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污染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情绪污染

环境污染事件中网络情绪指向及极化研究

摘 要 通过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微博文本进行细粒度情感分析,研究此类事件中网络情绪的指向及极化效应。基于情绪评估模型和情绪极化理论,运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对2014—2017年影响力较大的22件环境污染事件中的情绪表达进行分析。在环境污染事件中,负面情绪表达显著,特别是厌恶情绪突出;公众情绪表達指向为环境污染事件责任主体;情绪极化效应显著。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件;主题分布;情绪分布;情绪极化

近年来,技术赋权加持下的公共意识崛起,使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成为中国社会治理中最具活力的变量。网络舆论的一些“劣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担忧,情绪往往被作为网络舆论中非理性的成分看待,过分强调网络情绪极化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风险很可能会造成研究视角的偏移。基于此,本文意在运用实证的方式对公共事件中的网络情绪及其极化效应进行研究,通过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式对2014—2017年具有代表性的22个环境污染事件中的网络表达文本进行细粒度情感分析,并测量其极化程度,为认识和引导公共事件中的网络情绪提供多元思路和可替代方案。

1 文献综述

1.1 网络表达中的情绪评估

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情绪评估主要有分类取向与维度取向两种思路。情绪分类取向试图将情绪分为几种彼此独立的互不关联的有限的基本情绪[1-3]。大连理工大学信息检索研究室借鉴了Ekman的六大类传统情绪分类,将情绪分为七大类:乐、好、怒、哀、惧、恶、惊,这种七分类方法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网络情绪分类的研究中运用较为广泛(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2013)。因此,在本研究中,将网络情绪分为愤怒、厌恶、恐惧、高兴、喜好、悲伤、惊讶七大类,同时增加无情绪作为补充,以识别不带情感倾向的网络表达。

从维度取向对情绪进行分析的学者认为情绪并非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以模糊交叉的形式而存在。Russell提出“愉悦-唤醒度”二维模型,效价描述正向或负向的情绪状态,唤醒度则衡量对生理和心理激活的程度[4]。当前不同研究者对基本情绪的唤醒度说明并不统一[5-6]。因此,在本研究中,结合之前学者的研究,将高兴定义为正面高唤醒度情绪,喜好定义为正面低唤醒度情绪,厌恶、恐惧、愤怒情绪定义为负面高唤醒度情绪,悲伤定义为负面低唤醒度情绪,惊讶定义为中性高唤醒度情绪,无情绪定义为中性低唤醒度情绪。

研究问题1:环境污染事件中公众情绪分布呈现何种状态?

1.2 网络表达中的主题评估

在当前网络环境中,网络情绪主题指向时常并非为就事论事主题讨论,而是呈扩散之态。在情绪具体主题指向中,靳明针对转基因黄金大米议题进行分析指出,负面情绪更多的集中在对政府、制度、专家等外界多方面的指桑骂槐式的情绪发泄[7]。周云倩针对教师聚餐被通报事件进行分析,指出公众愤怒情绪更集中于官方解释框架[8]。周莉基于我国典型反腐案例对网络情绪进行分析,指出在反腐议题网络表达中公众更倾向于针对贪腐主题进行情绪发泄[9]。因此,本文对环境污染事件中情绪主题指向进行分析,以期通过环境污染系列事件把握整体社会情绪气氛,对社会心态进行整体把握。

研究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中公众主题分布呈现何种状态?

1.3 网络情绪表达与极化

新媒体的出现增加了“群体极化”在网络的发生几率[ 1 0 ],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极化的产生及其影响。“极化(Polarization)”概念最初在政治领域提出,是指舆论出现分化并走向极端,这种现象反映在网民的情绪性表达中就形成了网民的情绪极化[ 1 1 ]。具体而言,情绪极化指在某时间阶段内的网络舆情存在定域,基于对舆情事项持有一致性立场、态度而形成的若干个观点群落中,倘若任何一个群落出现受众个体情感强度普遍趋于非中立的极端化的现象,且此群落内极化受众数量与极化情感总量的规模达标,便称该群落所表现的情感状态为网络舆情信息受众的情感极化[ 1 2 ]。桑斯坦强调了情绪在极化发生中的作用,指出当群体成员是因感情纽带而聚集时,极化更易发生。针对网络情绪极化更细致的量化研究表明极化并不是社交媒体使用的必然结果[13]。一方面,用户使用的媒介越多越倾向于消费与自身意见相一致的信息,从而加强已有观点,最终可能产生极化[14]。同时,社交媒体越来越多地使用大数据算法过滤系统实施内容推送,导致用户“被迫”接收更多相似的观点,从而导致观点的同质化[15]。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社交媒介的弱联系性使得用户有可能接触多样性的信息,能否形成极化还取决于用户自身如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16]。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用户很难分裂成完全并不重合的部分,但用户集聚并不意味着形成极化[17]。

