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理论考试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模电实验理论考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考试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本文阐述了自动化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方案和实施办法,设计了包含课程基础理论、EDA设计方法和实际电路操作三位一体的综合型考核测试方法,通过新型考核体系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仅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同时也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考试模式;改革;综合能力

一、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的课程,有其自身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达到会用半导体器件和模拟集成电路组成简单的模拟电子系统电路,并具有分析和解决模拟电子线路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和接受电子技术新发展以及将所学知识用于本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涉及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都是值得深入讨论的,希望在不断的方法探索和改进中能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目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该课程主要内容为电路基本概念与原理,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比较抽象,与实际电路分析差别比较大,所以会造成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然后进行课程理论考试,最后对于所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还是不知甚解。那么相对应的解决办法除了增加实验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外,对于考试环节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考试这一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还远不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改革等那样受到重视。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模拟电子考试思路比较固定,与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相适应,考试缺乏符合新时期教育体系下的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

2.考试形式单一,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其他考试方式应用较少。比如开卷形式的笔试、上机与实验操作考试、论文考试等其他方式运用的比较少。

3.考试比较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直接根据考试得分进行学生成绩的判定。很多东西没有办法通过得分进行反映,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变学习能力,这都是考试无法体现的。

上述的问题虽然不能包含全部问题,但是比较普遍,也比较具有代表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本学科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中,对考试形式以及考核办法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实践。

二、考试模式改革内容探讨

为了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与测试,我们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基本理论、EDA软件设计以及电路实验操作进行综合,形成一套模拟电子考试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考核、EDA仿真软件设计以及电路实验验证环节。具体考核形式如下:本课程通过测试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电路原理的验证实验。该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定是结合综合测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综合考核,各占成绩的50%。其中平时成绩给定方式为划分5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及格以及不及格。考核的内容分别为:上课缺勤率、教学互动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内容充实与完整性情况。其中综合测试成绩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设计、现场调试操作以及数据测量与分析这几部分构成,最后根据完成电子系统的整体性能给定成绩。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三个实验和仿真电路的搭建,每个电路原理图5分,完成电路搭建的学生,监考老师会在其上机测试的试卷上进行电路设计打分。

2.在理论计算完成之后,根据每个电路原理图,完成相应要求的答题,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分别写在测试卷上,其具体评分标准在上机实验测试卷注明。

由于本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知识面较广,故对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上要求较高,不但要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理论,还要熟悉EDA仿真软件设计,最后还要熟悉实际电路操作,进行实验验证。

三、课程考试改革体系实际案例

以二级反馈电路设计考题为例,要求针对这一考试题目,学生掌握以下三点:

1.掌握放大器基本原理;

2.掌握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间的关系;

3.掌握负反馈放大器能改善输出波形的原理。

考试题目为:

(1)当开关放在位置“1”时,请判断此电路中引入的反馈网络是哪些?反馈的信号是直流还是交流信号?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哪种组态?对电路的哪些性能有影响?(2)首先,调节静态工作点,设置Vc1=5.2~5.6V,Vc2=4.5~4.8V,当输入电压设置在1~3mV时,分别求出开关放在位置“1”与位置“2”时的交流信号输出与输入的电压之比。(3)观察输入波形的失真并改善:输入信号的频率保持1KHz,逐步增大输入信号Vi,使输出波形出现失真,(Vi=10mV)(a)在无反馈的情况下(但有Rf的负载效应,即Rf与RL并联),记录此时的VO值,观察波形。(b)在上述情况下,接入负反馈回路,观察输出波形。然后增大输入信号使输出也为VO值,观察并比较两波形。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学生首先要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综合所学基础理论,对反馈形式进行判定。然后再运用EDA软件,例如EWB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并完成仿真,得到两个开关位置下的交流信号电压放大比例,同时在实验平台上构建实际电路进行验证。最后,通过EDA仿真手段与实验电路验证组合的方法,结合EDA中模拟示波器与实际示波器输出波形,完成输入输出波形记录,理解反馈电路对于波形失真的改善原理与效果。综合上述操作,进行考试打分。各个子模块都有分值标定。经过三个模块的考核,综合测试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EDA仿真软件设计能力以及实际电路搭建及操作能力。教师则针对新的考试体系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使得学生真正能够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甚至能够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课程学习思路。

