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的结果

2023-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果没有的结果

不能你没有的论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553600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坪寨乡坪寨中学袁兰英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的一样在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从而学会大胆质疑、勇于实践,然后有所创新。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设计到的、学生的书内外、课内外、家内外的读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育,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先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学习呢?就此,我谈一些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金钥匙一发问

研究学习学习作为一种方式贯彻于学生一切活动中。因此,实践研究性学习也必须应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之中。而实践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就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遇到问题允许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由于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 ,作为初中生学生,拿到书本,不少文章除了很少的字词没有把握外,课文会朗读,文章内容思想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教材,才、准确的把握教材,以至于吃透凝教材,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问,提出问题,以便教师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而通过和学生课堂的互动,探讨、研究,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上灰姑娘的时钟时,就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提出质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不少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很有价值,如:文章是宣传时间 观念的,为什么要写“钟”的历史?;英国的《学徒法》与中心有什么关系?;遵守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于英国,可以说成是其他国家吗?......这样通过了课堂学习的提问,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问题很好的解决。学生发现问题后,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工具书,上网查寻,到图书馆查阅等多种手段趣寻找问题的答案,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愿望。哪个关于“钟”的历史问题和英国的《学徒法》问题,我就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收到了好的效果。因此,要让学生提问,鼓励提问,发昏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让学生在时间中获得直接经验,新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质疑课堂内外的结合

现代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这不仅指云纹的内容涉及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涉及到各种社会现象,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课堂以外的知识。如学习胡绳的《想和做》时,让学生试着观察周围成功的人,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便学生很好的学习和借鉴。还有在讲病句修改时,让学生搜集平时我们见到的病句,引导学生就发现了广告语中的“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是错误的,并且说出了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但自己发现了问题,而且也通过自己的动脑解决了问题。

二、语文实践活动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这是时间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途径

初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涉及办手抄报、开讨论会、搞演讲比赛、开辩论会.....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图片、照片等,并形成文字,提倡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校园内外新鲜事......以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和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在语文事件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良好道德,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写作中

大多数中学生写作文时,经常感觉到头疼,这有时也与老师的命题有关,有时命题会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没有出动学生的情感,所以造成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写不好。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呢?首先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并学会整理归纳与积累信息,并能够恰当的利用信息。

其次,要让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会铺装、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在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加工等,这些都离不开对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

再次,要让学生在写作时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美国《情感论》作者诺曼尔。。。丹森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的生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中学生作文,可以研究一些写作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付出足够的情感代价,由情感趋动引发的情感共鸣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这是一种认识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的把握方式。

四、是学习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为核心。而创新的基础来源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主要的来源途径是读书。正如有人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的涉取知识,使自己学时渊博。”所以,养成好读书是习惯对于一个人创新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所得,如有不同意见,情指正。

第2篇:都没有的知识禅理故事

“世界很复杂,充满变数。”中文教授说,“包括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

“在大家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的时候,我想给一点提醒。”教授敲了敲讲台。今天,他两手空空,没有带书和讲义。“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所以,过于自信有时会导致自闭。”

这句话分量有点重。学生们开始注意教授。黑板上,教授写下“中学到大学”几个字,问:“知道它的意思吗?”

学生们笑了,没有人回答,可能是不屑于回答。教授说“的确太简单了。”然后转身添加“都没有的知识”几个字,问:“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念一下?”