研究问题3: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其网络表达是否存在情绪极化效应?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和语料

本文搜集新浪微博2014—2017年与环境事件相关的微博主贴及主贴下的评论,最终共计得到22个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事件(见表1),62条主贴。其后对所有评论进行抓取,共计抓取了98 340条微博评论。为了提高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对评论数据中部分无明确指向意义内容进行去重和清洗,最终得到47 830条微博评论。

2.2 微博主贴及评论的内容分析

2.2.1 类目确定

在主题分类方面,本文结合计算机分词、LDA建模分析的结果,加之人工梳理,将微博评论一级主题类目确定为环境污染事件责任主体、环境污染事件处置、环境污染事件影响及事件相关信息传播。态度类目结合前期对网络情绪进行的分类和维度研究,本研究中结合“愉悦-唤醒度”二维模型将高唤醒度的情绪归为极化情绪,将低唤醒度的情绪归为非极化情绪。

2.2.2 人工标注

在微博主帖方面,由两个编码员对62条主帖情绪进行标注,其信度检验结果为0.785。在微博评论方面,本文选取了6 000条评论进行主题以及情绪的人工标注。第一轮,六位编码员每人各随机标注1 000条微博评论;第二轮,采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每位编码员再随机标注1 000条评论,确保每条评论都被两位编码员标注;第三轮,针对前两轮不一致结果由第三方编码员再次标注。如果前三轮编码员的结果均不一致,则由研究小组成员共同商议,投票决定其标注结果。

2.2.3 计算机深度学习

本研究中的计算机深度学习主要用于对微博评论的内容分析。首先,我们将已经人工标注主题和情绪类别的数据分为训练集(80%)与测试集(20%)。训练集数据运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建模,经过多轮参数调整,形成最终模型。随后将训练集与测试集进行对照,得出本模型的主题分类的准确率达到64.72%,情感分类的准确率达到68.40%。此准确度在多分类的计算机深度学习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最后,我们运用该模型对未标注评论进行分类,得到所有微博评论的主题和情绪的分类结果。

3 研究发现

3.1 情绪分布分析

在环境污染事件中,网络表达在情绪上更倾向于负面情绪表达,厌恶情绪最为显著(见表2)。这一研究发现与之前关于大气污染问题中网络情绪表达情绪倾向具有一致性[18-19]。在环境污染事件中,责任主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涉及的有关责任、公平、伤害等问题属于人类基本道德范畴,关联着不同的道德基础,从而诱发相应的负面情绪。这一倾向与情绪的作用具有一致性,情绪是社会控制的基础,因此遵从外界的规则会获得情绪上的奖赏,反之则会受到情绪上的惩罚[ 2 0 ]。

3.2 主题分布分析

在环境污染事件中,网络表达在主题上更倾向于责任归因。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污染事件中,网民对责任主体的讨论最为集中,其负面情绪也最为显著(见表2)。这一表达倾向与公众进行责任归因的心理动机相关。责任归因是对他人行为结果的归因过程及对有关行为的责任推断。对相关事件的责任推断是公众最为直接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情绪和行为意向。研究者发现在情绪归因中公众倾向于责任归因,人们希望探究非预期事件带来的负面结果是什么,谁应该为此負责[ 2 1 ]。我们的研究再次验证了这一假设,环境污染事件中,公众对事件负面结果的责任归因直接导致了网民对责任主体集中的负面情绪表达。同时,这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上的政治依赖路径,也体现了当前的政治治理中的“逻辑循环”悖论。长期以来的政治依赖路径,使得公众在面对非预期事件时,进行责任归因的首要主体是具有权威性的相关责任主体,而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也是对具有权威性的责任主体进行舆论声讨。