四、结论

经过两轮考试体系的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该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较高,认为其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与传统单一、结果式考试模式相比,该考试体系为过程式模式,更注重学生对于考试细节的领悟,而不是单单去做练习题,需要对模拟电路技术这门课程理论以及该课程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梁海莲,赵琳娜.开放式微电子专业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2]胡业民,蒋伟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9.

[3]马瑶,石瑞英,袁菁,等.开放式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25(1).

[4]柳逊,闫娜,吴晓铁,等.一种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2(6).

[5]卢容德,熊俊俏,张明波.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命题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

[6]赵晓梅,单艳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7]王连英,邹剑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8]彭汐单,杨璐,孙俊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9]钱月霞.基于任务驱动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2).

[10]薛延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06).

[11]王德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04).

[12]王卫东,廖欣.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04).

作者:樊启高 沈锦飞

第2篇:留学生生理学理论考试与 实验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为探讨临床医学留学生生理学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成绩的相关性,选取2010~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87名留学生生理学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考核成绩作为研究资料,计算两类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检验。相关系数检验均显示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证掌握生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加深留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的掌握,反之亦然。

关键词:留学生;生理学;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相关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全日制临床本科2010~2012级医学临床专业287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使用John E. Hall主编的医学生理学为授课教材,收集上述留学生生理学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考核成绩作为研究资料。

2.研究方法。成绩计算方法:留学生生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课时为一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均有理论和实验成绩,每名留学生的成绩依照两学期理论和实验成绩的平均分计算。理论成绩直接为考试卷面成绩,100分为满分;实验考核成绩包括考勤占10%,实验报告占20%,平时操作占20%,实验卷面成绩占50%计算。分组方法:将学生按照成绩进行排序,取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其余为中分组。统计学分析方法:Graphpad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mov 法(K-S 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或Pearson 相关分析(参数方法)进行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正态性检验结果。分析2010~2012年级留学生成绩显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所以采用Pearson(参数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2.相关性分析。表1结果显示2010~2012级留学生成绩的情况,相关系数检验均显示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P<0.01)。

3.不同组段成绩比较结果。进一步分析两种考试成绩的分组情况,见表2、表3和表4。实验考核高分的留学生在理论成绩也有可能是低分,2010~2012级留学生比例分别为8.7%、6.5%和4%。实验考核低分的留学生在理论成绩也有可能是高分,2010~2012级留学生比例分别为8.3%、6.7%和8.3%。

三、讨论

生理学揭示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是认识疾病的基础。生理理论课程知识不仅是后续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学科课程的基础,还为处理临床问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生理学还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知识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实验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留学生今后进行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试成绩是考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表明留学生生理学的理论成绩与实验考核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留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生理学实验观察分析情况也直接关系到留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本文的分析中,确有少数(<10%)理论成绩高的留学生进入实验考核低分组,亦有少数(<10%)理论成绩低的留学生进入实验考核高分组,说明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两者不能够相互替代。如少数学生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不愿意参与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能力达不到训练目标,他们虽然理论学习成绩不错,但对实验内容掌握却差距甚远。因此,我们需要从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治病救人)出发, 教育留学生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辅相成,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训练与观察分析,注重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观察,同时在实验观察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生理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饶朗毓,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6):123-124.

[2]祝侠丽,等.药剂学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11):102.

[3]邸瑶,等.生理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考试方案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6):298-300.

[4]贾淑伟,等.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24-1025.

[5]王志强,等.循证医学教学法对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理论和实践成绩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91-93.

[6]蓝永洪,等.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87-88.

