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识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保健知识

关注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教育及保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普遍提前。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变化,尤其是被伴随性发育而产生的一系列性心理问题所困扰。他们渴望得到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成人的正确引导,帮助摆脱困惑,使他们在理智中健康快乐成长。

了解青春期

青春期的定义: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阶段称为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10~11岁开始,比男孩早1~2年,在17~18岁结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19岁年龄段定为青春期。青春期早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为止,表现是体格生长突增,年龄9~13岁。青春期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以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为该时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发育成熟为止。年龄13~16岁。青春期晚期:自第二性征发育成熟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女孩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周期性月经,年龄16~18岁。

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根据学者研究发现青春期男孩在综合分析、观察、推理方面较有优势,而女孩则是在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较有优势。男女孩智力发育的不同优势受遗传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生理发育:生殖器官是区别男女两性的主要特征,一般为第一性征。随着青春期发育,女孩卵巢开始增大发育成熟时可达4cm×3cm×1cm,重量5~6g。子宫逐渐增大,子宫内膜的厚度也将随月经初潮的来临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儿童期输卵管细长、弯曲,女性青春期发育后输卵管增粗管腔内有纤毛和分泌细胞,也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女性的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黏膜变厚,出现皱襞。男子青春期开始时,促性腺激素PSH水平升高,促使睾丸逐渐发育,曲细精管发育完善,生精细胞发育成熟,产出精子。与此同时,促性腺激素CH水平也升高,促使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发育,并产生男性激素-睾丸酮,促进男子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可以区别两性的一些外部特征。

心理发育:青春期心理发育体体现出以下几种特征:首先,随着身体器官的发育性意识增强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其次,由于青春期是从有依赖性的童年期发育成长为独立自主的成年期的过度时期,心理发育速度相对较生理发育速度减慢,使得身心发展处于非平衡状态,容易处理不当而引起指向性偏差,但大多现象属于正常反应,需要大家客观理性面对。

青春期保健

家长教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同于完全处于接受时期的儿童,他们形成了主观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且会对一些暴力或压迫产生抵抗情绪,所以家长不能一味地管制控制,而要如同对待朋友一样去看待他们。家长绝对不能回避性知识和生殖器官的问题,真诚回答孩子有关性的疑问。父母平素要保持与孩子朋友式交谈的良好习惯,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老师引导:在学校中,要更多地开展青春期教育课程或讲座,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医生。解答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心理的疑问并正确引导性教育的方向。学校以学为主,性教育作为以便知识的规模传授;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家长和孩子,学校有责任进行辅导;对于孩子已发生的性问题,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协商后,采取一致的态度和积极的办法处理,避免出现意外。

自我保健:⑴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及饮食习惯:科学地安排生活,将每天的学习、工作、活动和锻炼等个方面有计划的进行安排,以学习为主,做到有条不紊。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有密切关系。个人卫生包括口腔卫生、用眼卫生和写字、读书、站立等正确姿势,预防龋齿、近视眼和脊柱弯曲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三餐定时,平衡膳食,不挑食或偏食;少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或盲目节制饮食以求减肥。慎防不良习惯,特别应防止沾染吸烟、酗酒及吸毒等不良习惯。⑵保证青春期成长中所需要的营养:充足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大大增加,是一生中需要最高的年龄的段。营养的质和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其次青少年还要养成多饮食的习惯。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身体锻炼和适当劳动,以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有计划、系统地安排锻炼内容,循序渐进,收效更大。⑷生理保健:女性做好以下保健:①乳房保健: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少女乳房因卵巢所分泌的激素的刺激,开始出现乳核,并慢慢增大,一般两侧乳核对称性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后期少女的乳房变得丰满而富有弹性。此期应加倍保护,促进乳房使之丰满健康。促进青春期乳房发育,多食一些能促使增加激素分泌的食物;配戴合适的棉质胸罩,坚持早晚按摩乳房;加强体格锻炼,除全身运动外,还要加强胸部健美运动做伸展扩胸引体向上体操;减轻由于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造成乳房振动,还可免于乳房受伤;保护乳头不受擦伤或碰痛;注意乳房的清洁卫生;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②月经期保健: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剥脱,经血从阴道排出的过程。在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就形成了一个创面,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也可能因经血渗出而冲淡。同时,子宫颈口微微张开,盆腔充血等致使生殖器官局部防御机能下降,如不注意卫生,细菌很容易上行侵入生殖器官。少女月经期,大脑兴奋性降低,全身抵抗力有所下降,机体容易疲劳,也容易受凉感冒或患其他病症。所以,应指导少女在月经期注意以下几方面保健:保持外阴清洁;保持乐观和稳定的情绪;适当控制运动量,月经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月经期身体抵抗力下降,盆腔充血,要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营养。

讨 论

青少年通过正常方式了解青春期知识并具有青春期保健意识和能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联合起来,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危害社会和身心健康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姚海英.青春期保[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0.

2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64-771.

3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76-380.

