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D)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磨制石器③使用天然火④学会人工取火⑤过群居生活

⑥生活的集体叫“氏族公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大汶口原始居民的遗址是在 (A) A、陕西省 B、云南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4、“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D) A、氏族公社的公有财产被破坏 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了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战争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C) 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6、秦朝统一后,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A)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7、秦始皇在中央设臵的主要官职不包括 (D)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马

8、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A) A、破釜沉舟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纸上谈兵 D、孟姜女哭长城

9、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在全国推广最早开始于 (D) A、西周分封时 B、齐桓公称霸时 C、商鞅变法时 D、秦始皇统治时

10、下列制度中,哪一项不是西周时期的? (A) A、禅让制 B、奴隶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1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A、黄帝 B、禹 C、 蚩尤 D、尧

12、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于 (C) A、尧时期 B、舜时期 C、禹时期 D、神农时期

13、位于今天淄博境内的早期人类是 (C) A、大汶口人 B、龙山人 C、蓝田人 D、沂源人

14、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6、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加一个月,这种较完备的历法是哪 朝的? (B)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A、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 D、西到临洮,东到长平

18、历史上说的“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A) ①韩 ②赵 ◎魏 ④秦 ⑤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9、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是在 (A)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20、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C)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B、推行郡县制 C、发动大规模战争 D、修筑长城

二、填空题(12分) 2l、北京人用打制石器,但己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 北方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22、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与商周同时,我国另外一种著名的青铜文化是 。

23、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为号召,扩充疆界。

24、“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是论语的言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25、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26、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战国末期楚人 写了抒情长诗《离骚》。

三、列举题(16分)

27、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的代表人物。(每家至少1位)

28、列举秦朝疆域四至。

29、列举西汉时期三个有作为的皇帝。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

30、列举西汉时期两项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3l、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著名的战役。

四、材料解析题(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二:“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材料一中写到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建筑?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在何时何地提出了材料二中的口号?

(3)材料二中的口号含义怎样?标志着什么?

(4)导致材料二中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5)材料二的事件失败以后,还有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斗争?

五、简答题(12分)

3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如何评论他的功过?

第2篇: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一、基础积累(26分)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罡(guāng) 滑稽(jī) 撰文(zhuòn) 冗长(rǒng)

B.贮蓄(zhù) 酝酿(yùn) 宛转(zhuǎn) 静默(mò)

C.炫耀(xuàn) 执著(zhuó) 荤菜(hūn) 揶揄(yí yǘ)

D.蕴蓄(xù) 铿锵(jiān) 榛树(zhēn) 朦胧(méng)

2.选出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慰勉 回蔽 预兆 崭露头角

B.周济 班驳 落漠 寥寥无几

C.嘲讽 惜别 裁缝 望洋兴叹

D.椰榆 挺拔 蹒跚 名正言顺

3.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笑容可掬(双手捧着) 无不骇然(惊惧的样子)

B.力倦神疲(累) 身材颀长(身体高)

C.弃城而走(走开) 孔武有力(勇敢)

D.悉意经营(尽心尽意) 卓越人物(非常优越,超出一般)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

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雁鸣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

B.“叶剑英故居”已成为梅州地区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

C.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在“齐心协力”加上“能否”)

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及老化现象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和防止衰老至关重要。(把“所以”改为“因此”)

6.文学常识连接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

B.《卖油翁》——欧阳修——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

7.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4分。错漏添1字该空不给分。)

⑴《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⑵《望岳》中写近望泰山神气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⑶《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情怀的句子是

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⑸《江南春》中描写在江南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楼台亭榭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的诗句是

⑹《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2分)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2.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二)三峡(14分)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北魏著名的 家、 家。(4分)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D.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 的不同景象。(3分)

4.从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三)放 学(14分)

⑴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⑵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⑶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⑷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⑸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⑹1l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⑺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⑻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⑼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⑽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⑾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⑿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1.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4分)

答:

2.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5分)

答:

3.全文10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四)奔跑之梦(12分)

那个小城,因为她而著名。

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每天,人们都会看到她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她的儿子已上高中,成绩优异。

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上学之前,世界在他眼里,是高低起伏、不太平坦的。因为,他看到母亲走路时,总是倾斜着身子。那时,他还不知道,母亲生来就患有腿疾。