(编辑:秦俊嫄)

作者:童攒 王媛 李长勇 石俊枝 彭碧文 万瑜

第3篇:数电和模电课程教改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本学院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对《数字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这两门课程进行教改研究,首先从教改目标出发提出相关教改内容,最后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教改方法。

关键词:教改目标;教改内容;教改方法

一、引言

《数字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是我院计算机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等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电路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两门课又名为《电子技术基础(上、下)》。根据学院“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侨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总体规划,建立并完善动态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和评估机制,构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各种专门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等的具体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学科特点,坚持“创新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改,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二、教改目标和教改内容

本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要求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为专业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EDA技术》等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结合已学习过的课程构建综合的电子系统设计概念。作为本课程的重要补充,同时开展《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使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电子系统设计与实际制作能力。本课程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网络信息工程专业树立工程概念,课程讲授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提供翔实的应用实例。通过电子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等,培养学生的初步工程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科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进行整体优化,对于电子专业必须掌握所有的知识,增加设计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光信或网工等专业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各自的专业进行不同的设计,能够把不同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的特点。试点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改是一项比较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试点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可行的理论为支撑,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同时,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适于课程改革的基本方法,形成和发展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2)以点代面、重点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教学改革实验是一个复杂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我们以试点专业作为支点来带动整个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结合我院实际,确立研究重点,走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以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综合应用人才为目标,结合我院实际,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优化配置我校的教育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走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目标包含以下几点:(1)通过试点,有效实施新的教学标准和实验改革,探索使用新标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验证新课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试用并验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新教改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3)试点经评估合格后推广到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促进、配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教改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实验:试用和评价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新教学的内容,领会教改的实质;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选取实验教材;通过试用,对相应的实验教材做出评价,提出修改、完善和发展建议;通过对实验教材的试教,验证实验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性。(2)实验教学实验:修改实验内容,增加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数量;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明确后续改进的方面及应增加的具体措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进行校校合作、校企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评价研究:教改实验中要深刻理解新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新课程体系,明确教学活动中的目的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实验实践与课堂教学,广泛进行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

我院的建立要“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侨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总体规划,立足于社会区域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将科研、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中。进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更好地推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变教学方式,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修改,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以教促研,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改革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有意识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应融入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前复习、课后总结,对学生进行启发,相互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可就某一部分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回答,然后再逐个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3)针对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讲授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对某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加以重点介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新技术,扩大知识面,培养工程意识。(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模数电课程中,有些章节内容较抽象难理解,比如数字部分逻辑门电路的特性分析,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模拟部分放大电路的几种形式,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2,3],在课程上要多讲解相关习题,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每堂课制作相关章节的动画演示课件,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备结构等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學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传统的数模电实验教学环节基本依附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项目也基本上以配合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必须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进行全面改革,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应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结合本课程课时安排、学生基础和实验条件,有计划地更新实验内容,由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转换,特别是在应用模块部分开展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感觉课程的作用和意义,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通常做实验的时候,以教师讲解、辅导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步骤进行实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改变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对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只提供一个作为参考的电路图,实验任务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对实验进行改革尝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综合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电路,为学生提供器件,提高动手能力,而不只是基础理论实验。(4)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各类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由选择相应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验室安排实验时间,选做一些实验,自己设计、调试、完成。当然,教师也要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5)校企合作,电类专业可进行参观学习,进行校外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3]秦增煌.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作者:江华丽 冯志斌

第4篇:模电实验考试

实验三单级低频放大器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1.RC和RL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有否影响?

答:RC的变化会影响静态工作点,如其它参数不变,则RC↑==>VCE↓。RL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无影响,原因是C2的隔直作用。

2.RC和RL的变化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有何影响?

RL答:本实验电路中AUrbe,RL′= RC // RL ,RL′增加时,∣AU∣的值变大,反之则减小。

3.放大器的上、下偏置电阻RB1和RB2若取得过小,将对放大器的静态和动态指标产生什么影响?

答:上、下偏置电阻RB1和RB2取得很小时,静态稳定性提高,但静态功耗大增而浪费能源,而且还会使放大器的输入动态电阻减小以致信号分流过大。

4.C3若严重漏电或者容量失效而开路,两种器件故障分别对放大器产生什么影响?

