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初探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 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 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 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然而农村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 一篇文章要么读不明白, 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 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 花费课时多, 讲解细致全面, 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1 农村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学对初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目标认识模糊, 以诵记为中心, 一味强调记忆。以教师为中心, 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气氛自然压抑。忽视文言文特点, 割裂文言文教学的“教”与“学”。市面文言文的注释资料过于泛滥。处理不好适得其反。造成文言文教学事倍功半的局面。

2 摆脱文言文教与学的困境

2.1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言文的教学, 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 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陋室铭》一文讲到“往来无白丁”一句时, 这个“白丁”到底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还是指“平民百姓”呢?先让学生讨论, 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 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就会印象深刻, 而且非常有趣。教师广泛阅读, 有广博的积累, 善于体会知识的趣味性, 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乐趣。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 教学中经常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闻, 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 兴趣变浓。同时, 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 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2 熟读成诵, 注重体验

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 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 贯穿文言文的训练体系。对诵读训练要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的要求, 也加强了诵读指导。新课标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 “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是因为语文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 它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所以要想让学生能浸润在作者的情感当中,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就必然要丰富学生的体验空间, 让他们有机会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读出语感, 诵读对于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均有裨益。所以, 在把学生有效引入课文情境之后, 应不断地引领学生进入诵读的氛围, 还学生的自我体验空间。在反复诵读中, 使人认知文字, 感受声律, 疏通文脉, 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 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 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 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 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2.3 注重拓展, 丰富想象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 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记叙文, 告诉学生改写文言文要把握原文的主题、感情基调、背景, 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可以作合理的补充, 或进行细致的刻画, 通过联想想象, 使情节充分展开, 而且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信息。如教学完《木兰诗》, 引导学生抓住“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进行想象。可以据此合理添加情节, 体现木兰的机智与智慧, 使这一位古代女英雄的形象更为丰满, 更富感染力。文言文的改写既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又能引导他们自然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改写时, 一定要学会提取原文中的可扩展信息, 既提高了他们阅读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 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

2.4 迁移对比注重应用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 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 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文言文教学中, “迁移”的训练不容忽视。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 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 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 (反) 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 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如学了《晏子使楚》, 就可选《晏子春秋》中的其它篇目来比照阅读, 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 更进一步地把握晏子的思想性格。古文还有反义连用、上下对句、宾语前置等特点, 把握其中的规律, 便能不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相当的文言文作为训练材料, 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 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 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例如, 讲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可以谈谈它已经演变成现在的成语“三顾茅庐”。这样让学生不断联系学过的知识, 进而提高推断语义的能力。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优化文言文教学, 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 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 一定会被生动活泼所取代。

摘要: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 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 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强朗读, 丰富学生的想象, 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就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语文,文言文

参考文献

[1] 黄继华《走进文言世界感悟传统文化》[A]; (五) [C];2009年

[2] 杨准科《授生以鱼不于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 (五) [C];2009年

[3] 马仲列;《文言文教学的初步探究》[N];;2009年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相关临床研究下一篇:化工领域专利说明书公开充分与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