作者:杨银香 黄爱云

第2篇:如何在产后访视中普及母婴保健知识

【摘要】 为探讨在产后访视中普及母婴保健知识的经验体会,采取访视调查的方式对114例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产妇需要了解的相关保健知识以及医务人员对产后常见问题的指导与宣教这几方面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产后访视这一社区保健形式不仅能促使产妇的产后恢复及婴儿的健康,同时能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体现医院以满足病人需要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产后访视这一社区保健形式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产后访视;保健知识;健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6

产后访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产后访视中普及保健知识和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同时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过程中将有关情况反馈汇总,有利于更好的完善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和进行医学知识的宣教。据此,我科自1996年以来开始实行产后访视制度,并对2012年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14名在出院后3-7天内进行了访视情况的调查,旨在了解产妇的需求,促进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114名产妇中顺产93人,难产21人;年龄最大38歲,最小21岁;初产妇102人,经产妇12人;行会阴侧切69人。

1.2 调查资料 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中收集了产妇需要了解的相关保健常识,见表1。

1.3 针对产妇需要了解的有关保健知识,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进行了常见问题的详细指导及宣教,见表2。

2 结果分析

从表2中可见,通过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的宣教和指导,使大多数产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健康知识储量,从而促进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3 经验体会

3.1 认识在产后访视中普及保健知识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产妇对自身健康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她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在院内的顺利分娩,而更多的是需要获得在产后恢复期间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保健知识,医务人员也有责任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宗旨,向她们提供相关的产后护理。保健知识和婴儿护理知识,促进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3.2 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是进行保健知识普及的前提 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过程中需要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和指导,也就要求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做到这些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不断总结经验等方面来不断提高。产后访视这一社区保健形式不仅能使产妇获取相关保健知识,更能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

3.3 制定完善的产后访视内容及项目 从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在访视中发现和处理的问题远远少于产妇需要获得的保健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完善的访视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出访视内容及实施方法,使相关保健知识得到全面的普及,将产后访视这一形式系统的、完善的延续下去。

3.4 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 产后访视实质上是医务人员对产妇及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延续性的服务。通过产后访视不仅能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更能体现医院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宗旨。因此,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

3.5 设计详细、方便的医患联系卡,加强医务人员与产妇间的联系 医务人员在产妇出院前相互交换联络方法,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随时与医院保持联系,以便健康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

综上所述,在产后访视过程中普及母婴保健知识和技术是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和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形式,对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职业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杨芳

第3篇:饮食护理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于胃溃疡患者开展饮食护理对其饮食保健知识以及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收诊的胃溃疡病患,共计80例,将其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形式对所选胃溃疡病患开展分组,其中一组胃溃疡病患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共计40例作为对照组,剩余一组胃溃疡病患强化饮食护理,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胃溃疡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对比差异明显;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对于胃溃疡患者,为其提供良好的饮食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胃溃疡患者对于饮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疾病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饮食护理;饮食保健知识;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胃溃疡患者数量随之增长,目前属于严重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生活的疾病之一。胃溃疡患者属于一类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胃溃疡疾病的发病时间比较长,不容易被发现,胃溃疡疾病也可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关于胃溃疡疾病的发病部位主要为胃、十二指肠以及食管等,胃溃疡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体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对于胃部黏膜产生的消化作用引发胃部溃疡症状,严重影响到胃溃疡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目前临床治疗胃溃疡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在对胃溃疡患者开展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提高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意识,保证疾病治疗效果[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收诊的胃溃疡病患,共计80例,将其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于胃溃疡患者开展饮食护理对其饮食保健知识以及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收诊的胃溃疡病患,共计8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将其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形式对所选胃溃疡病患开展分组,其中一组胃溃疡病患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共计40例作为对照组,剩余一组胃溃疡病患强化饮食护理,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40例胃溃疡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57±2.68)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24±0.66)年;研究组40例胃溃疡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4.22±2.7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4±0.53)年。

1.2方法 对照组40例胃溃疡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根据胃溃疡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其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生活护理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等。