答:C3若严重漏电会使R4短路失效,放大器不能稳定工作,严重时会造成放大器处于饱和工作状态,而不能放大信号。

C3容量失效而开路时,由于R4的作用,使放大器处于深度负反馈工作状态,不能放大信号,AU≈-1。

Au=VOL/Vi>>1,所以Vi<

实验八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1.集成运放用于交流信号放大时,采用单、双电源供电时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运放采用单电源供电:优点:电源种类少。缺点:电路中需增加器件,运放输出端的静态电位不为零(VCC/2或-VCC/2)。

采用双电源供电:优点:应用电路相对简单,输出端静态电位近似为零。缺点:电源种类多。

2.理想运放具有哪些最主要的特点?

答:(1)差模电压增益Ad为无穷大;(2)共模电压增益AC为零;(3)输入阻抗Rin为无穷大;(4)输出阻抗RO为零;(5)有无限的带宽,传输时无相移;(6)失调、温漂、噪声均为零。

3.集成运放用于直流信号放大时,为何要进行调零?

答:实际的集成运放不是理想的运放,往往存在失调电压,为了提高实验测量精度,所以要进行调零。

实验十负反馈放大器

1.负反馈放大器有哪四种组成形式,各种组成形式的作用是什么?

答:负反馈放大器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四种组成形式。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的作用。电压并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作用。电流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作用。电流并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的作用。

2.如果把失真的信号加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能否用负反馈的方式来改善放大器的输出失真波形?

答:不能。因为负反馈放大器只能改善和消除电路内部因素造成的失真。

实验十一 电平检测器的设计与应用

4)二极管VD1和VD2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分别保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偏置。

5)实验中,驱动二极管V的基极电阻Rb的阻值如何确定?取值过大或者过小产生什么问题? 答:Rb1420.71420.725.2k过大或者过小影响集电极电流的值,过大无法驱动继电器,过小烧坏三极管,红灯不亮。 ICQ/50/100

实验三单级低频放大器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1.RC和RL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有否影响?

答:RC的变化会影响静态工作点,如其它参数不变,则RC↑==>VCE↓。RL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无影响,原因是C2的隔直作用。

2.RC和RL的变化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有何影响?

RL答:本实验电路中AUrbe,RL′= RC // RL ,RL′增加时,∣AU∣的值变大,反之则减小。

3.放大器的上、下偏置电阻RB1和RB2若取得过小,将对放大器的静态和动态指标产生什么影响?

答:上、下偏置电阻RB1和RB2取得很小时,静态稳定性提高,但静态功耗大增而浪费能源,而且还会使放大器的输入动态电阻减小以致信号分流过大。

4.C3若严重漏电或者容量失效而开路,两种器件故障分别对放大器产生什么影响?

答:C3若严重漏电会使R4短路失效,放大器不能稳定工作,严重时会造成放大器处于饱和工作状态,而不能放大信号。

C3容量失效而开路时,由于R4的作用,使放大器处于深度负反馈工作状态,不能放大信号,AU≈-1。

Au=VOL/Vi>>1,所以Vi<

实验八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1.集成运放用于交流信号放大时,采用单、双电源供电时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运放采用单电源供电:优点:电源种类少。缺点:电路中需增加器件,运放输出端的静态电位不为零(VCC/2或-VCC/2)。

采用双电源供电:优点:应用电路相对简单,输出端静态电位近似为零。缺点:电源种类多。

2.理想运放具有哪些最主要的特点?

答:(1)差模电压增益Ad为无穷大;(2)共模电压增益AC为零;(3)输入阻抗Rin为无穷大;(4)输出阻抗RO为零;(5)有无限的带宽,传输时无相移;(6)失调、温漂、噪声均为零。

3.集成运放用于直流信号放大时,为何要进行调零?

答:实际的集成运放不是理想的运放,往往存在失调电压,为了提高实验测量精度,所以要进行调零。

实验十负反馈放大器

1.负反馈放大器有哪四种组成形式,各种组成形式的作用是什么?