3.3 事件情绪极化分析

我们的研究验证了在环境污染事件网络表达中存在着显著的情绪极化效应(见表3)。在我们研究的22个案例中,极化情绪占80%以上的案例有5个,占70%以上的案例有10个,而所有案例中极化情绪都显著高于非极化情绪。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前期研究的结论,当事件性质单一而明确时,群体中大多数意见趋于一致,极化更易发生[ 2 2 ]。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指向明确的议题,公众意见表达倾向性显著,更容易产生情绪极化效应。在案例12中,污染源为废弃电缆等固体废弃物,影响对象为小学学生,带来的影响为“不到10天,25位学生流鼻血”。污染源性质及影响对象导致公众情绪唤醒度高,参与性强,从而情绪极化程度最高。

4 总结与讨论

情绪极化程度整体较高侧面说明高唤醒度情绪在网络空间中为优势意见。以往传统媒体因公开性形成了优势意见,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产生。但在匿名化表达自由的网络环境中,优势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为多数人的意见[23]。

当前公众情绪表达研究认为网络表达中的负面情绪化表达为公众的非理性宣泄,是社会怨恨、不安全感、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暴力的直接映射。网络匿名化和把关人缺失等特征与中国网民结构使得个体情绪在网络中集聚和感染,形成情绪极化。但对于网络情绪极化的现实指向,研究者尚缺乏关注。由于网络情绪的间接性,网络情绪极化并非直接导致了非理性的社会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事件元素触及网络积淀已久的典型情绪时,情绪快速被点燃且形成极化,公众以高唤醒度情绪对社会痛点发声,也可能带来社会现实的积极改变。因而,寻求网络情绪极化与线下行为意向的连接,对表达主体的心理和行动机制进行更细化的研究,是对网络表达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岳峰,苗夺谦,李文,等.基于概念的词汇情感倾向识别方法[J].智能系统学报,2011,6(6):489-493.

[2]Ekman P.Contacts across cultures in the face and emotion[J].J Pers Soc Psychol,1971,17(2):124-129.

[3]Izard,Carroll E. Basic emotions,natural kinds,emotion schemas,and a new paradigm[J].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2(3):260-280.

[4]Russell,James A. A circumplex model of affe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39(6):1161-1178.

[5]Hamann S.Mapping discrete and dimensional emotions onto the brain:controversies and consensus[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12,16(9):458-466.

[6]Gable P,Harmonjones E.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of affect:Implications for breadth of attention,memory,and cognitive categorization[J].Cognition & Emotion,2010,24(2):322-337.

[7]靳明,靳涛,赵昶.从黄金大米事件剖析指桑骂槐式的公众情绪——基于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3(6):91-98.

[8]周云倩,胡江伟.网络公共事件中的传者框架与网民情绪探究——以新浪微博“教师AA聚餐被通报”事件为例[J].新媒体与社会,2018(2):277-288.

[9]周莉,王子宇,胡珀.反腐議题中的网络情绪归因及其影响因素——基于32个案例微博评论的细粒度情感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025(012):42-56.

[10]辛文娟,赖涵.微博中网民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温岭杀医”事件的内容分析[J].情报杂志,2014(6):162-166.

[11]孙立明.对网络情绪及情绪极化问题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104-109.

[12]高俊峰,黄微.网络舆情信息受众情感极化的生发机理及干预措施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5):126-131.

[13]凯斯·桑斯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M].尹宏毅,郭彬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3-106.

[14]Holbert R L,Benoit W L. A Theory of Political Campaign Media Connectedness[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9,76(3):303-332.

[15]Pariser E[M].The Filter Bubble: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New York:Penguin Press,2011.

[16]Lee,Francis LF.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opinion polarization in varying times[J].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2016,1(1):56-71.

[17]Webster J G,Ksiazek T B. The Dynamics of Audience Fragmentation:Public Attention in an Age of Digital Media[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2,62(1):39-56.

[18]何跃,朱婷婷.基于微博情感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雾霾舆情研究[J].情报科学,2018(7):93-99.

[19]卓敏,吴建平.当代青年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可视化研究——基于微博、微信用户[J].中国青年研究,2016(8):10-19.