他上了小学时,有的同学跟在他身后,用不堪的词语侮辱他的母亲,他认为,那是母亲给他的无法弥补的缺陷。

回到家里,他沉默不语。母亲问了多遍,他哭了,最终还是没有说。

晚上,母亲走到他的床边,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妈妈也曾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让我对生活彻底绝望。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我有一个优秀的儿子,有一个温暖的家,还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

他趴在母亲的怀里,哭得很伤心。

她告诉他,她面对的嘲笑比他多得多。为了自食其力,她在书店买书时,营业员给她白眼;走进电脑培训学校,同一期学员对她侧目;去学校应聘,一同参加应聘的人对她不屑一顾……可她,就是在这些冷脸和鄙视中学会了坚强。她打字比别人快,排出的版式比别人漂亮,她的缺陷,也成了一个打字员的长项——善于坐着工作。最后,她说,当一个人有了奔跑的梦想,就没有人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

他很感动,但仍然无法从被同学嘲笑的阴影里走出来。

一天晚上,吃饭时,妈妈征求全家人意见:全市要举行一个打字比赛,一等奖奖金一千块,你们说我参不参加?

参加!为什么不参加?父亲说。倒不是因为一千块钱,而是要证明你自己。对不对,儿子?

他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不说话。他怕最后落败的母亲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母亲还是参加了。

决赛那天,母亲和其他各行各业20余名打字高手在电脑面前一字排开,当前面的投影上出现一篇文章,裁判哨声发出以后,各人就迅速地敲起键盘。

借着转播画面,他看到母亲第一个举起手来: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她打完并排好版,仅仅用了一分半钟。

母亲毫无争议地成了第一名,领回了那一千元奖金。一下子,母亲成了小城的名人。

那个晚上,全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吃着母亲买回的点心,忽然,他说,妈,我想看看你的手。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瘦削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一个个发着黄光的、厚厚的老茧。他终于忍不住,抱着母亲的手哭了起来。

他当然也不知道,他母亲之所以获得那个奖项,是因为母亲说服了市残联的领导,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赛。

母亲和父亲商量好,等他上了大学之后再告诉他。

毫不知情的他却从母亲身上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成为那个小城几十年来唯一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父母郑重地把他叫到身边,告诉她母亲那次获奖的秘密。并告诉他:没有人是全能的,就算是腿部有残疾的母亲,也有别人比不了的长项。因为她有奔跑的梦想,她奔跑,不是用脚,而是用十个手指;她奔跑着的道路,是小小的键盘。

几年后,他把积攒下来的几万元捐给家乡,在他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建起一座雕塑,名为《奔跑的梦想》,造型为在空中舞动的一双手。

从此,那个城市也被人们称为“梦想之都”。

1.随着事情的发展,“他”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事 件同学言语侮辱母亲母亲说出自身经历母亲参加比赛获奖

感 情

2.文中“他”以“奔跑的梦想”来命名雕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奔跑的梦想”含义。

答:

(4分)

3.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中“极其普通”“ 不起眼”与她伟大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更突出这位母亲的可敬。

B.母亲说服市残联的领导,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赛,是为了参加比赛用自己的成功激励儿子。

C.文中母亲把自己遭受到嘲笑的经历告诉儿子是希望得到儿子的同情和理解。

D.文章首尾呼应,“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一句总领下文。

三、写作实践(50分)

请以“从此,我(他/她)不再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

要求:⑴写人要通过对此人的言、行(事)的描述,表现此人的思想品德,以使作者对此人的敬爱或敬佩之情有所寄托。⑵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⑶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第3篇: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2.11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20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卷纸上,注意位置对应!...........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踌躇( ) 呜咽( ) jī( )身 咬文jiáo( )字 ..

2、默写(6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2)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明月几时有》) (4)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5)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无欲则刚。(对联)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楚人有涉江者 ( ) ⑵先自度其足 ( ) ..⑶项为之强 ( ) ⑷鞭数十 ( ) ..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走进云台山,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 , , 。身在山中,白云从身边飘过,犹如身在仙境之中。

①峰峦起伏跌宕 ②天空蔚蓝辽远 ③溪水清澈如镜 ④山谷一片清幽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幼时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情感。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 B、初一(2)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 C、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 D、登上惠山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7、.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 例: 语文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 语文是 , 。

二、阅读与理解(31分)

(一)(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 (2分) ......⑵、后人对王建的炼字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或词,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2分)

(二)(10分)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③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④北归,窗下

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③就:接近,靠近,趋向。④洎(jì):等到。⑤趺(fū):指脚。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①其寝室有短窗 其:___________ ②如是者十四年 是:____________ ..③双趺之迹隐然 然:___________ ④至今犹存 犹:____________ ..