研究组40例胃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强饮食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告知胃溃疡患者保持戒烟与戒酒,每天按时定量进餐,严禁使用生硬并且刺激性食物,绝对禁止暴饮暴食;根据大量数据资料显示,倘若胃溃疡患者能够每天三餐根据平常食量进食,那么会明显提高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提高胃溃疡患者溃疡的临床愈合率,减少愈合所需时间,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依照胃溃疡患者的实际体重为其计算每天食物的需求量,对于每天三餐的进食量做到合理的分配,并且叮嘱胃溃疡患者在两餐之间尽量避免食用其他零食,晚餐做到六分饱,对于患者使用的餐具进行按时的消毒,不可与其他人的餐具进行混合使用,患者需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进食,严格限制每天糖分的摄入量,糖类十分容易增加人体胃酸分泌,所以需要限制糖分摄入;胃溃疡患者严禁食用过夜或是变质的食物,每天进餐之前需要做到食物加热,水果需要在食用之前削皮,最理想的食物烹饪方式为煮或是蒸,对于不容易消化或是凉性的食物需要将其煮熟或是蒸熟之后再进行食用;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为胃溃疡患者介绍饮食规律的作用,按时为胃溃疡患者发放饮食宣传教育手册,慢慢指引胃溃疡患者保持有原则并且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同时告知胃溃疡患者饮食相关注意事项,显著提高胃溃疡患者的依从性;在胃溃疡急性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指导胃溃疡患者减少牛奶、牛肉、肉汤以及味精的日常摄入量,严禁饮用浓茶与咖啡,严禁使用生萝卜、大蒜、生姜、生葱以及生洋葱等刺激性相对比较强的食物;每天降低粗硬纤维以及不容易消化的蔬菜摄入量,多选择清淡、温和并且富含营养的果汁、鸡蛋汤、面汤以及稀饭等流食,尽量避免食用柠檬以及山楂等较为刺激性食物;当胃溃疡患者的病情获得好转之后,护理工作人员能够知道胃溃疡患者选择果汁或是粥等半流质食物,慢慢进食馒头等软食,多选择鱼虾等具有锌元素的食物;对于胃溃疡恢复期患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为其提供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的食物,针对复发期的胃溃疡患者,需要多選择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依照胃溃疡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调整饮食方案;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微信、QQ或是邮件等方式合理监督胃溃疡患者的饮食情况,掌握胃溃疡患者对于宣传教育的饮食知识了解程度,掌握胃溃疡患者知识相对薄弱的方面,为其提供针对性宣传教育;利用联络软件按时为胃溃疡患者发放护胃以及养胃饮食处方,依照胃溃疡患者的每天运动量和质量计算处方,从而修复并且保护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防止病情出现反复发作。

1.3评价标准 利用我院自制的饮食保健知识调查量表评价研究组与对照组胃溃疡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的饮食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其中包含饮食重要性、戒烟戒酒、饮食原则、烹饪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每项得分控制在1分、3分至5分,得分和了解程度表现为正比,患者得分越高代表饮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2]。

疾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接受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全部消失,代表优;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获得好转,接受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消失75%以上,代表良;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或是产生加重,接受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没有改变或是出现增大,代表差[3]。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饮食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两组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胃溃疡属于临床消化内科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胃溃疡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致病因素包含细菌感染、饮食、药物以及遗传因素等,胃溃疡疾病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胃溃疡疾病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产生各类并发症,因为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升高,生活负担加重,导致大部分人们不重视自身日常饮食,引发胃溃疡病人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对于胃溃疡疾病临床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能够充分保护胃溃疡病人的胃部功能,但是根治性比较差,如果胃溃疡病人的饮食出现不规律与不正常,那么会引发胃酸分泌过量,疾病复发,大量研究资料认为,在为胃溃疡病人提供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胃溃疡病情,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胃溃疡病人来说,科学并且正确的饮食引导非常重要[4]。

由于最近幾年以来胃溃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快速升高,为病人家庭与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所以建立科学并且正确的饮食观念对于胃溃疡病人来说十分必要,饮食护理能够对胃溃疡病人的饮食时间进行规范化管理,稀释病人胃酸,防止对病人胃黏膜产生不同程度伤害,帮助创面快速愈合,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胃溃疡病人营养不良。饮食护理能够督促胃溃疡病人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显著提高胃溃疡病人对于饮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合理的烹饪方式进食,同时能够帮助胃溃疡病人主动戒烟戒酒,避免胃溃疡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在不同疾病时期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告知胃溃疡病人各个时期的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为病人列举食谱,给予病人容易消化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从而提升胃溃疡病人的饮食依从性[5]。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收诊的胃溃疡病患,共计80例,将其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形式对所选胃溃疡病患开展分组,其中一组胃溃疡病患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共计40例作为对照组,剩余一组胃溃疡病患强化饮食护理,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胃溃疡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对比差异明显;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中给予胃溃疡患者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胃溃疡患者对于饮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媛媛, 郑翠霞, 严兰春, 等. 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炎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A4): 341-342.

[2] 王文玲, 闫丽娟. 个性化饮食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慢性胃溃疡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9(24): 4042-4043.

[3] 覃光珍. 中医饮食护理在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35): 105-107.

[4] 曹婷, 罗书兰, 袁舒烜, 等. 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81): 334-335.

[5] 叶汝兴, 李小华, 廖婉筠, 等.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13): 199-200.

作者:姜莲梅

第4篇:分析当前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及相应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对到我院治疗的104例产褥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52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与行为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妇女的消极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多次产前检查、经产妇、年龄偏大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比其他妇女更好(P<0.05)。结论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同产前检查、产次、年龄及是否得到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存在密切关系,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和行为的规范。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行为现状;保健知识;应对措施

作为孕妇产后的重要阶段,产褥期妇女的生理与心理恢复情况与其日后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对产后妇女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且其产褥期行为方式的规范性也有所欠缺,使得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相对较差。本文主要就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及相应的措施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04例产褥期妇女均为顺产妇女,且不存在任何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情况,新生儿也无严重疾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妇女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52例妇女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受试妇女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①妇女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学历、产前检查、产次等;②产褥期保健知识的调查。主要包括卫生、饮食、休息等;③产褥期行为现状的调查。主要为母乳喂养与乳房、外阴护理行为。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将问卷现场发放,并督促妇女完成,最后进行统一回收,再交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结果的统计和数据的分析。