[20]斯托曼.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1]Coleman,Martin D. Emotion and the 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J].Current Psychology,2013,32(1):71-81.

[22]Witschge,Tamara. Online deliberation:Possibilities of the Internet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J].Democracy Online.Routledge,2004:129-142.

[23]党明辉.公共舆论中负面情绪化表达的框架效应——基于在线新闻跟帖评论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4):41-63.

作者:郑雨雪

第2篇: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

《理解情绪》教学设计

弥阳一小

马荣英

一、学习成果: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氛围中、情绪中认识、体会一些常见的情绪:喜、怒、哀、惧等。

2、学会初步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二、课前热身

导入: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

当我们生日的时候,好朋友送来了很珍贵、漂亮的礼物,我们会非常的开心,相反要是好朋友要是忘记我们的生日没有送来礼物,我们可能就因此感到失望;当我们关心的人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当他病愈的话,我们就会开心起来;当我们要是在路上遇见老鼠,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或者有人会觉得它很恶心„„等等这些情况。、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好奇、害怕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那么我们的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让同学们能够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各种情绪。并且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够初步学会控制自己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好!(齐声回答)

师:好!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同学们好!上课!(由导入到正式宣布上课) 生:老师好!

三、学习过程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简单的表情符号,微笑)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表情呢?

生:微笑。(大家踊跃,参与,如果太多人一起回答的话,那么老师就进行举手回答,挑选几个学生进行回答问题)

师:对,很好。那么,当我们什么样的情况下时,我们会有这样的表情呢?有谁知道呢?举手回答哦! 生:当我们开心的时候!

师:很好!那你能说说看,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让你感到开心呢! 生:(思索了一会儿)妈妈给我礼物时。

师:嗯。很好!那我现在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时候你会开心呢? 生:(一学生举手)当我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外婆家时,因为外婆很喜欢我。 师:嗯。很好。那么现在大家来看其他几个表情。(哀,伤心的表情;怒,生气的表情;惧,恐惧的表情)这个又是什么表情呢?(指着哀)(板书) 生:伤心、难过„„

师:没错。那这个呢?(指着“怒”) (板书) 生:生气、不开心„„ 师:(老师又指惧的表情)(板书)这个? 生:害怕,担心,遇到坏人„„ 师:嗯。很好。(老师满意的点点头)这四个表情,就是我们人的最基本的表情哦!我们人的表情啊,就是我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哦!(学生在听)当然啦,我们的表情是很丰富的,远远不止这些了,你们想想还能举出其他的表情吗? 生:狂喜、狂怒、忧郁、害怕、厌恶„„ 师:你们看,我手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手里的是什么呢?(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抓在手里) 生:想。

师:这个东西白白的,滑滑的、硬硬的。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呢?(继续挑起大家的好奇心, 生:是。 师:(感觉差不多了,就伸开手掌)其实只是一„而已。(趁机问道)刚才是不是对我手里的东西很好奇呢? 生:是。 师:对,好奇心,也是一种情绪体验哦!那刚才你们有没有期待和着急的感觉呢? 生:有。

师:嗯,很好。期待和着急也是人的情绪体验哦!那么,刚才感觉特别好奇的人,能举手示意一下吗?(看见有几个人举手)那,刚才感觉比较好奇的人能举下手吗?(部分人举手示意,接着问)刚才有没有人只有一点点好奇,或者不好奇的人呢?(看到还是有部分举手的)很好。没错,我们的情绪是有强弱之分的。有很好奇,也有一点点好奇的。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感受的。即便是开心,快乐,伤心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喜欢由弱到强划分为,好感,喜欢,爱慕,热爱和酷爱)(学生在听) (2)(让同学们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师:我跟你们讲哦!我们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活动效率及身心健康是有很大影响哦!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板书)

师:当你很开心的时候,你觉你做事情快吗?效率高吗? 生:高。

师:嗯,对了,很好。这就是因为当我们拥有积极情绪的时候,会增强我们的行为活动效率,我们往往会觉得事事顺心,做事情特别有活力。(继续问道)如果,你难过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你觉得你这时候做事情是怎么样的呢?会不会觉得,很没意思,会不会很不想做? 生:是的。不想做事情。