10、选出“而”字与“就明而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C. 拔山倒树而来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1、翻译句子。(2分)

句子: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无垢被贬后仍坚持勤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分)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3、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试为这幅“风俗画”命名。(2分)

14、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3分) ..

(四)(12分)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

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5、请从第③段中找出最能具体表现“我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

16、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

18、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表达与交流(44分)

19、综合性学习:(4分)

星期天,你想邀请你同学一起去新区图书馆看书,联系时你同学李强却说因为学习忙不想去。你将如何说服他,让他同意和你一起去图书馆?

20、请以“心灵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40分)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 (2)说真话,抒真情;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第4篇: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33分

1.临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尽量做到与其形体一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诗句或课文原文填空,其中(1)(2)分别写作者和篇名。(11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_____________》)

(3)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4)___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转眼间,这学期已过去一半,不禁令人慨叹光阴易逝,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3.开学不久,为了让大家早点熟悉彼此,班上开了个关于交朋友的主题活动,下面是康棣华的部分自我介绍。

大家好!鄙人姓康名棣华。当初呢,我爸想给我起名单字“强”。可爷爷和他的想法有分qí,认为我爸性格粗犷,起名也太俗,于是想了很多文雅的名字,pái

huái良久,才定下来。它来自于《诗经》里的句子:“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希望我做个有担当的人,我的自豪感yóu然而生,好像我确实很有担当,你们看,不是吗?不过自豪主要在别人不会读我的名字。每当别人念错我的名字,我都会告之以正确的读音,还说:“棣字都不认识,看我知识多渊博!”。可是五年级的新班主任念对了,还问我这个字有几个读音,自然我回答不上来,这时同学们纷纷说:“知识真渊博!”……我喜欢读书,在初中开学前,我就买来了《朝花夕拾》,发现书中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我也很爱写作,爱积累好句子,“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的句子都会背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正好今天也用到了。

(1)如果让你给这次活动制作背景图,你会在背景上显示哪句话?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分qí(

)

粗犷(

)

pái

huái

(

)

yóu然而生(

)

(3)“它来自于《诗经》里的句子”其中“里”字是表示________的名词。(1分)

(4)康棣华同学在说到“棣字都不认识,看我知识多渊博”时,大概是图_____的表情。听到同学说“知识真渊博”时,康棣华最可能是图____的表情,(只写字母)会在“_____”字的后面停顿一下,重读“__________”。(4分)

A

B

C

D

(5)试评价一下康棣华同学的自我介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棣化发现《朝花夕拾》中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你能说说回忆了哪些往事和批判了什么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棣华积累了几句优美的句子,你能从中选择句的一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校园一景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7分

阅读古诗《观沧海》,回答第4和5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了汹涌的海水和耸立的山岛,这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秋景和所想到的景象,这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2分)

5.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第6到9题。(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划一处。(2分)

7.解释加点的字。(4分)

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8.翻译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小年纪,陈元方就能够懂得“_______”“_______”(从原文选两个字)的重要性,令一个成年人感到惭愧。可是他不接受道歉行为,径自走进家门。你觉得陈元方的做法怎样?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第10到第13题。(9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0.选文描绘了如下三幅画面:阳光朗照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第④节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______几处景物。(2分)

12.第②节的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选文中可看出来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母亲的额头》,完成第14到16题。(13分)

母亲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4.阅读文章,完成下图。(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

15.赏析。(6分)

(1)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这句话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中的母亲与《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相比,有哪些异同点?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30分

17.作文。(30分)

《母亲的额头》一文借母亲的额头这一细节来叙事抒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写作思路。请以“母亲(或者爸爸、爷爷、奶奶)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体裁为记叙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低于550字。

【参考答案】

1.形似,无错字,3分;行不似,2分;有错字,1分。

2.(1)李白(2)次北固山下(3)一片孤城万仞山(4)油蛉在这里低唱(5)影入平羌江水流(6)正是江南好风景(7)应傍战场开(8)夕阳西下(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0)吹面不寒杨柳风

11分

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有朋自远方来。或广交天下朋友。这句话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呼吁大家要交朋友。

2分

(2)歧

guǎng

徘徊

4分

(3)方位(1分)

