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会课题申报表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党建研究会课题申报表

申报体育类科研课题基本问题研究

摘 要: 课题申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内容能否实现。为推动体育科研项目 的开展,从选题和申报书的填写两方面对体育科研课题的申报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主要研究 内容涉及体育科研课题申报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 究基础和课题研究开展条件;如何填好经费预算表等。

关键词:体育科研;课题;申报

Consideration on Project Application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 ch

CAI Youzhi

(Scientific Researc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Beijing Sport U 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

Key words: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pplication

体育科学研究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中是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在学科发展前期它受到研究人 才和研究方法、实验条件以及社会认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然而,体育科学是实现科 技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否成功申报课题,直接关系到研究者的研究能否进 行以及预期能否实现。要发展体育科研,解决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就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去 争取各类资助的科研课题的立项,并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认识和整合。例如:在认真阅读 课题申报指南的前提下,如何填报好不同类型课题申报书,并对课题的选题、研究内容、研 究方法、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组成员的组成和科研能力、研究基础、前期研究成果 、实验条件、研究经费的预算等等进行翔实的论证。

当前,我国国内与体育科学研究相关的课题申报立项大多实行的是公开招投标、专家评审或 现场答辩等流程,并按照指南要求和实践需要,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确立课题立项, 这些都打破了前些年谁跑得勤,谁就能拿到课题的现象,以确保课题立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据此,在分析和总结本人多年从事科研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拟就体育科研课题的申报问题 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有所帮助。

1 如何进行选题,即如何提出一个“问题”

每一位体育科技工作者都十分清楚,无论哪一类课题,选题优劣是课题能否获准的首要问题 。有人说,一个好的课题选题等于课题成功的一半。一个“确切、醒目、主题明确”的选题 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尽可能在尽量短的题目中体现或回答要“ 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等。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指出:“一般来 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具体到申请研究课题,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合适的选 题。选题的正确与否对申报课题能否成功有着极大的关联度。

那么,如何进行体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呢?本文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选题应符合课题的资助范围及其学科性质;其次,要清晰该选题的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再 次,选题要有学术上的创新性;最后,选题要发挥自己的研究基础与学术优势等。

1.1 选题应符合课题指南或资助范围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为广泛,且与某些相关 学科在一些研究领域内界定并非都十分清晰,有时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所以, 确定选题首先要根据课题指南,了解选题范围和资助范围,虽然各类课题申报指南都只是一 个大概的范围,但申报者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课题。

例如: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攻关与服务课题,它重点资助深入开展大型体育赛事的科研攻关与 科技服务的研究,主要是为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服务。国家体 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的目的是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为体育决策和繁荣发展体育社 会科学服务,推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促使多出优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因 此,在课题申报以前,要明确申请的课题类别,针对目标进行选题。

1.2 选题要有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

课题的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一方面是指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这类课题往往是对学科的前 沿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我国科技、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进行研究。 前者大多命名为理论基础型研究课题,后者为应用导向型研究课题。选题恰当的课题一般具 有上述两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1) 理论基础型研究课题:一般是从现有学科理论经过研究衍生发展出新的理论,而且新理 论又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一定推动作用。

2) 应用导向型研究课题:从应用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反过来, 新的理论、方法能够指导、帮助解决实际中的碰到的具体问题。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理论要联系实际,课题选题通常具有科学意义、学术价值以及一 定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1.3 选题要有学术上的创新性

选题要有创新性,特别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课题选题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超前性是 在选题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体育科研选题时的创新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理解:

1) 提出新的理论、新方法或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2) 在前人(也包括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3) 将集成国内外科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发展理论方法。

选题时忌讳课题名称重复,即使所提出的与以前资助题课题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所 创新,但名称重复则很难给人以新意。为此,申报课题前应查看以前立项课题和研究成果, 如果发现课题名称重复或类同,则应尽可能从新的视角提出问题,首先在课题名称上尽可能 给人以面目全新之感。

1.4 选题要发挥自己的研究基础与学术优势

申报体育科研课题应选择自己有研究基础,并能充分发挥本人学术优势的课题。如果申请人 从未在所申报课题的研究领域发表过一篇论文或者申报书中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不明,不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说明申请人在这一研究领域无研究工作基础,不具备实施该课题的研 究能力。在自己没有研究基础的领域里提出研究课题,是很难有创新的,其立论也难于表述 清楚,这样对课题申报者的评价一般不会高,往往难以获得资助。反之,发挥自己学术优势 的选题,申报书一般容易写得好,获得资助的机会自然就多。

2 如何填写课题申报书

体育科研课题的选题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开始填写课题申报书,课题申报书填 写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课题是否被立项。课题申报书作为课题申报者与评审专家之间沟通 的依据,要准确、全面地反映申报者的申报信息以及申报者对该项目基本内容和主体框架的 理解。

因此,体育科技工作者在申报书填报时要做到下面几点:1) 必须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 义;2) 认真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3) 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 问题;4) 拟定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5) 准确阐明课 题的特色、创新之处与难点;6) 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要明确;7) 研究基础及完成课题 的工作条件要详细阐明;8)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等。

2.1 阐明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是选题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的具体表述。要回答为什么要选定这个课题,有什么充分的 理由?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是什么?对学科发展将会有何贡献?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否结合 实际的需要?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或应用前景?既要进一步阐明本项研究 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必要性,具体阐述“选题要具有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所考虑的问题, 最终解决回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问题。

其次,要回答课题本身立论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是什么?即要求阐明所提出的研究课题是 以已有的理论为依据,还是以提出符合哲学或逻辑的新推理为依据。通过系统地、充分地论 述立论依据,说明研究本课题是科学的,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主要涉及:要阐明拟研究 问题在科学发展链(环节)中的位置,问题的来源、形成与提出。提出新概念:要回答概念 的来源与形成?为什么旧概念不适用了?新旧概念的异同、继承与发展?是自己提出的?还 是别人已经提出或共识了?概念清楚了,后面的逻辑与推理、立论依据才能立得住。

因论述课题研究意义阐述不当而未能获得资助的课题,其中理论导向型研究课题主要 问题是申请书中对提出拟研究的新理论或新结论,论述得比较空泛、简单,没能阐述清楚科 学根据,或科学依据不足,使人感到可信度差。要让评审人感到脉络清楚。对问题导向型研 究课题则往往易陷入就事论事,对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解决实践问题时的理论升华阐述不够, 人们也会问,这是否是理论性学术研究课题?是否应该资助?实际上选题时考虑的前两个问 题都应在这里加以论述。

2.2 正确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申请者应对申报体育科研课题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申请时要 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既 要有国外的,也要有国内的,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晰课题的创新性问题。要具体回 答所申报课题的下列问题:

核心科学问题是什么?目前是些什么人在研究?研究解决了些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 决?人家怎么进行研究(研究方法)?

你所提出的问题哪些问题是别人想到了的?但没有解决或做不了的?你考虑怎么解决?怎么 做?

哪些问题是别人还没有想到的?当然尚未解决?你又是考虑怎么来解决?