师:嗯,对。这就是因为,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时,消极情绪会干扰和阻碍我们的行动。那么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这几个问题: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约好去好朋友家玩,可是这时候,妈妈却不同意。——失望,难过,生气,委屈,不开心。

(2)当你考试拿到很好的成绩的时候。——开心,兴奋。

(3)当你考试考砸了,回到家,父母却一直批评你。——伤心,难过,委屈,不好受。

(4)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尴尬,害羞,不好意思丢脸。

师:当你考试考砸了,可是你已经 努力了,回到家,父母却还一直批评你,这时你觉得你很难过,很伤心,甚至很生气,因为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时,你会怎么调控自己的情绪呢? 生:我会自己唱歌/听歌„„

师:嗯,唱歌,听歌,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法。(可板书)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难过或者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或者更加悲伤。比如,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唱唱歌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慢慢好起来。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不有理它。

师:嗯,这是一种置之不理的方式或者也叫评价推迟法。时间也能淡化悲伤或者消除愤怒的。当我们遇到难过或者愤怒的事情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生:我会哭。

师:嗯,这是一种情绪表达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把我们的不满或愤怒,发泄出来,释放出来,就是一种宣泄方式。这就叫情感宣泄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会和好朋友说这个事情。

师:嗯,很好。这也是一种情感宣泄法。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会静下来,想想,我怎么会这样伤心或者愤怒。这样我这么伤心,是不是值得?

师:恩,很好。这是理智控制法。(可板书)当我们自己动怒或者伤心时,先想想以下问题:我为什么生气伤心?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伤心?生气/伤心能解决问题吗?生气/伤心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极度难过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伤心!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伤心的情绪反应。

师:我们遇到难过或者愤怒,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老师还可以教你们其他的方法:

换位思考法——假如妈妈是担心,我外出不安全;假如妈妈担心我作业没有做完就想出去玩;等。

目标升华法——愤怒或者伤心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能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学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学业、事业的追求。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一些我们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所以,我们要是能在平时生活中应用他们就最好了,它们让我们的情绪调节的更好,更积极的面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老师希望以后大家通过这堂课,对自己的情绪更加的了解,并且更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祝大家生活愉快! 师:那今天的课就到这儿,很感谢你们的听讲!下课!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四、板书设计:

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等;

情绪对人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排解不良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

转移注意法、情感宣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第3篇:《情绪智能——了解情绪》教学反思

《情绪智能——了解情绪》教学反思

今天,在学校开展(梦想课程)展示课活动,我执教了《了解情绪》。刚开始有点紧张,当我走进教室,和孩子们简单交流后,我发现孩子们热情洋溢,对梦想课特别感兴趣,从而消除了我的紧张情绪。

上课开始,我通过热身游戏《大小分》,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心情,调整情绪,营造浓厚的的氛围,从而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当然,这个热身游戏也为《了解情绪》这一活动主题作好了铺垫。于是,我通过三个主题活动逐步推进教学:一是我会猜一猜,各小组每人至少说出一个表示情绪的不相同的词语,越多越好;二是我会演一演,三是我会想一想(当遇到不良情绪时,你们会怎么办);引导学生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1.排泄法:如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几声或跑步,把“气”排出来;2.调节法:如旅游,听音乐,参加朋友聚会;3.安慰法:如自我安慰,求助他人安慰。

在这三个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情绪的概念,学习有关情绪的词汇,同时,学会选择情绪和掌握情绪的技巧。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自然,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参与面比较广,能深入体会梦想课程多元、创新、宽容的理念,践行“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的核心理念。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1.整节课,学生体验到的大都是快乐的情绪,而对其他情绪的体验不多,还需提升;

2.在“我会演一演”这一活动中,目标应该更加明确一些,让学生演不同情绪的动物,或者把这一活动环节改成情景表演,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表演时有的学生还不够大胆,表演的不是特别形象。

通过深刻反思,然后改之,我们的大地会洒满梦想之花。我坚信,用心中的爱,去浇灌梦想之花,梦想之花将会开遍山洼!

第4篇:做情绪的主人_情绪ABC

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ABC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

3、学会运用情绪ABC,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如何将情绪ABC理论正确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有几个老师在后面听课,你们的心情怎样?

