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2022-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吉林市联合大学简介

吉林市联合大学座落在吉林市江南高科技开发区,与3所高等院校毗邻,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吉林市联合大学创建于1980年秋,是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吉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区域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18年来,吉林联大在探索适合国情、省情、市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道路上,不断迈上新台阶。到目前已有校园8.3万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公寓和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5系3部的教学建制(设有工程系、化工系、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马列教研部、体育教研部、中专部),在校生共1264人。

学校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实行大专与中专并举,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并举。在坚持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同时,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坚持高职方向,努力创办特色学校,创办特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通过市情分析和对企业与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已成功开办了工科、财经、政法、师范、外贸、艺术等7个门类24个专业。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形势需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校近些年来还创办了商贸英语、旅游英语、中英文秘、办公自动化、城市管理、装璜、广告设计、声乐、歌舞等一批有特色的专业,为社区培养了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学校还在专业嫁接、拓宽专业口径、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技术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对部分专业的学生进行驾驶、摄影等技能的培训,使专业人才更能适合于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学校党政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校领导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班子团结有向心力、凝聚力,“干净、干事”,坚持把握方向抓大事,勤政务实干实事,为教工排忧解难做好事。近三年,突出抓了班子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校风与学风建设及改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学校通过引进、选聘、代培和岗位练兵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培训,双师型师资队伍初具规模,拥有教授、副教授47名。有些已载人《世界名人录》、《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中国音乐家大典》、《中国中青年新闻人物年鉴》、《中华成功者名典》,也有一些编入国内外名人名典,仅近二年就有9项教育科研成果载入《中国当代教育考古成果概览》,有多项自然、社会科学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或通过评估,获得专利。更有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如艺术系一名美术教师的油画选人《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还有几名教师的美术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大奖。该校专家学者从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省、市有相当的地位。由于洪璋教授和刘文祥副教授执笔的《吉林市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作为省“九·五”规划课题,已通过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首批首次结题验收。

吉林市联合大学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东北分会副会长单位,校长张贵忠当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党委书记佟剑秋当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东北分会副会长。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九届人大关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和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联大领导班子正在带领全校师生,在世纪之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充分解放思想,改变一切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通过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三项改革来增强自身活力,走集约经营、资产置换、资源重组、内涵发展的路子,扩大规模效益,不断壮大自己,并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促进高等教育的联合,争取为提高国民素质,为提高经济活动的技术附加值,为推动本省和本市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吉林市联合大学科研处供稿)

作者:吉林巿联合大学科研处供稿

第2篇: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简介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长存大学和长春康中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国家计划内招生,全国统一录取。学院现有经、管、文、工、理五大学科门类,经济、管理、文学、外国语、电影、艺术、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11个教学院部,共26个本科招生专业和3个专科招生专业,目前在校学生9600余人。

学院坐落在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A、B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学院教学设备先进齐全,生活设施一流,除了计算机房和数字语音室,还设有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环岛语音室、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工商管理案例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投资理财模拟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等80余个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场所。图书馆面积1.5万平方米,藏书56万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有标准体育馆和现代化室内网球场。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光华会馆,会务、住宿、餐饮、洗浴、游泳、健身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校园内超市、医院、干洗店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学院现有教师577人,其中专职教师403人,教授39人,副教授10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6.5%。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以上,聘请的15名来自美、日、韩、俄、南非的外籍教师常年在校授课。2010年,学院引进十多名拥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力度,逐步摸索、实践和凝练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教育为底蕴,以“2-1-1”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职业化教育为纽带的整体育人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学院现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课程16门。近3年,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9项,公开出版教材42部;获吉林省第五、第六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的8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共派出、交换留学生54名。至2009年,学院历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00余人考取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出国深造,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学院建院以来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2004年,学院原董事长康井山先生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学院图书馆在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评估检查中被评为优秀图书馆;2007年,学院被省高教学会评为先进团体会员;2008年,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中国教育家联合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2009年,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合会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在国家、省级各类竞赛中,我院学生屡获佳绩。在全国“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吉林省第一名;在第三届世界旅游大使冠军总决赛中获“东北赛区十佳”荣誉称号;在吉林省第五届大学生滑雪精英赛中,我院团体和个人组均获第一名。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院荣获全国季军;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三等奖,位列全国第十五名。