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既是对立论依据的补充与完善,也是申请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基础的标志, 更是同行专家判定研究创新性的重要根据。

当前,在体育科研课题申报时,存在的问题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不能充分加以阐述,或阐述 得不具体,甚至不够正确;有些申请者不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陈旧,无最新文献; 或凑合一些文献,所附文献不能反映申请者对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熟知。说明申请者没有掌握 国内外学术发展趋势与动向,对申请的问题上基本无研究工作基础,或略有所知,或知之甚 少;有的甚至可以理解为从零开始研究。为此,要求参考文献较详实,对经典文献与最新文 献均有了解,甚至是最近的国际会议文献。

2.3 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课题的选题即课题名称是紧密相关的。研究目标是选题目的具体 化,又是研究内容的提炼与概括,说明本项研究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是课题的总体表述 与概括。研究内容则是题目、研究目标的具体体现,阐明本课题到底要研究解决什么具体问 题,要突出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切忌“什么都做”,避免研究内容过多。

选题应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所选题目又是以研究内容为基础和依托展开的,研究目标 不明确,研究内容不恰当,选题再新颖也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研究结果。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 一个重要部分,其撰写要求是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该部分的内容一定要详细阐述,该简的 决不拖泥带水,要能体现有限目标、抓往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的要求。目前,申报书 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大、虚、空、泛、平”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 层次不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特别是有的是通篇不分段落,难得要领。

2) “大、空”——研究内容大而全、大而空,提出的题目很大且内容庞杂、空泛,不具体 、不深入,未论述透彻和有效的研究,即使勉强进行,也只能大题小做。课题研究一般是提 倡小题大做。

3) “空”——研究内容撰写得太简单,空洞无物,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4) “泛”——研究内容宽而泛,近乎为一个分支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好似内容很细,实则 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也没有抓住关键,什么都要研究,其实什么都不可能深入研究。

5) “平”——单纯编书,以详尽的书目章节反映所谓研究内容,没有提出拟解决的关键问 题,内容平平,属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编纂性工作,不属于科学研究,很难有创新性。

6) 重复研究,不阅读《课题指南》,不查阅《资助课题汇编》,研究内容甚至课题名称都 与前一两年资助课题相同,无创新性。

要确定所申报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申报者要把握下列几点:

1) 有限目标——研究内容要适度。研究任何新的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开展,且科学 研 究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设想在一个课题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研究经费 的有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有限资金要解决众多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一 定抓住一两个问题为目标深入开展研究 。

2) 抓住关键——要阐明本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所谓关键问题应理解为研究内 容 中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中的关键点,也可理解为就是问题的核心,只要把这一两点关键问题 解决了,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及整体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而这一般恰恰正是创新点之所在。 对关键问题一定要有准确与正确的把握。

3) 重点突破——并非要求一项研究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在一个研究课题中能在有限目标的 基 础上,围绕目标,真正地解决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关键的问题,真正取得一点突破、进展和新 的研究结果,一定是有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才可称为成果。

4) 力求创新——研究内容应该而且必须有学术上的创新,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发现、有 所 发明、有所前进;创新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体系、新的规律,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包 括洋为中用和集成创新,对创新不求多,但求实。从研究内容上回答好课题的创新性问题。

2.4 拟定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此部分是要具体回答可行性的问题,在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学术思想等方面可行,也就是 回答如何开展研究,怎样逐步深入研究,直至最终获得预期成果。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必须 具体、正确、合理,同时应具有先进性或创新性。特别应说明的是回答是否具备进行科学理 论和实证研究所必须的有关课题组成员和合作的单位,有时还需要合作单位签盖章或出具证 明。

可行性分析与通常理解的概念和含义是一致的,应分析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能否通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与技术途径保证获得最终预期成果。

避免回答问题时写得不具体,抽象化,套话连篇。例如: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原理与方法相结 合,思路与实例相结合,实地考察与资料调研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宏观研 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国外先进理论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等等。用这样学科性的方法来表 达课题研究中的具体方法,谁也不会知道申请者到底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这样空洞的论 述只能说明申请者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没有具体的考虑,是很难获得批准立项的。

技术路线是表述怎样完成研究内容,使用怎样的方法,怎样去做,研究内容是“做什么”。 技术路线可用图型表述,它让人看起来更加直接明了,表述更加清晰,但也可以用文字表述 ,总之只要让人看起来更加明白即可,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最好一并表述为佳。

2.5 准确阐明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与难点

所谓特色与创新之处,即在课题研究内容中申报者与国内外同行的不同之处,是指课题研究 在诸方面的突破。比如新的观点、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视角等,是课题独特之处,但不一 定是难点。申报者对包括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手段、技术路线及实验方 案研究进行概括,精确提炼并集中反映。研究难点在研究过程中可能碰到的一些研究困难和 障碍的估计和正确表述。

2.6 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要明确

研究进展或进度应是各研究阶段的研究方案、阶段成果与时间进度的综合表述。预期研究成 果涉及三要素:成果内容,回答在什么问题上或哪几个问题上将取得进展并获得成果;成果 形式,说明以什么样载体来反映取得的研究结果,通常包括论文、学术专著、研究报告、政 策性建议、计算机软件甚至一些系统设计等;成果数量,要说明涉及到的成果形式的数量 。 预期成果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查性,最好尽量少出现在何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篇论文 ,关键是突出达到什么水平,强调质量。

2.7 研究基础及完成课题的工作条件要详细阐明

课题申报者即主持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 成绩,要尽可能详尽地在申报书中反映。同时要求研究队伍的组成结构要合理,包括职称结 构、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等等,并且课题组成员应具备课题研究所必需的业务水平、研 究能力和健康条件,年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所在单位能为其研究工作提供必需的条件和 时间。如果立项课题有进行案例、实证研究的配合单位,要尽可能落实,并辅以证明材料为 好。在研究基础方面,尽量表述申报人或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和积累,在填写论文和著作 目录是注意其排名和时间。而在工作条件方面,要填写出具备了完成课题的实验基本条件, 有些课题经费不支持购买大型仪器设备而只能购买一些小型仪器。因此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不 同课题的管理办法。

2.8 制定合理的研究经费预算

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合理填写申报书中的经费预算对提高课 题立项率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填写课题预算之前,要以课题研究任务为依据,按照不 同类型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在当今信息社会里,预防填写科研经费预算的 不合理性,避免出现经费预算不足而造成无法完成研究任务和实现研究目标,同时也要避免 经费预算过大,给人一种“瞒天过海"之感。因此,在编制课题研究经费之时因尽量做到科 学、合理。

综上所述,在填写申报书时一定要认真、细致,特别要重视注意以下四方面:首先,选题的 优劣是课题能否获准的首要问题。因此,在申报课题之前,应首先查阅本学科国内外的有关 文献资料,了解最新学术动态,阅读、理解课题申报指南和资助范围以及鼓励研究的领域, 同时了解往年资助的课题,避免与已立项的课题题目的重复。

其次,提出问题后,就要回答“为什么?”,也就是立项的理由和必要性。所以应尽量把国 内外这一方面的现状、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你的思考,清楚地做一综述和分析 ,以证明确有立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让同行专家们有“一看即明了”之感。

再之,在回答完“为什么?”就必须回答要“做什么?”,也就是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这时 就应该清楚地说明研究的内容和拟达到的目标,注意研究内客要明确、具体、突出重点,做 到“三有”,即有价值、有特色创新、有重点。

最后,明确了“做什么”,就要确定“怎么做”,因此,撰写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时一定 注意要方法可行,手段合理,设计周密、完善,让专家和课题主管单位对课题组完成项目的 能力产生信任。

总之,在申报体育科研课题时不仅要重视选题,并在认真对待不同类型课题申报书里的每一 项内容,做到立论依据要充实;研究内容要夯实和创新;研究方法、路线要可行;研究基础 翔实;经费预算要合理。只有认真的对待申报过程的每一项工作,体育科研课题申报的命中 率才能提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耿文霞.高校科研项目:从准备到申报[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 (12):97-98.

[2] 蔡有志,王凯珍.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项目中标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7):894-895.

[3] 俞建飞,毛卫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控制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20 04(2):40-42.

[4] 文琪,赖秀越,鲜乔蓥.关于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的几点思考[J]. 西华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2):50-51.

[5] 李学斌,孔斌,陈晓芳,等.高校科研课题申报及管理探讨[J]. 科技,人才,市场 ,2003(1):27-30.

[6] 罗卫东.面向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社科科研战略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 导刊,1998(7):31-33.