1.2.2护理干预

1.2.2.1对照组对妇女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调整适宜的温湿度;与妇女保持正常的沟通交流,并关注其产后心理状态;与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告知基本护理知识。

1.2.2.2实验组对妇女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相关知识的宣教。将产褥期有关的健康知识(身体变化、活动情况、休息情况、卫生情况等)告知妇女,并阐明产褥期对妇女今后生活的重要性,需引起妇女的高度重视。此外,与妇女家属取得及时联系,并将产褥期的护理方法进行说明,同时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这一过程。②卫生干预。由于产褥期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因此,妇女的卫生情况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外阴的清洁,更应引起重视。在产褥期,妇女的汗液相对较多,应叮嘱家属对其进行及时的全身擦浴,并勤换随身衣物与床上用品;每日至少两次进行会阴的冲洗;对于乳房的护理,奶充足者,坚持纯母乳喂养,哺乳前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如一侧乳房哺乳未吸空,需用手挤奶排空乳房,以免引起乳腺炎。③大小便干预。鼓励产褥期妇女排尿,以免膀胱膨胀过度对子宫的正常收缩造成影响,减少产后出血情况。警惕产后尿潴留,在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若排尿困难,应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产妇坐起排尿,可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热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重视便秘:应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应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1.3消极情绪评分以HAMA(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评分量表)和HAMD(汉密爾顿抑郁情绪评分量表)对两组妇女的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消极程度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妇女对产褥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将产褥期定义为产妇分娩结束至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段[3],通常为6-8周。作为一个特殊时期,产褥期妇女的身体器官状态与心理状态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产妇需要在此阶段恢复。临床实践表明,很多产妇由于在产褥期行为不规范,造成诸如感染之类的并发症不断上升,对产妇的身体状态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延缓产妇的恢复时间,还会对其日后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应重视对产褥期产妇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对产褥期产妇的行为进行规范[4]。

本研究中,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下的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此外,实验组妇女的消极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多次产前检查、经产妇、年龄偏大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比其他妇女更好(P<0.05),表明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与产妇的产前检查、产次、年龄及是否得到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等情况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探讨研究,说明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同产前检查、产次、年龄及是否得到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存在密切关系,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和行为的规范。为进一步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应及早干预,积极展开对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及规范其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军,徐蕾,王荔源,等.社区产褥期妇女中医药综合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536-1538.

[2]许敏军.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探析及保健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17.

[3]夏虹.探讨如何做好山区农村艾滋病感染妇女所生儿童的预防与保健[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445,496.

[4]张妮,周霞.重庆地区231名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状况及保健行为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30-3231.

作者:周莉

第5篇: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与职业素养的重要关系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今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也是人生初始教育的源头,培育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能更好地为国家在教育改革道路上贡献更多、更实际的教师力量,与教师的职业素养范围息息相关,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保障学前教育专业所培育出来的都是一批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国家教育行业的进步做出努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卫生保健 职业素养 重要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进行着不断的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革新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卫生保健已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保教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其教师职业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密切相关,学好卫生保健知识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国家教育行业进步式发展做铺垫。

一、学前教育中卫生保健知识的基本概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知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此课程内容包含了卫生学、心理学等知识穿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中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目的是为了使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得到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学前教育卫生保健对托幼机构的环境有明确的卫生保健要求,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对孩子的保教过程中要时刻维护孩子的卫生安全,掌握相应的幼儿卫生安全知识、疫病预防的措施、幼儿生长规律、紧急情况的处理、饮食卫生安全等,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幼儿生理特征及卫生保健、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估、幼儿营养与膳食卫生、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等等,全方位阐述幼儿的卫生保健知识及技能,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积极性,为国家教育行业培育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型人才,提升国民幼儿的卫生保健安全水准。

二、学前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概述

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良好的社会观念等;更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涉猎广泛的学科知识等;[1]在能力素养方面应具备:有事情发展预判和指导的能力、有驾驭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教育革新的创新能力等等;一个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要从“立德树人”的教育角度出发,为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为更好实现教书育人这一目标,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身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悟性,持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潮流里,成为更加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与职业素养的重要关系

(一)学习卫生安全意识,促进教育思想素养的提升

学习卫生安全意识主要贯彻的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可以从各方面促进学生的思想素养的提升。[2]在卫生保健知识方面,就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以及行为习惯都包含了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幼儿遵纪守法、讲文明、良好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的交往、和老师同学间的和睦相处等等,通过全面学习卫生安全意识,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学习防病防疫能力,促进健康意识素养的提升

