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宣传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关要求

习近平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

讨论时强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10月19日上午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我们确定的目标前进。

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指出,大会之后,要认真组织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工作和学习培训工作,注重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注重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让干部鼓足干劲。要组织好集中宣讲活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上午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要来一个大学习。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央政治局要先学一步,为全党作出示范。在座不少同志是新进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位子更高了,担子更重了,站位就要更高,眼界就要更宽。大家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第一堂党课、第一堂政治必修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以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上下功夫。学懂是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通过学习来准确领会。关键是要多思多想,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要注重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我国发展的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弄通上下功夫。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实用主义。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實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深化认识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习近平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好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分管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党中央要统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就重大目标任务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各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要自觉行动起来,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找准工作方案,排出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对做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重点是质量要求。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秩序加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确保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顺利实现。

习近平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习近平强调,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会发文是传达精神的必要方式,营造浓厚氛围也是必要的,但要防止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多种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各级党委要突出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组织对干部进行集中轮训。要抓好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深入浅出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面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还要组织党的十九大代表到基层宣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

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

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注重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广泛吸引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对外宣传,针对国际社会关切,积极宣介党的十九大精神。

会议指出,要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近群众,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

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推动全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提高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黨的十九大精神导读

(一)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要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要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大会主要成果

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大会通过的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必将更好发挥规范、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从2017年1月开始的,历时9个多月。党中央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要遵循“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政治报告,阐明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原则,坚持从政治上研究和把握问题是第一位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倡民主讨论、相互切磋、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勇于探索和研究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激励大家开动脑筋、贡献智慧。

——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我们提出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有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我们作出的决策部署有没有指导性和可持续性,要看我们能不能从战略上全局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发展作出科学预判。”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要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方针政策的起点,从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和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把准政策基点,合理设定预期,把政策建立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之上。”

——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相统一,提目标、定任务、出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整个文件起草過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

(四)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报告系统总结了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历史性变革作了充分肯定。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

一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明显改变。

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变。

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 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年来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敬业履职、勇于担当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同志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以超凡魄力和顽强斗争精神力挽狂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实现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从而也才有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一是深刻领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的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作出这种概括,一是强调继承性,明确了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强调创新性,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理论创新上实现的新飞跃及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指导意义;三是强调时代性,突出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意义和时代特色。这个概括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衔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相呼应,符合全党的共同意志,必将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产生巨大指导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二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战略眼光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以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为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篇章。这一思想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思想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三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四是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主要有14条。这14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國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此前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今后,将主要提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五个基本”简化提炼为“三个基本”。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了。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三是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四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更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二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三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七)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后来这个提法没有坚持下来,甚至错误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党的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今已经六十多年了。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提出意见建议,认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行提法已经不能客观反映我国实际。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6年的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6年达到4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6年达到76.5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很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態文明建设问题很多。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来都不是单纯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因素来看的,而是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的,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涉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延续100年左右,就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正像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一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作出修改,就是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之前,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翻番”的目标,即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两个翻番”是就国家整体讲的,不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都实现“两个翻番”。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并不是决定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的全部。关键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不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是不是改善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是不是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不是提高了。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三十年左右。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上述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时间提前了十五年。经过测算,这个安排是可行的,是可以完成的。报告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性展望和要求,不提“翻番”类指标,以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还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其中有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比如,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等等。

二是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从6个方面作出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报告提出了一些重大思想和重大举措。比如,提出加强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保障,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等等。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从7个方面作出了部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报告指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

(十)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清醒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是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設、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是管党治党的根本遵循。

三是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四、辽宁安排部署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0月28日,辽宁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部署我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省委书记陈求发主持会议并讲话。

陈求发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划时代影响的大会。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領导机构,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坚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陈求发强调,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和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和把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斗,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辽宁的实践和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陈求发强调,要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全力推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到实处。

一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把辽宁振兴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全局中来谋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二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带着深厚感情学,带着执着信念学,带着强烈责任学,带着实践要求学,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全面准确理解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要扎实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推动全省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四是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辽宁。五是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层层落实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刻汲取辽宁拉票贿选案沉痛教训,彻底肃清王珉等人流毒和辽宁拉票贿选案恶劣影响,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陈求发强调,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作出具体安排,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抓好宣传宣讲。各级党委(党组)要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既督察学习情况,又督察落实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作者:张启元