答:负反馈放大器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四种组成形式。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的作用。电压并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作用。电流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作用。电流并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的作用。

2.如果把失真的信号加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能否用负反馈的方式来改善放大器的输出失真波形?

答:不能。因为负反馈放大器只能改善和消除电路内部因素造成的失真。

实验十一 电平检测器的设计与应用

4)二极管VD1和VD2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分别保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偏置。

5)实验中,驱动二极管V的基极电阻Rb的阻值如何确定?取值过大或者过小产生什么问题? 答:Rb

1420.71420.725.2k过大或者过小影响集电极电流的值,过大无法驱动继电器,过小烧坏三极管,红灯不亮。 ICQ/50/100

第5篇:0 2模电实验1 模电实验箱使用说明

ACL-ZD-II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使用说明

ACL-ZD-II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依据浙江大学电工电子中心“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II”的要求设计而成。本实验箱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对以往模电实验中分列元件的实验箱只保留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以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放大系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等;第二,在实验设计上偏重运算放大器的实验内容,包括运放的性能指标测试、基本运算电路、波形发生电路、滤波器实验和仪用放大器实验;第三,针对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的特点,增加了比较器应用实验和光耦的线性应用实验,使学生了解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ACL-ZD-II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面板布置如下:

1、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为本实验箱提供实验电源,共有两组低压直流电源,为±5V/1A和±15V/1A,±5V/1A组的地为COM1,±15V/1A组的地为COM2,COM1与COM2相互独立,内部没有连接。

电源开关打开时,电源开关指示灯和两组电源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同时点亮,两组电源向外供电,电源额定输出电流为1A,实验时工作电流应确保小于1A。当输出电流过大或发生短路故障时,直流电源会自动保护并内部蜂鸣器告警,学生应关闭电源查找故障原因,待消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否则会损坏实验设备。

- 1

5、运放基本电路

运放基本电路实验有: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实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实验、减法运算电路实验、积分运算电路实验和方波转换为三角波电路实验。

右图中提供了以上实验所需的电阻和电容,U2采用LM358双运放,实验采用±15V/1A组直流电源供电,U2两边的两个0.1uF电容可作为电源去耦电容。

实验中所有的连线都需要学生自己连接,应尽量采用短一点的实验导线连接,特别是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的连线,一定要采用短的导线以避免干扰。电源连线应正电源用红色线,地线采用黑色线,负电源采用蓝色线,以便于区分和检查。

6、运放指标测试电路

运放性能指标是选择不同运放的重要依据,对运放性能指标的理解是电路设计人员必须做到的。运算放大器作为现代电子线路的基础元件,具有品种多、性能各异、应用场合繁杂等特点,性能指标差距巨大。从运放的分类来看,运放可分为普通运放、精密运放、高速运放、仪用运放、低功耗运放、低噪声运放、高电压运放、大电流运放、隔离放大器等等,因此运放指标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运放指标测试实验有:输入失调电压VIO的测量、输入失调电流IIO的测量、输入偏置电流IIB的测量、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的测量、共模抑制比KCMR的测量、转换速率SR的测量、单位增益带宽fc的测量。

右图中已经提供了运放指标测试实验的电阻、电容和运放器件,运放采用普通运算放大器LM358。实验采用±15V/1A组直流电源供电,U6的电源去耦电容可选实验面板上的两个0.1uF电容。

实验连线与运放基本电路实验连线一致,包括其它实验也一样。

7、滤波器电路

滤波器电路是电子线路设计的一个分支,在信号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源滤波电路中运放作为主要器件,是不可或缺的。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在本实验中以滤波器的应用为主要内容,进行二阶低通滤波器、二阶高通滤波器的Pspice仿真和实验研究,并将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串联构成带通滤波器实验。

右图中已经提供了滤波器实验的电阻、电容和运放器件,运放采用普通运算放大器LM358。实验采用±15V/1A组直流电源供电,U3的电源去耦电容可选实验面板上的两个0.1uF电容。