在中职学前教育卫生保健知识里包含了对防病防疫能力的学习,要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喝纯净水或开水、吃熟食、瓜果要削皮、勤洗手、防暑防凉;流感传染病的学习要能清晰辨别传染病病例,及时发现并杜绝病情的扩散;就皮肤病的预防,要先做好隔热的防护,避免蚊虫叮咬,避免植物划伤等等;特别是灾后的疫情预防,饮用水的安全和灾后环境的消毒、垃圾的处理等。就当前的关于新冠病毒的预防一定要引起幼儿教师足够的重视,就孩子的假期行程要收集完整,时刻强调告知孩子不要去人多嘈杂的地方,周末和假期也尽量不要出远门,做好个人的防病防御工作。

(三)学习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能力素养的提升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的学习中必定不能缺少学习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幼儿的安全意识本就要靠家长和老师的不断提醒,他们自身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要培育幼儿不要有极端的思想想法,学会控制并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能够和朋友、同学、家人、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关于突发事件的紧急解决办法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医学护理的基础尝试、出血的正确处理、休克的紧急办法、异物卡喉的正确操作、发烧发热的医学处理、孩子争吵打架的及时制止等等,[3]孩子的思维丰富多变,随时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多方位、多形式的学好应對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能有效促进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

(四)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促进健康意识素养的提升

做教育愈来愈主要是对孩子的品德观念的塑造,单纯的成绩教育已脱离时代舞台,大家都更注重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幼儿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从培育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开始,要学习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洗手的七字口诀让孩子养成最初步的个人卫生习惯的意识;还要学会教育幼儿集体喝水时的正确方式,做好个人卫生的保障,最好携带各自的水杯,避免病毒的传染;针对幼儿个人习惯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的能力,这是需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教好孩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基本要求,培育幼儿良好卫生习惯,能有效地保障教师健康意识素养的提升。

(五)培育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当代社会幼儿的身心抗压能力都相对较弱,物质和生活环境愈来愈好,孩子们处在娇生惯养的优越生长环境中,相对会出现很多的恶习和不良的思想观念,作为新时代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好如何培育幼儿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它也是属于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一环,培育孩子的正确价值观、思想观、社会观等。从身体方面来说,要尽量避免过于肥胖的孩子的出现,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多运动,勤锻炼,要从小就要有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从心理方面要培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心态,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能力。

(六)学习幼儿环境安全知识,促进知识素养的提升

学好幼儿在校的生活学习环境卫生安全也是卫生保健中的组成之一,它主要包括:幼儿校区内班级的消毒,要做好班级内的空气消毒,早、中、晚开窗通风,放学后的紫外线杀毒等;教室内的桌子、板凳、窗台、把手等需要用喷壶进行喷洒式消毒;地面则需要进行消毒式的擦拭工作;幼儿的餐具、玩具、毛巾、水杯等直接接触的物品更需要细心处理,最好是用高温蒸煮来进行此类物品的消毒;除了日常需消毒处理的园内工作外,还要有就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比如出现患病的幼儿,及时告知家长后,还需要做好病毒传染的预防,对患病孩子的用品、用具、所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全面消毒;把这些专门针对幼儿校区内环境卫生的知识学好,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卫生知识方面素养的提升。

(七)学习幼儿饮食安全,促进知识素养的提升

针对幼儿园的药品和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管理,必须专人负责,贴上相应的药物标签,把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开存放,防止误拿误食,用完后的药品需要求放回原处,妥善保管,不让幼儿有私自接触药品的机会,以免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还应做好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遇到家长让帮忙给孩子喂药的情况,一定要在给幼儿服药之前仔细核对孩子的姓名、药名、用法、用量等情况,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避免出现误食或过量的情况发生,对孩子的特殊过敏情况必须要及时送诊并做好记录。

(八)有效把控幼儿体检关口,促进知识素养的提升

春季是幼儿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相关的护理常识,清楚地辨别所属病例的症状并做出科学的处理,要就在日常的饮食和个人卫生的教学上下功夫,检查幼儿疫苗的接种情况,常通风、多洗手、喝开水、注意口腔卫生;夏季天气炎热,细菌滋生快,食物很易变质,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肠道疾病,要注意生活作息时间及饮食的健康等问题。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全阶段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爱好,培养特长,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减少抑郁、焦虑、压抑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保持健康的体质,做好幼儿体检关口的把控,能促进教师知识素养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孩子素质教育要求的日渐提高,我国愈加重视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学习卫生保健知识不仅是关注儿童实际社会中的卫生保健工作,更加注重儿童行为健康的养成,通过卫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标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健康教育改变国民体质从幼儿开始;让健康教育真正走进校園,从学生开始。

参考文献:

[1]杨芳.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194-195.

[2]农丽颖,廖琛.学前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卫生保健——评《学前保健学》[J].中国食用菌,2020,39(11):277.

[3]薛晶.幼儿卫生保育教学的优化与改进[J].考试周刊,2017(91):184.