第2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摘 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了系统论述,不仅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纳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而且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依法治国实践的全面深化方面更是提出了成立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制定国家监察法等内容,为今后五年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划。

〔关键词〕 依法治国;法治道路;法治实践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下,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党的十九大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的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十九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一新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八个“明确”阐明了基本内涵,用十四项基本方略进行具体谋划,成为贯穿于十九大报告的核心与灵魂。其中八个明确中的第五个明确指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十四个基本方略中的第六个方略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多方面的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这一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与实施步骤两个方面,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长远目标,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近期实施步骤,这两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法治体系与法律体系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但是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本质区别,需要我们正确加以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即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目标到了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随着吴邦国委员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庄严宣布标志这已经实现。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是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子系统的系统工程,它由众多要素组成,不同与法律体系的静止存在,法治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了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实现、发挥作用等诸多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新思想的基本方略做出了十四个方面的部署与安排,其中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问题的部署涉及到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共同推进”与三个“一体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主要内容,标志着十九大之后的法治建设会沿着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路径继续深入。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就是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

(一) 坚持党的领导

在我国,讲到依法治国,很多人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另一方面,法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那么党的领导和法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党和法治的关系始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從建国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来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党和法治的关系处理得好的时期,也是我国法治发展势头良好的时期;那么党和法治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的时期,同时也是法治发展的低谷期。由此可见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不仅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兴衰成败,甚至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党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第一,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在做关于《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这段说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既来源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同时也有着明确的宪法依据。

第二,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十八大以来成立了多个名称以中央“领衔”的领导小组,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等,这些领导小组为解决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往往会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党务各个部门和组织机构,关乎到每个公民、每个党员的利益,如果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良性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就是要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

在我国搞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要澄清“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的错误认识。对于这种论调,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上明确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逻辑上讲,党的本质是政治组织,而法的本质是行为规则,两者不存在谁比谁大的问题,否则就会落入话语陷阱。

(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法治同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存在密切联系。法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归根结底是要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服务的,是为各种社会制度的合法化、稳定性提供重要支撑。而反之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又需要以法治为依托,通过法治予以确立并保障实施。在我国搞法治建设,就不能脱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脱离社会制度抽象谈论法制和法治建设,就会陷入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陷阱。

(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这一法治理论必须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我国法治建设最大的实际就是法治建设起步晚。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已经经历了几百年时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治体系。比如英国从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算起,其资本主义法治建设已有803年历史,美国从1789年《联邦宪法》算起,已有229年历史,日本从1867年的明治维新,至今已有151年历史。而我国法治建设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至今不足40年,如果以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为标志,则刚走过20年历程,法治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基础弱,群众法治观念欠缺,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法治发展进程,因此在我国搞法治建设既不能過于超前,超越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过于滞后,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法治理论构建中,除了立足实际,我们还要学会吸收借鉴,我们既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也要积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是在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的时候决不允许照搬外国法治的理念和模式。

三、新时代依法治国实践的全面深化

(一)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三大基本要素,坚持和完善这三大要素,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其中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保障。十九大再一次强调了法治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我国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都离不开法治支撑,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实现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的制度载体,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形式,更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和载体。

(二) 明确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否有权威,关键看宪法的权威能否树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也是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第一次就宪法权威问题做出的明确表态。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在内的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彰显宪法权威,提升公职人员宪法观念的重要制度保障。

十九大报告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工作第一次进入党的政治报告,也成为今后五年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合宪性审查就是依据宪法对宪法以下的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工作开始于2004年,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法制工作委员会下正式设立法规备案审查室,其主要工作就是对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最高法院在做出的司法解释正式颁布生效之前进行备案审查,看这些法规和司法解释是不是与宪法有冲突、有矛盾。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这次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合宪性审查”工作机制,意味着将来所有地方的红头文件、部门规章,都要纳入审查范围,为实现良法善治夯实立法基础。