作者:蔡有志

第2篇:结合课题申报实例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同志们:

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徐所长和曹主任以及德国专家、傅小芳教授的报告都很好,使我们了解了整个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总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以及项目教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这使我们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搞好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下一步就要看我们各子课题组怎样来进行研究了。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有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究研究方法。所以我想结合这次课题申报的实例,谈一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在课题组长徐长发的领导和主持下,在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副秘书长特别是在秘书长刘坚的组织和协调下,大家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对劳动技术教育持有深厚的感情,理想的执著追求,因而对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来进一步推进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在座的可以说是劳技教育界的栋梁,在以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徐长发研究员负责的“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的凝聚下,擎起了劳技教育的一片天,令人鼓舞。

因为这是一个国家课题,又因为诸位在劳技教育界肩负着重任,因此,我们的研究水平必须符合这个课题级别的要求和我们所肩负的重任的要求,我结合课题申报实例主要谈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的内容,是针对两个实际的,一是我们这个课题的实际,另一个是针对我们这个研究群体的实际。我们这个课题实际是属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不是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有具体的应用目标,它或者是为了验证某一理论或设想,或者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它的成果可以直接为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所采用。从申报表来看,大部分是为了通过研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我们这个研究群体,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工作的,是教育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所以我讲的内容是针对这两个实际的,而不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全部内容。

在讲研究方法之前,我先简单讲一下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步骤。

一、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有七个步骤:选题、查阅资料、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交结题申请。我只讲其中两个步骤:一是选题,二是研究设计。

(一)选题

大家已经立题了,为什么还要讲选题?因为有的选题要进行调整,特别是要根据徐所长的报告进行调整。教育科学研究对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来说,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选题就是选什么问题来研究,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从选择什么问题上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价值和研究成果的可行性。选题是对科研工作规定了一定的方向和规范,所以一定要仔细慎重。这一步迈不好,课题研究就不能做好。

在总课题的题目下选择一个合适的子课题并不容易,有的选得好,有的选得差一些。要选好课题,必须在选题以前,先考虑清楚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这个课题有没有意义?问题的解决能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有所改变?第二,这个课题通过研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吗?能够回答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吗?第三,这个课题是个新课题吗?它是不是已经有人研究过或者自己已经研究过,并且已经有了答案,值不值得重新研究或在哪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第四,课题的研究可行吗?有条件保证吗?有没有相应的研究力量、研究资料、研究时间和精力甚至研究的勇气?这四个问题,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而是要四个联系起来考虑。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使自己的选题符合准确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

在这次申报的材料中有少数课题显然在选题以前对以上几个问题考虑得还不够完整。所以还需要进行调整。比如:《中学劳动技术课程比较研究》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是很有意义的,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这个课题已有很多人研究过,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那么这个课题要从哪个新角度去研究以避免与前人的重复呢,不很明确;另一方面,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定得很大,目标是要对不同国家与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和区域的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内容有中外课程总体发展背景,教育目标、教学实施方法,课程组织形式、教师培养、课程评价等等。显然,这样的庞大内容,绝非一所中学为主所能承担的,也绝非在不长的时间内能够研究完成的。还有一些不合适的题目或没有新意的题目,我不一一列举。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根据总课题组长的开题报告,根据我以上讲的4点值得思考的问题,再审视一下自己的选题。

(二)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工作计划

研究设计是一项课题能否达到真正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课题成果具有效度(正确性,真实性)和信度(可靠性,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在研究设计以前,照理应该先查阅资料,对课题做一些初步的调查了解,了解别人已经做过哪些研究,我自己或我这个单位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因为申报单位中有许多老典型,过去都有很多研究成果),有哪些成果,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分歧等等,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很多研究者往往忽略做这一点。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时间进度等等。这些内容在申报表的论证栏内已经初步体现出来,但详细的应该在子课题的开题报告中阐述清楚,这关系到研究的成败。在研究设计之下,还可以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从已有的申报表可以看出,设计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没有设计或设计不完整,使人看后不知道这个课题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二是有的设计与课题研究的题目脱离,就像做一篇作文,写的内容没有紧扣题目,离题了。比如,《区域劳动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设计中没有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设计得不完整。又如:《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劳技中心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研究》,设计得不明确,究竟是要开发EPD教材还是劳技教材,教材的对象是学生还是教师还是居民,还是都是。再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课题,有4个这样的相同课题。按这个课题的题目来看,是研究课程的,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可行性两个方面。但有的研究设计,只涉及研究劳技课的教学模式,不是指整个课程的,有的只研究劳技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型,而不是研究整个课程的。关于课程的可行性方面,多数研究设计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要研究课程的可行性涉及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师资、设备,评价等等多个方面,不研究这些,怎么能对这门课程的可行与不可行得出结论呢?所以,要研究这个课题,要么重新设计,要么改题目,把题目改小、改具体,使研究内容与研究题目相符。在另外4个相同题目的课题设计中也存在上述问题,这4个课题的题目

是:《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其中有的设计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之间是相互脱节的,如在研究目标中提出要“通过调查研究,用大量的数据,分析、验证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但是在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中都没有调查研究这一项。至于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涉及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师资,设备、评价等等方面,如果在研究中没有这些方面的内容,那么是得不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的。有的虽然立的课题是《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但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都没有设计,在题目的大帽子底下实际是研究通用技术的校本课程。如果设计不明确,是很难达到一定的研究效果的。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也应该像上面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一样,要么题目不变,进行重新设计,把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都研究到:要么把研究题目缩小,着重研究课程实施中的某个方面。例如有一个题目立得很好,名称是《提高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效性的实验研究》,这样的题目可以使人感到有取得科研成果的前景。但是,这个课题在设计中也有问题,那就是题目中有实验两字,但在研究方法中没有实验法。

为什么在设计中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呢,关键在于没有对课题研究的题目作出界定。在研究设计中界定是第一关。所谓界定就是根据研究的题目对研究的界限作出规定,具体做法是对题目中的几个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作出规定。比如,课题题目是《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在这个题目中有三个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第一个,高中阶段。要规定你研究的高中阶段是研究从高一到高三整个高中阶段,还是研究高中阶段中的一个年级或两个年级。第二个,通用技术课程。要规定你研究的通用技术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还是省内的地方课程。第三个,实施。课程的实施涉及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师资、设备,评价等等方面,你是全面研究有关实施的所有环节,还是研究其中的某个或若干个环节?只有作出这样的界定以后,才能对整个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界定是关系到研究的整个走向和研究成果的成败的。千万不要出现大帽子戴在小脑袋上的问题。叶澜教授曾经举过一个大帽子戴小脑袋的例子:有个课题名字叫“当代中国青少年兴趣爱好调查”,题目很大。要研究这个课题,首先要对四个概念作出界定,一是当代,是指哪个年代到哪个年代;二是中国,包括不包括台湾在内:三是青少年,是指哪个年龄段的;四是兴趣爱好,是指哪个方面的兴趣爱好。结果这个课题实际研究的是一个中学的初一学生的兴趣爱好。正确的题目应该是某某中学初一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这是典型的大帽子戴小脑袋的例子。

虽然研究设计,研究工作计划的制订是很重要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必须要根据研究反馈的情况对研究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几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申报表中大家涉及的以及虽未涉及但很适合有的课题来运用的研究方法,我选择了6种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在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思路等确定以后,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它是决定研究成败和研究成果可信度的关键一环。

在讲研究方法以前,我想简单讲一下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工作研究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有5点不同:1.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教育科学知识,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探索客观规律的研究,而一般工作研究往往缺乏教育理论作指导或者理论指导不明显。2.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方法比一般工作方法更具有严格的规范性。3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产生新的科学知识,一般的工作研究不一定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4.教育科学研究的时间一般比工作研究的周期长。5.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或称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类,工作研究一般为应用性研究。以上5点的区别的关键在科学两个字。科学是什么7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理性知识体系。对教育科学研究来讲,研究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又要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求研究结果产生新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我们不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广大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来讲,在理论上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是应该的,但在实践中对科学两字的要求上应该作适当的调整,降低一些要求。比如:有些研究可以只要求有一点理论作指导,不要求有严密深厚的理论作指导;研究的方法基本科学,不过分要求严谨;研究结果在要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要求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上的提高,不要求有新的理论知识的产出等等。这些要求是应该达到的,否则就不成为科学研究了。目前,在对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按专业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要求那样要求校长和教师,一是泛化教育科学研究,把校长和教师的所有工作研究都称为教育科学研究,这两种偏向都是不可取的。总之,我们至少要记住一句话: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的更为正规、系统和严密的过程。

