐每一天。淡淡的情怀很真,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虽然一切只能给虚幻中的你。

15、相思点点,夜夜期盼,期盼着相逢。听一曲“彩云追月”,泪,滴落!那是心灵的倾诉!幽怨的笛声似在向我诉说着离别后还能否再相聚?此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望月思君,有我用蓝色的相思泪调和的思念,飘向远方夜色苍茫中的你。

16、相逢是缘相知最美相爱是罪相守最累!爱到不能爱时说分手,到底是谁辜负了谁?相逢的日子淡如水,谁爱谁都无所谓。因为那个时候,谁也不是谁的谁,海阔天空自由飞。

17、相逢是首歌,我们举杯,我们对酒当歌,拉家长里短,数儿女情长,谈笑风生,肆无忌惮。倾诉的是真情,珍藏的是友谊。

18、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19、我们本是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却在超越时空的领域里莫名的相遇,你回头看我,我回头看你…始终要分离。起点也是终点,我遇上了你,却要分离。

20、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 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经结束。

21、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2、生命中,有些人来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复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远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或许在某两条路的尽头相遇,结伴同行了一段路程,又在下一个分岔路口道别。无论如何,终免不了曲终人散的伤感。

23、生活中独具风采的男人女人,若再与文字沾上点边,想来更具魅力。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也提高了一个档次。有人感叹生活中缺少好男人,好的爱情也总是与自己错身。但只要你把目光放得柔和些,把行走的步调放得满些,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一瞬间里,有那么一次美丽的懈逅。

24、如果有一天,你的记忆中没有了我,不要忘记我们相遇的每分每秒。

25、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闭上眼睛。

26、如果当命运早早安排即使我们相遇也要分离那么当我们相遇时我希望那会是永恒,哪怕只有一秒我都会牢牢的把握。因为遇上了你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7、人海茫茫,众生芸芸,遇见你,真的像赴那个偶然中必然的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藏到我的心灵深处。于是,我每天驻守着一份等待,一份期盼,一份梦幻,一份缠绵。沉寂在有你的心梦里,和你伴着月色相遇,如那相拥的并蒂莲,相融于静谧的夜色里。想你--想你,想你在最想你的季节里。月光无语,夜风无语,只有我悠悠地对你说--我在想你。

28、萍水相逢也许是一种缘,但错误的相逢却是一场伤感,一份美丽的误会。

29、你是一朵百合花,盛开在蓝天下,根已植在我心间,你迎着朝阳开放,我默默为你汲取营养。你的纯洁让我更加倾心,你的心灵让我倍加心仪,如果有下辈子,我愿意继续,也许在上辈子,我也这样承诺,所以在这辈子,让我遇到茫茫人海的你……

30、蓦然回首,相遇你,我惟用无悔,去温柔的埋葬那一段清音流年。月字成缺,站在孤独的夜空下, 醉酒长啸,泪语问苍天,这暗流滚滚如江海的尘世间,还有多少人在思念疯长的深夜里孤独而又难过的哭泣?

31、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32、离开永远比相遇容易,因为相遇是几亿人中一次的缘分。

33、聚也依依,散也依依,停留在心海的扁舟扬着清辉的帆羽飘向你。在这月色下,与你相约,与你牵手,与你荡在星际。爱人,相遇太美,太美,只因为相遇太美……只为让心中的梦相聚……

34、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5、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怎么能知道爱情存在的真正意义。必须有缘才能共舞,珍惜今天所爱方能同步。不能和你同途,也不能与你同步。

36、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怎会理解一个人的孤独是那样铭心,但却可以释放自我的彷徨与无助。含泪的沧桑,无限的困惑,因为遇见了你,才会有更深的意义。可为什么在爱的时候,总伴着淡淡的心伤?

37、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我不会了解,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一个你,只有你能让人回味,也只有你会让我心醉。

38、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知道,习惯收集你的欢笑。

39、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人可以百看不厌,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温馨。明知不能相逢,为何魂牵梦系?我又怎能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样叫远,什么叫近,远是距离,近在心底。

40、假如人生不曾相遇,就不知道自己喜欢收集你的喜怒哀乐。

41、走在大街上,看着忙碌的行人。我迷茫着,是否通过不懈的努力,前方就一定能花开成海。而所有的一切却落地成冢。我猛的想起你,原来我终究没把你遗忘。在花开的季节,等待着我们再次的相遇。

4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3、这一次相遇,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

44、在茫茫人海里,相遇是偶然。无数偶然,成就一段爱情!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情,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第6篇:关于相遇的唯美句子

1、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

2、听着这委婉动人的旋律,想起我们最美丽的相遇!今生能在手机短信上遇到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3、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4、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故事的结局是否还会被所谓的曾经而支配?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命运的轮盘是否还会运行着最原始的轨迹?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未来的日子里是否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如果了?