2、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

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

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3、认识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4、情绪分类

(1)把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产生消极情绪?把它写下来

二、故事

星期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彬彬和爸爸去公园放风筝,看着自己的风筝在空中飞翔,彬彬开心极了。玩累了,彬彬和爸爸收了风筝,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风筝就放在身旁的椅子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一屁股坐在彬彬的风筝上,看着自己心爱的风筝,彬彬气坏了“腾”地一下就站起来„„

1、同学们,彬彬会怎么做呢?„„

2、彬彬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你们能说说吗?„„

很好,那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彬彬站起来,走到他面前,问:“你为什么弄坏我的风筝啊?”坐着的那个人急忙起身说:“对不起,小朋友,真的很抱歉,我的眼睛看不见,弄坏了你的风筝,真对不起,我赔给你吧„„”

原来他是个盲人啊!

3、你们说,彬彬这时还会生气吗?(不会)

为什么?

4、同样的事情(风筝坏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彬彬的情绪呢?(其实改变彬彬的是他对事情的看法)

5、

四、揭示“情绪ABC理论”

1、我们把事情本身称为A,把“对事件的看法和想法”称为B,产生的情绪结果称为C。在彬彬的故事中:

A(风筝被弄坏了)

B

B (认为别人是故意的,

责问别人)

(知道他是盲人„„谅解)

C

C

生气

平静

——这就是情绪ABC理论!

(半杯水的故事备用)

2、简介“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引起C(情绪结果)的直接原因,并不是A(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也就是B)。

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错误的看法和想法,才导致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错误的看法和想法时间久了,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五、所以,生活中,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而是我们产生了不好的看法和想法,也就是ABC理论中的“B”,只要改变“B”,就能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

下面我们就用ABC理论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吧!(小组讨论)

1、上体育课,不小心扭伤了脚。

A 扭伤了脚

A

B 真倒霉

B

C 郁闷、难过

C

2、妈妈总是对我很唠叨。

A 妈妈唠叨

A

B 认为妈妈不信任我

B

C 厌烦

C

3、上课没回答出老师提的问题。

A 答不出问题

A

B 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

B

C 紧张、尴尬

C

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拿起之前写的纸条,试着用情绪ABC处理自己的问题吧

六、小结

看来,对于同一件事,由于想法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因此当我们感到不开心时,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学会快乐的生活,做一个乐观的人!最后,丁老师要送大家几句话,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快乐不快乐,全在我自己。

换个角度想,心中喜洋洋。

第5篇: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详案)

一只小黑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控制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氛围中、情绪中认识、体会、一些常见的情绪:喜、怒、哀、惧等。

2、

并学会初步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与掌握情绪的定义有很大的难度。 教具学具:黑板、粉笔、一些小道具如:棉团或者橡皮檫。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用口语话把这些小故事叙述出来)

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嫉妒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引发学生思考: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呢?

2、板书内容:

(1)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简单的一些表情符号,增加学生对表情的视觉效果)

(2)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效率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3)排解不良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

①转移注意法

②理智控制法

③情感宣泄法法

3、师生对话: (1)(同学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师:同学们好!我是赖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给你们上课。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用口语话把这些小故事叙述出来)/(当我们生日的时候,好朋友送来了很珍贵、漂亮的礼物,我们会非常的开心,相反要是好朋友要是忘记我们的生日没有送来礼物,我们可能就因此感到失望;当我们关心的人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当他病愈的话,我们就会开心起来;当我们要是在路上遇见老鼠的,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或者有人会觉得它很恶心……等等如是情况。)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好奇、害怕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那么我们的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呢?

那么我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各种情绪。并且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够初步学会控制自己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好!(齐声回答)

师:好!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同学们好!上课!(由导入到正式宣布上课)

生:老师好!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简单的表情符号,微笑)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表情呢? 生:微笑。(大家踊跃,参与,如果太多人一起回答的话,那么老师就进行举手回答,挑选几个学生进行回答问题)

师:对,很好。那么,当我们什么样的情况下时,我们会有这样的表情呢?有谁知道呢?举手回答哦! 生:当我们开心的时候!