- 3

11、仪用放大器

在许多测量和控制系统中,需要对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而这些微弱信号往往夹杂在较大的共模信号中,对这些微弱信号的放大就需要仪用放大器,仪用放大器具有较大的差模放大倍数和良好的共模抑制比,但价格也比一般的运放高很多。

仪用放大器可以是三个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也可以是专用的集成电路,在本实验中将对比单个运放组成的高增益差动放大电路、三运放组成的仪用放大电路和单个仪用放大集成电路三者之间的性能差异,以加深学生对仪用放大电路的认识。

单个运放组成的高增益差动放大电路和三运放组成的仪用放大电路学生可以选用实验箱上运放基本电路实验单元等LM358运放和电阻器件进行,仪用放大集成电路可采用下图中INA128仪用放大器单元进行。INA128的技术参数及使用规范请参考INA128的数据手册。

上图中,力传感器单元和负载和电流检测单元是产生微弱信号的实验对象。力传感器单元采用了一个悬臂梁式的全桥应变片力传感器,内部含有4个应变片组成的全桥电路。力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如下:

量程:700g

激励电压:3~10V

输入电阻:1000±50Ω 输出电阻:1000±50Ω

满量程输出电压=激励电压X灵敏度1.0mV/V 负载和电流检测电路单元由上下各3个共6个电流取样电阻和负载电阻加负载电位器组成。该电路可以作为三端集成稳压电路实验的负载,当调节负载电位器时可以改变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流,也可以通过仪用放大电路来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选取不同的取样电阻可以改变取样电压信号的大小。

当负载和电流检测电路外加+12V电源时,假设调节可调负载使负载电流为0.1A,取样电阻选1.0Ω,则取样电阻上电压信号为0.1V,当取样电阻选0.05Ω时取样电阻上电压信号为5mV。如果选取上端的取样电阻,则在取样电阻电压信号上会叠加12V的共模信号。这个电路可以比较有共模信号和无共模信号时仪用放大电路的输出结果。

- 5

第6篇:模电实验总结

本学期的模电实验一共有十个.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单级共射放大电路.3,共射-共集放大电路.4,负反馈放大电路.5,差分放大电路.6,集成运放电路的参数的测试.7,基本运算电路.8,有源滤波器.9,功率放大器.10,串联稳压电路. 实验中,我学会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也见到了理论课上学过的三极管,运放等元件的实际模样,结合不同的电路图进行了实验.学过的理论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对理论的本身有更具体的了解,各种实验的方法虽然不难,但为以后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学期的实验让我发现,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区别.预习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对整个实验有了概括的了解,对理论也有掌握,那实验起来就会轻车熟路,而如果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就会在实验中问东问西,影响实验的进度.由于本人对模电的理论了解不够,导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很吃力,但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对模电的理论部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学会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实验前要检查仪器和各元件是否损坏;各导线是否损坏,实验前示波器要自检,各仪器的量程要设置合适,注意各测量仪器的测量数据的差别,应选择精确度高的仪器测量等等.当然我们学到还有团队合作,怎样像他人学习,怎么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信这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实验的建议,老师可以先告诉我们哪几台仪器是否损坏,避免我们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还有老师可以教我们怎样识别仪器的好坏。怎样提高实验的精度,怎样减小误差等等。

第7篇:模电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1、

2、

3、

4、5 实验报告要求:讨论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实验的心得体会。

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器

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1、2. (1) 实验报告要求: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四 射极跟随器

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1、

2、

3、

4、5 实验报告要求: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曲线UL=f(Ui);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实验五 差动放大器

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1、2 实验报告要求:整理实验数据,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实验结果和理论估算值;比较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出时CMRR的实测值与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CMRR实测值;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阻RE和恒流源的作用。

实验六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1、

2、

3、4 实验报告要求:整理实验数据,画出波形图(注意波形间的相位关系);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七 低频功率放大器─ OTL 功率放大器 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1、2.(1) 实验报告要求:整理实验数据,计算静态工作点、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等,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第8篇:模电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范文