现在讲几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研究的对象包括研究的人、事物和现象,并把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大家知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撰写了很多著作,著作中的许多资料是靠长期观察得来的,所以他的著作非常生动、具体、实际。他为了研究道德教育问题,观察记录了3700个左右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他甚至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几十年的观察记录,但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研究3年至5年的课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上课,班主任工作、听课、参观、出席各种会议和集体活动等途径进行。观察的方法通常采用抽样观察法和追踪观察法。抽样观察法包括时间抽样观察(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如课堂提问时的观察),场面抽样观察(如在学生技术操作场面的观察)和阶段抽样观察(如在期中、期末的观察)。在今天技术发达的情况下,观察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要注意的一点是,科学研究的观察是根据预定的研究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的,这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的不同之点。

观察法有它的不足之处,一是只能观察到现象,二是大规模的研究不适宜用。所以观察法还需与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用。

(二)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从而找出研究所需要的重要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特别在研究教育历史的时候。也可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前期研究,大量的是作为前期研究。一

般来说,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都应该先采用文献法,查阅,收集有关所要研究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信息动态的分析,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困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在群众性教育科研中往往缺少文献研究,这是一个明显的弱点。我上面列举的一些选题和设计中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事先的文献研究。当然文献法不仅在研究前期要用,很多课题在研究计划开始后也是需要用的。运用这个方法的步骤是:查阅和收集,鉴别,通过分析、综合研究后加工整理。

(三)调查法

我们这次申报的课题中有几个课题是需要用调查法的,但在课题设计中没有明确如何调查,什么时候调查,用什么具体的调查方法,涉及哪个种类的调查等。所以开题会回去后,要补这个计划。

调查方法的作用有三点 一为研究的课题收集第一手材料;二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改革措施提供事实依据;三是为了了解教育现状,发现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推广经验或解决问题的意见。如果课题的研究结果想起到上述作用之一的,可以用调查法。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与日常工作中的调查法有所不同。主要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强调调查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同时注意数据的收集,注意调查资料的数量化,并要用统计、测量等手段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在调查开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比如,要确定调查的问题,选取调查对象,起草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组织好调查班子。调查的具体方法有开调查会、访谈(访问)、发问卷、填调查表等。采用哪种具体调查方法,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而定。如要了解全省的情况,只采用到学校访问和开座谈会等可能还不够,还要同时采用发问卷等方法。问卷编制的问题可以有简单答案式、是非式,选择式、排列式和评判式等多种。调查的种类很多。有常模调查,比较调查、事实调查,征求意见调查,口头调查、书面调查,综合调查、专题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等。调查结束时要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法要与别的方法配合使用。因为,调查统计有局限性,如资料来源是否有代表性,可靠性,统计者是否对数学模型真正理解等。另外,一般的调查只能反映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无法解释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经验总结法

这个方法大家比较熟悉,这次申报的课题中很多课题都提到要用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一般工作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理论要求上。作为科研方法的经验总结,要以理论素养为背景,并通过总结,概括产生出新的理论或新的理性认识。经验来源于实践,理论也来源于实践,通过总结教育教学实践,把对经验的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层次,把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这种经验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不是随意的,是能在更广的范围内予以推广的,是能进一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优秀的经验总结必须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总结的逻辑思路,具有认识上的敏锐性,理论上的一定深度和说服力。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否则,将停留在一般工作总结水平上。

总结经验的方法实际上是几种方法综合构成的,比如,收集有关经验材料时,要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在把经验的事实上升到理论层次认识时,要运用形成理论的基本方法:要验证这个经验的可靠性、要去推广这个经验时,可能要用实验法。所以,经验总结法虽然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来,但实际上它需要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课题出自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队伍有实际工作者参加,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我认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更是一种与基础理论研究等相并列的一种研究类型。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可以综合运用其他不同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具有动态性,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考察——反思——调整,随时根据实践情况和评估的结果对研究的方案,假设、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行动研究的精髓在于其过程呈螺旋式上升,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反馈)与调整,含有反思(反馈)的环节,才称得上行动研究。目前,不少行动研究的课题缺少这一环节。

(六)教育实验法

这次报的许多课题中都提到要采用教育实验法。

对教育实验法的论述很多,原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授的论述比较通俗。他认为,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或假设(称为实验因子),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到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因子的科学结论来。一项大的实验需要几种方法组合,如,实验前要了解情况,就要用调查法;了解实验起点,就要用测验法;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用观察法,实验终了要测验、比较,就要用分析法等等。学校教育的实验,关键是实验的设计要能解决问题。科学实验是由一定的规划和结构组织起来的过程,共有七个过程:1.认识问题存在:2.剔除非本质成分;3.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4.概括出假设,假设就是研究者对认为是事实但尚未证实的内容的陈述;5.推测实验结果;6.实验检验;7.得出结论。如果假设得到证实,便可能成为规律。其中过程1至5称为实验总体设计,教育实验优劣的分野也在于是否有好的设计,这是实验的核心与灵魂。比如: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它的设计的5个过程第一,认识问题的存在,就是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是不好操作:第二,剔除非本质成分,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该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不便于可能整合成整体课程形态;第三,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看看人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在收集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假设,假设的内容是: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整合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形态:第五,推测实验结果是否有利于该课程的实际操作和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以上五个过程的完成,就是实验的总体设计完成了,接着的工作就是按照总体设计进行实验。

为了便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易于掌握实验法,我们主张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也就是在日常的班级、年级和学校中进行。但这也需要有实验设计。

在总体实验设计下还有具体的实验设计,这里只讲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

1.单组实验法,是指一组实验对象,实验前先测试

一下,叫前测,实验后再测试一下,叫后测,前后两次测试比较得出实验结果。单组实验也可以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实验,比如,在一个班级里进行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验,在进行完一种实验得出结果后,再进行另一种实验并得出结果,两种结果的比较就可以判断哪种方法好。

其公式表示是:

S实验对象——(IT前测——EF,实验因子1——FT后测——C实验结果)——(IT——EF2——FT--C2)

C产生的变化=FT-IT

实验结果=c 比较C。

2.等组实验法,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基本相同的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如,有的组进行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有的进行别的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其公式表示是:

S——(IT——EFl——FT——C1)

S——(lT——EF2——FT——CP)

实验结果C比较C

3.循环实验法(轮组实验法),是指不管几个实验组,不必条件相等,轮流进行几个不同的实验,然后根据每个实验所发生变化的总和来确定实验的结果。

其公式表示是:

S——(IT——EF——FT--C)——(IT——EF。——FT——C)

S——(IT——EF——FT——C)——(IT——EF——FT——C)

EFI=C+C EF2=C2+C

实验结果=(C+Ct) 比较(C+Ca)

结合申报实例讲以上一些内容,总的是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规范些、更严谨些,更多些科学研究的因素,不断提高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由于以下三种客观原因,使大家回去以后对申报的课题还要作适当的调整:一是由于大家申报课题是在总课题的开题报告之前进行的,当时还不完全清楚总课题明确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等,二是由于申报表的篇幅有限,不可能把大家要说的话和要做的事都写清楚:三是有很多课题是以省为单位申报的,还没有来得及召开全省有关人员的会来共同研究课题的设计等事项。因此,在总课题开题报告后对原申报的课题进行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是很自然的事。