经过10年的发展和积淀,学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面向“十二五”,新一届领导班子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全面绘制了学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构建了学院跨越发展的“十大工程”:拓展办学空间一新校区建设工程;战略规划一教学评估工程;学校品牌创建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师资(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招生就业工程;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全院师生正在满怀希望,朝着建设新型、优质社会主义民办高校的目标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袁海军)

第3篇: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是在原武汉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保险系社会保障教研室、原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48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9人,兼职研究人员29人;教授39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中心主任为邓大松教授,副主任为李珍教授和赵曼教授;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曼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邓大松教授、李珍教授、袁志刚教授、林义教授、李绍光教授和周长城教授。

近三年来,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教育部攻关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30多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出版与社会保障有关的著作和教材40余种,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50多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此外,中心与实际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先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了十多篇咨询报告,均被采纳。中心研究人员辜胜阻教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路和对策案》被评为优秀提案。赵曼教授针对湖北省再就业培训工作提出的“一站式”再就业培训模式建议引起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中心研究人员还担任多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高校的顾问与学术兼职。通过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中心提高了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政府决策的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社会保障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中心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并且在全国社会保障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中心依托一年一度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论坛举办了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研讨培训班,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和实际部门人员以及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的形式和讲授内容都受到一致好评。中心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题体系及主要教学内容研究》先后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心培养的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硕士等高级专门人才增长很快。截至2005年,僅中心本部毕业研究生人数达114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87人,获得博士学位27人;在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109人(其中博士生38人,硕士生71人)。中心培养的博士有的成为政府和企业重要岗位的负责人。此外,中心成员也是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创始人和主要负责人,目前已招生共600余人,中心已成为全国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多年来,中心同国内外学术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4次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和5次国内学术研讨会。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研究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交流的很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中心经常派员到国外讲学、访问与进修,近三年共有21人次出国讲学、访问与进修。中心还接受国内多所高校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进修和国内外访问学者访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研人员以及来自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湘财证券、美国安泰国际金融公司深圳代表处等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共196人先后参加了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美国伯明翰大学教授James R.Killingsworth、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Howard W.Houser、美国安泰保险公司(驻亚太地区)副总裁David Henry等25位专家和学者先后来基地讲学和访问。通过这些活动,中心发挥了对外学术交流窗口和学术纽带作用,成为本学科的全国学术交流基地。

目前,中心拥有社会保障专业和公共经济管理专业两个博士点,拥有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唯一的一个社会保障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社会保障学科还被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4年,中心又成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这是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平台。

中心将秉承“博达、求索、创新、奉献”的精神,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努力建成全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全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政策服务咨询中心、全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管理学术交流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为繁荣我国的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管理学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4篇:大学英文简介,学校英文简介,大学介绍

INTRODUCTION XX University, founded in XX, is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Its five campuses are located respectively in cities of XX, covering the areas of more than XX million square metres. There are XX colleges offering XX specialties for bachelor degree and XX programs for master degree.

The campuses’ libraries possess a collection of over XX million volumes of books. The apparatuses and equipments are valued at around 19 million yuan RMB. The teaching faculty is more than XXX and total enrollment is XXX . Following the motto “In education, truth could not be obtained without practice; the subtleness of matters could not be approached without experiment”, XXX has forged a tradition of running school of the combinations of teaching, research with social services.

Since 1989,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quantity and grad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have been ranking first among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for ten years in a row. XXX is also ranked among the top 10 universities of China for decades.

XXX is one of the olde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

Since 1989, 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Cross-disciplinary programs cover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basic sciences, economics, management, literature, law and iatrology.

Located in XX , one hour to XXX by train, two-hour’s trip to XXX International Airport .

XXX has established offici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XX world famous universities in overseas countries.

第5篇: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解放以后,高等航海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我国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3年,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4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工作部、专业学位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航海教育研究所)等19个教学科研机构,设有49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5000余人,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并校5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6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学校还为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留学生及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名。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15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

学科;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73名,博士生导师(含兼职)195名,聘任二级教授34名,三级教授66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5名、“长江学者”3名、讲座教授65名、客座教授364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的50余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培养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亚太航海院校联合会(AMETIAP)、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以及马士基(MAERSK)、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新百年、新海大、新征程、新贡献,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新目标,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弘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并向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更多资讯请查阅大连海事大学主页http:///

第6篇: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2011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