作者:吴莎芳

第6篇:在体育课中渗透保健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推广普及的途径

摘 要:我国每年有近2万名中小学生在交通事故、溺水伤亡事故、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等意外事件中伤亡,意外事故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学校针对小学生开展急救自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非常少,大多数只停留在理论与宣传层面,当发生意外事故时,急救自救能力明显不足。基于此点,首先简要阐述了小学生开展急救自救教学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普及急救自救知识技能的途径进行论述。

关鍵词:生命;安全;教育;保健;急救自救

我们都知道,体育活动是具有双向性的,合理运动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可进入健康的发展,反之对健康会有影响。当然,增加身心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在增加身心健康中如果没有相应的保健知识与技能作为支撑,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故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融入保健知识技能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既可在运动中保护自己,也能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活动积累更多的能量。

一、体育课中渗透保健急救的重要性

生命与健康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是所有活动的源泉和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健康,其他事情更是空中楼阁。然而危害人类健康的突出问题就是意外伤害事故,在我国1~34岁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就是意外伤害事故,儿童少年在各种意外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为孩子们年龄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都很少。根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约1.6万人,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在学校的安全事故中45%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在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中,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已占这一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这一数据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3~11倍,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然而,大多数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件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学校的急救自救课程教学,树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小学生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止血、急救自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当人们遭遇意外伤害时,在自救或救援过程中最宝贵的事,就是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最初时间。医学研究表明,当心跳停止后:10~20秒大脑缺氧,会昏厥或抽搐;30秒后出现昏迷;60秒后瞳孔放大,呼吸停止;4~6分钟大脑细胞出现损害;10分钟以上,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开始脑死亡。所以,心跳停止后的4分钟之内是抢救的最佳时间,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黄金4分钟”。而120到达急救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5分钟左右,每耽误1分钟,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因此在“黄金4分钟”内及时抢救垂危的生命,可以最大限度地挽回生命或者减轻伤残程度,如果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会使生命丧失或伤情加重。当意外伤害事件发生时,身边有人并且懂得急救常识和懂得急救技术的人及时进行科学抢救,会挽救很多生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发生。但是目前我国的急救技术太有局限性,我国在生命安全教育上太过理论化,缺少实践,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缺乏自救互救的能力,尤其是在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场所,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生命,从身边流逝。

地震、火灾、溺水、车祸,生活中的意外总是突如其来,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止血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当身边有人发生危险和昏迷时,及时开展急救,关键时刻甚至能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所以普及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止血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伤亡人数,提高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以点带面,增强公众的救护意识,也会让每个孩子受益终生,这是保护小学生非常有效的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体育课中需要渗透哪些保健知识技能

首先,需要明确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哪些保健知识技能知识。因为如果在未能明确的情况下,会浪费大量时间以及知识技能,缺少文化的浸润以及有效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体育课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无法及时传授。由长远的角度分析,这样容易影响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精神,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弄清在体育课中,应该如何渗透哪类保健专业的知识技能。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的保健知识技能包括以下内容:保护类知识、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技能。简单来说是在体育学习时,与学习的内容、环境相结合,以学生认知为基础,运用不同方法、媒体,向学生渗透可提升、维护、保护学生的科学运动,健康、安全、文明地开展体育活动。包括和运动有关的保健技能和健康技能及知识。这样分类能更好地掌握并认知保健知识的能力。在当前多元化教学的背景下,这类知识技能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类知识技能传播教师却不那么重视,未能抓住重点也没能很好地渗透这类知识。

与运动有关的保健知识是可以保护、提升、维护不同性质内容及活动形式的体育运动和健康开展。安全运动知识技能就可以说是和运动有关的保健知识技能。如耐力跑中的“极点”问题以及“二次呼吸”等,如克服极点的有关技能,用嘴与鼻配合呼吸,掌握正确的落地动作,减少对膝盖的损失。选择合理的运动场地,不同项目针对性热身、放松等等。

三、在小学普及保健急救知识技能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培训

对学生进行保健急救安全知识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习急救自救安全知识技能,提升应急自救和互救的能力,课堂教学实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帮助学生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学校可以邀请红十字会或者医院的专家,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和教学。教学以实训课为主,主要教学内容为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溺水人员急救、创伤救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地震火灾等紧急状况下的自救急救和逃生的知识技能,并通过人体模型现场进行详细规范的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不断熟悉流程,掌握操作步骤和要领,并且强化学生之间互救的模拟练习,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急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编写校本教材

开展校本课程研究要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研究,体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充分重视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首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组,积极查阅参考国内外急救自救教育文献等资料,结合本地区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编写内容实用、贴近生活、简便易学的规范的急救自救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编写不同年龄段版本的校本教材,低年级(一、二年级)主要是交通等人身安全与保护;中年级(三、四年级)是生命意识教育,重点是伤害事故的防范和逃生的技巧;高年级(五、六年级)是各种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规范校本教材,从而对我学校学生进行更科学的、系统的急救教育,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救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这是普及学生急救自救知识技能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开展学校急救自救社团活动,成立班级急救小组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急救自救的社团活动,每周社团活动两次,每节课一个小时,主要培养急救自救防范意外伤害的能力,增强对意外伤害事件紧急处理的技能,如溺水、烧烫伤、火灾、地震、食道梗阻、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包扎固定等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每个班级成立班级急救小组,在班级中发生一些常见的意外损伤时,能够进行一些的简单的、科学的处理,利用这些骨干学生以点带面做好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住时机,特别是面临突发事件时,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偶然性的,抓住时机教育就需要教师具有意识,能发现时间并掌握时机,一步一步成为习惯。渗透内容需要适度,并且与现实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行为要有指导,思维上要有触动,并进行相應的情感调节。如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慢跑,当变成走路时要提示他们把呼吸调节好,配合双臂动作体会过程,以此收获知识与技能。