我自己长期搞的是行政工作,搞教育科学研究的时间也不长,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卓晴君

第3篇:例谈教科研课题选题及申报书填写

教科研课题研究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的重视。在申报教科研项目上,选题及申报书的填写最为重要。

一、课题的选题

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而言,开展教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成功经验,探寻经验背后的教育原理,以便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教科研课题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类,二是教学类。两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教育类课题可以分为学校发展类、学生发展类、教师发展类等;教学类,主要包括课程建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1.选题要有价值、可行、新颖

(1)有价值。有价值,即看是否有用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研究的必要。如,小学生作文互批自改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问题链导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实践研究、学校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案例研究、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情感的阅读教学研究、以道德银行培养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实践研究等,就有研究的价值。而小学生扫地习惯的养成研究、语文教学中背景资料出示时机把握的研究、小学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实践研究、学生订正使用橡皮与胶带纸的比较研究等,只能作为微型课题,其研究周期过短,一般不需要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立项,申报了,批准立项的可能性也不大。

(2)可行。可行,即遵循量力原则,学校或教师有能力做。如,建构“三味”校园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小学尚美理想课堂的实践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教学有机衔接的实践研究等,是贴近学校实际的有意义的课题,学校是有能力做的。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儿童观、学习观的研究,营养与儿童身心发展问题的研究,小学课程建设的研究,基于课程文化转型的教师课程能力的建构研究等,这些课题因其理论性较强,很宏观,基层学校及教师研究就很有困难。

(3)新颖。新颖,即有新意,与别人研究的项目有所区别,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下列课题就不够新颖: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小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策略的研究、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研究,先学后教的实践研究、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而下列课题就较为新颖:区域民间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语文读写交互作用的实践研究、“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文化视野下言语实践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构建“儿童本位”课堂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晨间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将大众化课题变成有特色的课题

学校和教师申报课题,“撞车”现象较为常见。大家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好现象,但相同的课题一般只能批给一个单位,这就无法满足大家都想拥有自己课题的需要。因此,申报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特色。

(1)选取独特的视角。如,生活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就是大众化的,特色并不鲜明。可以变为:社会即学校理念下“发生式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其独特之处就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再如,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就可以变为:“幸福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这样,就突出了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某个方面,课题组也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2)突出某种教育教学理念。如,农村初中人格塑造的实践研究,就是较为泛化的课题,可以变为:农村初中“超我”人格的实践研究。这就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三重境界”理念下的研究。再如,润文化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可以变为:润体,润智,润心:无痕教育的校本实践。一方面抓住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不留痕迹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润文化有了实在的支撑。

(3)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研究。如,信息技术刚刚在教学中应用的时候,学校可以申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就可以申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精教活学”的实践研究。再如,快乐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变为:王艮“乐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这就具有了地域背景,因为王艮是姜堰历史文化名人,在现代研究“乐学”,就具有特殊意义。

3.关注当前热点话题

(1)校园文化。如,泰州大浦小学: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智慧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南京成贤街小学:儿童文化视野下立贤教育的校本研究。这些都已立项成为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课堂观察。如,基于“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基于生成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基于“疑”为支点的课堂教学观察等。

(3)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如,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儿童自由创作中想象力的开发研究、用童话创造幸福教育———普通小学童话教育的校本研究、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导航”新学习方式研究、“情理语文”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智趣课堂”实践与研究等。

这些课题着力于个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因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存在。围绕个性化解决这样的问题所形成的课题就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

(4)德育方式的改变。如,基于幸福关爱的童年真性教育实践研究、以“关键事件”促成儿童积极情感觉醒的德育实践研究、当代小学生平民人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些课题都是努力改变当前教育说教式、形式化的问题。

二、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最忌含混不清。如,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绿色课堂”与“有效教学”一般不要出现在同一题目中,因为两者概念有交叉。下面是该课题的变化过程: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小学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主动发展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让学”: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一般包含这样的要素:学段或学校性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如,农村小学新童谣文化实践的研究。

课题名称也可以有变化。如,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简中求道:高中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结构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化学意义理解的实践研究;农耕方式:追求教育本真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中一定要包含关键词,即核心概念。没有核心概念的课题,肯定不是好课题。此外,课题题目不等于论文题目。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就是论文题目,而不是课题名称。

三、如何高质量地填写好申报书

申报书中相对重要的栏目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预期成果等。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很重要,它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深度。下面以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例来谈。

在申报书上是这样填写的: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以能为中心

以能为中心,即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平台和机会。课题中“教学”,并非专指课堂教学,还包括一切校内外的教学活动。

概念中的“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明晰、丰富核心概念的界定。在研究中,我们觉得申报书中对“能力”的界定并不清晰,没有弄清其本质。通过学习《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杨九俊主编),我们对“能力”的概念界定逐步明晰了:

(1)“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概念。(2)“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3)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化的,而是特指的。(4)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5)“能力”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东西是一些“因素”。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应当有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改善“因素”,第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能力”概念总是与特定任务的完成相关,本质上是一种假定的“结构”,但是这种假定结构的构成“因素”却是实存的,“能力”指称相关诸“因素”的特定关系。

2.研究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的阐述要简洁。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是这样阐述的:

研究目标:

努力改变当前“以师为中心”“以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行为,探寻“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及操作策略,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内容:(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论研究。(2)“以能为中心”的各科课堂教学方法、操作策略及评价研究。当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何“以能为中心”设计教学预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地实施预案,是本课题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旨在探求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并努力提出可操作的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各科主题作业实践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以能为中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且应该在学科课外作业及实践活动中体现。如何改变课外作业以巩固知识为主的现状,具有研究的实际价值。(4)小学各科各学段认知能力培养序列及相应策略研究。

梳理出小学各科各学段能力培养的序列及目标要求,形成相应的培养策略。

研究重点为第2、4两条。

子课题的确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现状的调查与文献方面的研究。二是操作方法及策略的研究。三是评价的研究。四是案例的研究。

3.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最好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一般与子课题联系起来。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都是论文)为:(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性思考。(2)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评价策略。(4)“以能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及实践活动实施策略。(5)论“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方法。

最终研究成果为:结题报告;研究论文集;案例集。

4.其他栏目

主持人可以写两个;论文论著要写影响较大的;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要按发挥作用的大小排名;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栏目里,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要找出别人已有成果的共性之处,要分析出本课题研究与他们的不同之处,要防止只是文献的堆积而没有自己判断。

作者:沙华中

第4篇:课题申报表填写说明

封页

1、课题类别:按数据表里的分类填写,即应用对策研究、常规课题、后期资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长三角课题、重大舆情调研、涉台研究。

2、学科分类(指南条目号):按照课题指南申报的填写指南条目号;基础研究自主申报的填写学科分类(按申报书数据表中的学科分类填写),基础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有课题指南,只需填指南条目号。

3、成果形式:在“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选择。

填写成果形式要特别注意申报要求中各类课题的成果形式(具体要求详见文件),此外还要注意课题结题时对成果形式的要求:成果形式为论文的,要求公开发表,并注明是省哲社课题成果,否则不予结题。成果形式为著作的,要求公开出版,并在扉页或其他显眼处注明是省哲社课题成果,否则不予结题。因为著作出版有一个周期的问题,所以允许课题负责人拿完成的书稿加上出版社正式的出版合同申请结题,对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课题完成,但不发结题证书,也不拨付后续经费。著作正式出版后再办理正式的结题手续。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之一,否则不予结题:(1)有省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相关实际工作部门使用采纳。(3)送交相关部门领导批阅。以上三种都需要盖相关部门的印章。博士生课题如果在计划完成时间内,成果已出版发行,可以拿出版物来结题;如果没有出版,可以拿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前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结题(以博士生毕业论文申报课题的)。申报时最终成果形式选择为多项的,需同时达到相应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否则不予结题。如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论文要发表,并且研究报告要满足结题要求。