5、自从有了你,我的心中有太多的牵挂;自从有了你,我的生活不再孤单;自从有了你,我的生命从此多姿多彩,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6、这个世间,谁都不会是谁永远的美丽,生命中有很多相遇,能在一起的叫朋友,不能在一起叫过客。

7、在相遇时,我们早已错过了人生中最美的花期!错的时间,对的人,注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8、我从没要求过,美丽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樱花的异域,或是落了一地的雪山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9、这一次相遇,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

10、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人可以百看不厌,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温馨。

11、或许,我们的相遇注定只是今生的擦肩而过,就像某个特定的镜头里,上演了某个特定的情节,而本该彼此相爱的归宿到最后却变成了彼此的麻木。

12、如果可以,我愿在这场相遇的某一个时刻,在你美丽的一生中,向你借一天。只为了,只为了感受你真实的存在。

13、我喜欢那样的缘份,尤如那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梦一样,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次相遇。

14、永远,永远都只是一场永远。或许,还只是一个梦和期待而已。能够拥有着了,才是今生相遇后的最美。

15、不期然的相遇,时空的交汇只在此时此刻,凝滞,似乎追随,只需瞬时。

第7篇:初相遇:最美的相遇

《初相遇:那些最美的邂逅》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里多的是曼妙的情歌,比起好逑窈窕淑女的君子那份辗转反侧,东篱更喜欢这对初次邂逅的大胆男女。大概,东篱一直觉得,小言中男女主角的初相遇,不管后来是谁追了谁谁爱了谁,不管后来是谁携了美人归谁成全了自己的心痛,初初相遇的那一刻,总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

白光一闪,何以琛回身看见了阳光般明媚的赵默笙;一觉睡醒,楚玉转头看见了赤裸圆润肩头的主人容止;走廊上不经意一回头,苏韵锦愤怒的眼光灼伤了天之骄子程铮的心;清华园湖畔不起眼的角落里,许一昊一抬头,遭遇了苏措波光粼粼的双眸;新婚之夜,容垣第一次见到了莺哥;孤竹山绵延的青石台阶上,烟雨霏霏中,公仪斐握住了卿酒酒的手指,他说敢问姑娘芳名,她说,永安,卿酒酒,声音冷似珠玉。

有一些人,有一些情,似乎是命定的,就像爱玲同志说的: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但是,还有一些人,还有一些情,并不是一见倾心,过后想想,只能说:噢,你也在那里?一次是偶然两次是缘分,三次呢,只能说是有心了。不管是他的有心还是她的有心,“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没有行动,光有心动顶什么用呢?

于是有了追求,于是有了逃跑,也因此有了爱情故事。

面对皱着眉头瞪人的何大帅哥,赵默笙的必杀技就是耍无赖,那样蛮不讲理地把阳光投射进了何以琛灰暗的心底,所以,父母给他十年,他要赵默笙补偿他一辈子,在她逃跑归来以后。几乎是从一开始,楚玉就对容止动了心,关于容止的魅力,山阴公主说得好,不要去看他的眼睛,不要对上他的微笑,他是个会吞噬人心的妖魔。楚玉初相遇的那瞬间,对上了他的微笑,于是沦陷了。还好,她说: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如果楚玉不是现代女子,没有现代女子洒脱的恋爱观,她如何走出这段无望的爱情?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后,容止想起来了: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而天衣有风的笔下,时光虽然没有倒流,但是空间却可以逆转,于是容止放弃了到手的江山。阴丽华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刘秀时,有金色的阳光,有清爽的凉风,有新鲜的泥土芳香,当然,还有温文尔雅的帅哥,有令人发窘的糗事。少女阴丽华不但错认了帅哥,还把一件白色深衣掉落在了刘秀的手上,很久很久以后,久到深衣的颜色早已发黄,久到这个女子从来都不记得了,有个笑起来炫人眼目的青年一直在等着她。光武帝刘秀在离开人世前,把这件深衣交给了他的皇后阴丽华,深衣里,包着一道麦穗——一茎九穗,秀出班行,这是刘秀名字的来意。刘秀的对阴丽华的爱,从来不霸道,但也从来温柔地不肯放弃。那一刻,阴丽华魂魄激荡。想起了那么唯美的少女时代,想起了少女时代那唯美的初相遇啊。苏曼在偷窥多年的暗恋对象宋翊的时候,丝毫不介意把自己最狼狈的一面呈现在陆励成的眼底,可是在陆励成一方面看来,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出糗,这样失态的相遇方式,尽管是陆励成那样城府极深的老狐狸,看起来也是不乏浪漫的。所以他愿意等,愿意傻傻地买个大药箱放在家里,愿意陪着她国内国外地跑。苏措无心的一次失神,使许一昊终生沦陷,不管是图书馆还是电子邮件,许一昊制造了一次又一次有心的邂逅,但是,终于,守候十年,带走苏措的人,是陈子嘉。即便如此,多年以后,想起湖畔的那次偶遇,我想许一昊不会后悔。