(四)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学校网站、橱窗等宣传媒体

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手抄报、学校网站、橱窗等宣传媒体,向学生大力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学生自救互救逃生等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开展急救自救的主题教育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营造学校安全教育氛围,这也是学生急救自救安全知识技能教育的重要宣传教育途径。可以提高广大师生防范意外伤害的意识,增强自救互救技能,让学生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急救从孩子抓起”已是全世界生命安全教育的共识。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小学是培养安全意识、掌握急救自救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肩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向学生传递安全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急救自救知识技能,远离危险,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小学中开设急救自救知识技能教学是一项既简便易行又意义深远的好事,小学生掌握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等知识技能后,孩子会终身受益,而且家人和周边的人群也将可能受益。但当前,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希望能够在小学普及急救自救知识技能,急救从孩子抓起,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整个社会的急救水平将得到提高,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员指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徐小华,邓春梅.小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

[3]刘瑞峰,祝仙,周祖宝.中小学急救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04,25(1):27-28.

[4]谢美莲,高丽,吴瑛.国外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1):23-2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体育课中开展保健与急救的实施与研究》课题论文,立项号:GS[2018]GHB3689。

编辑 王彦清

作者:李春梅

第7篇: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一、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1、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 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2、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 积极预防,易发疾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3、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 作为晚辈,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4、 温差变化,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二、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古人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秋天的气候变幻莫测,容易感冒,加之老人的抗病能力较弱,感冒机会就多。因此,老年人要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感冒。

早睡早起《内经》云:秋三月“早睡早起与鸡俱兴”。高质量的睡眠对保证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上床前用温水浸泡双脚10分钟,擦干净,用手搓脚心至微热,这对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非常有利。

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适度锻炼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打球、爬山登高、冷水浴、跑步、练功等。最值得提倡的是“冷水浴”,就是用温度在10-20摄氏度间的冷水洗澡。冷水浴能使肌肉收缩和松弛的速度减慢,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使健康水平随之提高。

饮食有节秋凉季节,暑热消退,人们食欲大增,老人饮食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以免伤害肠胃。可以先适量增加一些豆制品、奶蛋、鱼类、肝、肉丸子、蛋汤及煎炒的肉类食品,再逐步选增一些腌卤、熏烤、蒸、炖的菜类食品,并与谷物类食物保持一定的比例。

静养调神秋天万物凋谢,易在老人心中引起伤感,学会调适情绪非常重要。如经常和家人谈谈心,或到公园散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学书画、对弈、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适时进补老人的秋季进补,应选用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还可以服用具有健补脾胃功能的山药、芡实、扁豆等。对于阴虚燥热者,可经常服用百合粥。

注意防病秋天气候多变,老人容易感冒;空气干燥,鼻子容易出血;秋燥犯肺,容易出现咳嗽;冷热无常,容易诱发哮喘;寒冷刺激,容易关节疼痛;寒潮降临,容易导致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塞。这些疾病都得注意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则应立即上医院治疗。

三、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进入初秋,白天夜间气温变化加大,若遇雷阵雨天气,除温度下降外,气压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而预防的关键是要注意发病前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般来说,如出现以下现象应引起警惕。

突然昏眩:眼前突然昏黑一片,数秒后便可恢复,这是中风最早的警报信号。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表示脑血管已严重狭窄。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间神志不清,此时应及时检查。因为很可能已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突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自我认知仍然良好,意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会恢复正常。

频频打呵欠:一般发生在中风前5至10天内,此时脑动脉硬化渐渐加重,管腔越来越窄。

秋季老年人保健知识 中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短时间语言困难或偏身无力:

这是大脑缺血的征兆,可能导致半身不遂。

专家认为,脑中风除应早发现、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须采取下列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早晚喝杯救命水:脑中风的发生与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液粘稠度会升高。所以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后,应喝下约200毫升白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每天吃2根香蕉:研究发现,每天吃1—2根香蕉,可使中风发病率减少40%。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盐,钾对于增强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抗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此外,香蕉中还含有降血压、润肠通便的物质。

保持大便畅通:老年性便秘不仅会延长排便时间,还会因排便用力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和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脑中风。为保持大便通畅,应常吃红薯、菠菜、竹笋、芹菜、大白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应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如润肠丸、果导片等药物。

早晚行走3公里:散步是老年人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坚持可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夏天锻炼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和黄昏,宜在平坦的地面行走。每次30—40分钟,距离为1.5公里。或进行做操、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大的体育锻炼,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生活起居要注意:在初秋季节,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夜间防止受凉。阴天下雨时,尽量不外出。应勤观测血压。

入秋后,老年人搞好自我保健也很重要。

首先要适当增强锻炼,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

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户外活动的最好时期。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身体条件好的可以选择爬山、钓鱼、郊游等活动。而体质较差的则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是进入晚秋季节更应如此,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采取“春捂秋冻”的锻炼方法,以防寒气侵袭,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复发。

其次就是要合理调整营养,注意饮食卫生。

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较常见,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即使达到完全灭菌标准的冷饮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顿再吃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否则进食后很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老年人常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浆、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另外,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家务劳动要适度,身体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第8篇:保健知识

1、人的一生中有哪两次生长发育较快的突增期?