(4)C

B

真渊博

或者真

或者渊博

4分

(5)用到了谦辞,幽默风趣,给人深刻印象。2分

(6)回忆: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长妈妈给他买《山海经》,藤野先生帮助修改讲义等。

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封建孝道的虚伪等(4分)

(7)一阵风吹过,操场边的树欢呼起来。(2分)

4.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2分)

5.海水荡漾,日月星辰仿佛都在大海中起起落落,抒发了作者豪迈的胸襟和统一北方的远大志向

6.待君久/不至

君家君/期日中

(2分)

7.离开

牵,拉

同“否”,表否定

回头看(4分)

8.与别人约定同行,却把人抛下自己先离开了。(2分)

9.礼

1分

做得很好,因为父亲的友人失信且无礼,坚持原则,也是一个孩子的正常行为。

做得不太好,因为一个成人都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向孩子表示歉意,他有些得理不饶人了。

2分

10.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2分)

11.空间或者从上到下

山腰(2分)

12.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引出下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2分)

13.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向往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济南冬天美丽的山景——喜爱、赞美

作者写冬季的济南风景——怀念(3分)

14.为我诊断

长满皱纹

呼应

15.(6分)(1)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病中母亲拍额头以保持清醒的情形,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动作描写或者细节描写,写出母亲诊断我健康的方法,即将额头贴在我额头上,给我深刻的印象。

16.(4分)同:两位母亲都关爱自己的孩子,瞒着自己的病情,可见她们都是隐忍、坚强、伟大的母亲。

异:本文写到母亲的勤劳,《秋》重点突出母亲引导儿子走出人生低谷。

17.(30分)可仿写。参考南京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5篇: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20分)

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工整、规范。(2分)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2分)

擎天憾地( ) 仙露琼桨( ) 险象叠生( ) 死而后已( )

3、拼音或写汉字(2分)

zhuó cù ( ) ( ) 洗( ) ( )然 贮 蓄 辣 峙 ..

4、默写(7分)

(1) ,小桥流水人家。(1分) (2) ,志在千里。(1分) (3)潮平两岸阔, 。(1分)

(4)《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 。(2分)

(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2分)

5、语言运用:(6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A、 只是一种点缀。(1分)

B、山朗润起来了, , 。(1分) (2)仿写句子(2分)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3)下列常用语表达准确的一句是( )(2分)

A.学校门前摆摊设点,违者罚款十元。 B.剧场内禁止吸烟罚款五元

C.油库重地禁烟火,罚款十元。 D.严禁随地吐痰,违者罚款五元。

6、你读了那部名著?其中哪一个主要人物(或主要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1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2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月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 ,为之怡然称快。

(乙)子曰:“由,②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用“/”标明下面句中停顿(1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使之冲烟而飞鸣

8、在甲文横线上填写原句(2分)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怡然称快 怡然 ..(2)是知也 知 .

10、翻译画线句子(2分)

① ② 11.将甲乙两段文字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格言写在下面(1分)

(1) (2)

12、仔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第二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2)从乙文孔子说的这番话中,你明白了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2分)

①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地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同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3、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花枝招展 (2)“一年之计在于春?”

14、②③④段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3分)

② ③ ④

15、这三段文字除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分)

16、读了这几段文字你思想上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17、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果实,你更喜欢哪一个季节,请试写一个比喻句赞美春天或秋天。(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4题(13分)

春风(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就爱哪里的:济南的秋天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松树,裼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昨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的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风送到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作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于是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8、读了本文,你觉得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2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9、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讲行具体描写,给了作者的感觉是 。(2分)

20、还记得《济南的冬天》一文吗?作者笔下的小山秀丽如画,语言优美动人。请在本文中选出与《济南的冬天》写山相类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明理由。(2分)

21、本文写春风,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2分)

22、第三段作者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2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23、认真阅读第四段文字,谈谈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作样的感受?(2分)

24、在本文中作者说“冬天,济南比青岛冷”,但和其他地方相比济南的冬天却有 特点,因此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 ”。(1分)

(四)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

“我想是的——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25、你认为这首小诗表达了什么主题?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简要谈一谈你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三、作文(40分) 生活翻开了同崭新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想必你一定有许多不凡的经历和感受要讲给同学和老师。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倾吐你的心声,展现你的才华。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字迹清楚工整,不少于500字,多写不限; ④文中不许出现真实姓名班级。

