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职称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吉林省某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兴起,心理学界开始将研究视角由过去关注人们消极和病理的方面转移到人的长处和积极心理能力方面。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企业职工心理状况也出现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在企业内部开展职工心理服务工作,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职工心理服务模式建构的相关问题,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现代企业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吉林省某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通过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确定社会支持和工作投入与基本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求引起社会和企业管理者对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为做好企业职工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K10量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测量,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选择吉林省某企业当日在职人员,将调查问卷通过各部门负责人发放给本部门职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76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收入状况等);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经常感到劳累、是否经常沮丧等);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情况(是否经常觉得有压力等);社会支持情况(与同事、家人、邻居交往情况等);以及工作投入情况(是否对工作充满热情等)。采用IBM 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被调查者的平均心理健康得分为20.93±6.69。其中,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的比例最高,占44.2%。其次是心理健康较差的,占32.0%。不同人口社会特征的心理健康得分均显示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女性;婚姻状况上,已婚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未婚职工,离异等其他婚姻状况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中专及以下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500-6500元的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最佳,而6500元以上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副高级职称的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而高级职称的职工最好;工作性质为管理的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操作管理并重的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目前没有子女的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有子女的职工。在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职称、工作性质、是否有子女等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统计学差异。职工的基本心理需求及其三个维度的满足程度与心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的关系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投入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变量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其中活力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在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中发现,职工的胜任需求满足、归属需求满足程度越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分越低,即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越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对社会支持、工作投入和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工作投入和心理健康状况K10总分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再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工作投入为中介变量,K10总分为因变量建立检验模型,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K10总分有负向的直接效应,又通过工作投入对K10总分产生负向的间接效应,即工作投入在社会支持和职工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社会支持与工作投入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通过社会支持、基本心理健康需求满足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分析可得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基本心理健康需求及各维度与K1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为中介变量,K10总分为因变量建立检验模型发现社会支持对K10总分的路径系数显著,社会支持对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路径系数显著,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总分对K10总分的路径系数显著,即社会支持对K10总分有负向的直接效应,又通过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K10总分产生负向的间接效应,即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社会支持和职工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吉林省某企业职工心理健康在一般和较差水平上人数较多并且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职称、工作性质、是否有子女上有显著差别,进一步发现,社会支持和工作投入、基本心理需求共同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职工心理援助和管理的过程中,提供满足职工基本心理需求的工作环境,给予相应的社会支持,提升职工工作投入程度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心理需求;社会支持;工作投入

学科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心理健康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1.2.1 心理健康的定义

1.2.2 心理健康的标准

1.2.3 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4 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2.5 工作投入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2.6 基本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2 工具

2.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2.2.2 心理健康状况量表

2.2.3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

2.2.4 社会支持量表

2.2.5 工作投入量表

2.3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

3.1.1 企业职工的人口学特征

3.1.2 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3.1.3 企业职工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情况

3.1.4 企业职工的社会支持情况

3.1.5 企业职工的工作投入情况

3.2 不同影响因素与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3.2.1 人口社会特征与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3.2.2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3.2.3 社会支持与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3.2.4 工作投入与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3.3 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3.4 各变量对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3.4.1 工作投入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3.4.2 基本心理需求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4章 讨论

4.1 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4.1.1 企业职工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4.1.2 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企业职工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与影响

4.3 企业职工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与影响

4.4 企业职工工作投入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与影响

4.5 企业职工工作投入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4.6 企业职工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4.7 干预措施及相关建议

4.7.1 社会应提高对企业职工的尊重

4.7.2 企业管理者对职工的人性化管理

4.7.3 家庭成员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7.4 职工个人应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4.8 研究的局限性

4.8.1 研究样本的局限

4.8.2 研究工具的局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上一篇:欧美中留学生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管道安装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