1. 课程设计目的

1)学会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

2)结合所学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完成直流稳压电源课程设计; 3)通过该设计学会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及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5)加强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创新意识

2.课程设计考核题目

2.1课程设计任务

用LM137设计一个输出1A的恒压源,输出电压为-3~-10V 2.2课程设计要求

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最大电压;

5)求电路中固定电阻阻值、可调电阻调节范围。 2.3 设计思路

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装置,直流稳压电源包括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电路,负载组成。其框图如下

3.设计电路图;

降压电路

通过变压器将电网照明电压降低到所需要的电压值,公式如下:

U1U2L1n L

2 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由整流管构成的电路。其原理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在输入电压的正半周,其极性为上正下负,即UA>UB,二极管D1,D3导通,D2,D4截止,在负载端得到一个半波电压;负半周同理。

滤波电路

- 1

网电压可能波动±10%。 代入数据,计算得:

UImin≈(10+3)÷0.9=14.4V 这里取15V。

2)选择电源变压器:

确定电源变压器副边电压及电流:

U2 ≧ UImin/1.1, I2≧IImin

因为输出电流最大为1A,所以取I2为1.1A,U2 ≧ 15/1.1=13.6V。 输入的交流电压:U1=220v,所以变压器的变比为:

n=220/13.6=16.18, 1/n=0.062. 3)选择整流二极管:

利用单向导电二极管,把50Hz的正弦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 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d=1/2*I(omax)=0.5A 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Urm=1.414*U2=19.233V 所以根据算出的最大反向压降和导通电流可以选择二极管为3N246型

4)选择滤波电路:

可以将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大部分加以滤除,从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此次设计采用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容滤波。

题目要求是5倍工频半周期,所以C1=5*T*Imax/2UImin=3819UF 所以应选择3.9mF/14v的电解电容 5)设计稳压电路:

- 3456

③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团队的默契程度可以将各种困难一一化解,不是一个人厉害就行,要以大局为重。

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9.参考书目:

[1] 刘润华,任旭虎.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刘润华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9篇:模电实验学习心得

曾经的我,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时候,就听大学的哥哥姐姐将模电这门课程称作是魔鬼电路。上了大学的我,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接触到了模电这门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对我们这个专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当我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要努力学习好这门课程。但是在逐渐的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基础不是很厚实,还是出现了一些难点,但是模电实验的配合出现,还是让我或多或少地解决了一些在学习上不懂的地方,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随着课程的进度逐步来讲述本次实验课程的心得。

第一节实验课,一切的实验器材是如此的新鲜奇特。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都有物理实验和电路分析实验的基础,但是由于刚刚接触到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新鲜感,看着实验台上的试验箱,函数型号发生器等等,可能唯一感到熟悉的就是示波器-----我们一直在用的一个仪器。听着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实验的要求和理论,自己心里就在想“快点让我做吧”,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油然而生。然而老师却告诉我们先来认识器件和仪器,教我们认识试验箱,函数型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读电容的参数,查看二极管的正向反向,分辨三极管的e,c,b三级,学习万用表的使用,测电阻值…….都是一些极其普通却又必不可少的过程,虽然很繁琐,很冗长,但是都是我们在实验前必须了解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到实验仪器的各个特性,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在出现实验故障的时候,才能自主娴熟的排除故障。通过老师的介绍,我逐渐的发现,每一个器件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并不是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任何一个仪器都有自己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只有按照标准一步一步的去操作,我们才有可能完整的做出我们想要的实验结果,才能减小不必要的误差,尽可能精确的得到实验结果。

通过第一节模电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从大的概念上整体把握了模电实验这门课程,做到了整体上的心里有底,知道了模电实验到底是个什么事情,都要求我自己需要做什么事情,需要测什么参数。并且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什么实验时,我们都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特性的情况下,再动手操作。因为我们在不了解其性能的时候就盲目的操作,只能事倍功半,徒劳无功,收不到任何的效果。