河北山海关桥梁中学03-04年上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 基础知识(20分)

1、书写正确工整、规范有体得2分,其次酌情给分

2、憾浆迭已(每个0.5分)

3、濯猝zhu

song(每个0.5分)

4、默写(7分)(有误不得分)

(1)枯藤老树昏鸦

(2)老骥伏枥

(3)风正一帆悬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1)意思完整,用词恰当,原句自写均可。(2)按例句格式通顺合理有深意。(3)D

6、要写出人物及情节简括,如:《水浒传》(0.5分)鲁智深倒拔垂扬柳(0.5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12分)

7、故/时有/物外之趣

使之/冲烟/而飞鸣(每句都划对得0.5分,只划对一处不得分)。

8、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默写有误不分得分)

9、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知-----通“智”,聪明

10、译文:①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②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11、时察秋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答对一个0.5分,有误不得分。)

12、(意思对即得分)

(1)写作者联想和想象“夏蚊飞舞”的动人图景,表现作者幼年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2)做人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二)(12分)

13、(1)比喻姿态优美(2)一年的打算在春天(答出含义更好)

14、②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③春天是美的,活泼生动④春天是健壮有力的

15、拟人

排比

16、参考答案: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辛勤劳作、追求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有意义,话通顺即可得分),

17、略

(三)(13分)

18、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美。(1分)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1分)

19、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舒适和安全;秋海参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睡(每处1分)

20、“到了秋天-----躺到永远”(1分)都用拟人的等修辞方法突出小山的秀美动人(1分)

21、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狂和寒冷,(1分)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1分)

22、参考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能抓信春风特点2分,语言形象1分)

23、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1分)而又无奈何(1分)的感受。

24、温晴(0.5分)“宝地”(0.5分)

(四)(3分)

25、参考答案:歌颂了伞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1分)结合实际谈认识感受(2分)

第6篇:初一上册期末考试语文题。

一、积累运用(21分)

①头晕目xuan(眩)②忍俊不jīn(禁)③qing(擎)天撼地

人费解的怪联挂在后辈的书屋: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远远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3)辛弃疾在 《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展望丰收景象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观书有感》中比喻学习进步来自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8)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A. 当你的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起?以后当心点。”

受读者欢迎。一天,报纸上又登了这么一个天气预报:“晨风吹开飘动的乌云,给城市黎明带来金黄。黄昏将有沙沙的阵雨,使喧闹的街道一片静寂。”

你能根据这首诗,把墨西哥当天的天气简练地概括出来吗?(3分)

并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不少于20个字)。(3分)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雪的颜色和薄。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yue4)省(xing3) 愠(yun4) 诲(hui4)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6分)

①温故而知新 旧知识 ②人不知而不愠 恼恨

③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⑤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⑥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0.《论语》十则中有谈(A)学习方法的,(B)有谈学习态度的,还有谈(C)个人修养的,请给下题对号标示。(标序号)(3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②学而时习之(A)

③人不知而不愠(C) ④温故而知新(A)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二)阅读下面三个片断,完成12-17题。(14分)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 B (莽莽、苍苍)草原, 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D (扑、漫、吹)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和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热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息,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越浓。(3分)

“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丙文所描绘的是海风,其特点是凉爽。(4分)

①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丙文的内容:。(2分) 描绘夏夜柔和的海风和沙滩以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场面。

(三)阅读文章《利息》,完成18-21题。(12分)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

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中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

期中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

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量、比效益呢?

18. 本文写了两个人物:老师和学生,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这个句子可以看出。(3分)

答:着急→高兴→迟疑

20. 发挥你的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4分)

老师想 :这次不能轻易的给他,要不他下回还要加分,不经过自己努力,得的一分不光彩。 差生想 :加一分还十分,等到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考好了,那十分不就可以给老师了么!

答: 肯定。从最后一段里看出来的。

(四)阅读文章《绿之赞》,完成22-27题。(11分)

绿 之 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飘渺的遐想。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般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答: 时间顺序

23. 从内容来看,与第①段文字相照应的段落是第 6 段。 (1分)

25. 第⑥段写春晨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一杯浓浓的醇酒”等,发挥你的想像力,想想春晨的绿还似什么?试写出一例。(2分)

答:热爱绿色

27.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赞美春天的,请你选一句赞美初春的,写下来。(2分)

三、作文(45分)

愿》为题,把你小小的心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