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及其实施策略

2023-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盈利性质的企业组织或单位, 它肩负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和单位的正常运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运行资金, 这一情况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也随之而然的出现了贪污、舞弊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

(一)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约束权利的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盈利性质的企业或组织不同, 它具有特殊性, 依法履行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等义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时必须要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员工的职权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员工的日常行为与制定规章制度都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员工之间出现消极怠工、互相推诿的情况,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更有利于明确员工的责任与义务。

(二)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绩效评估的特征

辅助国家的其他机关来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国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本质, 更加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整体的考核。国家一般情况下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对政府下发任务的完成度来进行考核。所以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要求内部员工用最少的资源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监督制度的特征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是内部控制制度最主要的职能。然而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和保证管理的公正合理性, 就必须要对制度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所以为避免滥用职权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都能够积极服从制度的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 从而避免责任不明与互相推脱的情况发生, 对单位内部的员工更好的进行责任的划分。

(四)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预算合理的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的资金都来源与政府拨款, 为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将每一笔的财政支出都进行详细的记录。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与控制财政制度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国家的经济效益要做到及时审核资金的使用与所取得经济效益的情况,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重视以最小的资源来取得最优化的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 只是把内部控制的工作当成一般工作来处理, 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会限制到自己发挥权利, 根本不愿意去建立或落实。这些都是缺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履行职责, 长此以往这样的行政事业单位必将出现违规行为, 而这样的单位领导也必将滋生贪污腐败的行为, 最终会自食其果。

(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

从我国行政事业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来看, 有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口头和表面, 还有一些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总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真正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没有把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化就不能充分监控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 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了纸上谈兵。

(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不高

即使行政事业单位具备了彼此互相监督、防范违法乱纪现象发生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当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环节较多, 整个工作假如有一人不履行职责就无法进行下去。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遇到这种情况就采取找人代签或者拖后办理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与效果。

(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过关

从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水平的情况来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并不过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 这就导致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知识缺失并且实际经验不足, 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则存在着识别违法违规事件的水平不足, 更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惜违规操作。这些弊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 也造成了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

要想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识首先要把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工作放在首位, 要让内部控制的人员清楚的知道责任主体的认定并使其具备责任的担当。以维持单位资产的全面完整为基础来达到单位的既定目标是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体现, 内部控制工作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可控的范围内正常运行, 是行政事业单位进步的基础所在。

(二)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具体的财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时由于受到内部或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将会面临很多困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保证单位日常工作活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 对财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重点管理, 通过积极调配各类优质资源并改进资源的应用水平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进行统筹规划, 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明确重点、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 从而保证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严格限制指出的过程与数量, 保证单位预算的正确与现实性, 实现支出体系的合理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当通过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财务文件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提高内部控制的培训质量与培训频率来加大对于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力度, 同时细化日常的工作要求, 详细解读每一个步骤, 并要求内部控制人员强化自己配套软件的使用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培养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被严格有效的执行。

综上所述,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中, 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彻底避免腐败舞弊的事件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水平等有效途径来提高单位的内控控制水平, 进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同时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进而合理有效的预防行政事业单位贪腐行为的发生。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阐述, 然后结合当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对策, 希望能对更好的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惠海宁.分析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9 (09) .

[2] 李秀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优化策略探究[J].中国市场, 2019 (08) .

[3] 陶贵银.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市场, 2019 (09) .

[4] 宫哿, 陈德海, 包仁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 2019 (07) .

[5] 谭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8) .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下一篇: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