(三) 明确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纪检监察与反腐工作成绩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以往的实践工作中,存在着反腐败斗争力量分散、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纪法衔接不畅,一些地方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先移后处”、“先法后纪”、甚至“带着党籍蹲监狱”等突出问题,因此,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6年11月,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推进要坚持于法有据,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国家监察法的制定就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十九大报告对此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四) 明确“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法治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三个“共同推进”与三个“一体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法治建设的基本路径。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实现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要学会将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及时转化为法律,保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成为全社会公众的行为准则;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依法行政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体双翼”。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长远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攻坚内容;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薄弱环节。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要求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五) 明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提出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色。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在任何社會形态下都是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但是法律和道德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又不同,这也就决定了道德不能取代法律,法律不能取代道德。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要善于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治建设中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法与理的关系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特有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辩证关系,还要积极探索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实现路径。党的十五大以来,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提出了要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有机统一起来的要求。通过依规治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的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不仅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能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中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示范效应。通过依法治国,可以用宪法法律明确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地位,规范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方式,更好地为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提供借鉴。要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就要在明确国家法律与党规的调整范围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好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协调与衔接问题,确保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 孙 英.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时代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2012(1).

[2] 汪永清.深化依法治国实践[N].人民日报,2017-12-26.

[3] 牛余庆.政党政治视角下的中国党政关系研究[J].中央党校学报,2005(12).

[4] 蒋来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史鉴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5).

作者:赵丽

第3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税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在全面推进宁夏法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税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推进税收法治建设。
税收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法治国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依法治国的力度和决心。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在税收领域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收越来越关注,对获得感和公平正义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形成了税务系统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建设的外在压力和强大动力。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应当主动适应和把握这一趋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顺势而为,化挑战为机遇,坚持税收法治原则,视依法行政为税收工作生命线,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贯穿税收工作始终。切实增强税收执法的规范性,提升执法监督的有效性,依法打击和有效震慑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用法律准绳衡量、规范、引导税收工作,坚持依法征税、依法管理、依法服务。坚持征纳双方法律面前平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整税收关系、规范税收秩序、化解税收矛盾,以约束税务机关权力和保护纳税人权益为重点,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积极回应纳税人诉求和社会关切,以税收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税收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法治化轨道顺利前行。
税收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税收上,突出表现在税收法治与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发展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在税收法治观念方面,管制思维、命令思维、权力思维亟待转变,一些税务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仍比较淡薄,依法治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税收业务工作与税收法治建设“两张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税收行政执法方面,执法不规范,随意性执法的问题依然存在,税务行政裁量权行使弹性较大,地区之间、国税地税之间税收执法尺度不统一,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税收法治力量配备方面,各级税务机关法制工作人员普遍较少,法律专业人才普遍不足,税务干部队伍整体法治素养还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同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税收法治环境方面,部分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税法遵从度不高,协税护税体制机制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和税收工作需要,同支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税收法治建设方面,各项任务仍不够细化,具体方案特别是抓落实仍不够精准,工作进展不平衡的情况,同落实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生命线和基本准则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综合施策,努力破解。
聚焦主业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建设

税收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建设时不我待、势在必行。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税收主业,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不断开拓进取狠抓落实。

要切实加强党对税收法治建设的领导。税务部门要持续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税收法治建设。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健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决定、执行与后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养,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的能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放管服改革部署,树立大局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在法治轨道上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按照党的十九大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的税务审批事项,必须不折不扣坚决落实,杜绝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所有审批事项都要严格按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全面落实税务稽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健全税收黑名单制度,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有效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纳税人的最好服务。要始终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强化权力制约,防止权力滥用,营造公平税收环境。积极探索税务行政执法案例指導制度,重点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和税务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全面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有效规范处罚裁量权,减少随意处罚行为,增强税收执法的规范性、统一性,防止和减少对纳税人权益的侵害,提高税收执法公信力。完善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协商沟通等机制,引导和支持纳税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工作体制机制及和解、调解等制度,建立税务行政复议相关部门协同应对机制以及行政复议诉讼衔接机制,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在法治轨道上防范化解税收矛盾。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注重纳税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应用法律手段调节税收法律关系,平等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税收权益,促进良好税收秩序的建立。应用税收治理手段,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努力解决纳税人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拓宽纳税人参与、监督渠道,筑牢税收法治工作的群众基础。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提升税收沟通能力,为税收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税收信息获取、研判、应用作为税收法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涉税信息准确预警、主动防控、精准管理能力。加强内外监督,提高税收执法质量和效率,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创新推进税收法治建设。推动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加快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即“三项制度”改革。创新税收政策确定性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和普法教育基地创建。全面推进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工作。按照服务自治区“三大战略”要求,认识、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加强和改进税收政策研究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政策研究水平和税收政策建议质量,建立健全税收政策快速响应机制。对税收改革中形成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可行的方案、具体措施,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其上升为制度,税收改革攻坚到哪里,税收法治建设就应及时跟进到哪里,努力以法治方式引领和规范税收改革。按照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和部署的任务,瞄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型税务机关总目标,精准发力、主动作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迈进,不断推进税收法治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成绩。G