美丽的梦和美丽是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言情小说里美丽的相遇也是一样,我喜欢那样的相遇,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他们才初初相遇。

第8篇:偶然的相遇作文:一次偶然的相遇

我不知道应该叫他什么,我们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过。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我走在行人稀少的人行道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置身于寒风中的人。她,约半百的年纪,穿着一件灰黄交错的大风衣,低着头,缩着脖子,看着路上行人的脚步,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没有一个行人是看过她一眼的,她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异常孤独。她面前摆着一个杂货摊,我好奇的走过去,开始看小摊上的物品。

我看了看摊子上七零八碎的东西,一个印着百合花的小本子映入我的眼帘。它的背景是淡淡的黄色,上面印着两朵惹人喜爱的百合花,它不完全是白色的,花芯处略显一丝淡粉,在明媚的阳光里展开那浅绿的叶子,周围还绣着一丝花边,十分精致。我拿在手中欣赏着。老人似乎注意到了我的存在,她抬起头,看着我说小姑娘,买一个吧,多漂亮啊!很便宜的,才3元呢。我把目光转移到她的脸上,不禁吓了一跳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啊!一个难看的印记在她的脸上划过,边缘还有一丝浅浅的血迹,她那微笑着的脸,让我想起电视里那些恶魔诡笑的脸。我有点惊慌失措的放下那个小本子,谎称自己没带钱。老人坦荡的眼底闪过一抹失望,她用手拢拢大风衣,又如刚才一样沉默了。

我走过一家文具店,店里坐着一个很漂亮的阿姨,手里还抱着一个爱心形状的热水袋。我走进店里,真暖和啊!我的目光被店里一个同样的小本子吸引住了。我指着本子问:阿姨,这个小本子多少钱? 她冷冷地看着我,毫无表情的从嘴里吐出两个字:7元!,她那冰冷的目光把我原来炽热的心渐渐的冷却了。就在这时,那个老人孤独的身影在我脑海中闪过。我走出小店,向那寒风中的老人奔去。

远远的,我又看见了她。我快步走向前,递上三张1元的钞票,微笑着说:奶奶,买一个本子。她惊奇地看着我,眨眼间她的脸上又绽开了一片笑容,原本让我觉得恐怖的脸,现在,在我眼中变得亲切。她迅速拿了一个给我,我接过本子,看着她说:奶奶,您应该卖7元,别人都这样卖的!她亲切的说:它呀,不值!充满笑意的脸在风中轻轻摇曳着。

第9篇:关于激励的文章

哈尔滨怡涵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军分享了他的一家30平的店铺,年业绩由原来的48万提升到248万的心得。王进军告诉记者,他是中研国际的老朋友了,《总代理盈利模式》第四期的学员,他说:“总代课的结束,就是我教练生涯的开始,回归整个教练实践计划的历程,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个教练其实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存在,是你默默无闻的陪伴与支持对方和你的团队。去相信、鼓励、支持到对方与团队;去尊重和你在一起的对方与团队;你在对方与团队前建立的亲和感,相信并信任对方,支持身边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使其今天与昨天不同”据王进军介绍,目前他的公司已完全步入了自动化运转的模式中,所以才使得自己每个月26天都能在全国各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提到公司的自动化运转,王进军讲述,他现在的员工基本上都已经不再用他督促工作了,因为他的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动化晋升、考核的机制,对于终端店铺,他非常自信的告诉记者“我虽然身在外地,但是店铺每天的运营情况我都了如指掌,因为每天下午店长都会给我发信息汇报当天的业绩,而且非常详细,包括进店率、试穿率、成单率、联单率、客单价、业绩达成等情况”

协定目标

聚焦于30平的店铺,年业绩由原来的48万提升到248万的经营心得,王进军首先提到了业绩目标的设置。他与30平店铺的店长商榷下一年的目标计划时,店长说能增长20-30%,去年的业绩是48万,王进军说:“我今年给你的目标是80万”最后两人达成协议,目标定在70万。之

后,王进军又说:“要是你能完成100万,70万以上的部分在原有提点的基础上另加给你10%的提点,若达到100万以上在70——100万业绩增加的10%的提点上再给你15%的提点。”(标注:此处的数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中文数据只是表达用提点激励店长)。这时候店长出去给他店里的导购打电话商议此事,最后两人达成协议。王进军表示,在70万以上的业绩我只要保证成本就可以,利润完全可以分给店铺,这样保证我自己业绩的同时提高终端的总利润,也让员工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

