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专业三维模型制作课程的思政育人教学实践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 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如何将育人融入专业教学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基于《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展开与思政相结合的具体教学探索。

《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是面向吉林动画学院虚拟现实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影视特效与动画技术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三维软件模型制作技术的基础知识, 理解模型制作的相关要点和职业思想道德要求, 熟练掌握三维高品质模型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三维场景及道具的制作,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及提升学生的职业思想道德的水平, 为以后的就业培养具有优秀道德规范, 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维模型制作技术》主要隶属于技术美术部分, 主要优化项目美术工作流程, 制作相应美术工具或插件, 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美术基础;所需要掌握三维技术软件所开设的课程。三维建模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该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阐述三维模型的制作流程、制作方法和在不同项目中出现对模型的不同要求, 并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 为后续课程学习特效和动画技术打下美术基础的同时建立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价值观。根据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职业行动领域出发, 针对岗位典型工作过程, 以市场需求为逻辑, 以应用性为目的, 依据任务驱动情境来选取、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由于《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以实际综合性案例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 比较适于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有趣的案例中, 重点需要对案例的选取上, 做到具有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育人性, 增加和学生的互动, 通过思政教育为学生树立正气, 并且利用这样的案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真实案例。把育、教、学、做有机融合, 让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贯穿其中。

课程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加以案例实践辅助, 主要发掘课程案例中隐含的思政素材,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将思政教育的内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课堂。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 将理论与应用实际结合在一起。本门课程共有六个章节, 将选取3个章节的最后案例制作部分加入思政内容。思政内容具体加在每章节的案例设计分析部分。

具体的大纲修改方案如下:

(1) “第一章3dmax基础”的部分修改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内容:关爱留守儿童, 为他们设计并制作一个儿童活动室。目的要求:掌握3dmax的基本操作。本章作业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爱心儿童活动室, 整体制作完整, 内容丰富, 模型比例正确, 文件格式保存正确。

(2) “第二章多边形建模”修改课程“第三节多边形建模实例2——环保垃圾桶”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部分。内容:垃圾桶模型。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多边形编辑命令, 以及利用线创建模型的方法, 掌握多边形模型的制作方法。本章作业要求:模型比例正确, 布线合理, 模型面数符合基本要求。“第三章UV贴图”部分修改“第五节UV贴图实例——环保垃圾桶的UV展开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内容:垃圾桶分展UV, 制作贴图。目的要求:掌握模型UV展开, 以及贴图的制作方法。

(3) 第六章的综合制作部分改为“植物制作 (植树造林, 爱护环境) ”。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绿化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

下面具体分析目前两个案例导入情况:

第一章3Dmax基础共分为4个小节分别是1.1认识3dmax、1.2 3dmax界面、1.33dmax基本操作和1.4内置几何建模。第一章共6学时, 其中理论部分3学时, 实践部分3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 了解3damx软件的应用, 并能够熟悉软件的基础操作。在课程的开始阶段主要利用1课时让学生介绍三维软件的概念和所应用领域, 然后讲解3dmax的界面布局, 最后重点讲解3dmax软件的基础操作。让学生了解三维的主要应用方向, 并掌握相关命令及视图基本操作。然后1学时的时间是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改进之后, 在第一章节3dmax基础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入课堂案例“关爱留守儿童”。并利用我们所学习的软件为留守儿童设计搭建一个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 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 相对来说容易让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问题, 怎么去改善帮助他们。学生可以思考里面都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什么?宽敞明亮的教室, 书架、书籍, 玩具, 画笔等等。让学生自己提前进行素材收集, 并分组讨论研究, 活动室的内部需要制作的具体活动物品道具。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强的参与感, 培养学生设计创作思维以及制作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创作力和想法, 为留守儿童设计一间温馨, 内容丰富的活动室, 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利用2个学时的时间为学生讲解1.4节内置几何建模, 3dmax内置几何模型丰富。在标准基本体的创建中提供了10种标准基本体。在拓展基本体的创建中提供了13种。在AEC的拓展中有多种植被, 栏杆和墙的创建。并且还提供了多种楼梯、门、窗的选择。利用它们让学生发挥创造力, 结合3damx的基础操作, 进行设计创作。给学生实践2学时, 在学生制作讨论设计的时候, 老师进行制作, 并对问题进行总结指导。本节课程设计的案例核心思想是关爱留守儿童, 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学生可以利用本节课程所学内容, 为留守儿童设计制作一个家。这样让学生关注社会解决问题的同时, 让学生熟悉3dmax软件的相关工具以及基础操作。示范案例最终制作效果如图1所示。