4、联系电话填写能直接与申报者本人联系的电话,不要填写学院办公室电话。

5、申报青年课题者,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39周岁(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第2页

申请者(签章):申报者本人亲笔签名。

数据表

1、“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博士生课题、学科分类、预期成果、成果去向”等栏目直接在相应序号前打上“√”,选择相应选项后不用删除掉其他选项。

2、“是否同意转为学科共建课题”、“是否同意转为自筹经费课题”栏目不用填写

3、最后学历为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以下;最后学位为博士、硕士、学士。

4、担任导师:填写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

5、工作单位格式为“浙江师范大学XXXX学院或XXX研究所、中心”即可。

6、字数(篇数):成果形式为专著、译著、研究报告、工具书的填写字数,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填写篇数。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由学校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活页

1、“预期成果、成果去向”栏目直接在相应序号前打上“√”,选择相应选项后不用删除掉其他选项。

2、本课题研究已有的前期研究成果中,不能出现申报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信息,可以填写成果名称、发表刊物、出版社以及成果发表时间(涉及到学报的统一写“××大学学报”). 2

第5篇: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农村小学趣味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申报表

编号:

XX 市 XX 区“十三五” 名师培养工程重点规划课题立项

申 报 表

申请人姓名

XXX 工作室名称 XX 区小学体育 XXX 名师工作室 申报日期

20**年 4 月 27 日

XX 区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制表

(提示:填表前,请认真阅读“填表说明”;另:编号不用写)

填表说明

1.“申请人姓名”:填写课题研究组组长的姓名;“申报日期”以课题申报截止日期前的任何一天。

2.表内字号与行距: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均为 0 行,行距为固定值25-28 磅。

3.“出生年月”:如 1964 年 1 月出生,用“6401”四位数示之;“职称”填已评职称;“指导教师”:由工作室成员组成的课题组,原则上由指导教师任指导教师,也可根据需要选择职称高于组长本人职称的基层校非行政人员,一般为本校教师。

4.“课题研究分工”:应填写每位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分工,不可笼统、整齐划一,如,“课题研究”、“协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材料收集、整理”、“实施”等。否则,不予立项。

5.“课题论证及完成条件”:(1)课题论证。基于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感悟,简要阐述研究项的现状、问题及影响性;开展研究项的理论依据;研究项成果对改变现状的实际意义。(2)本课题研究方向和预计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3)完成条件。简述组长曾主持或参与哪些课题(级别、名称、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完成情况);简述成员的教学成就(曾参与何级别课题研究、教学成绩、论文、荣誉)。(4)“课题论证”所述内容必须与课题研究名称一致。否则,不予立项。

6.“研究预期成果”:(1)一般指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一般指实验计划及小结、科研论文、对比性课堂教学成绩(数据);终结性成果:研究性报告、科研论文集、教案反思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设计集、教学课件集、学生成绩集等。(2)填法:按上

点提示填写。如,“成果题目”填“实验小结”,“成果形式”就填“文字”;再如,“成果题目”填“教学课件集”,“成果形式”就填“汇编”。(3)“承担人”是指每一项成果题目由某某人负责,而不能笼统填写“课题组全体成员”或均填一两个人的名字。

7.“所在学校意见”和“校长意见”:如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就必须尊重其所在学校的意见,并由其签字、盖章。

8.课题申请表份数按申报人数(含指导教师)打印,上交至 XX 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同时,将电子文稿发送至 Z03100804069@163.com。

9.课题组成员 3-5 人(含 5 人),只设组长,不含指导教师。人数未达3 人不予立项。

10.申报表装订前,应做到排版美观、整齐。可根据表格间距,调整字号。

承 担 课 题 研 究 情 况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趣味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组长姓名

XX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职务

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办公电话

工作单 XX 市万安中心小学

手机

通讯地址

XX 市新军区双洋路金色家园 1 号楼 2 梯 608 室

E-mail

指导教师姓名

XXX

性别

出生年月

6408

民族

职务

体艺教研室主任

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办公电话

工作单位

XX 市 XX 区教师进修学校

手机

通讯地址

XX 市 XX 区教师进修学校

E-mail

Cjl6464@163.com

课题主要

姓 名

工作单位

出生

年月

职称

课题研究分工

XXX

XX小学

8706

小学一级

协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XXX

XX小学

8810

小 材料收集、整理,课题实施

基本情况

学一级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现状

纵观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其存在教学方式陈旧,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厌倦心理,失去对体育课应有的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法,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而这种体验的培养只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有趣的体育课中增长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近几年来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策略,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农村小学趣味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运用趣味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势多变的教学中,在研究、探索中体验学习。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索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开展趣味体育,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场地、器材、气候、师资等影响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运动,激发农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的。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预计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体育常态课教学,主要研究分析:

1.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趣味体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3.一至六年级趣味体育教学在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

(二)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农村小学趣味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达到: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整理、搜集和汇编符合农村小学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创编出趣味性强的学习器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农村小学实施趣味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三、完成条件

课题组的三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上进心强,钻劲足,通读体育教学理论,上课认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教改活动,并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XXX 老师区级公开课《原地侧向投掷轻物》获得老师们的好评,曾被评为武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XX 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优秀教练员称号,XX 区少年速度轮滑优秀教练员。

2.XXX 老师的市级公开课《体验排球》获得老师们的好评;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在区级论文集上汇编;曾被评为 XX 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优秀裁判员、XX 区中小学生排球比赛优秀教练员、获 XX 区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小学组体育学科二等奖、适中 镇优秀教师、XX 区“书香”教师。

3.XXX 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浅

析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简析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在市区级论文集上汇编;曾被评为雁石镇先进教育工作者,获 XX 区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小学组体育学科二等奖。

课题实验期限

自 20**年 4 月— 2018 年 5 月

课题研究阶段工作重点

第一阶段

课题申报及准备阶段(20**年 4 月)

1.学习上级相关文件,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课题。

2.查阅相关资料,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完善研究条件,调查、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

课题实质性研究阶段(20**年 5 月-20**年 6 月)

1.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2.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

3.搜集、分析、删选相关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4.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做出适时的过程评价,不断调整研究策略和方法。

5.举行教学研讨公开课活动

6.在研究过程中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

第三阶段

课题研究第一次总结性阶段(20**年 9 月)

1.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讨论课题研究的思路、工作重点。

3.展示部分研究成果(论文、反思、案例、公开课等)

第四阶段

课题研究第一次提升阶段(20**年 10 月-11 月)

1.在课题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课题研究方案,并付诸实践。

2.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课题组成员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3.举行教学研讨课活动。

4.在研究过程中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制作课件等。

5.撰写学习心得。

第五阶段

课题研究第二次总结性阶段(20**年 12 月)

1.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主要针对课题方案调整后取得的效果。

2.讨论下阶段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研究方向。

3.修改调整课题实施方案、计划。

第六阶段

课题研究第二次提升阶段(2018 年 1 月-3 月)

1.完成本阶段课题总结,完善课题的整体优化工作,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结合教学实际,在实践中加以论证。

2.课题组成员交流经验,对各学校的研究成果展示汇报。

3.参照科研理论,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

第七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2018 年 4 月-5 月)

1.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分析数据,进行成果汇编。

2.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3.完成结题申请、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4.课题成果鉴定

研究预期成果

成果题目

成果形式

承担人

课题实施方案及总结集

文字、汇编

XXX

课题研究教学随笔、研讨学习心得集

文字、汇编

XXX

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文字

XXX

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比表集

文字、汇编

XXX

问卷调查表集

文字、汇编

XXX

课题研究过程记录本

文字

XXX

课堂教学设计集

文字、汇编

XXX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集

文字、汇编

XXX

课堂教学反思集

文字、汇编

XXX

教学课件集

文字、汇编

XXX

科研论文

文字、汇编

XXX

所在学校意见:

校长签名:

(公章)

指导教师意见:(应做简单陈述)

签名

XX 区教师进修学校意见:

分管领导签名:

(公章)

第6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课题自选. 内容要点 1.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2.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步骤及可行性分析). 3.课题的预期研究进展和结果.

