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 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有利于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的深度融合, 促进产业升级, 消化过剩产能。为实现现代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必然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根据某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叙述, 可以运用到相似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中。

1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

(1)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及布置至关重要, 塔吊布置数量及位置主要考虑以下问题:构件是否能按预期目标吊装至指定位置;其次要满足构件吊次的需求, 否则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2) 施工现场构件运输及存放场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一般较狭小, 本工程现场基本没有场地, 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如何存放, 运输车辆行走路线如何规划才能快速将预制构件安装至对应位置为施工过程的重难点。

(3) 深化设计, 本工程构件种类多, 构件深化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 施工现场安装措施以及施工组织情况必须在深化设计前明确。

(4) 转换层钢筋定位, 转换施工钢筋定位是本工程的难点工序, 此道工序不仅影响转换层的施工, 也影响构件的安装精度及灌浆的饱满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工厂加工预制而成, 构件种类主要由: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等。

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转换层预留钢筋定位

在转换层部位预留插筋的位置用施工前预先设计定制做好的定型钢板模具, 长度为预制板插筋区域长度、宽度为预制剪力墙宽度, 定型钢板模具长度大于1m的厚度为4mm, 小于等于1m的厚度为3mm, 板四边直角翻边20mm, 相应预制剪力墙插筋位置开大于插筋直径4mm的通孔, 为便于浇筑混凝土和振捣, 板的中部留直径70mm的圆孔, 待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时放入定型模具至剪力墙模板围住的剪力墙内,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移除模具, 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

2.2预制墙板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2.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测量放线→外漏连接钢筋校正→设置墙体标高调节垫片→预制墙板起吊、就位→临时固定→预制墙板校正→预制墙板间后浇节点钢筋绑扎→灌浆施工→现浇节点施工

2.2.2操作要点

(1) 预制墙板吊装

构件吊装采用多点吊装梁, 根据预制墙板的吊环位置采用合理的起吊点, 用卸扣将钢丝绳与外墙板的预留吊环连接, 起吊至距地500mm后暂停, 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装置的可靠性和绑扎的牢固性等, 检查构件外观质量及吊环连接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已起吊的构件不得长久停止在空中。严禁超载和吊装重量不明的重型构件和设备, 起吊要求缓慢匀速, 保证预制墙板边缘不被损坏。

吊装墙板工艺流程:

核对构件编号、安装位置, 检查构件外观→墙板与吊装钢梁连接紧固→试吊→墙板吊装至作业面上方500mm→墙板就位

根据施工需要, 每个楼根据单元数划分流水段, 每个流水段预制墙板的吊装遵循先吊外墙后吊内墙、先吊复杂构件再掉简单的构件的原则。

(2) 预制墙板的定位

预制墙板吊装前, 在现浇层上安置钢垫片, 高20mm, 用靠尺确定垫片之间标高一致, 再用灌浆料沿墙外边四面围合使其内部形成封闭的空腔, 围合高度20mm, 宽度20mm。

预制墙板吊装时, 要求塔吊缓慢起吊, 吊至作业层上方下降到距地1m位置, 吊装工人两端抓住墙板, 缓缓下降墙板, 墙板下方放置镜子便于对插筋孔, 墙板就位后安装斜支撑。

(3) 预制墙板斜支撑安装

用螺栓将预制墙板的斜支撑杆安装在预制墙板上预留套筒连接件上, 下端连接预制板上预埋的铆环进行固定, 根据靠尺刻度调节对预制墙板进行垂直度调整, 直到墙板垂直度达到设计要求。在墙底部利用之前测量放线留下的500mm距离的控制线进行为之复核, 进一步控制墙板位置的精度。待垂直度和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后在墙底部安装定位件固定, 锁死斜支撑下端拉环以防人为转动斜支撑造成垂直度偏差。具体墙板斜支撑示意图如图3所示:

3装配式叠合楼板支撑系统施工工艺

3.1支撑体系安装

独立钢支撑、几字钢梁分别按照平面布置方案放置, 调到相应标高进行安装就位, 如图4所示:

根据叠合楼板规格下设置相应个数的支承点, 间距一般为1500mm。安装楼板前调整支撑标高与两侧墙预留标高一致。支撑系统如图5所示:

3.2 叠合板吊装

1) 叠合板起吊时, 要尽可能减小在非预应力方向因自重产生的弯矩, 采用预制构件吊装梁进行吊装, 4个 (或8个) 吊点均匀受力, 保证构件平稳吊装。

2) 起吊时要先试吊, 先吊起距地约500mm停止, 检查钢丝绳、吊钩的受力情况, 使叠合板保持水平, 然后吊至作业层上空。

3) 就位时叠合板要从上垂直向下安装, 在作业层上空200mm处略作停顿, 施工人员手扶楼板调整方向, 将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 注意避免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与墙体钢筋打架, 放下时要停稳慢放, 严禁快速猛放, 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5级风以上时应停止吊装。

4) 调整板位置时, 要垫以小木块, 不要直接使用撬棍, 以避免损坏板边角, 要保证搁置长度, 其允许偏差不大于5毫米。

5) 楼板安装完后进行标高校核, 调节板下的可调支撑。

结束语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经验编制, 具有一定的研究学习价值。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标志, 也是今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根据目前形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对现场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总结, 并加以运用到以后的施工生产当中。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即集成房屋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 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房屋。提前将拟建房屋竖向墙体、水平叠合板以及楼梯等构件在预制构件厂预制好, 运至施工现场后, 合理组织吊装、灌浆连接和现浇部分施工, 建造成装配式房屋。

关键词:装配,建筑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2]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

[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

[4] 《装配中混凝土结构规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11/T1030-2013

[5]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60mm厚底板) 15G366-1

[6]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外墙板》15G365-1、2

[7]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上一篇:论情感在歌唱中的作用下一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