专业类型

数学类 土建类 建筑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交通工程 工商管理类 物流工程 新闻传播学类 软件工程 工程力学 金属材料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车辆工程 环境科学类 机械类 电气信息类 物理学类 材料类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能源动力类 电子信息工程 经济学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生物工程类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34 638 637 636 641 635 635 637 637 634 638 637 635 638 637 635 640 637 636 637 636 637 636 640 637 638 635

637 644 638 637 653 636 637 637 637 637 639 637 636 638 641 637 642 647 639 639 637 639 639 641 638 638 636 654 6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44 化工与制药类

636

大连理工大学2010在河南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

专业类型

软件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生物工程类 数学类 金属材料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交通工程 物理学类 机械类 电气信息类 电气信息类 数学类 化工与制药类 应用化学 应用物理学 新闻传播学类 工商管理类 环境科学类 工业设计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建筑学 工程力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机械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车辆工程 土建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材料类 经济学类 电气信息类 电气信息类 能源动力类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603 603 603 604 604 604 604 607 627 617 617 615 612 612 612 603 604 605 605 613 613 608 612 610 610 609 609 608 605 605 606 614 607 609 608 608 608

611 604 604 606 605 607 606 619 627 617 617 617 612 612 613 605 607 609 608 619 617 611 625 616 613 609 611 618 618 611 606 608 617 610 615 615 615 6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提前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1

4大工是以大类教学为主的,这也就是你看到很多某某类专业,例如电子类就包括电子信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等六个小专业组成。还有一些就是有别于

大类教学的小专业了,基本上一个大类就是一个学院,而一个学部则由几个学院组成。大一,大二时每个大类里的学生学的东西是基本一样的,到了大二的小学期会根据前两年学习成绩进行分流,每个大类都包括了几个细分的专业供学生选择。大三,某些专业又会有几个方向供学生选择。

大工女生比较少,男女比例总体是4:1,但如机械这样的专业男女比例为9:1。大工适合女生读的专业有生物工程,数学,化工,环境,工业设计等。

大工有三个学期,其中小学期比较闲,主要用来生产实习及做实验使用的。 在大连生活费会比较贵,食堂饭菜还行,就是贵,一个月在食堂最低消费得450元。大工有军训,时间很长,三个星期。每年放假基本倒数。大一每天早上可能都得做早操,而且不允许大一带电脑。大一卫生抓的比较紧。这些就是比较严的一面。

在大工,学习氛围极其浓厚,学霸级人物很多,每年都有很多人拿的奖学金过万元,考试周前一星期在图书馆很难占到座,占座是需要排队的。学术氛围也很浓厚,每年都会有很多学术性竞赛,可以让你得到充足锻炼。在大工,只要你能发挥你的长处,你都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也就是说各方面的人才,大神都有。

大一会有很多课外活动,都是学生举办,老师基本不参合,但唯一缺的就是,大工缺少人文氛围,也就是书香气不浓。每年的迎新生活动足以让每位新生激动一个月。有让你疯狂的峰岚杯,校园文化节,女生节,诗歌朗诵比赛,运动会等等(我空间里有相关照片)

下面是专业介绍:所有专业都能找到工作,只是工资,前景不同 软件工程:

软件学院在开发区,不在本部,车程大约为1小时,压分招生,就业完全看自己努不努力,大三时学校会提供实习机会。但软件并不好学(对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大三大四学费会比较贵。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这个专业不清楚,和土木是一个学部的。 生物工程类:

现在全国都不好,本科工作不好找,10个里有8个就业不是本专业,保研率比较高,大工的生化研究生是全国前列的,如果想出国,上研究生,博士,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前景很好。压分招人。 数学类:

主要就业方向是金融业,华为也愿意招数学的,大工数学不能说靠前,但本校很多数学老师都是留校的毕业生。 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

这个专业是五年制,现在不知还存不存在,毕业了是双学位(有相关语言专业的学位),以后主要从事管理方面工作,跟它类似的有机械日强,机械英强,化工英强,电信英强,土建英强,软件日强(四年制)。可能有的改称某某国际班了,也有的改成四年制了。这些专业工作比较好找,招的分当然较高。王雪是电信英强的。 化工与制药类:

这个专业是我们学校老牌专业,建校就有,全国数一数二吧,有一个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学校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后面介绍另外三个)。也是我们学校最大的专业,楼最多,人最多,但院士却不多。就业还行,工资不高3000左右,适合上研究生。也基本上压分招人 交通工程:

