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 病死率高。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 (VT) , 病情迅速加剧, 预后极差[1]。因此, 选择复律效果好且对心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提高疗效并控制病情进展, 降低病死率[2]。现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取来该院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临床症状、查体、X线、心功能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Hoher等检查确诊。年龄39~78岁, 平均 (51.8±3.7) 岁, 其中男25例, 女15例。按NYHA分级:心功能为Ⅲ~Ⅳ级。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扩血管药物, 同时予胺碘酮200 mg, 3次/d, 口服, 1周后改为2次/d, 2周后改为1次/d, 逐渐减小到维持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80 mg/d口服, 如无不适, 改为160 mg/d。用药期间观察心率、QT间期, 室性心动过速, 并调整剂量。住院期间给予心电监护、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 监测肝功能、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等, 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1.3.1 VA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

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90%;有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50%;无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50%, 或者没有改变。心功能疗效判断标准[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心功能改善不到1个级别;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心功能改善达到1个级别;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心功能改善达到2个或2个级别以上。

1.3.2 心功能疗效判断标准显效: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心功能改善达到2个或2个级别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心功能改善达到1个级别;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心功能改善不到1个级别。VA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无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50%, 或者没有改变;有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50%;显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减少>9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后较对照组的疗效明显提高,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的疗效明显提高,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4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 其中腹胀3例、食欲差2例, 均能耐受:对照组出现静脉炎5例, 心动过缓2例。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ure, CHF) 是一组因为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症, 病死率明显增加升高。胺碘酮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改善心肌供血, 同时具有I、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效应, 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 尤其可控制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4,5,6]。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能抑制Ang I转化为Ang II, 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 (AT1) , 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I受体的结合, 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7]。该研究中二者联用, 结果显示, 观察组改善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90%, 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梁志勇等[8]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说明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患者均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扩血管药物, 同时予胺碘酮200mg, 口服3次/d, 1周后改为2次/d, 2周后改为1次/d, 逐渐减小到维持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80mg/d口服, 如无不适, 改为160mg/d。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治疗后较对照组的疗效明显提高,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的疗效显著提高,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张俊涛.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2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10, 12 (10) :22-23.

[2] 袁野, 秦伟毅, 顾晓龙, 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J].广东医学, 2009, 30 (4) :633-635.

[3] 张航, 杨海慧.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6) :153-154.

[4] 许惠菊.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09 (16) :1115-1116.

[5] 林能波.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 2011, 33 (13) :1951-1952.

[6] 古丽巴哈, 卢辉, 姚建平.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9, 7 (1) :34-35.

[7] 陈亚东.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4) :91-92.

[8] 梁志勇, 李玉华.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08, 19 (8) :69-70.

上一篇:会计与统计的核算一体化管理之我见下一篇:小针刀治疗重度颈椎病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