师:很好!那你能说说看,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让你感到开心呢! 生:(思索了一会儿)妈妈给我礼物时。

师:嗯。很好!那我现在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时候你会开心呢? 生:(一学生举手)当我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外婆家时,因为外婆很喜欢我。 师:嗯。很好。那么现在大家来看其他几个表情。(哀,伤心的表情;怒,生气的表情;惧,恐惧的表情)这个又是什么表情呢?(指着哀)(板书) 生:伤心、难过……

师:没错。那这个呢?(指着“怒”) (板书) 生:生气、不开心…… 师:(老师又指惧的表情)(板书)这个? 生:害怕,担心,遇到坏人…… 师:嗯。很好。(老师满意的点点头)这四个表情,就是我们人的最基本的表情哦!我们人的表情啊,就是我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哦!(学生在听)当然啦,我们的表情是很丰富的,远远不止这些了,你们想想还能举出其他的表情吗? 生:狂喜、狂怒、忧郁、害怕、厌恶……

师:你们看,我手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手里的是什么呢?(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棉花团,抓在手里) 生:想。

师:这个东西白白的,软软的。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呢?(继续挑起大家的好奇心, 生:是。 师:(感觉差不多了,就伸开手掌)其实只是一团小棉花而已。(趁机问道)刚才是不是对我手里的东西很好奇呢? 生:是。

师:对,好奇心,也是一种情绪体验哦!那刚才你们有没有期待和着急的感觉呢? 生:有。

师:嗯,很好。期待和着急也是人的情绪体验哦!那么,刚才感觉的特别好奇的人,能举手示意一下吗?(看见有几个人举手)那,刚才感觉比较好奇的人能举下手吗?(部分人举手示意,接着问)刚才有没有人只有一点点好奇,或者不好奇的人呢?(看到还是有部分举手的)很好。没错,我们的情绪是有强弱之分的。有很好奇,也有一点点好奇的。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感受的。即便是开心,快乐,伤心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喜欢由弱到强划分为,好感,喜欢,爱慕,热爱,和酷爱)(学生在听)

(2)(让同学们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师:我跟你们讲哦!我们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活动效率及身心健康是有很大影响哦!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板书)谁现在愿意起来回答我的一个问题呢?(环视,举手,站起来) 生:……(等待)

师:当你很开心的时候,你觉你做事情快吗?效率高吗? 生:高。 师:嗯,对了,很好。这就是因为当我们拥有积极情绪的时候,会增强我们的行为活动效率,我们往往会觉得事事顺心,做事情特别有活力。(继续问道)如果,你难过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你觉得你这时候做事情是怎么样的呢?会不会觉得,很没意思,会不会很不想做?

生:是的。不想做事情。

师:嗯,对。这就是因为,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时,消极情绪会干扰和阻碍我们的行动。那么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这几个问题: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可板书)

(1)当你约好去好朋友家玩,可是这时候,妈妈却不同意。——失望,难过,生气,委屈,不开心。

(2)当你考试拿到很好的成绩的时候。——开心,兴奋。

(3)当你考试考砸了,回到家,父母却一直批评你。——伤心,难过,委屈,不好受。

(4)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尴尬,害羞,不好意思丢脸。

(学生预期回答完是什么样的心情)

师:当你考试考砸了,可是你已经 努力了,回到家,父母却还一直批评你,这时你觉得你很难过,很伤心,甚至很生气,因为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时,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自己唱歌/听歌……

师:嗯,唱歌,听歌,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法。(可板书)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难过或者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或者更加悲伤。比如,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唱唱歌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慢慢好起来。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没有理它。

师:嗯,这是一种置之不理的方式或者也叫评价推迟法。(可板书)时间也能淡化悲伤或者消除愤怒的。当我们遇到难过或者愤怒的事情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生:我会哭。 师:嗯,这是一种情绪表达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把我们的不满或愤怒,发泄出来,释放出来,就是一种宣泄方式。这就叫情感宣泄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会和好朋友说这个事情。

师:嗯,很好。这也是一种情感宣泄法。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会静下来,想想,我怎么会这样伤心或者愤怒。这样我这么伤心,是不是值得? 师:恩,很好。这是理智控制法。(可板书)当我们自己动怒或者伤心时,先想想以下问题:我为什么生气伤心?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伤心?生气/伤心能解决问题吗?生气/伤心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极度难过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伤心!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伤心的情绪反应。