附: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1) 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组长:沈洋 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语文 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文化包容意识。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西方饮食文化

3、研究的步骤:

(1)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

(2)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或者全班分左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西两方,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3)全班汇总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并编写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一览表。

研究方式

上网或到阅览室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小组合作与独立钻研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附:相关资料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分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炖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协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2) 课题名称:家乡的污染 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组长:沈洋 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 语文 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拍摄和收集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家乡的污染

3、研究的步骤:

1. 提出课题: 先让学生了解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然后由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

2. 选择子课题: 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

3. 调查研究: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

4. 表达和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们作展示。

5. 总结: 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研究方式

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3)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组长:钱洋 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第1周 选题准备 确定课题

二 第2-3周 资料收集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三 第4-5周 课题论证 筛选、分析和研究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成果 四 第6周 研究评价 开展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 五 第7-8周 结题展示 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形式 问卷调查、开题报告、查阅资料、专家访谈、结题报告撰写、网页整理和制作、成果展示板报制作。

访问的单位或对象 英语教学专家、英语教师、高二同学。

活动所需条件 网络与电脑、自行车、公共汽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预期成果 图片、读书笔记、文献摘要、开题报告、结题论文、课题网页 小组成员分工 (1) 制定工作计划并安排、督促计划的落实,记录文字资料(组长) (2)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全组成员) (3)共同进行网页制作;(全组成员) (4)多媒体制作;(沈洋)

(5)心得体会和总结材料的撰写。(全组成员)

英语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表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被访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地址

电话

访谈要点

访谈体会

专家签字

调查者(签名):

被调查者(签名):

研究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项 目 自我评价描述 ①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

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③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⑤与其他同学协作情况

⑥学习的结果

第7篇:申报课题立项程序

一、认真阅读《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根据实际情况选定研究题目。

三、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的设计)。 包括: 1.研究题目; 2.目的和意义; 3.研究的基本内容; 4.研究法、进度;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水平、研究工作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

6.预期研究成果及使用范围; 7.经费概算。

四、填写课题申报书,一式三份。

五、主要材料:申报书并附研究计划,要求县(市)教研室、设区市课题办(教研室)签上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加盖公章。

六、按县(市)教研室、设区市教委课题办(教研室)、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的程序申报。

七、在申报立项时,应同时将评审费交设区市(县)课题办。

八、上半年省课题基地办申报截止时间为三月十五日,下半年申报省课题基地办截止时间为十月十五日。

九、组织专家评审。

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审批。 十

一、发立项文件,予以通报,并将立项课题的基本情况上网。 十

二、向课题组颁发课题立项证书。

申报课题结项程序

一、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寄省课题基地办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切

二、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

三、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申报书、阶段小结、终期成果等材料按先后时间编上目录装订成册,连同课题评审费,先交给设区市课题办。

四、设区市课题办应将课题负责人的结项申请报告、结题申报书、材料册、课题相关成果材料(音像、软件等)统一送或寄省课题基地办。上半年截止时间为三月十五日,下半年截止时间为十月十五日。

五、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

六、发结项文件,予以通报,同时将结项课题情况上网。

七、通过结项的课题由省课题基地办委托设区市课题办颁发结项证书。

八、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标准

一、选题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内容,对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或关键总是有突破,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向、新方法。

二、选题科学性

1.课题的选定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

2.课题的选定以已有的科学理论、科学规律或定律为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 1.研究内容具体、清晰。 2.目标设计恰当。 3.研究的方法科学。

4.研究的步骤、任务的分派合理可行。

四、研究工作的保障

1.课题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信誉(如以前承担的课题是否按时结题等)

2.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资供应、情报资料、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等确有保障。

第8篇:立项课题申报材料

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

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国际上情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倡导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提出的“阅读优先”方案,以及英国教育部在1998年9月到]999年9月开展的全国阅读年活动、日本的“亲子20分钟阅读”运动和“儿童晨间阅读”运动等,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推动全民阅读的活动。国内情况:不论是香港特区、台湾地区,还是内地,都在全面推行“全国儿:童阅读实施计划”香港特区就有不少团体和组织着力营造阅读氛围,推动阅读运动。如2004年4月,香港有关部门举办的支持世界阅读闩之“全民阅读20分钟”“名人讲故事”“书与梦同行”“午间阅读”等活动,号召全港市民共同弘扬阅读文化。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研究员等提出的“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创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等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从学科看: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200]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各年段的基本要求是: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二)现状分析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培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满足了各校园、教师、家长、学生对提高阅读能力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阅读较为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构建书香校园”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目标。然而,从整体看,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文字阅读受影视等其他媒体的冲击,小学生阅读受社会阅读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为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在部分学校以《下课了,你在看些什么书》为题做了一次征文活动,结果发现了不少问题:来自学校的问题是,

1

阅读活动一般都安排在中午,让几个班的学生轮流到阅览室去看看;来自老师的问题是,几乎都是安排学生上台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选;来自家长的问题是,给孩子买的书以《字词句段篇章》、《小学生作文选》等应试类书籍为主;来自学生的问题是:他们最喜欢上网,借阅的书中多为卡通漫画类,科学、人文内涵较为丰富的读物很少。

教育部关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标准:小学

五、六年级:速度300字/分钟,理解率70%以上。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只有5%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绝大部分学生的阅渎能力都处于每分钟约200—300字之间。

书籍消费成本高,课外阅读资源少,大众媒体的普及,音像视频的冲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甚至呈现退化态势。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兴趣从“遥控器”、“鼠标”转移到一本本承载文化知识、科学道理的书上来已迫在眉睫。

2.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和升学,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阅读量的减少,又必然导致阅读能力的低下,形成不良循环。

社会未形成阅读网络.氛围不浓、基础不牢。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认识、缺少组织、缺席指导。据某杂志社对全国50个城市小学生阅读现状所作的调查表明:有61.2%的老师和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有22.3%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其中三年级15.6%,四年级21.5%,五年级30%,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们发现,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各学科把课程表挤得满满的。小学生在校的时间自习课很少,回到家里又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使是双休日,也很难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教师信奉教材,甘做教材的奴隶,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一本书”的分析讲解上,面面俱到,分数至上,表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学行为。学生获得的是考试阅读技巧,高分数下隐藏着正常阅读能力下降的隐患。要真正让课外阅读堂堂正正地、健康地开展起来仍是任重道远。

3.由于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缺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的引导与指导,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系统的有梯度的规划与设计。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不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计划、缺乏管理,图书室形同虚设,图书陈旧,使用率很低。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指导。不少学生家中藏书

2

很少,家长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课外读提供有效指导,导致了阅读的盲目和无效。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教师和家长更是缺乏引导意识,极少数小学生能利用节假日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再加—上课程标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问题提出

从以上现状来看,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课外阅读导向不力;学生阅读需求不足:课外阅读形式单调;课外阅读氛围不浓;教育者尚待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开展“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只有阅读;要构建一个坚固而雄伟的语文素养金字塔,必须要有大量而广博的阅读作为坚实的基石不容置疑。

(一)现代语文课程观、教学论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3

(四)语文学习迁移理论

语文学习中的这种迁移特点具体可以表述为:是一种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横向迁移”,而不是知识或技能在概括程度上的“纵向迁移”;是一种在前后学习情境相似中的“近迁移”,而不是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远迁移”:是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特殊迁移”,而不是一般原理与规则的“普遍迁移”。

语文学习迁移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并不追求极高的原理性概括,而更重视经验在数量上的积累。用特级教师韩军的话说: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无限加大后,才“奔涌而出”。不是仅凭在一个语言教师的“苦心调教”下反复把玩少数几篇文章,所能根本奏效的。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进行横向阅读、并列阅读、比较性阅读。