作者:李永刚

第4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四点感悟”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头等政治任务,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抓好自学。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领会。

第一点感悟:习总书记的报告通篇高扬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举旗意识,始终坚定信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报告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党员干部,要确保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就必须始终做到:一是要筑牢理论根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理论学习,做到源流结合、融会贯通,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二是要保持思想敏锐。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在敏感问题面前不迷惑,防止被敌对势力的蛊惑所蒙蔽;在复杂环境面前不麻痹,确保个人不犯政治性错误、不出政治性问题。三是要始终保持一致。对党忠诚是具体的、有实质内容的,不能表起态来调门挺亮,较起真来变形走样。要体现在坚决贯彻中央、北京市的决策部署上,体现在正确对待利益得失的点滴养成上,以具体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点感悟:讲话通篇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始终恪尽职守。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复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好以下三点:一个是,进一步振奋精神。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建设和工作之中,多想事业、多想群众,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当前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多研究解决事关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多研究解决改进本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多研究解决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真正把大项工作研究好,棘手问题处理好。另一个是,增强勇于负责的工作魄力。强化职责就是使命、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时刻牢记组织重托,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任的人、干负责任的事,在主动担责中对岗位负责,为领导分忧。再一个是,坚持创新发展。把打造精品、追求卓越作为职业操守,把瞄准一流、创先争优变成行为习惯,把精雕细刻、追求完美当成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工作标准,确保负责的每项工作都力争成为精品,组织的每个活动都力争不留遗憾,担负的每次任务都力争精彩圆满,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

第三点感悟:讲话通篇贯穿着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清醒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党性意识,始终不忘初心。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深刻指出了当前我们面对的“两个复杂”“三个不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严峻挑战和形势,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此,作为党的一份子,必须以强烈的党性意识带头践行要求,努力做出新气象新作为。一是在落实制度上做好表率。作为党员干部,既要自觉依靠制度筹划、指导和开展工作,又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纪律的监督,做到行动先于群众和一般干部,标准高于群众和一般干部,要求严于群众和一般干部,防止和杜绝学习上的“双重态度”、言行上的“双重标准”、落实上的“双重规则”,增强制度执行的示范力。二是在坚持原则上做好表率。特别是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做到有“四气”:一个是有勇气,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报实情;第二个是有正气,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贪不占,不搞歪门邪道;第三个是有硬气,敢于较真碰硬,解决难点棘手问题;第四个是有底气,做人讲原则,遇事有主见,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三是在清正廉洁上做好表率。坚决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利益面前不攀比、权力面前不放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四点感悟:讲话通篇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自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谓积极向上,就是一种宽容的、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我们在追求人生的目标道路上,难免要遇到失败和挫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源泉。我作为有近40年工龄的老党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一是做一个“三有”的人。就是让父母有故事讲,爱人有榜样学,孩子有标杆。具体点讲,让你的成长过程变成父母讲给别人的故事,让你的爱人被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动,让你的成长经历成为孩子人生的标杆。二是做一个有度量的人。大度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胸怀大度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大度,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种力量。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淡定的心态!只有学会宽容别人,才懂得宽容自己。同事间多几分宽容,单位就多几分和谐,少几分争斗。三是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假如我们某天离开自己的岗位后,什么都没有剩下,说明我们不是一个正能量的人。如果是一个正能量的人,他离开职位后对他人的影响力并不会减低。那么,如何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呢?遇事,碰到困难不要逃避,要积极解决,同事、朋友遇到困难,能帮的,尽量多帮,工作中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逃避往往是最坏的结果。

第5篇: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实

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昌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关于组织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使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教职工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十九大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认