2、在第二次突增期结束的时候男女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分别可以达到成人的百分之多少?

3、各类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快慢顺序如何?

4、运动系统的组成

5、脊柱一般在什么年龄才巩固?

6、经常从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有什么作用?

7、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8、少年时期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什么作用?

10、呼吸系统的组成

11、少年时期呼吸道的抵抗力还较弱,容易发生什么?

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什么作用?

13、神经系统的组成

14、少年期神经系统的特点?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

16、少年体育锻炼卫生应注意哪些方面?

17、营养素包括哪些物质?

18、营养素功能?

19、体育锻炼要注意哪些营养卫生?

20、每天膳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各占总能量的百分之几?

21、日光浴的两种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22、中暑的应急处理?

23、空气浴那两种方式?

24、冷水浴应注意事项?

25、空气浴应注意事项?

26、女生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些什么?

27、什么叫月经?

28、月经可以参加那些适当的体育活动?

29、体育矫治的内容包括哪些?

30、如何预防脊柱侧弯?

31、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哪些作用?

32、为什么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33、身体的高矮和增长的速度,取决于什么?

34、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预防?

35、发生疲劳的原因?

36、消除疲劳的方法有:

37、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分为哪两个方面?

38、温水浴的时间一般分宜几分钟为宜?

39、出现哪些现象表明运动负荷过大、健康状况不良或身体有病?

40、医学检查通常是什么?

41、怎样测量晨间脉搏?

42、怎样来计算少年儿童的标准体重?

43、实际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百分之多少,就属于肥胖?

44、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45、说说推法、擦法、揉法、搓法、拍击法、抖动法等6种按摩手法的动作要领?

46、克托莱指数又称什么指数?

47、克托莱指数的计算公式?

48、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什么的重要复合指数?

49、胸围是反应什么的指标?

50、气功是种怎样的功夫?

51、气功为什么能健身治病?

52、各类气功都包括哪三个方面?

53、五禽戏模仿哪五种禽兽的动作而编成的?

54、调身、调心和调息各指什么?

55、练气功的注意事项?

56、健康和智慧的概念?

57、你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点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58、你能说出体育锻炼有利于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道理吗?

59、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各有什么规律?

60、何为“极点”?如何正确对待“极点”?

61、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出血时,骨折和关节脱位时,各采用什么急救方法?

62、包扎法有哪几种?

63、什么叫外出血?

64、加压包扎法怎样操作?

65、四肢动脉出血时,手指压迫的部位在哪里?

64、骨折和关节脱位时,怎样固定?

65、怎样抢救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溺水者?

66、体育比赛的宗旨是什么?

67、体育比赛为什么能如此吸引人?

68、问:观赏者应具备的观赏道德是什么?

69、体力劳动的概念?

70、为什么说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71、评价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72、什么叫心率,高中生的正常心率是多少?

73、什么叫血压,高中生的正常血压是多少?

74、什么叫肺活量,高中生肺活量一般为多少?

75、简述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三种类型?

76、什么叫青春期高血压?

77、什么叫身体素质,它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78、简述高中生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79、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0、如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

81、如何根据体育锻炼计划的“四条原则”安排锻炼计划?

82、什么叫“超量恢复”?

83、简述制定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步骤?

84、什么叫身体素质?

85、简述耐力素质及其分类

86、简述速度素质及其发展的意义 8

7、何谓身体素质的转移?

88、简述自我监督内容

89、什么叫身体指数,常用的有哪几种?

90、简述呼吸的概念

91、简述最大吸氧量的概念

92、简述物质代谢的定义

93、什么叫体质,包括哪几个部分?

94、简述运动处方的定义

95、健康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96、简述自我监督的定义和内容

97、何谓过度训练?

98、简述骨折的定义及原因

99、简述应激的定义

100、简述应急的定义

10

1、简述第二次呼吸的定义

10

2、什么叫生长、发育?

10

3、简述发育期的定义

10

4、简述敏感期的定义

10

5、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0

6、造成高中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0

7、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克服心理挫折?

10

8、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0

9、什么叫卫生?

110、作为高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自己的卫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

11、什么叫能量代谢?

1

12、什么叫无氧代谢?

1

13、什么叫有氧代谢?

1

14、什么叫超量恢复?

1

15、肌肉中主要储藏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1

16、如何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1

17、如何发展无氧代谢能力?

1

18、什么叫旅行?

1

19、旅行的分类

120、旅行的特点及要求

1

21、少年儿童面临五大健康问题有那些?

上一篇:产品结构设计下一篇:安装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