在学校不出名,不是太了解。 物理学类:

一个字“难”,很多物理系的都愿意往外转,当然对于热爱物理的就不同了,院士很多。 机械类(创新院):

提前批招生,分会很高,是大工分最高的,全称是“机械土建类”凡是在创新院的专业,分都会很高。类似的有“电气信息类(创新院”,“化工类(创新院)”等。他们是可以本硕连读的。 电气信息类(创新院): 数学类(创新院):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院):

应用化学:也叫化科,相当于基地班,也是分很高,主要培养硕士人才。 应用物理学:同上。

新闻传播学类:文科专业,招理科生,女生较多,就业还行,主要到报社去。 工商管理类:不是太了解,也是文科专业,招理科生,女生较多。 环境科学类:全国前列,本科就业形势一般,招分不高。

工业设计::有偏向机械的,也有偏向建筑的,是两个不同专业,也要考察绘画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全国前列,有一个“海洋工程与港口国家重点实验室”,招分较高。 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五年制,和机械英强类似 建筑学:建筑与艺术学部专业,考绘画能力。 工程力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前列。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不出名,不了解。

机械类:男生云集,男女比例9:1。大工好专业之一,分有点高。全国第10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强化):

车辆工程:不出名。有一个很霸气的汽车实验室,还像是。。。。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强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

土建类:比较累,工作好找,但女生难说。工资是比较高。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一个介于机械,化工之间的专业,很奇葩,倾向于化工,有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跟生物不是太沾边,研究的主要是医疗器械。 土木工程(英语强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强化):

材料类:大工材料不是很强的专业。但学材料的人也不少。招的分不高 经济学类:不是很清楚, 电气信息类:

包括的小专业有:电子与信息工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到大二小学期才会分流。你妹可能要报自动化就得报这个。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普遍很好。也是大工好专业之一。 能源动力类:招的分不是很高,类似于机械。

报我们学校专业时,注意有些专业是填了就会被招进去,像生物就是。但如果分不够,很可能被调到软件去,有不少软件学院的学生都没报软件。这也是

软件专业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别比较大的缘故。我建议如果分压线,可以尝试报化学,或材料,或生物,环境,能动,这些分都不高。如果喜欢计算机可以报软件,计算机科学。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分不低。王牌专业如机械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分都比较高。

大一是可以转专业的,但各种英语强化,日语强化,国防生,艺术生,创新院相关专业是不可以随便转进去的。但可以转出来

另外转专业有三类:学业优秀类(专业前15%,基本上可以去好专业),学业兴趣类(不挂科就行,去的专业不一定好),学业困难类(就是嫌它学费贵,或有疾病不想学,去的专业也不一定好)。

有问题给我发邮件:624209284@qq.com

有些不是很准确和详细,见谅!!!!

第7篇:南昌航空大学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 以工为主, 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 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 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 年开始培养硕 士研究生,1990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 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 国防特色的高等 学校。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市。校园环境优美,拥 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 2 个校区,占地面积 3000 余亩,校舍建筑面积 90 多万平方米。现 有全日制在校生 21000 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 23000 多台套,仪器设备总

一、第二层次人选 34 人,江西省“赣鄱英才 555 工程”人选 10 人,江西省教学 名师 14 人。 学校设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 8 大学科门类, 22 个学院,54 个本科专业。具有 13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5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 14 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同时, 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湖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学校被列为博士学 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江 拥有 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

本,质量立校,特色 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 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 5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 个省级特色专业,2 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 个省级教学团队;1 门国家精品课程,5 门省 级精品课程,1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 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 个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9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个省 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0 个江西省重点学科,1 个国防重点 学科,1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 学校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并通过多种 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十一五”期间,各类科研经费近 2 亿元。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奖 4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6 项、国家社科基金 6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3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1 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4 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 项 2 项,承担子项目 7 项、 “973”计划子项 1 项、 “863”计划子项 1 项,各类省部级项目 630 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51 项。 学校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委托,为海军培养国防生,是海军依托培养国防生的 13 所 院校中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国防生培养基地。2009 年以来,国防生培养工作先后得到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和海军政 委刘晓江中将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教育部、 中国人民解放据总政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 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功获批“国防 生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积极服务江西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 8 万多名。近 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三次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 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全国 “挑战杯” 科技竞赛、 航空模型锦标赛等大赛上屡获大奖, “十一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 629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170 项,大学生授权 专利 39 项。 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瑞典、芬兰、斯洛伐克、乌 克