学生们仍然在笑,没有人愿意站起来当“小学生”。教授只好自己念:“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然后解释:“是的,你们的学历值得很多人羡慕,但是,学历与学问几乎是两个概念,后者的内涵实在太广阔了……”

学生们又开始聊天,交头接耳:谁谁将分进党政机关,谁谁应聘于某某大企业,谁谁准备去南方……教授忽然提高嗓门:“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

学生们一惊,抬头。教授见大家注意力集中了,笑眯眯地在那句话前加了一个字“从”。台上有学生轻声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教授立即指着他:“这位同学,请你读出这句话,注意断句。”

学生站起来,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念道:“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其他同学呵呵笑。教授问:“难道他念得不对?”学生们仍然呵呵笑,兴致盎然且轻松。

教授环顾四周,见没有人答话,叹了口气,扔掉粉笔:“唉,思维定势了,不利于面对充满变数的世界。”这时有个同学反问:“难道他念得不对?”教授断然回答:“只对一半!”台下的人再次提起精神,盯住教授。教授开始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台下一片安静。教授得意地诡秘一笑,走下讲台:“诸位,很抱歉!作为一名中文教授,我竟然在与各位道别的时刻玩了一次小学生的文字游戏——不过,我用心良苦,因为你们即将面对的社会的确充满了——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而你们又必须——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台下的学生们纷纷起立,向敬爱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3篇:《书里没有的故事》读后感[大全]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这次阅读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里没有的故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书里没有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趣,从中我也收获很多。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豆拉拉的家庭,小主人公豆拉拉从小就爱听故事,只要没有新鲜的`故事,她就会哭闹甚至绝食,最终停止生长。妈妈为小拉拉的事伤透了脑筋,她带领豆拉拉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起名叫“豆拉拉走天下,带你去找好故事 ”。他们来到农村,在这里豆拉拉每天可以听到100个故事,豆拉拉感到十分开心。后来,农村的故事全都听完了,妈妈又带她去了海边,在海边他们很幸运地遇到了作家先生,他教会了豆拉拉爸爸妈妈编故事的秘诀。从此,豆拉拉就有了数不清的新鲜故事了,豆拉拉在爸爸妈妈的故事里每天快乐地成长着。

虽然这只是故事,但是它却教给了我们很多道理: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眼前,大自然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蕴藏着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寻找这个故事宝藏。

我们作为小学生要多读书,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这会发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世界!

【《书里没有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语文书里的故事作文

2.书里书外作文

3.童话故事:旧书里的故事

4.三岁宝宝睡前故事书里的故事

5.催眠书里的故事之温暖友善的离婚

6.你没有失败的故事

7.年轻没有失败的故事

8.卡米没有来的故事

9.关于没有自信的故事

第4篇: 如果不安装净水器可能会有的后果

因为当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可能都会面临着水污染,这也使人们饮水做饭都成了难题。也正是因此,凡是家境稍好一些的人家,都买了净水器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过,也有一些人对水污染并不在意,觉得不装净水器也没什么了不起,自己多年来从没装过,身体也没出问题。那么,家里不装净水器真的可以吗?

汉斯顿净水专家介绍说: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很缓慢的,防不胜防的。不是说今天不装净水器,明天就会得病。不装净水器,暂时看没什么问题,不过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一、感染一些传染病和流行疾病。夏季水里细菌、虫卵等有害物质比较多,如果没有净水器来过滤这些微生物,有时会引发疟疾、霍乱、痢疾等肠胃病。

二、受到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伤害。有的地方工厂、矿山较多,排放大量的废水,喝了这种水,毒物在体内缓慢淤积,时间久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如日本著名的痛痛病、水俣病。

三、引发结石病。有的地方水质过硬,长期饮用,会导致结石病的发生。

四、有的地方水质差,口感也很差,发苦发涩,不经过过滤甚至难以下咽。

由此可见,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必要花个几千块购买一台家用净水器。不过买净水器也不要盲目,要选择合适自己家水质的产品。如果家里水质较硬,有重金属污染,那建议最好选择纯水机,因为超滤机可能无法过滤掉这些金属离子;而泥沙、水藻较多的地方,在安装净水器前,最好在前面安装一个前置过滤器,过滤掉其它的杂物,对净水器滤芯滤膜起到保护作用。若是家里的水不但不能饮用,也不能洗衣做饭,那就要安装厨房净水器,或者全屋净水器等大出水量的产品,从而满足家人对饮水的需求。