还有其他的吗? (假如没有特别答案)

师:我们遇到难过或者愤怒,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老师还可以教你们其他的方法:

换位思考法(可板书)——假如妈妈是担心,我外出不安全;假如妈妈担心我作业没有做完就想出去玩;等。

目标升华法(可板书)——愤怒或者伤心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能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学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学业、事业的追求。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一些我们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所以,我们要是能在平时生活中应用他们就最好了,它们让我们的情绪调节的更好,更积极的面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老师希望以后大家通过这堂课,对自己的情绪更加的了解,并且更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祝大家生活愉快!

师:那今天的课就到这儿,很感谢你们的听讲!下课!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2011-11-5

第6篇: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

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一)首先,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 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二)用暗示、转移注意法。 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三)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①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 ②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③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 ④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 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例如,小明这几天情绪不好,原来是和父亲因踢足球发生了矛盾:父亲希望他放弃所钟爱的足球,专心学习;小明自己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不愿放弃驰骋绿茵场。明确了分歧的原因之后,接下来就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 方案有如下四种: ①放弃足球训练,专心于学习; ②放弃足球训练,也不专心学习; ③坚持足球训练,因此影响学习; ④合理地安排时间,既坚持足球训练,又能兼顾学习。 其中,第

二、三套方案是父亲不忍目睹的,而第

一、二套方案则是小明不愿接受的,既然第四套方案可为双方接受,不妨一试。

(四)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 可以结合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做,如练字、绘画、制作精细的手工艺品等,不仅陶冶性情,还可丰富业余生活。 中学生风华正茂、热情奔放、富有理想、朝气蓬勃。这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是一个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的时期;这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也是一个思想单纯,少有保守观念,富有进取心的时期;同时也是应对方式情绪化,好走极端,易发生心理疾病的时期。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中学生走向成熟、迈向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

第7篇:班会教案:班会: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

班会: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 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2、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活动内容:情绪管理 步骤: 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说:一个人很难以意志来控制他的情绪,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控制你的举止。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希望感到有成就感时,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一、合理宣泄

情绪的宣泄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使体内剧增的能量得到发泄。 前提: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为前提

二、选择遗忘 小故事引导

三、转移

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运动等有意义的轻松活动使紧张情绪松驰下来。

四、分析 1.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揭示了引发我们情绪的主要原因,认为人的情绪和不是由某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a是诱发事件。它可以是现实的事件。比如,自己被锁在门外;一次考试不理想;对方失约。

b是我们的信念和某件事的理解。

如你经历了一次挫折后,你对自己说;“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呢,太糟糕了,我不能忍受~”从而导致焦虑、愤怒和抑郁以及情绪失控,妨碍我们合理地思考问题;一个理性的人会对自己说:”我真希望那糟糕的情没发生,但它确实发生了,我能够忍受。”理性信念能够引发轻微的不安情绪,如担心、不快、烦恼或伤感,但感情色彩上通常是冷静、温和的,而不是激烈、反复无常的,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获得更大的满足。

c(结果)是由我们的信念和自言自语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情绪和行为是我们的信念和自言自语导致的结果。a是c的间接原因,b是c的直接原因。

2.日记分析: 事情经过、情绪程度、情绪原因、情绪的潜在原因、疏导情绪的方法 通过分析可以达到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疏导不良情绪的目的。 3.分析不合理信念

(1)不合理信念的第一个特征:绝对化要求 关键词:“必须如何”、“应该如何”

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所有的人都必须喜欢我~”等

(2)不合理信念第二个特征:过分概括化

理解: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如:常以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弃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3)不合理信念的第三个特征:糟糕至极 理解:这种观念认为如果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将是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是灾难性的。

结果: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五、调理

回到自然,流水歌唱,清风的抚慰,呼吸草木的芬芳,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当局者迷,当你忘情于山水之间是你的心胸会变得豁然开朗,会发现生活中烦恼大多是一些琐碎的恩怨和得失,没必要计较。

六、幽默与微笑

无论身处何境,你都可以选择微笑和幽默。

上一篇:买房贷款是商业贷款吗下一篇:消除薄熙来影响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