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

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二、活动内容

这次集中教育活动,核心是学好习近平同志的报告,重点要搞好以下专题教育:

(一)组织党员教职工开展集中学习。11月份,各党支部要在支部生活日和集中学习日的基础上,每周要至少拿出半天时间组织党员教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

神。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各党支部11

月4日前要列出具体学习计划,组织抓好学习。11月7日前将党支部学习计划上传至“灯塔—党建”网上e支部(支部空间—支部计划板块);每次学习结束后,要

在两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有关情况及影像资料传至“灯塔—党建”网上e支部(组织生活—组织生活管理板块)。

(二)讲一次专题党课。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在所属党支部讲党课,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好落实。各党支部

要在11月底前组织党员普遍上一次专题党课。

(三)开展一次研讨交流。可以在11月支部生活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一次研讨交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使研讨交流的过程

称为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推进发展的过程,更好地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落实。形成个人交流材料,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留存。

三、方法步骤

这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安排1个月的时间,分为宣传发动、学习提高、对照检查、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XX年11月1日—11月7日)。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党员教职工充分认识开展这次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委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开设学习专栏,在网络、公开栏、宣传橱窗开辟专题等渠道

,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积极性。

2、学习提高阶段(XX年11月8日—11月20日)。组织广大党员教职工认认真真地学习十九大系列重要文件,特别突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学习书

面材料、收看电视专题节目、举办讨论会、报告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保证全员参与,提高学习效果。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保证集中学习时间,作

好笔记,写好体会,及时交流,办好学习专栏,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激发出的热情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到做

好各项工作上来,从而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3、对照检查阶段(XX年11月21日—11月27日)。结合集中教育活动,各支部对XX年的工作进行客观详细的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摆查存在的不足,进一步

理清下步工作思路,确定目标和措施,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广大党员教职工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通过开展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

查摆思想和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人人制定出整改措施,做到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树正气,讲纪律、守规矩,讲担当、比奉献,讲廉洁、塑形象,进一步

增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4、总结验收阶段(XX年11月28日—11月30日)。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学校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情况进行总结,向上级组织写出专题报告,并适时召开总

结大会,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同时,把集中教育活动及时转入经常性教育,做到常抓不懈。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集中教育活动效果,成立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张景和同志任组长,下设教育活动办公室。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走过场,狠抓落实,力戒

形式主义,确保活动扎实进行。

第6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特别是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深感振奋,倍受鼓舞。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大会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作为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步调一致向前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

1

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我将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的斗争、建设伟大的工程、推进伟大的事业,需要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引。大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必将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整个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我将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深刻内涵,把握“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坚定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2

神,关键在落实、在行动”。XXYYYY作为YY运转的枢纽,承上启下,协调各方,责任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YY工作,总书记要求办公厅(室)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李克强总理要求各级YY办公厅(室)要当好YY工作的“第一参谋助手”“大服务员”和“高效督办员”XX长也对YY党员干部提出了“忠诚、勤勉、奉献、自律”的要求。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五个坚持”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贯穿于YY工作的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切实推进XX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发言完毕。

3

第7篇: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方案

建国街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方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和市、区两级组织部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建国街道党工委根据实际情况,以高度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制定了系统的学习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通力协作,把宣传党的十九大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原则

1、坚持学习为先。把学习贯穿于活动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辖区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

2、突出领导带头。街道班子成员及各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开展学习,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情。

3、注重实践特色。充分发动全民参与,认真开展讨论总结,听取征求意见建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今后街道各项工作,将让辖区居民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三、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学习。成立街道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工委书记担任,设立专项学习时间,成立建国街道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讲师团,认真在街道内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学习落实。同时,各社区、村按照街道党工委的部署要求,精心制订学习计划,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平台,扎实开展专题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引导辖区党员、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2、多项并举开展学习。

一是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平台,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磊书记与分管党建工作党工委副书记殷洪涛书记作为宣讲人,开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各部项工作为主题的党课。把街道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二是举办系列专题学习。10月月初,组织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学习《榜样》专题节目;10月18日,组织收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实况转播;10月末,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会议,使街道干部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服务群众,更好地推动街道工作全面发展;11月初,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践行“四个合格”要求研讨会,把总书记7.26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十九大报告全文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全面了解报告主要内容。