另外,在家里装净水器前,对水压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是河水、井水,那就要安装带有增压泵的净水器,以免水压过小,影响正常的使用。

汉斯顿新推出的双水双模直饮机,同时具备超滤机和纯水机两种功能,是家庭饮水的理想选择,不管城市农村都可以使用。

第5篇:暨南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真题课本没有的资料2

评价历史人物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第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2、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主要看他所领导的起义:在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统治);有何间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或纲领对提高农民革命斗争水平有何作用。

3、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行动: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融合进步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4、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如评价左宗棠、汪精卫等人)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如对汉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动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六个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 第五,要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阳太守杜诗他的主要贡献是水排的发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为地主阶级政治家,而应确定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

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四、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一)如何理解19世纪末至1945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是民族觉醒时期

这一时期共有三次民族觉醒高潮;

第一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表现为。民族主义政党的成立和明确纲领的提出。觉醒的条件是20世纪初列强的瓜分、资本的输入、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成。地区:最先在亚洲出现民族觉醒高潮,主要事件是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运动、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次是非洲,如埃及人民抗英斗争,结果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领导者的软弱。

第二次:一战和十月革命促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从而掀起了第二次民族觉醒高潮。主要

事件是五四运动、印度反英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华夫脱运动等;其特点表现为群众性和斗争规模的扩大,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第三次: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展开,出现了第三次民族觉醒高潮;其特点是不少被压迫民族敢于拿起武器为民族解放而长期斗争。如朝鲜、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等。

(二)如何理解1945年至9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是民族独立时期

1.历史背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严重削弱;在持续不断的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同社会主义争夺"中间地带"的需要,不得不改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允许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而通过旧有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联系的纽带,从经济上控制和影响以前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地主义政策发生转化,开辟了非暴力斗争取得民族独立的途径。

2.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和运动后的执政者主要是民族主义政党,其中多数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核心,少数是由爱国王公贵族领导的;中、朝、越则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取得反帝反殖斗争胜利的。

3.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两次高潮:一是战后初期,即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中期,中心在亚洲和北非。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改变了东方和世界的形势。二是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中心在非洲。五六十年代,亚洲及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人民加强了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典型事件包括: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诞生,该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70年代中期历时500多年的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宣告崩溃;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大陆完成了非殖民化的任务;1994年新南非的诞生标志着白人种族政权在非洲的终结;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并向社会主义发展;巴拿马人民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迫使美国于1977年同巴拿马签订新条约,规定巴拿马于1999年收回运河主权,这是该时期民族独立浪潮的突出事件。

(三)非洲大陆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的特点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把非洲民族解放斗争与亚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实进行横向对比才能看出特点。从任务上看,非洲主要担负着反帝的任务,而殖民主义在侵略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过程中与各国封建统治阶级相勾结,因此亚洲和拉丁美洲除肩负着反帝(反殖)还肩负着反封的任务;从发展趋势看,同亚洲和拉丁美洲相比,非洲起步晚而发展快,集中在60、70年代,并且由北向南展开;从领导阶级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普遍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大多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从方式看,多数国家是通过群众性的政治斗争取得独立的,但也有少数国家是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

(四)为什么战后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大多数选择了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战后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除了少数由无产阶级领导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外,大多数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它们选择这条道路,是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这些国家独立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们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属于资本主义体系,有些国家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多数国家中,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因此,它们独立后面临的重要任务是瓦解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反对外国垄断资本,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利益的。

2.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在殖民地时期,工人阶级人数不多,组织不强,缺乏革命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准备,没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则更处于分散和闭塞的状态,没有组织和发动起来,而民族资产阶级无论是在数量上、文化水平上、组织能力上和社会联系上都较无产阶级居于优势。