三、研究假设及拟创新点 (一)研究假设

小学阶段是人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如果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状况,合理地设计阅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对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同时通过有效的反馈环节,强化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就能够充分调动作为阅读主体的小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环境对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尤其重要。这里的阅读环境是指周围的人是不是在阅读,在阅读什么以及在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因此,如果能够在较大整体范围的层面上推进小学尘的阅读,持续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服务,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拟创新点

1.区域性整体推动,有助于加强对儿童课外阅读的实践推广应用。 2.整合各校研究力量,着力从课外阅读特色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评价研究入手。

3.课题推动儿童阅读,将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

4.开发课外阅读课型,有助于构建小学尘课外阅读的课程及实践活动体

4

系。创建阅读平台,有助小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5.研制课外活动指南,将先进经验推广到其它学科以及相邻的其他学校,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课外阅读品牌。

6.探索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核心概念界定

区域整体推进:是指在以县(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小语会、教研室等的资源优势,重点在山西、重庆、广东、上海等的学校范围内,选取100所实验学校,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

课外阅读:是指区别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它更加注重人文熏陶和历史化侵染,阅读材料更为广泛,阅读形式更为灵活,阅读时间更为自由,阅读空间更为开放。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区域性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加快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切实促进我国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博览群书,并对教师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200名以上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种子教师,形成一支精锐的、阅读指导教师团队。

(二)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研究,改善小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不强、甄别书目的能力较弱、课外读的技巧不足等观状,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实践推进,确保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捉供良好的阅读指导,达到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三)打造各具特色的课外阅读课程和实践活动,加强阅读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

5

通过研究,加强对重点选取的100所实验基地学校的课外阅读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打造,加强阅读平台建设,加强校园的书香文化建设,为师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氛围。

(四)形成区域层面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特色,打造全国的课外阅读品牌 通过100所基地学校的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并将先进经验推广到其它学科以及区内的其它学校,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课外阅读品牌。

六、研究内容

(一)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体系 1.建立课外阅读书目资源库

根据小学尘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优秀读物,并按学段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

2.建立指导教师资源库

在100所实验基地学校中选取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为阅读指导教师;以学生阅读能力或学段为划分依据,按校给每个指导教师分配指导任务,包括指导的人数、指导的次数、指导的主题等;制定指导教师的定期校本教研制度。

3.制定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

按时间划分,制定课外阅读的每周目标、每月目标、学期目标和目标等;

按内容划分,制定课外阅读的书目数量、识字数量、阅读笔记数量、读后感数量、教师指导次数等。

(二)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课程及实践活动体系 1.打造课外阅读精品指导课程 包括对“如伺选取优秀书目”、“如何开展高效阅读”、“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撰写读书心得”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等专题指导课程的打造。

2.创设课外阅读精品活动 包括“主题阅读活动”、“读书故事会”、“佳作赏析会”、“人物评论会”、“心得交流会”、“速读比赛”、“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故事大王比赛”、“阅读储蓄卡评比”、“阅读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三)创设阅读平台和校园书香文化环境的研究

6

1.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的建设 添置、配齐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建立建全图书借阅制度,定期开放学生阅览室,保证学生的借阅数量; 定期进行图书流通统计,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

2.校园图书廊(图书角)、班级书架的建设

选取校园的长廊、走道或某个角落,以及教室的一角作为图书廊(图书角)、班级书架的地点;

由学校、社区、家庭共同添置优秀读物;

制定图:书借阅的相关制度,养成学生的良好品行; 3.其他文化环境的创设

包括文化墙、评比栏、交流角、展示台的创设等。 (四)打造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特色及品牌的研究

1.100所实验基地学校根据自身的研究侧重点,总结提炼先进经验: 2.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和实践推广;

3.提炼区域性的课外阅读实践特色,并进行推广: 4.打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色品牌。 (五)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研究 1.探索制定评价量表或评价标准;

2.确定评价方式(如定性与定量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自评、他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七、预期成果 (一)系列实践成果 1.《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管理手册》(试行稿); 2.《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指导手朋》(试行稿): 3.《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纲要》(分地区教育行政文件);

4.《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推广实施意见》(分地区教育行政文件): (二)系列理论成果 1.《“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2.《“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3.《“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行动研究报告》;

4.《阅读优先: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报告》(学

7

术专著,分实验区域)。

八、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视野。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验证、提炼、总结,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付诸实践——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的研究思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政策支持、高校资源和教育学会为智力支撑、区县教育科研机构为推进载体、100所参研小学校为实施落点,探索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三年,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制定课题总体方案;

2.申报课题,并发动各校制定符合校情的实施方案、阅读课教学计划、阅读课活动方案等:

3.总结前期研究的初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4.聘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培训小学生阅读指导种子教师; 5.进行前测。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 1.开展实验; 2.收集有关资料:

8

3.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4.收集整理有关阅读课教学资料,整理出本校阅读课教案、阅读活动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进行后测:

2.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4.组织小学课外阅读研究文章和经验总结的评选表彰活动; 5.开展小学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十、组织机构 (一)课题领导小组

张梅霞、李军、傅开国、傅巨琴、曾君岳、沈成林、卢永军、文波、宋文君、杨斌

(二)专家指导小组

崔 峦(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张梅霞(全国小语会理事、《小学生拼音报》总编辑) 吴立岗(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 林(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辑、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 乔 桦(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小语会秘书长) 十

一、完成条件及保障

(—)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及教学经验,不少区域课题负责人为分管科研的行政领导,主研人员全部为区内小学的校长或优秀班主任。

(二)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具备较好的课题研究经验,都担任过国家级课题、市教育规划办课题、市教育学会课题和区级课题的主持、主研和参研工作。

(三)本课题研究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联系紧密,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得到了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

(四)课题申报前期,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文献查找和网络搜索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做了相关的调研工作,完全具备启动课题的条件。 (五)不少县(区、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设有专项经费和设施作为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保障。主要用于资助各校部分课外读物的订阅、学校阅读平台的建设,以及研究所需的会务费、差旅费、咨询论证费、专家指导费、资料

9

印刷费、成果出版及成果鉴定费等。

十二、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小学读书活动指南》[M]东方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4]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4].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998,5,第1版. [6]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开明出版社,1998. [7]张爱卿著.《现代教育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第l版.

[8]朱学清等.“大语文”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9]王晓春。《不可忽视一孩子的二十个问题》[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8,第2版.

[10]刘云生.《厂—泛开展研究性阅读》[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第7期.

[11]转引自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J].载《小学教学设计》,2001,第1期.

第9篇:太和八中小课题研究申报课题指南

课改骨干对各组上报的20个真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20个主要问题,现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小课题如下,供大家申报时参考,各课题组应结合自己研究重点,确立具体研究课题。

一、文化建设研究

1、新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高效课堂模式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3、新课改环境下的学习小组建设研究

4、开展大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

5、组织学生社团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研究

二、教学设计研究

6、学科导学案的编制与有效使用的研究

7、实用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的研究

8、落实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有效性研究

三、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9、改进高效课堂宏观模式,形成学校特色课堂的研究

10、高效课堂学科模式的构建研究

11、课改名师教学模式形成途径的分析研究

12、课改名师成长机制研究

四、创新班级管理的研究

13、高效课堂改革下的德育研究

14、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途径研究

15、实施量化积分的长效激励机制的研究

16、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小组建设的机制研究

五、课堂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17、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18、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19、课堂展示的有效性研究

20、课堂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

21、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研究

22、达标作业的设计研究

23、分层教学、结对帮扶的方法研究

六、其他

24、基于打造课改名校的各职能部门特色管理研究

25、促进课改的评价机制研究

26、……

上一篇:电子厂招聘要求下一篇:六一班义卖活动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