第8篇:国家开放大学 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

新型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目前,注册在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残疾学生。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历史使命

国家开放大学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经过10年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支持联盟

为实现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四大支持联盟。与国内若干所大学合作,成立大学支持联盟,依托其师资、专业、课程资源优势,全面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与若干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中心城市合作,成立行业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技术架构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和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将依托高水平IT企业,建造远程教育云平台。依托高水平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安全、高速互联。依托高水平终端生产企业,研发国家开放大学移动互联学习终端,促进社会成员的泛在学习。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为亿级用户提供学习支持与服务。

学习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家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集多媒体资源、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优质网络课程。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转变。

学分银行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系统,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可以按照学分累积规则,零存整取并申请获取相应证书。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努力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提供基础,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累积学分,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公共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也是一所新型的公益性大学,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开设网上大讲堂,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讲座、公开课,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城乡社区提供包括远程学习支持、相关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基于网络的孔子学院建设,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办学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是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是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为我国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的重要保障。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如下:

一、体系结构

(一)总部

总部设在北京,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直属教育部管理。总部由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质量保证委员会,以及相关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部门组成。总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大学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工作规程、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协调专业、课程和学习资源建设;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分部

分部是国家开放大学总体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放大学设立在省级区域的教学与管理机构。分部与所依托的省级电大,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即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加挂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牌子。省级电大原有的人、财、物隶属关系和行政管理关系不变,与中央电大原有的教学业务关系不变。分部校长由依托建设的省级电大校长担任。分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总部的相关政策规定,研究、制定分部的具体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设置、管理所属地方学院及学习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服务,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和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

(三)地方学院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国家开放大学委托分部在所属区域内设立若干直属和相对独立的地方学院。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招生、考试和相关教学管理、质量检查工作;与学院所在地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国家

开放大学各类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相关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四)学习中心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设置标准,分部或分部授权地方学院在所属区域内设立若干学习中心。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在分部或学院指导下开展招生、考试和具体的教学管理、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各类培训项目和开展社区教育等工作。

(五)行业、企业学院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国家开放大学与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建立若干行业、企业学院,行业、企业学院下设若干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开发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类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大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为建设学习型行业、企业服务。

二、运行机制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部实行总部、分部两级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原则运行。

(一)统一战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秉持共同的使命、战略目标、发展任务、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遵循相对统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学习制度,专业、课程建设,学习成果认证,资源共建共享,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等。

(二)共同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是各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公共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四通八达,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能够满足教学、科研、服务和学分认证需要的网络平台。各分部可搭建与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相融相通的网络应用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也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和相关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和教育支持。

(三)资源共享。国家开放大学推进网络平台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方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基于网络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设立若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实现学

习资源共建共享,并向社会开放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

(四)相对独立。各分部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本条件,自主制定相关改革发展政策,设置学院、学习中心,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按照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原则,建设特色专业和课程,达到建设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上升到国家开放大学平台,面向全国招生。国家开放大学已有专业,各分部要充分利用,不再重复建设。

(五)各具特色。鼓励各分部、学院、学习中心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尤其要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积极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自主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

第9篇:陕西科技大学简介

陕西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目前,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有西安和咸阳两个校区,总面积2003亩,建筑面积85.3万平米。西安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灞河之滨、未央湖畔。学校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14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800人。图书馆藏书210万册。

学校设有造纸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15个学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65个,本科专业49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4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9项。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0项,包括国家“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产业化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专项等重大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多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26部,发表论文7292篇,其中核心期刊4538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189篇。专利工作成绩突出,授权专利1060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教

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16名,陕西高校第1名;在2010年底全国高校有效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26名;在2005年全国高校技术转让合同数排序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39名。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佛山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学校成立了省级研究院——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些产业化平台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先进单位”、“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科大学子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电脑鼠走迷宫”等国家级比赛中摘取多项桂冠,形成了以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为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左右。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恪守“至诚至博”的校训精神,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陕西科技大学已经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管理改革为手段、党建创新为保证,扎实推进“质量、人才、效益”三大工程,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贡献度和办学国际化水平,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以上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

西安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邮编:710021咸阳校区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人民西路49号 邮编:

712081

电话:(029) 86168012 传真:(029)86168012

网址:Http://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