3.战后宗主国改变统治手法和统治策略,承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把政权移交给国内的资产阶级,鼓励和支持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这些国家继续留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把一些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往发展中国家,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4.战后社会主义力量虽有很大发展,但与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内外政策和经济建设上出现的许多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1.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三世界泛指亚洲(日本除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原来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后争取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60~80年代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区,所以有时也称作"南方国家"。

第三世界具有共同的特征:①从历史上看,它们有着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和掠夺,他们反对奴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②从面临的任务看,它们在争取政治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之后,都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③从经济上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仍不发达或欠发达,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人均年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口增长率高,负担沉重;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④从外交上看,它们都执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它们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们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力军。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建立是第三世界兴起的三大标志。

2.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世界是实现世界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三世界拥有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战略通道,是发达国家重要的原料来源、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

第三世界是当今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迅速崛起。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体结成的不结盟运动,成为当代国际舞台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目前发展中国家占联合国会员国的四分之三,这使联合国的面貌大为改观。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舞台,而且也打破了战后初期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把世界从两极的世界格局推向了多极的政治格局。

第三世界国家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倍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剥削,不论各国的信仰如何,不论它们与超级大国的亲疏远近如何,它们在反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五、民族解放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历史地位的变化

在十月革命以前,民族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十月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改变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和作用,使民族问题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不同时代,民族斗争有不同的内容。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决定时代内容的是资产阶级,时代发展的方向是消灭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和内容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异族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殖民体系早已形成,全世界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民族问题扩大为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帝国主义时代,决定时代内容的是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后,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营垒。反帝是民族解放斗争的首要任务。民族解放运动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同一战线,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不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还是王公贵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二)如何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形式,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先后有四次。这一运动的特点是:以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自治,用不合作来号召和发动群众,又用非暴力方式来防止社会改良发展为社会革命。这一运动是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的体现,表明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一方面,这一运动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唤醒和锻炼了印度人民,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特别是当群众运动超出资产阶级利益所容许的范围时,甘地则做出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从内容上看,不合作运动的内容之一是"回到纺车去",提倡用手工纺织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这实际上

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生产技术,想让印度退回到农村公社的原始状态。这是不可取的,是历史的倒退。

(三)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不同特点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亚洲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破坏了亚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亚洲革命风暴",这是亚洲近代民族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这些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基本力量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并带有宗教色彩。起义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不具备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旧社会的目标。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镇压下,终究难以胜利,就是因为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和各国人民的苦难,激化了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出现了"亚洲的觉醒"。其特点有:(1)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的同盟会。(2)旧式农民起义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民族运动逐渐代替。(3)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等事件,都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四)民族解放运动总结:

1.民族解放运动专题总结

(1)18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以拉美为中心的时期。北美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拉美初步实现了民族独立,但并不彻底。

(2)19世纪中期,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阶段。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风暴兴起,但并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同一时期东南欧的民族解放运动也风起云涌,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时期。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取得胜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共产党在许多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或联合或争夺,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20世纪30、40年代,反法西斯为主的民族解放运动。各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不同形式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6)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第三世界兴起,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殖民枷锁,取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人民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民族解放运动的规律认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由一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再到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这样的发展趋势。

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在美洲。由于在亚洲殖民势力尚未充分渗透,只集中于南亚次大陆一带和太平洋地区。而在非洲,殖民活动主要限于沿海地区,以进行奴隶贸易为主要形式。因此在亚非两地,殖民势力有限,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兴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区,此时已被瓜分完毕,受殖民活动的危害最大,殖民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也较为激烈,所以该地区最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在北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而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因此爆发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它的胜利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而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尽管也取得了胜利,但其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

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具有资产阶级属性的民族独立运动,即通过争取民族独立为本地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如1848年欧洲革命中东南欧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二属于发展程度较低的民族解放运动,以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为典型。这些运动实质上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它们反抗本国、本地区的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者,但其领导力量均属旧式的,或者是农民领袖,或者是