接下来的这节课,我们正式的开始了模电实验的操作过程。这也正式的进入了这门课程的主要部分。第二节课我们需要做的是晶体管共发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实验。通过这次的实验,我们要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并且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是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因为之前的理论课程我们都已经学过了这个内容,自己觉得自己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还不错,在老师要求我们个小组开始动手实践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开始动手测电阻并且开始在实验箱上动手操作。当自以为一切电路都连接好后,打开电源却发现电路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当时自己就傻眼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实验操作,心里的紧张之情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来。在做了几次徒劳无功的操作检查后,我无可奈何的请教来了老师,老师一眼便看出了我的错误,原来我把每个原件都短路了,当时的那种羞愧之情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重新按照书上的电路图重新连线,终于做出了实验结果,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第二节课的动手操作,让我逐渐的明白,不管自己是不是做了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实事求是一步一步的去完成要完成的事情,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学习的过程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有了这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也让我充分感受到模电这么课程的细心程度,只有当我全神贯注仔仔细细的投入到实验的操作中去,我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次实验课,也为我以后的实验过程敲响了警钟。

接下来的一节实验课我们做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所以在做实验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们认真复习我们的理论知识。在实验的前一天晚上,我把之前学过的知识认真的复习了一次,把要测试的参数完整的在EWB仿真系统中仿真了一次,做到了胸有成竹。在第二天的实验课上,我按部就班的按照书上的电路图连好了电路。仔细检查了电路,接通了电源,但是并没有按照我自己的设想出现我想要的结果。顿时开始是的自信就被打击的一无所有,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检查了自己的连线,发现并没有错。想起老师之前说的有可能试验箱出现问题,我鼓起勇气将连好的电路完全拆掉,重新找别的地方再连一次。然而,重新连了一次的我还是没有作出正确的结果。我很失望,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放弃是懦弱的,作为一个男人,在困难面前,我不能选择放弃。强打起精神,开始了第三次连图,这一次的我格外小心,每一步都非常谨慎,因为我不想再重新来过第四次。终于,在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我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内容,做出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

通过这次实验课,我感觉自己对于模电的实验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起初我只是觉得,自己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下,自己就能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但是在有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下,比如说试验箱的损坏,器件的损坏,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我们的实验结果都不可能完整的得到。所以这更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实验的过程中细心仔细,再有强烈自信的前提下,更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完成试验的过程,一次不行,我们检查了来做第二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能做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来,要拥有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模电的实验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这门课的效果。

后来的几节课中,我们依次完成了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极其基本应用,OTL功率放大器,以及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实验操作。因为经过这么多次实验操作,自己对于实验仪器的应用越来越熟悉,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问题也能够逐渐的解决,所以后边的实验越做顺利。首先自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犯那种很低级的失误,在接通电源前都会按照习惯去检查一次电路再打开电源。其次,自己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方面比起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上一学期的物理实验中,一般都是实验做出什么结果就在报告上体现什么结果,基本上没有自己任何的思考过程。但是在这学期的模电实验课上,刚开始的我也是这么做的,后来越做实验越发现,如果自己只是把测得的实验数据不加计算的抄到书上,那么很多后面的实验过程是没有办法的做下去的,这是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很多实验都是有了第一级的数据,运用第一级的数据参数,再去完成下面几级的功能测试。所以在课程的进行中,让我逐渐的学会了怎么科学的去处理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通过这学期的模电实验课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加直观的体现了理论依据。模电这门课程不仅仅让我学到了专业课程的知识,更让我理解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的方法不仅在模电这门课程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使用,在今后我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更能教会我怎么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最后详细的去了解一门课程。并且,模电实验这门课程充分得磨练了我的性格,因为我一直是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没有什么耐心,但是模电实验却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去认真完成的东西,所以在每次的实验做不出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很急躁,但是都还是鼓起勇气一次次的做下去,对我以后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模电实验课程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模电这门课的难度,但同时更让我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磨练了自己的性格。同时更让我得到了一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可以说真的让我做到了受益匪浅。最后,感谢老师本学期对我的鞭策!

上一篇:男人心情日记下一篇:财务的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