要想让商品跑起来,关键在于人、店、货,无论撬动哪一块,业绩都会“骄傲”的无法收拾。下面从“人效”的角度,以写实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店铺业绩增长的无限空间。

领孩子、包销制

销售重在货品,在货品这一块,王进军采取了“领孩子、包销制”。 在新款到达店铺之后,王进军的店铺采取“领孩子”的方法分货款。每个导购领10个孩子(款),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卖别人的“孩子”也要给提成,这样就不会造成每个人只卖自己的,不管其他款的现象。接下去每个月一统计,看谁领的款卖的好,一年累计下来,看哪个导购领的“孩子”卖的最好,那么就说明这个导购眼光还是很符合消费者市场的,到订货会的时候可以带上,协助店长或加盟商选选款式。 毛式激励法、

有了目标和产品,接下来就是如何让顶在头上的目标落地。落地就要让目标时时变为可能,让员工生发动力。

王进军说:“大多数人因为看到才相信,而少数人因为相信才努力做到。”在他的终端店铺,先给钱,后干活,让员工相信这钱就是自己的,然后努力拿到,这就是“毛主席激励法”的精髓所在,让王进军店铺的所有员工成为了少数人。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般店铺是工作一个月后月末才给员工发工资,而王进军则是每个月末就把下个月的工资“给”员工。

王进军:“小王,这个月完成了多少销量?”

小王:“一万”

王进军:“下个月预计能完成多少?”

小王:“一万五吧”

王进军:“凑个整,两万吧”

小王咬了咬嘴唇:“行”

王进军:“好,提成5000块,给你,数数,看看别有假的哈!”

小王数完后,把5000块拿在手里,摆成扇形拍照,然后洗出照片贴在前台后边的墙上。之后把钱交给店长,锁在保险柜里,并且立下承诺,完成不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比如俯卧撑100个,跪读羊皮卷等。。。这时候的员工是富有激情的,他看到了他将要得到的奖金,那么他付出的努力会比看不到增加数倍。每当完成一单,到前台结账的时候员工都会看到拿着钞票的照片,时刻督促自己为业绩冲刺。

在王进军的店铺,不仅有个人奖金激励法,还有团队奖金激励,比如说这个月团队目标是30万,团队集体奖金是2万,除了个人奖金外,还有团队奖,这样可以杜绝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比如:导购A业绩非常

好,她负责的区域客人非常多,导购B可能心里会想,你业绩那么好,我才不帮你呢,这时候团队业绩奖的存在就发挥了作用,会使整个团队达成最终目标而齐心协力。还可以把一个店铺分成2个小组进行PK,看哪一组最先完成业绩。

这种每月的目标激励法也可转化成每周的,时间单位可以自己定。月末或者周末的时候,开始算销量,达成目标业绩的,拿走奖金,达不成的,自己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奖金数出去,剩下的还回来。在他业绩没有完成的时候,数钱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他会默默地发誓,下个月一定要拿回来…….并且要接受惩罚。

给断码款加料

针对断码款,王进军的策略是断码款不要在货架上陈列,下架后,根据尺码分类,S号一组,M号一组、L号一组、XL号一组…….

当有顾客光临,选定一款的S码时,店铺导购可以这样:‘这位女士,您来的太及时了,这款是我们店里的畅销款,并且和其他几个款都已经打包好准备调回公司总部了,我给您拿一下您试试吧!”然后导购迅速去库房把顾客看中这款相似的S尺码的货款挑选2---3款拿出来给客户试穿,这时候,由于前期已经给顾客了这是畅销款要调走的信号,一般顾客都不会拒绝,那么这时候可以顺带推荐其他S码的货款,并且告诉顾客这时候选两件或者三件打八折等等。不仅仅断码的款出去了,也减轻了库存压力。

发钱发出影响力

“生存就离不了钱,发钱展现的是企业的实力和胸怀,因为意义非凡一定要造势,做足影响力。”王进军说。

王进军是这样做的,发工资的时候会挑出每个店铺工资最高的员工,这个员工的工资必须在店铺内当面发,而且要领导亲自发。比如:“小王,你这个月工资5800啊,这么高啊….!”

这句话说得一定要有力度,让店铺内其他人都听到,这是对其他员工的激励之一。其次通过大声的祝贺和宣传,最好是让其他品牌店里的员工也听到,这样其他品牌店里的员工会想:“啊,这个品牌一名导购都能拿到5800的工资啊……”等到这些员工想换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家啦!最后,如果此刻有顾客在店铺,一定不要忘记让顾客也替你分享快乐,因为顾客也许就是你们店铺未来的心员工! 0807 小飞

济南婚纱摄影http:///zuopinzhanshi/

济南婚纱摄影 http:///xiezhen/

改性沥青设备 .cn

上一篇:行使股权回购下一篇:一个无私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