封建王公贵族,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即使提出也不能付诸实施。因此,这类民族解放运动是没有出路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出现质的飞跃。究其根源,是在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从而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新的内容。除去在一些地方(如非洲)继续存在旧式民族解放运动之外,新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在亚洲兴起。领导权开始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这种民族解放运动有着为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和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明确纲领,并较为广泛地吸收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尤其注意提倡科学。这股潮流在19世纪末期多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印度国大党温和派领导的运动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等,而到20世纪初,改良逐渐转化为革命,如中国的辛亥革命。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背景

中越关系恶化 中苏关系恶化 越南入侵柬埔寨

战后影响

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尤其是对越南方面来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资,并使越南的村庄、公路、铁路遭到严重破坏。

边界冲突持续了整个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战役,两山轮战等。1999年,经过多年谈判,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但具体分界线仍然被保密。 这次的条约中包含了较小的边界调整,一些土地被归还给中国。越南官方媒体报道新边界事实上于2001年8月左右实施。

中越战后越南并未收敛中越在边境上的摩擦依旧频繁,开启了往后长达十年的老山边界战争,中越两国海军于八十年代初在西沙群岛爆发数次海上军事冲突。越南彻底的向苏联靠拢,甚至将战略要地金兰湾借给苏联作海、空军基地之用。

这场战争还造成在越的华裔继续受到歧视并被迫移民。他们之中很多人被迫成为船民逃难,而最终移居到澳洲、欧洲或北美的其他亚裔社区,也有部分华裔回到中国境内定居。

战争的影响仍在持续着,特别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维持著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军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于对中国的担忧。时至今日,越南依然视中国为其最大威胁。战争双方并没有因为此战解决实际的边界问题,反而使冲突进一步扩大化。其后,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也正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老挝也紧随越南走上对华敌对策略。

此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通过此战,中国军方领导层发现中国军队的实力已经与当年拉开距离。此后,中国军方开始了逐步的现代化建设,从建国初期的建军路线中逐渐摆脱。

第6篇:只问结果 莫论如果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莫妙而又落寞的借口,叫做如果。

失败者在如果中可以打捞到成功的倒影,后悔者可以在如果中可以看见当初的烟云。但是,最终是倒影 ,最终是烟云,结果已经冷冷的摆在那里了。

一阵时光的风飘来,倒影碎了,烟云散了,如果,这个只会假设的家伙,只好寂然逝灭。如果,是一个虚弱的连词,它不具备征服世界的力量,它只会流转在失意者的唇齿之间,聊以抚慰受伤的心灵。

是的,这个世界不相信如果。若有本领,那就放马过来,用事实,用结果,来说话。“成王败寇”。历史的墨迹,不会容留下如果。它,只是个失败者的温柔乡,落魄的人,以此来营造胜利的幻梦。

拿如果来说事的话,那不过是痛苦的挣扎,是凄凉的自嘲,是无奈的解脱。

在人生的谈判桌上,结果不会与如果平起平坐,也永远不会与如果对话。与结果相比,如果,怯怯地,像个下人,它原本就不具备和主人谈判的资格。

在这个只膜拜与尊崇结果的世界,结果就是一切,结果,也说明着一切。哪怕,你的过程是多么的跌宕起伏或者荡气回肠,都不会有人愿意去关注,更遑论,会有人怜悯你,迁就你,为你设计一个叫做“如果”的美丽台阶,让你如何让从容下去?

所以,直面人生吧!只问结果,莫论如果。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每一刻,都不要让如果成为安妥心灵的道具。因为,没有谁肯为假设去买单,哪怕是你自己。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你要学会只对结果负责,而且,你只能对结果负责。

如果,是水中月,是镜中花,小小弱弱的它,又如何能够载得动,这人世间的许多成败,爱恨与悲哀呢?

不论也罢!

整理:Eve,

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

你要学会只对结果负责。

上一篇:教师述职汇报下一篇:交通执法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