第二章节多边形建模共分为3个小节, 1.1多边形建模工具、1.2多边形建模实例一 (铁轨) 和1.3多边形实例二 (电脑) 。本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模型制作的方法和常用的建模工具, 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模型制作。在修改之后在第二章多边形建模的部分, 将电脑案例改为分类垃圾桶制作。让学生学习软件的多边形建模流程, 以及具体的制作命令, 并利用所学内容制作分类垃圾桶。具体讲解多边形建模的制作流程, 以及制作模型的常用命令。多边形建模的流程是通过创建几何体或者其他方式建模得到大致的模型。将基础模型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 进入可编辑多边形的子级别进行编辑。最后使用网格平滑或涡轮平滑修改器对模型进行平滑处理。在场景中已经创建好的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命令即可将其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随后进入修改面板, 展开可编辑多边形选项可以分别进入其子选项进行编辑。然后讲解多边形建模工具, 通过简单实例讲解多边形建模的原理, 着重讲解多边形图1爱心活动室模型建模中的主要相关命令。利用Pilygon (多边形建模) 建模方法, 最终完成实例的制作。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制作他们身边的很多物品了。目前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同时也是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每天都有很多的垃圾被填埋进地下。如果我们可以将垃圾分类收集, 把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 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思想上指导学生垃圾分类对于资源再利用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自己拍摄身边的分类垃圾桶照片, 并说明哪种的设计更好。然后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的垃圾桶制作。在此过程中讲解模型的制作思路。先分析要制作模型, 且把参考图截取到MAX中做参考。然后创建基础模型BOX然后给予多边形的命令做出物体大型。通过加线以及减面的细节的制作, 做出最终模型。

然后开始让学生练习分类垃圾桶的模型制作。在学生的制作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多边形模型制作的几个重点, (1) 形体是否准确。 (2) 布线是否合理。 (3) 模型上有无多余无用的点 (俗称孤立的点) , 有无双面, 五边面, 有无开放的边 (该焊在一起但没焊在一起的边和点) 。 (4) 模型有无反面。最后总结学生的制作问题, 并对想法设计较好, 整体制作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制作兴趣, 避免学生统一制作同一种的分类垃圾桶而产生枯燥感, 同时也通过拍摄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提高学生学习制作的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利用挤出、连接等命令设计制作出分类垃圾桶模型。垃圾桶示范案例最终效果如图2所示。

以及在第六章节中通过植物制作案例, 引出植物绿化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们在学习植物模型制作方法的同时, 让他们关注环境问题。植物制作案例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几种案例的导入, 主要在正常的专业教学课程中的实践内容部分的案例制作中, 加入了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等思想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并且在教学中也为学生分享一些工作就职之后的一些小故事,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与他人团队合同沟通的方法技巧, 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目前在17级的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学生为重点改革对象, 考核主要由“平时考勤+平时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 平时考勤占平时总成绩的30%;平时考核占平时总成绩的70%;平时总成绩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核, 即作业, 占总成绩的70%。

平时考核评价主体为思政指导老师,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表现实行连续监控, 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道德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引入整体上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引入一些和专业技术, 职业道德方面联系更为紧密的思政案例, 更进一步加强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责任感, 集体荣誉感等思想精神上的提升。

希望未来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中能够做到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 在教学上收获良好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并增强学习主动性, 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连接。

【相关链接】

三维模型经常用三维建模工具这种专门的软件生成, 但是也可以用其它方法生成。作为点和其它信息集合的数据, 三维模型可以手工生成, 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算法生成。尽管通常按照虚拟的方式存在于计算机或者计算机文件中, 但是在纸上描述的类似模型也可以认为是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广泛用任何使用三维图形的地方。实际上, 它们的应用早于个人电脑上三维图形的流行。许多计算机游戏使用预先渲染的三维模型图像作为sprite用于实时计算机渲染。

现在, 三维模型已经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在医疗行业使用它们制作器官的精确模型;电影行业将它们用于活动的人物、物体以及现实电影;视频游戏产业将它们作为计算机与视频游戏中的资源;在科学领域将它们作为化合物的精确模型;建筑业将它们用来展示提议的建筑物或者风景表现;工程界将它们用于设计新设备、交通工具、结构以及其它应用领域;在最近几十年, 地球科学领域开始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模型本身是不可见的, 可以根据简单的线框在不同细节层次渲染的或者用不同方法进行明暗描绘 (shaded) 。但是, 许多三维模型使用纹理进行覆盖, 将纹理排列放到三维模型上的过程称作纹理映射。纹理就是一个图像, 但是它可以让模型更加细致并且看起来更加真实。例如, 一个人的三维模型如果带有皮肤与服装的纹理那么看起来就比简单的单色模型或者是线框模型更加真实。

摘要: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 将育人融入到高等专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隐性教育功能, 逐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进行课程建设。本文围绕《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与学科育人的思想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其中首先针对本门课程在虚拟现实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提出进行思政改进方法, 然后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大纲上进行修改及添加的内容, 并探讨了“课程育人”的课程教学相关案例, 以及具体的导入途径方法、实验效果和后期的改进反思。

关键词:思政,学科育人,专业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杰, 张海明.设计艺术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探求[J].学园, 2017 (4) :34-36.

[2] 杨正群.高校思政微课之微思考[J].文教资料, 2016 (5) :153-154.

[3] 孟德娜.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1) :37-39.

[4] 魏芳.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J].现代交际, 2016 (21) :209.

上一篇:制造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下一篇: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