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2022-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国务院的批准下, 我国于2016年5月1日, 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以下简称“营改增”) 试点, 也将建筑行业纳入到了“营改增”的范围, 使得建筑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发生了许多变化, 对其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营改增”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设置、招投标报价以及工程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求建筑企业充分调动上下全体员工的力量, 通过对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 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税收风险, 从而获得最大的减税效益。本文主要从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入手进行分析, 就其如何更好地适应“营改增”所带来的变化, 如何更好地开展“营改增”之后的税务筹划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希望可以帮助我国的建筑企业实现更好的财务管理, 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企业要积极构建并完善与增值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 对应用会计科目进行有效的规范

我国的建筑企业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从纳税人的身份出发, 去设置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 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营改增”, 在此基础上加强它的规范化管理, 从而对本企业增值税的计提和缴纳情况加以真实、及时和有效的反馈。

(二) 对会计核算进行细化

对于那些存在兼营、混合销售以及减税和免税业务的单位, 需要对不同的业务类别进行区分, 对不同增值税税率的核算损益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而满足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类别和不同税率、税务资料的需要, 尽可能地避免因为会计核算的不健全、无法及时提供准确和有效的税务资料而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从而丧失减税和免税的资格, 或者从高的适用税率等情况。对建筑服务类的企业来说, 要对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认真的区分, 积极采取相关的辅助核算方法, 以便于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增值税缴纳情况, 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三) 建筑企业要对财务进行及时的分析

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基础财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建立并不断完善与增值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 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大量的涉税数据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和对比, 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从而可以对企业自身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有效解决。比如:把合同的金额、预算成本以及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 对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 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建立健全与增值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税收管理体系

(一) 对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建筑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保险柜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存放, 要将其和发票专用章交给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 设立专属的发票台账, 对发票的收取和开具情况加以详细的登记。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 需要经过申请、审批和复核的程序, 然后再根据合同款、验工计价和已经完成的工程量和实际收款等具体情况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对收取的发票进行真伪检查, 再将发票的具体信息和企业具体的经济业务和活动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比, 看审核是否符合三流合一的原则,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认证。另外, 企业在提交正式提交增值税纳税申请表之前需要对应该缴纳的增值税进行模拟测算,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平衡每期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 帮助企业减轻税收的支出。

(二) 积极建立并完善增值税的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需要积极建立并完善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开具、保管、认证、缴销以及传递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对发票取得的时间以及内部流转的环节加以明确, 对期限和逐级审批的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核, 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对发票的传递、审核、汇总和申报工作进行规范, 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尤其是要弄清楚企业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增值税发票管理上的责任, 从而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尽量规避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以及没有办法进行认证抵扣等风险, 此外, 可以引入责任问责机制, 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惩处有关增值税发票违法等相关行为, 从而保障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建筑企业关于税收筹划的方法分析

(一) 对纳税的时间节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确认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 在增值税缴纳的时间节点的选择会对建筑企业的资金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各期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之间的基本平衡, 需要建筑企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时点进项科学、合理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项税额的大小做出合理的筹划,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专用发票开具的时间节点进行优化和调整, 对销项税额的大小进行筹划, 从而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推迟增值税的缴纳时间, 帮助建筑企业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二) 选择科学、合理的计税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 如果一般的纳税人是为建筑工程的老项目、甲供工程以及清包工方式等提供建筑服务的, 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 从而能够适用3%的增值税征收率, 这仅仅只是相当于2.91%的价内税税率, 因此比实施“营改增”之前3%的营业税率减少了0.09%, 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压力。

(三) 对财务控制的目标加以明确

建筑企业需要对“营改增前后的税率变化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并对营业收入的控制目标加以明确, 并对营业成本和抵扣率的控制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确认, 因为在实施营改增之后, 建筑企业是不能向下游企业提价的, 因此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做法, 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要求上游的企业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或者降价的方式, 在有效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成本。另外, 由于存在增值税的抵扣, 这也为建筑企业在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也就是说建筑企业在明确了同上下游企业价格谈判的期望值之后, 在具体的商务洽谈过程中还可以对抵扣进项数额的大小和价格谈判的区间做出合理范围内的调整和优化, 从而帮助建筑企业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从而对税负进行合理的“转嫁”。

(四)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同管理

建筑企业积极完善协议的合同条款, 要求相关的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抓住经营管理的源头, 对各类合同和条款进行全面的修订、规范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合同范本, 以此来积极适应增值税税法的要求, 从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 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和严格的筛选, 并对其进行资格认证, 主要包括供应商主体的资格、资信状况、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以及具体的合作关系等。在相同的条件下, 要对主体认证资格是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进行优先考虑, 其次才是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 最后选择那些能够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的供应商; (2) 要和供应商加强商务谈判。在保证供应商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 可以采取提价这一方式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 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双方共享税收政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3.要对供应商发票的要求加以明确。这就具体包括供应商提供发票的时间、支付货款的方式、协助办理的相关手续等等。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 看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开具单位是不是与采购合同的主体保持一致, 也要看其是否和资金收付的主体一致, 这一点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对建筑企业来说, 要想更好地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实现预期的税务管理目标, 就必须要按照合法性、整体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对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长远战略规划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同时结合自身经营与管理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选择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 对营改增政策的相关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和分析, 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抓住税务筹划工作的要点, 合理规避开票风险, 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 减轻建筑企业的税负压力, 从而使其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营改增”政策的出台, 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工程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设置、招投标报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此, 本文对“营改增”之后企业如何开展税务筹划工作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施有效的过程管控, 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税收风险, 从而获得更好的减税效益,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营改增”之后的新经济环境, 提升其财务管理的水平, 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1] 王晓强.“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管理工作[J].财会学习, 2019 (3) .

[2] 梁丽.试论“营改增”后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筹划工作[J].纳税, 2019, 13 (2) .

上一篇:机械制造的成本控制策略浅析下一篇:3G时代背景下我国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