三是开展多形式宣传。利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信息网站以及街道QQ群、微信等宣传平台开设党的“十九大”专栏,展播我街道开展十九大的学习贯彻情况及相关专题报道。同时,拓展载体资源,充分利用各社区、村公共空间、社区广场、主次干道路等载体,制作悬挂横幅、标语、图版广泛宣传十九大精神。

四是开展“送学上门”活动。针对老党员年龄高、因病行动不便、不能参加集体学习教育等情况,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将《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要点》、修改后的《党章》等学习资料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党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五是开展学习宣传系列文艺活动。为深入宣传好十九大精神,贴近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认知和接受习惯,充分发挥我街道作用,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街道各社区、村现有的文艺文体活动,开展自发宣传、自我教育,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展示全街坚定一心跟党走,齐力共赴新征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做好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讲政治、顾大局,积极履职尽责。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力抓好落实。

2、加强管理、把握导向。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是一项政治性、原则性、敏感性和影响力都非常强的工作,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严把宣传口径,科学严谨准确地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杜绝不当解读和随意宣传。要加强对各类宣传阵地,特别是报告会、讲座和网上舆论阵地的引导和管控,决不给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3、加强督促检查,坚持常态化推进。街道党工委要把学习宣传十九大纳入重点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各科室、各社区、村要提高时限意识、标准意识,加强巡查监管,严肃督查问责,确保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落地落实。要坚持常态化推进,避免短期效应,保证学习宣传力度不减、热度不降,做到始终融入贯穿街域重点工作。

第8篇: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笔记

九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高潮,我把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我们党的工作都是围绕人民为中心开展的,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报告中,我发现习总书记每次念到人民这个字眼的时候,全场都会发起隆隆的掌声,应该说是引起了全场共鸣。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做到体群众所难、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

二是树立创新学习的进取意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因此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工作水平的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开阔视野,获取创新的灵感,不断促进工作取得新成效,把握工作主动权。三是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务实意识。在报告的末尾,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是对我们青年干部的肯定,也是激励和要求。在我们平时的岗位中,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都要认真细致、脚踏实地的去干,只有把小事、琐事干好,才能积小成多、集腋成裘,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大事。

厚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涵养家国情怀。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令天地动容,教万人敬仰,历经沧桑,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和集体认同。现阶段,面对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社会发展的“拦路虎”,要坚决摒弃“置身事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错误思想,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大局当中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彰显人生价值。

厚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增强为民意识。《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作为人民群众“主心骨”的党员干部,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意识,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问群众安危冷暖,始终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从政为官的“座右铭”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和群众想到一起、干在一起,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第9篇: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既是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在国家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一代青年,很多寄语已经成为励志人生的经典。在去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这般具有诗意和哲理的寄语,确实让人豪情满怀。总书记激励年轻人用“奋斗”践行无悔的青春,就是希望广大青年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近年来,对于年轻人思想的缺失、行为的偏激,都让一些“过来人”扼腕叹息,似乎,在本来国泰民安的今天,“青春”已经演绎为尔虞我诈、欺蒙拐骗、暴力倾向,甚至是精神的颓废,道德的沦陷。鉴于此类种种,有人捡来鲁迅先生的话以示慨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然而,我们的当下青年,真的就如此“不堪”吗?在我看来,并非如此!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青年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每每走进学校或党政机关大院,一股青春的气息就迎面扑来,那一群青年男女,撑起了一片时代的蓝天。

“我的青春我作主”,面对困难而无所畏惧的青春才是有内涵的青春,有诗意的青春。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丧失了斗志,那是没有走进他们;只有真正走进他们,才感受得到他们火热的激情和心中那团燃烧的阳光。“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当今的年轻人,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将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风雨”,就更应当在风雨中磨练自己,使自己具有坚定的担当,胸怀凌云的壮志。

作为新一代党领导下的青年干部,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思想上,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平时多读党刊党报,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业绩,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作为机关部门的一份子,在机关作风建设中,要时刻把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和服务振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实践先进性要求的着力点。

2、工作上,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民公仆,在平凡的岗位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谦虚谨慎,立足本职,主动思考,勤奋刻苦工作,为民服务,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学习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九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上一篇: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制度下一篇:人保财险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